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简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疾病研究报告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内科,肿瘤科,血液科病症体征:全身弥漫性潮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疾病介绍: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怎么回事?正常成人外周血的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计数的0%~1%,绝对值为(0. 02~0.05)109/L,如分类计数>2%(至少计数200个白细胞)或绝对值>0.15109/L (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算)或>0.1109/L(直接计数法计算),称为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BASOPHILIA)骨髓增生性疾病(20%):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是加速期和急变期,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有早期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有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伴有染色体易位如T(3;6)或T(6;9)者,亦可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代谢及内分泌紊乱(25%):结核(特别是播散性无反应性结核),水痘,钩虫等感染,铅,汞,铋,锌,药物(特别是全反式维A酸),注射异体蛋白后,某些食物过敏,黏液性水肿,糖尿病等其他(15%):肥大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恶性肿瘤,霍奇金病,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肾病,照射,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月经初期,重组IL-3注射后等症状体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由于嗜碱性粒细胞富含组胺,其增多可致高组胺血症,引起高组胺综合征,表现有发热,全身潮红,心动过速,哮喘,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溃疡病及出血等,此种情况可见于全反式维A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为其治疗相关综合征之一,一般于用药2~4周出现,嗜碱性粒细胞随白细胞计数增多而增多,LWAKM等发现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在嗜碱性粒细胞高峰时,白细胞维A酸受体重排明显减少,说明嗜碱性粒细胞不是来自白血病细胞克隆,而是反应性增多,此外,嗜碱性粒细胞含肝素,其增多可致出血,以上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特有的情况。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怎么回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病因,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
*一、发病原因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比较少见,可见于以下疾病。
1.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是加速期和急变期,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有早期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有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伴有染色体易位如t(3;6)或t(6;9)者,亦可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2.感染结核(特别是播散性无反应性结核)、水痘、钩虫等感染。
3.中毒及变态反应铅、汞、铋、锌、药物(特别是全反式维A酸)、注射异体蛋白后、某些食物过敏。
4.代谢及内分泌紊乱黏液性水肿、糖尿病等。
5.其他病因肥大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恶性肿瘤、霍奇金病、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肾病、照射、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月经初期、重组IL-3注射后等。
*二、发病机制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如何诊断鉴别,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骨髓象分析*一、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在(2.8~144)×109/L,偶尔可高达500×4109/L,各阶段嗜碱性粒细胞均可增多,一般占20%~100%;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除原粒细胞增多外,可见大量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占33%~99%,嗜碱性粒细胞用甲苯胺蓝或闪光蓝染色,阳性反应强,有一定特异性,白血病细胞内少见Auer小体;氯乙酸酯酶染色中,正常嗜碱粒细胞呈阴性反应,而本病可呈阳性反应,但也可呈阴性、髓过氧化酶和苏丹黑B阴性或阳性、过碘酸希夫反应阴性,也有阳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阳性或阴性。
光镜下,原始细胞的成熟程度,不同患者之间变异很大,原始细胞的核外形从圆形或椭圆形到分叶状或有深的凹陷,核仁常显著,胞质少至中度,并有轻微的嗜碱性,有的原始细胞胞质含有空泡。
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少见或缺乏;有时中性粒细胞轻微异常和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系及巨核细胞正常。
电镜下,原始细胞常有淋巴细胞样的外观,有圆而凹陷或不规则的核,中等密度的染色质,明显的核仁,较高的胞核/胞质比值,胞质中含有线粒体,罕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大量的糖原聚集。
原始细胞内含有三种颗粒:①未成熟嗜碱颗粒,它提供了原始细胞的嗜碱性分化,常显示过氧化物酶阳性。
②颗粒,可能与早期嗜碱性分化有关,过氧化物酶常阴性。
③未成熟的肥大细胞颗粒,提供了肥大细胞分化证据,罕见原始细胞同时有嗜碱性和肥大细胞分化特征,过氧化物酶常阴性。
3.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大部分患者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与髓系分化一致。
4.细胞遗传学:核型常不一致,常有t(9;22),21号染色体的三体型,偶有7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没有t(6;9)和12号染色体短臂异常。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症状,尤其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早期症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什么表现?得了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会怎样?以及嗜碱性粒细胞增
多症有哪些并发病症,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症状:
全身弥漫性潮红、喘息、心动过速、血压下降
*一、症状
一、症状
由于嗜碱性粒细胞富含组胺,其增多可致高组胺血症,引起高组胺综合征,表现有发热、全身潮红、心动过速、哮喘、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溃疡病及出血等。
