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方法的总结
有效整合课内外阅读的策略
阅读写作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183容生动的绘本中获得阅读的乐趣。
其次,根据绘本内容,组织孩子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让孩子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体会绘本情感,并在分享与交流中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
3.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创意美术活动、情境表演等方式,为孩子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例如在《爱心树》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音频,然后让孩子根据听到的内容发挥想象,用色彩和线条将爱心树画出来,并用语言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在《逃家小兔》的绘本阅读中,教师为孩子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在表演中体会小兔子和兔妈妈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其语言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亲子共读的活动将家长引入到孩子的早期阅读中来,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不仅能够体会阅读的乐趣,也能够感受家长的关爱。
三、结束语总之,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积累语言素材,还能够促进其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活动的设计,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1]王雪娇.运用分享阅读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4):55-56.[2]高原.浅谈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179-180.[3]刘红梅.为幼儿语言发展插上灵动的翅膀——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淄博师专学报,2014(01):8-10.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
教育研究者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决定未来学习能力。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从改变阅读材料入手,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犹如鸟儿双翼,相辅相成。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除了有限的课内阅读,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分析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如何有效地结合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一直是语文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在实际教学和家庭阅读指导中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
课内的教材阅读往往局限于特定的内容和形式,而课外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2. 培养阅读兴趣。
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乐于主动地进行阅读,增强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模仿其中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4. 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通过阅读有意义的故事和典籍,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1. 针对性设置阅读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能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2.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让他们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作者的用词、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布置精读任务和泛读任务。
教师可以布置精读任务,让学生深入细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布置泛读任务,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4. 融合课内外资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都能够有所收获。
5. 建立读书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读书交流,让他们在分享阅读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彼此的阅读兴趣,增强对阅读的热爱。
1.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阅读,课内为点,课外为面。
在课内外阅读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应注重课内方法的引导。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一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
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就有动力。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因此,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注重目标的设定,必须灵活性强,层次性明显。
当然,仅有目标还不够,还必须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
可通过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读物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读物,充实学生的阅读资源1.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读物现行使用的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阅读和开展教学的文章。
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会使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趣味性,而要获取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与课文相关的书。
这些书可以进一步充实课文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2.选择叙事作品和合适的诗歌新课标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多阅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传授方法,确保学生的阅读效果课外阅读是教学的课外延伸。
要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1.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后记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
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衔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衔接语文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而阅读教学是促使学生高效吸收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逻辑分析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量阅读,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1]。
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会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巧妙抓住课内课外阅读文本之间的链接点,促使学生的阅读质量不断提升。
一、寻找知识共性,探索阅读衔接点很多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忽视了对课内文章的补充。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课堂教学效果也随之会受到影响。
鉴于此,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内文章的内容,对其进行恰当的补充[2]。
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这样,学生才会收获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而且,还会让其在无形中增加阅读量,有效促进其阅读能力提高。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完全封闭课堂,限制学生学习平台的范围。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很多阅读内容都存在一定的知识共性,并且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给学生留出了广阔的拓展空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受,促使他们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课内的学习内容。
六年级课文《七律·长征》中,要求学生从诗中去感知那段长征时期的历史,学生受自身认知能力有限的影响,单纯地分析诗中语句,不仅不能对这段历史有实质性的认知,更无法对诗中情感产生切身体会。
因此,我就通过课外阅读文本,给学生讲述长征的历史背景,毛主席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择带领红军长征。
如,文章中的语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含义是红军成功克服了金沙江路段的困难险阻,成功渡过了金沙江和大渡河。
这段历程,对于长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就可以跳出教材中注释的限制,巧妙引入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对红军两次渡江的情节有更详细的了解。
