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虫害篇)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解释名词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所引起的植物生理代谢异常、生长受限和外观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与整洁,还可能导致植物的凋亡,对园林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和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必须理清其发病的原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进行介绍。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原理1. 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是由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害虫主要包括蚜虫、螨虫、蛀虫等,它们通过啃食、吸食等方式侵害植物,使植物的叶片、幼芽、果实等部位受损。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细胞,释放毒素或利用植物营养物质生长繁殖,导致植物的组织坏死、生长受限等症状。
2. 植物免疫系统的作用园林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后,会通过其天然免疫系统来抵抗并排除这些有害生物。
植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物理防御、化学防御和生物防御三大部分。
物理防御主要包括植物的角质层、绒毛、刺等结构,可以减少害虫的食害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化学防御是通过植物产生的抗病物质和抗虫物质来抑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防御则是指植物利用内生菌、内生细菌、内生真菌等微生物来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3. 外界环境的影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气候、温度、湿度、日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健康状况。
气候干燥和温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水分蒸发过快,易造成植物干旱和叶片凋落,从而使植物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
4. 植物的生长状态植物的生长状态也会影响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例如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其组织结构紧密,细胞壁厚实,免疫系统活跃,抗病能力强;而生长衰老的植物,则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弱。
1. 预防为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
通过加强园艺管理,提高植物的免疫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病害篇)
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主要概念,掌握病原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园林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牢记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体系。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a爱尔兰饥谨(马铃薯晚疫病)b孟加拉饥荒(水稻胡麻斑病)植物病理学:研究经济植物发病的现象、原因、原理、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1.病原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植物病理学以研究生物因素为主。
2.病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展过程中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外的生长发育及其致病作用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指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
a生物性病原:真菌等b非生物性病原:除了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等。
*病理程序: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继而出现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病害三角:植物侵染性病害形成的过程,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的这种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第二节病害症状类型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包括病状和病症病状:植物感病后由寄主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
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病症:植物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包括病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常见类型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1.花叶:植物感病后,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其他色素(花青素等)形成过多,而使植物的发病部位出现不正常的颜色。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养护必备实用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养护必备实用园林植物是我们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美化了环境,提供了休闲场所,增加了空气质量。
然而,园林植物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便进行有效的园林养护。
1. 玫瑰病虫害玫瑰是广受欢迎的园林植物,但常常受到黑斑病、白粉病和蚜虫的困扰。
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可采用定期喷洒农药、修剪患病部位和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2. 菊花病虫害菊花也是受欢迎的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有菊花腐烂病、白粉病和蚜虫。
预防菊花腐烂病主要是勤浇水,保持通风;白粉病和蚜虫可以使用杀虫剂加以控制。
