第二次世界大战选2.2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例题和重要知识点。
二、重要知识点(一)战争的起因1、经济危机:1929 年至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激化了各国的内部矛盾。
2、法西斯主义兴起: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积极扩军备战,推行侵略政策。
3、绥靖政策: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二)战争的进程1、欧洲战场(1)德国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法国沦陷:1940 年 5 月,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迅速沦陷。
(3)不列颠空战:德国企图征服英国,但在不列颠空战中受挫。
(4)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
(5)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太平洋战场(1)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途岛战役:1942 年 6 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击败日本,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三)战争中的重要会议1、开罗会议: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商讨对日作战问题,并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2、德黑兰会议:1943 年 11 月至 1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后处置德国、波兰边界、联合国等问题。
4、波茨坦会议:1945 年 7 月至 8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卡廷惨案

卡廷惨案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军队在卡廷森林中杀害了约2.2万多名波兰军人,但随后他们却谎称这是纳粹德国制造的惨案。
直到1992年10月,事情的真相才被真正揭露。
此后,卡廷惨案一直是波兰和俄罗斯关系发展中的敏感问题。
在7日的纪念活动中,普京发表了简短的谈话。
他说:“迫害给人民带来的是灾害,不分民族以及宗教信仰。
遭受迫害的遇难者人数众多,这些罪行不可能有任何理由为自己申辩,我们的国家在政治、法律和道义层面上已经对集权制度的罪恶给予了准确的评价,而这一评价不再允许篡改。
所以两国人民应当牢记历史。
”不过,国际媒体都注意到,普京这次并未对卡廷屠杀向波兰人民正式进行道歉,而是说:“一个谎言被讲了数十年,但我们不能为此指责俄罗斯人民。
”同样是一个下跪,同样是面对波兰人。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双膝跪地,表达了对二战中无辜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犹太人的沉痛哀悼。
一名波兰大学生说,为了那个双膝跪地,波兰人已经默默接受了德国的忏悔和认罪,他们不再恨德国。
卡廷惨案1939年9月1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驻守波兰东部地区的波兰军警及官员约25万人被俘。
1943年4月13日,纳粹德国宣布在卡廷森林发现被苏联杀害的万具波兰军人尸体。
苏联对此矢口否认,指责德国嫁祸于人,并同要求查明真相的波兰在伦敦的流亡政府断交。
1943年9月,苏军收复斯摩棱斯克地区,组织反调查,一口咬定屠杀系德国侵略者所为。
二战结束后,在纽伦堡审判时,苏联要求法庭认可苏联的调查结论,但未获得同意。
于是,卡廷事件成为历史上难解之谜,成为波苏关系中的“历史空白点”。
1990年4月13日,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塔斯社承认卡廷事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
不过,苏方当时仍未公开全部真相。
俄罗斯总统密档第一卷尘封半个世纪之后,终于在1992年10月14日揭开了一层层面纱。
于是,关于1940年春苏联内务部在波兰卡廷森林杀害波兰被俘军人、并将罪名按到纳粹德国头上的全部真相被披露出来,引起波兰上下的极大震动。
3.2.2大战的爆发

由妥协退让以求自保到坚决与法西新国家抗战到底。
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多 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吨 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 民8.6万余人,炸毁100 多万栋建筑物„
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 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 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 飞行员„德国的“海狮计划” 不得不无限期推迟„
古 德 里 安 闪 电 战 创 始 人
波兰走廊
奇怪的战争
实质: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 目的:祸水东引
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lOO余个师, 上百万兵力,具有压倒的优势 德国将领凯特尔认为:“假使发动进攻,他们所遇 到的将是特过的一道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前线法国卫 生官员仍照常履行条例,逐一检查 法国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炊事兵的手指甲是否合乎要求。
探究: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 但在遭受进 攻后6周内即遭败亡,原因何在?