此种情况可见于全反式维A 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为其治疗相关综合征之一,一般于用药2~4周出现,嗜碱性粒细胞随白细胞计数增多而增多。
lwakm等发现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在嗜碱性粒细胞高峰时,白细胞维A酸受体重排明显减少,说明嗜碱性粒细胞不是来自白血病细胞克隆,而是反应性增多。
此外,嗜碱性粒细胞含肝素,其增多可致出血。
以上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特有的情况。
二、诊断
根据外周血嗜碱细胞增高,即可诊断本病。
*以上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症,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并发症:
急性粒细胞缺乏
*一、并发病症
无其他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症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怎么回事?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理病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病因不明,大多数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来自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慢性期,但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也可出现,然而不含有费城染色体。
*二、发病机制:
1.某些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有t(6;9)(p23;q34)异常者,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但外周血中不增多,而CML患者有t(9;22)(q34;q11)的异常,此两种疾病都有9号染色体(q34)异常,并且都有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多,这说明9号染色体断裂点基因可能影响嗜碱性粒细胞的产生。
Peterson等对急性白血病患者455例的白血病原始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分析,发现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8例,占急性白血病的不到2%。
但Quattrin统计1959~1973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医院收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152例中,本病占急性白血病的4.5%。
本病为血中出现不成熟的嗜碱性粒细胞(超过白细胞总数的1/3),并持续存在于疾病的
全过程。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嗜碱细白血病诊断标准
嗜碱细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其特征是骨髓和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的异常增多。
嗜碱细白血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
以下是嗜碱细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嗜碱细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乏力、体重减轻、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但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可以提供诊断线索。
2. 实验室检查:嗜碱细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包括:
-血常规: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通常超过20%。
-骨髓涂片: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通常超过20%。
-骨髓活检:骨髓活检显示嗜碱性粒细胞增生,可能伴有纤维化。
3. 免疫表型:嗜碱细白血病的细胞表面表达CD11b、CD13、CD33、CD34、HLA-DR等抗原。
这些抗原的表达有助于鉴别其他类型的白血病。
4. 分子遗传学:部分嗜碱细白血病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如t(6;9)(p23;q34)易位。
这种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诊断的辅助依据。
5. 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肝脾超声、胸部X线片等,以评估疾病的全身范围和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嗜碱细白血病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如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细胞(WBC)是人体内的防御细胞,能够排除异己,当人体受到外来的细菌、病毒侵扰时,白细胞就会主动攻击它们,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入侵的细菌和病毒,通过形成抗体和淋巴细胞来破坏或灭活入侵的病原体,使机体不受到侵害。
白细胞由骨髓产生,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就是这五种细胞的统称。
白细胞①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代表“防御卫士”,一旦有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现身将其消灭,给人体一个健康环境,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
②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在此数值上下浮动0.5×109/L,也可考虑属于正常范围,这与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成年男女一般都在此范围内,且不同性别间没有太大不同。
③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6个月-2岁之间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④另外,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4-6天和4-6岁存在两个生理交叉点,两个指标都达到50%,即在4-6天和4-6岁间淋巴细胞比例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是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其他时间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两者所占白细胞比例慢慢接近成人的指标。
白细胞分类及相关特征2.1 中性粒细胞:①NEUT概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是多形核粒细胞(PMN),属于白细胞的一种,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能力。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健康教育PPT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正常范围
正常人群中,嗜碱性粒细胞通常占白细胞总数的 0-1%。
当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超过每微升血液200个时 ,可被诊断为增多症。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主要特征