3. 牡丹病虫害牡丹是一种古老而高贵的园林植物,但容易受到灰霉病、十字花科病、蚜虫和蛴螬的侵害。
预防这些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合理施肥和喷洒农药。
4. 梅花病虫害梅花作为我国传统的园林植物之一,常见的病虫害有梅霉病、黑星病和蚜虫。
要防止这些病虫害,可选择抗病种植品种,保持植物的通风和清洁,及时去除患病部位。
5. 紫薇病虫害紫薇是喜欢温暖气候的园林植物,但容易受到蚜虫和红蜘蛛的威胁。
为了防备这些病虫害,可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和杀螨剂,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
6. 月季病虫害月季是受欢迎的园林植物之一,常见的病虫害有黑斑病、蚜虫和红蜘蛛。
要控制这些病虫害,可以定期喷洒农药、控制施肥量和清除患病部位。
7. 灌木病虫害灌木常常是园林中的搭配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蚜虫、粉虱和天牛。
为了防治灌木的病虫害,可以定期检查植株,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清除患病部位。
8. 西府海棠病虫害西府海棠是耐寒、耐旱的园林植物,但容易受到黑斑病、白粉病和蚜虫的侵袭。
预防这些病虫害可采用定期喷洒农药,保持植株的通风和干燥。
9. 胭脂病虫害胭脂是一种古老的园林植物,容易受到蚜虫和白粉病的影响。
为了控制这些病虫害,可使用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和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观赏价值。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防治原理1. 病虫害的生物学特点病虫害是植物生长的一种生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生命特性,包括生长繁殖、取食宿主、适应环境等。
要想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就需要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生物学特点,找准它们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2.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这是因为病虫害的发生往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环境因素、宿主植物因素、外来侵入因素等。
要想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3. 绿色防治绿色防治是现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
绿色防治强调通过合理的园林管理手段,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绿色防治还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绿色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主要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毒、真菌等天然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传播。
这是一种天然的、非化学的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生物防治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手段。
2.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避免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手段。
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的植物、密植、适当修剪、保持植被的健康等方法。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减轻防治压力,保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发生和传播。
化学防治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杀灭大量的害虫和病菌,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但化学防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包括对环境的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
在化学防治中需要谨慎使用,遵循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的相关规定。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炭疽病
锈病
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 边缘褐色或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 黑色小颗粒点。
叶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 色病斑,叶背隆起,并散发出黄色或褐色 粉末。
虫害的识别
蚜虫
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 汁液,使叶片卷曲、生
长缓慢,甚至枯死。
红蜘蛛
吸取叶片汁液,使叶片 出现小白点,严重时导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虫植株的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虫源;喷洒敌敌畏、 氧化乐果等药剂进行防治。
案例三: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识别
白粉病主要侵害植物的叶片、茎和花器,受害部位出现白色 粉末状物。严重时,植物的叶片会枯黄、脱落。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的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 病叶并集中烧毁;喷洒石硫合剂、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识别
月季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 呈圆形或近圆形,通常直径在310毫米之间,边缘呈褐色,中心 灰白色,有轮纹。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的 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落叶 并集中烧毁;喷洒波尔多液或代 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案例二:蚜虫的识别与防治
识别
蚜虫通常很小,体色有绿色、黄色或棕色,有时呈透明状。它们群集在植物的嫩 枝、嫩叶和花蕾上,吸取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 和防治方法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 • 防治方法 • 防治技术要点 • 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别
叶斑病
白粉病
