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合集下载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总结5篇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总结5篇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总结5篇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家庭是社会的镜子。

除了一部叫《镜子》的纪录片,央视都可以去看。

以下是一个小系列,分享给大家看完镜中纪录片后的体验。

请参考。

_纪录片镜子观后心得1__年4月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高中部分中高中停课半天。

9点多,在老师的带领下,3_多名学生列队进入学校礼堂,与此同时,1_多名学生家长入座,他们将在这里观看一部尚未上映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镜子》,是央视社会法律频道《天网》经过十年酝酿策划,两年拍摄制作而成。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的真实记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从情感教育缺失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这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

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纪录片《镜子》开启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高中校园活动的第一站。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脸可以显示我对父母有多忠诚,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和他们有多相似”,“我告诉你,最好不要抱着我,你抱着我就控制不了我”,“你让他跳,你觉得他敢吗?每次他说这句话,我就想如果我再回家,我就是孙子了”。

三个家庭因为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

家长别无选择,只能把孩子送到专门的学校进行“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动心灵的启蒙教育。

在整个90分钟的放映过程中,每一帧画面和对话都触动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情绪。

在礼堂的灯光下,中央文史研究总院图书管理员、全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人才研究会会长、全国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首先分享了自己看电影的感受:“看完之后,真的是激动、震惊、激动,和我产生了共鸣。

这部电影在党的十九大和CPPCC召开之前上映太重要了,应该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我也很感谢央视能在这个时候推出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能引起刘彭芝总统的强烈共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影片中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刘彭芝近年来的倡议不谋而合。

_年6月9日,刘彭芝总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家庭教育,从教育家长开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1孩子是家庭的镜子,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辍学、早恋、殴打父母、轻生,不同类型的叛逆少年站在镜子面前,我看到的却不是那张年轻的脸庞,而是布满皱纹的父母的面容。

人之初生,性本单纯。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从第一次睁开双眼到熟识数字,是孩子一生的地基,很大程度决定他们未来的性格秉性。

就像白绢一展,任由父母书写。

你所谓善与恶,所谓好与坏,毫无保留地灌注在孩子脑海里。

影片中有所体现,时常因为母亲送水果饭菜打扰他下军棋而殴打母亲的泽青,年仅十四的他为什么对爱母如此狠心?影片后边讲述说到泽青的父亲一直有家暴的恶习,所以目睹一次次的家庭暴力后的泽青也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殴打母亲天经地义,是件常事,可怕却又引人深思。

思想的深度或许可以凭借年龄衡量一二,但思想的复杂是无关年龄的。

父母却认为孩子就只是孩子,思想简单不成熟幼稚,所以父母总是忽视孩子的思想,认为小孩也想不到什么,但是成长阶段是一个塑造性格的时期,尤为关键又十分敏感,外界的一件小事可能蝴蝶效应似得颠覆一生。

家长为了生计为了家庭,日夜操劳,自然不可能注意到孩子的小情绪,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对父母吐露心思,双方如果也不及时沟通,那么隔阂和摩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当孩子开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有些父母天生控制狂,不容许孩子有一点偏差在他规划好的最好看的道路上。

读书、中考、高考、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然后仿佛就圆满了。

可人生不止一条路,大多数人的幸福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看似幸福的大多数人其实也在黑暗处厌恶这平淡枯燥的生活。

可这种思维惯性牢固了三四十年,就变成对的了。

自认为的正路,这与思想跳脱异想天开的孩子的思维有极大的矛盾,开始了冷战,吵架,离家出走,甚至以爱相连的两代人变得刀剑相向,缺少的是沟通和理解。

中国人是含蓄的,年纪稍大的父母更是这样,他们从不说爱,却时时都在爱着。

他们的爱隐形在每天三顿平淡的饭菜中,隐形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叮嘱与唠叨中,隐形在每一次争吵后滚烫的泪水中,隐形在每一次他看你的眼神中,隐形而伟大,常见却无价。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推荐12篇)央视纪录片《镜子》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下面是本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欢迎阅读!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镜子》是一部反映家庭代际情感题材的现实纪录片,重点介绍了三个辍学孩子的父母无奈把孩子送进了一所特殊的学校,自己也参加了这一期家长课堂的故事。

他们是这个特殊学校第139期学员,可见他们不是“问题孩子”的开始,也不是结束,片子临近结尾时出现了第142期学员的字样。

“问题孩子”不再是个别现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问题孩子”的产生有孩子自身的问题,也有家长的问题,当然更有社会的原因。

