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稿质量离不开仨字——“思”“细”“改”
提高申论作文能力的八字真经:多看、多写、多批和多改
提高申论作文能力的八字真经:多看、多写、多批和多改时下,离2017年国考已经很近了。
考生的复习备战,大都已经到了最后冲刺的关头。
如果说,申论考试前面阅读理解、综合分析类题目还“有章可循”的话,那么,后面的大小两道作文则让不少考生大呼头痛,感觉使不上劲,不知道该怎样复习。
今天,就来谈一谈如何在考前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冲刺提高申论作文水平。
概括而言就是八个字:多看、多写、多批、多改。
一、多看多看,就是要多看规范化的政府公文或准政府公文类的文章,比如人民日报、半月谈这种官方刊物上刊载的文章。
当然,看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看一下别人的标题,思考如果由你来写这个题目,你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出发,提出怎样的观点,写哪些内容,如何布局谋篇,等等。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研读文章,看看别人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别人的解决办法和你的思考有着怎样的差异,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
第三,认真揣摩别人的语言风格,遣词造句,对你认为好的篇章,好的语言,可以通过早读的方法经常朗读、反复朗读,如此就可以逐步的培养你的公文语感,增强你的文字运用能力。
最后,写作文标题、开头和结尾很重要,你应该认真研究别人的标题、开头和结尾,分析其中共性的原理,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二、多写多写,就是自己要多动笔去写。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投身实践,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看别人的文章固然重要,但仅仅“看”是远远不够的。
你唯有亲自动笔,亲手去写,你才能发现原来写作文要面对如此多的问题:面对一个题目,没有思路,不知道该从何写起;想到了很多角度,却不知道哪个角度好,会不会跑题;明明想到了几个要点,却根本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表述出来;好不容易想到一层内容,却两句话就写完了,绞尽脑汁也没办法再增添字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很多问题,甚至是你之前根本不会想到的。
文稿校对整理的“三三法”
文稿校对整理的“三三法”
理解三个意图
树立三种意识
树立程序意识。
重要的文稿需要按照程序,由多人层层把关,有时还需要变换角度去审校整理,对容易出错的细节和关键点倍加留心,这样才能发现一些不易发现的纰漏。
培养三种习惯
培养日常翻阅习惯。
收集的材料要经常翻阅,加深对材料的理解,而不是束之高阁。
要合理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进行资料的日常翻阅,不断加深印象,使用时才能如臂使指。
培养总结归纳习惯。
善于总结归纳是做好工作的“捷径”。
我们平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总结,归纳出几个成熟的写作范本,如总结汇报模板、宣传信息模板等,再按这些成熟的模板去审核修改文稿,既省时、省力又容易达到较高的质量。
提高文稿起草质量的三点要求
提高文稿起草质量的三点要求我就进一步改进文风、提高文稿起草质量向大家提三点要求,归纳起来是六个字:求短、求实、求新。
求短,就是要用尽可能短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
记得前两年我就和你们讲过。
起草文稿要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说,一要短小精悍,二要有所创新。
我个人觉得,不是所有的讲话都要求全,过于求全就会失去重点,就难以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的一些讲话稿,讲得很全面,但篇幅太长,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加以改进。
今后我的一些讲话,时间要限定得短一点,尽量把文字量压下来,这样可以更加突出重点,给人以精练、利索的感觉,还可以提高会议效率。
求实,就是要追求朴实的文风,所用的语言不一定华丽但要准确,要实实在在,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实话实说。
要多用事例、数据来佐证,增强文稿的说服力和逻辑性。
求新,就是要根据特定的讲话场合写出有特色、有新意的文稿。
写文章虽然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但也不要千篇一律,老是拘泥于三段论。
有时候形式一变,往往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求新既可以体现在谋篇布局上,也可以体现在遣词造句上,适当的引经据典,恰到好处的比喻、排比、对仗等修辞方法,都可以增加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摘自2004年12月9日在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的谈话]02文风也能体现作风在一定意义上文风也体现作风,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
现在存在一种很不好的文风,喜欢写长文章,讲长话,但是思想内涵却匮乏得很,就像毛主席所批评的那样,像“懒婆娘的裹脚”。
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扔到垃圾桶里去,其实诀窍很简单,可用郑板桥的对联概括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最要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文,诸如“穿靴戴帽”、空泛议论、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弊病,都要防止和克服。
文稿校对技巧:文稿校对的“三字箴言”
文稿校对技巧:文稿校对的“三字箴言”文稿校对是文稿工作的重要环节,多被当作习以为常的“小事”,可一旦失误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关系到文稿的质量、机关的作风和形象,容不得半点马虎。
文稿校对宜在“全”宜全员参与。
文稿起草分工有多少、署名有先后,但校对文稿的责任无差别,每个人都是文稿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稿校对过程中,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发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往往是参与校对人员越多,文稿查漏补缺就越全面。