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边缘红褐 色,中央灰白色,有轮纹。湿度大时,病 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
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 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 状物。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引言概述:园林植物养护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来维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其中包括处理病虫害问题。
病虫害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威胁因素之一,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园林植物养护中病虫害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一、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1.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部位的异常症状来识别病虫害;2.根据植物受害部位以及虫害的外观特征,对病虫害进行分类。
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1.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园林植物进行常规检查;2.利用显微镜和专业设备进行病虫害的检测;3.建立病虫害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自然方式来控制病虫害;2.物理防治:采用隔离网、捕虫灯等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但需注意安全用药;4.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四、病虫害的治疗方法1.病害治疗:对已经发生病害的植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2.虫害治疗:对已经受到虫害的植物进行治疗,例如使用杀虫剂;3.局部处理:对于受害部位较小的植物,可以进行局部处理来阻止病虫害的扩散。
五、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园区内的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孳生的环境;2.加强培养管理:注意植物的日常养护,合理浇水、修剪等;3.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进行种植;4.使用防病虫害器材:如使用防虫网、防鸟网等器材保护植物;5.培训园艺人员: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
结论:园林植物养护中的病虫害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监测与预警、防治措施、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保护和维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是指在园林绿化中,由于自然环境、植物品种等因素导致植物出现的疾病和虫害现象。
这些病虫害会给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和生态功能。
因此,科学合理地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多种,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白粉病防治:常见于物候期较长的植物,如玫瑰、蔷薇等。
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特征为叶片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粉状物。
防治方法:定期除草、优化植物环境,控制空气湿度,避免水分积聚。
可使用农药进行喷洒,常用的农药有硫酸铜、六甲基缬氨酸等。
2.蚜虫防治:常见于花卉、果树等植物,蚜虫为害范围广,繁殖能力强。
主要特征为植物叶片、茎部等出现黄化、变形等症状。
防治方法:定期检查植物,发现蚜虫时可用肥皂水喷洒,也可使用有针对性的农药进行防治,如嘧虫胺、吡虫啉等。
3.炭疽病防治:常见于蔬菜、果树等植物,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可引发果实或叶片出现黑斑和腐烂等症状。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加强植物的管理,保持空气流通和植株间的距离,定期使用农药进行喷洒,如多菌灵、福美来等。
4.螨虫防治:常见于常绿植物,螨虫为害会导致植物叶片黄化、脱落等现象。
防治方法:定期清洁植物叶片,加强植物的养分供给,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使用农药进行喷洒,如氧氟沙星、马拉硫磷等。
此外,除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也是一种重要的措施。
1.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2.保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环境,包括土壤肥力、光照、湿度等方面的合理调控。
3.定期检查植物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加以处理。
4.增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植物种植导致病虫害大规模传播。
总之,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发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昆虫学概论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成虫有六足;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大部分成虫具两对翅,胚后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
昆虫头部着生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因此头部是昆虫的取食与感觉中心。
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个体段,由三个体节组成:即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足,中胸和后胸各有一对翅。
因此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昆虫的腹部通常由9-11节构成,节与节之间通过节间膜相连,腹部内部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呼吸器官,腹部末端有外生殖器,所以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繁殖的中心。
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和分布广泛的原因:1、由于昆虫本身具有坚硬、轻便、富有弹性的外骨骼保护身体;取食器官多样化,食源广,身体小,以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生存营养需要;2、具翅能飞,有利于觅食,求偶,避敌,扩大了活动和分布的范围。