材料一:法军指挥部透过1918年的旧眼光看坦克,把坦 克当作步兵的仆人,或是用作搜索部队以补步兵不足„ 始终把坦克当作小撮小撮使用„ 同时,高级将领的自我陶醉也达到致命程度,一战 的胜利培养了他们的骄气,而其他国家也一致推崇他们 的军事知识,于是他们更有不可一世之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 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 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间,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 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德国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 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则 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最终,德、 意、日首先发难,挑起了二战的战火。
九年级下册历史二战基本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二战基本知识点二战,亦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它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期间,对世界各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下册历史中关于二战的基本知识点。
1. 背景与原因:二战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一战的遗留问题是导火索之一。
巴黎和约中的不公平条款引起了德国的不满,为后来的纳粹党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此外,世界各国的殖民野心、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冲突等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2. 参战国家:二战涉及到全球大部分国家。
以轴心国和同盟国为主要阵营。
轴心国由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领导,而同盟国则由英国、苏联、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组成。
3. 主要战役:二战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其中一些对战争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红军在这场战役中成功对抗了德国纳粹的入侵,打破了德国的东线扩张势头,改变了战争的态势。
- 登陆诺曼底:盟军在1944年发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意味着盟军开始对德国进行全面的反攻,最终使得德国战败。
4. 纳粹德国的侵略:纳粹德国是导致二战爆发的主要国家。
希特勒的纳粹党追求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与扩张。
纳粹德国相继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并于1939年9月侵占了波兰,进而引发了战争。
5. 大屠杀与种族迫害: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二战中极为残酷的一部分。
纳粹将犹太人定为敌人,进行了系统性地迫害和屠杀。
除此之外,纳粹还对其他少数民族、政治异议者和社会弱势群体展开了大规模清洗。
6. 核武器的使用:二战是历史上唯一两次使用核武器的战争。
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导致数十万人丧生。
这次事件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恐怖影响,标志着核战争的威胁。
7. 结束与结果:二战于1945年正式结束。
盟军最终获得了胜利,纳粹德国和轴心国投降,世界恢复了和平。
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对战争罪行进行了审判,并成立了联合国,以维护全球的和平与安全。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2022-2022学年统编版(2022)高中历史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并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2.了解二战战争进程和战争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3.了解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并认识到该秩序的缺陷和不足。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二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1.1 战间期国际局势的发展 1.2 德国的崛起和侵略行动 1.3 盟国对德国的政策和反应 1.4 日本的扩张和南京大屠杀 1.5 二战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索2. 二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2.1 波兰战役和闪击战 2.2 空袭战和反击战 2.3 断头台战争和黑色法西斯 2.4 阿尔卑斯山决战和盟国胜利 2.5 二战战争结果的影响和意义3.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3.1 联合国的成立和宪章精神 3.2 冷战的爆发和两极格局 3.3 北约和华沙条约的建立 3.4 发展中国家的反抗和不结盟运动 3.5 国际体系的变革和全球化4. 战后国际秩序的缺陷和不足4.1 大国霸权主义的存在和影响 4.2 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和危机增加 4.3 华盛顿共识和金融危机的冲击 4.4 全球化的利弊和思考 4.5 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和发展机遇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采用投影仪展示教案内容和重点分析,注重语言表述和思路讲解。
2.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展开思想碰撞和交流。
3.观看视频: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4.研究文献: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包括报纸、书籍和文献资料,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四、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分析能力的测试,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让学生探究二战对世界影响的主要方面。
2.阶段测试: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二战相关的研究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3.课程作业:让学生阅读一篇有关战后国际秩序的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九年级春季历史下册听课笔记: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4九年级春季历史下册听课笔记: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入教师以一段震撼人心的二战纪录片片段作为开场,展现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与人们不屈的抗争精神。
