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急危重症经方救治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PDF版本)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PDF版本)岐黄秘录继往圣绝学,扬中医药文化免费近代中医珍本集资源简介《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摘录我从事中医临床45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中华医学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与优势。
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稳妥,见效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廉,为普通人群所能承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
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居威胁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
本方对多种老年重危急症的泛应曲当之效,可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健康。
故不揣浅陋,将本方组成与思路、个人运用的粗浅体会,简介如下,请海内外同仁不吝赐教。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另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 .5克(分次冲服)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衍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学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究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流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中医 急危重症定义
中医急危重症定义中医急危重症是指病情严重、发展迅猛、患者生命危险的疾病或症状。
中医急危重症的特点是病情变化快、病情重、危险性大,需要及时救治。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急危重症。
一、中医急危重症之中风中风是中医急危重症中常见的一种,也称为脑卒中。
中风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瘀阻,脑络失灵所致。
治疗中风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煎煮、推拿按摩等。
二、中医急危重症之心梗心梗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
中医认为心梗是由于气滞、血瘀所致。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闷、胸痛、气喘等。
中医治疗心梗的方法主要是调理气血、舒筋活络。
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拔罐等。
三、中医急危重症之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是胃黏膜急性炎症的一种,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中医认为急性胃炎是由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
治疗急性胃炎的关键是清热解毒、和胃降逆。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
四、中医急危重症之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肺气虚弱、湿热蕴结所致。
治疗哮喘的关键是调理肺气、祛湿化痰。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
五、中医急危重症之肝炎肝炎是肝脏炎症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乏力、黄疸、食欲不振等。
中医认为肝炎是由于肝气郁结、湿热内蕴所致。
治疗肝炎的关键是疏肝理气、清热解毒。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
以上仅是中医急危重症的一些例子,实际上中医对于许多其他疾病也有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应对中医急危重症时,及时就医、正确诊断、合理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中医的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也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中医急危重症是指病情严重、发展迅猛、患者生命危险的疾病或症状。
经方治疗重症心源性水肿一则
若气 机郁 结 , 滞血 瘀 , 阻 冲任 , 海 不 能满 溢则 月 气 瘀 血 经停 闭 , 消瘢 散结 汤行 气 活 血 , 用 祛瘀 行 滞 , 延 胡 索 加
经 方 治 疗 重 症 心 源 性 水 肿 一 则
程 铭坤 。 付 文璐 李蕊 利 杜 光 明
摘要: 针对重症阳虚水泛之证, 用真武汤温阳利水、 桂枝汤调和气血阴阳、 生脉饮补益正气, 立法严谨、 标本兼顾, 故收奇效。经
3 g 桂 枝 6 , 苓 皮 1 g 赤 芍 1 g 桃 仁 6 , 丹 皮 0, g茯 5, 5, g牡 1 g 生 薏 苡仁 3 g 败 酱 草 2 g 连 翘 2 g 路 路 通 1 g 5, 0, 0, 0, 5, 皂 角刺 1 g 车 前 子 1 g 莪 术 1 g 香 附 1 g 延 胡 索 5, 5, 5, 5,
获奖并 两次 受到 中央领导 和 军委 首长 接见 。笔 者有 幸
炎 ” “ 黄 色葡 萄球 菌感 染 败血 症 ” 生命 垂 危 。曾先 、金 ,
后 人住 两家 省 级 三 甲 医 院 , 4次 报 病 危 。使 用 进 口抗 菌 素利 奈唑 胺每 日两 次静 脉滴 注 , 时 l 历 2周 。感染 虽
滞, 脾伤 则 痰浊 内生 , 痰瘀 互结 , 络 阻塞 , 滞乳 中而 经 结 成 乳癖 , 多发性 乳 腺 纤 维 瘤 , 中药保 守 治 疗 , 对 宜 可起 到 控制 生长 、 缩小 甚 至 消 除瘤 体 的作 用 , 生 牡 蛎 、 加 穿
常 回声 。一 个月 后 随访月 经 已正 常来潮 。
作 者 单 位 :.成 都 军 区 昆 明疗 养 院 ( 宁 6 0 0 ) 1 安 537 ; 2 .云南 昆 明圣 爱 中 医 ( 碧 ) ( 明 60 0 ) 金 馆 昆 5 0 1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精选8篇)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危重病人抢救预案什么是预案预案,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精选8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保不齐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将危害降到最低,总归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
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危重病人抢救预案(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1一、目的1、为维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特制定本预案2、本预案适应于医疗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