3、昆虫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较强的适应性。
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parts)主要特点是有坚硬的上颚,用于咬切和磨碎固体食物。
其基本构造为一个上唇、一对上颚、一对下颚、一个下唇和一个舌。
昆虫的取食器官称为口器(mouthparts),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类型也不同。
取食固体食物的口器为咀嚼式,取食液体食物的为吸收式。
比较形态学表明,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类型,其他类型都由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来。
具有咀嚼式口器害虫危害的症状是形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有的能把植物叶片食成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为典型的食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卷叶性);潜叶食叶肉留表皮,形成灰白色虫道(潜叶性);蛀根、茎、果等(钻蛀性)。
二、昆虫生物学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卵受精后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即能繁殖新个体的现象,称为孤雌生殖。
可分为三种类型,偶发性孤雌生殖、经常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
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虫态。
完整版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完整版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园林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识别和防治措施,这些园林植物就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叶片疮痂病叶片疮痂病是园林植物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的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些叶片上的斑点会不断扩大,最终导致整个植物的凋谢。
为了防治叶片疮痂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及时清除病叶:发现叶片上出现斑点时,应立即将病叶清除,以防其传播到其他叶片。
2. 喷洒杀菌剂:可以使用一些杀菌剂,如硫酸铜溶液,对叶片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生长。
二、蚜虫蚜虫是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之一。
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繁殖迅速。
当植物被大量的蚜虫侵袭时,会导致植物的生长迟缓,叶片枯黄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蚜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植物养护:保持植物的健康状态,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 利用生物防治:引入一些天敌,如瓢虫、寄蝇等,吃掉蚜虫,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三、白粉病白粉病是园林植物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
它的主要症状是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和孢子堆。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植物的叶片会逐渐枯黄、凋谢。
为了防治白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及时疏枝通风:保持植物的透气性,降低病菌的滋生条件。
2. 喷洒杀菌剂:可以使用一些特效杀菌剂,如拜尔敏溶液,对植物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生长。
四、蜘蛛螨蜘蛛螨是园林植物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会在植物叶片上结网,并以植物的汁液为食。
当受到蜘蛛螨侵袭的植物,叶片会逐渐枯黄,甚至出现褪色。
为了防治蜘蛛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清除枯黄叶片:定期清除植物上的枯黄叶片,以减少蜘蛛螨的滋生地。
2. 喷洒杀虫剂:可使用一些杀螨剂,如敌百虫,对叶片进行喷洒,以控制蜘蛛螨的数量。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如下:(1)白粉病:一般发生在梅雨季节,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以后逐渐布满整个叶片,叶片最终变成灰色。
通过改善通风光照和排水,清晨喷洒硫磺粉等综合措施就可以防治该病。
(2)溃疡病: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圆形赤褐色斑点,枝条呈淡色,久病后叶落。
施肥过多,枝叶徒长,容易引起此病。
如发病,可喷洒0.4-0.2%硫酸亚铁溶液或波尔溶液,应注意合理施肥,加强通风透气。
(3)炭疽病:发生初期,叶上呈现水渍状绿色小点,后逐渐扩展为褐色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为,喷射多菌灵溶液,改善通风透光状况。
(4)白绢病:此病发生时,在植株的茎部基部或根部出现白色绢丝装菌丝,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萎,甚至全部枯死,气温过高、空气过潮、土壤渍水,易得此病。
应改善温湿状况、控制浇水,隔离病株,用石灰粉可防此病。
(5)猝倒病:发病时,幼苗基部开始出现水渍状斑块,后变为黄褐色,因为病变部位收缩而突然倒苗,传染迅速。
应控制水分,加强通气,焚烧病株和土壤,可撒石灰防护。
园林植物产生危害的昆虫最常见的有:(1)蚜虫:个体很小,成群寄生于叶片及新梢上,吸其汁液,并分泌一种毒液,使叶片萎缩,落蕾落花,乃至植株死亡。
可人工捕杀、或喷洒600倍乐果溶液,或用烟蒂浸水喷洒。
(2)蚧壳虫:有很多种,密生在茎叶上吸取养分和汁液,使被害部位枯黄。
可用橡皮擦蘸水清除或喷洒600倍乐果溶液。
(3)金龟子:幼虫于土中蛀食根部,成虫则咬食叶片,影响花卉生长和美观。
可用800倍敌百虫溶液喷杀。
冬季应深耕土壤,冻死幼虫,清除杂草。
(4)地蚕:白天潜伏土中,夜间出来,食花卉根部或幼嫩的茎干,使植株枯亡。
可人工捕杀或撒六六六粉于土中。
(5)其他还有菊虎、尺蠖、青虫、毛虫等害虫,防治方法与上述相似,一般使用敌百虫、乐果,稀释600-2000倍后使用,选择晴天傍晚喷药较好。
也可以用“以虫治虫”的办法防治某些害虫,如七星瓢虫均可捕食蚜虫及蚧壳虫。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A植物主要虫害1、食叶型害虫1-1袋蛾类主要危害植物:海棠、碧桃、紫叶李、梅花、杏树、苹果、石榴、板栗、樱花、核桃、柑橘、枫杨、桑、桂花、牡丹、月季、山茶等植物。
危害症状: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
