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精简版
艺术学概论资料

(二),关于自身规律可以理解为两点: 1,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2,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40
第四节 艺术继承与创新
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继承是手段,
创新是目的。 二,创新的原则 坚持批判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1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42
23
六,形式性 艺术的内容最终要依靠一定的形式表
达出来,离开了形式,艺术就无法完成。 形式是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艺术所依 赖的物质材料。
24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25
第一节 艺术的构成
一、客体世界 二、艺术创作与制作 三、艺术作品 四、艺术的传播与接受
26
一、客体世界 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
第二节 艺术与哲学
哲学代表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 术代表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哲学通过 美学来影响艺术,艺术启发哲学家的思 考,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
1,哲学影响并决定艺术家的总体思想。 2,哲学促进艺术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49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
1,在认识世界的方式上两者有很多的相 同之处。
2,宗教利用艺术来宣传,同时也为艺术 提供题材与内容。
四、学科的建立
19世纪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提出 “美学的根本问题与艺术哲学完全不同” 的观点,解决了艺术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从此,艺术学就建立起来了,他也被成 为“艺术学之父”。
4
第二节 学科任务 一、系统地阐释艺术活动的基本状况,
确立科学的、进步的艺术观 二、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的密切
联系,探讨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三、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
56
(3)以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 再现艺术: 绘画 雕塑 戏剧 表现艺术: 音乐 舞蹈 建筑 (4)以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 动态艺术: 音乐 舞蹈 戏剧 静态艺术: 绘画 建筑 雕塑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是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彭吉象。
本书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矛盾辩证法的论证方法,主要的论证运用了对立统一,既凡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逻辑清晰,论点清晰,客观理性;吸收了历来国内外对艺术看法,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观点递进、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阅读建议:参考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推荐章节: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定论,第十章艺术创作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第十一章艺术作品第二节典型和意境、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重点推荐:第十章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第十一章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艺术学概论整理

艺术学概论整理(一)艺术本质论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始,给艺术下的定义迄今已有上百种,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特征,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1、客观精神说(1)定义:认为艺术是“理念”或某种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2)代表:A.德国古典主义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之上。
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B.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1)定义: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2)代表:A.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掺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B.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他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C.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代是文学日益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
但是在这个时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成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3、“模仿说”或“再现说”(1)定义: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2)代表: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咋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艺术学概论框架第一章

突出特点 把创作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 艺术创作过程,并融会到艺术作品之中
2 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又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
有其深刻的经济和政治根源
19世纪的俄国经济上十分落后,但文学艺术涌现 了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等一批作家
19世纪俄国反对沙皇政府封建主义专制统治的斗 争,新的生产力强烈要求打破破旧的生产关系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 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具有该特点的原因: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 生产
艺术的主体性集中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 能动性和独创性
唐代韩幹《照夜白图》和元代赵孟頫画马各不相 同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独到发现和深刻理 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 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但他还包含辩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 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艺术离不开 内容,也离不开形式,离不开理性,也离不开感 性。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 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 动”
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 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自由的艺术”不夹杂任 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顾闳《韩熙载夜宴图》用“心识默记”的方法
艺术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 者是有机的统一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 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使其具有令人惊 叹的感人魅力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

宗教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教义,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艺术参与宗教活动 艺术宣扬宗教思想 艺术强化宗教氛围
艺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
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02
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 艺术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屈原
艺术与道德的本质区别
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以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普列汉诺夫
彩陶背壶 黑陶高柄杯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艺术教育的概念
二、艺术教育
1.艺术教育的概念
狭义的含义:艺术教育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广义的含义: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 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2.艺术教育的任务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整理1. 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全面表达方式,通过视觉、听觉、语言、动作等形式传达情感、思想和审美体验。
