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课文赏析
![《孤独之旅》课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7a0f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b.png)
《孤独之旅》课文赏析《孤独之旅》是中国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讲述了一段关于成长与孤独的深刻故事。
该作品在叙事角度、人物塑造、环境描写、主题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赏析。
一、叙事角度《孤独之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通过主人公“我”的视角来展开整个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体验他的孤独、迷茫和成长。
同时,“我”的叙事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人物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饱满、立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经历了从胆怯、孤独到勇敢、独立的成长过程,其他角色的塑造也各有特色,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也使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
三、环境描写《孤独之旅》中的环境描写非常出色,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苍茫的氛围。
这种氛围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相互呼应,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同时,环境描写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主题表达《孤独之旅》的主题主要聚焦于成长与孤独。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作者表达了对于勇气、坚韧和自我探索的赞美。
同时,作品也深刻地探讨了孤独对于个体成长的意义。
这种主题表达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成长的思考。
五、语言运用曹文轩在《孤独之旅》中运用了生动、细腻的语言,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他善于运用寓言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哲理具体化。
此外,作者的语言还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风貌。
这种语言运用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得作品更具有文学价值。
通过对《孤独之旅》的叙事角度、人物塑造、环境描写、主题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品质和思想深度。
它不仅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更深入地挖掘了成长与孤独的本质。
因此,《孤独之旅》值得每一位热爱文学的读者细细品味。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e5e52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9.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赏析《孤独之旅》课文原文: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才停泊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的。
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
他告诉杜小康,芦苇丛里有芦雁的窝,是尖锐的芦苇茬子围起来的。
窝里的芦雁,受到惊吓后会把头扎进窝里,把窝挤破后直扎出来逃跑。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立的扇形水流,又像开了一朵巨大的白绒花。
杜小康望着它们,心里也踏实了一些。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家中的那点孤独,又算得了什么?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
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
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
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
他对杜小康带了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赶向前方。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
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读《孤独之旅》缩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读《孤独之旅》缩写](https://img.taocdn.com/s3/m/85d2b6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5.png)
读《孤独之旅》缩写
《孤独之旅》是曹文轩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被迫辍学并放鸭为生,经历孤独与挫折后成长起来的故事。
杜小康原本是一个富家少年,家庭突遭变故,他不得不辍学,与父亲一同来到一个陌生的湖边放鸭。
初到湖边,杜小康感到非常不适应,他经历了暴风雨、迷路、鸭群走失等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
在孤独中,杜小康逐渐适应了湖边的艰苦生活,他开始学会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人与物的关系。
他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和残酷,但也有人间的温暖和关爱。
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两人共同面对困难并相互支持。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后,杜小康终于成熟起来。
他意识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起伏和变化。
他学会了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强,并且要有自信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最后,杜小康和父亲一起追回了走失的鸭群,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和赞扬。
这个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勇气,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孤独之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它们并不断成长才能走向成功。
同时,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孤独之旅》原文及赏析
![《孤独之旅》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ce963e90c69ec3d5bb75ab.png)
《孤独之旅》原文及赏析孤独之旅原文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一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
他对杜小康带了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赶向前方。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
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
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
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他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机会。
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前行是纯粹的。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终于已经不可能再有回头的念头了。