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初龄幼虫集中为害,剪除虫枝,消灭幼虫;越冬袋囊,高挂树枝,人工摘除消灭。
2、幼虫期喷%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为敌百虫效果好,或喷每克含孢子100亿的青虫菌1000倍液。
大袋蛾大蓑蛾黛袋蛾1-2刺蛾类主要危害植物:海棠、碧桃、紫叶李、梅花、杏树、苹果、石榴、板栗、樱花、核桃、柑橘、枫杨、桑、桂花、牡丹、月季、山茶等植物。
危害症状:幼虫啃食叶肉,仅留表皮,受害叶片呈网孔状,成长的幼虫蚕食叶片呈缺刻破碎状,危害严重时,叶片全部吃光仅留叶柄与主脉。
防治方法:1、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娥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
2、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
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4、幼虫发生期施药防治谢花期喷洒青虫菌,每g含100亿孢子1000倍液,如能混入0.3%茶枯或%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此外可喷白僵菌3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一9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900—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
黄刺蛾丽绿刺娥褐刺蛾扁刺蛾两色绿刺蛾绿刺蛾1-3卷叶危害虫类1、小卷叶蛾2、病原菌形态与生物特征: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3~15毫米,青灰色。
幼虫体长8~11毫米,污白色,头部和前胸背板暗棕黑色。
年发生2~3代。
以2~3龄幼虫在顶梢卷叶团内结虫苞越冬。
萌芽时幼虫出蛰卷嫩叶为害,常食顶芽生长点。
6月上旬幼虫老熟,在卷叶内作茧化蛹,6月中、下旬发蛾。
园林植物虫害分类及防治详解
一、吸汁害虫
▪ 4、斑衣蜡蝉 ▪ 一般危害臭椿,树皮表面产卵越冬,卵块泥土状,大小1cm*2cm。5月孵化,6月中旬开始危害,叮吸树汁后树汁
流到树干上引起发霉变黑,滴到地面上污染环境。
▪ 5、黑蝉(知了) ▪ 幼虫在地下吸食树根汁液,成虫刺吸新梢汁液,7~8月份在新梢上螺旋状刺破皮层在木质部产卵,长达10cm以上,
▪ 早春萌芽前后用石硫合剂或流悬浮剂;生长季节交替使用尼索朗、阿维菌素、红白胜、达螨灵等农药防治。
一、吸汁害虫
▪ 2、蚜虫
▪ 属于昆虫纲同翅亚目,是普遍发生的一类害虫,体长2mm左右,以腹部有两根尾管为最大特征,蚜虫几乎危害所 有植物,一般刺吸植物的新梢嫩叶和花序,使叶片变黄,生长停止,有时使叶片被害后向背面卷曲,植物汁液和蚜 虫分泌物落到地面或其它叶片上影响植物观赏价值。蚜虫一年发生十多代,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繁殖迅速。 喷药防治很难彻底杀灭,残留蚜虫10~15天后继续危害。一般为无翅型胎生,环境改变时会产生有翅型飞迁到其 他植物上继续危害。连续降水的天气可抑制其危害。
冬。 ▪ 3、尺蠖(chi huo) ▪ (步曲虫、造桥虫、吊死鬼)爬行时一步一曲,呈拱形是它的明显特征。幼虫危害叶片,咬成缺刻或全部吃光,有
假死想象,遇到振动时常吐丝下垂,主要危害国槐等植物,5月份开始为害。
二、食叶害虫
▪ 4、天蛾 ▪ 尾部有明显的尾角,是它的最大特征,危害葡萄、爬山虎、泡桐、等,叶片宽大的植物。7~8月是危害盛期,经常
的叶片脱落。
▪ 比较常见的有金叶女贞的粉蚧、大叶黄杨的盾蚧、杨树等植物上的草履蚧、紫薇上的绒蚧、杏树上的球坚蚧。
▪ 对树下越冬的介壳虫在树干基部,用透明胶带胶面朝外粘贴三圈,卵孵化后的幼虫期身体蜡层薄,是最佳的防治时 期,用菊酯类或有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1.牡丹锈病【症状】植株受浸染后叶片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叶片褪绿,叶背着生黄褐色抱于堆,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nm)。
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菌,本本寄主为牡丹、松树,草本寄主为芍药、风仙花等。
在松树上锈茵4-6月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草本植株上,草本植株受浸染后。
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生长后期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出担孢子。
担孢子浸染松树,在其上越冬。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
②秋未清除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残体。
③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2.牡丹褐斑病壮丹褐斑病是牡丹的常见叶部病害之一,在牡丹栽培地均有发生。
【症状】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面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邻近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尾孢菌(Cercospora paeoniae和C.variicolor)。
病菌在枯枝、落叶等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借风雨传播,7-9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
②发病期可喷80%代森锌700借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
3.紫荆枯梢病【症状】感病的植株先从枝条尖端的叶片枯黄脱落开始,在一丛苗木中,先有一两枝枯黄,随后全株枯黄死亡。
感病植株茎部皮下木质部表面有黄褐色纵条纹,横切则在髓部与皮层间有黄褐色轮状坏死斑。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一种镰刀菌(Fusarium sp.)病茵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里越冬。
来年6-7月,病菌从根侵入,顺根、茎维管束往上蔓延,达到树木顶端,病茵能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使叶片枯黄脱落。
4.蔷薇白粉病【症状】感病的植株,幼叶淡灰色,叶变扭曲,上覆一层白粉,严重时叶片枯萎、花朵小而少,甚至不能开花,病菌也可浸染花柄、茎等部位。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引言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病虫害的存在会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
因此,及时识别和有效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并提供识别和防治的方法。
一、白粉病病因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病害,多发生于草坪、常绿树木和花卉中。
主要病因是由于高湿度和较低温度条件下,植物叶片表面受到真菌感染。
识别白粉病在植物叶片表面会形成粉状或者网状的白色斑点,由于真菌的孢子在受感染的叶片上繁殖,使得植物叶片表面看起来像被白色粉末覆盖。
防治针对白粉病的防治措施包括:1. 清除植物叶片上的感染斑点,及时切除受感染的部份。
