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文言文试题测试题doc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入学考试试卷本试卷共 23 题,共8 页,共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把这两者推向极端,就成为美学中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学对美的主张,基本上属于绝对论的,如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就认为是尽善尽美的。
而道家则是相对论者,如老子认为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是可以转换的,没有丑,即无所谓美,所以只知美之谓美,也就无所谓美了;如果一味地追求美,超过了美的界限,美就可能转化为丑。
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合乎辩证法的。
这些思想对于建立朴素的、辩证的美学观很有意义,根据这些思想,进一步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等思想。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大力攻击文章礼乐有失性命之情,并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为相对主义。
如在《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乎天地之谓也”。
他把美与无为密切结合起来,以此得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理,发展了道家归真返璞的思想。
在庄子看来,人只有达到听其自然,超乎一切利害得失,才能排除一切痛苦,实现超脱,以达到无我之境,才能“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庄子这些思想,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但他从另一方面,也把老子的相对论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齐物论》中提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在《至乐》篇中也讲到同样的事实,指出:“《成池》《九韶》之美,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人,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成都七中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2022届高二半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
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
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
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胡适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
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
”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
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
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锺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拜遇黄石公等,就颇具艺术想象的意味。
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半期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下期高2022届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
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
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
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
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对己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
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
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
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四川省成都七中-度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单元检测试卷
成都七中高2009级文言单元练习题(分值100分,90分钟完卷)特别说明:选择题答案涂写在机读卡上;其余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一、语言基础。
(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疾疹.(chèn)槁暴.(pù)参省.(xǐnɡ)养生丧.死(sānɡ)B.强.谏(qiǎnɡ)修葺.(qì)跬.步(kuǐ)锲.而不舍(qiè)C.期.年(jī)不肖.(xiāo)庠.序(xiánɡ)切中肯綮.(qìnɡ)D.侪.辈(chái)参与.(yù)比.及(bì)长.善救失(zhǎnɡ)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
(才能)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C.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之于)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危险)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下列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故愿/望见太后。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列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无乃尔是过与?C.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朝.济而夕设版焉。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子盍蚤自贰焉.?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B.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练习试卷(四)试题含解析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练习试卷(四)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苍古之境朱良志中国古代画家所说的“古”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一般意义上“古”,即古代;一指一种苍莽古淡的境界。
作为境界的“古”,包含着足以使艺术家倾心的因素。
如古雅、古淡、古朴、苍古、率古等,它是中国画的崇高境界之一,或被称为“老境”,老即是古,所谓“画之老境,最难其俦”。
如山之峰巅,罕有人能攀及。
邵梅臣说:“简淡高古,画家极难事。
”对此境的追求,不是眷恋逝去的事物,而出于挚爱生命的殷殷之心。
真正的苍古之境满溢着生命的热烈。
犹如人之老年,览尽人间风烟,进入一片生命的化境,返归于平淡,在衰老的外表中满蕴着对生命的体验。
亦如红霞如醉的秋末丹枫、斑驳陆离的桦树林,在暮秋之中展示绚烂之美。
画之古境就是要在苍老简淡之中释放出灿烂的生命之光。
画之古境,追求的是生命时间的最高峰。
将一年视为一完整的生命时间段,在这时间段中,从春到冬草木由荣而枯,完成了一个生命循环过程,那么在这一时间段中,足以表现苍老之境的是秋末和严冬。
故中国画在选材上有表现春日溶溶、夏意滔滔的场景,但更多的是寒天雪地、秋日寒林,因为“秋色胜于春色”,“冬山宜居”。
将浩浩历史长河视为一完整的时间段,一年四季只是这完整时间段的缩影。
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画家去寻找他们心中的苍古之境。
如表现宇宙创化的混莽感,将艺术触角直溯向生命创化的根源处,从而在生命的根源处体露真常,辉照万有。
如体现米家山水特点的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画面峰峦出没于云翻雾卷之中,混混莽莽,犹如宇宙创化时阴阳相摩相荡的一片混沌,此画被论者称为“一片混元之气”。
成都七中语文高三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语文高三试题及答案成都七中是一所著名的学校,其高三试题及答案通常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多个方面,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成都七中语文高三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文言文阅读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文言文选段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 甲:请解释“谪”字的意思。
- 乙:请解释“筵”字的意思。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甲也,乙也B. 甲之,乙之C. 甲乎,乙乎D. 甲者,乙者3. 以下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谁与归?B. 微斯人,吾谁与归?C. 何陋之有?D. 吾孰与徐公美?4.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翻译句子一。