二、防范措施1、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医务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做到依法行医。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搞好优质服务,做到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耐心解释,坚持医疗原则,坚持廉洁行医,不得以医谋私。
3、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过送出去学习、进修、培训及请知名专家到医院教学等方式,提高我院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务人员和医院整体防范医疗纠纷、事故的能力。
4、健全防范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制度落实管理。
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正常医疗作秩序,提高医疗质理,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举措。
医护人员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
医院的管理人员要经常到各科室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防范规定1、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必须围绕“病人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与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病人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验与思考值得深入探讨。
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中,最重要的是明确病情的程度和特点,针对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注重整体观察和多方位调控,强调个体化治疗和综合应对。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医药注重病因的辨析,认为急危重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治疗中要从病因入手,找出发生急危重症的具体原因,以便针对性地对症治疗。
例如,对于心脏病引起的急性心衰,中医药会综合考虑气血亏虚、痰湿阻滞等因素,采用补气养血、温阳化痰的方法,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其次,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治疗急危重症时不能单纯看症状,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据此,中医药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即通过辨析病情,确定治疗方案,达到调理整体、疾病迎刃而解的效果。
例如,对于急性肺炎造成的呼吸困难,中医药可能会辨别出肺热痰浊、肺气虚损等不同证型,并采取清热化痰、补益肺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再次,中医药注重个体化治疗,强调因人而异。
中医药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药可能会调整用药剂量、治疗方法等,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例如,对于高热引起的热毒病证,中医药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剂和用药方法,以达到降温、清热的目的。
最后,中医药强调综合应对,多方位调控。
中医药认为急危重症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的病变,而是整个机体功能的失调。
因此,在治疗中要通过综合调节,调控机体的内外环境,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例如,对于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中医药可能会采用抗炎药物和辩证施治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辅助使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是多方面的,包括明确病因、整体观察与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和综合应对。
急危重症中医治则
急危重症中医治则
急危重症中医治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干预。
这是中医强调的“早”原则,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非常关键。
2.采取辨证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中医根据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每名病人当下最危险的因素,采取辨证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3.采取针对性精准治疗。
“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一天一方”的方法施治。
具体治疗上要“快”,有时还要“稳”,耐心观察症状变化,稳定不加重就是好。
有时还要“托”,阳气虚脱要采用大剂参附回阳救逆,力挽狂澜。
4.在治疗药物上采用中药注射剂、中药保留灌肠、人参粉、大黄粉冲服、针灸疗法等。
在急症用药上,通过给予血必净、痰热清泵推,安宫牛黄丸等内服,用药味要少,用量要大,疴症用重剂。
对于稳定病情、阻断进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建立诸如胸痛绿色通道、急性脑病绿色通道。
6.救命留人的“生命观”。
急危重症有发病急、变化迅速、病情重、危及生命的特点,同时急危重症又存在多因素致病、症状复杂、各种平衡紊乱、各种矛盾纷杂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诊断上要有一个降阶梯诊断的观念,即首先把危及生命的病证诊断出来,治疗上首先是抢救生命,如急性中风神昏并发呼吸衰竭,首先救治呼吸衰竭。
一三生--救命的经方
一三生--救命的经方一三生--救命的经方何宽其按:本文转录自一三生博客/yisansheng, 原文附有两张图片,转载时略去。
该案向我们提示了:1.中医在危急重症方面的救治是有自己的地位的。
2.给邪气以出路,本案通过汗法和下法以导邪外出,汗法用了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大青龙汤,通大便用承气类方,通小便用五苓散、猪苓汤。
3.毒火的治疗。
清热泻火用了白虎汤、泻心汤,清热解毒用了泻心汤和蒲公英、双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丁等药,大有清瘟败毒饮的味道。
一三生,当为刘毅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在体制外行医。
医生是病人生命的判官——这句话对于中医来说,自从西医进入中国以后,已经很少能体会到了。
我也一样,平时治疗危重病是很少的,对这句话很少有体会。
最近刚挽救了一个危重病人,心里就突然就冒出了这句话。
这个病人五十多岁,素来体壮从不生病,一天忽然高烧39度多,先在社区诊所输液几天,病情反而加重:全身起红疹、肿,马上转到泰安中心医院住院6天,治疗无效,再转到山东省立医院,结果还是不行,并且越来越重:全身检查查不出是什么病,高烧不退靠大量激素暂时压制,全身肿胀、起水泡、蜕皮(包括四肢、脸、口腔、鼻腔、咽喉、阴茎),呼吸困难不能躺下也无法入睡,心脏时跳时停(脉结代),多日不能吃饭还胃胀难忍不停嗝气,小便不下……情况已经很危险了。
