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基础处理方案讨论

合集下载

新旧房屋相接处基础处理的设计实例探讨

新旧房屋相接处基础处理的设计实例探讨
02 .砷

O30 0
3 新 旧基础 相接 处 的设 计
1设 计原 理 : ) 因该 工程 的筏板基 础为柔性 基础 , 而桩基 承载
b )
力较高、 变形小, 设计时为了使桩基与筏基的变形协调一致 , 桩基
图 4 新旧基础相接处示意图
承载力特征值 取其极 限承载 力除 以安 全系数 12 并未取 规范 中 4 施 工 .( 本 工程 带地 下室的筏 板基础开挖较深 ( 有灰土处理 )先施工 , 规定的 2。2 旧楼基础为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 ) ) 见图 2 , )沉降变 1 Nhomakorabea工程概 况

载主要传至①轴的桩基和③轴的混凝土墙, 此混凝土墙则将荷载 传至带有地下室的筏基处( 有灰土处理, 见图4 , )做到了整栋楼基
础的整体受力及稳定。
变 形 缝

图 1 新 旧楼 基 础 相 接 处 局 部 平 面 示 意 图
2 基础 方案 的选 定
该工 程建 筑场 地为 Ⅱ级非 自重湿 陷性 场地 , 场地 类别 为 Ⅲ
则挑梁顶距离过道地面太近 , 道的通行车辆 载重过大时会 对挑 过
梁的受力极为不利 ; 在基 础两 端设置 墩基础架 梁来 承受上部墙 若
体及荷载则受力也不够合理, 同时因地坪标高受限, 支墩外露会影
响本工程的沿街建筑 效果。于是 , 最后 决定采用 沿老楼条 基方 向 布设桩基的方案 , 因为桩基承载 力大 、 降变形小 , 沉 不会对 沉降 已 稳定 的旧楼有太大影 响, 同时还可以起 到对 旧楼基础加固的作用 。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5期 2
2O06 年 3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l ARCH I CTURE TE

施工方案的工程问题和处理意见

施工方案的工程问题和处理意见

施工方案的工程问题和处理意见摘要探讨施工方案中常见的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可能对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1. 地基处理问题1.1 地质情况不符预期在实际施工中,地质情况可能出现与预期不符的情况,如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岩层状况复杂等。

此时应及时调整地基处理方案,采取合适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1.2 地基承载力不足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可能导致工程结构不稳定甚至倒塌的风险。

处理意见包括加固地基、采用桩基等技术手段提高地基承载力。

2. 结构设计问题2.1 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应当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调整设计方案以保证结构稳定安全。

2.2 材料选用不当选择材料是施工过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若发现选用材料不当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应重新选择合适的材料,避免损害工程质量。

3. 施工工艺问题3.1 施工工艺不规范如果施工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应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按照规范进行。

3.2 施工设备故障施工过程中设备故障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应定期检修设备、备用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故障,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 安全管理问题4.1 安全隐患存在发现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处理,确保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

4.2 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是施工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若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对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合理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最终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施工中的配筋与浇筑新旧混凝土的接缝与施工方案与质量控制要点与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的配筋与浇筑新旧混凝土的接缝与施工方案与质量控制要点与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的配筋与浇筑新旧混凝土的接缝与施工方案与质量控制要点与处理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在混凝土施工中,配筋和浇筑新旧混凝土的接缝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配筋、接缝、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配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抗剪和抗压能力主要依靠钢筋的配筋来实现。

在进行混凝土配筋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受力情况确定钢筋的种类、规格和布置方式。

配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钢筋的种类:根据结构的不同要求,可以选择普通钢筋、高强度钢筋或预应力钢筋等。

2. 钢筋的规格:根据设计要求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

在选择规格时,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构件截面尺寸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等因素。

3. 钢筋的布置:合理的钢筋布置可以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抗剪和抗压能力。

不同类型的构件,如梁、柱、板等,都需要有相应的钢筋布置规则。

二、接缝在混凝土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新旧混凝土的接缝问题。

接缝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接缝处理方法:1. 拼缝:将新旧混凝土分别施工完毕后进行拼缝,常用于地面、墙面等场所。

拼缝时需要注意拼缝的宽度和防水处理。

2. 钢筋连接:通过设置连接钢筋使新旧混凝土形成一体,常用于梁柱的连接部位。

连接时需要注意连接钢筋的受力情况和锚固长度。

3. 剪切接头:通过在新旧混凝土交界处设置剪切接头,使新旧混凝土能够互相承载受力。

剪切接头的设置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

三、施工方案在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以下是一些施工方案的要点:1. 模板安装:模板的安装需要稳固牢固,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和变形。

模板的选择要根据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结构要求来确定。

2. 浇筑顺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和施工工艺确定浇筑顺序。

一般来说,应先浇筑较厚部位,再浇筑较薄部位,以避免混凝土的塌落和分层现象。

新老路基的衔接处理施工

新老路基的衔接处理施工

新老路基的衔接处理施工由于老路基经过长时间的运营使用和长期荷载作用,路基逐步趋于稳定,而新路基成形后必然要经历工后沉降过程,势必造成新老路基沉降的不均匀性,从而引起纵向开裂并将裂缝反射到路面。

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以下措施:(一)开挖台阶清除老路边坡一定深度内的表层植被土和压实度不足的填土。

原路基边坡必须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台阶使新旧路基有效的交错结合,方便加宽部分路堤软基处理。

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以便有利于机械施工。

采用的开挖方式是先削坡(l:0.5),再挖成1.0m台阶,不设置内倾角。

应该注意的是削坡也应该满足施工期间既有路基的稳定要求。

增加新老路结合部接触面积,增强结合部抗剪能力。

由于原路基边坡部分填土原来施工的疏忽,现施工的挠动及其他原因,填土压实度实际上一般都未达到设计要求。

雨季施工台阶开挖,用塑料膜覆盖,应增加支护措施。

(二)选择填筑材料填筑材料经自重、路面和车辆等荷载的作用,老路基已经基本被压实,而新路基的填料虽经严格压实,仍存在后期变形。

为此,填筑材料的选择将很大程度影响路基的有效沉降。

所有填料宜与旧路堤相同或选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相关单位在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和施工实施的问题上,尽量使用碎石土或石渣等沉降量较少的材料进行填筑,并控制好填筑材料的液塑限、承载比(CBR)和击实试验等各项指标。

(三)控制路基碾压路基填筑前,须根据规范要求做好试验段,严格控制材料的最佳含水量、松铺厚度、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等,使各项指标达到最优状态,保证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对于加宽渐变部分,必须严格控制其碾压宽度,如旧路基挖台阶受限制时,可通过铺设护道等方式满足其要求,使路基压实度均满足要求。