艺术具有主观性、创造性、表现性和审美价值等特点。
2. 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艺术形式(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风格(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艺术流派(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等。
3. 艺术的历史发展: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成形。
从史前艺术到古代文明艺术(如古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近现代艺术等历史时期,艺术不断演变和创新。
4. 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理论研究艺术的本质、产生和发展规律等。
艺术批评则评价和分析艺术作品,并探讨其意义和价值。
常用的艺术理论有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
5. 艺术欣赏和鉴赏:欣赏艺术作品是通过理解和体验艺术作品来获得审美享受的过程。
艺术鉴赏则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读,需要结合艺术理论和历史背景来进行。
6.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相互影响。
艺术在社会中扮演着诸多角色,如记录社会变迁、传递社会价值观和思潮、引发社会对话和反思等。
7. 艺术家与创作:艺术家是创作艺术作品的人,通过个人的创造力和表达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艺术创作涉及到视觉、音乐、构图、色彩、材料等诸多要素。
8. 艺术市场和艺术教育:艺术市场是指购买、销售和收藏艺术品的行业,艺术市场的繁荣程度与艺术作品的需求和价值密切相关。
艺术教育通过教授艺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9. 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指自20世纪以来产生的艺术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实践,如后现代主义、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
当代艺术对传统艺术和观念进行挑战和重新定义。
10. 艺术与文化多样性:艺术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个体经验的多样性。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方式,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1.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什么是艺术的形象性及特点:含义:艺术形象性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特点:(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3.主体性的涵义,特点含义:艺术形象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艺术起源于:模仿,游戏,巫术,表现,劳动综上所述,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4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这三种功能。
5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与区别:在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在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
艺术与科学联姻有着三个辉煌的时期。
①第一个辉煌时期是在古希腊时期。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以及音乐里的数量比例关系,并且将这些原则运用到了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
②第二个辉煌时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高峰。
这个时期一些大艺术家,本身就是大科学家,他们把许多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促进了艺术的完善和发展。
如:达.芬奇既是大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
③第三个辉煌时期是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至今仍然方兴未艾的当代社会。
现代科学技术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但位艺术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如电影艺术、电视艺术。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彭吉象精选全文

艺术生产理论全面地研究艺术活动的全部过程, 清楚的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系统,而不是单纯 的强调某一方面。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二、主体性 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 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 实是艺术家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黑格尔认为,美食理念的感性显现。
一、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
康 德 ( 1 7 2 4 年 4 月 2 2 日 -1804年2月12日)著 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 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 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 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 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 流派。
托尔斯泰(1828一1910)是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 主义作家。他以自己的名著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 文学。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作家的晚年作品 写出了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表 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蕴藏在俄国农民心中的愤 懑情绪,也表现了作家本人世界观的矛盾。这些作 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贵族地主和新 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罪恶,但又宣传了不以暴力抗恶 的思想。
卫城山门
帕提农神庙
埃雷赫透神庙
哈德良之拱(Hadrian's Arch)以及奥林匹亚宙斯神庙(Temple of Olympian Zeus)
19世纪的俄国是欧洲领土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当西 欧主要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俄国仍是个落 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后其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异常强大,沙皇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是俄国地 主的总头目,他既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又是全俄的主宰, 具有无限的权威,全国任命必须绝对服从,并且沙皇用军 队和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关来维护统治。一旦农奴发生暴动 分驻各地的军队立即前往镇压,沙皇政府还实行书刊检查 制度,限制人民的出版、言论自由。由此可见沙皇制度的 国家机器是十分强大的。这些国家机器的使命是维护农奴 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这为沙皇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提供了条件。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大一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大一艺术学概论是大一学生研究艺术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形式和意义。
本文将介绍艺术学概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艺术的定义、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和艺术批评。
第一部分: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一种通过创造性表达来传达思想、感情和美感的人类活动。
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
艺术的定义因时代和文化背景而异,但其核心在于表达和沟通。
第二部分: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方式。
常见的艺术形式有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例如,绘画通过画笔和颜料在平面上表现,音乐通过声音和乐器表达情感。
第三部分: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艺术作品在表达方式、形态和风格上的共同特点和风格。
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如文艺复兴、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等。
艺术风格反映了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对艺术的影响。
