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正极材料研究报告

正极材料研究报告

正极材料研究报告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池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正极材料作为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的提高对于电池的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一、正极材料的种类目前,常见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锂钴酸锂、锂镍钴铝酸锂、锂铁磷酸锂和锂钛酸锂等。

其中,锂钴酸锂作为第一代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好的循环寿命,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安全性较差等缺点,逐渐被第二代正极材料所替代。

锂镍钴铝酸锂作为第二代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较长的寿命,已成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应用广泛的正极材料。

锂铁磷酸锂作为第三代正极材料,具有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低温性能等优点,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锂钛酸锂则是一种新型的正极材料,具有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低温性能等优点,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二、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锂钴酸锂的改进锂钴酸锂作为第一代正极材料,其价格昂贵、安全性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电池中的应用。

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掺杂、表面涂层等方法对锂钴酸锂进行改进,以提高其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例如,通过掺杂Mn、Fe等元素,可以提高锂钴酸锂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同时降低其成本。

通过表面涂层等方法,可以减少锂钴酸锂的氧化和结构变化,提高其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锂镍钴铝酸锂的改进锂镍钴铝酸锂作为第二代正极材料,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相对较高,但其存在容量衰减、内阻增加等问题。

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掺杂、表面涂层等方法对锂镍钴铝酸锂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性能。

例如,通过掺杂Mg、Zn、Cu等元素,可以提高锂镍钴铝酸锂的循环寿命和容量保持率。

通过表面涂层等方法,可以减少锂镍钴铝酸锂的内阻增加和结构变化,提高其循环寿命和容量保持率。

3.锂铁磷酸锂的研究进展锂铁磷酸锂作为第三代正极材料,其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优点备受关注。

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掺杂、表面涂层等方法对锂铁磷酸锂进行改进,以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蒋 兵(1981-),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材料的检验和测试工作。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蒋 兵(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15)摘 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钒的氧化物以及导电高聚合物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

LiCoO 2在今后正极材料发展中仍然有发展潜力,通过微掺杂和包覆都可使钴酸锂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循环性能大大改善。

环保、高能的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必将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材料的首选。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中图分类号:T G146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540(2011)01-0039-04自日本Sony 公司于1990年首先推出以碳为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产品后,因具有工作电压高、容量大、自放电小、循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重量轻、体积小等突出优点,目前,其应用已渗透到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

另外,国内外也在竞相开发电动汽车、航天和储能等方面所需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对锂离子电池而言,其主要构成材料包括电解液、隔膜、正负极材料等。

一般来说,在锂离子电池产品组成部分中,正极材料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正极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最终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性能指标。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探讨。

1 正极材料的选择正极材料在性质上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1)在要求的充放电电位范围,与电解质溶液具有相容性;(2)温和的电极过程动力学;(3)高度可逆性;(4)在全锂化状态下稳定性好。

其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层状或隧道结构,以利于锂离子的脱嵌,且在锂离子脱嵌时无结构上的变化,以保证电极具有良好的可逆性能;(2)锂离子在其中的嵌入和脱出量大,电极有较高的容量,并且在锂离子脱嵌时,电极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不大,以保证电池充放电电压平稳;(3)锂离子在其中应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以使电池有良好的快速充放电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界面阻抗 , 提高 了电子迁移率 , 此外该类 氧化物F反 应形 成 Z n F 2 、 AI Ox F 等化合 物 , 明 显抑制 了电化学反应 过程 中的产气 现象 。
磷 酸铁锂 、 锰酸锂 、 镍锰酸锂 、 镍钴锰酸 锂 以及镍钻 铝酸锂 等。 本文综述 了这 些典型正极材料 的研究进展 ,并指 出复合正极
材料是锂离子 电池未来正极材料 的重要 发展方 向。
1 _ 2磷 酸铁 锂 ( L i F e P O4 )
自1 9 9 7年 Go o d e n o u g h等 首次报 道橄榄石结 构 的 L i F e — P 04 作为锂离 子电池正极材 料以来 , L i F e P O4 就 以稳定 、环保 、
Ab s t r a c t : L i t h i u m i o n b a t t e r y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a s t h e mo s t i d e a l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a n d c o n v e r s i o n me t h o d d u e t o i t s h i g h e n e r g y d e n s i t y , h i g h s p e c i f i c c a p a c i t y ,n o me mo y r e fe c t a n d n o n - p o l l u t i o n. Th e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b a t t e r y p er f o r ma n c e
Ke y wo r d s : ¨ l h i u m i o n b a t t e y; r c a t h o d e ma t e r i a l ; c o mp o s i t e ma t e r i a l s

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研究现状综述

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研究现状综述

三元系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摘要: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层状Li-Ni-Co-Mn-O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正极材料LiNi l/3Co l/3Mn l/3O其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以及掺杂、包覆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三元系正极材料的结果:LiMn x Co y Ni1-x-y O2具有α-2NaFeO2层状结构。