在施工时分层碾压,控制每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提高压实标准。

碾压应采用重型压路机(≥25t)进行,双驱双振。

碾压虚方厚度不得大于30cm,压实度必须达到新标准的压实度要求,且重点应放在新老路基的结合部,每层压完后应平整光滑。

浅谈断路器更换的基础施工处理方案

浅谈断路器更换的基础施工处理方案

浅谈断路器更换的基础施工处理方案摘要:在断路器更换项目中,若采用重新制作基础的方式进行设备基础施工,所需施工成本高,工期较长。

针对既有变电站存在用电户荷大、停电时间有限的问题,采用过渡支架方案是较为有效的办法。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运用过渡支架代替重新浇制基础的方案,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断路器;更换;基础;过渡支架;预制0 引言在既有变电站内进行断路器更换的项目,由于新、旧设备与地脚螺栓连接尺寸不一致,导致原有基础不能直接用于新设备安装,断路器基础需按新设备尺寸重新进行相应改造。

然而,断路器的基础施工涉及旧设备及支架拆除、基础开挖、浇制、养护及新设备支架组立等工作,基础的施工所需时间长,给设备停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在断路器更换过程中优化基础处理方案,以缩短整个项目的施工工期,减少停电时间,是很值得关心的问题。

本文结合500kV 贵阳变4台220kV断路器更换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对运用过渡支架代替重新浇制基础的方案作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同时,过渡方案的实施也为在既有变电站内进行其它高压配电设备更换的基础处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 概况500kV贵阳变电站位于贵阳市白云区,为已运行变电站,交通便利。

本期工程为技改项目,施工特点是用电户荷重,工期紧;停电施工时,其它间隔设备带电运行,施工时一定要随时保持与带电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施工要求边安装,边调试,施工中应合理组织施工与调试人员;保证施工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是工程的重要任务,停电施工前应认真制定停电计划、施工调试措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施工三票管理制度执行。

本期工程为500kV贵阳变电站220kV210﹑235、202、270断路器更换,主要工程量见表1表1 主要工程量一览表本期工程涉及4台断路器的设备基础改造、设备安装、引线及跳线安装、二次电缆更换及调试等内容,施工总工期为20天。

2 方案选择及实施2.1 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新装断路器与原断路器高度相差不大,但地脚螺栓尺寸不一致,为保证满足设计及运行要求,针对本工程可以采取的基础改造方案有:方案一:拆除原基础,重新进行基础浇筑,按新设备基础预埋地脚螺栓。

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技巧

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技巧

新老混凝土结合处理技巧一、前言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具有强度高、可塑性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然而,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存在大量老化混凝土,其强度受损、裂缝、腐蚀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对老化混凝土进行处理成为了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新老混凝土结合的角度,探讨混凝土结合处理技巧。

二、混凝土结合处理技巧1. 混凝土表面处理在进行混凝土结合处理前,首先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混凝土表面处理可以采取机械剥离、高压水射流、砂磨等方式进行,以达到去除混凝土表面污染物、老化层和微裂缝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涂覆,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稳定性。

2. 混凝土结合层设计混凝土结合层是指新老混凝土之间的转换层。

混凝土结合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结合层的厚度应当足够,不得少于新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2)结合层应当保证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紧密结合。

(3)结合层应当考虑混凝土的应力情况,避免引起新老混凝土之间的位移。

3. 混凝土结合层施工方法混凝土结合层的施工可以采用浇筑、喷涂、刷涂等方式进行。

其中,浇筑法是常用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如下:(1)在老混凝土表面涂覆结合剂。

(2)在结合剂表面铺设钢筋网。

(3)在钢筋网上进行新混凝土浇筑。

(4)在新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

4. 结合层材料选择结合层材料通常采用橡胶、聚合物等材料进行增强。

在选择结合层材料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1)结合层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

(2)结合层材料应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结合层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候性能。

5. 结合层质量控制在进行混凝土结合处理时,应当注意结合层质量的控制。

具体措施如下:(1)对结合层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规定标准。

(2)对结合层的厚度进行检测,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3)对结合层的黏结性进行检测,确保其与新老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符合要求。

(4)对结合层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基础开挖与原有基础较近设计变更联系单

基础开挖与原有基础较近设计变更联系单

基础开挖与原有基础较近设计变更联系单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基础开挖与原有基础较近设计变更的联系单。

在进行基础开挖时,我们发现原有基础与新的开挖位置较为接近,需要对设计进行变更以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档将对此次设计变更进行详细说明。

2. 设计变更背景在进行基础开挖时,我们发现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与新的开挖位置距离较近。

根据现场勘测和结构分析,发现这种接近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我们决定对设计进行变更。

3. 设计变更内容3.1 变更原因由于新的基础开挖位置与原有建筑物的基础较为接近,存在以下风险:•基础相互干扰:新旧基础之间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结构不稳定。

•地质条件不同:新旧基础所处地质条件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重新评估地质风险。

•施工振动影响:新基础开挖过程中的施工振动可能会对原有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对设计进行变更,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3.2 变更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设计变更措施:•调整基础位置:根据新的勘测数据和结构分析结果,我们将调整新基础开挖位置,使其与原有基础保持一定距离。

•加固原有基础:针对现有的原有基础,我们将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质风险评估:重新评估新旧基础所处地质条件的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地质风险。

•施工控制:在新基础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振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对原有建筑物的不良影响。

3.3 设计变更流程为了确保设计变更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建立设计变更小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设计变更小组负责具体的设计变更工作。

2.收集现场数据: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测,并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原有基础结构、地质条件等。

3.结构分析: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结构分析,评估新旧基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风险。

4.设计方案讨论:在设计变更小组内对可能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评审,选择最佳方案。

新旧系统衔接工作方案

新旧系统衔接工作方案

新旧系统衔接工作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企业和组织都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他们的系统,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然而,在新旧系统衔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确保顺利过渡和有效衔接,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工作方案,以确保新旧系统的无缝衔接和稳定运行。

一、分析现状。

在制定新旧系统衔接工作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旧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以及数据完整性进行评估,以及对新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需求进行分析,以确定新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二、确定衔接方式。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需要确定新旧系统的衔接方式。

这包括确定数据迁移的方式和方法,确定新旧系统之间的接口和集成方式,以及确定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方式。

同时还需要确定新旧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以确保数据能够顺利传输和交换。

三、制定衔接计划。

制定新旧系统衔接工作方案的关键是制定一个全面的衔接计划。

这包括确定衔接的时间表和里程碑,确定衔接的优先级和顺序,以及确定衔接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同时还需要确定衔接的测试和验证方式,以确保新旧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满足业务需求。

