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合集下载

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书笔记(读后感)

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书笔记(读后感)

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
2
解读趋势 创造明天
如何进行创新?
调查研究已经存在的趋势并且从消费 者角度理解这些趋势,进行预想设计。
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
点击添加文本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添加文本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添加文本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添加文本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
04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
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01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03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02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04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01
点击添加小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 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 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文字。
点击添加小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 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 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文字。
点击添加小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 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 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文字。

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种子课》读后感拿着这本书时,看着封面,我在想,数学课堂上的种子课是什么?它能给我怎样的启示?又能为我的乡村教学带来多大的力量?······带着众多疑问,我开启了读书之旅。

读完这本书后,用一句俗语来表述是:跳一跳,摘苹果。

很接地气的一本书,很多话说到心坎里去了;又很有境界的一本书,很多的观点让你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一个反思,渴望达到那一个高度,却又觉得还不到那个水平。

在教师这条路上,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看完书后,会觉得:不急,还有三十年到三十五年的时间可以慢慢去学习慢慢去探索!如读《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文中记录,三个阶段是:以教案设计为特征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基本功的好坏对教师个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文本设计为特征的中级阶段(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识别能够达到脉络的梳理,比如准备题的落脚点在于哪个知识点、准备题与例题之间的关联在何处、练习题分别针对哪些知识点、练习题与例题所展现的知识点间存在何种程度的对应,等等。

这个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个共同特征:就是赶,赶着要把课上完);以学生学习为特征的高级阶段(教材在教师眼里就是一个知识点的编排系统了。

他的教学设计,脱去了教材的文本框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

三个阶段的阐述,让你自己去反思你到达了哪个阶段,你崇拜哪个阶段的教师,甚至会因此而带点愧疚或自责的情绪,但书里,却又很快地安慰你:教学法都是好的,关键看是否适宜,而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方法的展开而已。

恰似又为自己找到了原谅自己的借口。

所以,书本里,作者用“跳一跳,摘苹果”来描述老师应该如何设计问题设计教学,我想作者也正是用这种理念,写出了如此一本接地气却又不失高度的书,让人膜拜!莳也若子,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对小学生而言,许多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经验之中。

给予“种子”生长的力量——《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给予“种子”生长的力量——《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给予“种子”生长的力量——《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
思与行》读后感
文陈丹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下旬(C)》
【年(卷),期】2017(0)1
【摘要】记忆回到2014年的10月,我参加了一次全国的小学精品课堂展示活动。

一位数学教师上完"面积的认识"后,有老师提问:"您的课上得特别好,但一节课
上60分钟,我们怎么操作呀?"执教老师这样回答:"有些数学课要做加法,有些
就要做减法。

"当时我对话里的意思不甚了解,读完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后,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样的课就是种子课呀!正是因为有了种子课的深刻,才能有后续生长课的简约!一正一负之间体现了教者的智慧和良苦用心。

【总页数】1页(P63-63)
【关键词】学习起点;时光荏苒;卷首语;学习经验;自主成长;教育家杜威;知识系统;教育方式;台时;心理影响
【作者】文陈丹
【作者单位】洪江市芙蓉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给予『种子』生长的力量r——《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J], 陈丹
2.“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从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谈起 [J], 俞正强
3.\"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特级教师余正强《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段赏析 [J], 王苏林
4.生长的力量,不可量自会强——小学数学种子课教学实践探究 [J], 陈丽芳
5.数学是讲道理的课——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J], 祝红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书心得】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读书心得】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每日晚饭后,是和儿子幸福的阅读时光,他沉浸在他的绘本中,我则啃着我的所属。

坚持数天,终于把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酣畅淋漓地读完!对这本书,可谓是喜欢得不得了,但跟之前看其他书的喜欢不一样。

之前看吴正宪、华应龙等的书,喜欢,只是因为心底的那份崇拜,渴望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设计出如是般精彩的课堂。

而对这一本的喜欢,却有点不同,很接地气的一本书,很多话说到心坎里去了;又很有境界的一本书,很多的观点让你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一个反思,渴望达到那一个高度,却又觉得还不到那个水平。