嗜碱性粒细胞在体内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抗寄生 虫感染。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2. 为什么会发生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3. 如何诊断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4. 如何管理和治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5. 如何预防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定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数 量异常增多的一种状态。
改善生活方式,如减少过敏原暴露、保持健 康饮食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心理支持和教育也很重要,帮助患者理解疾 病。
如何预防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
如何预防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避免过敏源
了解并尽量避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如某些食物、药物和环境因素等。
如何预防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健康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如何管理和治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针对病因的治疗
治疗应针对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根本原因, 如控制过敏源。
药物治疗可包括抗组胺药等。
如何管理和治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定期监测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嗜碱性 粒பைடு நூலகம்胞的变化。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管理和治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生活方式调整
它们通过释放组胺等物质来调节免疫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功能
CFU-E
红系前体细胞
RBC
雄性激素
① 直接刺激骨髓,促进RBC生成
② 促进肾脏产生EPO
白细胞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数量:(4 — 10)x109个/L
中性粒细胞功能:
① 吞噬、杀灭细菌
② 清除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 TX、PG
③
• 红细胞的功能: (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2)缓冲 体内产生的酸碱物质。这两种功能均由血红蛋白完成, 其中的铁离子必须处于亚铁状态(Fe2+)。 • 悬浮稳定性: 以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来表示悬浮稳 定性,血沉越决,悬浮稳定性越差,二者呈反变关系。 增加血沉的主要原因:红细胞叠连的形成。 • 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抗膜破裂的一 种特性。渗透脆性越大,细胞膜抗破裂的能力越低。
生理止血
生理止血:正常时小血管损伤 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 停止的现象。
过程: 小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 血凝
血凝
血液凝固:血液由液 体状态变为不流动 的胶冻状凝块的过 程。
血清 血凝后,血 凝块回缩释出的液 体。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浆和组织中直
接参与血凝的物质。
凝血因子
因子Ⅲ存在于血管外组织
嗜碱性粒细胞功能:
① 释放肝素 ② 释放组织胺
激活血脂分解 过敏反应
③ 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嗜酸性粒细胞功能:
①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 胞引起的过敏反应 ②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单核-巨噬细胞
① 吞噬、消灭细胞内致病微生物 ② 释放多种细胞毒、干扰素和白 细胞介素, 参与机体防卫机制 ③产生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的因子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如何预防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血液指标。
早期发现异常有助于及时干预。
在生活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在生活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感染机会。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或疫情期间更要注意。
在生活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适度锻炼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的预防与措 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2. 为什么需要预防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3. 如何预防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4. 在生活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5. 当出现异常时该如何处理?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定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数 量异常增多的病症。
正常情况下,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0.5%-1% 。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原因
常见原因包括过敏反应、感染、特定药物等。
某些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加。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 症状
患者可能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 状。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为什么需要预防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症?
定期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活动。
在生活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长期压力。
可通过冥想、阅读或与朋友沟通来减压。
当出现异常时该如何处理?
当出现异常时该如何处理? 及时就医
如出现相关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及时 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及时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避免病情恶化。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如何诊断鉴别,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血红蛋白、血常规、尿常规
*一、检查
外周血细胞可正常或增高,嗜碱细胞增高分类计数2%,绝对值0.15 109/L。
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依不同的原发病会有不同的程度的增高。
*以上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易混淆疾病。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如何鉴别?:
