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在上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6的分解方法。
本课时我们将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小华有6个篮球,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篮球?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用到上一课时学到的"6的分解与组成"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应用"6的分解与组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6的分解与组成"的知识,能够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把"6的分解与组成"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内容是:小华有6个篮球,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篮球?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新课导入: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用到"6的分解与组成"的知识,把6个篮球分解成5个部分,每个朋友分到一部分。
3. 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6的分解与组成"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它。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这个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学生会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华的篮球问题6个篮球5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篮球?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8个足球,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足球?答案: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足球。
2. 题目:小红有10个糖果,她想把这些糖果分给她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答案:每个朋友可以分到1个糖果,还剩下4个糖果。
新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5课时 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时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84例5。
教学目标1. 学会解决含有乘法、加法、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2. 经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理解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直接说出得数。
(出示课件)4×7= 3×4= 9×6=5×6= 4×8= 5×9=2×8= 3×7= 7×6=5×4= 6×8= 9×3=预设:28 12 54 30 32 45 16 21 42 20 48 27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学习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直接说出得数练习,复习1~9的乘法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1. 理解题意,收集信息。
师:(课件出示教材P84例5)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讨论)一种客车的座位示意图如下,二(1)班准备租这种车去参观科技馆。
2名老师和30名学生,坐得下吗?预设:二(1)班参观科技馆要租车,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一共有33个座位。
问的是:坐得下吗?2. 明确问题,分析过程。
师:你是如何理解“坐得下吗”这句话的?预设:参观科技馆的人数与客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人数等于或小于座位数,就能坐得下,人数若大于座位数,就坐不下。
3. 看懂图意,尝试解决。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预设1:座位数:2×7=14(个) 2×7=14(个) 14+14+5=33(个)人数:2+30=32(人)因为33>32,所以坐得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通过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解决问题。
2.学生如何遵循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准备
1.板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教具:有关解决问题的图片、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引入问题解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
•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总结检查。
•通过具体例题向学生展示以上步骤的应用。
3. 练习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辅导他们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描述解题过程。
4. 深化
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巩固
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在实
际生活中。
七、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并写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来解答。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
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第五课时乘加、乘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第五课时乘加、乘减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第五课时乘加、乘减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五课时。
本课时主要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难点:1. 理解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乘加、乘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算盘(可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假设有一个水果摊,每个摊位上有3个苹果,现在有2个摊位,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解释乘加、乘减的含义。
乘加是指在多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基础上,再乘以另一个数;乘减是指在多个相同减数的差的基础上,再乘以另一个数。
3. 示例讲解:通过示例来讲解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例如,如果有4个3,每个3乘以2,应该如何计算?答案是4乘以2,等于8。
4. 随堂练习:(1)5个4乘以3等于多少?(2)6个4乘以2等于多少?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乘加、乘减的应用。
例如,如果有3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4个苹果,现在又增加了2个篮子,每个篮子里还是4个苹果,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乘加、乘减来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找一个例子,并解释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加:4个3,每个3乘以2= 4 × 2= 8乘减:5个4,每个4减去1= 5 × (4 1)= 5 × 3= 15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2. 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加、乘减来解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有板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有板书22~6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解决问题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新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我特做如下设计:1.为新知做好知识铺垫。
复习能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散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适时、适度地安排复习,在“短、精、新”上下功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顺理成章。
在课前复习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两道复习题目,旨在唤起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我首先出示一组加法与乘法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加法与乘法的意义有所不同;然后设计一道与新课密切相关的题目,既能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又能为新课中画图解决问题做好知识铺垫。
2.在自主探究中经历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思考、操作等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出两道例题的异同,并动笔尝试计算。