书中的一篇文章《学生经验与经验改造》让我略有反思。

文中虽然没有长篇大论的大道理,虽然没有各种名家名言作为依据,但一个个案例却也让人刻骨铭心。

其中,印象最深刻是“案例思考三:先乘后加”。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四则混合运算有先乘除后加减这样的规则,记住这个规则并用于计算也不难,但理解这个规则,明白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离开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无从下手。

是啊,很多的算理,其实我们都是记住,然后运用,并不明白其中的为什么,而作为教师,又该如何下手去给学生阐述这个为什么呢?恰巧,刚刚看完书,就听了学校陈老师的一节课,便也很好地为这一个理论式的案例做了说明,故有了那一刹那的感慨!陈老师的课是六年级的《分数除法》。

她的引入是这样的:(1)4个苹果,一份有2个,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演示,列算式;(2)4个苹果,一份有1个,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演示,列算式;(3)4个苹果,一份有二分之一个,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演示,列算式;(4)4个苹果,一份有三分之一个,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演示,列算式;(5)4个苹果,一份有四分之一个,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演示,列算式。

这样的引入,其实并没有什么稀奇,或许其他老师也会有如此的引入。

但关键的是在:分成一份是二分之一个时的列算式,学生最直接的思维经验是:一个苹果分2份,四个苹果4个2,所以是8份,所以4×2=8,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做法。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用心播种,让生命之光闪耀课堂——读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在2013年3月23日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目睹了小学数学名师俞正强的风采,观摩了他的“种子课”——《用字母表示数》,感叹于他把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简单明白地交给学生,能真正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扎根,折服于他上课“朴素无华,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

于是,心里就想着自己也能像俞正强老师那样上出富有生命力的“种子课”,给学生生长的力量。

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便购买了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一书,自此,便于他有了亲密接触。

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表现给孩子的老师们!看这句话,心里就想着: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读完此书,不禁感叹:这样的老师,他的他的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他的学生是有生命成长动力的。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云: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其义本指"在移栽它时,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想弃掉一般,谈的是植树的经验。

"俞老师巧妙地将其引用到教学中,把数学课分为“莳也若子”和“置也若弃”两种类型,余老师说,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就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这样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就能够叫做种子课。

有些课能够“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能够称作生长课。

在书中,俞正强老师用《温度》、《厘米的理解》、《分米的理解》、《米和毫米》、《用字母表示数》等案例说明了什么是“种子课”,什么是“生长课”。

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这些种子课的意义,就是将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这样,学生的所有经验会支撑种子的芽实行生长。

且观我们平时的数学课,都在急于求成中用“填鸭”方式把那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将需“生长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土壤的深层,远离阳光与雨露,抹杀了“种子的生命力”,让孩子们逐步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失去知识的渴求,失去问题的探索欲望……而种子课的特点就是“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让种子慢慢发芽,逐渐生长,给课顽强的“生命力”,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阅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阅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阅读《种⼦课⼀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名师⼯作室引领共成长默默耕耘,静待花开——读《种⼦课——⼀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有感“每个孩⼦都是花的种⼦,只是花期不同⽽已。

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

当⼈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

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放,你也不要⽣⽓,没准你的花就是⼀棵铁树,铁树不开花,开花惊艳四⽅,且炫丽⽆⽐。

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棵参天⼤树!”⽹上各种对孩⼦成长的静待花开的描述,不禁想起龙应台《孩⼦你慢慢来》,可是现实真不是这样!在⼤⼉升⼊初中后,接连三次测试,没关注⼊学测试成绩,觉得孩⼦⽐较放⼼,可是在⽉考和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之后,250-280的名次,竟让对孩⼦⽐较佛系的我深深的焦虑。

