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_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四川2020年8月信息咨询真题

四川2020年8月信息咨询真题

四川省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咨询试卷(课程代码021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A.CAMB.CADC.CAED.CIS2.把企业各功能部门无缝整合起来为企业各层次提供决策支持的系统是A.ERPB.CRMC.DSSD.MIS3.自始自终强调用户参与的系统开发方法是A.原型法B.面向对象方法C.敏捷开发方法D.生命周期法4.诺兰模型在1973年被首次提出时确定信息系统生长的阶段数为A.七个阶段B.六个阶段C.五个阶段D.四个阶段5.由B. Bowman、G.D. Davis等人提出的信息系统规划模型是A.结构化模型B.三阶段模型C.瀑布模型D原型模型6.企业流程再造法的核心是A.流程和再造B.作业过程C.业务流程D.客户服务流程7.战略数据规划法的提出者是A.詹姆斯.马丁B.诺兰C. Michae1HammerD.K. Nyguard 8.不是数据模型的是A.实体关系模型B.数据抽象模型C.对象模型D.逻辑模型9.在面向对象的逻辑建模方法中采用的模型是A.动态模型B.抽象模型C.用例模型D.构建模型10.在IDEFO方法中活动图的节点表示方法是A.数字1开头B.数字0开头C.字母A开头D.字母S开头11.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中用例的表示方法是A.用圆表示B.用椭圆表示C.用矩形表示D.用菱形表示12按软件入员在应用软件开发中的分工,可以分为A.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程序员B.高级程序员、程序员、系统工程师C.系统分析员、系统工程师、程序员D.系统分析员、系统工程师、高级程序员13.下面对软件测试的目标描述错误的是A.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的过程B.好的测试方案是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错误的方案C.成功的实测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错误的测试D.完美的测试案例是没有发现被测系统存在错误的案例14.不属于技木保护方式的是A.物理措施B.访问控制C.管理保护D.数据加密15.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的时代标志属性是A.通用性B.开放性C.智能性D.娱乐性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在软件工程领域,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它涉及到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抽象,然后将其转化为可行的软件系统规范。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项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包括面向对象建模、数据流图、用例驱动的方法和原型开发。

面向对象建模是一种常用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面向对象建模主要关注系统中的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最常用的是统一建模语言(UML)。

UML提供了一套符号和规则,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

在面向对象建模中,需求工程师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结合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绘制出类图、对象图和时序图等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各个方面。

通过使用面向对象建模,可以更加清晰地描述系统需求,减少需求分析过程中的歧义。

数据流图是另一种常用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数据流图通过描述系统中的数据流和数据处理过程,帮助需求工程师理解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

数据流图可以分为逻辑数据流图和物理数据流图。

逻辑数据流图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和逻辑流程,而物理数据流图描述了系统在不同层次的实现。

通过使用数据流图,需求工程师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验证系统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用例驱动的方法是一种以用户行为为中心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用例是对一组相关的用户场景的描述,用于表示系统功能的需求和用户期望的行为。

用例由多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描述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通过编写详细的用例,需求工程师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同时也有助于识别系统的边界和约束条件。

用例驱动的方法强调与用户的合作和反馈,可以使需求工程师和用户在需求分析和确认过程中形成共识。

原型开发是一种迭代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在原型开发过程中,需求工程师通过快速建立原型来验证和演示系统的功能。

原型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模型或者一个短期的实现,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确认系统的需求。

原型开发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需求中的问题,缩短开发周期,减少项目风险。

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是一种系统的方法,旨在帮助企业了解客户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需求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开发出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优化商业流程,提高整体业绩。

一般来说,需求分析包括两个主要步骤:研究客户需求和分析客户需求。

研究客户需求旨在了解客户的业务战略、运营目标、商业流程和商业绩效标准。

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提出建议,改进客户的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业绩。

分析客户需求旨在了解客户的目标用户,以及客户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包括产品功能、性能、外观和价格等。

需求分析的好处非常明显。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

其次,它可以帮助企业改进现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业绩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它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管理产品开发过程,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产品交付时间。

需求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改进产品质量,优化商业流程,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

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的方法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软件开发的成败。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确保我们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为软件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访谈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访谈是一种直接与用户沟通的方式,通过与用户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用户对软件有哪些期望,他们希望软件具备哪些功能,以及他们对软件界面的期望等等。