随后,教师提问:“二战为何会爆发?它给世界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教学过程1.1 二战的爆发与初期阶段•教师行为:首先,教师概述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包括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凡尔赛体系的崩溃、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等。
然后,详细讲述二战初期的主要战役和事件,如德国闪击波兰、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等,并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帮助学生理清战争初期的发展脉络。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初期战役或事件,收集资料,准备小组汇报。
汇报中需包括战役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过程点评:教师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战役背后的历史细节,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初期各国战略决策的得失,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战争的走向。
1.2 二战的转折与胜利•教师行为:接着,教师讲述二战的转折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等,强调这些战役对战争局势的逆转作用。
同时,介绍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各国人民的团结抗战,以及科技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再次分组,研究一个转折点战役或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并准备小组展示。
•过程点评: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转折点战役的意义,以及科技如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同时,强调国际合作与人民团结在战争胜利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提纲式)标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二战的爆发与初期阶段• 1.1 历史背景• 1.2 初期战役与事件•德国闪击波兰•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二、二战的转折与胜利• 2.1 转折点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 2.2 反法西斯同盟• 2.3 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三、二战的影响与启示•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损失•国际秩序的重构•和平与合作的重要性作业布置1.撰写一篇短文,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莫斯科之战苏联对德国的决定性胜利

莫斯科之战苏联对德国的决定性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莫斯科之战是苏联对德国的一次决定性胜利。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苏联红军在面对德军的强烈攻势下,成功捍卫了首都莫斯科,并将德军逐出苏联境内。
莫斯科之战的胜利对于整个战争的走势起到了重要的转折作用。
一、莫斯科之战的战略意义1.1 保卫首都意义重大莫斯科作为苏联的首都和政治、经济中心,其保卫对于苏联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德军若能夺取莫斯科,将直接摧毁苏联政治体系,严重破坏苏联的战争潜力和国家安全。
而苏联决不能失去这样一个战略要地。
1.2 扭转了德军的攻势莫斯科之战是德军入侵苏联后第一次受到严重挫败。
苏联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采取了巧妙的战术,有效抵挡了德军的进攻。
这无疑对德军在东线的攻势形成了重大的阻碍,并为反攻扭转了局势。
1.3 制造了德军内部矛盾莫斯科之战的胜利让德军内部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不和。
希特勒对这次失败感到十分愤怒,而德军指挥官则对希特勒的错误决策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这种内部矛盾对德军的指挥体系和战斗力产生了重大的干扰。
二、莫斯科之战的战术特点2.1 剧烈的城市战莫斯科之战以城市战为主,德军试图通过迅速攻占莫斯科,迫使苏联投降。
然而,在苏联红军坚决顽强的抵抗下,德军遭受了沉重的伤亡,并无法有效攻入城市中心。
2.2 冬季战争的考验莫斯科之战发生在寒冷的冬季,严峻的天气条件对战斗双方都产生了巨大的考验。
对于攻方德军来说,严寒的天气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而对于守方苏军来说,他们成功利用了冬季战争对进攻方的不利因素,提高了自己的防御能力。
三、莫斯科之战的胜利原因3.1 苏联集中力量进行反攻莫斯科之战前,苏联军队通过割席断绝、移民、燃烧等手段,有效削弱了德军的后勤保障,并收缩了前线防线,集中兵力进行反攻。
这使得苏军能够形成强大的攻击力量,有效对付德军。
3.2 德军扩张战线过大德军在进攻苏联时,战线过于扩张,补给线过长,这使得他们无法快速推进并有效占领苏联地区。
3.2.2 大战的爆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前线法国卫 生官员仍照常履行条例,逐一检查 炊事兵的手指甲是否合乎要求。
法国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奇怪的战争”
精 37—5
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奇怪的战争”?它可能会带 来哪些后果? 原因:英、法在大战爆发后,没有放弃绥靖政策, 以为希特勒会继续东进,因此宣而不战
后果:这不仅使英法在西线坐失战机,也为日后法国失 败埋下隐患。
德国利用空军优势对英国 发动大规模的空战。对伦 敦的轰炸从夏天开始,在 秋天达到顶峰。德国空军 连续几十天不分白天黑夜 对伦敦实施猛烈轰炸,企 图以此摧毁英国人民的斗 志。伦敦很多街区成为一 片火海,一万多人在轰炸 中丧生。
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 多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 吨炸弹,炸死炸伤英国 居民8.6万余人,炸毁 100多万栋建筑物…
3、影响:
1、对德:打击了嚣张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斗 争,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陷入两线作战; 2、对英: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 供根据地 3、对美:美国逐渐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
1.背景:
在进攻欧洲国家的同时, 德国和意大利还在非洲 和巴尔干地区发起战争, 东条英机(日) 占领了大片领土。
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 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 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 国飞行员…德国跨海进攻英 国的“海狮计划”不得不无 限期推迟…
不列颠之战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为后来 建立英美联盟,和诺曼底登陆打下基础。 德国空军损失超过6000名空勤人员和将 近2000各类飞机,虽然不至于影响到整体的 实力,但是对于资源非常有限的德国来说,这 些损失在对苏联开战之前也无法完全恢复。
1940年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 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 安更是仰天长叹。英国紧急组织代号为“发电机”的紧急救援计划。 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法海军冒着德军飞机和炮火的轰击, 将33万8千余名英法及其它同盟国士兵从法国北部城市敦刻尔克撤 离,渡过英吉利海峡。