特别是和邻居家孩⼦对⽐,更加重了焦虑!我开始关注孩⼦的学习过程,⾝为⼩学数学⽼师的我,⾸先关注⾃⼰⽐较擅长的数学,正好是⼀元⼀次⽅程解决问题,⾃⼰感觉能应对。

可是,在和孩⼦的解决问题的⽅式⽅法的碰撞中,让⾃⼰不禁感慨,⾏程问题不会清楚地画出线段图,⽽是提笔就做,不⾏再改,其他类型还是存在这种情况。

问及⼤⼉,没学过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吗?答⽈:没有啊,只要套上公式就⾏了啊!不知其他种⼦怎么在成长,我的种⼦掉进了规律、公式套⽤的沙漠,没有扎根数学的沃⼟,不能怨⽼师,应怨这不负责任的我这个数学⽼师爸爸,在孩⼦的成长中没有洒下应该有的阳光和⾬露。

按图索骥,再回忆我曾经的课堂教学,与俞正强⽼师的种⼦课相⽐,我给孩⼦的也是知识的公式化,关于孩⼦的数学兴趣、数学思维、空间观念等能⼒的培养太少了。

《种⼦课》将站在⽼师的⾓度,谈⽣长的课堂——种⼦课,反思“数学课我们教对了吗?”从数学知识分类、数学素养,通过⼀些案例进⾏分析,找寻我们课堂中的问题。

读《种子课》有感

读《种子课》有感

读《种子课》有感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特级教师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书。

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全书分上、下编,前面有个“写在前面”,后面有个后记,共四个部分组成。

上编: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分两个部分,一、什么是种子课;二、如何上好种子课。

下编:种子课,为了每个人的生长,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感悟学生发展;二、反思教师成长。

在细细的品读中,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多年未解的疑惑顿时解开,还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启迪。

下面谈一谈我对《种子课》一书的几点读书心得。

一、“种子课”带给了我们课堂改革的新方向。

“种子课”,这一新名词,对于我深感陌生,书中是这样解释的。

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

“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出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意思是在移栽它时,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想弃掉一般。

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其特点是需要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因为有了“种子课”的深刻,就有了这些后续课的简约。

比如:在小学数学中,主要的计量单位一共有8类,其中,长度单位是最早接触的,也是最基本的。

因此,长度单位的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应该具有种子特质。

再如:“数的认识”,在小学里,学生先后要认识自然数、小数、分数。

在这些数中,自然数的认识过程从幼儿阶段就开始了,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因此,在“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系中,具有“种子”特征的课有3节:《自然数1的认识》(幼儿园已进行)、《用字母表示数》和《分数的认识》。

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这三节课标志着学生数概念发展的三次飞跃:自然数,从物抽象出数,用一一对应的方式用数来表示物,体现数的确定型。

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书笔记

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书笔记
浙 江 省 小 学 数 学 特 级 教 师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心得感悟
• 俞正强,男,196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 教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 究员;现任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校长,是全国有名的"低头找 幸福的人".
• 1986年金华师范毕业后在金华师范附属小学任教,期间完成了 大专、本科的学历学习。
一、什么是种子课
1.数学课,我们教对了吗 2.种子课,生长的力量 3.数学教学,我们缺在哪里 4.数学素养之数感与数感发展 5.种子课单元实例之“计量与图形” 6.种子课课堂实例之温度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心得感悟
问题
方法
实例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心得感悟
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对“种子课”进行准确的定义,但通过几 个课程设计已经向我们呈现出他想表达的“种子课”的样子。作 者所传递的“数学教学中有不能省略的‘阳光’”、“用生长代 替重复,以深刻达成简约”、“重视显性知识,更要重视隐性知 识”、“借助生活,感知温度”、“分析比较,抽象成数”等理 念,看似朦胧,实则清晰地向我们描述了“种子课”的意义和重 要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数学教学的深刻的思考和无 穷的智慧。
天每
开个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在子ຫໍສະໝຸດ 秋是天牡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孩春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一、读原文:
全文
二、写心得:
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及后延。

这个过程肯定有其发生的基点、开展的节点,这些基点和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

第—次形成某种能力,或者一个知识体系中的开端都属于种子课。

种子课有其价值,数学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体系,当学好第—节,同一个知识体系里的知识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