通过访谈,我们可以获得用户的直接反馈,从而更好地把握需求。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问卷调查是一种收集大量用户意见的有效方式,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我们可以向大量用户收集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的整体需求倾向,从而为软件开发提供参考。

当然,在设计问卷时,我们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以确保能够收集到有用的信息。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讨论的方式,通过集思广益,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用户的需求。

在头脑风暴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需求分析结果。

头脑风暴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

最后,我们可以采用原型设计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原型设计是一种通过制作软件原型来验证需求的方法,通过设计出一个简单的软件原型,我们可以让用户提前感受到软件的功能和界面,从而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

原型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修正需求中的问题,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总的来说,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确保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访谈、问卷调查、头脑风暴和原型设计都是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需求分析,从而为软件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常用需求分析方法

常用需求分析方法

常用需求分析方法
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包括:
1.面谈: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2.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并向用户发放,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3.观察法:通过观察用户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行为和操作,来推导出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4.文档分析:分析用户提供的文档,如公司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以了解业务需求。

5.头脑风暴:通过团队成员的集体讨论和大量构思,来收集和梳理需求。

6.原型设计: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设计出一个简化的产品原型,以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确认需求。

7.用例分析:通过编写用例来描述用户对系统的使用场景和功能需求,以便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8.数据分析:利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和行为数据,通过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挖掘出用户的需求和问题。

9.竞争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的趋势,以确定用户的需求。

10.用户故事:通过编写用户故事,描述用户在特定情景下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

以上是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根据具体的项目和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软件开发工程中的模型和方法论

软件开发工程中的模型和方法论

软件开发工程中的模型和方法论一、引言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软件开发工程正日益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软件开发工程中的模型和方法论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需求。

本文将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介绍一些常用的模型和方法论。

二、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软件开发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只有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软件需求,才能够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

在需求分析阶段,较为常用的方法论是面向对象分析和用例驱动方法。

1.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OOA)是一种用对象的概念描述用户需求的方法。

它着重于人们认为的实际对象,而不是过程或操作。

面向对象分析强调对象的属性、状态、行为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面向对象分析是以面向对象编程(OOP)为基础的。

开发人员通过面向对象分析获得的对象模型,可以更好地设计和构建软件。

在面向对象分析中,需求分析师通常会使用一些UML(统一建模语言)工具,比如类图、用例图、状态图等,以支持对需求的分析和设计。

2.用例驱动方法用例驱动方法(Use Case Driven Methodology,UCD)是一种以用例为中心的开发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比较和交流用户需求。

用例是指从用户的角度描述软件应该如何工作的一种方式,是用来理解和规范用户需求的工具。

用例驱动方法认为,“不同的用户需求可能会聚集在同一个用例中。

”通过用例,我们可以把所有的需求聚集到一起,得到一份权威的需求列表。

在UCD中,需求分析师通常会使用用例图、分类图等工具,以支持需求的分析和设计。

三、设计阶段在完成需求分析之后,就进入了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一份系统架构和详细的设计方案。

1.结构化设计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是一种以数据流程图和结构图为基础的设计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是指在软件工程中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界定的过程。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为软件开发的后续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和依据。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软件最终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因此,选择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对于软件开发来说至关重要。

一、访谈法。

访谈法是需求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访谈法可以直接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有利于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背后的真正目的和动机。

在进行访谈时,需求分析人员需要充分准备,提前制定好访谈问题,确保访谈的高效和准确。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技巧,以便更好地引导用户表达他们的需求。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通过设计问卷并向用户发放,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法适用于用户群体较大或用户分散的情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看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填写问卷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讨论和思维碰撞的方法,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收集和整理用户的需求。

头脑风暴法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获得更多新颖的需求点和创意。

在进行头脑风暴时,需要注意引导团队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原型法。

原型法是通过制作软件原型,让用户直接体验和感受软件的功能和界面,从而获取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原型法可以直观地展现软件的功能和交互流程,有利于用户更直观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在进行原型设计时,需要注重原型的易用性和真实性,确保原型能够准确地反映用户的需求。

五、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和环境,获取用户的需求和习惯。

观察法适用于用户无法清晰表达自己需求的情况,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和环境,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软件工程习题1+答案

