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型面积公式大全
三角型面积公式大全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计算其面积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包括常见的面积公式和一些特殊情况的应用。
1.常见三角形面积公式:1.1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其中任意一边长度为a,则其面积计算公式为:Area = (a^2 * sqrt(3))/4,其中sqrt表示开平方。
1.2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为90度,其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则其面积计算公式为:Area = (a * b)/21.3 一般三角形:对于一般的三角形,假设三边长度分别为a、b、c,半周长为s=(a+b+c)/2,则其面积计算公式为:Area = sqrt(s * (s-a)* (s-b) * (s-c))。
这个公式被广泛称为海伦公式,适用于任何形状的三角形。
2.特殊情况的三角形面积公式:2.1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另一边长度为c,高为h,则其面积计算公式为:Area = (c * h)/22.2 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小于90度,其中三边长度分别为a、b、c,则其面积计算公式为:Area = (1/2) * a * b *sin(C),其中C为c对应的内角。
2.3 钝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大于90度,另外两个内角之和小于90度,其中三边长度分别为a、b、c,则其面积计算公式为:Area = (1/2) * a * b * sin(C),其中C为c对应的内角。
3.应用案例:3.1地理测量:在地理测量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不规则地形的面积。
通过将地形划分为多个三角形,并使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将这些面积求和,就可以得到整个地形的面积。
3.2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广泛应用于各种角形的计算,例如平面图的面积计算、墙体面积计算等。
3.3园艺设计:在园艺设计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用于计算花坛和草坪等不规则形状的面积,帮助设计师规划植物布局和施工面积。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基本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通过底边长度和高计算得到。
这个公式也被称为“一半乘以底边与高的乘积”公式,即:面积=1/2×底边×高其中,底边是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的长度,高是从该边到与其平行的另一边的垂直距离。
这个公式适用于所有三角形,不论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还是一般的任意三角形。
另一个常用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通过三条边的长度计算得到。
这个公式被称为“海伦公式”,即:面积=√[s(s-a)(s-b)(s-c)]其中,a、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s是半周长,计算公式为:s=(a+b+c)/2海伦公式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包括一般的任意三角形。
这种方法利用了三角形的边长来计算面积,因此更适用于不知道底边和高的情况。
另外,根据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也可以计算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对于等边三角形,所有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且三个内角相等。
可利用以下公式计算面积:面积=(√3/4)×边长的平方对于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相等,两个内角相等。
可利用以下公式计算面积:面积=1/2×底边×高其中底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高是从底边到顶点的垂直距离。
除了上述基本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和公式用于计算特殊形状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悬垂三角形等。
对于直角三角形,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面积:面积=1/2×直角边1×直角边2其中,直角边1和直角边2是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相邻边,而不是斜边。
对于悬垂三角形,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之一计算面积:面积=1/2×底边×高面积=1/2×(底边1×对边2+底边2×对边1)其中,底边1和底边2是指悬垂三角形的两条底边的长度,对边1和对边2是指顶点到底边的垂直距离。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多种,适用于不同形状和性质的三角形。
这些公式所依赖的参数有底边、高、边长、半周长等。
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为
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为
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为:
面积 = (底 $\times$ 高) $\div$ 2
应用这个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时,需要确定三角形的底和高。
底是三角形任意一边的长度,而高是从这一点垂直于底并且落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确定底和高的值,然后将它们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就可以这样计算:
面积 $= (6 \text{ 厘米} \times 4 \text{ 厘米}) \div 2 = 12 \text{ 平方厘米}$
在这个例子中,6厘米是底,4厘米是高。
将这两个数值代入公式后,计算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
所以,只要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并且能够正确识别和应用底和高的概念,就可以轻松地计算出任何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公式全部
三角形面积公式全部
三角形面积公式:S=(底x高)÷2=(1/2)x底x高。
【注】(1)三角形ABC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2)顶点到“底”的距离称为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面积公式
1、三角形面积最常用的面积公式——公式一
S=(底x高)÷2=(1/2)x底x高。
这里的“底”可以为三角形三条边中的任意一条边,而高则是顶点到底边的距离。
2、“两边夹一角”形式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公式二
设三角形ABC三个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S,则
(1)S=(1/2)absinC;(2)S=(1/2)acsinB;(3)S=(1/2)bcsinA。
3、利用三角形周长和内切圆半径求三角形面积公式——公式三
设三角形ABC三个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为r,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则有:S=(1/2)x(a+b+c)r.