要鼓励全员校稿,既要站在人才培养的视角,让文稿新兵参与进来;也要站在虚心请教的角度,让文稿老手发挥作用。
宜全程贯穿。
文稿校对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道程序进行,但越到最后时间越紧张、人员越疲惫,进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忙中出乱”,如删除了必要的字词、符号,或是添加了一些无关的字词、符号等。
应把文稿校对贯穿整个文稿起草、审核、修改过程,文稿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要切实负起责任,从严从紧把好关口。
要坚持边写作边校稿、初稿完成即校稿,特别是对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稿更要重视早校稿,防止因赶时间而发生一些无法弥补的低级错误。
宜全新开始。
文稿校对不是简单地校正错别字,而是一次对文稿的全面审视和再创作。
文稿校对过程中,要敢于归零、挑战自我,特别是要敢于质疑,具有不惧权威的斗争精神,努力对文稿的政治方向、思想导向和工作指向进行全面“体检”,对有关字、词、句敢于进行全新表达,力求让校对后的文稿观点正确、言简意赅。
文稿校对忌在“自”忌自以为是。
特别是对一些用惯了的表述,切忌“想当然”,而应始终保持“新鲜感”。
要加强对中央最新精神和重要表述的及时跟进学习,做好经常性的对标对表。
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等重要论述提出初期,校对文稿时就不能主观地认为最新表述是错误的。
此外,针对一些专业性的表述需更加谨慎,如在防汛抗旱中有一个提法“面平均雨量”,其中的“面”字就不能被当作多余字删除;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实现黑臭水体整治的“长制久清”,不能写成“长治久清”。
不断强化三种意识努力提升公文处理工作的质效
是坚持 把优质服 务作为重要标 准。
工作宝贵 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 ,也
对 党忠诚 、优质服 务是我党我军秘书 是 新时 期必须大 力弘扬的优 良传 统。
领导的工作特点 ,配合领导的个人风
二 、强化 积极进取的主动意识
公文处理 工作任 务重 、要求 高、 环节多 ,有很 强的政治性 、时效性和 专业性 ,比较繁杂 ,但也有内在 的规
关 公文处理 条例 》 ,熟 悉领会 党的机
关 1 类 公文 所使 用的 条件 ,严格 根 4 据公 文的内容 ,我们先对公文的类别 进行 界定 ,该 以 《 意见 》下发的文件 以 《 意见 》下发 ,该以 《 通知 》下发
领导安排相关活动提供有效服务 ,以 便领导科学安排 ,有效避免 了有关 活
导实践 。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 敏锐 性,坚持 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
穗 酶i 壤瓤 峄陵 芬
的 目的。一是严格体式要求。组织公 文办理人 员认真学 习 《 中国共产党机 在公文处理过程中 ,我们就把公文的 有用性放在突 出重要位置。比如 ,对 于有关活动的实施 或会议 的召开 ,为 文件内容的领会 、理解和执行 。我们 在核文过程 中采用初核 、复核 、终审 的多重审核 作模式 ,通 过对文件文 字的层 层把关 ,有效地避免 了公文文 字方面的差错。 党委机关公文处理是一项 思想认 识水平要求较高、业务要求较高 、知识
高政 治敏 感性 ,在大 局中思考 问题。
一
想领导之所想 、谋领 导之所虑 、办领 导之所需 ,与领导同频共振 ,提高辅
助 决策 的针 对 性和 实效 性 。
求不一样 ,但同一领导对文件 ( 文稿 ) 的要求大体上是一致 的。作 为办文秘
怎样把综合性文稿材料写作的构思做到细致入微
怎样把综合性文稿材料写作的构思做到细致入微构思是对文稿思路的构想、梳理和勾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腹稿”。
构思的过程对写好综合性文稿十分重要,构思得法,不仅关系到文稿的质量,而且决定着成文的速度。
那么,如何做好写作前的构思呢?要站在宏观的高度对文稿进行俯瞰式地把握和安排。
综合性文稿写作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应急性的特点,写好综合性文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宏观意识,要跳出文稿写文稿。
为此,要做到“三先三后”:一是先想后写。
这是指怎样处理好“想稿”和“写稿”的次序问题。
“想”是“写”的前提,“写”是“想”的结果,因此,要把“想稿”作为文稿起草的第一道工序和前提性工作,变“写稿”为“想稿”。
有些文秘写作人员尤其是新手,接到任务后急于动笔,结果像挤牙膏似的写不出硬写,边写边想,写了撕,撕了写,半天迈不开步子,欲速而不达,苦恼至极。
而有的文秘人员接受任务后,虽然时间紧迫,却若无其事似的翻翻这、查查那,备全所需的资料,心中反复盘算,在笔记本上简单拉拉框架,虽动笔较迟,但提笔完成草稿却较快。
这从正反两方面印证了古人所言“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是有深刻道理的。
二是先粗后细。
这是指怎样处理好文章纲目的编写问题。
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象的认识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就综合性文稿写作构思而言,其脉络层次也是逐步清晰,不断丰富、充实、完善起来的。
编写综合性文稿提纲,一种方法是根据文章的主旨、立意先拟定题目,然后排出整篇文章分几块写,接着再考虑每一块里还要分几层,各写哪些内容;另一种是先分析、研究、排出文章的大纲小目,后确定题目,再动笔写每块每层的具体内容.笔者在多年的写作实践中养成一种构思起草习惯,即:先在笔记本上排定文稿题目和大纲小目,再把题目和大纲小目在一张或数张展开的8开白纸上保持一定空白间隔列出来,然后分块构思起草。
笔者感到这一方法先主干后枝叶,逐步细化。
具有形象、直观、便利的优点,受益很大。
三是先易后难。
提高文稿质量离不开仨字——“思”“细”“改”
提高文稿质量离不开仨字——“思”“细”“改”提高文稿质量,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秘书工作者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稿质量反映机关的工作水平,决定个人的成长进步。
提高文稿质量,需要长时间和多方面努力。
一、文成于思这里的“思”,包括提高思想高度与把握思考角度。
思想高度,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思想性,它是文稿的灵魂,是文稿写作成败的关键。
对一篇好的文稿,人们往往会有“高屋建瓴、思想深刻、立意高远”等评价,这是因为它有思想高度。
一篇没有思想性的文章,往往显得平平淡淡、苍白无力。