软件工程习题1+答案

软件工程概述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软件的主要特性是(ABC)A、无形性B、高成本C、包括程序和文档D、可独立构成计算机系统2、软件工程三要素是(B)A、技术、方法和工具B、方法、工具和过程C、方法、对象和类D、过程、模型、方法3、包含风险分析的软件工程模型是(A)A、螺旋模型B、瀑布模型C、增量模型D、喷泉模型4、软件的生命周期的阶段包括(ABD)A、软件需求B、软件设计C、风险分析D、软件实现5、下列属于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是(ABCD)A、BoochB、UMLC、CoadD、OMT6、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BD)A、软件成本太高B、软件产品的质量低劣C、软件开发人员明显不足D、软件生产率低下7、软件开发方法的主要工作模型有(ABC)A、螺旋模型B、喷泉模型C、瀑布模型D、专家模型8、软件工程的目标有(ABC)A、易于维护B、低的开发成本C、高性能D、短的开发期9、软件工程学的目的和意义是(ABCD)A、应用科学的方法和工程化的规范管理来指导软件开发。

B、克服软件危机。

C、作好软件开发的培训工作。

D、以较低的成本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10、软件就是程序,编写软件就是编写程序。

(F)11、瀑布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将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划分得十分清晰。

(F )12、结构化方法的工作模型是使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的。

(F )13、结构化方法和JSP方法都不适合于大型软件的开发。

(F )14、原型化开发方法包括生成原型和实现原型两个步骤。

(F)15、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T )16、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软件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软件价格上升。

(F)17、软件工具的作用是为了延长软件产品的寿命。

(F)18、软件工程过程应该以软件设计为中心,关键是编写程序。

(F )19、RCP法与RSP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采用循环渐进的开发方式,原型将成为最终的产品,而后者将被废弃。

(T)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BC)A、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案B、进一步确定用户的需求C、解决系统是“做什么的问题”D、解决系统是“如何做的问题”2、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CD)A、形式化分析方法B、PAD图描述C、结构化分析(SA)方法D、OOA法3、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三类模型,即(D)。

软件测试中的需求和用例分析

软件测试中的需求和用例分析

软件测试中的需求和用例分析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验证软件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并通过用例分析来确保软件的质量。

本文将对软件测试中的需求和用例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一、需求分析在软件测试过程中,需求分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需求分析是明确、理解和定义软件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的过程。

只有对需求进行准确的分析,才能确保测试过程能够针对性地进行,并最终达到测试的目标。

在需求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方面:1.1 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指软件系统应具备的具体功能要求,例如用户登录、数据查询等。

在需求分析中,我们应该明确列出这些功能,并确保测试用例的编写能够覆盖到所有功能性需求。

1.2 非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指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比如响应时间、系统稳定性等。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非功能性需求进行相应的测试,并编写对应的用例。

1.3 隐含需求除了明确列出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之外,软件中还会存在一些隐含的需求。

这些需求在软件开发和测试中可能被忽略,但实际上对用户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需求分析中,我们需要通过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实际需求,尽可能多地挖掘隐含需求,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用例设计。

二、用例分析用例是一种描述系统行为的技术工具,用于明确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用户行为。

通过用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预期结果,并进一步进行相关的测试。

在用例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2.1 用例编写用例应该清晰、具体地描述用户的行为和系统的响应。

用例应包括前置条件、输入、输出和后置条件等要素,以确保测试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编写用例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场景和边界条件,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详细的设计。

2.2 用例优先级在测试过程中,不同的用例具有不同的优先级。

有些用例对软件系统的关键功能进行验证,因而具有高优先级;而另一些用例则可能用于覆盖较为次要的功能,优先级较低。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哪些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目的是明确开发的目标和用户需求,从而为软件设计、开发和测试提供指导。

需求分析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通过观察用户现有的工作环境和过程,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

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用户需求,发现用户需求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二、访谈法(Interview Method):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通过提问和交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通过个别访谈、小组访谈、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

三、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 Method):通过设计问卷,向用户、管理人员、领导等相关人员发送,收集用户的需求和意见。

问卷调查可以同时收集大量用户的意见和需求,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邀请开发团队成员和用户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发散思维,集中讨论潜在的需求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自由发挥、集体讨论、循环补充等方式,激发创新想法和发现新的需求。

五、场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通过描述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操作和需求,更好地理解用户的使用环境和需求背景。

可以通过需求故事板、情景模拟、用户故事等方式,描述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

六、原型法(Prototype Method):通过制作简化的原型,向用户展示系统的功能和界面。

用户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通过低保真原型、高保真原型、交互式原型等方式制作。

七、模型法(Modeling Method):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数据模型、过程模型等形式,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和建模。