战争的崩溃与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体系

战争的崩溃与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本质和形式,也重新塑造了战后的国际体系。
本文将探讨二战战后国际体系的崩溃和新秩序的形成,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二战战后国际体系的崩溃1.1 联合国的出现联合国作为战后国际体系的重要组织,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然而,在二战结束之后,一系列国际矛盾和分歧日益加深,导致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使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1.2 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崛起。
由于意识形态和权力竞争等因素的影响,美苏两国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对抗态势,这导致了国际体系的裂变和崩溃。
1.3 资源争夺与殖民地解放运动二战后,国际社会对资源的争夺愈发激烈,各国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经常采取武力手段,这导致了冲突的加剧和国际体系的不稳定。
同时,在二战后,殖民地解放运动也成为世界的一大潮流,这进一步影响了国际体系的平衡和稳定。
二、新秩序的形成2.1 冷战的到来由于二战后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冷战导致了一系列军备竞赛、地区冲突和国际体系的紧张对峙,但同时也稳定了全球秩序,形成了美苏两个霸权的世界格局。
2.2 联合国的重塑冷战期间,联合国逐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成为国际社会解决纷争和维护和平的平台。
各成员国通过联合国来开展对话和协商,以缓解全球紧张局势,推动国际体系的重建。
2.3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二战后,全球范围内推进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大大促进了国际体系的发展和新秩序的形成。
各国通过经济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利益,减少了战争的可能性。
三、原因和影响分析3.1 原因分析战争的崩溃主要源自二战后国际社会的分歧和利益冲突,以及超级大国的对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2 影响分析二战战后国际体系崩溃和新秩序的形成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地点西欧、东欧、东亚、东南亚、北非、近东、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参战方同盟国,轴心国及其仆从国结果同盟国获胜伤亡情况6100万人以上(同盟国)伤亡情况7000万人死亡主要指挥官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斯大林性质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标志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转折轰炸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出现主要科技原子弹、火箭、雷达、喷气机战后世界格局欧洲霸权结束,美苏成为超级大国主要战场非洲,欧洲、太平洋、大西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和罗马尼亚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则纷纷宣告瓦解。
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夺取了俄罗斯帝国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俄罗斯帝国跟着宣告结束。
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
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影响第一章:战争爆发与影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章将就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它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展开论述。
1.1 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了经济、政治和军事等诸多因素。
世界上出现的独裁主义政府以及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导致了战争不可避免的形势。
例如,纳粹德国的崛起和对民主国家的侵略,以及日本对亚洲地区的扩张野心,都是导致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
1.2 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国家的经济在战争期间遭受了严重破坏,生产力下降,贸易受阻,失业率飙升。
然而,战争也为一些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契机。
例如,美国通过战争期间的军需生产,推动了其工业化的进程,成为战后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
1.3 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纳粹德国及其同盟国遭到了盟军的彻底击败,国际社会对独裁主义的警惕加强,以及对追求和平与合作的声音日益高涨。
同时,美国和苏联崛起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后来的冷战。
第二章:人类道德与法律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对人类道德和国际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章将会就战争期间的暴行、纳粹大屠杀以及国际法的发展进行探讨。
2.1 对人类道德的警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暴行和战争罪行让人类深感震惊。
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以及在亚洲的日本侵略军的暴行成为世人记忆中的恶梦。
这些罪行激发了国际社会对道德和人权的关注,为后来的国际人权法奠定了基础。
2.2 国际法的发展与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战后,国际刑事法庭成立,用于追究二战战犯的责任。
同时,各国也加强了对国际法的遵守和实施。
例如,联合国成立并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科技与文化的革新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革新,本章将就战争期间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的转变进行阐述。
历史事件:二战影响与意义分析

历史事件:二战影响与意义分析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具有影响力和意义的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当时世界的政治格局,还对社会、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二战的影响与意义。
1. 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冲击1.1 各国地位重塑在二战中,德意志帝国、日本帝国被击败,苏联和美国崛起为两大超级大国。
这导致了全球政治力量的重新配置,特别是东西方阵营的形成。