把握思想高度,要注意这几点:一要准确把握主题。
一般来说,一篇文稿最好突出一个主题,通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防止“四面出击”。
主题不应太宏观、太久远,而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要认真提炼观点。
主题确定以后,要有观点来支撑。
观点要紧紧围绕主题,从不同侧面来论述。
观点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有新意、有见解,不是一般化的泛泛而谈。
三要深入进行论述。
观点就如同一个骨架,需要补充有血有肉的东西,所以还要加以深入论述。
论述是否精辟,不在于文字多少,而在于是否到位,古语所说“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就是这个道理。
深入进行论述,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权威性,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辩证性,运用哲学思维,具有思辨色彩;有对比性,前后左右、横向纵向进行对比,学会用数字说话;有例证性,列举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
提高思想高度,离不开学习,厚积才能薄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还要求有悟性。
悟性从何而来?这里既有理论积淀问题,更有实践锻炼问题。
关键是要笔耕不止,不停地写、不停地想,通过实践锻炼,总有一天会茅塞顿开,捅开遮挡智慧的“窗户纸”,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把握思考角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增强角色意识。
不能局限于自身的角色限制,而要“关起门来当领导”“站在高山顶上想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许多从事文稿写作同志的共同体会。
作文批改必须坚持“三多三少”原则
作文批改必须坚持“三多三少”原则作者:刘日平来源:《教师·下》2014年第06期作文批改令不少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痛,并且常常是“吃了力却不讨好”。
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多精力去批改作文,学生的作文本上写满了教师的批改语,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提高甚微。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老师在作文批改中把作文的“批”和“改”全由自己一个人揽下来,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作文批改也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因此,作文批改必须坚持“三多三少”原则:一、多鼓励,少批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所以,作文批改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师批改首先应该肯定他们的成绩,珍视学生作文中的独特感受,同时指出应当改进的地方。
既不能求之过急,又不能一味批评,更不能冷嘲热讽。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善于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特别是对于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善于从他们的作文中找出正在萌芽的、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因素,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当然,多鼓励、少批评绝不是只看优点,不看缺点,而是必须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多鼓励不是言过其实,任意拔高;少批评,当然也不是不批评。
对于缺点错误,教师必须严肃指出,但态度要诚恳,要使学生从表扬中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从批评中认识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多保留,少修改学习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只能从他们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作文批改“三字诀”
名师传艺作文批改“三字诀”■长岭县腰坨子乡中学孙友海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作文批改既是评价、指导、修改学生作文的重要一环,也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坚实基础。
在作文批改过程中,评语是教师向学生传输信息的载体,写好评语不仅可以使学生知正误、明方向、拓思路,更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对立德树人起到促进作用。
发挥好作文批改的效能,“小、真、导”是必须遵循的“三字诀”O—、小----从细微处入手作文批改应该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这样的批改才具体、明了、有效。
因此,作文批改切入点一定要“小”,由小而大,由少而多。
体现“小”字诀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少”:(-)多具体,少概括。
比如一名学生写春天的柳树:“许许多多绿色的柳枝从柳树高大的树干上垂下来,非常好看。
”我的评语是:“给语句'化化妆’,运用修辞方法改一改,看看表达效果如何?”如果我写:“语句通顺,但不够生动形象”,可能指导效果就会因概括而弱化。
(二)多眉批,少总批。
眉批是细节上的指导,通过眉批,学生能够明白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差,哪里还需要修改。
总批应着眼作文通篇的视角、立意、思路和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要少、准、精。
(二)多面批,少背评。
背评中,教师只能通过评语向学生单向传递批改意见和建议,面批则可以实现师生的双向信息交流,交流的内容也不仅仅止于评语、同时,面批更加有利于细节指导,有的小瑕疵,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心领神会,有些评语也不必写出来,这样就会提高教师的批改效率。