如,教师可以引入关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课外阅读材料:“当时,敌人派重兵把守大渡河,并且,还将泸定桥上面的木板全部拆除,使完整的桥只剩下了铁索,要想过桥,十分危险。
做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做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做课内外阅读是提高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
一些方法和建议,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对于课内阅读,学生可以通过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和做
笔记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在阅读课内教材时,可以先浏览整
篇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再仔细阅读,逐段理解,做到“略读—精读—略读”的阅读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内知识。
其次,对于课外阅读,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科相关的书籍、期刊、报纸等进行阅读。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
需要,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科普读物、名著、历史故事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此外,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时,可以尝试多种阅读方法,比如画
重点、做读书笔记、进行讨论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提高阅读效率。
另外,可以尝试使用数字化阅读工具,比如Kindle等,这些工
具可以帮助记录阅读进度、标注重点、查找生词等,提高阅读的便
捷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做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包括认真听讲、课后复习、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尝试多种阅读方法以及使用数字化阅读工具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
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课内外阅读方法和技巧
课内,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后面的好)抓住文章的题目,每篇文章起码读三遍,筛选文中的重点词语和中心观点,认真审题,完善简洁地回答问题等是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技巧一、抓住题目把握中心思想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课外阅读时,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题目,就能抓住文章的灵魂,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体。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
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主题,如《月是故乡明》一文,从题目入手分析,可推测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应是借描写明月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说明文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说明的对象或对象的特征,如《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一文,从题目可推测出文章说明的对象应该是中国戏曲,说明的中心是中国戏曲的特点。
如何把握说明的中心内容?考生可沿着题目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一定要注意总说性的语段、过渡性的语段,通常在这样的语段中能找出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词语或句子。
议论文的题目往往能揭示文章论述的话题或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谈宽容》、《说天才》,这些题目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
《宽容是一种美德》、《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这些题目是作者对“宽容”和“天才”的看法,即论点。
由此可见,论题包含着论点,以论题为线索去分析,就能快速找到论点。
抓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技巧二、由略到精最少读三遍①文章读三遍:阅读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共有三个课外语段,对于任何一篇课外阅读,考生都要至少读三遍。
第一遍略读,整体把握。
第二遍精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
第三遍更换角度,检查试卷。
如果考生只草草地把文章读一遍,就下结论写答案,那么很容易中途受挫,或扭曲自己的思考方向,而且也容易忘记自己想表达什么。
②画重点词句:考生在阅读语段时,可以在重点地方(说明文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首括句、尾结句,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记叙文开头和结尾句、议论抒情的句子、景物描写的句子、人物描写的句子、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议论文中标志中心论点的词语,如“我认为”、“所以”、“总之”、“可见”、“综上所述”等)用铅笔画线,以利于了解、分析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再次整体阅读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浅谈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课内阅读的有效策略 • 课外阅读的引导策略 • 课内外阅读融合的途径 • 课内外阅读融合的实践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阅读的重要性
01
02
03
培养语言能力
阅读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 要途径,包括词汇、语法 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
通过开展阅读分享、阅读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 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书单推荐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推荐适合的书籍
在推荐书籍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书籍
除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来推荐书籍。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内外阅读的融合可以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02
课内阅读的有效策略
精读与略读结合
精读
选择重要篇章或段落,深入阅读,理解作者意图和表达方式,培养细致观察和 推理能力。
略读
快速浏览全文或部分内容,把握主旨和大意,明确作者观点和思路,培养全局 把握和快速阅读的能力。
高中历史课内外阅读融合案例
案例背景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对于提升学生 的历史学科素养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高 中的历史课内外阅读融合实践为例,探讨其有效策略。
案例描述
该高中在历史教学中,注重课内外阅读的融合。教师根 据教材内容,选取相关主题和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课堂 学习和课外阅读。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引 入了《史记》和《资治通鉴》等经典历史著作,扩展了 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历史讲座和历 史文物展览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外阅读活 动。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方法总结
⼩学语⽂课内阅读⽅法总结 阅读教学是⼩学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以⽂本为载体的学⽣的⼀种个性化⾏为。
⼩学语⽂课内阅读是培养学⽣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学⽣进⾏课外阅读的基础。
下⾯⼩编为⼤家带来了⼩学语⽂课内阅读⽅法总结,供⼤家参考。
1⼩学语⽂课内阅读⽅法总结 ⼀、激发⼩学⽣课内阅读的兴趣 第⼀,教师应当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使⼩学⽣充分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和提⾼⼩学⽣课内阅读的兴趣。
例如,⼩学语⽂教学在讲授《望庐⼭瀑布》这⾸古诗时,如果⼩学⽣由于其⼈⽣经历有限,没有真正见过现实⽣活中的瀑布,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其对这⾸诗歌的理解。
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为学⽣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例如播放有瀑布的录像,或引领学⽣观赏壶⼝瀑布、三峡⼤瀑布或黄果树瀑布的相关图⽚,引导学⽣依据看到的图⽚或视频进⾏联想和想象,产⽣⾝临其境之感,以便加强⼩学⽣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的理解。
第⼆,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思维活⼒,提⾼⼩学⽣课内阅读兴趣,促进⼩学⽣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语⽂教师应当注意为⼩学⽣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的阅读兴趣。
第三,⼩学语⽂教师应当注意不断提⾼⾃⾝的阅读⽔平和指导⽔平,进⾏阅读⽰范,在课内阅读中使⽤⼀定的技巧,及时与⼩学⽣进⾏沟通和交流,多⿎励和表扬学⽣,通过阅读和指导激发⼩学⽣的课内阅读兴趣。