杜雍和这才将船慢慢停下。
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偶然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
鸭们不管。
它们只要有水就行。
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
它们开始觅食。
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
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散。
部编版九上《孤独之旅》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孤独之旅》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7facac5011ca300a7c39073.png)
部编版九上《孤独之旅》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
杜小康家原本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故事也就由此开始了。
二、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蜻蜓眼》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觅mì食: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嬉xī闹:嬉笑打闹。
空旷kuàng: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撩liáo逗:挑逗,招惹。
炊chuī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掺chān杂:混杂,使混杂。
驱qū除:赶走,除掉。
温顺:温和顺从。
重叠dié:(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眺tiào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激动、举止失常、狂喊乱叫的状态。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描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亲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从而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练,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
交代了小说的背景——杜小康因为家境一落千丈而失学,被迫跟随父亲去放鸭。
第二部分(2~27):故事的发展。
写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同时这也是一次“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28~49):故事的高潮。
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荡中放鸭、找鸭。
第四部分(50~52):故事的结局。
赏析《孤独之旅》
![赏析《孤独之旅》](https://img.taocdn.com/s3/m/f7193b0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3.png)
赏析《孤独之旅》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成功塑造了杜小康这位在孤独中成长的少年形象。
在人生的变故面前,他能勇敢去面对,并在孤独之中学会了忍耐,在困难面前学会了克服,在危难之时学会了坚强,在思乡念亲中懂得了人生。
正是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寂寞、锤炼了这位少年的身心,使他在孤独的人生道路上突然“长大”了。
读了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小说紧扣“孤独”行文的特点。
这首先表现在对客观环境的描写上。
在去芦苇荡途中,所见的都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面对这样的环境,孤独寂寞之情怎能不油然而生呢!到达目的地之后,面对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给人一种永远也逃不脱的感觉。
在以后的生活中,父子俩既听不到鸡鸣狗吠之声,更听不见其他人的声音,就连父子之间的谈话也会大打折扣。
这种以环境的“静”烘托人物孤独之感的写法,使杜小康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其次,作者还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小主人公的孤独之感。
如“杜小康请求父亲回家”,“晚上做梦想母亲”等细节的描写,正是他孤独之极的表现。
文章之所以大力渲染“孤独”,除了扣题以外,最主要的是让读者理解“在孤独中能锤炼人”的主旨。
另外,作者还在行文中巧妙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鸭群的活动,而是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及行动。
前者是暗线,后者是明线。
正是这一明一暗的互相映衬,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并形成了“以鸭写人,以鸭喻人”这一新颖、独特的刻画人物的手法。
小鸭“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这其实也是杜小康在夜幕下孤寂恐惧心理的真实写照。
鸭群经历了自然界的暴风雨,正暗示了杜小康经历了人生的暴风雨。
鸭子长大了,下蛋了,则暗示着杜小康战胜了孤独,长大了,坚强了。
可见,小说的人物之所以生动、丰满,正是这一写作手法成功运用的结果。
曹文轩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界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的小说成功塑造了一批“开朗、充满生气且身处逆境而不退却”的小男子汉形象《孤独之旅》一文正体现了这一创作风格。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孤独之旅》曹文轩简介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孤独之旅》曹文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c76e53602020740be1e9b89.png)
曹文轩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1 / 1。
第17课《孤独之旅》课件
![第17课《孤独之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dd39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1.png)
赏读课文,品味文章的环境描写
2. 分析描写鸭群的作用 文中除了对人物、自然环境的描述,还
用大量篇幅描写了鸭群,这与杜小康的成 长有什么联系?
赏读课文,品味文章的环境描写
示例: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 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 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 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 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 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明确: “均匀、永恒的水声”说明此时声音比较单调,突 出环境的寂静,“急促有力”说明划船赶鸭子的速度 很快,衬托了父子俩对前途的茫然无助的心情。
孤独之旅
曹文轩
自学展示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当 代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 生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 房子》《根鸟》《青铜葵花》《蜻蜓 眼》等。其中《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 图书奖。
自学展示
自学展示
理解词义
1.家底 :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2.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3.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4.撩逗:挑逗,招惹。 5.胆怯:胆小,畏缩。 6.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本文是 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7.仓皇:匆忙而慌张。