孩子们普遍感觉自己缺乏存在感,没有自主性,什么都得按照家长的安排去做。

其中一个叫家明的孩子说:我想做什么都不让,小时候养个动物都不让,我买了他们给我扔了,这次我想做个背包客骑行都不让……他歇斯底里的哭叫,声嘶力竭的倾诉让人心碎。

他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事事受控于父母,不甘心,最终走向极端,辍学。

他的父亲开始还不以为然,总感觉自己做得很对,开始时反问大家:“孩子不上学,做个流浪汉你也不管吗?”他在接受了六天的家长课堂后,变化很大,接孩子回来请假陪孩子看电影,给孩子买了一条小狗……尾声中孩子开了几个月网店停了,后来又开始喜欢摄影……不管将来如何,孩子毕竟开始了自己的选择,我相信终有一天,他会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适合他的。

作为家长,我们为孩子考虑的太多,满满的爱竟然成了满满的伤害,我们总想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意志走下去,孩子的理想其实就是我们的理想。

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想摆脱家长的控制,失败了他们也愿意去尝试。

片中一个女孩说,我是一个机器人,突然有一天我受了病毒的侵袭,无论怎样修复都没有效果。

其实她不是受到了病毒的侵袭,而是有了自己的思维。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一:《镜子》纪录片观后感有父母说,孩子如今变成了这样,完全是自由惯了,我们给了孩子太多自由了。

而实际上是行为上放任,精神上却紧紧管束。

如今我们对孩子教育的重点,完全不像我们的先辈。

那时候是强调物质上丰富起来,让孩子吃饱穿暖。

那时的人都很淳朴,社会也不是现在的模样。

就拿如今风头正兴的共享单车来说。

以前的父母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一次在粉店吃粉,一个男孩高高兴兴地跑进来,跟妈妈说自己找到了一辆自行车。

不要付钱的自行车,等会还要骑回家去。

本来是共享的东西,但是那把锁被人撬了。

这个孩子像捡到宝一样想着占为己有。

父母要不要教?怎么教?如今,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一个正确地价值观,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为经济发展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没有精神的构建,物质的满足最后让孩子觉得没有方向,信仰丧失,理想缺位。

而且情感教育缺失,成为如今的教育之痛。

学校教育无法在情感上弥补孩子的缺失。

比如留守儿童,影片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夏阳。

父亲是船厂工人,母亲在做保姆。

25岁的夏阳不想工作,沉迷网吧,甚至不谈朋友。

沉默的父亲借了1万外债送他去了训练营,希望能改变孩子。

25岁真的不能说是一个孩子,应该说是一个男人,本应该担当很多的责任了。

可他一直是留守儿童,好像一直没有走出来。

他的世界里,父母是缺位的,没有父母的爱注入,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

我们村也有一个26岁的“小孩“。

他妈妈在他10岁的时候病逝了,一直由奶奶带着,但是奶奶非常宠溺他。

一看到爸爸教育儿子,就说没娘的孩子被欺负,可怜。

然后就一把老泪地把孙子搂着。

而爸爸又长期在外边打工,管的越来越少。

中考的时候成绩一般,没有继续读高中。

敏感的他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工作。

可外边的世界哪里有奶奶的怀抱那么温暖呢?吃不了苦,流不了汗,干三天活就玩两天。

最后回家过年的车费还要爸爸打钱。

如今就常常通宵混在网吧,回家就睡觉。

他敏感而暴躁,让人无法靠近。

镜子观后感最新范文汇总5篇

镜子观后感最新范文汇总5篇

镜子观后感最新范文汇总5篇《镜子》是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

由导演卢钊凯、范永东拍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镜子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镜子观后感1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通过客观冷静的真实纪录,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影片讲述的是3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说,“现在我们的很多纪录片提供的是巧克力,而《镜子》是一味中药,给人们提供镜鉴、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镜子观后感2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在《镜子》走进石家庄第二中学活动中表示,"这是我看到央视拍的、与心理有关的节目当中最接地气的,直入父母、还有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心灵深处的穴位点,接触得最近的。

"以下是我个人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长。

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

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

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让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会照你说的做吗?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却目不转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电视节目或坐在电脑旁忘我地玩着各种游戏,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能感觉到平衡呢?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

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5篇

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5篇

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片子的第一集展现了孩子被强制入学的过程,第二集讲述孩子与父母分别上课的情况,第三集交代了课程结束后,父母和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及近况。

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孩子而言,每位父母发生的变化更加明显:张钊父亲试着与孩子沟通,放宽了自己的原则但没有完全迎合张钊的要求;家明父亲首先给家明买了一条狗,还将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写在纸上贴到了墙上,来时刻告诫自己;泽清母亲也表示,孩子回来之后没有和他们红过脸。