所以将第—次教清楚,后面的课可以自主学习,这就是种子课的意义。

为了让数学课上得高效,所以俞老师提出了种子课。

种子课对我们教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想上好数学课,我们首先要去了解数学课,讲解每一个知识体系的分支,认识到每一个例题的作用,即所谓的研究教材。

研究完教材之后就是该怎么上数学课,我们在研究完教材之后,其实就是将数学知识的教法进行分类,每一个体系上的教法大致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在接触这个体系的第—个知识点上,后面再接触到这个体系内的知识点,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学习。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也轻松了自己。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三、提升自己,充实自我
有这么一段话:“一个教师,教大学有大学的学识,教中学有中学的学识,教小学就只有小学的学识”。这句话说的正是由于老师长期从事教学,他的知识层面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来越局限,最后只停留在其日常教学层次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在教师这条路上,知道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看完《种子课》这本书后,让我觉得我对数学教学、对学生教学学习有了更多的启发,值得我细细地读,慢慢地品。书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不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充实自己、反思自己,让我慢下步伐,精心设计教学、悉心呵护种子、静待开华结果。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楚门中心小学郭芳华
周老师给推荐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寒假里我断断续续将书本读完。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全书主要分两块内容:一是种子课,生长的课堂。详细讲解了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二是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强调了感悟学生发展,反思教师成长。而全书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却是“破茧而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章节中所提到的几点内容。下面我就针对这些内容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改变自己,接受学生
教师的改变要立足于中国教育的改变,为孩子而改变,但首先是为自己改变。教师改变着眼点就是学生,所以一切的改变都是学生的改变,改变学生什么,改变学生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欲求。改变的中心,或者说灵魂是什么?以美点亮学生的内心,就是要激励学生欲求美好事物。改变自己的目的是去接受学生,意味着教师必须去了解(研究)学生,必须顺着学生所表现的种种可能性来改变自己原先准备的预案,从而去影响学生,而不是惯性的要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因而,教师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之前、之中或之后,应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影响吻合于学生的发展现实与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这样,就避免了在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适应教师,在学生适应不了的时候步入教学冲突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但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却是:第一,教师工作是半个铁饭碗,赖上它以后就不用担心失业下岗什么的了;第二,教师工作非常的稳定,不用到处漂泊;第三,教师假期多,有周末,上课时间也不是很多,女教师还可以休产假,有时间顾家;第四,工资不多不少,至少不会把自己饿死,福利还不错。这也足以说明了这个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

读种子课有感

读种子课有感

读种子课有感第一篇:读种子课有感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今年暑假,学校布置了教师的读书活动,我是一名数学一线老师,所以我选择阅读了俞正强特级教师的《种子课》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们多年未解的疑惑顿时解开,还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启迪。

下面谈一谈我对《种子课》一书的几点读书心得。

一、种子课理论带给了我们课堂改革的新方向。

俞正强老师把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

对课的这种分法他用“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来描述对“树”的态度。

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比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什么是种子课?俞特是通过举例的方法来说明的。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了那些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即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的课,可以称之为“种子课”。

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其特点是需要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以深刻达成简约。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看成种子课,因为它是可供迁移的,如果学生掌握好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够充分理透脉络,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就会轻而易举,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与种子课相对应的是生长课,生长课就是“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是让学生充分自主的课。

相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认为《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看成生长课。

同时,我认为“生长课”更适合使用导学案,适合“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理念的落实。

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各种零件似的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学生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及合适的生长环境。

有人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等着我们去描绘,可以任意涂鸦的。

《种子课》阅读感想

《种子课》阅读感想

《种子课》阅读感想《种子课》阅读感想当品看完一部著作后,坚信大家都累积了归属于自身的读书感悟,不可以眼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如何写读后感才可以防止写出“流水账单”呢?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种子课》阅读感想,仅作参考,热烈欢迎大伙儿阅读文章。

《种子课》阅读感想1《种子课》这本书两年前就买回来看了的,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我愈来愈觉得到每一单元的起止都很重要,因此本学年又拿出这本书看上去。