可以通过数据流图、用例图、活动图、领域模型等方式,对需求进行形式化描述和分析。

八、软件工程方法(Software Engineering Method):包括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各种管理和技术方法,如需求管理、变更管理、需求跟踪、质量保证等。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业务需求,以便开发团队对系统进行有效的设计、实施和维护。

在实践中,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法非常多,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

一、使用案例分析方法使用案例分析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需求分析方法,它通常用于构建软件系统及其交互操作的详细说明。

它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描述系统在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下的一个典型操作来进行需求分析。

使用案例分析方法的优点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可以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达成共识,以确保开发团队可以很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开发团队逐步完善系统。

二、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采用对象和类之间的关系描述系统的需求,基于抽象的方法进行分析。

在这种方法中,一个对象代表某个角色、实体或概念,并定义了与其他对象的交互关系。

在进行需求分析的过程中,系统设计师能够清楚地描述对象的属性、方法和操作,从而能够进行更精确的建模。

同时,面向对象分析还可用于确定系统的自然语言需求和问题域,以便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需求,进而开发出更好的软件。

三、原型建模方法原型建模方法是通过迭代地制造和测试模型来确定需求的方法方式。

通过编写原型代码,开发团队可以尽早地了解系统需求,从而帮助减少开发成本和时间。

此外,通过建立原型模型,开发团队还可以与用户交互,以进行改进和提高用户满意度。

但不足之处是,可能会浪费时间和资源,以及可能存在原型与最终程序之间存在差异的风险。

四、数据流建模方法数据流建模方法是一种基于系统处理和内部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

其中,开发团队以信息流向和处理方式为中心进行需求分析。

使用数据流建模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用图表形式直观地表示概况,方便快速进行需求分析。

此外,它还可以对系统中的各种流程和内部信息进行逐步细化,以便建立符合实际业务逻辑的需求模型。

总之,不同的软件开发团队可以选择不同的需求分析方法,以适应自身的工作流程和需要。

简述需求分析的方法

简述需求分析的方法

简述需求分析的方法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确定了软件开发团队所需开发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和设计规范,为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为了使需求分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和整理需求,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的概念谈起,逐步介绍几种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的概念需求分析是指在确定软件需求之前,细化和识别软件需求的过程。

为了完成这个过程,软件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以明确软件需求和相关的项目目标和约束条件。

需求分析包括以下主要任务:1.识别和整理需求:识别用户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分解为易于理解和处理的子需求;2.分析需求:了解各种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需求的重要性;3.确认需求:与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确认各种需求,并尝试消除任何不明确或冲突的要求;4.记录需求:将确定的需求记录在需求规范文档中,以便整个软件开发团队可以使用。

需求分析的方法1.场景分析法场景分析法是根据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发现并总结出需求的方法。

通过对用户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用户需求的场景和功能,找出常见的使用场景和流程,加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场景分析法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地反映用户的需求,避免了过多的猜测和假设。

同时,场景分析法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用户需求,尤其适用于用户群体较大、需求分散的项目。

2.故事板法故事板是一种视觉化的故事插图,描述了在不同时间和场景下用户的操作和需求。

在制作故事板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用户或用户类型,以及一个或多个场景来描述用户的行为。

故事板的目的是为用户需求提供一个图像化、生动的呈现方式,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

故事板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地展现用户需求的情境和情感,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而无需过多依赖文本和术语。

同时,故事板法也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创造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法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需求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它为后续开发流程提供了关键的指导信息。

如果需求分析不充分或不准确,那么开发出的软件可能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甚至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呢?本文将分享一些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

1.面向目标的需求工程方法(Goal-Oriented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面向目标的需求工程方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需求分析方法,它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一系列目标,并分析这些目标之间的依赖关系。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复杂的系统需求,以及更好地控制需求变化的影响。

在使用面向目标的需求工程方法时,需要先确定系统的愿景和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分解为更具体的任务和活动,最后将这些任务和活动转化为具体的需求项。

在此过程中,需要与客户沟通,确保系统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用例建模方法(Use Case Modeling)用例建模是另一种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描述系统功能和用户在使用系统时的交互行为。

在用例建模中,需要确定每个用户的行为和期望,并定义系统如何响应这些行为。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确保系统提供了满足这些要求的功能和交互方式。