四、进行系统集成。

在确定衔接计划之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工作。

这包括进行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迁移和转换,进行新旧系统之间的接口和集成开发,以及进行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配置。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集成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新旧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满足业务需求。

五、进行系统测试。

在系统集成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

这包括进行新旧系统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数据完整性测试,以确保新旧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满足业务需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压力测试和容错测试,以确保新旧系统能够在高负荷和异常情况下正常运行。

六、进行系统验证。

在系统测试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系统的验证和验收。

这包括进行新旧系统的用户验收测试和业务流程验收测试,以确保新旧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

新旧路基搭接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新旧路基搭接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新旧路基搭接处理专项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新旧路基搭接处理成为一项重要工程。

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能够有效解决路基搭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保障交通运行安全。

二、概述新旧路基搭接处理是指在原有路基基础上修建新的路基,要求新旧路基在结构、功能和使用年限上具有协调性,保证整体道路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性。

三、专项施工方案1. 路基检测在进行新旧路基搭接处理之前,需要对原有路基进行全面检测,包括路基的结构、承载能力、水平面和纵断面等方面。

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

2. 旧路基处理对原有路基进行拆除、清理和修复,确保路基表面平整、无松动和裂缝,保证新路基与原有路基接触良好。

3. 新路基施工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路基材料进行新路基的施工,包括填料、压实和表层处理等工序,确保新路基结构坚固、承载能力强。

4. 搭接处理在新旧路基交接处进行搭接处理,采用适当的补偿层和加固措施,确保搭接部位的稳定性和平整度,避免出现裂缝和破损。

5. 道路维护针对新旧路基搭接处理后的道路,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及时处理损坏和变形等问题,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障交通运行安全。

四、施工质量要求1.新旧路基搭接处应无凹陷、裂缝等缺陷,平整度符合要求。

2.路基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压实度和承载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3.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执行,保证施工质量。

五、总结新旧路基搭接处理是道路建设中重要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规范,保证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路基搭接处理,提升道路整体质量,为城市交通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以上是新旧路基搭接处理专项施工方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对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方案

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方案

1 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方案本次总局综合业务系统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完成,因此,新旧系统间就存在着切换的问题;另外,新开发的系统还存在与其他一些应用系统,例如,企业信用联网应用系统、企业登记子网站、外资登记子网站等系统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连通的系统;本章将针对新老系统迁移和整合提出解决方案;1.1 新老系统迁移及整合需求分析系统迁移又称为系统切换,即新系统开发完成后将老系统切换到新系统上来;系统切换得主要任务包括:数据资源整合、新旧系统迁移、新系统运行监控过程;数据资源整合包含两个步骤:数据整理与数据转换;数据整理就是将原系统数据整理为系统转换程序能够识别的数据;数据转换就是将整理完成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转换规则转换成新系统要求的数据格式,数据的整合是整合系统切换的关键;新旧系统迁移就是在数据正确转换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保证业务办理顺利、平稳过渡到新系统中进行;新系统运行监控就是在新系统正常运转后,还需要监控整个新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以便及时对数据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系统整合是针对新开发的系统与保留的老系统之间的整合,以保证新开发的系统能与保留的老系统互动,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主要的任务是接口的开发;1.1.1 需要进行迁移的系统1.1.2 需要进行整合的系统需要与保留系统整合的系统包括:1、企业登记管理含信用分类,全国企业信用联网统计分析,不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核准,大屏幕触摸屏系统与企业信用联网应用,企业登记子网站,属地监管传输,网上业务受理之间的整合;2、外资企业登记管理含信用分类,全国外资企业监测分析与属地监管传输,外资登记子网站,网上业务受理,大屏幕触摸屏系统之间的整合;3、广告监管系统与广告监管子网站之间的整合;4、12315数据统计分析与12315子网站之间的整合;5、通用信息查询、统计系统与数据采集转换之间的整合;1.1.3 数据迁移和转换分析根据招标文件工商总局新建系统的数据库基于IBM DB2,而原有系统的数据库包括ORACLE,SQL Server,DB2;这种异构数据在总局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即部门内部的异构数据和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异构数据;同时,系统的技术构件有和J2EE两大类;对于部门内部的异构数据的集成采用数据移植的方法,如:如果数据有基于DB2管理的,有ORACLE管理的,有SQL Server管理的,就根据新系统DB2的要求,把ORACLE的数据迁移到DB2数据库中,把SQL Server的数据迁移到DB2数据库中;上下级国工商局之间的异构数据的集成利用数据交换系统来完成,重点在于数据库存储标准、交换标准的制定和遵守,保证数据的共享,这部分工作由数据中心完成;1.2 系统迁移和整合目标一、系统切换的主要目标:●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在数据转换过程中,由于原有的系统数据的复杂性,给数据转换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在新系统启动后不影响原系统正常的业务,因此数据转换完成后,必须保证新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原有系统在新系统中的独立性原有系统是独立运行的系统,数据在新系统中虽然是集中存放的,但是各个系统由于存在业务上的差别,数据在逻辑上应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系统整合的目标:保证直接关联的系统互动,保证业务的正常办理;例如公众服务系统与基本业务系统之间互动,基本业务与协同业务之间互动等等;1.3 系统切换方案1.3.1 系统切换工作流程系统切换包括前期调研、数据整理、数据转换、系统切换、运行监控五个阶段;系统切换的整个工作流程如下所示:图1-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程新旧版心得

规程新旧版心得
通过对比阅读、及时更新认知、沟通交流、灵活应变、培训学习、持续改进和审慎操作,我逐渐适应和接受了规程新旧版的变更。这些心得体会在实际工作中为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对于规程变更的应对能力,也让我更好地适应了工作中的变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适应和应用各种规程的变更,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持续改进
Hale Waihona Puke 在应用新版规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地进行改进。我们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探讨新规程的应用效果,积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工作流程的持续改善。只有持续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规程,提高工作效率。
七、审慎操作
最后,我们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保持审慎。应用新版规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因为马虎而造成工作错误。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规程应用能力,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及时更新认知
在熟悉了解新旧规程的差异后,我们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这包括对于规程变更的理解、适用范围的把握以及具体操作步骤的掌握。只有及时更新认知,我们才能更好地应用新版规程,避免因疏忽或不了解而造成工作失误。
三、沟通交流
在适应新版规程的过程中,充分的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同事们进行沟通,共同探讨新规程对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应用新规程。通过沟通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更好地应对规程变更带来的挑战。
规程新旧版心得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处理规程新旧版的变更。规程新旧版的变更对于工作效率和工作流程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分析新旧规程版的变更,可以更好地适应和接受相关改变,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规程新旧版的心得体会。