虽然西医一直搞不清他是什么病,但还是每天给他用二十几种药(不知道是什么病,也不知道根据什么用这么多药),输液八九瓶,从早上8点一直输到晚上12点。
家属一看这样下去不行了,经人介绍找到了我。
2015 11 21 病人初诊,我先给他开了一付麻黄桂枝各半汤合大柴胡汤、小承气汤、五苓散加石膏,一剂后全身肿胀减轻,但又开始持续发高烧到39度多(因为病人停用了激素及其它全部西药),随即换方:大剂大青龙汤合大柴胡汤、五苓散加石膏(麻黄36 桂枝24 白芍24 炙甘草18 石膏90 柴胡60 黄芩24 半夏24 枳壳48 大黄24 生白术24 茯苓24 泽泻40 猪苓30 陈皮24),一剂持续高烧即退(但下午一度还能升到38度2),接着换葛根汤合白虎汤、大承气汤、猪苓汤、三黄泻心汤。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
中医药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对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的总结:
1.经验:
(1)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症施治,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2)多靶点作用:中医药具有多靶点作用的特点,能够针对急危重症的多个病理环节进行干预。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代谢水平等,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3)综合治疗: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注重综合治疗,将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2. 思考:
(1)加强临床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效果,需要加强临床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要注重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急危重症治疗体系。
(2)提高中医人才素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需要具备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因此,需要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中医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3)推广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急危重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提高中医药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中医药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通过加强临床研究、提高中医人才素质和推广中医药文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效果,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药应用于危重病例抢救的成功案例
中医药应用于危重病例抢救的成功案例
中医药在危重病例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
1.一位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症患者,因为病情严重,需要机械通气。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呼吸机的使用时间也缩短了,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2.一位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重病人,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不仅心率和血压得到了控制,而且胸痛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3.一位患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在经过西医的积极治疗后,病情一度稳定。
但是不久后病情恶化,出现了严重的感染症状。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最终康复出院。
这些案例表明,中医药在危重病例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同时,中医药的使用也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急危重症是指疾病发生急剧,病情危重,危及生命的一类病症。
传统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不少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以下是我对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和思考。
首先,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个体化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强调个体的整体性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有其独特性,所以治疗方法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例如,在对急性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医药师会根据患者的气虚、阴虚等不同的体质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方剂和疗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由脏腑、经络、气血等多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
因此,在治疗急危重症时,除了通过对症治疗外,中医药还注重通过调整整个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等方式来促进康复。
这种整体观念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治疗的效果。
第三,中医药对于急危重症的治疗还注重与西医药的结合。
现代医学的发展给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的手段,例如放射学、超声医学等,这些手段可以帮助中医药师更准确地辨证施治。
而西医药的药物治疗也可以与中医药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最后,对于急危重症的治疗,中医药注重预防保健。
中医药认为,保持人体的健康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营养,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都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体质、增强抵抗力等方式来预防急危重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是个体化治疗、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与西医药的结合以及预防保健。
这些经验都是数千年来中医药在实践中总结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风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然,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但是其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应用。