片子的最后,向我们交代了三个孩子的近况:出营后,张钊参加了20年高考,被长春某高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录取,张钊放弃,选择在河北安平县中学复读,继续参加20年高考,目前已与女友分手;家明在父亲资助下开了一家网吧,两个月后关闭,在其满18周岁时,他做背包客去了张家界,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远行;泽清希望换个环境,他让父母买了一套新房,目前依然没有去上学,继续在网上下军旗,20年3月5日,泽清父母来到中央电视台向《心理访谈》栏目继续求助。

心理学专家张久祥老师在对这部片子进行解读时,说道:孩子生下来就是一颗人性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是在父母,在家庭这个环境里慢慢成长出来的,镜子的切入点是什么?当一棵树长歪时,镜子就切入进来了。

所以,它是时代的镜子,夏阳也好,泽清也好,张钊也好,家明也好,他们都不叫主人公的名字,他们叫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叫他们的父母,他们叫这个时代的父母。

现在看来,关注《镜子》这部纪录片的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就像俞敏洪观看此片发表的感受所讲的一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机会进入到训练营,感受到自己教育方式上的错误。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反思自己,因为我们都是孩子,并且已经成为或者未来某一天将会为人父母。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篇一: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本纪录片都给您带来详细解答!成人是目标。

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

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

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

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

“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

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

“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

事实确实如此。

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

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

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

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

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

镜子的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的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的纪录片观后感镜子的纪录片观后感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镜子的纪录片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镜子的纪录片观后感1看完三集《镜子》,我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可以放弃一切,对孩子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是学会感恩。

同时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的人。

要让孩子知难、知苦,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决定自己的前途,相信孩子自己会长大,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镜子》里有几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家长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李老师说:“我们做律师需要执照,开车需要考驾照,可是我们做父母却不需要,但这是我们要做一辈子的职业,父母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也需要学习。

”我认为家长需要学习的有以下几点:1、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因为他们除了是我们的孩子,还是他们自己,要象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们,包括尊重他们的感觉。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要相信他们,要和他们做朋友。

做到教育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

2、善于沟通,正确表达人世间的爱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家长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

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通用13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通用13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镜子》纪录片观后感(通用13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镜子》纪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14月19日晚,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这部纪录片让问题少年说出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2年策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2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却会造成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入围影片《镜子》昨天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首映典礼暨交流会。

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该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经过《天网》栏目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与制作完成。

《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

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

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汇总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汇总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汇总《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揭示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1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观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以下是我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一、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

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

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

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

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

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

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会发现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无理取闹。

但父母应该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进而主动改进。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

