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概论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概论
一、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及其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2.社保制度特征:公平性、社会化、强制性、福利性、多样性、刚性。
3.社保制度功能:保障、稳定、调节。
原则:公平性、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原则。
4.现代社保制度萌芽于19世纪的英国,正式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全世界形成了以福利国家型、投保资助型、个人储蓄型、国家保险型四大类社会保障模式。思想基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国家干预主义思想。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构成:A国家财政支持项目: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B国家法律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险项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保险。C商业保险有益补充:单位投保、个人投保、互助保险。
三支柱:国家、企业、个人。
6.财政体制的变迁。健全→功能财政(资源、收入、经济,职能是配置、分配、稳定)
财政支出的变迁:①购买性支出②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式支出。财政支出规模结构:经济发展支出下降,国防支出下降,科教文卫支出上升,社会性支出上升,以及其他支出。首要原则是公平。7.税收包括A微观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B宏观效应:调节、税收乘数即税收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8.财政政策的变化:扩张型、中性型、紧缩型。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执行时期:亚洲经济危机、2008年至今。
9.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①社保制度完善,则社会稳定,会促进经济增长。②经济增长,能够使社会保障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10.社保制度对储蓄的影响:①挤出效应(良好的社保制度下)②挤入效应,导致提前退休。两种效应是并存的,主要看其力量大小。
11.社保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①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有助于保证劳动力的质量,刺激劳动力生产的积极性,容易增加劳动力的惰性,降低劳动供给。②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增加了劳动力需求,质量得到提高,需求下降,则成本增加。③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诱导流动,但容易导致循环累积。12.社保制度对资本市场的影响:①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丰富和健全了资本市场的内容,同时也刺激了资本的运行,增大了资本存量,健全和夯实了资本市场的基础,丰富了大家的投资选择。②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的英系那个: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其保值增值提供了载体。
二、养老保险制度
1.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2.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家统一政策,强制实施的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其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低层次也是最基本的一层。
3.特征: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积累、管理复杂。
4.筹资模式:①现收现付制。特点: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校而费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优点:短平快,成本低,缺点:没有积累经济储蓄费率波动大,劳动者代际之间矛盾激化。②完全积累制。特点: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优点:预防老龄化冲击,使资金收取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权利义务关系紧密。缺点:固定的费率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个体养老责任凸显。③部分积累制。(我国的创举)特点:费率具有弹性,可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优点:满足一定时期养老保险金支出,又有资金积累,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阶梯实践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亦不会太大。
5.企业年金制度
特征:一是由企业和职工双方共同缴费,实行完全积累制,二是为受益人建立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账户积累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及投资运营的收益构成,三是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一定比例内,将可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四是市场化管理和运作。
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效应,金融创新突破。
6.我国养老保险资源框架:核心是基本养老保险,补充是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个人储蓄、财政补贴、养老救助体系。
7.工龄:从事有毒有害工作工龄为常人的1.3-1.6倍。缴费年限为15年,未满15年需要①补缴②将缴纳的钱一次性偿还给员工续保,达到15年以后,每多缴一年,政府多补贴1%
养老金=个人+企业+政府(地方、中央)+养老基金分红
基数:缴费截止期上一年度职工日/年平均工资
养老金=基数*2%
专题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应对思路
1.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使得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或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特征:地域化和地区化。
老龄化测度: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总人口>10%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总人口>7% 2.月计薪日21.75天,月工作日20.83天
3.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规模庞大,发展速度快,经济基础薄弱,地区
发展不均衡,高龄化特征显著。
4.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保体系的挑战:①对养老方式的挑战②对医疗保险的
挑战,总体养老金水平偏低(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在职工资)③养老金支
付能力的挑战
5.应对思路:做实个人账户,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完善退休制度,大力发展
老龄产业。
专题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评析
1.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缺陷分析:单方负责,封闭运行,先收现付,制
度分立。
2.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成就:单位化向社会化发展,单一的责任制向责任共担
发展,单一层次保障到多层次保障发展,覆盖面持续扩大。
问题:分散决策与分割管理,转制成本的控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
配套措施不足。
总结:包含问题很多且复杂,养老保险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通过自己的专业
视角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三、医疗保险制度
1.医疗保险:指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运用
资金,保证人们公平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2.特点①普遍性②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③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
长④涉及关系非常复杂⑤医疗服务消费具有不稳定性和被动型。
3.相关概念
A疾病风险具有典型的群体性和社会性
B基本医疗保险△!