2. 提高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3.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生长。
二、蚜虫病因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常寄生于叶片和花朵上。
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导致植物叶片发黄、卷曲甚至死亡。
识别蚜虫的主要特征是它们会会萃在植物的嫩叶和花朵上,形成黑褐色或者绿色的小块或者细长的颗粒状虫卵。
防治针对蚜虫的防治措施包括:1. 通过提高植物的养分含量,增强植物的反抗力。
2. 使用有机或者化学杀虫剂进行喷洒,以控制蚜虫的繁殖。
3. 定期检查植物并清除受感染的部份。
三、蜘蛛螨蜘蛛螨是一种弱小的植物害虫,常寄生于室内和室外的各种植物上。
它们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会使得植物叶片浮现小黄斑,最终导致植物受损甚至死亡。
识别蜘蛛螨的主要特征是它们在植物叶片上结网并会萃,形成密集的细小红点。
防治针对蜘蛛螨的防治措施包括:1. 定期清洁植物叶片,特别是叶片的背面,以清除蜘蛛螨和它们的卵。
2. 保持适宜的室内湿度,蜘蛛螨较难繁殖于高湿度环境。
3.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以控制蜘蛛螨的繁殖。
四、斑点病病因斑点病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病害,由真菌或者细菌引起。
常见的斑点病会导致植物叶片上浮现圆形或者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并且斑点会扩大或者合并,导致植物叶片衰弱甚至死亡。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一、常见园林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1.1 黄萎病(Fusarium wilt)黄萎病是园林植物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侵袭茄科植物和鸢尾科植物。
该病害的主要症状为植株黄化,叶片逐渐枯萎并最终死亡。
在控制黄萎病方面,可以采取灭菌土壤、合理施肥等措施,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1.2 灰斑病(Leaf spot)灰斑病主要侵袭各种绿化植物,如菊花、菠菜、苹果树等。
该病害的主要症状为植物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灰褐色斑点,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凋落。
预防和控制灰斑病的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患病叶片、增强植物的抵抗力等。
1.3 白粉病(Powdery mildew)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真菌病害,常侵袭玫瑰、香蕉、观赏草等植物。
该病害的主要症状为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质,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变形和萎缩。
预防和控制白粉病的方法包括适时喷洒杀菌剂、增强植物的抵抗力等。
1.4 叶蝉(Leafhoppers)叶蝉是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之一,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食。
叶蝉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植物叶片出现黄化、脱水等症状。
预防和控制叶蝉的方法包括手工捕捉叶蝉、增加天敌等。
1.5 蚜虫(Aphids)蚜虫是园林植物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食。
蚜虫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植物叶片出现黄化和卷曲等症状。
预防和控制蚜虫的方法包括适时喷洒杀虫剂、灭蚜虫的天敌等。
二、附件附件一、黄萎病病原菌研究报告附件二、灰斑病防治手册附件三、白粉病防治技术指南附件四、叶蝉的鉴定与防治方法附件五、蚜虫防治管理方案三、法律名词及注释3.1 植物检疫法:对出入境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的法律法规。
3.2 农药管理法:对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3.3 生态环境保护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污染,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律法规。
3.4 植物保护法:保护农作物、园林绿化植物等植物资源,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法律法规。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案及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案及措施近年来,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给园林景观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方案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防治方式,并提供适用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施指南,以期为园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帮助。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生物、微生物等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环境友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天敌,如昆虫或鸟类,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同时,利用益生菌和其他微生物也能有效地防治园林植物病害,如利用一些拮抗性微生物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防治需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准确的选择和实施。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切断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或利用物理性杀虫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通过修剪感染了病菌的植物部分,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此外,采用高温、低温、光线、电磁波等物理手段也能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防治方法。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防治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化学农药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也有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方法,并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农药的使用剂量来使用;2. 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农药的毒性、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在使用农药时,应佩戴好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农药;4. 使用后要及时清洗使用器具,避免农药残留。