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800字5篇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800字5篇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800字5篇《镜子》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纪录片《镜子》优秀观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纪录片《镜子》优秀观后感800字1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观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以下是我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一.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会发现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无理取闹.但父母应该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进而主动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不要盲目地批评他们的努力和失败.给孩子树立信心,自信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够让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失败,而应该让孩子乐于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成功.正因为这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小事上,还是在游戏.学习中,都需要始终注意这一点.生活中,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作为父母不是全盘代替,而是进行合理的关怀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动树立的,而不是别人能给予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纪录片《镜子》优秀观后感800字2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片子的第一集展现了孩子被强制入学的过程,第二集讲述孩子与父母分别上课的情况,第三集交代了课程结束后,父母和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及近况.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孩子而言,每位父母发生的变化更加明显:张钊父亲试着与孩子沟通,放宽了自己的原则但没有完全迎合张钊的要求;家明父亲首先给家明买了一条狗,还将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写在纸上贴到了墙上,来时刻告诫自己;泽清母亲也表示,孩子回来之后没有和他们红过脸.片子的最后,向我们交代了三个孩子的近况:出营后,张钊参加了_年高考,被长春某高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录取,张钊放弃,选择在河北安平县中学复读,继续参加_年高考,目前已与女友分手;家明在父亲资助下开了一家网吧,两个月后关闭,在其满_周岁时,他做背包客去了张家界,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远行;泽清希望换个环境,他让父母买了一套新房,目前依然没有去上学,继续在网上下军旗,_年3月5日,泽清父母来到中央电视台向《心理访谈》栏目继续求助.心理学专家张久祥老师在对这部片子进行解读时,说道:孩子生下来就是一颗人性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是在父母,在家庭这个环境里慢慢成长出来的,镜子的切入点是什么?当一棵树长歪时,镜子就切入进来了.所以,它是时代的镜子,夏阳也好,泽清也好,张钊也好,家明也好,他们都不叫主人公的名字,他们叫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叫他们的父母,他们叫这个时代的父母.现在看来,关注《镜子》这部纪录片的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就像俞敏洪观看此片发表的感受所讲的一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机会进入到训练营,感受到自己教育方式上的错误.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反思自己,因为我们都是孩子,并且已经成为或者未来某一天将会为人父母.纪录片《镜子》优秀观后感800字3最近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央视CCTV-_频道《天网》栏目上映,该纪录片分三集讲述了各种〝问题〞孩子被强制带入训练营的事情,让人感受颇多.笔者并非心理专家.也非教育相关职业,所以本文仅仅是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以下内容为业余观点.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本纪录片都给您带来详细解答!笔者记得片中有这样的情节〝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学,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也许,纪录片《镜子》能给你带来更多思考.正如片名《镜子》一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强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对家长对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到最后出现基本无法正常沟通的局面.这个时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进某些机构进行〝特训〞.面对图中的场景,家长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难受,他们也知道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而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过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龄的孩子更强.当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关心的时候,你们往往表现的是不耐烦?孩子对于家长的表现是最为在意的,你们的一些行为,一些语言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家长总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真诚的去和他去沟通,去弄懂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这些始终是片面的猜测.孩子也认为家长过于意识强加,让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买的东西回家就被家长丢掉,自己的想法还没说完,就被他们否决.其实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得到家长的爱,但是家长的错爱往往造就了这些〝问题〞孩子.纪录片《镜子》优秀观后感800字49点钟,在老师的带领下,三百多名学生列队进入学校大礼堂,同时,一百多名学生家长也纷纷落座,他们将在这里观看一部还没有公映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镜子》是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经过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和制作才最终完成.该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这是中国首部深刻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为了让社会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纪录电影《镜子》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启了进校园活动的第一站.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 , 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 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 .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 ,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在整整九十分钟的放映过程中,每一帧画面.每一段对白都牵动着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情绪.随着礼堂灯光的亮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首先分享了她的观影感受: 看完以后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动,跟我有共鸣.两会刚完十九大之前推出这个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也很感谢中央电视台,能够在这个时候适时推出这个片子. 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刘彭芝校长的强烈共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片中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刘彭芝近年来的倡议不谋而合._年6月9日,刘彭芝校长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署名文章《家庭教育,从教育家长开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观影后,刘彭芝再次强调, 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长,不要光说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一个问题的孩子就有一个问题的家庭.而且我们家长有很多不太懂教育.尤其独生子女家长,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他有资格生孩子,但是没有资格教育孩子. 在《心理访谈》著名主持人沙玛阿果的主持下,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童宁,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制片人.《镜子》总导演卢钊凯,《镜子》导演范永东与在座的师生和家长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一名高一的女生首先提问: 我对片子中的一句话特别有感触,〝人生不止只有学习这一条路〞,但是我又在想,我们真的能选择其他路吗?一位家长对于当下孩子们能够选择的路径较为乐观: 我觉得社会越开放,选择机会越来越多.不像我们成长阶段,选择很少.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童宁分享了自己把握人生阶段的感悟: 合理地把兴趣爱好放在不同阶段,这是学习最好的时期. 刘彭芝校长把选择和获得自由的基础联系在了一起: 全世界孩子都得念书,那么念的书比较多.知识比较广,将来进入社会就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一个人兴趣会不断提升.不断变化,所以你会有自由,但是自由也是为了我们社会.我们国家做更好的贡献,你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在场的师生难抑观影后的激动心情,就影片内容积极提问求解.在问答中,主创团队还就创作背景和创作初心做了一一解答.《镜子》导演范永东透露了获取片中家庭支持的关键: 拍摄过程中也有很多理解上的冲突,但是我们团队每一个人在抱着真诚帮助这些家庭的信念上,获得了家长的信任.纪录片《镜子》优秀观后感800字5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在《镜子》走进石家庄第二中学活动中表示, 这是我看到央视拍的.与心理有关的节目当中最接地气的,直入父母.还有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心灵深处的穴位点,接触得最近的. 以下是我个人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长.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让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会照你说的做吗?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却目不转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电视节目或坐在电脑旁忘我地玩着各种游戏,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能感觉到平衡呢?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或者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看看书,读读报,轻声地做些家务,让孩子感觉到他(她)写作业时父母也没有清闲,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有一种平衡感,也愿意写作业了.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家长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孩子便乐意向您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纪录片《镜子》优秀观后感800字。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3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3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3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篇一孩子是家庭的镜子,辍学、早恋、殴打父母、轻生,不同类型的叛逆少年站在镜子面前,我看到的却不是那张年轻的脸庞,而是布满皱纹的父母的面容。

人之初生,性本单纯。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从第一次睁开双眼到熟识数字,是孩子一生的地基,很大程度决定他们未来的性格秉性。

就像白绢一展,任由父母书写。

你所谓善与恶,所谓好与坏,毫无保留地灌注在孩子脑海里。

影片中有所体现,时常因为母亲送水果饭菜打扰他下军棋而殴打母亲的泽青,年仅十四的他为什么对爱母如此狠心?影片后边讲述说到泽青的父亲一直有家暴的恶习,所以目睹一次次的家庭暴力后的泽青也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殴打母亲天经地义,是件常事,可怕却又引人深思。