耿建国教授回阳救逆治疗急危重症四则辨析
环球中医药2023年6月第16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 2023,Vol.16,No.61215 ㊃医案析评㊃基金项目: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21]272号)作者单位: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作者简介:陈玉静(1979-),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㊂研究方向:脑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㊂E⁃mail:tcmcyj@耿建国教授回阳救逆治疗急危重症四则辨析陈玉静【摘要】 阳气为人身立命之本,临床很多急危重症均是阳气虚脱㊁阴盛格阳所致,治以回阳救逆,方可起死回生㊂耿建国教授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以阴阳为纲,甄别寒热,尤其擅于辨别寒热错杂㊁寒热真假之证㊂临床用药注重顾护人体阳气,治疗以扶阳为先,以不变应万变,疗效显著㊂本文选录四则急危重症,出现不同程度昏迷㊁发热以及疼痛等症状㊂病案一,患者年高体弱,心㊁脾㊁肾阳气欲脱,真寒假热之昏迷,治以摄纳浮阳,回阳固脱;病案二,水漫高原,蒙蔽清窍之厥证,属阴盛格阳,治以温振温化,扶阳抑阴;病案三,下利不止,呃逆频繁,阴竭阳脱之厥证,急以回阳固脱,降逆止呃;病案四,阴盛格阳,心阳痹阻之心梗,峻补心肾之阳,通阳宣痹㊂四案病症虽异,病机均为真阳外脱,治以回阳救逆,挽回生机㊂【关键词】 名医经验; 耿建国; 急危重症; 阴盛格阳; 寒热错杂; 回阳救逆; 阴阳辨证; 扶阳【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6.030 耿建国教授,首都名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㊂从医40余年,精研岐黄,具有深厚的中医经典理论基础和临床功底,善于救治疑㊁难㊁急㊁重病症㊂临床诊治疾病不受现代医学诊断和分科的羁绊,以经典理论和辨证思维方法为指导,活用经方抢救多例急危重症患者,屡起沉疴㊂‘伤寒论“中的急症大多出现在少阴寒化证中,皆是由于阳气虚衰所致,因此回阳救逆是治疗急危重症的重要原则㊂急危重症不同于普通疾病,其特点在于急,治疗稍有耽搁,即有性命之忧㊂怎样理清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㊁辨证精准㊁不延误病情是急危重症的治疗难点㊂耿建国教授临证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遵循‘内经“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理念,探求医理,遣方用药,应用到急危重症,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执简驭繁,高屋建瓴㊂现整理耿教授回阳救逆治疗急危重症四则,以飨同道㊂1摇回阳固脱治疗发热昏迷患者,女,79岁㊂2018年3月9日初诊㊂主因发作性喘憋伴意识障碍(中度昏迷)1天入院㊂现代医学诊断为急性脑梗死㊂刻下症:昏迷,呼之不应,发热(37.4~38℃),舌淡不干,脉沉,细数无力㊂血压偏低,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率150余次/分,平素喜热畏寒㊂既往史:陈旧性脑梗死,重症肺炎,高血压,Ⅱ型糖尿病㊂辨证:阴盛格阳㊂治法:回阳固脱㊂方药:党参30g㊁桂枝45g㊁炙甘草30g㊁干姜45g㊁茯苓30g㊁炮附子先煎120g㊁石菖蒲30g㊁白芷15g㊂5剂,水煎服,日1剂㊂服药后,患者情况较前明显好转,意识恢复,心率74次/分,体温正常,血压稳定(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己大幅减少),喉间痰鸣,精神状态好转,眼神较前灵活㊂二诊,加大桂枝㊁甘草用量,温通心阳,重用附子㊁干姜温脾肾之阳㊂方如下:党参30g㊁桂枝60g㊁炙甘草45g㊁干姜60g㊁茯苓45g㊁泽兰30g㊁石菖蒲20g㊁炮附子先煎150g,5付㊂药后患者总体情况向好,意识较前清楚,心率维持在80~110次/分,收缩压已恢复至85~120mmHg,(去甲肾上腺素已停),体温正常,痰已减少,呼吸机间断停用(每次4小时),患侧肢体水肿㊂三诊用药:党参30g㊁生黄芪45g㊁桂枝60g㊁炙甘草30g㊁茯苓45g㊁陈皮20g㊁生麻黄15g㊁炮附子先煎200g㊁细辛15g㊁干姜90g㊁石菖蒲30g㊁泽泻30g㊁法半夏30g,5付㊂患者服药期间停用呼吸机,险证已去,后治以健脾温肾,扶正固本,病情渐趋稳定㊂按 患者年高病重,平素喜热畏寒,本已阳气衰弱,新患旧疾,身体难以加持㊂刻下见昏迷,呼之不应,脉沉细无力,提示阳气欲脱㊁生命垂危㊂患者发热乃是由于阴寒内盛,阳气不得潜藏,浮越于外所致㊂治疗宜回阳救逆,方可起死回生㊂药以茯苓四逆汤扶正祛邪,直追散失欲绝之阳,另加石菖蒲㊁白芷开窍醒神㊂恐药轻不足以挽垂绝之阳,故以大剂㊂耿教授临床辨证以阴阳为总纲,认为寒热为阴阳的具体表现形式,单纯的寒证和热证容易辨别,当出现寒热错杂,尤其是阴寒凝结于内,虚阳浮越于外的真寒假热之证,则难于辨识[2]㊂本患发热,但热势不高,若见热则用凉药,依外感之法治之,阳气本已衰微,定会加速阴阳离决,出现亡阳之险1216 环球中医药2023年6月第16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2023,Vol.16,No.6象㊂二诊在温补脾肾之阳同时,温振心阳㊂心火下降于肾,肾阳得以温煦,心肾相交,气化正常㊂正常情况下,心阳对水液代谢有镇慑作用,若心阳虚衰,镇慑无力,则下焦水邪上冲㊂三诊加麻黄㊁细辛宣发肺气㊁温化水饮㊁通调水道㊂世有十八反”乌头反半夏之说,但附子和乌头并不等同,附子和半夏同用最早见于仲景‘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二者配伍温中散寒,化浊燥湿,只要辨证准确,运用合理,煎煮得当,不是绝对禁忌㊂本病属中风神昏范畴,临床可由痰热腑实,气血逆乱,痰瘀互结,毒损脑络等因素造成,历代医家治疗通常采用通腑泻浊㊁醒脑开窍㊁活血化痰等方法[3]㊂本案以阴阳立论,断定此发热为虚阳外越,阳气欲脱,及时纳阳固脱,救命于危㊂耿教授临床治病,效法仲景,推崇阳气,临床擅用姜㊁附㊁桂,最常见四逆辈㊂‘素问㊃生气通天论篇“曰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肾为水火之脏,真阳藏于肾水中,此为阳之所㊂当阴寒充斥于内,逼迫真阳逃逸体外,则阳失其所,火不归原㊂此时应导火归原,火旺则阴自消㊂姜㊁附㊁桂其性燥热刚烈,足以益火之源,消散阴翳㊂治疗上除了温补脾肾之阳,及时收摄心阳,阳气来复,正气壮盛,正复而邪自去㊂2 温振温化治疗脑梗死昏迷 患者,男,75岁,2017年7月2日初诊㊂刻下症:昏迷状态,呼吸时断时续,喉间痰鸣㊂舌淡胖,苔白干,脉沉细缓无力㊂既往史:脑梗死,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㊂中医诊断:厥证,证属水漫高原㊁机窍失灵㊂治法:温振温化,离空高照,阴霾四散㊂方药:炮附子先煎90g㊁干姜50g㊁桂枝60g㊁茯苓20g㊁法半夏45g㊁石菖蒲30g㊁青礞石45g㊁苍术20g㊁白芷20g㊁厚朴20g㊁泽泻30g㊁紫石英90g㊂3剂,水煎服,日1剂㊂当日灌服中药2次后,患者神志清醒,即能正常吃饭,下地走路,转危为安,化险为夷㊂二诊,2017年7月9日㊂患者神清,纳眠可,小便不畅,言语欠清,下肢无力;舌红黯,苔白而干;脉弦,寸脉大㊂继服以健脾补肾,温化寒湿㊂方药:炮附子先煎30g㊁党参15g㊁干姜30g㊁法半夏20g㊁桂枝20g㊁茯苓40g㊁石菖蒲20g㊁泽泻30g㊁紫石英60g㊁熟地黄50g㊁酒大黄9g㊁巴戟天30g㊂7剂,水煎服,日1剂㊂药后患者脱离险状,后续以中药调理㊂按 患者昏迷,喉间痰鸣,为痰湿上泛,蒙蔽清窍,水漫高原,机窍失灵㊂但究其根本,为少阴寒化,阳虚水泛㊂即痰湿内盛为标,脾肾阳衰为本㊂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4],治疗宜温化水饮,方用茯苓四逆合泽泻汤㊂ 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急危重症如昏迷㊁高热㊁抽搐㊁胸痛以及癃闭等,都可采取以化痰大法进行救治, 