- 翻译句子二。
5. 根据文言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 甲:文中提到的“某某”是指什么?- 乙:文中“某某”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答案:1. “谪”指被贬职或流放,“筵”指宴席或坐席。
2. C3. B4. 翻译句子一:(翻译内容略)翻译句子二:(翻译内容略)5. 甲:文中“某某”指的是(具体内容略)。
乙:“某某”的行为体现了(具体品质略)。
二、现代文阅读题目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10题。
(现代文选段略)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中心论点?8. 第三段中提到的“这种现象”指的是什么?9. 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0.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对“某某”持怎样的态度?答案:6. 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内容略)。
7. 作者通过(论据内容略)来支持中心论点。
8. “这种现象”指的是(具体现象描述略)。
9. 划线句子通过(表达效果分析略)。
10. 作者对“某某”持有(态度描述略)。
三、诗歌鉴赏题目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5题。
(诗歌内容略)11. 诗歌的韵脚是什么?1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3. 请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成都七中)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摘编自任孟山,王琳《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澎湃新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在古代有多种称谓。有的称谓极具代表性,也有的称谓少有人知,无论哪一个称谓都可以关联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B.中国流传着赞誉中医的故事,如“橘井泉香”歌颂了西汉道士苏耽及其母亲在瘟疫爆发之年用井水泡橘叶救治患者的事。
C.有些病痛,患者无需就医自会痊愈。因 人体具有自身调节功能,往往可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有些病痛会不药而愈。
D.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在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以前,中国文献中虽然有“中医”二字,但与我们现在说的“中医”含义不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的“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强调了要重视人体自身调节功能,但我们生病后也要对症吃药。
“撒谎!”另一个高个子生气地说。
“我发誓,我说的是真话。”
“如果这也算是真话,那虱子咳嗽也是实情了。”
“这些老爷真够开心的!”约纳笑着说。
“呸!……”驼子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老不死的,走还是不走啊?难道有你这么赶车的吗?快用鞭子抽它!”
约纳听到了驼子不停地骂他的那些话。高个子开始谈论一个好像叫娜杰日达·彼得罗芙娜的女人。约纳等他们的谈话有了一个短暂的间歇时,他再次回过头去喃喃地对他们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高2023届高三下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立足本土、深耕沃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时代进步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用文化滋养助推制度建设。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形成了天下为公、四海一家、民惟邦本、德主刑辅、礼义廉耻、选贤任能、革故鼎新、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等一系列价值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其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于国家制度、运用于国家治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对于当代中国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需要勇于并善于借鉴,不断推陈出新。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人的眼里,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家庭是国家和谐安定的基础;家庭秩序是国家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家齐才能国治。
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国家治理与家庭治理息息相关,家庭伦理与爱国情怀高度一致,强调正确对待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族和国家利益。
这一价值内涵已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德主刑辅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治国方略,其发端于西周“明德慎罚”的观念。
孔子继承这一思想,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倡导为政以德。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主张前德而后刑、大德而小刑、务德而不务刑的观点,确立德主刑辅的法制原则。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自上世纪60 年代起,随着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引起了国际人士的关注。
人们一般认为这些国家(地区)经济奇迹的创造,跟他们信奉或推行儒家文化有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儒家为核心的国学再次进入国人视野并受到热捧,儒家思想在当前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首先,儒家思想有利于精神充盈。
与人要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来满足物质需求一样,人类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同样需要付出辛勤的劳作,只不过这种劳作需要通过修炼的方式来完成。
在儒家看来,人最重要的价值以及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要想获得人的至高价值,就要有对人之为人的正确认识。
将这种认识付诸实践,知行合一,精神充盈的过程才算完成。
其次,儒家思想有利于人际和谐。
儒家的精神修养说以“仁”为基础,因而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与社会风气的好转。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但如此,孔子还指出了“仁”由近到远的实施方法,他说,“仁者爱人”,“爱必由亲始”,所以,“孝悌”是“仁之本”。
孟子更是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
儒家不仅重视人际关系,也十分重视人与物的关系。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这种有着既爱他人又爱万物的“民胞物与”思想,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世界之间充满温情。
儒家思想还有利于文明养成。
儒家不仅提出“仁爱”思想,更是通过“礼”和“仪”把它落实于人的行为之中。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籍史”与“书史”,二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味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在现代大学的文献学和图书情报学领域中,早就有关于书史的教学和研究成果。
可以说,在“书籍史”舶来以前,“书史”一名行之已久,至少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中国书籍史研究方兴未艾,可以结合传统文献学、中国书史和西方书籍史研究的思路,建构中国的书籍史研究体系。
书籍史的研究,可以从各种专题史的角度展开。
将书籍研究与各种史学、文化学相结合,开展书籍社会史、书籍经济史、书籍史料学、书籍阅读史、书籍艺术史、比较书籍史的研究。
所谓比较书籍史既可以是中外书籍史的比较研究,也可以是各种汉籍之间的比较研究。
域内汉籍与域外汉籍之间,东亚汉籍的和刻本(也称日本本)、朝鲜本和越南本之间的比较研究,也是比较书籍史的内容。
书籍史的研究,可以从断代史、分类史、区域史等角度展开。
断代的书籍史,关注宋代以后者居多,这自然是因为宋元明清书史资料较多之敌。
除了目录学的分类,书籍还有其他分类,例如从刊刻角度区分,有官刻、坊刻、家刻等类别:从用途角度区分,则有考试用书(制义刻本)、蒙学读物、礼品书、历书、日用类书、畅销书等类剂。
以区域划分的藏书史、刻书史,已有不少成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一段所言各种专题史以及此段所言各种“区块史”,固然是整个书籍史研究框架中的“区块”,而更重要的是一种研究视角,可据以展开各种深入具体的研究。