新旧混凝土处理方案

新旧混凝土处理方案

新旧混凝土处理方案引言近年来,建筑业发展迅速,对于旧建筑的处理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旧混凝土的处理是建筑拆除或翻新的常见需求之一。

本文将介绍新旧混凝土处理的方案,包括对旧混凝土的拆除和处理方法,以及新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要点。

旧混凝土的拆除和处理方法拆除方法拆除旧混凝土是处理旧建筑的第一步。

常见的旧混凝土拆除方法包括手动拆除、机械拆除和爆破拆除。

1.手动拆除:适用于小面积、不太坚固的旧混凝土。

可以使用锤子、凿子等工具进行手工拆除,注意安全。

2.机械拆除:适用于较大面积和较坚固的旧混凝土。

可以使用挖掘机、钻孔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拆除,效率较高。

3.爆破拆除:适用于需要迅速拆除大面积旧混凝土的情况。

由专业人员进行爆破作业,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

旧混凝土的处理方法拆除旧混凝土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包括清理、分类和回收利用。

1.清理:清理旧混凝土碎块和垃圾,保持施工现场整洁,便于后续作业进行。

2.分类:将旧混凝土碎块按照规格大小、材料成分等进行分类,方便后续处理和回收利用。

3.回收利用:对符合要求的旧混凝土进行再利用,可以作为基础材料,或者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

新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要点施工要点施工新混凝土是处理旧混凝土后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新混凝土施工的要点:1.配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料,包括水泥、骨料、矿粉等。

2.搅拌:使用搅拌机将混凝土原料充分搅拌均匀,确保质量。

3.浇注: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均匀地倒入模板中,注意施工速度和浇注方式。

4.摊铺:使用振动器将混凝土进行摊铺和充实,保证其密实度和平整度。

5.平整:使用刮板机等工具将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养护要点新混凝土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以下是新混凝土养护的要点:1.湿养护:在浇注后,立即对混凝土进行湿润处理,包括喷水湿养、覆盖湿养等方式,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失水。

2.防裂措施:采用适当的措施,如喷涂防裂剂、覆盖防裂膜等,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既有建筑物旧桩基础处理的若干措施

既有建筑物旧桩基础处理的若干措施

既有建筑物旧桩基础处理的若干措施摘要:建筑基础是整个建筑物的重要组成,建筑物拆旧建新过程中必须面对旧桩基础处理的问题。

因此,如何评估旧桩再利用的经济技术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旧桩处理措施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从旧桩处理评估的全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就具体的处理措施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旧桩基础;清桩;再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城市通过建设用地增加率来换取经济的急速增长。

但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不可能继续沿用土地规模扩张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子。

为满足城市建设需要,通过“三旧”改造拆旧建新,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发展战略。

旧建筑物的拆除往往只对上部主体结构进行清理,但大量的旧桩基础仍然遗留在场地范围内深埋地下,给新建项目的设计施工均带来不利影响。

旧桩基础的处理成为了“三旧”改造过程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旧桩基础对新建项目的影响旧桩基础的存在将对新建桩基的设计、施工造成不便。

我国早期建筑普遍层数不高,旧桩基础的设计规格及桩身材料可能无法满足现有规范要求。

若希望加以利用,则需要经过复核计算并进行加固。

导致造价、工期、设计及施工技术难度大幅增加。

若全部清除掉不考虑工期影响的情况下,成本造价有可能翻倍。

二、旧桩的处理措施1.旧桩再利用针对旧桩位图及旧建筑竣工归档资料,分析旧桩再利用的可行性,主要从能否满足新建建筑的技术要求,是否符合新建建筑布局的大方面考虑。

满足以上要求后,对旧桩进行桩身材料强度、完整性、承载力和变形控制能力检测和分析。

旧桩(或经加固处理后)应满足建筑物需要及现行技术规范要求。

2.清除旧桩经过复核不能满足再利用要求或者与新建项目布局严重不符无法重复利用的旧桩可考虑清除。

对旧桩清除后的桩孔和场地进行回填和加固处理,再按照常规桩基的技术要求设计施工。

3.避让旧桩对无法满足再利用要求、而且清除代价大的旧桩,可考虑避让旧桩。

这样可避免清除旧桩带来的整体造价和工期的大幅度增加。

但设计和施工方面要求均大幅提高。

新旧建筑结构处理方案

新旧建筑结构处理方案

新旧建筑结构处理方案新旧建筑结构处理方案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老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新旧建筑结构处理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且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和功能性。

在本文中,将讨论一些常见的新旧建筑结构处理方案。

首先,对于老旧建筑的修缮,一个重要的处理方案是加固和修复建筑结构。

对于木质结构的建筑,可以使用特殊的复合材料进行加固,如纤维增强聚合物(FRP)。

这些材料可以加强木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对于砖石结构的建筑,可以修复和加固砖石墙体,防止其进一步受损。

此外,为了防止老旧建筑发生倒塌事故,可以在墙体和地基上增加加固设施,如钢筋混凝土柱和地基托板。

其次,对于老旧建筑的改造,一个重要的处理方案是改变建筑的结构布局。

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的功能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因此,通过改变建筑的内部间隔和墙体布置,可以提供更好的布局和空间使用效率。

例如,将原来的大房间分割成多个小房间,以适应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

此外,对于商业建筑,可以将原来的大开间划分为多个小商店,以提供更多的租赁机会。

通过改变建筑的结构布局,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功能需求,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利用率。

第三,对于老旧建筑的改造,一个重要的处理方案是更新建筑的外立面和装饰。

外立面是建筑的面貌,是建筑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的界面。

通过更新外立面和装饰,可以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吸引力,使其更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审美需求。

例如,可以使用现代的外墙材料,如玻璃幕墙和金属板,来替代原来的砖石外墙。

此外,可以在建筑的外立面上添加艺术装饰,如雕塑和壁画,以提高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最后,对于老旧建筑的改造,一个重要的处理方案是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的建筑技术和设备已经出现。

通过引入这些新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度。

例如,可以安装新型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以提供更好的室内环境。

地基处理与基础改进

地基处理与基础改进

地基处理与基础改进地基处理与基础改进是建筑工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确保地基的牢固和稳定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地基处理与基础改进的方法和技术。

一、引言在建筑工程中,地基是承托整个建筑物重量的基础部分。

如果地基不稳定或者质量不过关,将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地基处理与基础改进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地基处理方法1. 地基勘察在进行地基处理之前,必须进行地基勘察,以了解地基的地质条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等情况。