然后设计了“两道题目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分组讨论、设计摆学具的方法,将两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使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接着让学生说出两幅图的意思,突出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计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正方形纸板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直接写得数。
5+4=6+6+6=3+4=5×4=6×3=3×4=(引导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看图列式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乘法和加法的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审题,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第5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将涵盖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回顾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表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问题解决的步骤。
4. 学生能够回顾并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识别并表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3. 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例。
2. 数学练习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3. 实际操作材料,如计数棒、小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并指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2. 问题识别:指导学生如何从图片或实际情境中识别出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 策略选择: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4. 实施解决: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过程和结果。
5. 回顾反思:学生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经验。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课时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学生解决问题的实例展示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一个实际问题解决的小任务,记录解决过程。
2.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解决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参与度、问题解决的效果、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同时,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为下一课时做好准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材第84、第85页)
解决问题。
(教材第84、第85页)1.经历提问题、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2.在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重点: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1.师生对口诀。
2.出示口算卡片。
1.教学例5。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5)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师:谁能用简短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生:二(1)班参观科技馆要租车,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一共有33个座位。
能否坐得下?师:你怎么知道有33个座位?生1:我数的。
生2:前面每排有4个座位,一共有7排,后面有5个座位。
4×7=28(个),28+5=33(个)。
生3:也可以分别算出左边和右边有多少个座位,再加上后边的5个。
就是2×7=14(个),14+14=28(个),28+5=33(个)。
……师:同学们从图中获得了这么多数学信息,又计算出了客车有33个座位。
那么“租下面的客车座位够不够”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你们说够吗?生:2名老师加学生一共是32人,比座位少,当然够了。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按照自己的方法列式计算吧,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7+5=33(个)30+2=32(名)33>322×7+2×7+5=33(个)30+2=32(名)33>32答: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
【设计意图:通过一幅情景图,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分析、解答,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使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做一做。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做一做”同学们真能干!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了数学问题。
幼儿园的王老师也请同学们帮她算一算这些鸡蛋够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吃吗。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问题分析不够深入。
因此,在本课时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问题情境的图片、动画等。
2.学具:小卡片、小棒等。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课时的问题。
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这些问题,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课时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表内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材第78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正确地解决问题。
课件。
指名背诵前面所学过的8的乘法口诀,教师给同学们准备一些奖品奖励背诵的好的同学。
师:今天我们用刚复习过的8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3。
)师:同学们,在文具店里有这么多文具,你喜欢什么作奖品?学生提出各种文具:铅笔、文具盒、橡皮等。
文具盒每个8元;橡皮每个2元;日记本每个4元;铅笔每支3元。
师:老师想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2.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要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你应该选择哪些信息呢?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生:1个文具盒8元和3个这两条信息。
师: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呢?同学们可以自己先写一写或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的策略。
汇报方法:生1:画图。
8元_______8元______8元?元生2:列式8+8+8=24(元)。
生3:列式8×3=24(元)。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填空:1个文具盒是8元,要求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就是求( )个( )元一共是( )元。
指着算式[8×3=24(元)]问:这里的8表示什么?(板书:1个文具盒的价钱。
)这里的3表示什么?(板书:买的个数。
)24是指什么?(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
(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课件
4 巩固练习
四、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朵花?
2.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3×7=21(朵) 答:一共有21朵花。
3×6+8=26(朵) 答:一共有26个苹果。
4 巩固练习
五、会议室有8张长沙发,50张单人沙发。最多可 坐多少人?
3×8+50=74(人) 答:最多可坐74人子钉2颗纽扣,钉 6套衣服,60颗纽扣够吗?
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 还问知的道是…这…些人坐得下吗?
4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怎样解答?
方法1:
先算出乘客座位 数。前面每排4个 座位,最后一排5 个,一共有……
题目
4×7=28(个) 28+5=33(个)
4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怎样解答?
方法2:
可以先不看最后一排,分 别算出左边和右边有多少 个座位,再加上……
题目
4×8=32(个) 32+1=33(个)
4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怎样解答?
方法6:
题目
8×4=32(个) 32+1=33(个)
4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解答正确吗?
学生和老师一共32人。客车有 33个座位,坐得下。
4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下面的多种解法,你发现了什么?