思想的深度或许可以凭借年龄衡量一二,但思想的复杂是无关年龄的。

父母却认为孩子就只是孩子,思想简单不成熟幼稚,所以父母总是忽视孩子的思想,认为小孩也想不到什么,但是成长阶段是一个塑造性格的时期,尤为关键又十分敏感,外界的一件小事可能蝴蝶效应似得颠覆一生。

家长为了生计为了家庭,日夜操劳,自然不可能注意到孩子的小情绪,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对父母吐露心思,双方如果也不及时沟通,那么隔阂和摩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当孩子开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有些父母天生控制狂,不容许孩子有一点偏差在他规划好的最好看的道路上。

读书、中考、高考、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然后仿佛就圆满了。

可人生不止一条路,大多数人的幸福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看似幸福的大多数人其实也在黑暗处厌恶这平淡枯燥的生活。

可这种思维惯性牢固了三四十年,就变成对的了。

自认为的正路,这与思想跳脱异想天开的孩子的思维有极大的矛盾,开始了冷战,吵架,离家出走,甚至以爱相连的两代人变得刀剑相向,缺少的是沟通和理解。

中国人是含蓄的,年纪稍大的父母更是这样,他们从不说爱,却时时都在爱着。

他们的爱隐形在每天三顿平淡的饭菜中,隐形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叮嘱与唠叨中,隐形在每一次争吵后滚烫的泪水中,隐形在每一次他看你的眼神中,隐形而伟大,常见却无价。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范文最新推荐------------------------------------------------------《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00字央视十二套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揭示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1】近期,央视12频道播出了教育记录片《镜子》,有多处的中小学校对家长统一做出要求,让孩子家长进行搜索观看。

影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实例告诉我们,每个极端孩子的背后都存在一个问题家庭。

孩子出了问题,首先家长难辞其咎。

人们认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学有所成。

家长往往就简单粗暴的用自己价值观来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觉的就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可以说,没有去关心孩子内心是否快乐,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长。

没有走进孩子内心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家长就要进《家长课堂》进行再学习、再提高。

家长认为:应该多照照镜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长的水平。

要和孩子交朋友,将心比心,交流沟通,变命令为商量。

要以自己为表率,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好品质,不让孩子沾染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老师认为:家长和孩子不小心发生冲突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争取1 / 17做到:态度不粗暴,语言不过激,从孩子角度来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目标有差距时,家长首先要安慰并告诉孩子比学不比强,尽最大努力学习了就可以了,结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养孩子正面应对挫折的勇气。

舆论认为:教育无定法,永远在路上。

有老师的正确指导,有学校的科学管理,加上孩子家长谦虚谨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们就一定会拥有快乐而又充实的学生生活,每个孩子的将来就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2】大致把央视拍的《镜子》这部纪实的纪录片看完了。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镜子》第一集开场“教育培训机构”的消失,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的一个节目:对“临沂四院杨永信”的“电击疗法”治疗学生网瘾、早恋、辍学等。

当时一起看节目的儿子说:“妈妈,假如我也叛逆了,有了各种问题,你会把我送去吗?”我含着眼泪坚决地说:“儿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消失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妈妈会陪你一起成长!放心,妈妈是肯定不会这样做的。

我相信你是个好孩子,妈妈也努力做一个好妈妈!”记得很清楚,我和儿子抱在一起哭了一会儿,为了电视中哭诉自己被父母送去“四院”遭受了“惨绝人寰”的孩子们而哭,也为了那些打着“爱”的名义掌握熬煎孩子的无知的家长们而哭!!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想起节目中孩子们哭诉自己恶魔般的经历,我都会伤心到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镜子》中18岁的宴恒在培训结束时的一段话直击人的心灵,扪心自问,我们家长—所谓孩子们眼中的“主人”,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宴恒说:“我是一个听话的机器人,18年来,我始终很听话,什么事情都照主人的叮嘱乖乖去做。

直到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叛逆,机器人长大了!),主人手足无措了,将我全部好的、坏的程序全部删除。

于是,机器人慢慢地走向灭亡”。

孩子是我们终将要培养成才的“机器人”吗?只要乖乖听话,一切OK;只要学习成果好,一切OK;只要顺着家长的指路前行,一切OK!可是“主人们”,“机器人”是会长大的,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有了自己的梦想,他们有权选择属于自己的抱负之路。

在这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成才之路上,家长和学生如何携手欢乐前行,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镜子》中的三个主人公:14岁的泽清,16岁的家明,17岁的张钊。