Li原子占据3a位置,Ni、Mn、Co随机占据3b位置,氧原子占据6c位置。

其过渡金属层由Ni、Mn、Co 组成,每个过渡金属原子由 6 个氧原子包围形成MO6 八面体结构,而锂离子嵌入过渡金属原子与氧形成的(MnxCo yNi1-x-y) O2层之间。

在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均有Li+与过渡金属离子发生位错的趋势,特别是以结构组成中有Ni2+存在时这种位错更为突出。

抑制或消除过渡金属离子在锂层中的位错现象是制备理想α-2NaFeO2结构层状正极材料的关键,在LiMn x Co y Ni1-x-y O2结构中, Ni2+的半径( rNi2+=0.069nm)与Li+的( rLi+=0.076nm)半径接近,因此晶体结构会发生位错,即过渡金属层中的镍原子占据锂原3a的位置,锂原子则进驻3b位置。

在Li+层中,Ni2+的浓度越大,则Li+在层状结构中脱嵌越困难,电化学性能越差。

而相对于LiNiO2及LiNi x Co1-x-y O2,LiMn x Co y Ni1-x-y O2中这种位错由于Ni 含量的降低而显著减少。

同时由于Ni2 + 的半径( rNi2 + =0. 069nm) 大于Co3+ ( rCo3+ = 0. 0545nm) 和Mn4 + ( rMn4 + =0. 053nm) ,LiMnxCo yNi1 - x - yO2 的晶格常数有所增加。

由于充分综合镍酸锂的高比容量、钴酸锂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锰酸锂的高安全性及低成本等优点,利用分子水平的掺杂、包覆和表面修饰等方法来合成锰镍钴等多元素协同的复合正极材料,因其良好的研究基础及应用前景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

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领域的高性能电池。

它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往返迁移,实现了化学能和电能的转换。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许多研究者开始探索新型的正极材料,其中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材料。

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主要由三个化合物组成,分别是LiNi0.5Co0.2Al0.3O2、LiNi0.6Co0.2Al0.2O2和LiNi0.8Co0.1Al0.1O2。

这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能够稳定地嵌入和脱出锂离子,并且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

相对于传统的钴酸锂和钴铝酸锂材料,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可以为电池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高的输出功率。

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出色的性能。

由于其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氧化还原稳定性,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电化学性能,不会出现过早老化或自燃等问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对于某些特殊领域的电池应用尤为重要,例如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

除了在普通的锂离子电池中应用,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还可以用于高能密度和快速充放电需求的锂离子超级电容器。

在锂离子超级电容器中,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可以作为正极材料,与高电导率的碳材料负极相匹配,实现快速的充电和放电,同时保证较高的电能密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并非没有缺点。

由于其中含有较高比例的锂离子非闭合失活,并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与电解液中的阳离子发生反应,导致过早的失活和寿命衰减。

因此,在应用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时,需注意其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镍钴铝氧化物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较高的热稳定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高性能电池材料之一。

未来的研究将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循环寿命、降低成本和适应多样化的电池尺寸和形状等方面展开。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经典的可充电电池,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等优势,在移动通信、电动车、储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技术在结构设计、电极材料、电解液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多个角度探究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锂离子电池的结构设计电池的结构设计是决定其性能和循环寿命的关键。

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等组件。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正极材料方面,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例如LiCoO2、LiMn2O4、LiFePO4等)是锂离子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其中LiFePO4正极材料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电化学性能,正在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在负极材料方面,将碳材料的石墨化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减轻电池重量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

最近,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石墨化碳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改进,例如采用硬碳、微米纤维等材料来改善石墨化碳的性能。

电解质是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使用电解液来实现离子的传导。

新型电解液材料的出现,能够提高电池的韧性、抗干扰性、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

现在,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的最有前途的电解质方向之一。

二、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起到媒介传导作用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年来,针对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极材料进行了很多研究。

正极材料方面,磷酸铁锂是新兴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170mAh/g)、较高的放电平台电压3.45V(vs Li/Li+)以及优良的循环寿命。

二氧化钛正极材料则是另一种热门材料,其通过改变二氧化钛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来增加其电容量,进一步提高了电量的密度。

负极材料方面,石墨负极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

近年来,人们通过增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粗度和孔隙度来提高电池的效率和循环寿命。

废旧锂离子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回收研究进展

废旧锂离子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回收研究进展

废旧锂离子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回收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出台相关环境保护治理政策,环保压力与日俱增。

相关研究人员愈发重视开发合适的锂离子电池处理技术和电池部件的回收利用技术,特别是针对地壳中储量较低的元素(如Co、Li等元素)。

在近些年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高度概括,提出3R策略和4H原则,即再设计、再使用、再循环策略和高效、高经济收益、高环境效益、高安全性能原则。

锂离子电池的总造价很大程度取决于正极材料,因此合理、高效地回收废旧电池中的正极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回收引言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因此广泛用于移动电子设备、医疗设备和新能源设备。

但是,随着锂离子电池使用量的增加,锂离子电池也面临着巨大的再循环压力。

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发展迅速,可以减少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很好。

在这方面,必须加强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1废旧钴酸锂回收的主要工艺LiCoO2在锂离子电池市场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

