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剩余价值的实现习题.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03 (4)
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实现与分割一、单项选择题1、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D、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2、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的资本有机构成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D、土地的肥沃程度3、资本主义地租是()。
A、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B、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C、平均利润或农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D、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4、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称作()。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ID、级差地租Ⅱ5、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是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是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IC、级差地租ⅡD、垄断地租6、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决定。
A、优等地生产价格B、中等地生产价格C、劣等地生产价格D、社会平均生产价格7、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的等级差别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D、土地的稀缺8、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D、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9、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按其自有资本计算()。
A、等于平均利润B、低于平均利润C、大于平均利润D、大于商业利润10、假定借贷资本的数额为10000元,银行存款一年的利息为600元,则年利息率为()。
A、3%B、5%C、6%D、10%11、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
A、利润率和零之间B、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C、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12、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银行资本D、借贷资本13、利息的本质是()。
A、借贷资本的价值B、借贷资本家过去劳动的报酬C、货币资本自行增殖的价值D、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14、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1.资本答∶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的特点∶①资本的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②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
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③资本的返还性。
资本的运动和增殖,是以预付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为起点的。
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当然包括增殖额)。
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2.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②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身劳动力这一商品以外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现存的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
3.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
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4.绝对剩余价值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三)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单项选择题 1、资本总公式是:G—W—G‘。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成为商品。
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率。
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6、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资的本质。
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的两条途径。
9、资本主义⽣产⽅式的基本⽭盾是:⽣产社会化与⽣产资料资本主义私⼈占有制的⽭盾。
10、相对剩余价值⽣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多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A.⾃⾏增殖的价值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定的物品D.资本家剥削雇佣⼯⼈的⼀种剥削关系E.⼀定数量的货币 2.剩余价值(ABE)A.是由雇佣⼯⼈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B.是雇佣⼯⼈创造的超过劳动⼒价值的价值C.是由雇佣⼯⼈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般经济关系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的剥削关系 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所起的作⽤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E.流通资本 4.资本家提⾼对⼯⼈剥削程度的基本⽅法是(BD)A.超额剩余价值⽣产B.绝对剩余价值⽣产C.降低雇佣⼯⼈⼯资D.相对剩余价值⽣产E.提⾼⼯⼈劳动强度 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法是(BD)A.提⾼劳动⽣产率B.延长⼯作⽇C.改进⽣产技术D.提⾼劳动强度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供给以满⾜消费需求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 7.相对过剩⼈⼝(BCD)A.产⽣的原因是⼈⼝的增长超过⽣产的增长B.产⽣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C.是劳动⼒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D.是资本主义⽣产⽅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出现的过剩 8.资本主义基本⽭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盾是:(ABC)A.单个内部⽣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产⽆政府状态的⽭盾B.⽣产⽆限扩⼤趋势与劳动⼈民有⽀付能⼒的需求相对缩⼩的⽭盾C.⽆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盾D.资本主义简单再⽣产与扩⼤再⽣产的⽭盾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盾 三、名词解释 1、劳动⼒:是⼈的劳动能⼒,是存在于活的⼈体中,在进⾏⽣产劳动时运⽤的⼈的体⼒和脑⼒的总和。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第3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_课后答案
w
w
w
.k
hd aw
.c
om
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 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 剩下的另 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 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11.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 c 表示,可 变资本用 v 表示,剩余价值用 m 表示,商品价值就是 c+v+m。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 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 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 ,其公式是: 示: m 。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
剩余劳动时间 。两个公式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表示剥 必要劳动时间
削程度, 即在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第二个公式以活劳动的形 式表示剥削程度, 即在工人的一个劳动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有多大部分 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 12.绝对剩余价值 答: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 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 剥削的一般基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 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 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 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 从而增加剩 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13.相对剩余价值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前提条件。 机器大 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14.超额剩余价值 答: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单个资本家通 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 因为, 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也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 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 与工人生活资料相关的部门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 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 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5.剩余价值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 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把自己的 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二者都是 作为资本的要素在起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殖。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以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多少为转移。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 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学生用