⼆、采⽤个性化的教学⽅法和指导⽅法 第⼀,⼩学语⽂教师可以采⽤课⽂阅读主题活动法进⾏课内阅读教学,即依据课⽂内容选择学⽣所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探究、学习和交流活动,让学⽣⾃⼰去收集资料,为学⽣提供更多课内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第⼆,质疑是进步的开始,学⽣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充分激发⾃⾝的潜能。
因此,⼩学语⽂教师在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质疑,⿎励⼩学⽣勇于质疑,激发⼩学⽣的思维,促进⼩学⽣的个性发展。
第三,⼩学语⽂教师应当注意在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的思维训练,发展⼩学⽣的个性思维。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总结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总结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形成全面、多样的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
一、阅读引导法阅读引导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阅读为主导,引导学生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解读文本、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选择一些与课本相关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中形成互补、相得益彰的关系,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品对比法作品对比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某一文学作品后,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学习《小兵张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关于革命英雄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了解不同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
三、阅读分享法阅读分享法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画画等形式,将阅读过的内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与同学分享,从而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结构、语言和意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主题拓展法主题拓展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阅读某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与该作品相关的其他文本。
教师可以选择与作品主题相关的其他作品,推荐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拓展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扩展,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
有效整合课内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
下面是几种有效整合策略。
一、挖掘课文中的阅读资源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课外阅读的读本和其他语文材料中,隐藏着大量的阅读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设计一些阅读任务,既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课文中选取一段描述景色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分析、课后再读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拓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主题的其他文章等,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好地理解课文,扩大对相关主题的认识。
也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名人传记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活动,如图书展览、读书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除了阅读课文和课外读物,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其他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报纸阅读、杂志阅读、网络阅读等。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适应的报纸、杂志和网站,让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文章等,了解社会、世界的最新动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作文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注重阅读的技巧训练学生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时,应注重培养一些阅读的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归纳总结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例如通过预读标题和段落开头、找关键词来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通过提问和总结来梳理文章的内容结构等。
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融合
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融合何为课外阅读,简单来说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的拓展与延伸。
此阅读并不局限于教材与课堂,而是将教材与课堂作为出发点,作为学生阅读的动力支撑,实现阅读范围的拓展与能力的提升。
但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自主阅读意识与能力较为欠缺,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还要融合多种教学策略,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培养起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1]一、从教材选文本,发展对比思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围绕教材进行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对比思维,二是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从更多的体验中获得对英语、对阅读的独特认知。
同时这种课内阅读融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内外知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多维感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激发灵感,获得启发。
例如,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Chinese festivals》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该课“story time”内容,向学生提供相似内容的课外阅读文本,如《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A day of Spring Festival》《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等,借助相似文章的阅读,唤醒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正确的认识。
其次,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如:“Can you share your memory about Chinese festivals,and then carefully read the articles in and out of cla ss to fi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如此,不仅找到了课内外文章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还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连接,深化了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
浅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浅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童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
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
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断探索的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方面: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太明确;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常常停留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书目的层面上;没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切入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找到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链接点,把课内阅读获得的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探索出些许行之有效的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互相促进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完善它,以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为其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一、培养兴趣,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