听过俞正强教师的许多视频课,给人的觉得是他课堂教学语言表达风趣、幽默,趣味性,备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尽管他的设计风格,我是学不来,但我觉得他的一些核心理念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培训的。

这本书关键分成续篇和续篇,上篇大部分共享给大家的是有关课,续篇共享给大家的是有关人(学员和老师)。

种籽课,生长发育的课堂教学,假如将某一专业知识系统软件做为一棵树,那麼这棵树的生产过程主要表现为若干节课,那麼一定有一些课必须“莳也若子”,充足理透多元性,一定有一些课能够“置也若弃”,让学员充足独立.“莳也若子”的课一般处在起始点和连接点,此谓“种籽课”。

“置也若弃”的课一般处在点与点中间,此谓“生长发育课”。

种子的力量取决于生长发育,在小学生数学中,每一块专业知识都能够叙述为从日常生活赶到日常生活去的全过程,这一全过程具备本质的联络,假如将这类本质的联络不能断决视作性命全过程,那麼种籽课的明确提出和实践活动就并不是不能了解,只是能够改进大家的学习数学。

以《克和千克》为例子,课堂先让小朋友们称一称身旁的一些物件,再掂一掂,累积一些社会经验,课堂又让她们感受1克和1kg的净重,课后练习又让她们到日常生活找寻克和千克,估一估。

在这里全过程中并不是单纯性的记忆力专业知识,不然长此以往会感觉学习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学员的学习培训便会欠缺性命的魅力。

为使学员有充沛的生长发育力,大家老师备好每一节“种籽课”从一个系统软件的视角来思索,总体掌握一个专业知识块的前生今世之后延。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寒假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的茫茫书海里邂逅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打开封面,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们的老师们”。

刹那间,我被这句话深深打动,有博大教育情怀的俞老师,他不仅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指引着我们,而且用这样的方式温暖着同行的我们。

以下是本站WTT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以供大家参考!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感谢学校、感谢教研组、感谢数学学科带头人,让我的寒假有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陪伴。

这个寒假不是空闲空虚空洞的,而是充实收获丰满的,这本书举了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让我走进了一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堂里,感受到了俞老师带给我们的科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俞老师这本书不是纯粹枯燥的文字,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明白数学课不光光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

本书分为两大块,一是从课的角度进行阐释:什么是种子课及如何上好种子课这两个问题。

另一块是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在叙述种子课时,俞老师没有对种子课下定义,也没有根据定义来演绎,而是采用了举例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像这样的课就上种子课;就某一单元而言,这几节课应该是种子课;就某一知识领域而言,每一节种子课应该如何呈现,才能成就孩子们的学习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

如果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一个生命体,那是可以描述为若干个显性阶段的。

当发展至一定时候,便能了然课与课之间的差别,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成长。

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教师的不断思考和实践。

一堂课从知识属性上来说可以分为:概念课和计算课等;从教学要求来说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俞老师的观点是无论什么课无非就是种子课和生长课之分。

(完整word)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完整word)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在“种子课"上,静待花开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2014年九月,我走上了讲台,做了一名小学教师。

转眼,我在双联小学任教已达2年。

二年的数学教学,让我欣慰于学生一步一步的成长,也让我困惑于一支粉笔的数学教学。

还记得自己填写学生通知书时看到过一段很流行的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花期。

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

..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正是这段话,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方式,也让我接触到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这本书。

俞老师说: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

“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在我看来,“种子课”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延伸将在“生长课"里得以实现。

种子的生根发芽需要适宜的水分、光照等条件,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教师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俞老师在书中说到“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在小学数学中,每一块知识都可以描述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内在联系。