《政治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本文档为2011年4月出版,张莹、李海峰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978-7-115-24306-5)一书的课后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异议,可请教授课老师或来邮件质询(*******************;*********************)。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B C A A A B A C B C B A C A C D B A D BB DC A C D二、多项选择题ABCD ABCD BCD ABCD AB ABCD CD ABCD ABCD ABCD三、名词解释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属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
四、辨析题1.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错误。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可以影响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变革后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不适应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答:错误。
经济规律除了有和自然规律相同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规律。
具体表现为(1)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2)经济规律一般不是长久不变的;(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五、问答题1. 简述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过程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1)人的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获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高三政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试题
高三政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试题1.剩余价值是()A.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间的差额B.商品的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差额C.商品的价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的差额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差额【答案】A【解析】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故正确答案是A。
B、C、D均不是剩余价值的内容,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点评: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内容。
做好本题要把握剩余价值的含义。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其特殊性在于()①生产出生产资料②创造出剩余价值③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④创造出商品的价值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②③符合题意,选B。
①④均不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点评: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要深入分析、理解和把握,否则会混淆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劳动、劳动力等概念,误认为劳动能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出生产资料而错选。
3.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②扩大再生产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④平均剩余价值的生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生产。
①③符合题意,选B。
②④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点评:本题考查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
是教材知识的再现,要求正确记忆主干知识。
4.借贷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息,其真正来源是()A.银行利润B.产业利润C.商业利润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答案】D【解析】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题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题练习及答案一、重点分析题1.“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逐步发展以后,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
”请联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分析上述观点。
2.阅读下列与平均利润率相关的一组材料:材料1假定某国有且只有三个生产部门,2003年各部门平均的资本构成、剩余价值生产和盈利状况见下表:生产部门资本构成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甲70c +30v300%90乙80c +20v100%20丙90c +10v100%10全社会240c +60v200%120材料 2该国甲部门中M企业的资本构成状况为7c +2v,利润率为50%;而同一部门中的N企业,资本构成状况为7c +4v,利润率仅为30%。
请回答:(1 )计算该国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每一部门榨取的剩余价值和最终获取利润的差额。
(2 )如何解释各部门之间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差别。
(3 )如何解释甲部门中M 、N 两个企业的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差别。
(4 )联系价值规律的作用说明平均利润率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3 .阅读下列有关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和价格相互关系的一组材料:材料 1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50 页材料 2在买卖商品房的过程中,那些距离中心城区较近、交通方便、周边环境较好的商品房往往价格比较高,这是因为这些商品房能让购房者节省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看到更美的风景。
因此,这些商品房价格贵是因为它能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
材料 3甲乙二人逛商场,看到两件颜色各异(分别为蓝色和绿色)、款式和质地相同的衣服。
甲认为:蓝色的好,因为蓝色的贵!乙认为:绿色的好,因为绿色买的人多!请回答:(1 )依据材料1 ,说明材料2 的错误所在。
政治经济选择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综合选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活资料D.科学技术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B.联系必然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D.从生产、分派、互换和消费环节研究4.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关系包括: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B.社会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7.从社会再生产进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A.生产B.分派C.互换D.消费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需具有以下简单要素: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态度三、分析判断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2.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3.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增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够增进生产力发展.4.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二、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答案(第一章)一、综合选择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进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没有通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原始丛林、地下矿藏等;二是通过劳动加工的原材料。
2.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进程顶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单元测试题
【单元测试题三——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单项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资本总公式是A G—W—GˊB G—W—GC G—GˊD W—G—Wˊ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 价值增殖的形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的矛盾3、资本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的本质区别是A 货币在流通中带了利息B 货币在流通中可以再生产C 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D 货币在运动中充当媒介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B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和流通领域无关D 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也在流通领域中产生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 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 劳动成为商品C 资本的原始积累D 劳动力成为商品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生产资料消耗和新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8、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B 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 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D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A 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B 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C 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10、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中A 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B c+v是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C c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D c+m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是新创造的价值11、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平均利润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D 货币流通规律12、现代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 工人的剩余劳动B 资本家的节约C 现代自动化生产条件D 机器人和工人13、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本质是A 商品、货币等物B机器设备等生产手段C 生产资料所有者剥削劳动者的剥削关系D 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14、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 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B 雇佣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C 