第四部分: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艺术批评,人们可以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艺术批评可以从艺术形式、风格、主题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五部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密切相关,艺术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艺术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传递社会信息、启发思考和激发情感。
艺术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多元化。
结论:艺术学概论是大一学生探索艺术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学习艺术的定义、形式、风格和批评,学生可以培养对艺术的审美和理解能力。
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欣赏和创造,更在于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与启发。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艺术学概论中汲取知识,深入研究艺术的奥秘。
艺术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拥抱艺术,享受艺术的美好。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总结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总结艺术学是一门关于艺术的研究学科,旨在探讨艺术的本质、性质和意义。
本文将总结《艺术学概论》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功能、艺术分类、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史。
1.艺术的定义:-艺术的主观定义: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表达。
-艺术的客观定义:艺术是通过具有审美品质的形式、结构和意义来表达和传达情感或思想的活动。
-艺术的综合定义:艺术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形式和语言来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经验的一种活动。
2.艺术的功能:-情感表达功能:艺术可以表达和唤起人们的情感体验,使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
-知识传递功能: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可以传递和分享艺术家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社会批判功能:艺术可以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的批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变革。
-文化传承功能: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传承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历史。
-美的享受功能:艺术作品本身带有审美价值,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
3.艺术分类:-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等以视觉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以表演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文学艺术: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等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4.艺术创作过程:-创作动机: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经验和思想成为创作的驱动力。
-创作意图: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特定的意图和信息。
-创作过程:创作过程包括观察、构思、实践和反思等环节,艺术家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来完成作品。
-创作风格:艺术家的个人特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5.艺术史:-古代艺术:包括古埃及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和中国古代艺术等,注重对神、君王和宗教的崇拜。
-中世纪艺术:基督教和宗教在艺术中的影响,以哥特式建筑和宗教题材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追求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以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为代表。
第二章《艺术学概论》第二章

第二章《艺术学概论》第二章第二章:艺术学概论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各种形式以及艺术家的创造力来传达情感、思想和体验。
艺术学概论是研究艺术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艺术的本质和意义的学科。
本章将介绍艺术的定义、分类以及艺术的功能和影响。
首先,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艺术可以被定义为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过程,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戏剧,都可以被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
除此之外,艺术还是一种反映社会、文化和时代的方式。
其次,艺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式和媒介进行分类。
绘画、雕塑和建筑属于视觉艺术,音乐和舞蹈属于表演艺术,文学则是语言艺术的一种。
这些不同的形式具有各自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传达工具。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周围世界的观察。
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让人们思考和反思。
艺术也能够传达一种社会和政治的意义,反映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除了表达和传达的功能外,艺术还扮演了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角色。
艺术是一种文化遗产,能够保留和传承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
它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还可以成为社会问题的呼声,引起人们关注并激发行动。
艺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长远的。
它能够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让人们感到幸福和满足。
艺术还能够激发思考和创造力,提升个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对社会而言,艺术是一种交流和团结的工具,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减少不同文化和社会之间的隔阂。
总结来说,艺术学概论是研究艺术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媒介传递情感、思想和体验。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思想和情感的传达工具。
它具有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功能,能够保留和传承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引起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艺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长远的,能够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激发思考和创造力,促进文化交流和团结。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艺术总论1.广义: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2.艺术包括: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民族民间艺术3.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19世纪末叶才逐渐形成4.“艺术学之父”:康拉德·费德勒5.格罗塞《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①柏拉图: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②黑格尔:a.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b.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总是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③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①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②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③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①亚里士多德: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1.艺术生产理论——马克思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叫作“艺术生产理论”。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启示①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a.起源: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b.特点: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c.性质:其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②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③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把创作——作品——鉴赏当作一个有机的、完整的艺术系统来进行研究第二节: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一、形象性——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1.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第五章实用艺术1.概念。