因此,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LiCoO2的退役量也会随之增加。

同时,考虑到Co是一种稀有元素,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但处理不当会对环境有不利影响,所以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回收和再生废弃的LiCoO2极为重要。

关于从废旧LiCoO2中再生LiCoO2正极材料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展了许多。

按照回收结果分为两大类,回收“元素”和回收“材料”。

回收“元素”,即将废旧钴酸锂正极材料通过一系列回收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回收产品是含有价金属的离子化合物(如Co3O4、Co O、CoCO3等)。

回收“材料”,即废旧钴酸锂正极材料经回收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回收产品是可用于直接装配电池的再生正极材料(如LiCoO2、LiNi x Co y Mn z O2等)。

废旧钴酸锂正极材料回收的主要工艺路线有3种:①湿法冶金工艺,将废旧钴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粉碎并煅烧,然后经过碱浸、酸浸以及萃取等工艺得到有价金属化合物;②火法冶金提取金属元素工艺,主要是在高温熔融状态下通过添加碳还原剂获得有价金属合金,然后结合湿法工艺对其进行分离;③直接再生正极材料工艺,主要是通过添加一定的元素以及包覆材料对混合浆料进行焙烧,在修复废旧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的同时对其进行改性,使得到的再生正极材料满足电池的再次装配要求。

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锂电池的研究进展摘要:锂离子电池由于比能量高和使用寿命长,已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要电源。

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在不同混合溶剂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性能。

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Li/有机电解液/LiMn2O4电池的电化学行为,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制备、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转涂布工艺,在较低的退火温度(450e)下制备了尖晶石型LiMn2O4薄膜。

关键词: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薄膜1前言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液的主体成分,溶剂的组成和性质影响和决定着LiMn2O4正极材料的宏观电化学性能。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大小、电解质溶液在电极表面的氧化电位以及电解质溶液对电极材料活性物质的溶解性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LiMn2O4电极材料的容量、寿命、自放电性能和倍率充放电性能[。

近年来,寻找合适的电解质溶液组分,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LiMn2O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系统地研究溶剂组成对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影响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电解质溶液因素,进一步明确新型电解质溶液体系的优化目标,将为LiMn2O4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本文使用恒电流充放电和粉末微电极的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在不同混合溶剂体系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结合溶剂组分和电解质溶液的理化特性,详细探讨了影响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溶剂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是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

作为正极材料的嵌锂化合物是锂离子电池中锂的/存库0,它应满足:(1)在所要求的充放电电范围内,具有与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相容性;(2)温和的电极过程动力学;(3)高度的可逆性;(4)全锂化状态下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层状的LiMO2和尖晶石型LiM2O4(M=Co、Ni、Mn、V等过渡金属离子)。

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和转换方式,已经在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旨在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

本文将简要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和正极材料的重要性。

然后,重点分析三元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综述近年来三元材料在合成方法、改性技术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化、复合化、掺杂等改性手段对三元材料性能的影响。

展望三元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发展。

二、三元材料的基本性质三元材料,又称为三元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循环寿命等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一般化学式可表示为LiNixCoyMn1-x-yO2 (NCM) 或LiNixCoyAlzO2 (NCA),其中x、y、z为各元素的摩尔比例,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优化材料的性能。

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这使得锂离子电池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能够存储更多的能量,因此适用于高能量需求的电子设备或电动车等领域。

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三元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迁移率,这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其结构稳定,能够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减少电池容量的衰减。

安全性:三元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电池热失控的发生。

同时,其结构中的元素均为无毒或低毒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作为能量存储和转化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重量轻、体积小、储能量大以及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成为了当前最常用的电池类型之一。

而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便是正极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

因此,正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种类及其优缺点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中,最常见的是锂钴氧化物(LiCoO2)、锂镍钴铝氧化物(NCA)、锂铁磷酸(LiFePO4)、锂锰氧化物(LiMn2O4)和三元材料LiNi0.33Co0.33Mn0.33O2(NCM)等。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结构,性能和成本等特点,它们的使用也会受到电池的应用领域和终端设备的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锂钴氧化物作为第一代正极材料,具有高的储能量和较高的系统电压,但其价格昂贵,含有的钴元素资源匮乏,同时热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也有所欠缺;NCA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优异的功率性能,并且所含有的材料成分也比较丰富,但其制备成本较高,同时在高温和高电压下易发生失稳和过热等安全问题;LiFePO4的循环寿命长,热稳定性好,同时价格较为低廉,但它的理论储能量低、电导率差,同时在高功率放电和低温放电等情况下其性能明显下降;LiMn2O4具有低成本、高电导率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其含有锰元素,易受到水解和氧气氧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循环寿命也不如其他材料长;NCM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优异的耐热性和循环寿命等特点,但其价格较高,同时还存在着容量衰减快和失稳的问题。

总的来说,各种材料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正极材料十分必要。

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新能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在挑战和追求更高性能的过程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改进。