治痰为先”,常可使急症化险为夷,阻断病情的恶化[5]㊂虽然本患痰浊阻塞脑窍,但若治疗仅停留在痰饮表面,则丧失了治病良机,我们要挖掘产生痰邪的根源㊂昏迷患者,问诊缺失,增加了辨证难度,但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病情变化,非一二端能尽,其实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6]㊂阳衰于上,不能镇纳浊阴,地气上腾,蒙蔽清窍㊂因此,不能见痰治痰,需将阴阳虚实辨清,方能治病于本㊂患者舌象㊁脉息显示无神,一派纯阴毕露,急宜回阳祛阴,故重用附子以其辛热直走下焦,大补命门真火㊂‘本草汇言“[7]曰: 附子乃命门主药 凡属阳虚阴极之侯,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㊂”在元气欲脱,真阳衰竭,生命垂危之际,附子能起回阳固脱,起死回生之效㊂合重剂干姜㊁桂枝,回阳救逆,温肺化饮,通阳化气㊂水饮上犯,窍闭神昏,阴盛格阳,若不用此峻猛之剂,病重药轻,恐难以取效㊂3 温固脾肾治疗脓毒性休克 患者,男,84岁,初诊2020年5月11日㊂患者2020年5月1日因胆系感染住院进行穿刺引流,后予抗感染治疗,住院期间出现昏迷㊁呼之不应,求治中医㊂刻下症:昏迷,呃逆频频,大便失禁,舌淡红,有齿痕,苔白腻,脉寸滑缓大,关㊁尺弱㊁结代㊂既往房颤㊁心衰㊁脑梗(偏瘫11年)㊂中医诊断:厥证,证属脾肾阳衰,阴竭阳脱㊂治法:温固脾肾,回阳固脱,降逆止呃㊂方药:党参15g㊁旋覆花包15g㊁生赭石先煎20g㊁法半夏20g㊁炙甘草9g㊁茯苓20g㊁紫石英60g㊁陈皮15g㊁炒山药20g㊁生姜6片㊁大枣3枚㊂汤剂加附子理中丸5丸同煎服,鼻饲㊂上方服一剂后,患者大便次数和呃逆明显减少,眼睛已能睁开,眼球转动较前灵活㊂以上方加减服药近10剂,患者意识恢复,出院回家康复㊂按 本例患者神志昏迷,大便失禁(顺肛门外流),呃逆频繁,且便次愈多则呃逆愈甚㊂舌淡,齿痕,苔白腻,脉关尺弱,从舌㊁苔㊁脉可以判定属于阳气虚衰所导致㊂此系脾肾阳衰,阳不固阴,阴竭于下,阳脱于上,有阴阳离决之险,治疗以急温脾肾,回阳固脱为当务之急,方以四逆㊁理中为主,佐以旋覆代赭汤益气降逆止呃㊂服药一剂,患者大便次数和呃逆明显减少,神志昏迷好转,数剂后患者神志恢复㊂‘伤寒论“297条: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㊂”少阴病,并于太阴而出现下利,胃气不复,因里虚已极,无利可下而利止,此属精气泄尽㊂吐利而津液丧失太过,仲景指出此乃阴竭于下,阳气无所依附,虚浮于上,阴竭阳脱的表现㊂仲景以死终结,未出方药救治,说明此 少阴病死证”在当时条件下属无药可治的危候㊂本患大便失禁㊁下利无度㊁呃逆频频也是阴竭阳脱的表现㊂与眩㊁冒表现各异,但病机一致㊂急危重症多有元气不纳㊁气不归原,或者孤阳上浮㊁虚火上冲等表现,此因坎中之阳因水盛而外越,不能安在其位㊂耿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体会到上热下寒证脉象多出现寸脉浮而大,尺脉沉而弱的脉势特征[8]㊂本病治疗上,有医家梳理了脓毒症休克的病因病机,从经络脏腑㊁六经㊁卫气营血㊁气血津液等不同方面进行辨证[9]㊂而以阴阳为纲,明确寒热虚实,往往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提纲挈领,直中要害㊂火神派医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描述: 仲景立法,只在这先天之元阴元阳上探取盛衰,不专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追求㊂”有形之阴难以速生,无形之阳所当急固,急宜大剂回环球中医药2023年6月第16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2023,Vol.16,No.61217阳,以统摄阴液㊂4 通阳宣痹治疗急性心梗 患者,男,65岁㊂2004年6月5日突然出现胸部疼痛,冷汗淋漓,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大面积左下壁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收入院治疗㊂刻下症:神志不清,躁扰不宁,胡言乱语,手足扪之不温,胸中憋闷难忍,痛苦呻吟,二便皆不通利,口鼻气冷,舌淡胖大,苔灰白浊腻,脉结代㊂耿教授诊毕,认为该患阴寒极盛,残阳欲脱㊂辨证:心肾阳衰,心阳痹阻㊂治法:急救回阳,通阳宣痹㊂方药:红参另煎10g㊁炮附子先煎30g㊁干姜20g㊁桂枝30g㊁炙甘草30g㊁煅龙牡先煎各30g㊁茯苓60g㊁半夏15g㊁丹参15g㊂6剂,水煎服,日1剂㊂同时建议医院注射参附针㊂取上药煎煮灌服,当晚服尽一剂后,患者神志清醒,胸闷躁扰缓解,共服上方6剂后病情稳定而出院㊂按 辨证从阴阳入手,患者手足凉,口鼻气冷,苔灰白浊腻,脉结代无力,此乃真阳亏损㊁阴寒内盛㊂所见躁扰不宁,胡言乱语乃阴气内充,无根之火浮游于外㊂而胸中憋闷难忍,二便不通为阳衰不能温通温化,寒湿之邪弥漫胸中所致,一线残阳欲脱,病情危重㊂当此病势垂危,阳衰阴盛,正衰邪实之际,回阳救逆刻不容缓,而如此危重之病情又非一方所能胜此大任㊂故以通脉四逆汤㊁茯苓四逆汤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数方相合回阳救逆,峻逐阴寒而获效㊂患者五脏六腑被阴寒重重包围,生死存亡,命悬一线,此时重用姜㊁附㊁桂破阴回阳,治疗得当而及时,一付药化险为夷㊂辨证中始终以阴阳作为总纲,在阴阳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中,阳气处于主导地位,阳主阴从,阳统乎阴㊂此病情凶险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㊂现世医家治疗心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论治[10],李可老先生治疗三阴阳衰㊁寒饮上犯之胸痹重症,亦主张径投回阳救逆之辛热大剂[11]㊂阳气温通是气血运行畅通的前提,若阳虚不能推动㊁温煦血液,痰浊㊁水饮㊁瘀血等阴寒实邪不断累积,阻碍气机的运行㊂积重难返,阴寒内盛到一定程度,阳竭于上,此时回阳固脱,为治病之根本㊂5 小结中医的属性首先是医学,医学的第一要务是救死扶伤,因此,履行使命,承担重托,救治急危重症,是对中医学的必然要求㊂且数千年来一直都是中医在抢救急危重症㊂急危重症体现在病症之急㊁治疗之急,争分夺秒处决断㊁决死生㊂以上四则医案,涉及脑梗昏迷㊁发热㊁脓毒性休克㊁心梗,治疗上没有见热治热,遇梗塞则活血化瘀,未落俗套㊂不受现代医学诊断的羁绊,谨守病机,治病求本,本在阴阳㊂暴病多亡阳,病有万端,治之但扶真阳,以不变应万变㊂四案治疗皆以回阳救逆,看似相同,又各有侧重:阳虚欲脱之昏迷,以收纳心脾肾阳气为主;阴盛格阳之厥证,治以温振温化;阴竭阳脱之脓毒性休克,急以温固脾肾,回阳固脱;心肾阳衰之急性心梗,峻补元阳,通阳宣痹㊂纳阳㊁温阳㊁回阳㊁通阳的目的皆是扶阳以抑阴㊂耿教授在用药上重病重剂,擅用姜㊁附㊁桂,效宏力专,单刀直入,配合紫石英潜降镇逆以引火归元㊂总之对于阳虚欲脱之急危重症,回阳救逆可转危为安㊂参考文献[1] 宣建大.中医急症源流及发展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68.[2] 孙碧云,郑亚琳.耿建国教授从上下辨证论治内科杂病经验浅析[J].环球中医药,2016,9(8):994⁃996.[3] 曹守梅,刘文武,邱玉崇.中风神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89⁃92.[4] 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5.[5] 刘祥斌.急危重症从痰论治浅析[J].中医药学报,2010,38(3):53⁃54.[6] 郑钦安.医法圆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248.[7] 倪朱谟.本草汇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5.[8] 崔民英,朱智耀,耿建国.耿建国寒热辨证经验举隅[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5):617⁃619.[9] 王晓鹏,陈腾飞,罗丹,等.基于不同辨证体系的脓毒症休克中医病机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101⁃104. [10] 邢冬梅,李彬,朱明军,等.中医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新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3. [11] 王祚邦,周晓荣.李可老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学术思想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250⁃251.(收稿日期:2022⁃07⁃18)(本文编辑:王馨瑶)。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节选