通过地基勘察可以确定采取何种地基处理方法。

2.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振动加固、压实填充、灰浆注浆等。

3. 地基加固对于地基存在的不稳定因素,需要进行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可以采取加固桩、地下连续墙、加固梁等措施,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基础改进技术1. 沉降预测与控制沉降是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变形现象。

通过对地基的预测和控制,可以减小建筑物沉降带来的影响。

常见的沉降预测与控制技术包括地基加固、基础隧道、降低地基水分含量等。

2. 基础防水基础防水是保证地基和建筑物结构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采取防水层、防水胶漆等方法,可以防止地基受潮、渗水等问题。

3. 基础隔热在地基处理与基础改进的过程中,考虑到建筑物的能耗和节能需求,基础隔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采取隔热材料、保温层等措施,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四、案例分析1. 某大型高层建筑案例在某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经过地基勘察发现地基土质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建筑物的承载需求。

于是,采用了地基加固、压实填充等措施,成功增强了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某道路桥梁案例某道路桥梁的基础部分位于潮湿地区,存在地基渗水问题。

通过对地基进行防水处理,成功阻止了地基渗水,并确保了桥梁的安全。

五、结论地基处理与基础改进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新旧相邻基础处理方法浅析

新旧相邻基础处理方法浅析

新旧相邻基础处理方法浅析摘要:新旧相邻建筑是目前在建筑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处理方式非常重要。

本文从新旧建筑物的强度、刚度、结构类型、地质情况、荷载大小等多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建筑;基础;沉降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行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房地产业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不过房地产业的高速运转使得近年来城市用地变得越来越紧张,相邻建筑紧紧相依在一起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报道称有的城市两栋建筑之间的差距仅为15cm,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么两个建筑使用同一基础,要么就各用一半基础,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裂缝或者沉降,比较局部的加固处理等方式。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也发现方法各异,最后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

尤其是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只注意一般新建建筑基础比原建筑基础浅埋,两基础间净距一般取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在设计中不是不考虑沉降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就是过多地考虑这种影响,把新建建筑地基局部加固过强,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是新建建筑开裂就是原建筑发生破坏,引发许多民事纠纷。

因此,如何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好因相邻建筑物地基沉降而造成的建筑破坏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相邻荷载对基础影响的因素相邻建筑物因其所处的位置之间的特殊关系,往往更加容易出现建筑破坏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新旧建筑物的上部荷载、结构形式、自身刚度、强度、祖定性、使用年限、基础形式、建筑类别、土层性质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准确判断,分析到底哪一个是决定性因素。

这里仅讨论新建建筑对原建筑的影响。

建筑物荷载是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地基土层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具有扩散作用,在地面下某一深度的水平面上各点附加应力不相等,在均布荷载合力作用线(即基底中心线)上应力最大,两侧逐渐小;距地面愈深应力影响范围愈广,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应力随浓度变化。