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改性研究进展_雷圣辉

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改性研究进展_雷圣辉

作者简介:雷圣辉(1981-),男,工程师,现从事新能源材料领域技术研究工作。

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改性研究进展雷圣辉,陈海清,刘 军,汤志军(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15)摘 要:概述了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结构及改性研究,通过对目前钴酸锂价格昂贵、有毒性、克容量只有理论值的一半等缺点进行分析,叙述了采用掺杂进一步改善钴酸锂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掺杂中图分类号:TM 9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540(2009)05-0037-06 自从1990年SON Y 采用可以嵌锂的钴酸锂做正极材料以来,锂离子电池满足了“非核能能源”开发的需要,同时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重量轻、无记忆效应、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成为世界各国电源材料研究开发的重点[1~3]。

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的电源,并在电动汽车技术、大型发电厂的储能电池、UPS 电源、医疗仪器电源以及宇宙空间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4~5]。

正极材料作为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和开发更高性能的正极材料是目前提高和发展锂电池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所在。

目前,已商品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等,而层状钴酸锂正极材料凭借其电压高、放电平稳、生产工艺简单等优点占据着市场的主要地位,也是目前唯一大量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6~8]。

1 钴酸锂的结构及制备钴酸锂具有三种物相,即层状结构的H T -Li -CoO 2,尖晶石结构的LT -LiCoO 2和岩盐相Li -CoO 2[9]。

层状LiCoO 2中氧原子采取畸变的立方密堆积,钴层和锂层交替分布于氧层两侧,占据八面体空隙;尖晶石结构的LiCoO 2氧原子为理想立方密堆积排列,锂层中含有25%钴原子,钴层中含有25%锂原子。

岩盐相晶格中Li +和Co3+随机排列,无法清晰辨出锂层和钴层。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进展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三大空间结构 层状结构- LiCoO2, LiNiO2, LiNi1-xCoxO2,Li(Ni,Co,Mn)O2 尖晶石结构-4伏LiMn2O4 与5伏LiMn2-xMxO4 橄榄石结构-LiFePO4以及掺杂衍射物
3、几种主要正极材料存在的基本问题
LiCoO2成本和安全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4、镍酸锂(LiNiO2)
20世纪 80年代 发现
20世纪90年代 掺杂研究 发现Ni-Co二元体系 Ni-Co-Al Ni-Co-Mg Ni-Co-Mn体系
镍钴铝酸锂(LNi0.8Co0.15Al0.05O2)概况
1、性能特点
2、松下18650电池在特斯拉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分析
3、镍钴铝型正极材料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分析
LiMn2O4敏感的高温性能
LiNiO2与LiNi1-xCoxO2敏感的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
LiFePO4微量单质Fe或者Fe2O3引起循环过程中的电池微短 路、材料批次一致性与低温性能差 Li(Ni,Co,Mn)O2低压实密度、电极滚压时的二次颗粒破碎
4、基本解决方案
体相掺杂
成功案例: 1、镍钴铝以及镍钴锰体系的研发与应用 2、尖晶石锰酸锂中掺杂铝与5伏尖晶石结构材料的发现 3、磷酸铁锂中掺杂镁
一次单晶颗粒尺寸控制
钴酸锂:15 ~20um 锰酸锂: 8~10um 磷酸铁锂:纳米级 镍钴锰三元材料:4 ~ 6um 层状富锂高锰材料:亚微米 晶粒尺寸控制因素: 1、合成工艺与晶体生长(内在) 2、电极加工性能,特别是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外在) 3、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倍率性能 (外在)
2、表面性质控制
德国巴斯夫和日本户田化学 1000万美元获得授权 主要特点: 高容量>250mAh/g 低成本- Co含量小于10% 需要解决: 倍率问题、 低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产品一致性问题。 →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

高镍三元材料(NCA、NMC等)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代表之一,因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等优点,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晶体结构、合成方法、性能优化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介绍高镍三元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基本性能,阐述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优势与不足。

将重点综述高镍三元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固相法、溶液法、熔融盐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高镍三元材料的性能优化策略,如表面包覆、掺杂改性等,以提高其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等。

本文将展望高镍三元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够为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二、高镍三元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高镍三元材料,通常指的是NCA(镍钴铝)和NMC(镍锰钴)等富镍正极材料,其中镍的含量通常超过50%。

这些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

高镍三元材料的晶体结构通常为层状结构,属于α-NaFeO₂型六方晶系。

在这种结构中,镍、钴和锰(或铝)离子占据3a位置,氧离子占据6c位置,形成八面体配位。

镍离子因其较高的氧化态(+3或+4)而占据锂层中的部分位置,这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

然而,高镍含量也带来了结构不稳定性的问题,因为镍离子半径较大,容易引起晶格畸变。

高镍三元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高的能量密度,这使得它们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选择。

例如,NCA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可以达到275 mAh/g,远高于传统的钴酸锂(LCO)材料(约140 mAh/g)。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纯电动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作为纯电动车的核心能源储存装置,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经历了三代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是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的电池,第二代则是以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电池,而第三代则是以三元材料为正极的电池。