因此,教师应尽量找时间,做到面批面改。
二、真——体现真情实感作文不仅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思想认识、观点、看法的风向标,也是学生思想情感好恶的晴雨表。
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把真情实感融于其中,为学生之乐而乐,为学生之忧而忧,让作文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磁力场,从而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我在教初一的时候,一名学生在作文中讲述了一个离奇的“理想”:因为爸爸患脑血栓常年瘫痪在床,家里耕地又少,为了生活,妈妈不得不每天半夜起来做豆腐,还得推着手推车去卖,把脚都走肿了,所以这名学生的理想竟然是做一头驴,拉着车,让妈妈坐在车上买豆腐。
文稿形成的过程——思考、起草、修改的关系
文稿形成的过程——思考、起草、修改的关系文章是怎么来的?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一般人对此回答分别都是两个字,即“写”和“改”。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样回答也没有什么错。
但是,他们只看到“写”和“改”等动作的外表现象,而忽略了思考在文章形成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
如果简单地进行区分,文章形成的过程一般包括思考、起草、修改等三个基本环节。
有人特别强调修改环节的作用,于是就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流行说法。
有人非常重视起草环节,一挥而就、倚马可待、下笔如有神等等都是形容会写。
会写也好,会改也罢,不过都是表面现象,其内在的本质的核心的东西在于会思考。
可惜在现实当中,很多人从事机关文稿起草,或者讲授机关文稿写作,恰恰都忽视了思考这一最为重要的环节,甚至于根本就没有把思考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从文稿形成过程中独立出来,因而思考在机关文稿写作过程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也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人因为不明了机关文稿写作包括思考、起草、修改这三个基本环节,所以在实践中无法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于是困惑、问题、艰难也就接踵而来。
第一,起草进展缓慢。
有一位同事曾经痛苦地告诉我说,面对电脑屏幕一整天,两眼发黑,脸颊发麻,结果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于是我建议他,先思考清楚,深思熟虑之后,再到电脑上面起草。
若干年后,他还认为我的方法很管用。
其实当时他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没有先思考后起草,而是边思考边起草,把思考与起草这两个环节混淆叠加在一起,结果既不利于思考也无助于起草,进展缓慢、效率很低也就可想而知。
思考是脑力劳动,在于谋篇布局、运筹词句;起草是体力劳动,在于组织文字、落实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只有先深思熟虑,才可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可是日常工作中有些同志不习惯先思考后起草,或者不愿意在思考方面先下苦功夫,只要接受写作任务,就立即面对电脑,边想边写,想想停停,写写停停,往往一篇文稿旷日持久,久攻不下,最后甚至于连自己都有些厌烦。
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深入思考与精心编辑
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深入思考与精心编辑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深入思考与精心编辑在写作之前,人们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涌入大量的想法和信息,希望尽快将他们转化成文字。
然而,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并不只是在于写作的速度,而更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精心编辑。
本文将探讨深入思考和精心编辑如何成为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深入思考深入思考是文章质量的基石,它能够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准确表达观点以及深入挖掘主题的内涵。
首先,深入思考有助于梳理思路。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大量的信息和观点。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我们才能够将这些碎片化的思维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
通过梳理思路,我们可以确定主题、明确观点,并有条理地展开论述。
其次,深入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表达观点。
写作不仅仅是将想法转化为文字,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观点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观点,找到最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确保观点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最后,深入思考有助于深入挖掘主题的内涵。
一个好的文章不仅需要展示作者对于主题的了解,更需要能够发掘主题的深度和内涵。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超越表面的探讨,深入挖掘主题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文章更具触动人心的力量。
二、精心编辑深入思考只是提升文章质量的第一步,还需要借助精心编辑来进一步完善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
首先,精心编辑能够帮助我们剔除冗余的内容。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陷入细枝末节的琐碎,过多地罗列细节,导致文章冗长而无力。
通过精心编辑,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审视文章,剔除冗余的内容,保持文章的紧凑性和关键性。