首先我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做了细致分析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时间、书目、兴趣、习惯、目的、喜欢或不喜欢阅读的原因等几个方面。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但所读书目比较杂乱,多数学生在读流行小说、漫画、卡通等快餐文学;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以消遣为目的的占多数,真正意义上读一本文学名著或优秀儿童读物的学生不多。
根据上述调查情况,我们确定了研究策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以阅读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1、以“趣”诱读,激发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设法运用多种手段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上好每堂阅读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得法于课内 运用于课外——谈课内外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读 活动 。课外 阅读指学 生在 课
口
外各 种独 立 的阅读 活动 ,它是
课 外 语 文 活 动 中 最 重 要 的 内
小 女孩 》 后, 学 生 一 定 非 常 希 望 阅读 《 安 徒生 童话 》 … …
三、 抓 结 合 点 — — 将 课 外 阅 读 渗 透 于 课 堂 教 学 之 中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在 课 内 阅读 与 所 学 的 课 文 内 容 有 密
法 。
一
亲人那 种博 爱 、 奉 献 的人 道主义 精 神 , 我 在 课 前 介 绍 了 器 官 捐 献 和 人 们 对 捐 献 器 官 的认 识 与 态 度 的相 关 资 料。 这 样 在学 习课 文时 , 学 生 就 很 自然 地 理 解 了 作 者 思 想 为什 么会 发生 深刻 的变 化 , 对 作 者一 家那 种博 爱 、 无 私 奉 献 精 神 的 敬 佩 之 情 油 然 而 生 。课 堂 的 氛 围也 被 调 动起 来 , 显得 格外 活跃 。 四、 抓 策 略 — — 传 授 方 法 延伸 于 课 堂 阅 读 教 学 之 外 指 导 学 生 运 用 课 内的 阅 读 方 法 独 立 阅 读课 外 读 物 , 即把 阅读 教学 法体 现在 课外 阅读 中。例 如 , 我在 教
1 日 J的好 东 西 , 都 要 归 功
于 书 。” 阅读 是 获 取 知 识 的 重 要 途径 , 在语 文 教学 中 , 阅读 教学
这些 经历 , 他们 创作 了长篇 小说 《 红 岩》 。 《 狱 中联欢 》 只
是 其 中 的一 篇 , 你 们 还 想 了解 其 他 英 雄 人 物 的 事 迹 吗 ?
林
阴
红
容 , 是 课 内 阅 读 的继 续 与 扩 展 , 是 阅 读 能 力 训 练 必 不 可 少 的 组 成部 分 。读 书能净 化孩 子 的灵 魂 , 升华孩 子 的人格 。 因而得 法 于课 内 , 运 用 于课 外 , 课 内外结 合 培 养 学 生 阅 读 能 力 是 非 常 重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总结(3篇)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总结(一)挖掘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笔者在进行《蜗牛》教学的时候,了解到学生们对于小动物都有着自己的喜好,很多同学家中还养着小狗、小猫等小动物。
很多时候同学们与小动物都已经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是,对于蜗牛这样一个“慢吞吞”的动物研究则较少。
(二)实现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制定读书计划和师生共读可以促进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和加深二者的融合程度。
由于小学生的特殊年龄结构,不同的年龄段知识系统的培育目标是不一样的,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去合理安排读书计划。
比如,笔者在进行《曹冲称象》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立即让学生进入到课文之中进行阅读,而是在之前做了很多铺垫,逐步让学生过渡到文章的阅读之中。
(三)開展活动,体验阅读乐趣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强化,更加可以为学生阅读之后的沟通提供平台,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感想与同学、老师予以分享,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感受更加强烈,让学生的阅读效果更加显著。
因此,教师要注重做好活动的开展,真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总结(二)一、架设桥梁,找准阅读衔接点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但是课外阅读应建立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的参与不仅体现在对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上,更应该体现在对课外读物的把握与引领中。
我校各个年级均立足于学段特点,选取各具特色的阅读衔接点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此外,《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鲤鱼跳龙门》等都是教师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的推荐篇目,学生畅游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从而进一步体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特点。
二、立足课堂,激发阅读兴趣在课题的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并不爱看书,他们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
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策略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如何在课内外阅读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整合策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
一、课内外阅读的理念整合1. 价值认同:教师和家长要共同认识到课内外阅读都是学生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互相支持和配合。
2. 目标统一:课内外阅读的目标应相互补充,既包括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发展全面的阅读能力。
3.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导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主动思考和交流,形成深度阅读。
1. 教师指定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内布置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既可以是扩展性的阅读,也可以是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巩固性阅读。
这些阅读材料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解读和讲解,细化课文的内涵和延伸内容。
2. 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与学科有关的阅读材料,可以通过教师推荐、图书馆借阅、家长陪伴等方式,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乐趣。
3. 阅读任务整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性差异,安排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任务,例如写读后感、进行讨论、参加阅读比赛等,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
1. 阅读导读:教师可以在课内将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导读,包括介绍内容、预测问题、引导思考等,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和理解深度。
2. 课内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解读,辅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要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 课内讨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 课内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作文或读后感的写作,促使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论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论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能够接触到各种丰富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视野,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探讨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通过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增强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外阅读量。
2、拓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接触和认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加学生的见识和修养。
3、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水平。
二、教学内容1、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在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古诗词、文言文、名人传记等,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接触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2、结合时事热点教师可以根据当下的时事热点,选择具有时代感的文学作品,如网络文学、科幻小说等,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动态和文化变迁。