随着正负极材料向着更高克容量的方向发展和安全性技术的日渐成熟,更高能量密度的电芯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行业在正负极材料、电池设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最新动态和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这些成果为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解决电池安全性、寿命和成本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也是推动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应用的重要因素。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和支持政策也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锂离子电池有望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纯电动车与锂离子电池的关联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动力源,与纯电动车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锂离子电池技术经历了三代发展:第一代以钴酸锂正极材料为主,第二代包括锰酸锂和磷酸铁锂,而第三代则是三元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不断改进,从而推动了纯电动车的市场化和普及化。

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纯电动车的理想选择。

相比于传统的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从而延长了纯电动车的行驶里程。

这使得纯电动车能够满足日常出行需求,减少了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

2024年镍钴铝酸锂(NCA)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镍钴铝酸锂(NCA)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镍钴铝酸锂(NCA)市场发展现状简介镍钴铝酸锂(NCA)是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NCA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市场趋势进行分析。

NCA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便携设备、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NCA市场迅速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全球NCA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xx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xx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xx%。

NCA市场应用NCA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NCA正极材料已经被许多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采用,如特斯拉、宝马等。

此外,NCA 也被应用于便携设备、储能系统等市场。

NCA市场竞争态势NCA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日本的Panasonic、韩国的LG Chemical和中国的BYD等。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高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新兴公司也加入到了NCA市场竞争中,如中国的CATL、宁德时代等。

这些新兴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低成本优势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NCA市场发展趋势未来,NCA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以下是未来NCA市场的几个发展趋势:1.电动汽车需求增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使得NCA市场需求也会大幅增加。

2.锂离子电池技术改进: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改进,NCA的性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3.新兴市场需求增长:除了传统的电动汽车和便携设备市场,新兴市场中的储能系统、无人机等领域对NCA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结论镍钴铝酸锂(NCA)作为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在电动汽车、便携设备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改进,NCA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产品品质,以保持竞争优势。

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功 嵌 入 硬碳 或 石 油 焦 。 然 而 , 的化 学 性 质 与 锂 大 不 相 同 。 钠
当 于 仅 仅 纯 锂 钴 氧 化 物 锂 的 12 / ,混 合 锂 镍/ 化 钻 锂 反 应 氧
的 23 / 。形 成 这 种 现 象 的 原 因是 当 两 种 材 料 被 氧 化 ( 电 ) 充
物将逐 步替代 锂钴 氧正 极材料 , 并且聚合 物 电解质 电池也 正在 投 入 生产 。 而将 来 的发 展 趋 势很 可 能是
研 发 新 的 正 极 材 料 和 电 解 液 以 降低 电 池 的 成 本 和 提 高 电 池 的 安 全 性 能 。 本 文 对 锂 离子 电池 的 发 展 历 史
尤 其 是 在 有 机 溶 剂 中 钠 盐 的 溶 解 度 上 。 很 少 有 钠 盐 在 常 用
的 锂 离 子 电池 电解 液 的 有 机 溶 剂 ( 机 碳 酸 盐 ) 是 可 溶 有 中 的 , 唯 一 可 溶 的 钠 盐 是 高 氢 酸 钠 , 其 在 长 期 的 循 环 过 程 而 但 中并不稳定。
电 池 在 技 术 上 已 经被 证 明是 是 可行 的 , 由于 钠 化 合 物 比锂 并
钻/ 化 镍 所 取 代 , 然 需 要 少 量 的 铝 等 其 他 金 属 才 能 使 其 氧 虽 稳定 。它 的近 似 组 成 为 LC 。 i 0 , 好 处 是镍 的 价 格 比 io N : 其
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孛 孛 幸 寺 孛 串 { 孛 寺 串 牛 夺 幸 - 夺 争 夺 夺 牛 寺 夺 寺 孛 夺 孛 夺 幸 寺 夺 ÷ 串 夺 ÷ 夺 寺 ÷ 夺 ÷ 夺 ÷ 夺 牛 孛 夺 夺 夺 士 4-

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最新研究进展

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最新研究进展

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最新研究进展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是一种广泛用于储能设备和电动车辆的重要电极材料。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环寿命和较低的成本等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近年来,科研人员们不断进行对其性能的改进和优化,以期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本文将综述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改性、表面修饰、结构优化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等方面。

一、材料的改性为了提高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人员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材料的改性。

例如,通过钙离子掺杂,可以改善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导率。

研究发现,Ca2+可以进入材料的晶格中,稳定材料结构,提高电子和离子的迁移率,从而显著提高材料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二、表面修饰表面修饰是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人员们通过给镍钴锰三元材料进行负载/包覆一些具有高容量和优良电导率的材料,如碳、金属氧化物等,以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此外,表面修饰还可以抑制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减少材料的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的损失。

三、结构优化结构优化是指通过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研究人员们通过控制材料的颗粒大小、形貌和表面形貌等因素,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例如,通过控制材料的晶粒大小,可以增加材料的表面积和离子扩散路径,提高材料的离子和电子传输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

四、应用领域的拓展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不仅在储能设备和电动车辆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还逐渐拓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在光催化、超级电容器和电催化等方面的应用也引起了研究人员们的关注。

他们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调控其光学和电化学性能,实现了在这些领域中的高效催化和能量转换。