其次,精心编辑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文章的结构。
一个好的结构能够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层次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通过精心编辑,我们可以调整段落的顺序、优化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密和有序。
最后,精心编辑能够提升文章的语言表达。
语言是文章与读者之间的桥梁,通过精心编辑,我们可以改善语言的清晰度、流畅度以及文采和修辞的运用。
综合文字工作必须念好“三字经”
综合文字工作必须念好“三字经”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同志面前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
如何提升能力、转变作风,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工作,我个人觉得,关键是要念好“难”、“进”、“实”这“三字经”。
直面一个“难”字,知难、迎难、克难从事了十多年的综合文字工作,我个人的体会是很苦很难,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但是,这种苦与难,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
所以,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领导安排了这个岗位,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知难、迎难、克难,全力以赴“杀出一条血路”。
知难,就是正确认识困难。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不做有心人,就不能正确把握宏观形势、中观态势、微观走势;领导要求不断提高,不下苦功夫,就不能准确领悟领导工作的关注点、兴奋点、着力点;思路创新相当不易,不精益求精,就不能写出使自己暗自得意、让领导感到满意、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广泛注意的文稿。
迎难,就是积极应对困难。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迎难而上而不畏难退缩、积极进取而不束手无策、勇挑重担而不敷衍应付的阳光心态,不为艰难所惧、不言登攀之累,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之气,自加压力、不断超越,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打开工作新局面。
克难,就是着力破解困难。
在变化快、要求高、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我们唯有解放思想,才能解决精神疲劳问题;唯有创新思路,才能解决思想僵化问题;唯有勤学苦练,才能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唯有攻坚克难,才能解决无所作为问题。
围绕一个“进”字,思进、奋进、推进要在工作上取得新成绩,我个人感觉,还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上进意识,在工作上持续保持奋进状态,在效果上不断实现推进目的。
瞄准目标出精品。
文字材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为综合文字工作者,领导满意是我们工作最高的也是唯一的标准。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以领导满意为标准,以锐意进取的姿态,从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思想的深度,思考、审视、判断自己的工作,力求与领导思维实现同频共振,更好地服务于领导的科学决策。
如何写出好材料 20年老笔杆说了3个字
如何写出好材料 20年老笔杆说了3个字如何写出好材料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能够写出好的材料,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作为一个20年的老笔杆,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三个字:思考、准备和重写。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解释每一个步骤,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提高写作的能力。
首先是思考。
写好一篇材料,思考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在动笔之前,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和读者的需求。
思考你要传达的主要观点和信息,并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清晰的结构。
为此,你可以先写一个提纲,列出要写的各个部分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还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用恰当的语言和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
通过深思熟虑和策划,你可以使你的材料更有条理、更有说服力。
第二个字是准备。
在你开始写作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这意味着你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阅读和研究有关的文献和参考书籍,以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此外,你还可以采访专家或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取更丰富和准确的信息。
通过这些准备工作,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评估你所要写的主题,为你的材料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证据。
同时,准备还包括对写作时间的计划。
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你的材料,并留出时间进行修改和润色。
最后一个字是重写。
写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绝少有一次就能写出完美的作品。
所以,重写是至关重要的。
在第一稿完成后,要给自己一定的间隔时间,让思绪放松一下。