如果将这种内在联系的不可断绝视为生命过程,那么,种子课的提出和实践就不是不可理解的了,而是可以改善我们的数学学习的。

”对于教师的我来说,从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接受小学数学教育的那一刻起,我就要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喜欢数学的种子、种下一颗数学思维的种子、种下一颗爱思考、勤动脑的种子……这样学生的学习才真正具有一定的动力.俞老师的这本书,很多话都让我感同身受、很多观点都值得我深思、很多教学实例都值得我学习.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厘米的认识》:师:我们都知道了厘米,而且尺子是找到厘米的地方,老师想问一下,你尺子上的1厘米和你同桌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生:不一样长的。

种子课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打开俞正强先生的著作——《种子课》,首先就被开篇的那段话语吸引住了:教数学将近三十年了,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1)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2)如何有效地破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看到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平常工作中时常困扰自己的问题,虽说教数学是“半路出家”,到如今也有六七年光景了,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总不能做到尽人意,无论你如何精心设计准备,课堂上总不能保证全班所有的孩子聚焦你的课堂,总有一些游离在课堂之外,可是只要你在课余的时间播放动画视频时,所有的学生安静的坐在座位上,聚精会神,没有一个吵闹的,玩耍的,那种专注让我十分的羡慕嫉妒恨,要是我的课堂教学能够上成动画片一样就好了,我就不愁学生学不会,听不懂了。

部分学生课堂上走神不专注,其实说白了就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厚,没有像玩游戏那样让他入迷。

第二个问题,也是时常让我不知所措的,一个单元,教学的内容一节都不少,甚至还额外的多花一些时间来强化巩固,等到练习或考试时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基础没有掌握好,学生之间的成绩和能力差异大,不能灵活的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眼前,通过学生呈现的问题也是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到底存在着那些问题?有很多时候还是不得要领,犹如在迷雾中摸索前进。

强烈的好奇心,急切的想知道这为特级教师思与行,能够给予我怎样的启迪,能否为我答疑解惑?俞老师没有把课按照常规来划分,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课形象的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对课的这种分法他用“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来描述对“树”的态度。

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比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什么是种子课?俞老师是通过举例的方法来说明的。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了那些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即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的课,可以称之为“种子课”。

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以及行》读后感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以及行》读后感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有感楚门中心小学郭芳华周老师给介绍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寒假里我断断续续将书籍读完。

看完以后,感想很深。

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全书主要分两块内容:一是种子课,生长的讲堂。

详尽解说了什么是种子课怎样上好种子课二是种子课,为了每个人的生长。

重申了感悟学生发展,反省教师成长。

而全书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倒是“破茧而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章节中所提到的几点内容。

下边我就针对这些内容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领会。

一、认识自己,摆正姿态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所以,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加重要,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但此刻社会对教师的评论倒是:第一,教师工作是半个铁饭碗,赖上它此后就不用担忧失业下岗什么的了;第二,教师工作特别的稳固,不用各处流浪;第三,教师假期多,有周末,上课时间也不是好多,女教师还能够休产假,有时间顾家;第四,薪资不多许多,起码不会把自己饿死,福利还不错。

这也足以说了然这个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见解。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感觉是特别对的。

学生们从小开始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不单传达知识,并且教课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老师就像学生的父亲母亲,像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好。

无须置疑,教师专业发展将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教师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体,就要讨教师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弊端,确定发展目标,才能找出目标与自己现有条件之间的距离,思虑缩短这一距离的门路方法,其实彻彻底底地实行于行动。

认识自己,影响着教师在自己专业发展进度中的行动方式,进而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所以,可否建立正确的自我观点,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改变自己,接受学生教师的改变要立足于中国教育的改变,为孩子而改变,但第一是为自己改变。

教师改变着眼点就是学生,所以全部的改变都是学生的改变,改变学生什么,改变学生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欲求。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寒假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的茫茫书海里邂逅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打开封面,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们的老师们”。

刹那间,我被这句话深深打动,有博大教育情怀的俞老师,他不仅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指引着我们,而且用这样的方式温暖着同行的我们。

以下是本站WTT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以供大家参考!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感谢学校、感谢教研组、感谢数学学科带头人,让我的寒假有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陪伴。

这个寒假不是空闲空虚空洞的,而是充实收获丰满的,这本书举了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让我走进了一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堂里,感受到了俞老师带给我们的科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俞老师这本书不是纯粹枯燥的文字,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明白数学课不光光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