本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本是为抱负奋斗的年龄。

可是,他们却走进了一片荒野,这里没有关爱,没有春天,这里只有四面楚歌,这里只有带着“爱的枷锁”等你消失的父母。

《镜子》中的“教育培训机构”或许有几分可信,可是,其它任何打着“管教”、“教育”幌子的机构都是一群恶狼般的帮凶!家明父亲(大学本科,教育文盲)说:儿子要唱歌、画画、做一个自由的人,那怎么行呢?教育机构去接(抓)孩子时,父母在室外哭泣,房间里传出声嘶力竭地喊声:“放开我!放开我……”(写作一度停止,不能掌握的哽咽,很想对家明的父母说,就在“放开我”的撕裂声传来时,你们本应当冲进房间,冲进“荒野”拥抱自己的孩子……) 心理辅导老师对家明父亲的评价是“死不悔改”,说父亲是一头始终在拉磨(磨指孩子)的驴。

《镜子》观后感9篇

《镜子》观后感9篇

《镜子》观后感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镜子》观后感9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镜子》观后感9篇(镜子观后感简短),欢迎参阅。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1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却会造成伤害,这毕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入围影片《镜子》昨天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首映典礼暨交流会。

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该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经过《天网》栏目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与制作完成。

《镜子》叙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逆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别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

片中消失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呈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

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抱负寄予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抵制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镜子》总导演卢钊凯介绍,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热关系等情感问题。

"每一个人都是孩子"。

与卢钊凯一同合作执导该片的导演范永东说,这部片子的故事是叙述关于家庭情感教育这个话题,但实际上在故事背后融入了创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

他和卢钊凯力图通过影片找到一条线索,一个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

篇三:镜子纪录片观后感高中生4月16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国家图书馆举行首映典礼暨交流会。

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在200多部提名的`纪录片作品中,《镜子》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镜子》全集观后感

《镜子》全集观后感

《镜子》全集观后感央视纪录片《镜子》全集(一)由央视《天网》栏目十年酝酿的纪录片《镜子》,就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启蒙教育的故事。

该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我们该如何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央视纪录片《镜子》全集观后感(二)孩子身上的问题到底是谁造成的?父母说是不是他们自己。

他们爱孩子,甚于爱自己。

但是孩子说,真正应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

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

感觉他们身上有相同点:那就是自己是委屈的。

谁的说法更接近真相?通过三集视频,我们听到孩子心底的声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关注、被温柔相待。

可是父母对孩子的内心诉求感受迟缓,处理信息偏差很大。

说劳累,懒得回应,大嗓门,简单粗暴,揪住一点不依不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总是翻出来絮叨,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无比的,事无巨细安排孩子生活,设计他的未来,把自己的意愿毫不商量强加在孩子身上,并且打着爱孩子的旗帜。

即使错误,也不会低头致歉。

当孩子用过激的方式表达的时候,才惊悚不安起来,当孩子彻底不能驯服,完全对峙,伤人害己的时候,才想到求助他人。

你分明能够感受到孩子的问题多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悲哀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改正自然就无从谈起。

没有省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偏执一端,零件坏了,委屈非常,怨命不好,就是不说自己的错处,有错的人才需要改正自己的错误。

罗曼罗兰说:倘若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克服我们的偏见,扩大我们的心胸和思想,那么我们活着又有什么用?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这是一生的功课。

【心得体会】《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心得体会】《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00字〕央视十二套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揭示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1】近期,央视12频道播出了教育记录片《镜子》,有多处的中小学校对家长统一做出要求,让孩子家长进行搜索观看。

影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实例告诉我们,每个极端孩子的背后都存在一个问题家庭。

孩子出了问题,首先家长难辞其咎。

人们认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学有所成。

家长往往就简单粗暴的用自己价值观来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觉的就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可以说,没有去关心孩子内心是否快乐,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长。

没有走进孩子内心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家长就要进《家长课堂》进行再学习、再提高。

家长认为:应该多照照镜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长的水平。

要和孩子交朋友,将心比心,交流沟通,变命令为商量。

要以自己为表率,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好品质,不让孩子沾染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老师认为:家长和孩子不小心发生冲突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争取做到:态度不粗暴,语言不过激,从孩子角度来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目标有差距时,家长首先要安慰并告诉孩子比学不比强,尽最大努力学习了就可以了,结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养孩子正面应对挫折的勇气。

舆论认为:教育无定法,永远在路上。

有老师的正确指导,有学校的科学管理,加上孩子家长谦虚谨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们就一定会拥有快乐而又充实的学生生活,每个孩子的将来就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2】大致把央视拍的《镜子》这部纪实的纪录片看完了。