*一、鉴别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嗜碱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和建议
嗜碱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和建议嗜碱性细胞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么,简单的介绍一下。
嗜碱性细胞含量是我们平时血液检查时的一种参考指标,有的时候,嗜碱细胞会偏高,有的时候回偏低,当然,维持在正常值是最好的。
今天主要和大家介绍一下,嗜碱细胞偏高的一些原因和建议,大家可以了解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主要见于过敏性反应,(药物过敏、生物因素过敏等),寄生虫病,皮肤病,烧伤后恢复期。
过敏反应预防重于治疗。
应该从注意生活起居、饮食调理得当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做起。
首先,在早春时节,气温仍然寒冷,在寒冷空气的刺激下,甲状腺功能亢进,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
因此,饮食上仍以高热量为主,除多食豆类制品外,还可食用糯米制品、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还要增加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虾、鱼类、牛肉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富含氨基酸,具有增加人体耐寒能力的作用。
此外,要摄取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具有抗病毒能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小白菜、蕃茄类蔬菜以及柑桔、柠檬等水果;而维生素A则可以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等。
维生素E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富含维生素E的有卷心菜、花菜、芝麻等食物。
此外,黑木耳和蘑菇也是不可缺少的食物。
再就是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对预防春季过敏症大有益处。
寄生虫病以消灭寄生虫为主,根据虫种采用最有效的驱虫药物。
在感染较重而寄主较衰弱时,可给予支持疗法,有外科并发证时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以上呢,就是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嗜碱细胞含量偏高的原因以及一些建议,希望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醒一下大家,平时要定期去检查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多锻炼,少喝酒,少抽烟。
也祝愿你们都能够身体健康。
嗜碱性名词解释
嗜碱性名词解释
碱性是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和溶液的pH值的高低。
溶液的pH值越高,说明其碱性越强。
嗜碱性是指一种物质或
生物对碱性环境的亲和力或偏好。
在化学中,嗜碱性指的是某种物质或物种能够在碱性环境下更加活跃或稳定地存在。
例如,嗜碱性氨基酸是指一类氨基酸,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团。
这些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嗜碱性染料是指在碱性条件下能够更好地染色的染料,常用于细胞或组织的染色工作。
在生物学中,嗜碱性指的是一些生物对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偏好。
一些生物,特别是嗜碱性细菌,可以在高碱性环境下生存和繁殖,例如降解碱性废弃物的细菌。
此外,一些海洋生物也具有嗜碱性的特性,可以在海洋中高浓度的碱性物质环境中生活。
嗜碱性的概念也可应用于医学。
嗜碱性淋巴细胞是指一类在酸性环境下不易存活,但在碱性环境下具有较高存活率的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在一些疾病中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总之,嗜碱性是指某种物质或生物对碱性环境的亲和力或偏好,其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嗜碱性的特性和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物质和生物。
简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正常值和功能特点
简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正常值和功能特点以《简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正常值和功能特点》为标题,本文将从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来简述有粒白细胞,以期让读者更加了解有粒白细胞,它们有哪些功能特点,以及如何完成它们的功能。
有粒白细胞是一类无核血液细胞,它们比红细胞要大,单位面积可含有超过70个粒子,而红细胞则只有2-3个粒子。
有粒白细胞可分为三大类: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的特征如下:单核细胞:它具有自身的核心,呈扁平形,体积略大于红细胞,大小为8-13μm,表面有不同粒子,质亮,活动性较强。
嗜酸性粒细胞:它是有粒白细胞的主要成分,占总有粒白细胞的80%左右,大小为10-18μm,有一个细小的核心,表面有数十个粒子,质亮。
嗜碱性粒细胞:它也是有粒白细胞的主要成分,占总有粒白细胞的10-20%,大小为13-17μm,有细小的核心,表面有几十个粒子,质稍暗。
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少量的中性细胞,但总数量比较少,但功能仍然很重要。
有粒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维持免疫力。
它们帮助人体抵抗病毒、细菌、真菌等有害物质,还可以识别自身细胞是否被损伤或感染,并且可以吞噬病毒、细菌、真菌等,起到清除有害物质的作用,从而保护机体健康。
此外,它们还具有抗体功能,使机体免疫系统更加强健。
有粒白细胞的正常值在5000到10000之间,如果有粒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则表明免疫系统异常,此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疾病,并且要重视饮食卫生,增强体质,以保护机体健康。
综上所述,总结一下有粒白细胞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有粒白细胞是一类无核血液细胞,它们可分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主要起到免疫作用,可识别自身细胞是否被损伤或感染,还可以吞噬病毒、细菌、真菌等,并且具有抗体功能;正常值在5000到10000之间,如果有粒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应及时就医,重视饮食卫生,增强体质,以保护机体健康。
油镜血涂片示嗜酸性粒细胞
谢谢大家!
3)恶性肿瘤及白血病:如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肝癌、 胃癌等
4)其他:如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菌中毒、尿毒症、 酮症酸中毒等
一、白细胞计数
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一)方法原理
显微镜法:改良牛鲍计数板 血液分析仪法:
两种方法的比较
计数公式
白细胞数/L=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10 × 20 × 106/4
Döhleih 小体: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犁形 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约1~2m。 常见于严重感染。
退行性变: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