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
2.分类。
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3.审美特性。
⑴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性:①实用艺术中的各个门类都应当分别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②实用为主,审美从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③物质材料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实用艺术的发展。
④有余实用艺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材料和人工劳动,所以它的实用性也应当考虑产品的用料、费时、加工和成本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省工省料和降低成本。
审美性: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
⑵表现性与形式美表现性:实用艺术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
形式美: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特别注重形式美。
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黄金分割”的比例后,被奉为重要形式美法则遵循。
⑶民族性与时代性民族性: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等各门实用艺术,无一不表现出民族的风格和特色,如中国的陶瓷工艺品。
时代性: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材料和技术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色。
4.建筑艺术的艺术语言: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5.建筑艺术的三原则:实用、坚固、美观第六章造型艺术6.中国画的特点。
⑴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因此,中国画又可以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⑵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营造三种主要空间: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
⑶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话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⑷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
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
511-艺术学概论各章内容概要

艺术学概论各章内容概要第一章艺术总论一.艺术起源的六种学说(一)艺术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
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
《艺术学概论》资料

上编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含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之外的其余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
广义上的艺术包含:适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拍照、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 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全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错而独立的学科,这标记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所以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含艺术理论、艺术责备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实质与特点第一节艺术的实质一、对于艺术实质的几种主要见解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许客观“宇宙精神”的表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一致。
x i é(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是“生命本体的激动” 。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始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建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绝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波及任何目的。
重申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惨剧的出生》中把日神激动和酒神激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本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拟说 / 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拟”。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拟必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切性,认为艺术比所模拟的现实更为真切,认为艺术家不该当“依照事物原来的样子去模拟” ,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拟”。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艺术总论这一章又分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中编艺术种类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下编艺术系统分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
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艺术的特征有形象性包括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关于艺术的起源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艺术的社会功能包括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作用。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起着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与理性分裂,在艺术天地里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任务包括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在艺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便是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紧密联系。
宗教也影响艺术,艺术与道德也有紧密的联系,艺术与科学,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由于艺术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在近现代的艺术理论中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有一下几种,第一种是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和视听艺术(戏剧);第二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试听艺术;第三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第四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艺术学概论电子版

艺术学概论电子版艺术学概论一、什么是艺术学?艺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现象的学科,其本质是一门理论研究,旨在揭示艺术的内在运行机制和不同形式的艺术交流方式。
它研究动态时尚的艺术趋势,为艺术行业未来发展提出新见解。
二、艺术学的核心内容1. 审美行为审美行为是艺术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
审美行为可定义为一种纯粹的、无条件的愉悦活动,综合运用空间、时间和可视性特征来评价一种物体或活动,以达到更高级审美体验环境的目的。
2. 艺术历史艺术历史关注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一种客观、系统、多元化地研究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发展过程的方法。
它涉及到各种重要的主题和相关艺术问题,揭示了艺术形体的多样性和特性,揭示了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3.艺术理论艺术理论旨在推动艺术实践向着更高水准发展,进而提升艺术审美行为。
艺术理论研究中,不同学者基于他们的不同观点论述艺术价值及其创作过程,探讨艺术审美、艺术及社会性质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的可能行为规范等。
4.艺术实践艺术实践是艺术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主要侧重于绘画、雕塑、建筑、诗歌、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实践。
它可以反映文化、社会和审美环境,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艺术创作过程,获得审美体验。
三、艺术学研究的意义1.更了解艺术:艺术学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从艺术历史、审美行为以及艺术形态等方面,帮助大家了解创作艺术的时空背景,深入分析审美行为的意义,探究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等。
2.培养审美能力:艺术学研究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完善审美素养,获得视觉美感以及社会文化意识。
此外,它还能帮助人们正确对待任何形式的艺术,认识世界,维护自我价值观。