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D 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15、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可以概括为A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之上B 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C 资本家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D 资本家苛扣工人的工资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 工人劳动的报酬B 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 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7、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A 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 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C 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D 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18、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支付的工资形式是A 计件工资B 计时工资C 名义工资D 实际工资19、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A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等于剩余价值B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小于剩余价值C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大于剩余价值D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节余20、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属于A 资本积累B 资本积聚C 资本集中D 资本增殖21、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A 资本积累B 资本积聚C 资本集中D 资本周转22、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A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B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C 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D 两者无内在联系23、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的劳动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这就是A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B 资本积累的实质C 资本集中的实质D资本竞争的实质2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 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 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C 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D 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2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A 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而造成的过剩人口B 失业人口相对多于就业人口从而过剩C 就业人口相对多于失业人口从而过剩D 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主义积累对劳动力的需求的过剩人口二、多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后题详解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三章 试题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力3.剩余价值4.必要劳动时间5.剩余劳动时间6.不变资本7.可变资本8.剩余价值率9.绝对剩余价值10.相对剩余价值11.超额剩余价值12.工资13.计时工资14.计件工资15.名义工资16.实际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①生产资料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力④货币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③价值的代表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②能从流通中产生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①它具有使用价值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①降低劳动的价值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①绝对延长工作日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①生产力决定论②劳动价值论③剩余价值论④人口论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①延长劳动时间②提高劳动强度③压低工人工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①工人的必要劳动②工人的剩余劳动③绝对价值④相对剩余价值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①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可变资本的比率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所费资本的比率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①工人劳动的报酬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①供求规律②价值规律③竞争规律④剩余价值规律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②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③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④需求过旺和生产不足的矛盾2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①表现为劳动的价值②是劳动力的价值③是劳动力的价格④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22.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是()①劳动力所有权的完全放弃②劳动力所有权在一定期限内的放弃③劳动力使用权的完全放弃④劳动力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的让渡2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①工人工资的高低②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③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④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三、多项选择题1.作为资本货币的流通()①形式是先买后卖②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相交换③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④是无限的⑤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①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②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③劳动者有人身自由④劳动力具有价值⑤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维持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全面发展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④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⑤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用4.劳动力的使用价值()①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②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③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④是价值的源泉⑤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特点,它能够()①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②转移自身的价值③生产新的使用价值④创造出新价值⑤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①劳动属于资本家②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③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④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工人支配⑤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所有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①生产出使用价值②再生产出已耗费的原材料价值③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④生产出剩余价值⑤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8.资本是()①本身不是资本②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是资本③作为生产要素时才是资本④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才是资本⑤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9.剩余价值率是()①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②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比③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比④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⑤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10.根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可分为()①不变资本②固定资本③可变资本④流动资本⑤流通资本11.商品流通过程与资本流通过程的区别表现为()①运动的目的不同②运动的限度不同③运动的起点与终点不同④运动过程中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⑤运动过程中的媒介物不同12.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②降低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降低劳动力价值④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13.不变资本包括()①厂房②机器设备③工具④原材料⑤辅助材料14.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③工人人数的多少④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⑤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15.超额剩余价值()①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②是个别企业采用新生技术产生的③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失④采用更新技术的企业才能获得⑤是暂时的16.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①增加工人人数②压低工人工资③延长工作日④提高劳动强度⑤提高劳动生产率17.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因为()①它的价值无法确定②它在出卖之前不能独立存在③它不是劳动力的支出④劳动属于资本家而工人无权支配⑤如果说它是商品就违背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①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②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④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⑤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前提19.考察计时工资必须联系()①工作日长度②工人的实际生活③名义工资④实际工资⑤计件工资20.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主要是()①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②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变化③工作日缩短④工人实际生活水平提高⑤工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变21.剩余价值率反映着()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少为资本家所占有③所费资本的增殖程度④所用资本的增殖程度⑤工人创造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22.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经济因素④资本家的愿望⑤道德和社会因素四、填空题1.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剩余价值生产练习题及答案