【注】这个面积公式表明: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周长与内切圆半径乘积的一半”。
4、海伦-秦九韶公式
设三角形ABC三个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S,则S=“p(p-a)(p-b)(p-c)的算术平方根”。
其中p等于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即p=(1/2)x(a+b+c)。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S=1/2ah(面积=底×高÷2。
其中,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三角形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
常见的三角形按边分有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
关于三角形的公式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c^zhi2=a^2+b^2 .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R是外接圆的半径)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面积公式:1.海伦公式△ABC中三边为a,b,c。
p=(a+b+c)/2.S(abc)=√[p(p-a)(p-b)(p-c)]即已知三角形三边求面积的海伦公式。
2.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1、自行车架自行车架根据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停放自行车架与汽车自行车架。
2、篮球架篮球架是篮球场地的必需设备。
篮球运动器材。
包括篮板和篮板支柱,架设在篮球场两端的中央。
目前使用的有液压式、移动式、固定式、吊式、海燕式、炮式等等。
3、相机三脚架三脚架是用来稳定照相机,以达到某些摄影效果,三脚架的定位非常重要。
三脚架按照材质分类可以分为木质、高强塑料材质,合金材料、钢铁材料、火山石、碳纤维等多种。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角体面积公式大全
三角体面积公式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角体面积公式:
1.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面积 = 1/2 * 底 * 高
2. 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海伦公式):
面积= √(s * (s - a) * (s - b) * (s - c))
其中 s 是半周长(s = (a + b + c)/2),a、b、c 是三角形的边长。
3.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面积= (√3/4) * 边长的平方
4.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面积 = 1/2 * 底 * 高
高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高= √(边长的平方 - (底/2)的平方)
请注意,以上公式仅适用于平面内的三角形。
如果要计算立体三角体(如三棱柱、四棱锥等)的表面积,会涉及到侧面的面积公式,具体公式会因不同的立体形状而异。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大全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
1.三角形面积最常用的面积公式——公式一 S=(底x高)÷2=(1/2)x底x高。
这里的“底”可以为三角形三条边中的任意一条边,而高则是顶点到底边的距离。
2.“两边夹一角”形式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公式二S=1/2absinC;
S=1/2acsinB;S=1/2bcsinA。
3.利用三角形周长和内切圆半径求三角形面积公式——公式三
S=(1/2)x(a+b+c)r。
其中p等于三角形周长的一半,即p=(1/2)x(a+b+c)。
4.三角形面积=1/2absinC=1/2acsinB=1/2bcsinA。
5.三角形面积=abc/4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6.三角形面积=√x(x-a)(x-b)*(x-c)。
7.三角形面积=(海伦公式)p(p-a)(p-b)(p-c)/s。
其中p为半周长,即
p=(a+b+c)/2。
希望上述信息能帮助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三角形面积怎么算平方
三角形面积怎么算平方
三角形面积公式:S=底长×高÷2。
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因此: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 h÷2
补充知识点:决定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三角形的底与高的长度,只要底和高相同,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
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中都有应用。
常见的三角形按边分有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
三角型面积公式大全
三角型面积公式大全三角形是数学中最简单和最基础的几何图形之一,它具有简洁的形状和清晰的定义。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基本的数学问题,因为它可以应用到大量的数学和物理问题中。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多种推导方式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和技巧。
1.面积公式1:海伦公式海伦公式是计算任意三角形面积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三角形的三个边长来计算。
公式如下:假设a、b、c为三角形的三个边长,s为半周长(s=(a+b+c)/2),则三角形的面积S可以表示为:S=√(s(s-a)(s-b)(s-c))海伦公式是一种非常通用的面积计算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的三角形。
2.面积公式2:两边夹角正弦公式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以使用两边夹角正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公式如下:假设a和b为三角形的两条边,θ为它们之间的夹角,则三角形的面积S可以表示为:S = 1/2 * a * b * sin(θ)这个公式适用于任意形状的三角形,只要已知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即可。
3.面积公式3:高与底边关系公式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关于该边的高,可以使用高与底边关系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公式如下:假设b为三角形的底边,h为关于b的高,则三角形的面积S可以表示为:S=1/2*b*h这个公式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前提是已知三角形的底边和关于底边的高。
4.特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三角形,也有特殊的面积公式。
-等边三角形:假设a为三角形的边长S=√(3)/4*a^2-直角三角形:假设a和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则三角形的面积S可以表示为:S=1/2*a*b-等腰直角三角形:假设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b为等腰边长,则三角形的面积S可以表示为:S=1/2*a^2这些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一些常用公式,它们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计算需求。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公式和技巧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如利用三角形的高度、半周长和外接圆半径等。