缩、核肿胀和核溶解等。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 膜,则成裸核或篮状细胞。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胞体大,直径达16~25m, 核分叶在5叶以上,甚至在10以上,染色质疏松。常见于 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 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银粗大,与B易混淆;有时又 小而稀少,散杂在中性颗粒之中。中毒颗粒为2~3个嗜天青颗粒的 融合,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也可能是自噬 体。
空泡: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 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严重感染
(四)参考值
0.05-0.50×109/L
(五)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2、E增多 (>0.5×109/L )
过敏、寄生虫、皮肤病、肿瘤、骨髓增生 3、E减少 (< 0.05×109/L )
(1) 传染病急性期(伤寒) (2)严重组织损伤 (3)判断垂体或肾上腺功能
三、白细胞形态检查
(一)正常白细胞形态
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 则,可有多数伪足。核形状及结构与Ⅰ型相同或更不规则。染 色质粗糙致密。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 处着色较深,一般无空泡,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表面有高亲和性的 IgEFc受体
(FcεR)、FcεR由α,β,γ 三条肽链组成,α 链与IgEFc 段 结合, 每个嗜碱性粒细胞有2×105FcεR、每个肥大细胞 有5×103~2×104FcεR。
生物活性介质
• 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中含几十种生物活性介质。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胞核分叶不清
楚,胞质含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用 甲苯胺蓝染色,颗粒由蓝变紫,称为异染性,大颗粒 直径可达 1.2μm,易溶于水。电子显微镜下,颗粒内 含物电子密度较高。胞质有复杂的囊泡,丰富的糖原。 其他细胞器都不明显。
颗粒中固有的生物活性介质有生物胺、糖蛋白、中性 蛋白酶等等,细胞活化过程中新形成的介质有前列腺 素、白细胞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等。生• 分子量111,体内的组胺主要来自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人类肥大细胞含组胺 1~15μ g/106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为 1~3μ g/106细胞。细胞内组胺含量受细 胞本身成熟程度、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细胞活化的不 同时期等多种因素影响。体内许多细胞具有组胺受体, 包括受体1(H1)和受体2(H2),它们与组胺结合后可产 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白三烯(LT)
• 肥大细胞活化过程中,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化酶途径,
代谢形成白细胞三烯,这是一类低分子量酸性脂类物 质(分子量400~500)。慢反应物质(SRS-A)与 LT(LTC4,LTD4,LTE4)是同一类物质,它们能缓慢而持 久地引起平滑肌收缩,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主要介质。
肝素
• 分子量60000,内源性肝素主要来自肥大细胞。肝素有
生理功能
•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细胞活化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完成的。若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生物 活性介质,即可造成病理损伤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
• 是酸性四肽,分子量 500~1000。对嗜酸性粒细胞有趋
化作用,能使其表面表达更多的 C3b受体,以增强嗜酸 性粒细胞的免疫功能,维生素C可增强ECF-A的作用。
脱颗粒
• 经典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化和脱颗粒现象
是由过敏原诱导的,过敏原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 IgE(或IgG4)作用形成桥状结构,引起膜表面IgEFc受 体(FcεR)聚集,蛋白酶被激活, 其中甲基转移酶使膜磷 脂甲基化形成磷酸胆碱、钙离子内流,活化磷脂酶A2。 磷脂酶A2可诱导细胞脱颗粒, 释放组胺。Fcε R聚集可 刺激腺苷环化酶,使细胞环腺苷酸(cAMP)水平增高,细胞 内cAMP和钙离子共同调节细胞的脱颗粒过程。脱颗粒 的最适温度为37℃,在此过程中尚需糖原分解提供能 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内颗粒肿胀,颗粒膜与 细胞膜融合形成与外界相通的通道,颗粒内容物溶解, 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颗粒脱出后形成细胞内的空隙, 因流入液体填充空隙,细胞不受损害。
脱颗粒作用
•
植物凝集素(PHA)、刀豆素A(ConA)、抗 IgE抗体、 抗 FcεR抗体等均可诱导 FcεR聚集,导致嗜碱性粒细胞 和胞大细胞脱颗粒。这些因素包括,神经肽(快速激 肽,神经紧张肽,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等)、过敏毒素 (C3a、C4a 、C5a)、白细胞衍生物,组胺释放因子以 及某些诊断或治疗性药物,如β -受体阻断药、胆碱受体 刺激药、H2组胺受体阻滞药等;某些生理性刺激如低 氧、阳光、热、冷、甚至外伤等也可导致嗜碱性粒细 胞脱颗粒。非免疫性因素也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脱颗 粒作用,在哮喘发病中相当重要。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的胞浆内有粗大的嗜碱性颗粒,
颗粒内含有组胺、白三烯、肝素等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的介质。
• 嗜碱性粒细胞存在血液中,占血液白细胞总数的0.5%。 •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有IgE的Fc受体。机体被某种变应原
致敏后,可产生相应的IgE抗体,后者即与嗜碱性粒细 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当机体再受相同变应原刺激时, 变应原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反应,即可导致细胞脱 颗粒,释放出其中的各种介质,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生物化工专业 分子免疫学
什么是粒细胞?
• 粒细胞(granulocyte):因有分节状的细胞核,故亦
称为多形核白细胞。粒细胞的寿命较短,为在外周血 中维持恒定的数目,必须不断地由骨髓供应。用姬姆 萨染液染色后,根据其胞浆中颗粒的染色性将其分为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粒细胞
抗凝和抗补体活性作用,并可通过组织细胞参与脂类 摄取,刺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移行,在局部血管修复 和再生中有重要作用。肝素的生物学作用可被精蛋白,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及血小板因子4(PF4)中和。
前列腺素(PG)
• 是二十碳脂肪酸。肥大细胞活化过程中产生前列腺素
PGE2和PGD2,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对疼痛敏 感,PGD2还引起支气管收缩,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嗜碱 性粒细胞释放组胺。阿斯匹林可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