四、良好的栽培管理预防病虫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进行良好的栽培管理。
合理选择植物品种,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等都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良好栽培管理措施:1.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2. 注意合理施肥,避免过肥或缺肥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袭;3. 定期修剪和清除病虫害的植物部分,及时处理感染病害的植物;4. 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保持足够的光照、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5. 定期检查植物,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昆虫概述昆虫学: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出来以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和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够转变成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变化叫做变态。
腹足:长翅目、鳞翅目和部分膜翅目昆虫的幼虫腹部具有用于行走的附肢。
(一)昆虫的特征:(1) 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体段。
(2) 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是感觉和取食中心。
(3) 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运动中心。
(4) 腹部含有大部分的内脏和生殖系统,是代谢和生殖中心。
(5)外骨骼动物(6) 变态(二)昆虫的特点: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数量大第二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一、昆虫的头部(一)昆虫的头部形式下口式(蝗虫):适合啃食植物叶片、茎干等前口式(步甲):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捕食性昆虫、钻蛀性昆虫。
后口式(蝉、叶蝉):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为在不取食时保护长喙而形成。
(二)触角昆虫头部的一对附肢,大多数有。
1 触角的基本构造:柄节、梗节、鞭节2 触角的类型A. 丝状(螽蟖、天牛)B. 念珠状(、褐蛉)C. 锯齿状(部分叩甲、芫菁雄虫)D. 双栉状/羽状()E. 膝状或肘状(、蜜蜂、象甲类)F. 棒状()G. 锤状(郭公甲)H. 鳃叶状(金龟子)I. 环毛状(雄蚊)J. 具芒状(蝇类)K. 刚毛状(蜻蜓、叶蝉)蝴蝶和蛾的区别:栉齿状与锯齿状的区别: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显著突出,状如梳栉,如豆象雄虫;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呈锯齿状向一边突出,如金针虫3 触角的功能在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适当产卵场所时起嗅觉、触觉和听觉作用。
蝗虫和蚂蚁的触角触觉作用;雄蚊的触角听觉作用(三)眼1. 复眼位于昆虫头部的侧上方,常圆形,由许多小眼集合而成,用来辨别物体,特别是运动的物体,是最重要的视觉器官。
2 单眼单眼只能感受光的强弱与方向(四)昆虫口器A 咀嚼式口器(蝗虫),B 刺吸式口器(蝉、蚊子),C 锉吸式口器(蓟马),D 虹吸式口器(蝶蛾类),E 嚼吸式口器(蜜蜂)和F 舐吸式口器(家蝇)。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1.确定昆虫的类别:鳞翅目成虫-虹吸式;双翅目的蝇类-舐吸式。
2.指导害虫防治: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薰蒸剂;液体毒饵。
1 咀嚼式口器直翅目、大部分脉翅目、部分鞘翅目和部分膜翅目成虫,很多幼虫特点:具坚硬发达的上颚以咬碎固体食物。
2 刺吸式口器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和部分双翅目特有。
特点:上颚和下颚特化成细长的口针3 虹吸式口器蝶蛾类特有特点:上颚消失,由下颚的1对外颚叶特化成1条卷曲能伸展的喙,适于吮吸花蜜。
4 锉吸式口器蓟马类特有特点:取食时用口针将寄主组织刮破,吸取寄主流出的汁液。
二、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2体段,是运动中心。
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构成。
每一胸节各有胸足1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
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上还各有翅1对,分别称前翅和后翅。
(一)昆虫的足1. 胸足基本构造成虫的胸足从基部向端部常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共6节。
2 胸足的常见类型步行足(A) :最常见开掘足(B) :腿节或胫节有齿,适合挖土开掘。
如蝼蛄跳跃足(C ) :腿节特别发达,胫节细长。
如蝗虫后足捕捉足(D) :腿节和胫节上有刺,形成捕捉机构。
如螳螂携粉足(E):多毛,第一跗节膨大,内侧刺毛形成花粉刷。
如蜜蜂的后足。
抱握足(F):粗短,跗节特别膨大,具吸盘状构造,交配时挟持雌虫,如龙虱雄虫的前足。
攀握足(G):各节粗短,钳状构造,如虱类的足。
游泳足(H):扁平似桨状,有较密缘毛,适于划水,如龙虱后足。
(二)昆虫的翅1.翅的基本构造常近三角形,有3缘(前缘、内缘、外缘)和3角(肩角、顶角、臀角)。
斜纹夜蛾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斜纹2 脉序:又称脉相,是指翅脉在翅面上的排布形式。
命名系统: 康—尼系统。
3 翅的常见类型根据翅的形状、质地与功能,分8类A 膜翅:翅膜质,薄而透明。
蜻蜓、蜂类的前后翅,蝗虫、甲虫、蝽类的后翅。
B 缨翅:膜质,透明,翅缘有长缨毛,如蓟马C 毛翅:膜质,被很多毛。
D 鳞翅:密被鳞片,如蛾、蝶G 鞘翅:全部骨化,坚硬,如甲虫H 棒翅:呈棍棒状,起感觉和平衡身体的作用,如蚊、蝇(双翅目:一对翅膀)E 覆翅:革质,多不透明或者半透明,如蝗虫、螳螂的前翅F 半鞘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如蝽类翅室:翅脉把翅面划分的小区闭室:翅室的各边均被翅脉包围。
如姬蜂。
开室:有一边没有翅脉而达翅缘三昆虫的腹部昆虫的腹部是体躯的第3体段,是代谢和生殖中心。
1.腹部的节数:9-11节2.腹部的分区生殖前节:又叫脏节,有大部分内脏器官。
生殖节:着生有昆虫的交配及产卵器官。
雌成虫的第8、第9两节和雄成虫的第9节与其他各节很不相同,特称生殖节生殖后节:第10、11节3.外生殖器:昆虫用以交配、授精和产卵的器官统称,主要由生殖节上的附肢特化而成。