2×7=14(个) 2×7=14(个) 14+14+5=33(个)
7+2=9(颗) 9×6=54(颗) 54<60,够
答:60颗纽扣够。
天每
开个
4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讨论-引导-巩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乐于分享和探索问题解决路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算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克服对问题解决的恐惧和挑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课文、教案、教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排列。
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4.学生准备:学生数学书、笔、纸等。
四、教学步骤1.复习导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2.新知讲解: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算法的应用。
3.示范演练:老师示范解决一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4.分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解决一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5.展示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全班讨论优缺点,总结解题经验。
6.操练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分组探究和展示讨论环节,学生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持续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表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连加连减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连加连减人教版新课标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二单元第5课时——连加连减。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5课时,主要涉及到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用。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什么是连加连减,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连加连减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理解其运用方法,并能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在连加连减中,数的顺序和运算的顺序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连加连减,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孩子们看到一些物品,然后问孩子们,如果我们把这些物品一个个数出来,应该如何计算?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
比如,我拿出3个苹果,然后又拿出2个苹果,让孩子们看到我们应该如何计算这两个动作的结果。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连加连减的原理来解决问题。
4.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列出连加连减的公式,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连加连减的运算过程。
5. 作业设计:我会给出一些作业题,让孩子们能够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的概念。
六、作业设计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连加连减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孩子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注意引导孩子们注意到数的顺序和运算的顺序的重要性。
在课后,我可以给孩子们一些更复杂的练习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解决问题的步骤3. 解决问题的策略4.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1)问题的提出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题,以及问题的来源。
(2)解决问题的步骤a. 阅读题目,理解题意b. 分析题目,找出关键信息c. 根据关键信息,确定解题方法d. 按照解题方法,进行计算或推理e. 检验结果,确认答案是否正确(3)解决问题的策略a. 画图法b. 列表法c. 猜测与尝试法d. 逆向思维法e. 类比法(4)实际问题的解决a.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 各小组选取一个问题,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进行解决c. 各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信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聪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巩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处理的重要性。
2.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1.做好问题分析,理清问题的难点;2.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3.针对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检验解决结果。
3. 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引导讨论答案的可行性。
4.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张三有一只小狗,已经吃了1/2斤狗粮,还剩下多少斤?2.小明有三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多少个?3.大象要去参加聚会,穿戴完整需要多长时间?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勇敢地面对各种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解决问题》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部分量”、“差=被减数-减数”等,来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求解。
教学目标1. 能识别并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 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能正确使用加减法求解问题。
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并应用数量关系。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理解并应用加减法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数学练习本。
3. 加减法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意义。
2. 新知讲解:详细讲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独立解答。
4. 巩固练习:进行一些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基本的数量关系:总量=部分量部分量,差=被减数-减数3. 实际问题转化的步骤4. 加减法计算的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尝试解答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较为基础,但对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正确应用加减法知识求解。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总结本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并应用数量关系。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理解并应用加减法知识。
2024(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2)-课件
(教科书第84页例5)
座位示意图
知道了什么?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 师和30名学生,租右边的客车,坐得下吗?
知先道算有出2乘名客教座师位和数30,名才学能生知…道………
问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
怎样解答?
要计算这辆车能不能坐下需先算出这辆 客车的座位数,再与需要的座位的人数进行 比较。
6 表内乘法(二)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一 复习导入
4×7= 28 5×6= 30 2×8= 16 5×4= 20
3×4= 12 4×8= 32 3×7= 21 6×8= 48
9×6= 54 5×9= 45 7×6= 42 9×3= 27
二 新课探究
一种客车的座位示 意图如右,二(1)班 准备租这种车去参观科 技馆。有2名教师和30 名学生,坐得下吗?
你有哪些计算方法?一起说说看!