自学展示
有关小说的文体常识。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所以小说的“我”不能看成是 作者,只表示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2)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 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 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指故 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 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孤独之旅》赏析
![《孤独之旅》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641aa8284ac850ad0242a9.png)
不 同的侧 重 , 以期 提 高高 职学 生英 语 的应 用 能力 。 由此可 知 ,一 位 不 懂得 互动 来 引导 学生 思考 的教师 ,其 思维 也 是死 板 。利用 多 种 方 法 来 进 行 互 动 引 导 ,可 有 效 地 激 发 学 生 对 未知 领 域 的求 知 欲 ,也可 令学 生对 教 育技 术学 科产 生 浓厚 的研 究兴 趣 。 比如 :在 讲 述 情景 对话 时 ,就 可启 发学 生 了解 语言 交流 的重要 意义 ,让 学 生 明 白创 新在 英语 学 习 中的重 要 性 ,反省 自身在 该学 科上 还有 哪
2 2第期 0 # 1 1-
教育科 学
理 论研 究
《 孤独之旅 》赏析
张艳惠 ( 河北省栾城县第六中学 0 13 ) 540
曹文 轩 老师 的 小说 《 独之 旅 》讲 述 了少年 杜 小康 因家 庭变 孤 故 而 失学 ,随父 放 鸭 ,人 生旅途 上 ,杜 小康 经 历 了一场 美丽 又 充 满挫 折 的孤独 之旅 。 细读 文 章 ,字里 行 间无 不渗 透着 孤 独 ,有人 物情 感 世 界的孤 独 ,人 物 面对 自然 环境 的孤 独 ,人 物对 未来 的 恐惧 产 生的孤 独 。 我 发现 文 中的 人物 语言 少 之又 少 ,被大 量地 省 略 了 ,我 想 作者 正 是 用这不 多 的人物 语 言彰显 了文 章主 题 。 在 故事 的 开端 这一 情节 中 ,作 者只 让 小康 一人 说 了一句 话 ,
些不 足 。 ・
四、 如何在 提高 学生 创新 能 力时提 高教 学效率 教师 是开 启学 生 创新 能力 的关 键 , 由于教 师在 其 中起 重要 作 用 ,因此 教师 的教学 水平 是否 达 到要 求 ,能否 充 分调 动学 生 的主 观 能动性 ,都是 衡量 有无 创 新能 力和 教 学水准 高低 的一个 尺度 。 所 以,要 培养 学 生创 新精 神 、创 新意 识 ,教 师是 最重 要 的因素 之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fa9403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c.png)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
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以孩子的视
角描绘了一个关于成长、友情和孤独的故事。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
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孤独对一个人的影响。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波的男孩,他在父母离异后和母亲
一起生活。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孤独和痛苦,但他依
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
这让我深受感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会面临类似的困境,但却很少有人能像小波一样坚强。
小波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
活的希望。
他和一只名叫小狗的狗成为了朋友,他们一起度过了许
多快乐的时光。
小波和小狗之间的友情让我深受触动,因为在孤独
的时刻,能有一个朋友陪伴是多么的重要。
除了友情,小说还让我思考了孤独对一个人的影响。
小波在孤
独中成长,他学会了独立和坚强,但同时也承受了许多痛苦和困难。
这让我意识到,孤独并不是一件好事,它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但同时也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脆弱。
通过小波的故事,我也开始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小说中,小波和他的母亲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他们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争吵。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家庭关系是多么的重要,而一个和睦的家庭能给一个人带来多么大的幸福。
总的来说,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孤独对一个人的影响。
通过小波的故事,我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
这部小说让我收获了很多,我相信它也会对其他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孤独之旅》生字词
![《孤独之旅》生字词](https://img.taocdn.com/s3/m/1391be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c.png)
《孤独之旅》生字词
《孤独之旅》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生活的压力下,独自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完成了一次孤独的成长之旅。
以下是一些生词:
1. 杜小康: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2. 芦花鞋:用芦花编织的鞋子,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
3. 鸭黎子:小鸭子。
4. 芦苇荡:长满芦苇的水域。
5. 河滩:河流的岸边。
6. 油麻地:小说中的一个小村庄。
7. 草堆:用草堆积成的垛。
8. 夜来黑:夜晚。
9. 草垛:用草堆积成的垛。
10. 黄昏:日落以后到天黑的一段时间。
11. 茬 chá
12. 抠 kōu
13. 家底 jiā dǐ
14. 觅食 mì shí
15. 嬉闹 xī nào
16. 空旷 kōng kuàng
以上就是我们经常在《孤独之旅》中见到的生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9e4263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5.png)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孤独之旅》是曹文轩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在大海上的孤独旅程。
这本书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孤独有了新的认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少年,他在一次海上航行中迷失了方向,最终独自漂流在茫茫的大海上。
他没有食物和水,没有航海工具,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和智慧来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在这个孤独的旅程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成功地渡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
这本书让我对孤独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社会里,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孤独。
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困扰,很少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内心的孤独。
然而,孤独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正如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他在孤独的旅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反省自己,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力量,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压力所困扰,很少有时间去享受生活。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段旅程。