新旧建筑基础交叉处的处理方法

新旧建筑基础交叉处的处理方法

新旧建筑基础交叉处的处理方法第31卷第22期2005年11月山西建筑SHANXIARCHITECTUREV o1.31No.22Nov.2005?99?文章编号:1009.6825(2005l22.0099.02新旧建筑基础交叉处的处理方法王峰摘要:针对新旧建筑物基础部位相连的问题,介绍了一种与旧建筑物相毗邻的新建工程基础变形缝的设计方法,避免了传统做法的不足,达到了整体建筑完美的艺术效果.关键词:基础挑梁,刚性基础,变形缝中图分类号:TU449文献标识码:A如何处理好与旧建筑物毗邻的新建工程的基础,是当前一个较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当新建工程为多层砖混结构时,新,旧建筑物在基础部位相互制约.旧建筑物的基础放大脚一般都凸出外墙一定尺寸,而新建工程的基础又很难按实际要求做放大脚.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地征用及建筑专业对外形美观一致的要求,方案审批部门都要求新旧建筑紧紧相连或最多只留变形缝的宽度尺寸B,而不愿留出新旧建筑按常规设计所需要的基础放大脚的宽度,以求达到美观和寸土必争的目的.对框架结构问题不太明显,框架柱和柱基可离开旧建筑物原有基础的放大脚一定距离设置,只需从柱子上挑梁,托围护墙即可.当新建工程为砖混结构时,过去一般传统的做法是:为了减少建筑物的自重,而将毗邻旧建筑物的局部墙体改为不承重的轻质墙体,并且新建筑从基础开始层层设置悬挑梁和托墙梁.但是轻质墙壁体不能够起到完全抗震作用,而且使新建工程墙体不闭合,整体刚度较差.由于挑梁设置较多,也不够经济.如果为了加强新建工程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将上述轻质墙体改为承重砖墙体时,基础宽度往往难以控制,并且挑梁根部下方砌体局部承压很大,重力传到基础的承压面积又非常集中(见图1).I内图1基础挑梁示意图h+X.即为由上部荷载传至基础梁处的集中力P和基础挑梁处自重和挑梁上的砌体所形成的一部分面线荷载q,传至基础底板处引起的地基反力的受荷面积宽度.当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时,受荷范围相对能放大一些,但因基础挑梁埋深不易出室外地面太多,所以h值有限,h+X0值也不会很大,因此计算出来的基础宽度在局部范围内就非常大.从上述分析,得出一种与旧建筑物相毗邻的新建工程基础变形缝的设计方法:既然基础宽度在局部范围内非常大,那么可将两道相邻带基础挑梁墙体的基础在垂直于墙的方向连通(见图2).这样基础不但能相互连通闭合,而且也能满足在h+x.范围内基础宽度方向上承载力的要求,基础挑梁下墙体的局部承压面积也能得以扩大.基础受力较明确,整体和抗震性能都较好,但当S和L较小,上部荷载较大时,基础挑梁上的集中力P和部分均布于q仍按45.角传至基础底板上,这样算出的基础底板承力面积仍有限,当然一般刚性基础是很难满足设计要求的.为了扩大受荷面积,可以将基础做成整板混凝土基础,这时只需验算45.扩散角处的基础底板的剪切强度,看混凝土基础底板是否满足厚度的要求就可以了.l'j/L一;{;{;…几啦[,一{基如是通,l粱lILI托B—+H._1—1剖面图2变形缝设计方法在设计实践中,还有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就是采用桩基,将所设计新建筑物的混凝土桩穿过旧建筑物的基础放大脚, 与原有基础底板彻底分开(见图3).B—_H+一—桩●粱2—2剖面图3桩基处理示意图桩基能够随新建筑物一起自由沉降,然后将伸缩缝处按上述第一种方法设计的挑梁和托墙梁改为简支梁于桩上与新设计条形基础上的简支梁和放于桩上的托墙梁,使新,旧建筑物的基础能够自由沉降,互不影响.由于墙体和上部荷载是直接传到托墙梁,而后传到桩基上的,这样连接桩基和新建条形基础的简支梁上就只有一定高度的墙的自重,新建条基的宽度就可以变得很小了.由于旧的建筑经过多年的使用,预压,沉降已基本完成,地基耐力可提高20%--40%,因此在旧建筑物基础底板上打几个桩洞,不会影响原有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但在具体工程设计时应做简单的验算.收稿日期:2005-08-02作者简介:王峰(1971一),男,1992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工民建专业,工程师,长治市供电勘测设计院,山西长治046011T●i-上第31卷第22期?100?2005年11月山西建筑SHANXIARCHITECTUREV01.31NO.22NOV.2005文章编号:1009—6825(2005)22—0100—02基坑安全监测技术研究王赞丰摘要:介绍了在某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基坑开挖过程中,利用测斜管结合测斜桩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采用应力计对围护结构体进行内力监测,使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状态得到有效动态控制,取得良好效果.关键词:基坑围护,位移,沉降中图分类号:TU463文献标识码:A为确保支护系统在结构施工,土体开挖,地下室建造阶段和基坑围护结构本身的安全,全过程的基坑安全监测已成为基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且可为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各方随时修正设计方案,调整工程进度,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详实的数据.1基坑安全监测基坑安全监测重点在于验证设计计算的合理性,必要时反推出计算参数或计算结果的修正系数,根据预先确定的破坏报警值的数据界线准确预警,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在基坑施工中总体的安全.主要分为围护结构体监测和基坑变形监测两部分.围护结构体监测主要测试支护柱,圈梁和支撑梁在变形受力时钢筋应力的变化情况.浇筑混凝土前沿钢筋笼主筋的受力方向,对支护桩身按照预定的间距,将应力计经过对焊,固定在主筋上.圈梁和支撑梁中,易受弯的两侧各埋置2支应力计(共计4支), 断面上呈矩形分布,按同样的方法焊固在钢筋笼的主筋上.基坑开挖后的监测数据需根据截面形状,用材料力学应力应变的关系原理,分别计算出圈梁的弯矩,支撑轴力和墙体弯矩.测试仪器常用的是单线圈弦式传感测试仪.基坑变形监测是基坑安全监测的重点之一,由以下两个方面的监测内容组成:1)位移监测.位移测量包括水平状况的表面位移观测和垂直位移观测…1.测量的主要设备为高精度的经纬仪,水准仪和测斜仪,有时还需要利用全站仪,按照基准法测定.垂直位移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测定.因为围护结构体的变形,设计计算的最大位移量一般控制在300mm以内,所以对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就比较高,使用普通的测量仪器可能会测出伪数据.另外,位移测量控制点,应选择在受基坑开挖影响不大,附近又无正在变化的周围环境,条件许可时可以选择在基坑角点以外,距开挖面距离大于2倍基坑深度的地方.2)变形监测.一般指深层侧位移的变形监测,属于支护系统工作状态中的动态监控.在靠近围护结构体的外侧,经钻探成孑L,埋置PVC测斜管,基坑开挖施工前,需经过一定时间的稳定, 才可以测取初始值.使用的仪器为伺服式两种类型的测斜仪.2监测关键问题建立能够满足设计原则的监测系统,需要解决好关键部位和敏感部位的确定问题.根据岩土工程的突破理论,基坑围护体发生破坏,不可能各个部位都同时发生,只可能是一处或少数几处开始发生破坏,然后随着应力调整,开挖施工的进展情况,或者继续由点到面发生逐次破坏,或者转向稳定.因此重点监测受力集中的位置和潜在的变形破坏点,就能够提高整个监测系统的效率.应用的关键在于确定关键部位和敏感部位,这就需要将获取的各种信息,包括工程信息,地质条件信息,施工运行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再结合长期的工作实践经验,提早分析出各种可能变形的破坏机理,最终在围护结构体的关键部位和敏感部位处设置监测工作点.主持监测系统的设计人员需要了解施工计划和进度的变化,深入施工现场,获取数据信息,才能让监测系统发挥出最佳的效率,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创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3工程应用3.1概况某大厦工程,拟建32层住宅楼,占地面积约3600mz,设地下室2层.基坑东西长约70m,南北宽约为50m,基坑开挖深度6.8m(局部8.4m),基坑围护采用钻孔灌注桩排作支护墙体,桩径700mm,桩长l8.5m,外加直径700mm的深层搅拌桩作隔水帷幕,桩长14m.基坑内设单道双排钢管支撑,管径460mm.基坑东南两侧的道路十分繁忙,路下管网密布.基坑北侧为某大型建筑.采用上述监测方案进行安全监测.3.2监测工作1)土方开挖前,完成了测斜管和水位的埋置;采用对焊法,将应力计分别焊置在圈梁和支护桩的钢笼主筋上;在长臂支撑钢管的每监测点上,对称安装应变计各2支,并按设计意图,使用备用支撑,只将该道支撑两端接点焊定.2)开挖至坑底期间,每天对各监测点测试1次.3)土方开挖结束,浇捣底板期间,已基本稳定,则每2d~3d测1次;确定稳定后直至回填结束,一般隔10d测试1次.3,3监测结果TreatmentforcrossfoundationofnewandoldbuildingWANGFengAbstract:Accordingtoproblemsinconnectionoffoundationbetweennewwitholdbuilding, itintroducesadesignmethodforfoundation movementjointofnewengineeringnearoldbuildingtoavoiddeficiency,andobtainsperfecta rteffect.Keywords:foundationoutrigger,rigidfoundation,movementjoint收藕日期:2005—08—03作者简介:~1'$(i968一),男,1990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专业,工程师,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北京100040。

新旧桥梁拼接施工方案

新旧桥梁拼接施工方案
3、减少废弃物污染: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 不能回收利用的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4、保护水资源: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如防止油污、化 学品等进入水体。
5、节能减排: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六、总结与展望
新旧桥梁拼接施工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用价值。通过合理的 施工前准备、科学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安全环保措施,可以有效地完成新旧桥梁 的拼接工作,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这种施工方案还具有成本低、施 工周期短等优点
2、施工组织准备:组建施工团队,制定施工计划,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
3、场地布置:根据施工需要,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包括施工设备、材料存 放地点、施工道路等。
4、安全保障准备:制定安全规章制度,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安全装备。
二、基础工程施工
1、基坑开挖:根据地质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和工具,进行基坑 开挖。
桥梁是跨越河流、海峡、山涧等障碍物的建筑物,其施工过程需要综合考虑 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工程设计、材料、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因此, 制定一个合理的桥梁总体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一、施工前准备
1、勘察设计:对桥梁建设地点进行地质、水文等勘察,根据勘察结果进行 设计。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桥梁的使用寿命、荷载、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因素。
,可以为社会的交通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新旧桥梁拼接施工方案还将继续优化和完善,为建设更安全、更环保的桥梁工程 提供支持。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交通流量的日益增长,原有桥梁的宽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为了 提高桥梁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需要对原有桥梁进行加宽施工。本方案旨在提供 一套完整的桥梁加宽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新旧水泥混凝土层间结合施工技术探讨