剩余价值生产练习题及答案剩余价值生产练习题及答案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他们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剩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也是阶级矛盾的根源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下面给出一些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一:某工厂生产一种商品,每个商品的生产成本为100元,每个商品的售价为150元。
工厂每天生产100个商品,每天的销售量为80个商品。
请计算该工厂每天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答案一:首先计算每天的剩余价值。
每个商品的剩余价值为售价减去生产成本,即150元-100元=50元。
每天的剩余价值为每个商品的剩余价值乘以销售量,即50元/个×80个=4000元。
然后计算每天的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生产成本。
每天的剩余价值率为4000元/(100元×80个)=50%。
练习题二:某公司雇佣了100名工人,每名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
每小时工人的工资为10元。
公司每天生产1000个商品,每个商品的生产成本为50元,售价为100元。
请计算该公司每天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答案二:首先计算每天的剩余价值。
每个商品的剩余价值为售价减去生产成本,即100元-50元=50元。
每天的剩余价值为每个商品的剩余价值乘以销售量,即50元/个×1000个=50000元。
然后计算每天的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生产成本。
每天的剩余价值率为50000元/(50元×1000个)=100%。
练习题三:某农场种植小麦,每亩土地的种植成本为1000元,每亩土地的产量为1000公斤小麦。
小麦的市场价格为1元/公斤。
请计算该农场每亩土地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答案三:首先计算每亩土地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第一章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人们( )A.不能创造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B.不能认识它,但能利用和改造它C.不能利用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D.不能改造它,但能认识和利用它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B.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原料3.下列反映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经济范畴是( )A.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D.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4.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社会价值C.商品的生产成本D.商品的生产价格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精华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经济规律7.衡量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生产工具B.劳动者素质C.科学技术D.管理水平8.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紧密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B.生产力C.人们的交换关系D.物质利益分配关系9.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A.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A.资本的秘密B.商品的秘密C.经济规律D.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二、多项选择题1.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富强献计献策B.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提出理论依据C.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被新社会经济制度取代的运行规律D.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本质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E.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提供理论根据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 )A.辩证唯物主义理论B.历史唯物主义理论C.古典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华E.剩余价值学说3.经济规律的特点是( )A.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经济规律总是和人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E.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4.下面的经济规律中,不属于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经济规律的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E.按劳分配规律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练习题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专题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选修2一、选择题1.某资本主义工厂,每个工人一天劳动力价值为40元,每人一天劳动8小时,平均生产两双鞋,每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160元,每双鞋的售价为240元,该厂工人一天劳动时间的两部分是()A«必要劳动时间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Bo必要劳动时间3小时,剩余劳动时间5小时C.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小时Do必要劳动时间5小时,剩余劳动时间3小时【解析】此题考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步计算工人每小时创造的价值量:(240 一160)X2十8=20 (元);第二步计算必要劳动时间:404-20=2 (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答案选A。
【答案】A2.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则一泄时期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Ao增加B。
减少C.不变D。
难以确定【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A正确,B、C、D不合题意。
【答案】A3.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业销售人员和银行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银行存贷款利息的差额Co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商业职工、银行职员创造的剩余价值【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剩余价值的分割,考査理解分析能力。
随着生产的扩张,产业资本家需要资金,需要由商场代理商品销售等工作,所以必须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割出一部分,在商业、银行、借贷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据此,应选C项.【答案】C4.剩余价值分割为利润、地租、利息等形式,说明( )①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各种生产要素是劳动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③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④各资本家集团、资本家和地主之间存在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A. ©©③B.②③④Co ©©④ D.①③④【解析】劳动力以外的各种生产要素只是为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创造了条件,故③ 的说法不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5o下面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与产业工人的一段对话:资本家:你们工人对我们这些老板应常抱感恩之心,因为没有我们投资的厂房、机器、原材料,你们即使有力气和技术,也生产不了任何产品,结果只能失业、饿死。
第三章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第三章剩余价值生产一、名词解释题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A、价值增殖与价值实现的矛盾B、商品交换中买卖的矛盾C、商品与货币的矛盾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于它是()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B、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C、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3、某资本主义企业可变资本是300万元,工人的工作日为9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为3小时,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A、600万元B、150万元C、900万元D、300万元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A、工人全部劳动的产物B、工人必要劳动的产物C、工人无酬劳动的产物D、工人有酬劳动的产物5、资本家阶级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属于()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特殊剩余价值生产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7、价值增殖过程不同于价值形成过程的地方在于,在价值增殖过程中()A、具体劳动不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只创造新价值B、物化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C、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劳动力价值D、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8、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C+VB、C+V+ mC、V+ mD、C+ m9、从分析资本流通公式可以找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A、G—W阶段的货币上B、W—G′阶段的商品上C、W—G′阶段的货币上D、G—W阶段的劳动力商品上10、资本主义商品价值(C+V+ m)中的C是()A、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B、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C、工人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D、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1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B、是劳动的价值C、是劳动力的价值D、是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12、商品流通的公式是()A、G—GB、W—WC、W—G—WD、G—W—G13、资本流通的公式是()A、G—GB、W—WC、W—G—WD、G—W—G′13、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A、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而获得的B、延长工作日而获得的C、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D、所有资本家同时改进技术而获得的1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使用过程中()A、能够转移自身的价值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能够创造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5、货币转化为资本,关键是因为它()A、是一般等价物B、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C、购买了生产资料D、购买了作为商品的劳动力16、剩余价值是()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完全无关B、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C、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D、既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可在生产领域中产生17、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A、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B、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C、工人部分必要劳动时间与部分剩余劳动时间之和D、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与全部剩余劳动时间之和18、价值形成过程是()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特有的B、一切商品生产过程所特有的C、一切剥削制度下生产过程所共有的D、一切社会生产过程所共有的19、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不变资本的比率B、可变资本的比率C、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所费资本的比率20、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固定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C、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D、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有所增长,这表明()A、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减轻B、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在减少C、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已不存在贫困现象D、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在加强,工人生活的改善和剥削程度的提高并存22、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是指()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工作日D、个别劳动时间23、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A、使用价值的生产B、价值的生产C、交换价值的生产D、剩余价值的生产24、某资本主义企业里,工人工作日为12小时,每小时创造的新价值为0.5元,工人的日工资为4元,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为()A、50%B、100%C、150%D、200%25、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A、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C、劳动力成为商品为条件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条件2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能在流通中购买到()A、劳动产品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力27、资本主义商品价值(C+ V+ m)中的V是()A、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B、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C、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价值D、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28、绝对剩余价值是()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29、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价值中()A、C +V+ m都是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B、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C、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 m是新创造的价值D、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3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3章)一、名词解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价值规律市场体系市场秩序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 )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所有C.资本主义经济制度D.市场的存在2.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利润率平均化规律3.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 A )A.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得到实现的B.剩余价值规律作用而得到实现的C.货币流通规律作用而得到实现的D.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而得到实现的4.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是( D )A.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B.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5.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 )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利益机制6.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市场供求变动之间(B)A.相互背离和对立运动而发挥作用的机制B.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C.相互协调和完全平衡而发挥作用的机制D.在时间上交替占优势而发挥作用的机制7.市场供求机制是(D)A.需求经常超过供给的机制B.供给总是大于需求的机制C.供求关系长期固定不变的机制D.供求关系变化运动的机制8.市场调节是指(A)A.市场机制的调节B.价格机制的调节C.竞争机制的调节D.供求机制的调节9.市场配置资源的决策依据主要是(C)A.利率信息B.需求信息C.价格信息D.税率信息10.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C )A.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B.价格与价值相背离C.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又趋于一致D.价格与价值既不相背离,又不趋于一致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错选,多或少选均不得分。
)1.社会经济按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不同经济形式划分包括(A、B、C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产品经济D.计划经济E.市场经济2.商品经济(A、B、D、E )A.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B.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C.不能表明任何社会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D.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E.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是用于交换3.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有(C、E )A.自给方式B.行政方式C.计划方式D.传销方式E.市场方式4.市场是商品交换的(B、C、D )A.机制B.场所C.渠道D.领域E.环节5.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A、B、D )A.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B.企业能在竞争中获利C.建立起开放的、完善的市场体系D.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竞争法制和规则E.消除各种垄断6.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E )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计划机制E.风险机制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C、D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商品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D.商品必须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E.供求与价格相互决定8.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A、B、C、D、E )A.金融市场B.劳动力市场C.土地市场D.技术市场E.信息市场四、填空题1.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和价格变动、市场竞争、风险约束等途径调节经济运行和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过程。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什么?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二、商品与货币1. 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2.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如何形成的?3.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4.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5. 货币流通规律是什么?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2.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什么?3.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4. 剩余价值率是什么?5.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有哪些?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是什么?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有哪些?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六、国际政治经济学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七、中国政治经济学1.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八、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是什么?2.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些?3.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5. 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有哪些?