《中国中医药报》刊载刘力红教授介绍山西名老中医李可治疗疑难重症经验之后,遂购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一书。
反复研读,感受颇深。
李可老师宗仲景先师心法。
以阴阳六经为辨证大法,执简御繁,善治疑难重症。
李师经验形成于特殊历史时代,治验丰富,不乏真知灼见,笔者认为该书的观点对有关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均有所启示,值得当代中医认真研究并继承发展。
一、应用重剂治疗急症重症李师自创破格救逆汤:附子30~ 200g,干姜60g,炙甘草60g,山萸肉60~ 120g,大大超过了常用量,却能使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该书云:“历代用《伤寒论》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lOg左右,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为难矣“。
的确,以《方剂学》教材所列,附子5~lOg,干姜6~9g,炙甘草6g,欲治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象微细之四逆症,实难胜任,岂能救人于危亡?剂量过轻.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他药如麻黄、细辛、黄芪、吴萸、乌头等均用重量,书中说:“经方是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效难尽述。
关键是应用经方必须量大,鄙见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好。
轻描淡写,无济于事“。
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湿型,“生芪240g,附子、当归各60g,川乌、丹参、黑小豆、川牛膝、防风各30g……”;三消重症用“熟地 90g,枸杞子、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g”;风湿热痹“生石膏,白鲜皮50g,生苡仁 45g”,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是书最后将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整理的有关汉代计量的考证做一摘要,并指出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一大疑案。
“权”的发现意义重大,值得中医界高度关注。
“剂量问题是方剂治疗的核心,没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出特定的‘质’”!。
通过考证得出的剂量换算,较之明清以来“古之一两,今之一钱”之臆断更有说服力。
或曰古今体质不同,但当代中医之所以疗效缓慢,剂量应该成为一个高度关注的问题。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1
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2
2.肺心病心衰合并脑危象急性肾功衰竭2
3.风心病心衰垂危3
4.布鲁氏杆菌病急性心衰濒危3
6.冠心病并发频发室性早博,纤颤休克4
肺心病急性感染5
风心病合并冠心病5
肺结核合并肺心病(戴阳危证)6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医案(二则)6
(一)6
(二)8
中风七则9
七、老年性白内障64
八、目疾辨证偶得64
耳病四则64
一、金匮痰饮三方治内耳眩晕症64
二、防风通圣汤治暴聋65
三、耳源性脑炎65
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66
鼻病五则66
一、鼻衄奇症66
二、倒经衄血66
三、鼻不闻香臭67
四、过敏性鼻炎痼疾67
五、鼻硬结症67
口舌齿咽喉病十四则67
【中医 课件 PPT】经典经方辨治急危重症
赤上太阳小五阴明伤里豆味血热(咀++血里炒,少结三以++水外合水饮热)五+外麻升燥子,+外(先结一煮升麻半子)取②③参赤桂黄三小甘芩升豆寒汤,当石x2归龙去散牡滓石x2研脂加麻滑子石令硝石破人,以
麻子汁煮药,以豆熟为度,去滓取④二近效升消,渴分方x温4 空腹四服,日夜
令复尽合病,机小:便类厥利阴,病即(浅毒层肿)消。
02
医案 (二)
03
医案 (三)
医案解析(三)
陈某 女 61岁 2018年7月23日入院 主诉:口干多饮13年,加重伴背部痈疮破溃2周 病史简要: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不佳,2周前背部出现痈疮疼痛, 抓后破溃继而出现脓液渗出。18/7在广东省中医院外科门诊查 血分析提示白细胞升高,患者拒绝住院;21/7在急诊就诊,急 诊考虑“糖尿病酮症、背部痈疮伴破溃”,予降糖、抗感染、 消酮、补液等治疗后次日收入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
小结 三阴互含,病传迅速,急当救里 真寒假热,临证细辨 病类厥阴,治兼阳明 太阴病传,酸药除厥
经典经方学术特点
一、 原方原量,不加减不合方 二、 病机解伤寒,方阵统类方 三、 前瞻性处方 四、 精准解表 五、 突破疑难杂病和急危重症治疗 六、 重视表里观、津液观、正邪观 七、 还原经方治火证理法 八、 还原前胡方阵 九、 理论与临床实践高度统一
《备急千金要方·虚烦第十一》
两剂后患者已神志清醒,心绞痛消失。
方干:栝楼薤白半夏汤,半个栝楼原薤方白续白进一酨周汤,,巩半固个疗白效。虎汤,半个竹叶 石膏汤,半个大半夏汤,深师五味麦门冬汤 方眼:栝楼薤白半夏汤+竹叶石膏汤(栝蒌代竹叶) 方势:清热养津,下气除烦,化饮利水
千金栝楼薤白半夏汤治类厥阴晕厥胸痹案
中医急诊学急危重症救治方法课件
• 晋唐时期,急救外治法进一步得到了充实与提高。《肘后备急方》 除载有催吐、取嚏、热熨、艾灸、放血、吹耳等一般外治法外,还 运用了口对口人工吹气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法、蜡疗和烧灼止血法、 放腹水和小夹板固定术等。
• 口对口吹气人工复苏术,是《肘后备急方》对仲景人工呼吸法的改 进。如云:“自缢死,心下尚微温,久犹可活方:徐徐抱解其绳, 不得断之。悬其发,令足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 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中砻砻转,或是通也。其举手捞人,当 益坚提持,更迎嘘之。若活了能语,乃可置。”
• 急救疗法是中医处理急危重症的主要手段。无论内服或是外治都离 不开基础理论的指导,必须治则明确,方能立法精当,然后以法立 方,以方统药,或者精选外治法,强调综合措施,有的放矢,而达 到真正的救治目的。
感谢聆听
中医急诊学
讲授人:
联系电话:
6.注射法
• 将中药制成针剂,注射于肌肉、血脉之中,使药物吸收入机体内而 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这是近几十年来中药剂改的重大突破。 常用的方法有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等。
7.灌肠法、结肠滴注法
• 将药液从肛门灌入或滴入结肠,使机体吸收而达治疗作用的一种疗 法。前者称灌肠法,后者称结肠滴注法。
10.敷贴法
• 是用药物或其他物品外敷于患处或某些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 于中暑、感冒发热、哮喘、鼻衄、风湿痹痛、脘腹疼痛、头痛、胸 痹、小便不通等。
11.搐鼻催嚏法
• 是将药物研成极细末,搐入鼻内,通过药末刺激鼻黏膜并吸收,使 之连续不断地打喷嚏,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常用于感冒、 神志昏糊(中风除外)、中暑、头痛、气厥、癃闭等。