新旧水泥混凝土层间结合施工技术探讨

一月题目:新旧水泥混凝土层间结合施工技术探讨作者:陈小丽1杨传高2单位: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30摘要:通过对广深高速公路东莞北大桥的桥面维修,采用新旧水泥混凝土层间结合施工技术,解决了新浇水泥混凝土层的收缩问题和新旧水泥混凝土界面粘接技术和收缩差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详细介绍新旧水泥混凝土层间结合处理技术。

关键词:桥面维修;新旧水泥混凝土;层间;施工工艺题目: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作者:谭永祥单位:重庆同乘工程咨询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400023摘要:汽车工业已经步入到一个柔性化的生产模式,传动的焊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新生产模式的要求,激光焊接技术及其他激光加工技术在汽车领域将会有个更大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激光焊接基本原理、组成、特点、发展动向的介绍。

关键词:汽车制造;激光焊接;车身;发展题目:铁路既有线爆破工程施工探讨作者:耿超单位:中铁八局三公司贵阳 550001摘要:笔者结合本工程的施工实际情况,总结得出一套适应既有线高边坡作业的控制爆破施工方法,不但保证了既有线的正常运营,而且提高了工效,加快了施工进度,在边坡稳定和平整等方面效果良好,光面爆破半孔率达85%以上。

关键词:铁路既有线;爆破技术题目:梁模板支撑施工及几个节点问题的分析作者:顾学辉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建筑工程总公司贵州黔东南州 556000摘要:在当今我国大量公用民用建筑中,现浇砼结构仍占主流。

在国家标准对建筑物结构安全度要求,耐久性等级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建筑物外观、造型、使用功能要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砼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模板工程占了整个钢筋混凝土工程总造价25%、劳动量35%、工期50%~60%,因此要想提高现浇砼施工质量,关键之一是提高模板工程构造设置方法。

本文就梁模板及支撑构造做法作了分析。

关键词:梁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题目:结合工程实例对地下车站防水措施及渗漏水治理的探析作者:程相晓单位: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在地下车站的施工中,很容易发现结构裂缝在渗漏水。

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1)1、编制说明 (1)2、编制依据 (1)二、项目施工概况 (2)1、施工概况 (2)2、交接处现场概况 (2)三、施工部署 (4)1、劳动力投入 (5)2、施工机械设备组织 (5)3、进度计划安排 (5)4、材料投入 (5)四、施工工艺 (6)1、工艺总体说明 (6)2、施工工序 (6)3、修复处理措施 (7)五、质量保证措施 (11)1、加强成品保护 (11)2、防水处理要求 (11)3、钢筋处理要求 (12)4、混凝土处理要求 (12)5、止水钢板焊接 (14)六、安全保障措施 (14)1、安全施工关键 (14)2、安全应急预案 (15)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处理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及依据1、编制说明根据***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图纸显示,本项目地下结构与已相邻3-8#楼地下结构整体相接,目前3-8#楼均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现已完工地下交接处结构均为甩茬预留处理,由于场地及前后施工间隔原因,其交接处已施工结构出现钢筋锈蚀、防水损坏、混凝土破裂等一系列质量问题,因此为确保后跨交接处结构整体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现特编制此交接处处理专项施工方案以指导现场施工。

2、编制依据1、《安全生产法》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8、《冬期施工手册》(第二版主编:项玉璞)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10、《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11、《地下防水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3、《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JC840-1999;14、《沥青基防水卷材用基层处理剂》JC/T1069-2008;15、《聚合物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195-2006;1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17、***项目与3-8#楼后跨区结构图;二、项目施工概况1、施工概况现场目前正进行裙楼基础及底板施工,目前在施结构为1、2#楼负三层结构,本项目共和南侧南广场、西侧3#楼、北侧4-7#楼及东侧8#楼均有结构相接,其中南广场西侧底板面标高为-15.85m,底板厚度为500mm;3-7#楼底板面标高为-14.45m,底板厚度为400mm,标高同1、2#楼负一层楼底板面标高;8#楼底板面标高为-21.7m,标高同1、2#楼基础底板面标高,现场整体场况为三侧临坡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基础处理方案讨论
补充一点:原基础建成约1年时间,新建基础开挖时为减少对原有基础的影响,计划只挖至其基础外15cm左右。

这样距离原基础边缘约20cm。

原结构柱下最大荷载为85.36kN.图中所示支撑柱基础施工时在原地进行基坑开挖,约距离原建筑独立基础边缘1.5m以外(主要考虑在靠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影响)。

原有基础下土层均为粉至粘土,ES从上到下为5.7~11.5。

本方案也考虑过采用钢板桩,但工作面是个问题,只怕桩机无法操作,但本人未见过钢板桩的施工过程,不只考虑是否正确。

说明:白色部分为一原有单层钢结构建筑基础,维护结构为玻璃。

红色部分为一分新建框架结构基础(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新建基础基底标高为-5.85M,原有建筑基底标高为-2.3M,由于两基础距离很近,新基础开挖时必然会影响到原有基础,为控制原有基础的沉降,计划在原有基础下设一两跨梁对原有基础进行支撑(如蓝色部分所示),具体是新设梁为上翻梁,将原有建筑独立基础按梁宽进行凿除,然后同梁一块整浇,梁的支撑点为柱,柱子基础为独立基础,底标高同新建基础底标高。