3、组织朗读、演讲等活动除了让学生自主阅读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阅读导读在课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和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情感、意义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最新课外阅读情况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最新课外阅读情况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最新课外阅读情况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收获了不少成绩,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
你所见过的工作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外阅读情况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外阅读情况工作总结1我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已经有7年。
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品读课外读物已蔚然成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有效指导愉悦阅读我们开展了“趣味绘本温暖阅读”“最能致远是书香”等系列读书活动来推进阅读。
1、保证阅读时间,确保有效指导。
学校规定:每天早晨学生到校后开始诵读本年段校本教材里的古诗词。
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为阅读课,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每班每周利用一节课到学校阅览室读书。
学生的阅读室提供大量新进的图书。
几百书定期更新,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我们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让更多的书籍走进孩子的阅读天地。
学校二楼设置图书角,学生课余时间可自由阅读。
为营造读书氛围,各班级也都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图书角,倡议同学们"为班级献上一、二本书"的活动。
2、保证有统一的阅读书刊。
我校每学期每个年段推荐学生至少阅读4本书。
推荐的《装在口袋里爸爸》《稻草人》《会做生意的狐狸》等深受学生喜爱。
3、保证阅读质量,有计划性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阅读导读课,每读一本书前,教师要上导读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读完后对该书进行读书质量检测,以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读得不求甚解的、敷衍的要重新进行阅读。
二、互动交流展示风采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后,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读书成果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为了推进课外阅读工作在我校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是指在语文课程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整合策略:
一、教师引导下的课内阅读
1.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专门的小角落,放置各种课内阅读的材料。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时间,供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并且鼓励他们交流和分享阅读的感受。
2. 导读与解读: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导读材料。
然后,在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解读,提问和探讨课文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3. 阅读策略的指导:在课内阅读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和教授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总结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4. 角色扮演与舞台表演:教师可以将一些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舞台表演,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课文的情节和意义。
5. 综合性阅读任务:教师可以将多篇课文内容相近或者主题相似的文章进行组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阅读任务,如写读后感或者是写写课外活动规划。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以上策略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可以在教室和校园的角落设置阅读角,摆放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并鼓励学生自愿参与阅读。
在课堂上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文学名著或优秀的故事书,供他们读一读。
二、教师指导阅读老师在课内阅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课堂朗读、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理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读书活动、书展、图书馆参观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可以先选择一些优秀的青少年读物,如《小王子》、《百科全书》等,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然后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和分享。
四、设计阅读任务与活动为了更好地整合语文课内外阅读,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和活动。
在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些短篇故事或诗歌,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然后要求学生做一个有关故事或诗歌的绘画、朗诵或口头表达等。
这样既能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家校合作促进阅读家庭是孩子阅读的重要环境,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阅读。
可以在家校交流会上向家长推荐一些优秀的童书,并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并和他们一起分享读后感。
六、制定阅读计划和奖励机制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学校可以制定一个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或每周都要读一定的书籍。
可以设立一个奖励机制,比如每学期设置一个阅读目标,达到目标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样能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方法总结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五、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学校的孩子,不少都是生活在农村家庭的孩子,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
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在参与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
由于我校面对农村学生较多,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提供给同学们看的;另一部分是学习委员带学生到学校图书
室借的。
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
学生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2、树立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我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讲一些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在教室里看书,学生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他们自觉地会进行模仿,逐渐走上阅读之旅。
二、加强指导,提高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提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也短,
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
1、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
”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也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
而面对农村家庭的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因此,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
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
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如学童话时,我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请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学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后,我指导学生去读原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另外,每月我都会在班里上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是由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看。
2、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主要用辅导讲座并且制成课件形式来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
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索;教学生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