• 抢救猝死等危急重症,仲景特别重视四个环节:一是意识的恢复, 应用芳香醒脑之品,开窍醒神;二是呼吸功能的恢复,应用刺激性 强烈的药物,兴奋呼吸中枢,并配合使用人工呼吸复苏术;三是温 通阳气,保持体温,促进血运,多采用辛温走窜通络的药物,或以 灶灰等温暖肢体;四是祛除邪气,猝死等证多由邪气骤犯,闭阻于 内外表里,故用三物备急丸与还魂汤等方。仲景创立的一系列内服 外治法,为中医急救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生急危重症处理方案
医生急危重症处理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处理已经成为医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这些病情危急的患者需要迅速、准确的处理以提供最佳的救治结果。
本文将就医生在面对急危重症时的处理方案进行探讨。
一、急危重症的定义与分类急危重症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的一类病例,对于这类病患的处理需要十分重视。
根据病情的不同,急危重症可以分为心脑血管系统急危重症、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消化系统急危重症、泌尿系统急危重症等多种类型。
二、医生在急危重症处理中的基本原则1. 快速判断:医生应该迅速判断病患的危险程度及迫切性,并确定下一步的处理策略。
2. 给予监护: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医生需要确保对其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监护,以及随时了解他们的生命体征情况。
3. 确定诊断:医生需要尽快明确病患的诊断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给予有效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需要迅速给予适当、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三、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方案1. 心脑血管系统急危重症处理方案:心脑血管系统急危重症包括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疾病。
医生在处理这些病情时,应该迅速开展急救措施,例如心肺复苏、纠正心律失常等,并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 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处理方案: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疾病。
医生在处理这些病情时,需要首先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视情况给予药物治疗或气管插管等操作。
3. 消化系统急危重症处理方案:消化系统急危重症包括急性胃炎、胆囊炎等疾病。
医生在处理这些病情时,需要迅速止痛、抗感染,并积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4. 泌尿系统急危重症处理方案:泌尿系统急危重症包括急性肾衰竭、尿毒症等疾病。
医生在处理这些病情时,需要及时纠正液体不平衡、肾功能衰竭等问题,并考虑肾透析等治疗手段。
四、团队合作在急危重症处理中的重要性对于急危重症的处理,单一医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团队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医生、护士、技师等各个环节应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辑4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辑4四、缩阴症合并鸡爪风男子缩阳症,临床并不少见。
女子缩阴症,却临床罕见。
1978年夏,余在县陶瓷厂任职时,遇到1例,患者段桂莲,37岁,1l时突然抽搐昏迷。
赶至其家时,见患者被家人揽腰紧抱,大汗淋漓,神情恐怖,面色青灰。
西医按癔病给镇静无效。
病因为生气之后,突然觉两乳头强烈内缩,阴道阵阵抽搐不止,旋即昏厥不省人事。
醒后只觉头晕,不时呕涎沫,天旋地转,如乘船坐车心动神摇,荡漾不止,睁眼则视一为二,手指挛缩如鸡爪,腿肚转筋不止。
四肢厥冷,口鼻气冷,唇舌青紫,脉象迟细60次/分。
四诊未毕,突然再次发病。
乃急灸双乳根穴,小艾柱(麦粒大)着肤灸关元穴,强针人中、内关(双)而解。
追询病史,知患者在7年前产后,有鸡爪风发作史,经补钙不能控制。
素体瘦弱,畏寒,虽盛夏亦喜厚衣,瓜果生冷从不沾唇,脏气虚寒可知。
寒主收引,故见厥、少二经中寒见证。
以其肝肾阴寒之气上逆,故见呕涎沫而巅眩;寒饮凌心,故悸动不宁;暴怒而厥气上攻,故昏不知人;肾主二阴,肝之经脉络阴器,过乳头,故挛缩;精气散乱,故视一为二。
拟温氏奔豚汤中剂,加山萸肉补肝肾而固脱,紫石英、生龙牡、活磁石安镇冲逆,固护元气,二虫止痉,吴茱萸散肝寒,嘱服3剂。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药进1剂,手脚回温,抽搐止,3剂后诸症均愈。
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木瓜15克,黑木耳30克,鸡蛋壳粉3克(冲),益气养血,柔肝缓急,连进6剂,其鸡爪风症亦得根治。
五、伏寒奇症高步升,42岁,家住灵石中医院北院。
1985年7月12日10时,其爱人景老师急来邀诊。
至家,见酷暑盛夏之际,10平方居室,门窗紧闭。
患者身围棉被,头顶热水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手冷过肘,足冷过膝,移时呃逆一声,神情恐慌,口不能言。
脉沉迟微细,58次/分,舌淡胖水滑。
询之,景老师言,病已6年。
1979年底,从天津病归,已转劳保。
服药数百剂,不效。
今日外出理发,店内高悬电扇,觉冷风从百会、大椎、风池、风府侵入,立即寒战嘎齿,不能支持。
伤寒论中的一两等于现在的15克
伤寒论中的一两等于现在的15克“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医林改错》)。
急危重症来势凶猛,仲景立方求重,所谓“乱世用重典”“重剂起沉疴”,量大方能效宏,力挽狂澜,挽救危亡。
即使是以用药轻灵称的温病大家王孟英亦云;“急病重症,非大剂无以拯其危。
”李可继承前人经验,在用药剂量上颇有卓见。
1.药量问题是个关键李可是在反复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这个道理的。
“20世纪60 年代之前,我曾用小剂量四逆加人参汤治心衰重症6例,死去5例,存活1例......用小剂四逆汤救治又屡屡失败,制附片已从三钱、五钱,逐渐加至一两半”。
其间曾治友人之母,患林心病20年,住院病危、回家准备后事,全身冰冷,仅胸口微温,昏迷喘急、心跳未停,六脉似有似无,测不到血压,二便失禁,唯趺阳、太溪、太冲三部根脉尚缓缓搏动。
遂开药3剂用作最后后挽救、每剂用附片45g。
此时,一个垂危病人卧床,一家人乱作一团、儿媳要缝制寿衣,忙乱之中将3剂药误作1剂煎煮,更加水少火大,煮得汤汁不过半斤,此时已是深夜子时,儿媳便隔十多分钟喂一匙,40分钟后喂完,奇迹出现,病人睁眼,知饥索食藕粉饼干,次日已能扶床走动。
抢救成功后,又活了19年,78岁寿终。
“此事让我大为震撼,震撼发生顿悟。
我万分感激友人之妻,如不是她的失误,我将永远理解不了‘医圣不传之秘在于剂量’这一条真理。
在40分钟的时间内,服下105g附子,充分发挥了四逆汤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起死回生之效”“偶然之中,寓有必然,这便是我创制破格救心汤的第一个回合”(李可演讲稿“学用经方两大关”)。
“这一次的误打误撞,对我震动极大”“一首方剂,除了辨证准确无误,理法恰合病机之外,基础有效剂量便是一个突破口。
达不到这个量,既不能治大病,也不能救人命”(李可演讲稿“思路与方法”)。
2,基础有效剂量是一大关键由此,李可提出一个重要命题:“《伤寒论》的理法方药的大环节之中,基础有效剂量是一大关键”“《伤寒论》的方子为啥后人用起来没效,就是因为剂量不够。
中医急危重症
中医急危重症1、胸痹:(1)寒疑心脉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多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方药:当归四逆汤。