待支撑梁柱做好并达到强度后,在进行新建基坑开挖。

支撑梁柱施工时,可在柱子基础范围内进行局部开挖,梁以其下土作底模。

个人感觉这个两跨梁不能仅仅考虑支撑的问题,还要有基础托换的作用。

基坑开挖以后,周边土体势必软化,原建筑物的基础不能满足要求了。

楼主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控制变形的问题。

我的想法是:先假设基坑已经开挖,然后对老基础按临空面进行稳定性计算,若不稳定,计算出变形量的大小,然后再考虑选择合适的支挡结构来阻止老基础的变形。

具体施工,则与计算的过程相反,先施工支挡结构,再开挖基坑。

支挡结构的选择应该作重考虑施工的可行性。

楼主所说的方法很新颖,但用支撑梁柱平衡基坑开挖后土体卸载的应力,不知支撑梁柱基础的入土嵌固深度能否满足要求。

不知楼主所说的情况,能否按基坑支护的方法进行考虑?希望大家接着发言。

不知楼上所说“支撑梁柱基础的入土嵌固深度能否满足要求”是指什么要求,是受新基础影响的要求吗?我是这样考虑的:为减小新建基础对支撑柱基础的变形影响,可采用对支撑柱基础预加荷载加速其沉降变形的方法,以期达到变形较小的目的。

楼上所说的一般支护我感觉用在这里不太合适,因为一般的支护很难保证土体不发生较大的水平向变形,除非是钢板桩
之类的挡墙支护,但这里由于距老建筑物太近(约1M),只怕难以施工。

另外我上面的设想尚存在两点疑问:
1、支撑梁本身的挠曲变形。

2、支撑柱基础开挖时是否会对老建筑基础有较大的影响(尽管距离老基础的外边缘有1.5M 以上的距离)。

这两个问题需要通过计算进行解答,目前尚未考虑成熟。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新旧建筑,新建筑如何作地基处理?
工程概况:碰到一个工程,框架结构,紧挨着原有建筑,原有建筑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以后的接建,基础梁偏心,仅两层框架结构,现建七层框架结构,缝宽100。

现存在问题:作基础时地基承载力较低,需要作地基处理,采用如何处理才能消除中等液化和提高承载力的前提下,不引起较大的震动对原来建筑物(对原有建筑基础的影响、较大的噪声对原有建筑物的正常营业,因为原有建筑物为银行营业厅)。

请各位能给点建议!!
答:如果是中等液化地层那就是砂层,可考虑注浆加固,费用可能贵一点,但噪声小无震动.
中等液化地层是粉土层,考虑注浆加固,虽然噪声小无震动,可以提高承载力,可是能否消除液化?能否进一步指点??
中国铁道科学Vol24No22003年4月
振动注浆中的沙土液化研究周海林,刘宝琛(导师),王星华(导师)(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关键词:饱和砂土;模糊神经网络;饱和砂土动本构模型;多孔介质理论;有限元中图分类号:TU435
作者简介:周海林(1975—),男,湖南耒阳人,博士。

振动注浆是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新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振动机具的冲击振动,在砂土地基内形成软化区,然后利用注浆管将浆液压入砂土中。

在该施工工艺中,振动是取得较好施工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

着重进行振动力作用下饱和砂土地基的响应分析,从有限元计算、解析分析和工程经验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三种方法各有优缺、互为补充,以期为施工工艺提供良好的施工参数。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 首先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微机控制动三轴仪,利用其可以适时采集和储存数据的优势,对砂土的实验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发展、轴向应变发展以及它们与应力路径之间的关系,对饱和砂土的剪胀、剪缩和卸载体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砂土的动力特性,分析了影响砂土抗剪强度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既包括土本身的特性(土的密度、结构、级配、透水性以及初始状态等),又包括动荷载的特征(振动力幅值大小和振动频率等)。

这些试验成果为有限元计算提供参数和为动本构模型的选取和改进提供依据。

2 得到一个饱和砂土的动本构模型,该模型可以综合考虑广义塑性模型与粘弹性模型的优点,并且计算简单,可以较好地反映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

该模型借鉴了散粒体模型的计算思路,利用广义塑性模型中的一些简化计算概念,形成了自己的计算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四个特征区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试验当中出现的剪胀和剪缩现象。

同时介绍了该饱和砂土动本构模型的参数选取,并利用已有的动三轴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

3 使用变分法推导出竖向点振源作用下饱和地基的型有限元运动方程,该方程因考虑了孔隙水的可压缩性,在计算中可以得到孔隙水压力。

并在推导过程中得出了用有限元格式表达的能量方程。

对于砂土在进入到破坏阶段,往往伴随着大应变的出现,已有的小
应变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在以上分析得到的能量方程的基础上,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出在振动力作用下的大应变有限元方程,并得到合理的数值解。

考虑到反射波在计算区域内经多次反射、透射和散射对计算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上述饱和砂土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动力无限元计算模型,该模型能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

4 编制了动力分析程序YEHUAFOR以及配套的静力非线性程序和基频计算程序,这些程序是以饱和砂土振动理论为基础,结合我院杨果林博士原有的塑性动力分析程序编制而成。

该程序通过合适的数据读入语句,可以利用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通用程序中的可视化窗口进行前处理,读入其生成的数据文件,使得数据输入大为直观和简化。

该程序可以求解饱和砂土连续介质,包括岩土、隧道与地下结构物在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和轴对称情况下的非线性瞬时动态问题。

利用该计算程序,结合一个算例进行分析,得到了在不同振动力幅值、振动频率下饱和砂土的响应,以及在振动作用过程中,饱和砂土内的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过程和软化区域的扩展过程。

5 采用可压缩多孔介质模型,引用了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的动力控制方程,利用传递矩阵方法,借鉴有限元思想进行耦合计算,获得了在半空间饱和砂土一定埋深处施加竖向动荷载问题的LaplaceHankel变换解,并将该解数值化。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混合物理论建立的多孔介质理论和动力控制方程,假设砂土满足各向同性并处于弹性小应变状态,竖向振动力将在饱和砂土内部产生三种波,分析了这些波的弥散曲线和特征衰减曲线,从波传播的角度,研究了振动力参数和土性参数对振动范围的影响。

6 根据砂土在振动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液化和液化程度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利用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互补技术,形成具有很强非线性映射和自适应学习功能的专家预测系统-模糊神经网络。

该网络是一种前向多层网络,它把传统的模糊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元件和功能与具有分布学习能力的连接式组合到结构中,输入和输出节点分别代表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及预测。

本文利用Matlab中Fuzzy工具箱编程,通过有限的实验数据和输入专家知识对该系统进行训练,可以解决砂土液化的预测难题,算例的检测结果表明其效果较好。

可以利用该系统从工程经验角度研究振动力参数和土性参数对振动效果的影响。

注浆可分为压密注浆、渗透注浆及劈裂注浆。

粉土颗粒粒度较小,普通的水泥颗粒较难以用渗透的方式穿过该层来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周边已建筑,采用劈裂注浆的方式将破坏周围的土体甚至引起建筑基础的侧向位移,可采用压密注浆方式,利用注浆压力来加强土体强度,消除液化.注浆孔间距 1.2m.注浆压力1.0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