总长两个小时的纪录片的信息含量是相当大的。

有点题外话,这部纪录片已经相当震撼了,能够把很多不忍直视的问题披露出来,这个相当难得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镜子》纪录片观后感800字央视十二套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揭示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1】近期,央视12频道播出了教育记录片《镜子》,有多处的中小学校对家长统一做出要求,让孩子家长进行搜索观看。

影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实例告诉我们,每个极端孩子的背后都存在一个问题家庭。

孩子出了问题,首先家长难辞其咎。

人们认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学有所成。

家长往往就简单粗暴的用自己价值观来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觉的就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可以说,没有去关心孩子内心是否快乐,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长。

没有走进孩子内心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家长就要进《家长课堂》进行再学习、再提高。

家长认为:应该多照照镜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长的水平。

要和孩子交朋友,将心比心,交流沟通,变命令为商量。

要以自己为表率,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好品质,不让孩子沾染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老师认为:家长和孩子不小心发生冲突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争取1/ 17做到:态度不粗暴,语言不过激,从孩子角度来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目标有差距时,家长首先要安慰并告诉孩子比学不比强,尽最大努力学习了就可以了,结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养孩子正面应对挫折的勇气。

舆论认为:教育无定法,永远在路上。

有老师的正确指导,有学校的科学管理,加上孩子家长谦虚谨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们就一定会拥有快乐而又充实的学生生活,每个孩子的将来就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2】大致把央视拍的《镜子》这部纪实的纪录片看完了。

总长两个小时的纪录片的信息含量是相当大的。

有点题外话,这部纪录片已经相当震撼了,能够把很多不忍直视的问题披露出来,这个相当难得了。

而且是在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是不是说明有关方面已经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开始了反思,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啊!所以说是首都的一部分学校甚至听课来看这部片子。

其实这部片子跟我们大武汉有很大的关系,片中的这个学校就在咱们武汉,里面涉及的孩子就是武汉的孩子,很多场景画面都让人十分眼熟,比如光谷步行街这块。

不知道我们武汉的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有没有看过这个片子,咱不停课看一看?其中的泽清的爷爷还是湖北大学的副教授,与我也扯的上一点点关系。

可能这样的片子的负面信息太大了,让咱们武汉有点丢脸?也许吧,无论如何,这部纪录片确实是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起收看的。

不光只是让家长反思,其实里面---------------------------------------------------------------范文最新推荐------------------------------------------------------ 包含的内容囊括了方方面面。

应该是值得整个社会的反思。

这个学校收录的都是所谓的问题少年逃学,叛逆,迷恋网络等等。

家长和学校已经束手无策了,只能借助于第三方力量。

而从片中所透漏的信息主要是聚焦在家庭,孩子都是在对父母的控诉,这个是主线。

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个其实不光是片子中的这些家庭的问题,应该来讲是代表了我们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的家庭教育的思维模式。

只是这些孩子所遭遇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已,走了一点极端而已,与他们的个性和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不用庆幸自己的孩子没有向片中的孩子一样,个人感觉这个比例不会是少数,而心理问题都暗藏于很多类似遭遇的孩子心中,只是没有一个诱因和条件来爆发而已!或者是在一些情形下,在消解了一点。

我们只能说是感到庆幸吧。

而目前的所谓的安全问题形式的严峻,已经是我们当前教育的警报在拉响了!如果长此以往,只能会让家长和学校焦头烂额,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更复杂的问题!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昨天晚上看了央视教育纪录片《镜子》,看后一声长叹,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长却不一定是好家长。

今天看完学生的日记,再次印证我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纯真、善良,但家长却不见得。

陈雪媛的妈妈长期在国外,由爸爸带着。

刘雨荷的日记写的非常感人,妈妈的留言也是爱意浓浓。

江谢语哭得最伤心,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爱心3/ 17树》中的那棵树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妈妈。

姜淏月的日记让我一阵唏嘘。

他说每次考试没考好,妈妈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旧爱妈妈。

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长面对孩子纯真的爱,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姜妈妈看到这封信,一定会有所触动。

看完《镜子》后,结合同学们的日记,我觉得我不能把孩子们逼在读书这条路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成功地人生设置了唯一的终点,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老祖宗告诉我们,各行各业都有成才之人。

这次读书,不仅孩子们成长了,我也成长了。

孩子和父母本是亲密无间的关系,自从进入学校,自从有了考试,多少伤痛和眼泪都是围绕成绩而来,我不能改变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

《摔跤吧爸爸》不是大片,没有特效,但她却给了我们震撼!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1】多少人是奔着不老男神阿米尔汗去的,却带着对印度电影的敬意出来的?很多年不写影评了,久到快忘记我甚至还选修过影视鉴赏。

就像我---------------------------------------------------------------范文最新推荐------------------------------------------------------ 们一门心思扑在经济建设,甚至忘了我们是礼仪之邦。