总结起来,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材料的改性、表面修饰、结构优化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等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不断优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将进一步推动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1、【胡国荣】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锰(铝)酸锂的产业化进展——中南大学

31、【胡国荣】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锰(铝)酸锂的产业化进展——中南大学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锰 (铝)酸锂的产业化进展
11/21/2017
报告人: 胡国荣 单位:中南大学
2017年11月18日 云南昆明
新能源汽车
l 预计2020年后,全球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 车将步入应用普及的发展阶段
l 预计至2050年,全球将有4400万辆纯电动汽车,内燃 机汽车市场将绝大部分被新能源汽车所代替
钴酸锂的充电电压太高,在电动汽车中使用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高电压钴酸锂目前只 能在小型电池如手机电池中使用。 2、在小型数码电池中的应用
由于NCA对湿度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在数码类小型电池中应用时,要求电池市场 环境严格控制湿度,与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不同,NCA要 求在电池生产全过程均要控制湿度在10%以下,二其他材料目前只需注液工序对湿度进 行严格控制。
11/21/2017
3.3、NCA产业化进展缓慢的原因
(4)NCA的生产原料Ni0.8Co0.15Al0.05(OH)2 早形成胶体,直 至后来采用铝酸钠工艺才解决铝的共沉淀难题。
(5)我国NCA比国外(主要是日本)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 是国内对NCA的生产原料Ni0.8Co0.15Al0.05(OH)2 标准不确定, 直至日本某公司委托国内某公司代工才最终有了标准;
NCA完成烧结工序后最好在干燥环境下进行 粉碎包装,一般要求湿度低于10%。
11/21/2017
5.烧结设备 一般采用密封连续式全自动化辊道窑炉
3.6、NCA材料的应用
1、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NCA 在目前使用电压窗口(4.2-2.75)下,是商业化正极材料中比容量最高的材料,
1C放电条件下可以高达180mAh/g,特斯拉电动汽车采用NCA电池,续航里程高达500公里。 与高电压钴酸锂比较,尽管高电压钴酸锂的比容量可以达到NCA的水平,但高电压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NCA)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NCA)的研究进展

1 . 三 元材料 N C A的结构性 能
Li Ni ㈣ Co 015A1 005O 2有
. .

与 和 A】 分别 以 2+和 3+价态存在 。
位置 的 N i 2 十 和3 a位置 的 L j 混排现象 , 导 致材 料的充放 电容量降低 。
L i Ni 1 / 3 C o l / 3 A1 1 / 3 O2 类似的a - Na F e O 2
单相层状结构 。 其 中L i 位于层状结构 的 3 a 位置 ,
N i 是材 料 的 主要 活性 物 质之 一 , 在 充放 电过 程 中,Ni 2 和 Ni 4 发 生相
互转 换。
C o 也是材料 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 ,
能很好地 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 。 同时 C o 抖的掺入 能够 抑制 Ni 进
含量偏高 ,形成惰性层 ,降低最 终产 品
C o ( O H) : 工 艺 路 线 ,在 火 法 阶段 将
依据国内外动力 电池及其材料研讨 容量 ,同时工艺复杂 ,增加生产成本。 第2 种方案 Al 元素可 以均匀分布 ,
A l 源和 锂 ( L i )源一 起 昆 合 烧 结制 备
铝前驱体材料的技术和装备上水平较为
接近 ,不管 是 Ni 1 一 C o ( OH) 2 还 是 Ni 1 一

c o A1 ( OH) 制备工艺路线 ,如 日本住
C 0 A1 ( O H) 2 组成的前驱 体都初步具
① 制 备 Ni C o ( O H) 2 , 然 后 在 友、 日本户田,已进入量产 阶段 。
2 。 3喷 雾干燥 法
喷雾 干 燥法 ” 是将 已经 液化 的 物
淀法 、喷雾干燥法 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主流的电池类型之一,在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当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和钛酸锂等化合物上。

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高的工作电压,但同时也存在着价格昂贵、资源紧缺和安全性能差的缺点。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转向新型正极材料的开发,如锰基氧化物、钴基磷酸盐、钛基氧化物等。

这些材料具有丰富的资源、低成本和良好的安全性能,是未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

其次,未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提高能量密度、延长循环寿命和提高安全性能三个方面。

在提高能量密度方面,研究人员将重点关注多元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以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和工作电压。

在延长循环寿命方面,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减少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粒径变化,以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在提高安全性能方面,研究人员将着重于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以降低电池的热失控风险。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新型正极材料的开发和现有材料性能的改进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随着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的不断进步,相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将为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新的突破。

希望本文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有所帮助,也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为电池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研究进展1.材料研究背景锂离子电池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科技、军事、生活等各个领域。

而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产品组成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正极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最终性能,而且正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所占比例高达40%左右。

目前常用的锂离子正极材料有LiCoO2,LiNiO2,LiMn2O4,LiMPOx等。

LiCoO2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层状钴酸锂属六方晶系的α-NaFeO2层状结构,理论容量为274mAh/g,具有工作电压高、充放电电压平稳、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的特点,是最早用于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只有部分锂能够可逆的脱嵌,如果过充将导致容量衰减和极化增大,使其循环性能大大降低。