3.提升艺术水准:从历史角度看,艺术创作受到审美价值体系的影响巨大,艺术学研究致力于探索精神水准的本质,从中提升艺术的质量和审美效果,进而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它探讨艺术的起源、发展、形式、风格、意义和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艺术学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欣赏艺术的美,以及了解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艺术的定义和特征艺术是人们用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思想、情感和场景的一种方式。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形式来呈现。
艺术作品通常具有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可以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感受。
艺术作品的特征包括:•创造性:艺术作品通常展现了艺术家的独特创造力和想象力。
•表现性:艺术作品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美感: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触动人的感官和情感。
•互动性:艺术作品可以与观众产生互动,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的壁画和雕塑作品。
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文化中,艺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艺术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达到了巅峰,文艺复兴时期也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艺术形式也逐渐多样化。
现代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影视、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
当代艺术还涉及了数字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新兴的艺术形式。
艺术风格和流派艺术风格是指艺术作品的独特表现风格和特征。
不同的艺术家和时期往往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艺术风格和流派:1.古典主义:强调对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模仿和继承。
古典主义艺术追求完美的比例和和谐的形式。
2.文艺复兴:以意大利为中心的艺术运动,追求人文主义和对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复兴。
3.印象派:突出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以瞬间的印象和感觉为表现对象。
4.表现主义:强调对内心感受的直观表现,通常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
5.抽象艺术:摒弃具象形象,追求形式和色彩的抽象表现。
艺术的意义和价值艺术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以下是一些艺术的意义和价值:1.情感交流和表达: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形式和内容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触动观众的情感。
艺术学概论_第一章

艺术学概论_第一章艺术,作为一种人类创造力的表现,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既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形式,也是一种通过创造和体验美的方式来感知世界和欣赏美的形式。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艺术学的概念,并探讨艺术学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重要性。
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艺术的定义、历史、理论、创作和批评等。
艺术学试图回答一系列问题,例如"什么是艺术?"、"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如何?"、"艺术如何被创作和评价?"等等。
通过研究艺术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背后含义、创作背景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常见的争议话题。
由于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些人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达,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形式呈现,如绘画、雕塑、音乐和戏剧等。
其他人则认为艺术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创作,它通过美的形式和结构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如何,艺术都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表达形式,它与其他形式的创造和表达有所不同。
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在古代,艺术主要是为了供奉神灵和象征宗教意义而存在。
在埃及、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中,艺术通过雕塑、壁画和建筑等形式来表达人们对于神圣和自然的敬畏和敬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逐渐从宗教角色中脱离出来,更多地关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
艺术创作是艺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艺术家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和媒介,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包括从灵感的获得、构思和设计,到实际的创作和制作过程。
艺术家的创作背后通常有着个人经历、情感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
艺术的评价也是艺术学的重要内容。
评价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简单地判断美的价值,而是通过理解作品的内涵、形式和创作背景,来分析和解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批评家通过运用各种批评方法和理论,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提供公正和客观的评价标准。
(精选)《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关于艺术的本质1.艺术学之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2.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刘勰:《文心雕龙》中原道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原。
”4.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5.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及至人生的意义等。
6.宋代严羽的“妙悟”说。
7.袁宏道,明朝人,“性灵悦”。
8.亚里士多德: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艺术概念,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应当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
9.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10.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1.圣佩韦:实证论批评家,重视对作家的研究。
12.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强调对文艺作品的结构和模式深入探索。
13.阐释学美学,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的研究。
14.罗丹:“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15.西汉时期的刘安《淮南子》中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16.东晋顾恺之倡导“以形写神”。
17.南齐谢赫论绘画六法时,其中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18.清代金人瑞在赞《水浒》:“《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19.阿巴贡、严监生:悭吝、贪婪。
20.奥勃洛莫夫:懒惰因循。
21.鲁迅先生讲: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围秘史。
”22.德国十八世纪著名美学家莱辛:“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这个论点建立了,必然的结论就是: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追求的东西,如果和美不相融,就该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融,也至少必须服从美。
”23.俄国19世纪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现实的美只有内容,而艺术则把它熔化在优美的形式里,因此绘画优于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2]主管精神说[3]模仿说或再现说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对“理念”或者“宇宙精神说”的体现【名词解释】柏拉图→哲学家、唯心主义、较早对艺术本质进行探讨,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是对理式的模仿。