方法一
座位示意图
前4面×77排= 42个8(座个位)+最后28一+5排= 5个33座(位个) 4×7= 3238(>个32) 坐28得+5下=。33(个)
方法二
座位示意图
7左×边2=座1位4 +右7×边2座=位14+最14后+一14排+55=个座33(位个)
7×2= 14
五 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时,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 的解题思路。
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要 学会思考,学会联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 动手画一画来帮助理解题意。
课后作业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 6 单元表内乘法(二)第 5 课时解决问题【教课内容】:课本 P78页【教课目的】: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育学生提出数学识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教课重难点】: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课过程】:一、复习1.对口诀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
2.口算:6×45×32×75×43×42×84×27×45×75×82×82×1二、新授1.教课例 3出示第 78 页主题图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生:一个文具盒8 元,买 3 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让学生达成填空:每个玩具盒()元,买()个,这里有()个()师:你能列什么算式?学生口答: 8+8+8=248×3=24让学生把算式写在底底稿上,指名板书。
解答正确吗?请学生思虑检查的方法。
2.能力迁徙假如买 7 块橡皮,一共多少钱?师:你是怎么想的?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派代表报告,一同评改。
问:你们还可以提出其余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A、买 5 支铅笔多少钱?B、买 8 今日志本多少钱?三、稳固练习1.练习十九第 3 题。
学生依据图意找出有几个几,再列式解答。
独立达成,指名板书,集体校正。
2.练习十九第 4 题。
学生达成书上的填空后,集体讲评。
问:你还可以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底底稿上,教师巡视指导,如有时间则集体讲评。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教课反省】:。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用连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又给了小华4个苹果,问小明还剩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出题,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实际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3 + 2 = 5)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5课时 解决问题课堂作业设计(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5课时解决问题
一、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黑板长3( )
2.小刀长5( )
3. 电视屏幕宽29( )
4.电视塔高120( )
5.课桌的长大约是80()
6.窗户的高大约是2()
7. 图钉的长是1() 8. 语文书长21()
9.红领巾最长的边长50() 9. 筷子长15()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
2、一块橡皮擦厚10厘米。
……………………………………()
3、一支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
4、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5米。
……………………………………()
5、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三条线中,( )是线段。
①②
2、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
①三角尺②米尺③卷尺
3、你的椅子大约高( )。
①45厘米②45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②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1.充分借助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在教学教材第63页例7时,为了使学生明确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题,明确条件和问题,自主尝试解答。
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两题中都有4和5,解答方法却不一样呢?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将两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
接着让学生说出两图表示的意思,进而突出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将其同运算联系起来,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积累检验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明确题意,正确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加以回顾,检查画图是否正确,所列算式是否正确地表示了图的意思。
在整个回顾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画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画图等方式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重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画图用彩笔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对比练习。
5+6=
5×6=
4+5=
4×5=
1.学生独立计算、点名汇报,集体订
正。
2.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点名汇报。
3.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看图列式计算。
(1)
2.谁能说出上面每组中的两题计算题有什么异同?
3.这节课我们来解决有关数字相同,运算方法不同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算式:6×4=24
(2)
算式:6+4=10
2.列式解答。
(1)有3排桃树,每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5×3=15(棵)
(2)有两排桃树,一排3棵,另一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5+3=8(棵)
3.
(5元)(6元)
(1)买6本故事书要多少元钱?
6×5=30(元)
(2)买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元钱?
6+5=11(元)
4.
(1)买3张成人票需要多少元钱?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课件出示例7)引
导学生比较一下,两
道题目有哪些相同
点?
2.引导学生列式计
算。
你能根据两道题目中
的数量关系,选择合
适的方法列出算式进
行计算吗?
3.两道题目中都有4
和5,所求问题也一
样,为什么解答的方
法不同呢?教师引导
学生说明原因。
4.引导学生检查列式
是否正确。
师:用什么方法能知
道自己解答的对不对
呢?
1.学生认真读题,交流题目的异同后
明确:
两道题目中都有数字4和5;两道题
目所求问题一样,都是求“一共有多
少张?”
2.学生思考后列式计算,汇报:
生1:第(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列
式是5×4=20(张)。
生2:第(2)题是把4和5合起来,列
式是5+4=9(张)。
3.学生小组合作,根据题意画图理解
方法不同的原因。
预设:
生1:第一幅图有4排桌子,每排有5
张,求一共有多少张,就是求4个5
相加的和是多少,求相同加数的和是
多少,用乘法计算。
生2:第二幅图有2排桌子,一排有5
张,另一排有4张,求一共有多少张,
就是求2排桌子的总数,要把5和4
5.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方法。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检验的
方法。
5.学生结合情境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明确: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求几
和几的和用加法计算。
6×3=18(元)
(2)买一张儿童票和一张成人票,一
共需要多少元钱?
6+3=9(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4页第
1、2题。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
5题。
1.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选
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由于数量较多,学生要理解每个数
量表示的意思,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
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
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它就变得那么鲜活、那么富有生命力。
所以,在学前准备中,我并没有局限于教案,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开发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既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学习运用“6的乘法口诀”时,我旨在让学生通过“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