因此目前实际容量为155mAh/g,平均工作电压3.7V。

同时由于其价格高、容量低、毒性大的特点,极大地限制了其适用范围。

层状LiNiO2理论容量为275mAh/g,实际容量为180-200mAh/g,平均工作电压3.6V左右,具有自放电率低、污染小、与多种电解液有良好相容性等优点。

但是制备困难,材料一致性和重现性差,而且热稳定性和安全性差。

尖晶石LiMn2O4成本低,安全性好,但循环性能尤其是高温循环性能差,在电解液中有一定的溶解性,储存性能差。

而且在高温(50℃左右)下材料相结构极不稳定,导致其容量衰减迅速。

LiMPOx型正极材料主要有LiFePO4,LiMnPO4,Li3V2(PO4)3和LiCoPO4等。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LiFePO4。

其具有充放电平台平稳、比容量较高、循环性能优异、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但是充放电平台低,导电性差。

[1,2,3,4]对于镍钴二元复合材料,兼有LiNiO2和LiCoO2的优点,既有较高的理论放电比容量,又有较稳定的层状结构,增强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但这种材料也存在耐过充能力差、热稳定性差、首次放电不可逆容量高等缺陷。

而铝的掺杂可以进一步稳定镍钴材料的结构,明显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放热反应,使材料循环性能和耐过充性能明显提高。

[4]2.材料简介2.1制备方法(1)高温固相法高温固相法是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传统方法,一般是先将锂盐与过渡金属化合物按目标产物的比例称重,然后通过球磨等机械方式混合均匀,在高温下焙烧形成目标产物。

朱先军等[5]将分析纯原料LiOH·H2O,Ni2O3,Co2O3和Al(OH)3按一定的计量比分别称量、混合、研磨,预烧后再研磨、压片,于氧气中725℃焙烧24h即得产物LiNi0.85Co0.10Al0.05O2。

江卫军等[6]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AlyCo0.2Ni0.8-yO2(y=0,0.001,0.005,0.01,0.03)。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均为α-NaFeO2型层状结构,大小均匀无杂质相。

固相法虽然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但是,该法焙烧温度高时间长,浪费能源;混合均匀性差,粒度和形貌难以控制;材料电化学容量有限,性能不稳定,难以保证批次与批次间的一致性。

此外,当合成二元或更多元体系混合物时,机械混合往往不能使多种反应物混合均勾,难以得到符合化学计量比的纯净物,容易引入NiO等杂质相,导致晶体结构存在缺陷,电化学性能不好。

[1,2,3,4](2)共沉淀法共沉淀法制备正极材料的重点主要在前驱体的合成上,可分为常规共沉淀法和改良型共沉淀法(或控制结晶法)。

常规共沉淀法一般是将过渡金属元素元素的可溶性盐配制成混合溶液,再往其中滴入沉淀剂,得到无定形的Ni-Co-M(M=Al,Mn等)氢氧化物前驱体或碳酸盐前驱体。

改良型共沉淀法则是加入氨水或碳酸氧铵等作络合剂,通过控制pH值合成球形Ni-Co-M前驱体。

沉淀经反复沉降以及洗漆后,干燥得到前驱体颗粒,然后将处理后的前驱体与锂源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最后将混合物进行高温煅烧制得目标产物。

常规共沉淀法制备的材料容易团聚,呈片状或多角形,物理性能不好,实用价值不大。

而改良型共沉淀法制备的材料,颗粒大小可控,振实密度高,流动性好,电化学性能稳定,重现性好,但是离子利用率比较低。

[1,2,3,4]谢娇娜等[7]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材料前驱体,然后与LiOH·H2O 混合在700-800℃下进行煅烧后得到结构为α-NaFeO2层状结构的球形正极材料LiNi0.8Co0.2-xAlxO2(x=0.05、0.10和0.15)。

研究发现,铝掺杂促进了烧结,但掺杂过多会导致过度烧结和异形晶粒出现,降低材料性能。

H.Cao等[8]采用常规共沉淀法制备了LiNi0.8Co0.2-xAlxO2(0≤x≤0.2)正极材料。

W.M.Liu[9]等对共沉淀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氨水为络合剂,过硫酸钠为氧化剂,得到蓝绿色前驱体Ni0.8Co0.15Al0.05(OH)2。

周新东等[10]釆用二次沉淀法合成出正极材料镍钴铝氧的前驱体,具体做法是:先将镍钴过渡金属溶液与沉淀剂、络合剂混合进行沉淀,合成二元氢氧化物,二元氧氧化物沉淀经过过滤、洗漆再重新加入到反应釜中,缓慢滴加铝盐溶液和沉淀剂,进行二次沉淀,合成目标产物的前驱体。

最终合成成品材料的球型度高,振实密度高达3.02g/cm3,且循环性能较好。

伍斌[4]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球形前驱体后,将前驱体750℃下预处理5h后,再与锂源混合煅烧出正极材料,制备出的材料性能良好。