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刘勰[xié]→《文心雕龙》的首篇是《原道》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认识的表现”,是对“生命本体的冲动”【名词解释】康德→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意志自由论成为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尼采→19世纪20世纪、德国哲学家、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的主宰、从美学开始哲学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艺术生产理论(马克思提出):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形象性(艺术形象)→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赏析都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的五种观点→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前四种主要)艺术起源于“模仿”→代表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艺术起源于“游戏”→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
席勒→《美育书简》,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通过游戏冲动才能调节起来塞斯宾→游戏消耗过剩的精力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推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的美学四项核心“直觉即表现”。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表现感情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影响的最大的一种理论。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英国人类学家费雷泽《金枝》也提出这一观点。
艺术起源于“劳动”→希尔恩《艺术的起源》、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次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审美认知作用→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功能。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审美教育作用→(三个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北朝民歌《木兰诗》万里赴戎机、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审美娱乐作用→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通过阅读作品或关上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与艺术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核心是艺术教育18世纪席勒《美育书简》近代蔡元培、王国维最早倡导美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说明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具有惊人相似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也说明艺术由于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确实对社会生活发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祥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第四章:艺术与哲学→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现代文学艺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艺术与宗教宗教由于利用艺术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讲,宗教也阻碍、束缚和限制这文艺的发展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其次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
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为参与宗教活动。
更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上。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宗教艺术→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西方基督教文学的代表《圣经》艺术与道德道德→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艺术与科学科技革命与进步涉及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毕达哥拉斯---黄金分割理论艺术与科学早有联系的三个时期“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20世纪下半叶至今的当代社会”现在科学对艺术的影响第一,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第二,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第四,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第五章艺术的五大类:使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中和艺术、语言艺术实用艺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审美特征:1.实用性和审美性 2.表现性与形式美 3.民族性与时代性故宫,悉尼歌剧院建筑艺术的代表;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园林艺术的代表。
建筑(艺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实用、坚固、美观]园林(艺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不知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工艺美术(实用工艺)→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类美术品的总成。
造型艺术→指运用一定的无知材料(颜料、纸张、水泥、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造型艺术种类: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造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代四大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四大名僧:八大山人、石谿、弘仁画坛三杰:达芬奇(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批判现实主义的库尔贝(代表作《石工》)和米勒(代表作《拾穗者》)雕塑→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作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称为雕塑。
雕塑史上的三个高峰:1.古希腊时期、2.文艺复兴时期、3.19世纪法国雕塑书法艺术→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境界。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1.造型性与直观性 2.瞬间性与永固性 3.在线性与表现性第七章表情艺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来字节表现人的感情,简介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
表情艺术的种类:1.音乐艺术 2.舞蹈艺术(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1.抒情性与表现性 2.表演性与形象性3.节奏性与韵律美德国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捷克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法国博马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俄国柴可夫《天鹅湖》第八章综合艺术→是喜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的种类:1、戏剧艺术2、戏曲艺术3、电影艺术4、电视艺术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1、综合性与独特性2、情节性与主人公3、文学性与表演性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瑞士作家迪伦马特《老妇还乡》戏剧家曹禺《雷雨》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窦娥冤》第九章语言艺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1、间接性与广阔性 2.情感性与思想性3、结构性与语言美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总称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第十章艺术创作→艺术的创作主体是艺术家艺术家作为艺术的创作主体的特点: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2.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现身的精神3.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创作过程艺术体验→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会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
想象是艺术构造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艺术传达活动→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艺术创作心理形象思维的特点:1.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2. 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3.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形象思维→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灵感思维→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在一定的抽象思维火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的产生出新概念或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艺术风格→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