然后,对你的材料进行审查和修订。
注意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并对句子和段落进行调整和改进。
此外,检查你的论点是否有逻辑和一致性。
有时候,你需要删除一些无关的信息,或添加一些必要的解释和例子。
重写过程可以帮助你发现问题,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使你的材料更加精确和流畅。
总结起来,思考、准备和重写是写好一篇材料的三个关键步骤。
通过深思熟虑和策划,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和读者的需求。
通过充分的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为自己的材料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证据。
最后,通过重写,修订并改进你的材料,使它更加精确、流畅和有说服力。
三个字 公文写作 沟通协作
三个字公文写作沟通协作摘要:一、引言:三个字的内涵与价值二、公文写作:三个字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三、沟通协作:三个字在团队协作中的作用四、结论:三个字的重要性及提升方法正文:一、引言:三个字,看似简单,却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协作的基石。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字在公文写作和沟通协作中的应用,探讨其内涵与价值,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公文写作:在公文写作中,三个字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提炼文意,让公文的主题更加明确。
例如,一份关于节能减排的公文,通过运用三个字,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文目的关键:节能、减排、成效。
其次,三个字可以提高公文的表达效果,使得文本更具吸引力。
以一份关于项目策划的公文为例,运用三个字“创新、务实、高效”,既突显了项目特点,又彰显了团队精神。
三、沟通协作:在团队协作中,三个字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提高沟通效率。
例如,在项目讨论中,通过使用“明确、细化、落实”这三个字,可以使团队成员对任务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执行力。
此外,三个字还能强化团队协作意识,促进成员间的互动与支持。
比如,在团队合作中,用“信任、互助、共赢”这三个字来凝聚团队精神,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结论:总之,三个字在公文写作和沟通协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不仅有助于提高文本的表达效果,还能强化团队协作,促进成员间的沟通与信任。
要想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三个字,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将它们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团队建设,培养成员间的默契与信任。
《提升公文质量3个“锦囊妙计”,值得文秘人员学学》
《提升公文质量3个“锦囊妙计”,值得文秘人员学学》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公文写作是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公文写作能力是不仅是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为适应自身岗位要求,必须提升的基础能力,同时也是一项涵盖政策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决策参谋能力等的综合能力。
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公文的种类和写法、认真领会政策文件精神、擅于组织语言和文字、了解部门职能和业务、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兼顾各种能力,从多方入手,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公文。
一、注重积累公文写作主要由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主题是公文的灵魂、材料是公文的血肉、结构是公文的骨骼、语言是公文的细胞,每一个都非常重要。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积累和素材,就谈不上公文写作水平,更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公文。
积累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专业知识的积累可以通过多读多看多了解来实现。
多读好的例文,从中学习公文的基本写法、规范格式和写作技巧,对于好的结构、语言和经典句子,要做到随时记录、保存,在实际写作中可以模仿使用。
多看政策性文件。
国家对于各项工作的政策文件,是指导各项工作的主要依据,必须贯彻落实;上级针对某项工作出台的政策文件,是结合实际的指导纲领,必须严格执行;同级机关或者其他省市的相关政策文件,是操作具体工作的学习参考,必须多加留意。
最重要的还是要立足自己的岗位和业务,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整体把握,对于单位出台的各类政策文件,看清楚弄明白,做到心中有数。
综合知识的积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等多个领域,对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才能丰富知识内存,在写作公文时运用自如。
所以,在机关单位无论你是就职于综合部门、业务处室或者办公室文秘都要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存,才能实现下笔如有神。
文稿校对的"三字箴言"
文稿校对的"三字箴言"文稿校对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确保文稿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进行文稿校对时,我们可以秉持着以下三字箴言:1. 仔细观察:在校对文稿时,我们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字、每一行、每一个段落。
注意拼写错误、标点符号使用、格式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仔细观察,避免疏忽和疏漏,确保文稿的准确无误。