冷战时期的全球霸权竞争与分裂都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各国地位重塑所造成的后果。
1.2 联合国成立二战结束后,职责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应运而生。
作为一个由各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全球性组织,联合国确立了现代多边外交体系,并推动着全球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发展。
2. 社会与人类权利的变革2.1 女性地位的提升二战期间,女性在各个国家中承担了男性传统角色,为战争努力。
这导致了对女性地位和平等权利的认识不断提高,并为后来的女权运动奠定了基础。
2.2 种族平等与民权运动二战后,种族歧视得到了更广泛的批判,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民权运动。
例如,美国种族隔离制度开始逐渐瓦解,南非废除种族隔离政策。
3. 经济与科技发展3.1 科技进步在二战期间,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原子能、火箭技术、计算机等。
这些科技进步不仅改变了军事领域,还催生了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
3.2 全球经济重建与合作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开始进行重建和恢复经济。
马歇尔计划和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战后欧洲和平与繁荣。
4. 对战争与国际事务的认识4.1 和平与安全观念的转变二战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可怕之处,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对和平、安全的追求。
这促使了联合国的成立,以避免未来发生类似的冲突。
4.2 全球化及国家间相互依赖关系二战后,各国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这令人们更加重视国际合作与外交关系,并逐渐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o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o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o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o《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o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o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o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o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o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例题和知识点。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经济危机1929 年至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德、意、日等国的内部矛盾。
这些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例题:以下哪项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A 殖民体系的瓦解B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C 1929 1933 年的经济危机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答案:C2、法西斯主义兴起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缺陷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二、战争的主要进程1、欧洲战场(1)德国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例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B 德国入侵波兰C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D 德国入侵苏联答案:B(2)德国进攻苏联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对苏联的突然袭击,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3)诺曼底登陆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太平洋战场(1)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等国对日宣战。
例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 中途岛战役B 日本偷袭珍珠港C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D 莱特湾海战答案:B(2)中途岛战役1942 年 6 月,美日在中途岛进行海战,美国以少胜多,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3、北非战场1940 年,意大利入侵北非。
1942 年,英美联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击败德意联军,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
《战争史研究》全目录

《战争史研究》全目录一、古代战争史1.1 中国古代战争史1.1.1 夏商周时期战争1.1.2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1.1.3 秦汉时期战争1.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1.1.5 隋唐五代时期战争1.1.6 宋元明清时期战争1.2 世界古代战争史1.2.1 古埃及战争1.2.2 古巴比伦战争1.2.3 古希腊战争1.2.4 古罗马战争1.2.5 欧洲中世纪战争二、近代战争史2.1 第一次世界大战2.1.1 战争背景2.1.2 主要战役2.1.3 战争影响2.2 第二次世界大战2.2.1 战争背景2.2.2 主要战役2.3 冷战时期战争2.3.1 朝鲜战争2.3.2 越南战争2.3.3 中东战争三、现代战争史3.1 中东战争3.1.1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战争3.1.2 伊拉克战争3.1.3 叙利亚内战3.2 亚洲战争3.2.1 中印边境战争3.2.2 阿富汗战争3.2.3 塔利班战争3.3 非洲战争3.3.1 卢旺达内战3.3.2 南苏丹内战3.3.3 利比亚战争四、战争理论4.1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4.2 马汉的海权论4.3 杜黑的制空权论4.4 拉采尔的地理决定论4.5 马克斯·韦伯的战争社会学5.1 经济影响5.2 社会影响5.3 政治影响5.4 文化影响5.5 科技影响六、战争与和平6.1 战争与和平的关系6.2 和平的维护6.3 战争的预防6.4 和平教育七、战争史研究方法7.1 文献研究法7.2 实地考察法7.3 比较研究法7.4 口述历史法7.5 跨学科研究法八、战争史研究现状与展望8.1 研究现状8.2 研究热点8.3 研究趋势8.4 研究挑战8.5 研究展望九、战争史研究机构与学者9.1 国内外研究机构9.2 知名战争史学者9.3 战争史研究著作9.4 战争史研究期刊十、战争史与公共教育10.1 战争史教育的重要性10.2 战争史教育的方法10.3 战争史教育的意义10.4 战争史教育的挑战《战争史研究》全目录一、古代战争史1.1 中国古代战争史1.1.1 夏商周时期战争1.1.2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1.1.3 秦汉时期战争1.