实际上,在具体研究中,不同的角度往往是融合为用的,例如,何朝晖《晚明士人与商业出版》,就是断代史与专题史视角的结合。
书籍史的研究,应该注意从周边看中心。
这里所谓“周边”,指的是往常不太为人看重的边练人物和边缘史料。
所谓边缘人物;包括代笔、代刻、代校,代书、赞助等各种人物,也包括书籍生产进程各阶段的各类“隐身人”“捉刀人”,如没有大声宣扬的赞助人、默默无闸的校阅者、少见经传的销售者、秘不作声的合作者等。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
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材料一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毛泽东曾批示:“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含解析)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形式或者建筑体系,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基本上是属于砖石结构为主的建筑系统。
只有包括日本、朝鲜等邻近地区在内的中国系建筑才以木骨架结构为主。
由于木材的寿命有其一定的限度,因此连同建筑的寿命也有其局限。
这就是博伊德所谓“年代久远的”中国古建筑出乎意料的稀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什么中国古建筑主要发展木骨架结构而不像其他体系那样发展砖石承重墙式结构呢?中国古代是同时掌握砖石结构技术的,正如其他的建筑体系同样懂得用木头盖房屋一样。
世界上到处都有石头,同样也到处都有树木,当然,有些地方石头多些,有些地方树木多些,木结构的采用问题的产生似乎并不起因于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
对于中国发展木骨架结构的建筑有一些学者认为是“木”“石”的有无问题。
建筑学家刘致平在《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一书中说:“我国最早发祥的地区——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所以石建筑甚少。
”但是李约瑟的看法却是“肯定不能说中国没有石头适合建造类似欧洲和西亚那样的巨大建筑物,而只不过是将它们用之于陵墓结构、华表和纪念碑,并且用来修建道路中的行人道、院子和小径”。
而在承德避暑山庄内修建的“淡泊敬诚”楠木殿所用的木材,并不是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取在当地,而是由南方千里迢迢地运来的。
另一个看法是基于社会经济的理由。
建筑师徐敬直在他的英文本《中国建筑》一书中说:“因为人民的生计基本上依靠农业,经济水平很低,因此尽管木结构房屋很容易燃烧,20多个世纪以来仍然极力保留作为普遍使用的建筑方法。
”那么,中国古代的经济水平或者说生产力是否低于其他国家呢?肯定不是。
另外,也不是只有经济强大的国家和地区才去发展石头建筑的。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搬弄石头来建筑房屋的时候。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2022- - 2023学年度上期高2023 届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
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
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
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
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然是坚实的陆地。
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辽阔。
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
在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
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
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
“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
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仁慧汪曾祺仁慧是观音庵的当家尼姑。
观音庵是一座不大的庵。
当初建庵的时候,我的祖母曾经捐助过一笔钱,这个庵有点像我们家的家庵。
我还是这个庵的寄名徒弟。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
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
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
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
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
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磁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
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
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儿。
祖母收了咸菜,道声:“叫你费心”。
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
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来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
窗槅上尘土堆积的槅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
而且把庵里的全部亮槅都打开,说:“干嘛弄得这样暗无天日!”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
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
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坐的地们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
每次都是由我陪她去。
祖母的散生日总要在观音庵吃顿素斋。
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蕈饺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2026届6月阶段检测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事实是否需要判断?答案是肯定的。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
”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
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
《左传·桓公六年》有“齐大非耦”的记载。
齐国曾想把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而太子忽引《诗·大雅》中的警句“自求多福”,强调与其依靠大国的辅助,不如求诸己,故以“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为由辞谢。
对此,《左传》作者给予的评论是“善为自谋”,表达了对郑太子独洁其身而谋不及国的批评之意,为后人取鉴于史提供启示。
随着历史形势的发展、变化,“齐大非耦”在南朝大史学家沈约那里成为严格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他曾以此激烈抨击士族王源将女儿嫁入寒门之举。
后来,“齐大非耦”又发展成为中国古人婚姻观念的重要原则,“郑忽辞婚”则演变成歌颂大丈夫志在自立的历史素材。
可见,对于历史事实的见解、评论和运用,是随着评论者所处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史学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史家则是史学的主体。
总体上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
事实判断是史学家针对史实本身所进行的总结和评价,并用以指导时人和后人的社会实践。
以有关皇朝得人、用人的评价为例,《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论及汉顺帝、桓帝二朝形势时,指出由于统治者未能任用贤能,“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导致东汉在这一时期由盛转衰。
据此,范晔对东汉的历史走向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倘使顺帝、桓帝能够任用贤能,则可延续盛世。
史学家运用历史知识对既成事实做出假设,是史学服务于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
当然,史家议论是否能够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这还要取决于史家本身见识的高下。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
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
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
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
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
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