2. 谨慎核对:文稿的校对需要谨慎核对,对比原文与校对文稿之间的差异。
注意检查文本中是否有错别字、语法错误、连续性错误等。
同时,还要核实文中的引用资料、数据和事实是否准确。
通过谨慎核对,确保文稿的内容真实可靠。
3. 不辍疲劳:文稿校对可能是一项枯燥繁琐的工作,但我们不能因此松懈。
我们不能因为疲劳而放松对文稿的严谨性和细致性。
在校对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力和耐心,克服疲劳感,审查文稿的每个细节。
通过不辍疲劳的工作,确保文稿的完美呈现。
通过遵循以上三字箴言,我们可以提高文稿校对的质量和效率。
仔细观察、谨慎核对和不辍疲劳是文稿校对的关键要素。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确保文稿的质量和准确性。
文稿校对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和耐心的工作。
尽管这项工作可能会有些让人乏味,但它扮演着确保文稿质量和准确性的关键角色。
在进行文稿校对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则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首先,仔细观察是文稿校对的基本原则之一。
无论是纸质文稿还是电子文稿,都需要仔细观察每个字词的拼写和用法,确保没有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
此外,还应该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细致的检查。
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会彻底改变句子的含义,因此,我们需要特别留意这方面的检查。
其次,谨慎核对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要核对拼写和语法,还要确保文稿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我们需要关注句子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是否顺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
此外,还需要核对引用资料或数据的准确性,避免错误的引用或来源。
不辍疲劳是文稿校对的关键要素之一。
由于时间紧迫或长时间的工作,很容易出现疲劳和粗心的问题。
公文技巧参考三字经
公文技巧参考三字经公文写作是机关特别是领导必备基本功。
公文好写,公文是党政机关常用文体。
写好也难。
只有热爱公文,掌握了技巧,肯下功夫的人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公文。
也就是说,想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必须念好“爱、巧、功”公文写作的三字经”一、爱有利于增强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公文写作。
成为催人进步的不竭动力。
毋庸讳言,机关会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博学之士和事业有成之人,受到不断的启迪与启发,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也会有机会见识更多的事,解更多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受到更多的激励和鼓舞,从而鞭策自己不断进取,努力奋进,实现由一个台阶向另一个台阶的干一行,常言道。
爱一行。
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缺乏热情的人,成就不了任何事情的公文写作也不例外,要想写好公文,首先要热爱公文写作,钟情公文写作,要真正了解公文写作的魅力,体会公文写作对一个人素质提高、事业成功的作用和意义。
有利于增强干部学习的自觉性。
当今社会,从事公文写作。
信息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展对每个人的知识构成和素质提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形势迫使领导干部必须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如果离开学习,今日的饱学之士可能会成为明日的落伍之人。
然而,天下成事者,一半是因兴趣所使、名利所趋,一半出于形势所逼、责任所迫。
公文写作的任务和压力,往往要求从事公文写作的人不断学习新经验,树立新观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一工作压力的长期存在会使人逐渐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阶段性学习到经常性学习的转变,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习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巧仔细琢磨,干部写公文,虽与园丁植树育花工作性质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想精通公文写作之法,就得很好地借鉴园丁植树育花之道。
1.确立主干园丁植树首要的是选苗、择地、栽好幼苗。
如果不能科学选苗、因地定植,树苗将难以长好,甚至难以成活;如果最初未能栽直,以后就会歪斜。
写公文首要的是“立意”,“立意”不准,文不对题,尽管你费尽心机,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文稿质量离不开仨字——“思”“细”“改”
提高文稿质量,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秘书工作者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稿质量反映机关的工作水平,决定个人的成长进步。
提高文稿质量,需要长时间和多方面努力。
一、文成于思这里的“思”,包括提高思想高度与把握思考角度。
思想高度,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思想性,它是文稿的灵魂,是文稿写作成败的关键。
对一篇好的文稿,人们往往会有“高屋建瓴、思想深刻、立意高远”等评价,这是因为它有思想高度。
一篇没有思想性的文章,往往显得平平淡淡、苍白无力。
把握思想高度,要注意这几点:一要准确把握主题。
一般来说,一篇文稿最好突出一个主题,通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防止“四面出击”。
主题不应太宏观、太久远,而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要认真提炼观点。
主题确定以后,要有观点来支撑。
观点要紧紧围绕主题,从不同侧面来论述。