本书分为两大块,一是从课的角度进行阐释:什么是种子课及如何上好种子课这两个问题。

另一块是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在叙述种子课时,俞老师没有对种子课下定义,也没有根据定义来演绎,而是采用了举例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像这样的课就上种子课;就某一单元而言,这几节课应该是种子课;就某一知识领域而言,每一节种子课应该如何呈现,才能成就孩子们的学习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

如果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一个生命体,那是可以描述为若干个显性阶段的。

当发展至一定时候,便能了然课与课之间的差别,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成长。

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教师的不断思考和实践。

一堂课从知识属性上来说可以分为:概念课和计算课等;从教学要求来说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俞老师的观点是无论什么课无非就是种子课和生长课之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楚门中心小学郭芳华
周老师给推荐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寒假里我断断续续将书本读完。

看完之后,感触很深。

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全书主要分两块内容:一是种子课,生长的课堂。

详细讲解了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二是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

强调了感悟学生发展,反思教师成长。

而全书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却是“破茧而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章节中所提到的几点内容。

下面我就针对这些内容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自己,摆正姿态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但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却是:第一,教师工作是半个铁饭碗,赖上它以后就不用担心失业下岗什么的了;第二,教师工作非常的稳定,不用到处漂泊;第三,教师假期多,有周末,上课时间也不是很多,女教师还可以休产假,有时间顾家;第四,工资不多不少,至少不会把自己饿死,福利还不错。

这也足以说明了这个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是非常对的。

学生们从小开始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不仅传递知识,而且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老师就像学生的父母,像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好。

毋庸置疑,教师专业发展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教师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体,就要求教师本人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确立发展目标,才能找出目标与自身现有条件之间的距离,思考缩短这一距离的途径方法,并不折不扣地实施于行
动。

认识自己,影响着教师在自己专业发展进程中的行动方式,从而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因此,能否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改变自己,接受学生
教师的改变要立足于中国教育的改变,为孩子而改变,但首先是为自己改变。

教师改变着眼点就是学生,所以一切的改变都是学生的改变,改变学生什么,改变学生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欲求。

改变的中心,或者说灵魂是什么?以美点亮学生的内心,就是要激励学生欲求美好事物。

改变自己的目的是去接受学生,意味着教师必须去了解(研究)学生,必须顺着学生所表现的种种可能性来改变自己原先准备的预案,从而去影响学生,而不是惯性的要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

因而,教师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之前、之中或之后,应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影响吻合于学生的发展现实与潜在的发展可能性。

这样,就避免了在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适应教师,在学生适应不了的时候步入教学冲突的疾痼。

三、提升自己,充实自我
有这么一段话:“一个教师,教大学有大学的学识,教中学有中学的学识,教小学就只有小学的学识”。

这句话说的正是由于老师长期从事教学,他的知识层面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来越局限,最后只停留在其日常教学层次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现在,教师比较倾向于技能学习、学历进修等功能性学习。

教师不同于学者——学者的知识以深厚见长,教师则以广博为主,教师的知识背景应该是由学科
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组成。

但时代在进步,知识绝不会处于静止的状态,它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为“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

我们教师应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那么我们原有的知识只能永远是一桶死水。

因此,教师在提升自己充实自我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涉猎与钻研并重。

四、反思自己,突破创新
“教而不思则罔”,教师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反思,在日常教学中你有做到,教有所思,思有所改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是我们“不能改变的”,那么我们就要尽力去改变很少能的“我能改变的”那部分,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设计思路,在改变中寻找突破,在改变中寻找创新。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

”躺在原有的知识上,光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所以我们要多学习,多反思,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别人课堂教学中好的教学环节,精彩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我想只要能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师这条路上,知道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看完《种子课》这本书后,让我觉得我对数学教学、对学生教学学习有了更多的启发,值得我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书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不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充实自己、反思自己,让我慢下步伐,精心设计教学、悉心呵护种子、静待开华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