九、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1. 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3. 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哪些?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是什么?5.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十、宏观经济调控1.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2.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4.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5. 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十一、国际经济关系1. 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征是什么?2.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什么?3. 国际贸易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投资的特点是什么?5.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十二、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关系是什么?3.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发展是什么?4. 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什么?5.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是什么?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行为是什么?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是什么?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十五、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1. 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原则是什么?3. 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什么?4. 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措施有哪些?5. 经济发展规划的评估方法是什么?十六、收入分配与消费1. 收入分配的原则有哪些?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3. 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是什么?5.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哪些特点?十七、对外经济关系1. 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对外贸易的作用是什么?3. 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是什么?5. 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策略有哪些?十八、财政与税收1. 财政的职能有哪些?2.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3. 财政支出的构成是什么?4.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税收制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十九、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1.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2.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 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则是什么?5.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二十、国际经济组织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 国际能源署的职能是什么?5. 亚洲开发银行的目标是什么?二十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3.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5.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是什么?二十二、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哪些?4. 经济全球化中的风险与挑战是什么?5.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策略有哪些?二十三、区域经济一体化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什么?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有哪些?3.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什么?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是什么?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机遇有哪些?二十四、劳动与就业1. 劳动市场的特征是什么?2. 劳动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 失业的原因与类型是什么?4. 劳动保障制度的内容是什么?5. 劳动与就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五、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 城市化的进程与特征是什么?3.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4. 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5. 城市化政策与规划的原则是什么?二十六、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5. 农村扶贫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七、工业与产业政策1.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是什么?3. 产业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 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八、能源与资源1.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什么?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原则是什么?3. 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4.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5. 能源政策与资源管理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九、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2. 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什么?3. 关税与贸易壁垒的作用是什么?4. 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有哪些?5.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三十、国际金融体系与政策1.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2.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是什么?3.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哪些?5. 国际金融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三十一、国际贸易法规与协定1. 国际贸易法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协定有哪些?3. 区域贸易协定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5. 国际贸易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方法有哪些?三十二、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1. 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跨国公司的特征与作用是什么?3. 国际投资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什么?5. 国际投资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资本答: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畴。
2.资本的总公式答:资本直接在流通领域表现出来的运动形式,即G—W—G'。
3.价值增值过程答: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4.剩余价值答::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5.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答: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如包装、保管以及货物运输等。
非生产劳动指所有与创造物质财富无关的劳动。
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答: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指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形态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不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指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值,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7.剩余价值率答:.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实际使用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即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
8.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答: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指在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所耗费的劳动。
剩余劳动指工人为投资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所耗费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实体。