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1.1.5 隋唐五代时期战争1.1.6 宋元明清时期战争1.2 世界古代战争史1.2.1 古埃及战争1.2.2 古巴比伦战争1.2.3 古希腊战争1.2.4 古罗马战争1.2.5 欧洲中世纪战争二、近代战争史2.1 第一次世界大战2.1.1 战争背景2.1.2 主要战役2.1.3 战争影响2.2 第二次世界大战2.2.1 战争背景2.2.2 主要战役2.2.3 战争影响2.3 冷战时期战争2.3.1 朝鲜战争2.3.2 越南战争2.3.3 中东战争三、现代战争史3.1 中东战争3.1.1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战争3.1.2 伊拉克战争3.1.3 叙利亚内战3.2 亚洲战争3.2.1 中印边境战争3.2.2 阿富汗战争3.2.3 塔利班战争3.3 非洲战争3.3.1 卢旺达内战3.3.2 南苏丹内战3.3.3 利比亚战争四、战争理论4.1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4.2 马汉的海权论4.3 杜黑的制空权论4.4 拉采尔的地理决定论4.5 马克斯·韦伯的战争社会学五、战争影响5.1 经济影响5.2 社会影响5.3 政治影响5.4 文化影响5.5 科技影响六、战争与和平6.1 战争与和平的关系6.2 和平的维护6.3 战争的预防6.4 和平教育七、战争史研究方法7.1 文献研究法7.2 实地考察法7.3 比较研究法7.4 口述历史法7.5 跨学科研究法八、战争史研究现状与展望8.1 研究现状8.2 研究热点8.3 研究趋势8.4 研究挑战8.5 研究展望九、战争史研究机构与学者9.1 国内外研究机构9.2 知名战争史学者9.3 战争史研究著作9.4 战争史研究期刊十、战争史与公共教育10.1 战争史教育的重要性10.2 战争史教育的方法10.3 战争史教育的意义10.4 战争史教育的挑战十一、战争史与伦理道德11.1 战争中的伦理问题11.2 战争与道德的关系11.3 战争伦理学的发展11.4 战争伦理学的应用十二、战争史与全球化12.1 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12.2 全球化背景下的战争形态12.3 全球化与战争史的互动12.4 全球化对战争史研究的影响十三、战争史与艺术13.1 战争与文学的关系13.2 战争与电影的关系13.3 战争与绘画的关系13.4 战争与音乐的关系十四、战争史与性别研究14.1 战争中的性别角色14.2 战争对性别关系的影响14.3 性别视角下的战争史研究14.4 性别与战争史教育的互动十五、战争史与心理学15.1 战争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5.2 战争中的心理现象15.3 战争对个体心理的影响15.4 战争心理学的应用。
2.2大战的爆发

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第2课时大战的爆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
阅读地图和教材内容,说出大战爆发初期德军的进军路线和取得的战果。
知道不列颠之战是德军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过程与方法】阅读、分析资料,探究法国等欧洲国家失败的原因和不列颠之战中德军受挫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英、法等国人民英勇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法国等欧洲国家失败的原因;不列颠之战。
【难点】法国等欧洲国家失败的原因和不列颠之战中德军受挫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2013年9月4日德国总统高克在法国总统奥朗德的陪同下,访问了遭到纳粹党卫军屠村的奥拉杜尔村遗址。
无独有偶,两个星期前,8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了位于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附近的达豪纳粹集中营纪念馆,向数万名受害者献上花圈,致以哀悼。
在很多西方国家媒体特别是德国媒体看来,德国领导人反省历史的诸多事例已不是“新闻”。
早在1949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统的特奥多尔·豪斯在谈到纳粹对犹太人的罪行时就公开表态: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德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忏悔?【合作探究】一、二战全面爆发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虽然有英法等盟国的支持,但波兰还是很快被德国占领,为什么?波兰:仓皇应战,准备不足;装备老旧、战术落后。
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英法: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3.二战已经全面爆发,但英法为何“宣而不战”,以至于出现了“奇怪的战争”?提示:可从英法奉行的政策和波兰的位置等角度考虑。
二、德军势如破竹1.英法以为德国占领波兰后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没想到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们妄图安睡的愿望也破灭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地点:西欧、东欧、东亚、东南亚、北非、北美、近东、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时间: 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参战方:同盟国,轴心国及其仆从国结果:同盟国获胜参战方兵力:17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伤亡情况:6100万人以上(同盟国)1200万人以上(轴心国)主要指挥官: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等出现主要科技:原子弹开始标志:德国闪击波兰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目录简介爆发原因经济危机法西斯独裁一战祸因战争阶段战争前奏战争爆发战争进程两大阵营轴心国阵营同盟国阵营战争过程波兰战役入侵北欧法国投降不列颠空战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阿拉曼战役重要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轴心瓦解意大利投降德国投降日本投降后果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战后审判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战后影响建立联合国民族独立华约阵营北约阵营展开简介爆发原因经济危机法西斯独裁一战祸因战争阶段战争前奏战争爆发战争进程两大阵营轴心国阵营同盟国阵营战争过程波兰战役入侵北欧法国投降不列颠空战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阿拉曼战役重要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轴心瓦解意大利投降德国投降日本投降后果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战后审判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战后影响建立联合国民族独立华约阵营北约阵营展开编辑本段简介[1]战争起因:在欧洲,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一战的结果以及签订的一系列针对战败国的条约导致了纳粹主义在德国兴起,使德国成为了二战的主要策源地。
战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发展

战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发展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冲突之一。
这场战争涉及到全球几乎所有的大国,并导致了数千万人的死亡和无数城市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国家采取的战略发展,包括军事策略、经济战略以及政治外交手段等。
第一章:德国帝国与轴心国战略
1.1 德国帝国扩张和布局
1.2 轴心国盟友及其对战争势力贡献
第二章:同盟国阵营与反法西斯联盟