总的来说,共沉淀法属于原子水平的混合,具有合成温度低,产物组分分布均匀、重现性好等优点,目前已经有公司利用该方法对锂镍钴铝氧材料进行了工业化生产。

(3)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合成过程一般是将较低粘度的金属离子和具有络合作用的有机物进行混合,制成均匀的溶胶,溶胶经缓慢聚合形成凝胶。

在凝胶过程中或凝胶后对其进行成型和干燥,最后将其进行锻烧合成出微米甚至是纳米级的成品。

粉体材料经溶胶-凝胶法合成后,虽然具有元素分布均匀,颗粒较小(可以达到纳米级),粒度分布窄,流程简单且容易控制等优点。

但是,该方法在合成过程中需要消耗过多的有机溶剂原料,成本高,对环境污染大,烧结性能也较差。

同时当对样品进行干燥时,由于溶胶粘度大的原因,需要较长的干燥时间。

基于上述原因,导致合成材料时较低的生产率,较高的成本,很难实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1,2,3,4]C.J.Han等[11]以丙稀酸为络合剂,锂、镍、钴的醋酸盐和硝酸铝为原料,80℃真空蒸发4h后,在140℃干燥4h形成凝胶,再于500°C预处理6h,置于氧气流中在800℃焙烧24h获得LiNi0.8Co0.2-xAlxO2(x=0,0.01,0.03,0.05)。

实验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减小,循环性能提高。

胡晨等[12]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NixCo1-xM0.05O2(M=Al、Mn和Ti),粉末颗粒细小,粒径约为0.3-0.5µm。

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3.0V-4.3V电压范围内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材料LiNixCo1-xMn0.05O2的初始容量较高,LiNixCo1-xAl0.05O2的循环性能比较好。

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各组分比例容易控制、化学均匀性好、粒径分布窄、纯度高、反应易控制、合成温度低等优点,但是原料价格较高、处理周期长,工业化难度较大。

(4)喷雾热解法喷雾热解法指先将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盐按目标产物所需化学计量比配制成前驱体浆料或溶液,然后将液体物料经过雾化、干燥、造粒、分解各过程,得到颗粒状粉体,最后对颗粒进行焙烧得到目标产物。

通过对合成液体物料过程的控制和喷雾分解工艺条件的改变,喷雾热分解法可以合成各种形貌的颗粒。

[1,2,3,4]S.H.Ju等[13]以镍、钴、铝的硝酸盐作原料采用喷雾热解法合成正极材料前驱体Ni0.8Co0.15Al0.05(OH)2,在此基础上合成出的球型成品材料具有高达200mAh/g的放电比容量,且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高温性能和倍率性能。

文章同时证明了成品与前驱体之间有较强的继承性。

喷雾热解法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热量和质量的快速转移,制备的材料化学计量比精确可控,且具有非聚集、球形形貌、粒径大小可控、分布均匀、颗粒之间化学成分分布均匀等优点,因而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5)其他方法P.Kalyani等[14]采用溶液氧化法,将各离子硝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利用尿素作为燃料,400℃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然后在氧气气氛下750℃焙烧得到成品LiNi0.7Al0.3-xCoxO2(x=0.0,0.1,0.15,0.2,0.3)。

汤宏伟等[15]将低共熔混合锂盐0.38LiOH-0.62LiNO3与自制前驱体Ni0.8Co0.2-xAlx(OH)2(0≤x≤0.15)按一定比例混合,经3个阶段烧结(200℃恒温3h、600℃恒温5h、850℃恒温15h),得到材料LiNi0.8Co0.2-xAlxO2(0≤x≤0.15)。

不同制备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方法不同,制出的材料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不同的制备方法有各自的优势,比如反应温度低、原料混合均匀、材料制备的重现性和一致性较好、化学反应进度容易控制等,都能合成出层状结构良好的正极材料,但是它们也有相应的弊端,因此,现有的制备方法需要继续研究改进。

2.2材料性能问题高Ni系正极材料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在于其很难合成具有化学计量比的材料,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相变以及Ni2+占据Li+的3a位置导致阳离子混排,从而造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急剧下降,这些缺点一直制约着它的商业应用[16-17]。

研究表明,通过阳离子掺杂可以改善上述情况,Al的掺杂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适量掺杂的Al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可以改变Ni系层状材料的晶胞参数,增大c/a,该值显示了材料层状属性,也有研究认为该值反映了阳离子混排的程度;(2)适量Al的掺杂可稳定层状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充放电性能;(3)适量Al的掺杂有利于形成稳定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降低锂镍氧的合成难度,可以在空气中合成具有良好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的材料;(4)适量Al掺杂能有效提高电荷在电极界面间转移,并且能抑制高压循环过程中电荷转移阻抗的增加。

[16,18]制约Ni系层状材料广泛应用的因素还包括其在合成过程中条件较为苛刻,需要氧气气氛才能合成出结构优良的高Ni系层状材料。

LiNi0.8Co0.15Al0.05O2(即NCA)材料在日本、韩国已投入应用,该材料放电比容量大,具有良好的容量性能与倍率性能,但是也存在吸湿性高、循环不够稳定等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