定义: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根据经济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等综
合因素,在国家或地区基本健康保障范围内,为全体参保人员提供基础性,
必不可少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C社会医疗保险特征:直接成本补偿
D统账结合
4.世界各国现行医保模式简析
(一)国家或政府型英、俄
优点:保障水平高,可从宏观角度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缺点:财政压力大,
相关医疗机构缺乏活力
(二)社会保险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优:强制缴费,责任明确,互助效果显著。缺:减少公民现实支出,受外界
经济波动影响,强制缴费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形式。
(三)市场或私营型美国橱窗保障
优:灵活,效率水平高,保障模式透明。缺:公平不足,效率有余,医疗成
本支付压力大。
(四)储蓄型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账户联通体系。
优:家庭为单位强制储蓄,避免社会相关风气的代际转移。缺:对相关社会
成员的排斥作用明显。
5.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累积制、混合制。
支付方式:按人头支付,按单元支付,总额预付制,按病种支付,按以
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偿付,按服务项目付费。
6.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分析:
①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②医疗保障救助标准提升③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建立
④药品采购,降低药品流通价格⑤基层医疗设施得到改善⑥公共卫生均等化
程度显著提升齐公立试点改革初见成效。
7.中国特色医保道路解析“七个一”
一个本质,公益化;一个方向,为人民服务;一个方针,三方面工作,预防
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一个体制,医药要分开,盈利和非盈利
分开;一个保障,强化财政扶持,加大投入;一个重点,基本医疗保险;一
个目标,方便,有效,共享。
框架:一个本质,公益化;四大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体系,保障
体系,药品流通体系;八个环节,管理,投资,运营,监管,人才,信息,
法律,价格形式。
8.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从后付制向预付制,管理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兴
起:健康维护组织,优先医疗提供组织,定点服务计划。
四、失业保险制度基本理论
1.失业:在市场经济下,在劳动年龄内,由劳动能力并有求职要求的劳动之
未能找到或丧失就业岗位的社会现象。
特征:劳动年龄人口16周岁——退休,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有积极的就业意
愿,在一定时期内,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一周工作累计不超过7个小时),非
本人意愿。
类型:摩擦性:信息不充分,不对称;周期性: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
下行期;技术性:科技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季节性:自然环境影响;
结构性:复合型失业,经济社会结构紊乱。
2.失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使劳动者因失业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
是,在法定的期限内获取失业保险金给付的维持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
度。
类型:强制性失业保险,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失业补助制度,双重性的失业
保险制度。
原则:强制性,统一性,公平与效率兼顾,适时调整,适当积累,适度。
目标:(一)与失业者个人有直接关系的目标:对非自愿失业者在失业期间提
供现金补偿,维持劳动者基本的生活水平,为失业者提供寻找工作的时间。
(二)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目标:争取实现反经济循环的效果,改变失业
的社会成本的分布,改变劳动力的使用,保留熟练工人,鼓励雇主稳定雇用。
功能:维持劳动力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为劳动者既有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
了条件,为提高劳动力素质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助于提高经济活动效率,有
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下岗与失业的区别:劳动合同是否保留;管理单位不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
下岗职工坐在单位的托管机构;待遇水平不同,失业保险,下岗职工有托管
单位办理社会保险
体面就业:稳定的收入和保障;社会尊重和社会认同;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口
社会福利制度
内容:职业福利、津贴
历史演变:剩余型福利、制度性福利、发展型福利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特征分析:典型的混合制度、典型的就业关联制度、典型
的城镇福利制度、典型的收入补差制度
改革趋势(一个转型三个结合):补差型到适度普查型、居民社区结合福利机
构、政府主导结合社会参与、法制化加专业化加标准化
对象:是否具有生活来源、特殊人群与弱势群体、贫困地区
弱势群体
特征(三低一高)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低下、政治影响力低下、心里敏感
性高
代表性人群:贫困者、失业者、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
社会扶助:强化政府职能、强化非政府组织的辅助功能、强化社区只能
低保制度
基础认识:保证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的制度、选择性救助制度、动态化管
理体系、低水平收入补差制度、权力与义务相结合
延伸认识:积极效应(覆盖面广。救助水平逐年攀升。与其他制度协调不断
上升)存在问题(标签效应、稳定语气和制度依赖、获取稀缺资源的投机行
为、强制执行与变通操作、成本扩张)
社区功能:社会整合(调整协调不同因素的矛盾纠纷以形成凝聚力)、社会控
制(运用社会力量对乘员的行为进行约束)社会化(掌握技能学习知识)
社区管理模式:自治性管理模式、行政导向性管理模式、混合型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结合:社区扶助/、非营利性组织形成主体、社区教育、
财政基础、社区文化
贫困特点:贫困人口在持续增加、贫困状况在持续恶化、贫困差距持续扩大、
贫困全球化趋势
我国贫困测评指标:生存环境、生存质量、生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