2.1 英美同盟战略
2.2 苏联抗击德军策略
2.3 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海上之战:太平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3.1 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计划与策略
3.2 大西洋舰队对德军的海上封锁
第四章:空中战场与先进技术
4.1 空中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
4.2 先进技术对战争策略的影响
第五章:经济战与后勤保障
5.1 各国经济动员和战争物资供应
5.2 后勤保障和补给线的重要性
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国家和阵营在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帝国及其轴心国盟友采取了快速行动和军事侵略策略,而同盟国及其反法西斯联盟则通过军事、外交和经济手段来抵制德军的进攻。
海上之战、空中力量、先进技术以及经济战略都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是每个国家在这场全球冲突中采取的不同战略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这场残酷而惨烈的战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今世界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2

四次会议
名称
开罗会 议
时间
1943. 11
参加国
中美英
内容
发表《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 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其中明确 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 还。 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即在欧洲 开辟第二战场。
作用
三国协同对 日作战
德黑兰 会议
1943. 11~12
苏美英
三国协同对 德作战
雅尔塔 会议
1945.2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23日,苏 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 不侵犯条约。
(纵容)
德国
(签订条约)
英 法
(祸水
慕 尼 黑 会 议
东引) 苏 联
捷克斯洛伐克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发动战争时免 除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苏联也避免了首先卷入 战争,赢得了备战的时间,给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以 沉重打击。 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 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 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领土,苏联把波罗的海沿岸 国家。波兰一些地区、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列为 占领对象,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 的强权政治无别。
苏美英
关于彻底消灭德军国主义和法西 美、英、苏 斯主义,惩办战犯以及战后德国 东西线攻势, 民主化;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 加速德法西 苏联在结束欧战三个月后对日作 斯的灭亡 战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 中、美、英、 题精神;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 苏共同对日 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作战
波茨坦 194561kze
澹台以一见这人似的,寒毛凛了一凛,有那么点儿不舒服的感觉。他想想,公公派出来的信使,也是个公公吧?公公少了点东西,所以不舒服, 也是情有可原吧?便还是殷勤接待上了,问他:“这是口信吗,要您特地捎来?”他也不知来人何阶何品,反正京里特使,客气些总是没错的。 唐太守让座,号称带了回信的来人只是“唔”了一声,便大模大样往主位上坐了。他年纪轻轻,唐太守头发胡子都白了,他难道回太守一份客 气都不可以吗?!唐太守心中窝火,碍着有求于人,也不敢发火,仍然赔着笑脸,求问那公公的答复。来人哼了一声,袖子里扔出一封信来, 是唐太守传进京中求救的信。唐太守不知何意,心里的火是噌噌的更往上蹿:你小子是来救场子的还是来砸场子的?!当场就想翻脸。那人袖 子里又丢出一封信来,这次是唐太守那相熟公公的回信了,唐太守心头一喜,也就不跟这狂妄的毛头小子计较,先拆信要紧。拆下来,越读, 唐太守额头上越是见汗。全读完了,他就跪下去了:“臣,万死,千岁殿下饶臣狗命!”相熟的那位公公,在信里用不容认错的笔迹,痛哭流 涕的向唐太守汇报:信,被七王爷本尊截到了,七王爷要亲自来锦城一趟,请太守准备好认罪吧。唐太守于是不但跪下,并且开始叩头,一边 叩一边想:“我是没见过七王爷,不过上头这人相貌,跟当今几位宗亲,果然也是有些相似的,气派就更像了„„但万一是有人开玩笑呢?哎 呀这太荒唐了——哎呀,地板咋就这么硬?疼哪!我额头是不是见了血了?”“起来吧。”七王爷终于开恩。第七十六章 长孙也被拉皮条(4) 唐太守松了一口气,不再磕了,但也不敢起来。七王爷来的时候,就带了几个人来,一开始,太守府里都当是普通随从,就让在外头等着。他 们站得笔笔直,都跟木工师傅弹过墨绳锯出来似的,并且目不斜视,有些老练的已经觉得不对了。七王爷淡淡道:“叫我的人进来。”唐太守 赶紧亲自到门边下令,老家人慌着把令传到门外去,一干家丁赶紧放行。那一行四个侍卫,一个跟一个,排成一条直线,像匕首似的,雄纠纠 气昂昂的插进太守房间里,看也不看唐太守,“啪”的向七王爷行个礼。七王爷道:“印。”当先一个侍卫拉起衣襟、探手入怀、取出印盒、 开盒呈印,一串动作像上刺刀似的,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他本把宝印呈给七王爷,七王爷向唐太守抬抬下巴,那侍卫手腕立刻一翻,一个漂 亮的直角转折,连一丝回旋都不打,直送唐太守面前。突兀得像捅过来一把刀。唐太守哪敢正眼相对,卑躬屈膝侧了首,抬起一点点眼皮,一 瞻仰,顿时又挨烫的兔子似的把目光垂了下去。玉质金纹,上塑螭龙,这是朝廷颁给各宗亲的宝印,图文样式,皆存之太庙、颁之众府,倘有 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 (1)1941 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加强。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1942~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 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2)1943 年 9 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1944 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3.国际联盟的建立 (1)提出计划:一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 划中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 (2)通过盟约: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 (3)正式成立:1920 年 1 月 10 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 国联会址设在日内瓦。美国最初提出组建国联,但美国参议院于 1920 年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4.华盛顿会议 1921 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 了《四国条约》 、 《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 ,建立了华盛顿体 系。