1)产卵器:雌性外生殖器,常为管状构造,由3对产卵瓣组成。
土中产卵的常为锥状,如蝗虫。
植物组织产卵的常具有刺破或锯破寄主植物的构造,如蝉。
寄生性的昆虫常具有细长的产卵器,如姬蜂。
有些特化为自卫或者攻击猎物的蛰针,如蜜蜂。
2)交配器:雄性外生殖器,主要由阳茎和抱握器组成。
4 昆虫的非生殖性附肢尾须主要功能为感觉中尾丝不是附肢四昆虫的体壁1. 功能:a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防止外来物质如病原体侵袭。
b外骨骼保持昆虫体形;内骨骼用以附着肌肉。
c在昆虫饥饿和脱皮过程中,体壁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消化和利用。
d体壁可特化成各种感觉器和腺体。
e体壁内陷形成一部分器官,如气管系统。
2. 构造:体壁由底膜、皮细胞层、表皮层构成,表皮层分上表皮(保水)、外表皮(最硬)、内表皮(最厚)。
体壁与杀虫剂的关系:触杀性杀虫剂主要通过昆虫体壁渗透进去发挥药效。
在杀虫剂中加入脂溶性化合物,杀虫效果大大提高。
低龄幼虫体壁薄,药效容易渗透,高龄则相反,所以防治害虫要抓住低龄期,要“治早治小”。
灭幼脲使昆虫不能形成新表皮而死亡。
(二)体壁衍生物:由皮细胞和表皮发生的特化构造a向外突出形成各种外长物,如刚毛b体壁内陷形成内骨骼和各种腺体第四节昆虫的生物学特征昆虫生物学:研究昆虫个体发育中生命特性的科学,主要包括昆虫的生殖、生长发育、生命周期、各发育阶段的习性和行为、某一段时间内的发生特点等方面。
一、昆虫的生殖方法1)两性生殖: 要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后才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
2)孤雌生殖: 卵不经受精也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
如蚜虫。
a偶发性孤雌生殖偶尔出现……现象,如家蚕。
b永久性孤雌生殖几乎或完全进行孤雌生殖,如粉虱。
c周期性孤雌生殖(异态交替):某些昆虫的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随季节变迁而交替进行。
如蚜虫。
意义:利于昆虫的分布;更能充分地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异态交替现象能使昆虫更好地发挥两种生殖方式的优势。
3)多胚生殖: 1粒卵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
膜翅目昆虫(如姬蜂科)。
使寄生性昆虫一旦找到理想的寄主便能产生较多后代。
二、昆虫的个体发育和变态1 昆虫的个体发育胚胎发育:昆虫在卵内的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开始到幼虫破卵壳孵化为止。
胚后发育:幼虫从卵中孵出到成虫性成熟为止的发育阶段。
1 昆虫的变态1.1 不完全变态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3个阶段。
主要特点:幼体与成虫在体形、习性及栖息环境等方面非常相似。
仅在体型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1.2 完全变态主要特点:个体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幼虫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栖息环境、取食行为上与成虫差异很大。
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三、昆虫各虫期的特点(一)卵期2 大多数卵长1.5-2.5mm间,一般为卵圆形或肾形,也有瓶形等3 昆虫的产卵方式与适应性散产(菜粉蝶、玉带凤蝶)、聚产(斜纹夜蛾)方便觅食:如植食性昆虫。
预防天敌和同类侵害:如螳螂的卵。
(二)幼虫期1 脱皮:昆虫自卵内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就要脱去旧表皮并重新形成新表皮的过程。
脱下的旧表皮称为蜕。
脱皮次数一般4~12次。
第1龄幼虫:从孵化至第1次脱皮前的幼虫或若虫注:幼体(统称)分稚虫(蜻蜓等,幼虫期水生)、幼虫(完全变态的昆虫幼体)、若虫(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幼体)龄期:相邻两次脱皮之间经历的时间。
戴氏定律:鳞翅目幼虫头壳宽度按几何级数增长,即前后两龄幼虫头壳宽度比为常数。
2 孵化:胚胎发育完成后,幼体脱卵而出的过程。
初孵幼虫:从卵内孵出后到取食之前的幼虫。
一些鳞翅目的初孵幼虫常有取食卵壳或同类卵的习性。
3 蛹化或化蛹: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营养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
4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
5 幼虫的类型:1)多足型幼虫3对胸足外+ 2~8对腹足鳞翅目2~5对。
2)寡足型幼虫3对胸足发达+0腹足金龟子幼虫3)无足型幼虫0胸足+0腹足蚊、蝇类等幼虫(三)蛹1 离蛹:又称裸蛹, 翅和附肢不贴附于蛹体上,可以活动,同时腹部各节间也能扭动。
鞘翅目、膜翅目的蛹。
2 被蛹: 翅和附肢都贴附于蛹体上,不能活动,大多数腹节或全部腹节不能扭动。
鳞翅目的蛹3 围蛹: 蛹体来说是离蛹,只是蛹体被最后两龄幼虫的蜕共同构成的蛹壳包围。
如蝇类(四)成虫期1 性成熟大多数昆虫,如蛾、蝶等,需经过一段时间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称为补充营养。
2 雌雄二型现象: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2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如雌蛾触角为丝状,雄蛾触角为羽状;短额负蝗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个体。
3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如蚂蚁。
四、昆虫的生活史1 :昆虫的新个体自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全部发育过程。
2.生活史: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年生活史:昆虫在1年中的发育史。
1)化性:昆虫,特别是具有滞育特性的昆虫在1年内发生的固定代数。
2)世代重叠:五、昆虫的行为和习性(一)休眠与滞育根据引起和解除滞育的条件,将生命停滞现象分为休眠与滞育。
a 休眠:是由不利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暂时性生长发育停滞的现象,当不利环境条件消除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引起休眠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如温带或寒带地区秋冬季节的气温下降、食物枯竭,或热带地区的高温干旱,都可引起一些昆虫的休眠。
b 滞育:昆虫在光周期和温度变化等外界因子的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现象。
(二)昆虫的趋性趋性:对某种刺激具有定向的活动的现象。
趋光性:蛾子、金龟子等在夜晚对紫外光趋性很强,可以利用黑光灯诱集;蚜虫对黄色光趋性很强,可以利用黄板诱集。
趋化性:利用食饵诱杀、性诱杀、驱避等方法防治害虫。
(三)假死:昆虫在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原来停留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亡”之状,稍停片刻又恢复常态而离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