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22《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而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

2. 植物病原

植物病原: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这里指的原因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

3.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这类病原均为有生活力的生物,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

4. 症状

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5. 病状

病状:其中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

6. 病征

病征: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为病征。

四、问答题

1.植物病害理解有哪两种观点?

答:对植物病害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种是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植物是否生病是看其经济价值是否损失,茭白由于感染黑粉菌而茎部膨大才成为人们餐桌的美味佳肴。豆芽、韭黄由于避光向生长嫩白不属于病害,因为其经济价值提高了。二是生物学家则认为,植物是否生病,应从植物本身上考虑,其正常的生理机制是否受到干扰而造成后果。至于病害的防治则需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

2.简述病害三角

答:仅有病原物和寄主两方面存在植物并不一定发生病害,病害的发生需要病原、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协同作用。这很像一场以环境为裁判的病原与寄主的竞赛,病原越强病害发生越重,寄主越强病害发生越轻;环境越有利于病原,病害发生越重,环境越有利于寄主,病害发生越轻。植物病害需要有病原、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发生,三者共存于病害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称为"病害三角”或"病害三要素”的关系。

三者共存于病害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变化均可影响另外两方。

由此可见,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三、填空

1. 侵染性病害又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分为5类,即:(真菌病

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植物病害)等。

2. 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分为:(气传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 。

二、判断题

1. 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正确

2. 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正确

3. 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病征主要有5种类型。正确

4. 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溢出的含有细菌菌体的脓状黏液。正确

第二次作业

1. 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一般是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单细胞微生物。正确

2. 植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像真菌那样具有繁殖器官。正确

3. 细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寄主植物。正确

4. 线虫在植物上取食危害,以口针穿刺植物组织并侵入,常常引起根组织大量坏死。正确

一、名词解释

(l)游动孢子:是产生于游动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

(2)孢囊孢子:是产生于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

(3)分生孢子: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成熟后从孢子梗上脱落。

(4)接合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顶端融合成一个细胞,并在这个细胞中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二倍体厚壁孢子。

(5)休眠孢子囊:通常是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形成的,壁厚,为双核体或二倍体,萌发时发生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

三、问答题

1. 简述真菌病害的特点

(1)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

特别是在病斑上常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这是真菌性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2)许多真菌,如绵霉菌、腐霉菌、疫霉菌等,大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经常引起植物根部和茎基部的腐烂或苗期猝倒病,湿度大时往往在病部生出白色的棉絮状物。高等的鞭毛菌如霜霉菌、白锈病都是吸收营养生物,大多陆生,危害植物的地上部,引致叶斑和花穗畸形。霜霉菌在病部表面形成霜状霉层。鞭毛菌大多以厚壁的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在地壤或病残体中度过不良环境,成为下次发病的菌源。

(3)接合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很少,而且多是弱寄生菌,引起的症状通常为薯、菜、果的软腐或花腐。

(4)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其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它们大多是死体营养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但是,白粉菌则是禁用词语营养生物,常在植物表面形成粉状的白色或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中夹有小黑点即闭囊壳。

(5)担子菌中的黑粉菌和锈菌都是禁用词语营养生物,在病部形成黑色或褐色的锈状物。黑粉菌多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落入土壤中或在粪肥中越冬,黑粉菌种类多,侵染方式各不相同。锈菌的生活史在真菌中是最复杂的,有多型性和转主寄生现象。锈菌形成的夏孢子量大,有的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大面积发生。

真菌病害常在植物表面形成粉状的白色或灰白色霉层。有的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大面积发生。

2. 简述细菌性病害的症状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细菌性病害的症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都有恶臭味。

第三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专性寄生物:寄生能力最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当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后,病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

2.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3.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或观察不到可见的症状。

4.耐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较重,但产量损失较小。

5.锈状物:锈粉也称锈状物,是初期在病部表皮下形成的黄色、褐色戒棕色病斑,破裂后散出的铁锈状粉末,为锈病特有的表现。

二、选择题

1.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较轻。称为(C)。

A:避病

B:耐病

C:抗病

D:感病

2. 某一病害的病状具有变色(黄化、花叶)、畸形(小叶、丛枝)等全株性病状。可以确定为(A)病害。

A:病毒

B: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