5.影响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远东和亚 太地区的矛盾, 是按照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形成的新的国际关 系格局。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包含着种种矛盾,如战胜国与 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决定了该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护 世界和平。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 大战全面爆发。 (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 犯条约》 。 (3)德国闪击北欧、西欧,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 退”,德国占领法国,成立维希政权。 (4)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 英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 次空战。
3. 《非战公约》 1928 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 奠定了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 但它对侵略者并没 有多大的约束力。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背景 1.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在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 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它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 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2.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 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 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 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3.慕尼黑阴谋 表明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气焰。
(2)裁军问题 ①国联裁军:1925 年,行政院成立由各国官方代表组成的 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并先后召开六次会议,但各国根本没有达 成协议的诚意,最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②多边裁军:1927 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在日内瓦召开了 一次新的裁减海军军备的会议, 出席会议的只有英、 美、 日三国, 会议最后不欢而散,一项协议也没有达成。 ③裁军的实质:帝国主义只是利用人民要求和平的善良愿 望,打出裁军的旗号,制造缓和的假象,实际上却是在欺骗世界 舆论和人民,肆无忌惮地进行着扩军备战的活动。
4降书,欧洲 战争结束。 (2)日本投降:1945 年 9 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 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与反思 1.意义 (1)为战后基本清除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势 力,扫除两国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使之走上和平、民主的发展 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血腥的战争体验也使和平思想深入人 心。 (2)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随着“冷战” 的开始,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解 放运动蓬勃发展。 (3)在客观上诱导、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战争期间科 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原子能技术、现代空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引起了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 大变化。
二、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1.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 (1)法国积极寻求安全保障,德国力争同法国实现和解,英 国主张促成法、德和解。 (2)《洛迦诺公约》 1925 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利于 稳定欧洲的局势。 该条约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 了道路。
2.军备竞赛与裁军问题 (1)军备竞赛 洛迦诺会议以后,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斗争 日益加强,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
考点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 一战 结束后,战胜国集团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2.巴黎和会 (1)1919 年, 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 签订了 《凡尔赛和约》 。 (2)协约国帝国主义又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 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控制在英法手中的国联是维护凡 尔赛体系的工具。
2.反思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 战争,它历时 6 年,波及 61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 亿人口,人类为 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昭示人们:各国必须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 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典例剖析 [典例 1] (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Ⅲ)【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 年 1 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 “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 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 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 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 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 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 1775—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