三角型面积公式大全
三角型面积公式大全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组成。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多种不同的公式和方法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并提供详细的解释和推导。
1.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于一般的三角形ABC,其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面积=1/2*底边长*高其中,底边长是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高是从底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
2.海伦公式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a、b和c,那么可以通过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面积 = sqrt(s * (s - a) * (s - b) * (s - c))其中,s是半周长,定义为s=(a+b+c)/2这个公式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海伦提出的,它不需要知道三角形的高度,只需要知道三条边的长度即可。
3.边长和重心法计算三角形面积如果我们已知三个顶点的坐标,可以通过边长和重心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这个方法涉及到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重心坐标,进而计算面积。
步骤:a)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根据三个顶点的坐标计算三条边的长度,分别记为a、b和c。
b)计算三角形的重心坐标: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可以通过三个顶点的坐标的平均值得到,即(x,y)=[(x1+x2+x3)/3,(y1+y2+y3)/3]。
c)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使用重心坐标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面积 = sqrt((s - a) * (s - b) * (s - c)),其中s = (a + b + c) / 24.阴影三角形法对于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可以通过将其分割为更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计算其面积。
例如,对于梯形形状的三角形,可以通过将其分割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来计算其面积。
同样地,对于菱形形状的三角形,可以通过将其分割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来计算其面积。
5. Heron公式Heron公式是由公元一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Hero of Alexandria提出的,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如下:面积 = sqrt(s * (s - a) * (s - b) * (s - c))其中s=(a+b+c)/2,a、b和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公式大全
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公式大全一、基本公式。
1. 已知底和高。
- 对于任意三角形,面积S = (1)/(2)ah(其中a为三角形的底边长,h为这条底边对应的高)。
- 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底a = 5厘米,高h = 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S=(1)/(2)×5×4 = 10平方厘米。
2.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 对于三角形ABC,a、b为两边,∠ C为它们的夹角,则面积S=(1)/(2)absin C。
-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a = 3,b = 4,∠ C = 60^∘,sin60^∘=(√(3))/(2),那么面积S=(1)/(2)×3×4×(√(3))/(2)=3√(3)。
3. 已知三边(海伦公式)- 设三角形三边为a、b、c,半周长p=(a + b+ c)/(2),则面积S=√(p(p - a)(p - b)(p - c))。
- 例如,三角形三边a = 3,b = 4,c = 5,p=(3 + 4+5)/(2)=6,则S=√(6×(6 -3)×(6 - 4)×(6 - 5))=√(6×3×2×1)=6。
二、特殊三角形面积公式。
1. 直角三角形。
- 除了可以使用基本公式S=(1)/(2)ah(对于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可以分别看作底和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和b,那么面积S=(1)/(2)ab。
- 例如,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 3,b = 4,则面积S=(1)/(2)×3×4 = 6。
2. 等腰三角形。
- 若等腰三角形的底为a,腰为b,底边上的高为h,可以先根据勾股定理h=√(b^2)-<=ft((a)/(2))^{2},再用S=(1)/(2)ah计算面积。
- 例如,等腰三角形底a = 6,腰b = 5,则h=√(5^2)-<=ft((6)/(2))^{2}=√(25 - 9)=4,面积S=(1)/(2)×6×4 = 1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三角形底a ,高h ,那么 S=ah/2
2.三角形三边a,b,c ,那么
〔海伦公式〕〔p=(a+b+c)/2〕
S=[p(p-a)(p-b)(p-c)]
=〔1/4〕[(a+b+c)(a+b-c)(a+c-b)(b+c-a)]
3.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 ,那么S=1/2 * absinC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 ,内切圆半径为r
那么三角形面积=(a+b+c)r/2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 ,外接圆半径为R
那么三角形面积=abc/4R
6.S△=1/2 *
| a b 1 |
| c d 1 |
| e f 1 |
| a b 1 |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A(a,b),B(c,d), C(e,f),这里ABC
| e f 1 |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 ,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 ,如果不按这个规那么取 ,可能会得到负值 ,但不要紧 ,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 ,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
7.海伦--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
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
8.根据三角函数求面积:
S= ab sinC=2R sinAsinBsinC= asinBsinC/2sinA
注: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
9.根据向量求面积:
S)= (|AB|*|AC|)-〔AB*AC〕。
三角形面积公式
高中数学三角形面积公式
高中数学三角形面积公式.