观点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有新意、有见解,不是一般化的泛泛而谈。
三要深入进行论述。
观点就如同一个骨架,需要补充有血有肉的东西,所以还要加以深入论述。
论述是否精辟,不在于文字多少,而在于是否到位,古语所说“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就是这个道理。
深入进行论述,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权威性,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辩证性,运用哲学思维,具有思辨色彩;有对比性,前后左右、横向纵向进行对比,学会用数字说话;有例证性,列举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
提高思想高度,离不开学习,厚积才能薄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还要求有悟性。
悟性从何而来?这里既有理论积淀问题,更有实践锻炼问题。
关键是要笔耕不止,不停地写、不停地想,通过实践锻炼,总有一天会茅塞顿开,捅开遮挡智慧的“窗户纸”,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把握思考角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增强角色意识。
不能局限于自身的角色限制,而要“关起门来当领导”“站在高山顶上想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许多从事文稿写作同志的共同体会。
从事文稿写作的同志不一定都是领导,但是代领导立言,就要从领导的角度而不是从起草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
二要增强全局意识。
为党委和党委领导服务,必须想全局、谋全局,注意“高、大、全”的问题。
思考的角度要站得高,想问题要想得大,写作过程中要想得全。
在起草文稿过程中,相关题目涉及的所有东西都得在脑子里过一遍,不能遗漏任何重要的内容,同时认真进行取舍,不能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三要增强时代意识。
要在把握基本世情、国情以及本地区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事物的阶段性特征。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考虑任何问题都要注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
在提高思想高度和把握思考角度的同时,还要努力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深入研究工作。
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代党委立言、代领导立言,写作的目的不是为写而写,而是在于运用,在于指导工作。
实际上研究稿子的过程就是研究工作的过程,如果你对工作不了解,给你一篇稿子天天在那儿研究也研究不出什么东西,因为你不懂稿子里面装的东西。
所以,必须实现从简单地“抠文字”向深入
地研究工作转变。
努力开拓创新。
我们研究工作,不仅要知道有哪些内容、哪些重点,还要明确从哪里突破、怎样去突破。
创新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所说的文稿平淡、没有高度、缺乏层次,其实质是创新性不够的问题,不能与时俱进,缺乏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东西。
我们经常说的“思路决定出路”,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文成于细欧洲流传着一个故事,讲的是国王所骑战马的马掌出现了问题,战争中战马跌翻在地,国王从马上摔了下来,结果士兵纷纷撤退,最后吃了败仗,致使国家覆亡。
这个故事把一个马掌与一个国家的覆亡联系在一起,充分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美国首都华盛顿郊区有个叫“小华盛顿”的酒店,规模不大,但人均效益却是全美第一。
它服务细致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客人一进门,就有专门的心理师来测试心情指数,看客人今天高兴还是不高兴。
对心情指数偏低的顾客,总经理就会出面,给客人赠送红酒,然后领客人参观厨房,客人心情好转了,消费自然会增加。
正因为这个酒店无与伦比的细致服务,所以创造了全美第一的人均效益。
同样,要提高文稿质量,就要提高文稿的精细化水平。
最重要的是增强责任意识,特别是要树立“最后一道关口”的意识。
不要因为忙或累,或者自己不是最后的“关口”,就轻易把错误
放过去,不能因为身后还有运转环节就粗心大意,要始终做到高度负责。
三、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一稿就通过、一稿就成为精品的文章不是没有,但为数极少,多数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不同环节修改才能成功。
我们在工作中有个传统,即副处长改完的稿子送给处长改,要连同底稿一并附过来,处长改完后送厅领导也要连同修改稿一起拿过来,两稿对比,原稿是怎么说的,你是怎么改的,看问题出在哪一环节。
运转清样也要连同底稿一并运转,实际上就是强化责任。
文章不要怕别人改,“三人行,必有我师”,怕人修改、反对修改、怕丢面子,实质上就是拒绝进步。
如何修改,大体应当把握这几个关口:一要把好内容关。
要注意主题是否鲜明,观点是否正确,能不能立得住,文题是否相符,有没有无病呻吟、节外生枝等现象。
二要把好文字关。
主要看表述是否准确,语言是否流畅,文字是否清楚、简洁。
要留意括号、引号里的东西,因为这些较容易被忽视。
引用东西一定要引对,不要让改稿的人亲自去核对,这样会增加其工作量,同时别人对你的责任意识也会产生怀疑。
运用的数据、事例、标点符号准不准,字、词、句有没有毛病,这些都要注意。
有人把犯这些文字上的“小”错误叫做“小儿科”错误,就是说很不应该犯的错。
试想,如果一个公文的字词、标点、所引数据有误,会是什么效果?
三要把好格式关。
这个问题要注意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文无定法,形式要服从内容;另一方面,文有规矩,格式也是必须强调的。
比如调查报告,做了哪些调查、到了哪些地方、有什么收获等,这些该交代的都要交代;比如序号如何规范,汉字、阿拉伯数字怎么用;比如字号要求,黑体、楷体、宋体的用法和顺序等,都要按规范使用。
此外,文稿运转前要仔细检查装订、清点页码等,防止出错。
要努力形成虚心请教、民主讨论、认真修改的工作环境,起草者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再出手;把关者要认真推敲,在文稿水平提升后再签字。
如果自己对文稿哪一部分觉得有点担心,最终问题往往就出在那一块。
文成于改,不是个口号。
修改,始终是成功文稿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