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
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摘编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
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责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
《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
《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 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硅基智能近日宣布开源其最新的AI数字人交互平台,使用者无需组建技术团队,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工具和支持,就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屏幕等显示设备上,轻松创建数字人。
从影视娱乐到品牌营销,从电商直播到金融服务,数字人深入各行各业,并重塑商业生态,数字人应用已成为人工智能企业竞相角逐的新赛道。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与数字人相关的企业114.4万家,其中,2024 年 1-5月,新增注册企业为17.4万余家,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5.9%。
“这么多年了,终于见到了梦中的母亲!”家住重庆沙坪坝区的漆女士,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思念早逝的母亲,最近她花费近两万元,制作了一个母亲的数字人,第一次与“母亲”视频对话,她喜极而泣。
当前,用科技手段“复活”亲人已经萌发出较强的市场需求。
重庆某技术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业务开展一年来,已接到 2000多人的询问,帮助 900多个家庭通过AI技术实现“团圆”。
从去年“双11”到最近的“6·18”,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直播间上线多个数字人主播,这些“主播”不仅“照片级别”复刻了真人表情动作,还24 小时直播带货,流利解答消费者疑问,推荐多种省钱团购……据统计,目前在中国从事视频表演等活动的主播账号有近1.4亿个,其中虚拟数字人占了四成,超过5000万个。
艾媒咨询提供的《2023 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发展与商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 1866.1亿元和120.8亿元,预计 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
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重要的细分赛道之一,目前被拓展到文旅行业的更多场景中。
中传文旅(北京)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数字人“华诗远”,成为文旅行业有代表性的数字员工、数字导游和数字主播,在提高人们文旅体验的同时,还帮助文旅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
文学正是通过语言以形象化的方式反映思想的艺术。
《毛诗序》曾强调,“诗”是“志之所之”的产物。
文字的产生真正拓展了思想交流的维度。
千百年来,尽管汉字出现了多种生成方式,但其社会功能主要还是通过书写来实现的。
为了追求汉字使用的正确、便利和美观,人们开始研究汉字书写的表现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的“书法”。
至汉晋之间,书法探索逐渐趋于艺术的自觉,王羲之是成功的探索者,他依托深刻的艺术见地,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铸就了《兰亭集序》的经典地位。
书法艺术尽管并非单为文学而生,却必须以有意义的文辞为表现内容。
除了“太极殿”“同仁堂”等纯粹实用的匾额、题字或标语,文学作为思想对客观世界的提炼和升华,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
书法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传颂的文学作品,除了《兰亭集序》,还可以列举出《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诗帖》,前者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颜季明而作,后者乃苏轼由贬谪黄州三年的悲凉遭遇有感而发。
较之一般的文学创作,书法作品具有具体的用途,所以在选择或拟定合适的文辞内容时,创作者要全面地体察社会、深刻地体验人生、精准地判断情势。
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的某一角落,有翠竹数竿、奇石一尊。
当是之时,常有一二学子坐立其间,或琅琅读书,或默坐静思。
启功先生在石上题字“奇峰高节”,“奇峰”描述奇石耸立向上之势,“高节”则指向竹子的高洁虚心,四个字皆指向具体环境中的景物,同时以拟人的手法指向人的节操、情感和旨趣。
题字尽管寥寥数语,竟与相关的人、事、物、地、时、情相合,这表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表现的高深造诣,更显示了作者文学思维的精确。
尽管今天仍有书法到底属于文化还是艺术的争论,也有艺术创作与日常实用书写的区别,但是,文化和艺术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鸿沟。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1)
2022-2023学年度高2023届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文言基础(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通“按”,用手压住。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往。
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小步快走。
D.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劾:弹劾,判罪。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妨碍,不利。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连辟.公府不就。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举:推举,举荐。
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知:掌管,管理。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放:驱逐,流放。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擢:提拔,提升。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就:从事,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任命,授职。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名词,道理。
B.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道:名词,方法。
C.伐无道.,诛暴秦。
道:名词,道义。
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动词,取道。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十分引.壶觞以自酌引:举起、端起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达到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期望感吾生之行休.休:停止D.齐彭殇.为妄作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下列对句子中C.扶辇下除.为汉家除.残去秽D.顾.计不知所出耳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B.请息.交以绝游门衰祚薄,晚有儿息.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好世俗之乐耳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天下之民至焉.则将焉.用彼相矣B.洛阳亲友如.相问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填然.鼓之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则移其民于.河东青出于蓝,而青于.蓝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独伶人也裁C.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D.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使人发.书至赵王1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D.数罟不入洿池20.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约从离衡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④令将军与臣有郤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⑥张良出,要项伯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⑧秋毫不敢有所近A.①③⑥⑦⑧B.②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⑧D.