这或许是一个笑话,但我相信多年之后的某一天,当我们的子孙重新审视当年的我们时,会有一种尴尬的窘迫,会为我们买椟还珠的眼光而汗颜。

《摔跤吧爸爸》不是大片,没有特效,但她却给了我们震撼!如果只能用一句话表达我的尊重,我会给她这样的评价:看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想忘了这部电影,这样我就可以重新再看一遍了!当题材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演技反而成了次要的东西,在商业电影横行的年代,她选择了直面人生!这需要勇气,到更需要的是不忙从下的一份冷静的思考。

能解决问题是出色,能发现问题是伟大,能预见问题是先知!印度的问题很多,我们呢?我相信只会更多!但能发现问题的未必敢说,敢说的未必能发现问题,既敢说又能发现问题的很可能又被同化在体制內。

如果你走心的话,别人是会看得到的。

且不因你的寒酸或鄙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我知道,也相信。

但钱应该有人去挣,精神追求也应该有人去引领。

目前看显然不是这样,价值观在扭曲中挣扎。

而这却是需要几代人才能板正的,这是后话,立字为证!我们类似的题材不多吗?几乎每一位运动健儿都是类似的经历。

但我想如果是我们来拍的话,应该也会很感人,但未必有这个深刻。

我们需要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下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钱,是路。

因此会有平坦宽阔和颠簸崎岖之分;精神,是方向。

所以会有庸5/ 17碌闲适与波澜壮阔之别。

没有方向,走的再远也到不得目的地!读懂别人总是比反思自己更容易。

圣人尚且一日三省,况乎吾辈凡人!居下思己居上思国,方不误己误国。

最后我要做一个更正:将我之前对新时期电影下的一个结论,关于电影是浮躁社会里廉价的知识快餐加上一个限定:文化、反思范围之外的。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2】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夏天了,很多培训班、夏令营都在为暑假提前预热。

最近在与几个家长闲聊的时候,都提到了孩子暑假报班的问题,有个妈妈还发来提高孩子抗挫力的夏令营宣传单,问我,像这样的活动,应不应该给孩子报?作为一个妈妈,我也常常面临同样的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把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发挥出来,让他成为有特长、有个性的人,是每一位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里都会面临的问题。

正巧,最近上映了一部电影,印度的票房冠军《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根据印度的真人真事改编,说的是,一位热爱摔跤运动的爸爸如何发现女儿在摔跤方面的天赋,并且,克服重重困难,把两个女儿推向世界级的摔跤比赛,为印度摘下首个摔跤比赛世界金牌的故事。

今天,我们结合这个电影,来说说如何帮助孩子展现天赋和潜能,把梦想照进现实。

一、说到天赋和潜能,很多人的脑海里立刻就会出现跳舞、唱歌、数学、---------------------------------------------------------------范文最新推荐------------------------------------------------------ 写作、画画等,似乎这些才是上得了台面的潜能。

事实上,潜能和天赋远远不止这些。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那些与众不同之处,可能蕴藏着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需要经过确认、打磨等道道工序,才能变成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

而成为宝石的第一步,就要看家长有没有慧眼发现孩子的潜能。

很多家长看不到孩子的潜能,或者,虽然看见了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但是因为自己的认识局限和文化、世俗等各种原因,不愿意承认这是一种潜能。

在《摔跤吧,爸爸》里,父亲阿米尔汗发现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非常有戏剧性。

有一天,两个很狼狈的男孩带着父母找上门来。

女儿闯祸了,因为男孩出口骂人,两个女儿把他们打得鼻青脸肿。

这要是在普通家庭,父母肯定很不高兴,甚至责罚女儿。

可阿米尔汗不一样,他表面上给男孩家长道歉,内心里却狂喜。

他没有训斥女儿,而是问,你们是怎样打他们的?两个女儿形象地展示了打架的过程,阿米尔汗非常开心,他确认,两个女儿都是天生的摔跤手。

要知道,这是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按照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女孩子除了干家务就是生孩子,她们根本没有其他的人生选择,更别提摔7/ 17跤了,那是男人才干的事。

可阿米尔汗没有因为这些世俗的观点禁锢对女儿的判断,与这些习俗比起来,女儿的潜能更重要。

我曾碰到过一位家长,他的儿子特别喜欢开快车,经常被警察警告。

这位家长没有一味地批评儿子,而是耐心地与他沟通,并且帮助他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他的工作120救护车司机。

如果父母不承认孩子的优势和潜能,甚至采用打压的方式,那么孩子的这种天赋很容易就被阉割了。

如果阿米尔汗训斥、责罚两个女儿,恐怕印度的首个摔跤金牌不晓得推迟多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