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包括:
1. 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与高的乘积的一半来计算:
面积 = 1/2 ×底边 ×高
2. 海伦公式(适用于已知三边长度但无法判断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情况):
对于已知三边长分别为a、b、c的三角形,可以使用海伦公式计算其面积:
面积= √[s × (s-a) × (s-b) × (s-c)]
其中,s为三边长的半周长,即s = (a+b+c)/2
3. 正弦定理(适用于已知两边长度和它们夹角的情况):
对于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度分别为a、b和夹角C的情况,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其面积:
面积 = 1/2 × a × b × sin(C)
4. 余弦定理(适用于已知三边长度和它们夹角的情况):
对于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度分别为a、b、c和夹角C的情况,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其面积:
面积 = 1/2 × a × b × sin(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4~85页内容,通过学习我们要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将图形转化的初步推理能力。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学习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
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
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
结合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和启发法来进行教学,完成课堂时间最大化。
六.教学环境的使用
这次课我选在室内,主要应用多媒体教学,再加上相应的板书,肯作图工具三角板,直尺等。
七.教育过程
1,创造情景,引入课题
裁缝店的王阿姨接到一笔订货单:东风小学要在一年级新生中发展150名少先队员,需要做150条红领巾,要买多少布料呢?这可难坏了王阿姨,同学们,你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解决?
(1)那么,做一条红领巾必须知道什么?(面积)
(2)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3)怎样才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2.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口述)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仿照我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1)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
采用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动手实践,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纸,事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
在课堂上,用剪刀沿长方形的对角线剪开,形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如图:
通过剪完后的观察,启发学生找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三角形的高,而长方形面积则等于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由此推导出公式:
同理,也可以将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转化成正方形进行推导。
(2)将两个全等的锐角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这是一种通常的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先剪出两个全等的锐角三角形,将这两个三角形一正一反地组成平行四边形。
然后对照进行推导。
如图:
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可以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一样,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也一样,由于平行四边形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组成,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
由此可推导出公式:
也可以将两个全等的锐角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推导。
如图:
由图中看到:长方形的长和宽所对应的是三角形的底和高,长方形面积相当于两个全等三角形面积。
其公式推导同(1)。
(3)将一个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
顶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割、补即可将这个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
如图:
这种图形割补的演示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剪拼。
从图形割补可观察到: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大小没有任何改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宽相当于三角形底的一半(已割去
长方形面积= 长×宽
↓↓
三角形高三角形底的一半
三角形面积= 高×底÷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3.巩固练习
(1)一块三角形地,底是48米,是高的2.4倍,在这块地里栽树苗,每棵树苗占地1.2平方米,这块地一共可以栽树苗多少棵?
(2)一块三角形钢板,底长38米,高是5米,如果每平方米的钢板重4080 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3)一个三角的底长3m,如果底延长1m,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增加1.2 平方米。
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给同学们留些作业让学生及时练习,及时巩固知识)
八.教学评价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设置疑难、动手操作、探究观察、讨论交流、抽象概括、应用拓展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既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与操作探究的能力,又发展了空间观念,领悟了转化思想,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脑去想、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做,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自始至终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九.教学反思
(1)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新课程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能单靠模仿、记忆。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实践活动。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合作中研究,在探索中创新,逐步学会学习并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3)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本课还存在许多缺点,如推导的形式单一,由于怕学生推导的方法和我不一样,我一开始就提示他们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来组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计算,这在一方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