9.超额剩余价值答:超额剩余价值:单个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从而得到的剩余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一、单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有(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的机器设备是该厂的(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3、资本周转速度与(A、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4、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A、劳动时间和产品销售时间B、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5、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A、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B、价值增殖中作用的不同C、物质存在形式不同D、运动速度不同6、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设备B、燃料C、原料D、辅助材料7、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是(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力D、劳动产品8、固定资本的折旧率与(A、折旧费成同方向变化B、折旧费成反方向变化C、固定资本原始价值成反向变化D、劳动对象价值成同方向变化9、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平均周转D、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平均周转1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11、年剩余价值率是(A、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资本的比率B、年剩余价值量与流动资本之比C、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不变资本之比D、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之比12、年剩余价值率表示(A、工人受剥削的程度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C、预付流动资本的增殖程度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13、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的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I(v+m=ⅡcB、I(c+v+m=Ic+ⅡcC、Ⅱ(c+v+m=I(v+m+Ⅱ(v+mD、I(v+△v+m/x=Ⅱ(c+△c1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I(v+m=ⅡcB、I(c+v+m=Ic+ⅡcC、Ⅱ(c+v+m=I(v+m+Ⅱ(v+mD、I(v+△v+m/x=Ⅱ(c+△c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A、商业资本的国际化B、借贷资本的国际化C、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货币资本的国际化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表现是(A、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B、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C、在发展中国家之间流动D、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18、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A、军事领域B、政治领域C、经济领域D、文化领域19、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军事占领B、政治统治C、经济兼并D、民族压迫20、跨国公司是(A、从事跨国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国际性垄断组织B、当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交流的主要形式C、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组织D、国际经济友好合作的组织21、国际证券投资属于(A、直接投资B、间接投资C、工业投资D、商业投资2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A.互惠合作、共同发展B.发达国家做出一定牺牲帮助发展中国家C.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求于发达国家D.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A、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B、资本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E、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的统一2、马克思指出:“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这里讲的三个循环是指(A、生产资本循环B、货币资本循环C、流通资本循环D、商品资本循环E、商业资本循环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E、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4、资本主义农场的役畜、种畜和奶牛等属于(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E、商品资本5、固定资本精神磨损的原因有(A、机器设备由于使用而发生磨损B、新的更高效率的设备的出现C、机器设备因自然力的作用而发生的磨损D、同类机器设备生产成本的降低E、机器设备因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失6、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是(A、节约预付资本,提高资本增殖能力B、增加每次生产过程的剩余价值量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D、提高剩余价值率E、提高年剩余价值率7、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实现B、社会生产分为三大产业C、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I和ⅡD、社会总产品价值由C+V+m构成E、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8、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形式有(A、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B、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C、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D、外延的扩大再生产E、内涵的扩大再生产9、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依靠(A、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B、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C、扩大生产场所D、改进技术E、提高资金、资源利用效率1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A、利益全球化B、经济制度全球化C、生产全球化D、贸易全球化E、金融全球化11、区域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联盟E、完全一体化12、属于国际资本流动中间接投资的是(A、工业投资B、商业投资C、国外贷款D、国际证券投资E、国外捐助1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关系的矛盾和斗争主要体现在(A、贸易领域B、投资领域C、主权方面D、金融领域E、文化领域14、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统治,主要手法有(A、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B、垄断现代科学技术C、垄断世界市场和商品价格D、垄断国际货币和金融E、军事占领发展中国家三、辨析题1、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2、资本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4、由于发展中国家可以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所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更有利四、论述题1、试论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原理,说明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动的意义。
2、试论述资本周转的原理并说明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的意义。
3、试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4、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5、试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来说明如何全面认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和挑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C4、C5、A6、A7、A8、A、9、A 10、B11、D 12、D 13、D 14、A 15、D 16、C 17、B 18、C 19、C 20、A21、B 22、D二、多项选择题1、CD2、ABD3、ABCDE4、AC5、BD6、ACE7、CD8、DE9、BDE 10、CDE11、ABCDE 12、CD 13、ABD 14、ABCD三、辨析题1、错误。
流动资本是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和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流动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价值增殖。
它们的价值是转移到新的商品中的。
命题错误在于混淆了流动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和二者不同的含义。
2、错误。
错误在于混淆了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的划分依据。
马克思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为了说明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不同价值周转方式对资本周转快慢的影响。
划分依据是生产资本不同组成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而资本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错误。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因为,随着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其中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必然加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直接来源,因此,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可变资本的周转,就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但剩余价值仍然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
这并不能表明流通过程中可以生产剩余价值,因为流通过程中只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
4、不正确。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福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配可能是很不平等的。
就目前的趋势而言,经济全球化更青睐于发达国家:一方面,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主要依靠非熟练劳动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较差,不仅从经济全球化中所获利益大大少于发达国家,而且在国际经济发生波动时,往往受到更大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也受到空前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外国直接投资的涌入向资本输入国提出了由谁来主导未来支柱产业的问题。
四、论述题1、答:原理: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并存性和连续性。
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理论反映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它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运动。
社会主义企业为了实现价值的增殖,也必须不断地运动,完成资金的循环。
在运动中也必须按照产业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的要求来保证资本运动的正常进行,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为此,社会主义企业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同时也必须完成资金形态的变换。
在这个过程中,困难之处在于: W′—G′的实现。
因此,我们的企业必须要研究产品的市场需求、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要不断地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所以,它可以指导我们的企业学会运营资本,搞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
2、答: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资本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的构成。
资本周转的快慢与周转时间成反比关系。
周转时间的构成。
资本周转快慢与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公式;对周转快慢的影响。
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总是要加快资本周转。
这是因为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速固定资本的周转,既可以减少或避免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所引起的损失,又可以提高固定资本价值的利润率,加速固定资本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