①②④⑥⑦2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①六王毕,四海一.②眄庭柯以怡.颜③倚南窗以寄傲.④而后乃今将图南.⑤园日.涉以成趣⑥尽归.汉史路充国等⑦或棹.孤舟A.①/②⑥/③/④⑦/⑤B.①/②/③⑥/④⑦/⑤C.①④/②⑥/③/⑤⑦D.①⑦/②⑥/③④/⑤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②辇.来于秦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⑤可怜焦土..⑥朝.歌夜.弦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与郑人盟.⑤晋军.函陵⑥共其乏困..⑦既东.封郑A.①③⑥/②⑦/④⑤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⑥/④⑤D.①③⑦/②④/⑤⑥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于是与弟形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顬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已以行义,亦复何就惧平?”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颜生异议。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
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B.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C.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D.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B. 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 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崩殂”即为此意。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
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这不是选择君主的时机,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 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
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 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
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 萧引不附权贵,受到连坐。
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答案】(1)D(2)D(3)D(4)①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②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玉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解析】【分析】(1)本题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
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高宗”“引”“靖”“质”“密旨”“番禺”“旨”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本题“观”是动词,意思是“看”,宾语是“靖”,故应在“靖”和“审”之间断开,排除AB两项;“悟”意思是“领悟”,宾语是“旨”,故应在“旨”后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2)D项,“‘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表述错误,“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
故选D。
(3)D项,“萧引受到连坐”和“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不合文意,根据原文“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可知,是因为萧引曾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受他人牵连,连坐”这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4)本题中,第①句中,“正”,形容词使动,使……正;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来;“明”,申明;“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直;“亦……乎”,还……呢。
第②句中,“诚”,实在;“见欺于王”,被动句;“故”,因此;“间”,从小路。
故答案为:⑴D;⑵D;⑶D;⑷①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②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玉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附参考译文】萧引字叔休。
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
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
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
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
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
”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
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
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
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
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
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
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
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
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
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
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
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
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
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
”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
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
”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论语·阳贷》)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1)第一则材料中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教育原则。
(2)结合第二则材料,请就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特点进行评析。
【答案】(1)言传不如身教或身教重于言传(2)①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不能只说不做,要先做后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②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是符合他的教育原则的。
如果只说不做就会夸夸其谈,一事无成;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③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
这对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鉴借意义。
【解析】【分析】(1)本立足第一则材料内容分析,“述”是孔子教育手段,但他同时意识到言教作用有限,有时甚至无效,所以他“欲无言”,身教重于言教。
在孔子看来,世间道理,客观存在,关键要靠自己去感悟。
体现了言传不如身教的教育原则。
(2)题干要求“结合第二则材料,请就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特点进行评析”,孔子不但重视“行”,而且将“行”视作“言”的基础,即:先行而后言。
同时,这也是孔子划定做君子的重要标准。
孔子教诲如何做君子,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凡事先做起来,然后再说。
把实际的行动放在言论的前面,而不要光吹牛不做,夸夸其谈。
那些“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行为,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