我们应该学会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被生活压力所困扰。
正如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他在孤独的旅程中学会了享受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对孤独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只有在享受生活中,我们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我们都能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面对孤独,享受生活,找到自己的内心力量,实现自己的梦想。
《孤独之旅》(九年级选修)
![《孤独之旅》(九年级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6cb37d926529647d272852d5.png)
说课稿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人教版教材编辑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文虽是节选,但叙事简练,情节完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短篇小说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小说,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选编的课文有《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四篇。
《孤独之旅》写少年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
课文描绘了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康,历经牧鸭生活最初的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的一段生活历程。
小说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于平白中饱含真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1baf04bd64783e09122be3.png)
《孤独之旅》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课文题解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作者简介曹文轩,汉族,男,1954年1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等。
主要学术性著作《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
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
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开卷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小说奖等奖项。
200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
多次在各地进行演讲。
2012年4月27日受邀前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春城实验小学进行“推开写作之门”主题讲座;2011年10月在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进行主题讲座;2012年10月16日受邀前往重庆外国语实验学院和红光中学进行讲座。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件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43566b1a37f111f0855b04.png)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件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件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分析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理解 环境描写的作用 ;理解 “孤独”所 表达的内涵。 3、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 感悟成长,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环境: 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件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
通读文章,对照文章开头和 结尾的杜小康,大家认为用 哪个字来形容杜小康最合适?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件
杜小康前后的心理状态、感受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
变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件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不同阶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件
活动一:速读小说,了解内容
一、速读课文,感知小说主要内 容,梳理小说三要素。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件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杜小康、杜雍和。
情节: 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
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 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 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 “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件
《草房子》是一本儿童读物。 小说通过陆鹤、纸月、细马、杜 小康四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 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 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 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
杜小康家原来是全村首富,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 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能够 骑着罕见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游乐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孩子们的 “孩子王”,享受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将军”“司 令”的领袖人物。
九年级语文上册 3.10《孤独之旅》课文解析素材 新人教版(通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 3.10《孤独之旅》课文解析素材 新人教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3687c6d4d8d15abe234e7f.png)
曹文轩《孤独之旅》课文解析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段析】开篇一句交代了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的原因,即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
第一部分:交代人物,点出故事的原因。
【品味】“但”“竟”“忽然”等副词的运用,表现了变故突如其来、出人意料。
“一落千丈”写出了变化之大。
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
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段析】写杜小康离开故乡,他的“孤独之旅”开始了。
他非常想家,但父亲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
【品味】杜小康的话,表明他对家的留恋,对往日幸福生活的依恋。
