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概要及我国水灾空间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灾概要(概念、类型、发生条件、影响因素)
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而言。一般所指的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而洪水是河湖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流量急剧增加、水位明显上升的一种水流自然现象。
“洪”,指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涝”,指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按水灾成因划分,水灾分为洪灾和涝灾两种。洪灾通常指河道洪水泛滥造成的损失(客水或外水损失),涝灾则是由于当地降雨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的淹没损失(内水损失)。流域洪水和沥涝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叠加的关系:河道洪水水位高,则涝水难以排出;排涝能力强,则增加河道洪水流量,抬高河道水位,加大防洪压力和洪水泛滥的可能性;当出现流域性洪水灾害时,平原发生洪水泛滥的地区通常已积涝成灾,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期间,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区多为先涝后洪。
水灾同样可以分为人为水灾和自然水灾两种
水灾的形成和特征主要取决于所在流域的气候与下垫面情况等自然地理条件,此外人类活动对洪水的形成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洪水的空间分布(总—分七大流域分别介绍)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系统,中国洪水发生频繁,加之巨大的人口压力及洪水高风险区的高度开发利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洪涝灾害出现频次最高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近2000年来中国主要洪水灾害共发生2397次,特别是16世纪以来,洪水发生渐趋频繁。20世纪以来,七大江河共发生特大水灾31次,大水灾55次,一般性水灾127次。
从七大江河20世纪上半叶大洪水的情况看,长江中下游仅1931~1949年的18年间,荆江地区被淹5次,汉江中下游被淹11次;黄河下游自
1900~1951年间决口13次;淮河中下游及其支流是两年一小水,三年一大水,其中1921年、1931年洪水更是历史罕见;松辽流域2~3年发生一次洪水;海河自1910年~1949年间发生较大洪水7次,平均5.5年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的50年间,20世纪50年代前后(1949~1963年)洪水较多,60~70年代(1964~1979年)洪水相对处于低频期,进入80年代后期逐渐进入高频期,90年代接连出现大范围的洪水,如1991年江淮大水、1994年珠江大水、1996年长江大水、1998年珠江、长江和松花江大水、1999年太湖大水等。
(一)黄河流域水灾
由于黄河流域每年的降雨量多集中于七八月份,暴雨强度大,河道宣泄不及,致使常发生水灾,在我国史籍中,沿河地区大水记载不绝于书,流域性大水也时常出现。
黄河上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兰州市河段及宁、蒙河段的河套平原。由于上游地区暴雨少,洪水出现频率小,洪峰流量不大,加之过去这些地区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所以洪水灾害较下游为轻。
黄河中游的龙门至潼关河段,两岸为黄土台塬,有滩地100多万亩,洪水漫滩时成灾,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后,渭河下游河道淤高,洪灾加重。
(一)兰州河段黄河兰州段西起西柳沟,东至桑园峡,长45km,河面宽300~400m,最宽的600m,由于桑园峡为一卡口,过水断面狭小,河槽只能通过3000m3/s的洪水,超过这一流量,即漫滩威胁市区安全。兰州地处黄河河谷盆地,两岸群山缭绕,沟壑纵横,有山洪沟道81条,暴雨时山洪下泄,直接威胁市区安全。
(二)宁夏河段黄河宁夏段洪水主要来自上游吉迈至唐乃亥和循化至兰州区间。根据多年洪水资料,大洪水多发生在七、九两月,八月份发生的多系一般洪水。另外宁夏河段每年冬季结冰封河,到次年春天冰融开河时,往往发生冰凌洪水灾害。据统计自明初至建国前的580年间,黄河宁夏段有洪水记载的27次
(四)渭河下游渭河下游河道自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来,淤积严重,河道排洪能力锐减,洪水位急剧上升,致使洪水灾害较前显著增加
(二)长江流域水灾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人口众多,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但是长江水患一直是影响长江流域发展的一大危害。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特点是越到近期越频繁,其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夏季受季风影响,雨水丰沛且变率大。加上中下游地势较平坦。
人为原因: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游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下降。如:盲目围垦,违章建设,分洪蓄洪区难以启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助长了洪水肆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助长了洪水肆虐;(在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的口号下不合理的耕作\湿地湖沼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排水,围垦,开荒)\森林滥砍乱伐)
古往今来,长江流域发生过多次大洪水,情况如下:
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干流来水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于流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数百年来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历史最高值的记录。1931年的长江大洪水,使九省通衢的大武汉成为泽国。
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其中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
1954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淹死3.4万人
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1998年是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
2010年7月开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流域多处发生超警戒洪水,中下游干流不同地点水位上涨。沿江各地区进入全力备战洪水状态,长江流域面临着20年来的最高水位
(三)淮河流域水灾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众多支流多为扇形网状水系结构,洪水集流迅速。
古淮河曾经是山秋区植被良好,平原区沟洫体系完整,排水通畅的独流入海河道。12世纪以前,流域洪涝灾害记载较少。但随着人类历史经济活动的发展,自然地理的变化,改变了自然生态平衡,河系历经变迁,洪涝灾害不断发生。黄河南泛对淮河的影响,是水灾加重的重要原因。此前淮河排水畅通,水灾较少,黄河南泛后,不仅抬高了淮河下游河床,直到徙夺淮河入海通道,造成中游比降过缓,支流汇流困难,而且对淮河北面支流的淤积也加剧了洪灾的严重程度。特别是1194年黄河侵淮、夺淮入海长达近800年的漫长历史,加上战争的破坏,更使淮河洪涝灾害频繁。
淮河上游干流及其南部山区,河道坡度大,汇流时间短,洪峰水位高,历时短。当淮北支流洪水,泄洪入淮河干流时,与淮河上游干流及其淮南山区洪水遭遇,而在淮河干流形成特大洪水。
淮河中游历史上洪水频繁,大别山区的淠、史河上游洪水,频率较高,淮河下游地区是淮河流域洪涝重灾区之一。据统计每年7~9月份往往出现洪、涝、潮、台多灾并发。黄河夺淮期间黄河洪水更加重了这一地区的洪涝灾害。历史记载从10~20世纪上半叶,每世纪平均水涝22~25次,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为宝应、东台、兴化、阜宁等地。
(四)海河流域洪水灾害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靠云中山、大岳山,北倚蒙古高原,包括滦河水系、蓟运河水系、海河水系以及鲁北平原的徒骇河、马颊河,它们分别从流域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向渤海湾汇集,其中海河水系是海河流域最大的水系系统,目前海河水系包括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水系。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灾最严重地区之一。从明代至1990年的六百年间,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依次为明代81次(特大7次),频率为
29.3%;清代170次(特大13次),频率为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