·.(2)气滞心胸;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症状: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4)瘀血痹阻症状: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代、促。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本方基本上是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牛膝、桔梗组成。
(5)心气不足症状: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咣白或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治法: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方药: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
(6)心阴亏损症状: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热,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
(7)心阳不振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咣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2、心悸: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1)心虚胆怯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治过程
二诊:2013年4月14日 辰下:体温37.50℃,手足心热除,面 赤消,咽不痛、咳痰明显减少,利止, 腹闷痛,舌淡苔白,脉仍沉细无力。 宗上方去桔梗加红参10克。 方药: 炙甘草30,附子30(先煎),干姜45, 红参10克(另炖)三剂,每日三次。
✓ 三诊:2013年4月18日 ✓ 辰下:寒热除,少痰易咳,腹痛消,舌淡
组成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再服。
其脉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 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 服之。
方证分析
本方由四逆汤倍干姜,大附子组成。在四逆汤下利、里寒外热, 脉微欲绝基础上,出现面色赤虚阳上浮危象。
红苔白,脉细缓有力。气管切口封管。 ✓ 阳回阴除,效不更方,减量续服。 ✓ 5剂,日三服。
✓ 四诊:2013年4月25日 ✓ 辰下:少痰,疲乏,纳少,二便尚调。 ✓ CT复查肺炎病灶吸收,拔除气管套管及胃
管。进半流质饮食,顺利转入康复治疗。
辨证思路
手足心热,但躯干扪之不热,又兼夹或然症:面赤妆红里寒而外假热也,咽痛 乃虚阳上浮,扰及少阴经脉(咽部);阳气欲绝则利下至甚无物;阴寒凝结, 脾络不通则腹痛。
各家学说:关于“葱白”的看法
柯雪帆 伤寒论临证发微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6月第一版
案1:颈椎骨折截瘫术后霉菌性肺炎
基本信息
吴某,男性,41岁。
病史
✓ 颈椎3、4骨折脱位伴截瘫减压固定术后二周 ✓ 因坠积性肺炎行气管切开术,三代头孢治疗后耐
药,末次气道分泌物培养为霉菌生长,肝功异常, 不适合抗真菌药物治疗。
三焦论治
3、柯琴《伤寒论注》:凡利水之剂,必先上升而后下降,故用猪 苓汤主之,以滋阴利水而升津液。斯上焦如雾而咳渴除,中焦如沤 而烦呕静,下焦如渎而利自止矣。
卫气营血论治
4、[清] 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 设使紧脉去而浮在。发热饮水。 小便不利。则其浮为虚。而热已入膀胱矣。入膀胱者。曷不饮以四 苓。而主以猪苓耶。伤寒之小便不利。结于气分。热病之小便 不 利。由于血分者也。因邪郁既深。耗液日久。故必以阿胶补虚。滑 石祛热。而无取于白术也。
面赤妆红当游移不定,与阳明病“面合色赤”,二阳并病的“面色缘缘正赤” 相鉴别
手足心热虽与原文手足厥逆不同,脉沉细数无力虽未欲绝,应同属虚阳外浮的 表现,“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病位在肺,痰色稀白为母病及子,阳不化阴,津停为痰之危象矣 下利:脾肾阳衰,阴寒内盛,水谷不化。 或然症:有是症用是药,腹痛改芍药为人参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效果明显。
方解: 品名
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
性味归经
功效
肾、膀胱二经,甘淡微苦。 苦降达少阴,甘淡渗利水湿
淡渗利水
宣泄肾浊
甘寒而滑
善清下焦邪热利小便
甘咸
滋阴润燥
方药特点:育阴利水。水气去、邪热清、阴液复。总体以渗利为主,清热养阴为辅
各家学说
五行论治
1、黄元御《四圣心源》: 上渴而下淋者,土湿木郁而生风燥。猪、茯、滑、泽,泻湿燥 土,阿胶滋木清风,解渴通淋之良法也。
骨伤科急危重案经方救治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 苏寅 李荣
01 仲景汤证释义 02 方证分析
04 医案解读
05 辨证思路
03 各家学说节录 06 参考文献
目录 CONTENTS
01
通脉四逆汤证
01 通脉四逆汤证
原文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 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伤寒论》(317)
能入肺以行营卫之气……本方以阴症似阳而设。症之异于四逆者,在不 恶寒而面色赤;方之异于四逆者,若无葱,当与桂枝加桂加芍同矣。何 更加以通脉之名?
3.罗美 《古今名医方论》:其加减法内,面色赤者加葱,后人遂以
葱白为通脉四逆,不知阳亡于外,更用葱以助其散,则气从汗出,而阳 无由内返也,岂不误耶?盖白通立名,因下利脉微,用葱白以通上下之 阳;此里寒外热,用通脉以通内外之阳,故主方不用葱也。宜详辨之。
或然证:面赤、腹痛、干呕、咽痛、利止脉不出者。 强调:“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各家学说:关于“葱白”的看法
1.王晋三:“若夫《金匱》云,面赤者加葱白,则是葱白通上焦之阳,
下交于肾;附子启下焦之阳,上承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 上下交,水火济,利自止矣。”
2.柯琴 《伤寒附翼》:葱禀东方之色,能行少阳生发之机;体空味辛,
02
猪苓汤证
02 猪苓汤证
条文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23《伤寒论》13《金匮要略》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319《伤寒论》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予猪苓汤,余皆仿此。
17《金匮要略》
方证分寒附翼》:是因下多亡阴,精虚不能化气,真阳不藏;致上焦之虚阳扰攘,而 致变症见也。
且猪苓、阿胶,黑色通肾,理少阴之本;茯苓、滑石,白色通肺,滋少阴之源;泽泻、 阿胶,咸先入肾,培少阴之体;二苓、滑石,淡渗膀胱,利少阴之用。五味皆甘淡,得土 中冲和之气,是水位之下,土气承之也。五物皆润下,皆滋阴益气之品,是君火之下,阴 精承之也。以此滋阴利水而升津,诸症自平矣。
诊治过程
首诊:2013-04-12 辰下:体温38.30℃,手足心热,但躯干扪之不热,面赤妆红,
痰白稀多,咽痛后壁不红,下利稀便,日4-5次,无脓血。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细数无力。 治宜: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方药:炙甘草30,附子30(先煎),干姜45,桔梗10。
每日4服鼻饲,四剂。大葱15cm捣碎冲服。
案2:颈髓损伤术后小便难
桂某,男,61岁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固定术后一个月 四肢麻木,手足心热,尿管拔插四次, 留置尿管下床活动, 舌红,裂纹,苔少,脉浮数。
术术前后颈颈椎椎M正R侧I 位片
诊治过程
针灸、热敷、新斯的明肌注未效。
临床观察:
首诊:2017-07-3
服药五煎后,尿意急迫,遂拔除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