“树烟”的意思是远处树木朦朦胧胧的样子就像笼罩在烟气之中。
“树烟”一词证明离家已很远了。
“沉着脸”是神态描写,“不停地撑着船”“一个劲儿赶”是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无可奈何的心理。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
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
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
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段析】插入对鸭群行进的水面的描写,耐人寻味。
【品味】“带着哭腔的请求”说明杜小康是在无奈之中踏上孤独之旅的。
对鸭群行进的水面的描写,非常细致。
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
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前行是纯粹..的。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孤独之旅》课文原文
![《孤独之旅》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3918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e.png)
《孤独之旅》的课文原文《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选入九年级上册课本(人教版)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
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
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
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
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
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
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到暴风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冻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
”说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
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
但杜小康并没有回应。
他赶紧朝四周的芦苇荡里去找,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苇荡里迷路了。
杜雍和找到他时,他已经昏迷不醒。
杜雍和把杜小康背了回来,让他躺在窝棚里,然后去给杜小康找吃的。
杜小康喝了一大碗粥,才渐渐地醒了过来。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a35607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05.png)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1初读《孤独之旅》这篇文章,觉得不怎样样,但细读后感触颇深。
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父亲去放鸭。
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他的心。
一场暴风雨,他孤身一人去寻找被雷电吓跑的鸭子,他在空荡荡的芦荡里不停里寻找着,寻找着……最后他找到了鸭子,也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是啊,只有风雨相随,才能开出绚丽之花。
天生残疾的'霍金要经过多少凄风才能在黑洞理论上有所建树呢?盲聋哑的海伦·凯勒又要经过多少苦雨,才能够超越常人而闻名于天下呢?再想想:司马迁、韩非、贝多芬、张海迪、邓小平、姚明……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姣姣者,哪一个没经历过挫折与苦难,哪一个没经历过风雨的洗礼?而且,在一次次的风雨后,他们开出的花不仅仅绚丽多彩,更是凝重美艳,香远益清。
虽然,有些人一生都风和日丽,一帆风顺,他们享受着生活的优待,品味着人生的甜蜜,不用太多的发奋和拼搏,每一天只等待运气和喜悦的降临。
他们也开花,但他们的花总显得娇小、脆弱,总是缺少那种绚丽的心动。
又有些人,应对风雨总是恐惧害怕,继而逃避退缩,甚至于堕落颓唐,像“愚笨的企鹅”和“胆小的海鸭海鸥”,他们永远也做不了那迎风歌唱、高傲飞翔的海燕,他们甘愿躲在那黑暗又冰冷的角落里。
这样的人,甚至连开花都不会,更别说绚丽了。
坦然地应对风雨,坦然地理解风雨的洗礼吧!让狂风吹去我们的幼稚,吹出我们的成熟;让暴雨涤去我们的混沌,涤出我们的清澈;让暴风雨洗涮我们脆弱的枝叶,涌出一颗坚强勇敢的花蕊,绽放一片绚丽与芬芳。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2初读《孤独之旅》这篇文章,觉得不怎么样,但细读后感触颇深。
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父亲去放鸭。
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他的心。
一场暴风雨,他孤身一人去寻找被雷电吓跑的鸭子,他在空荡荡的芦荡里不停里寻找着,寻找着……最后他找到了鸭子,也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c01700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2.png)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5篇朋友,请以坚忍不拔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吧!做一个坚强的“杜小康”,扬起你的笑脸来,我相信,生活也会对你微笑,幸福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曹文轩孤独之旅读后感一曹文轩在《孤独之旅》中写道: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
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
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与杜小康相比,我们的学习条件、家庭条件都比他好,起码,我们不至于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我们也不例外,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笑着面对一切。
鲜花与荆棘相伴,阳光与风雨同在,希望与失望并存,我们不能否认。
但我们能只看到“鲜花、阳光、希望”,而不看到“荆棘、风雨、失望”呢?能,我们一定能——只要我们有杜小康那样坚忍不拔的意念。
遇到失败与挫折,勇敢地去面地面对吧。
你会发现阳光就在风雨后。
不被困苦所吓倒,以坚忍不拔的心态高挂前进的风帆,你必将——像杜小康一样到达成功的彼岸。
坚忍不拔的心态能够帮你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能让你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失败中瞥见成功,在风雨中看到彩虹。
坚忍不拔态度最好的体现就是笑对生活。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失败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
我们何不笑对生活呢?笑对生活,烦恼如过眼烟云。
笑对生活,困难一击即破。
笑对生活,成功就在脚下。
朋友,请以坚忍不拔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吧!做一个坚强的“杜小康”吧,扬起你的笑脸来,我相信,生活也会对你微笑,幸福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孤独之旅》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在艰难困苦的磨砺中长大的一个过程,长大了是一个过程,一种逐见成熟了的心态。
是突发的逆境造成了杜小康长大了,他家庭发生了变故而失学,迫不得以而跟着父亲去放鸭。
可是突发的困难有些让他接受不了,他居然对着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文轩《孤独之旅》
曹文轩《孤独之旅》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眺tiào望觅mì食撩liáo逗狗吠fèi
撅juē断戳chuō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
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2)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