在使用用例建模方法时,需要先进行用户调研,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然后,需要按照用户使用系统的步骤,建立一个用例图,并定义每个用例的详细说明。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用户需求的细节,并确保每个用例都覆盖了用户的所有需求。

3.面向问题的需求分析方法(Problem-Oriented Requirements Analysis)面向问题的需求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复杂问题,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分析问题根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先进行问题分析,以明确问题的本质和影响,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最后实施方案并跟踪效果。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确保软件开发团队和客户之间对软件需求达成一致,为软件项目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中的主要需求分析方法,并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原型方法原型方法是一种快速开发和迭代的需求分析方法。

此方法通过创建原型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共同探索需求,快速获得反馈并进行调整。

原型可以是纸质原型、静态原型或可交互的原型。

通过与用户互动,原型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

原型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灵活和易于理解。

它能够帮助软件开发团队更早地了解用户需求,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然而,原型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原型可能无法全面展示软件的所有功能,用户反馈可能不够准确和全面。

二、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基于对象概念的需求分析方法。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系统被分解为一组相互关联的对象,对象具有属性和方法,它们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

通过面向对象方法,软件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并抽象出重要的概念和对象。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是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它可以将复杂的系统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对象,使软件开发过程更加模块化和可管理。

然而,面向对象方法也需要开发团队具备一定的面向对象设计和编程技能。

三、数据流图方法数据流图方法是一种基于数据流和转换的需求分析方法。

此方法通过表示系统中的数据流和处理过程来描述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数据流图能够清晰地展示数据的来源、流向以及被处理的方式,帮助软件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交互。

数据流图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交流。

它能够帮助软件开发团队和用户共同探讨系统的需求,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调整。

然而,数据流图方法可能难以应对较为复杂的系统,对于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描述也有一定局限性。

四、用例方法用例方法是一种基于功能需求的需求分析方法。

在用例方法中,系统功能被表示为一组用例,每个用例描述了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交互过程。

用例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用例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用例分析法的实施步骤1. 简介用例分析法是一种软件需求分析的方法,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通过描述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过程,来识别和定义系统的功能需求。

用例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敏捷开发和迭代开发过程中,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重要作用。

2. 实施步骤用例分析法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确定参与者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参与者,也就是系统的用户。

参与者可以分为主要参与者和次要参与者,主要参与者是直接使用系统的用户,次要参与者是间接参与系统的用户。

2.2 识别用例在确定了系统的参与者之后,需要识别并定义系统的用例。

用例是一种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场景,它描述了用户在使用系统时的操作过程和系统的响应。

2.3 编写用例规约用例规约是对用例的详细描述,包括用例的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基本流程和替代流程等。

编写用例规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对用例的理解一致,并提供给开发人员作为实现的依据。

2.4 评审和确认在编写完用例规约后,需要进行评审和确认。

评审过程中,可以邀请项目相关人员和参与者一起参与,以确保用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5 更新和迭代用例分析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用例进行更新和迭代。

更新和迭代的目的是为了适应需求的变化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 优点和应用用例分析法具有以下优点:•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了软件需求的可理解性和可靠性。

•帮助识别和定义系统的功能需求,指导开发人员进行系统设计和实现。

•促进团队协作,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用例分析法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领域,特别是敏捷开发和迭代开发过程中。

它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提供可视化和可测量的需求文档,减少沟通成本并提高开发效率。

4. 结论用例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识别和定义系统的功能需求。

通过明确系统的参与者、识别用例、编写用例规约等实施步骤,可以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软件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完成任务。

通过认真的需求分析,可以帮助客户、用户和开发人员建立更好的沟通,并确保最终软件能够满足客户或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需求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客户需求最开始的需求分析步骤是与客户满足需求的讨论。

在初步讨论之前,应该先评估客户的需求,例如:- 客户需要的功能是什么?- 这些功能需要满足的要求是什么?- 客户有什么特定的期望?- 客户有哪些偏好和假设?这些问题是评估客户需求的基础。

这样可以为下一步做好充分的准备。

2.明确用户需求在开始实施开发之前,需要明确实际使用软件的用户的需求。

这些需求应该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问以下问题:- 用户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用户希望实现哪些目标?- 用户有哪些需求和偏好?需要确保用户需求与客户需求一致。

这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是这是构建成功软件的关键。

3.任务分析接下来要做的是对计划实现的任务进行详细分析。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帮助定义实现软件的功能和与功能相关的任务。

这个步骤可以包括:- 识别应用程序的所有组件。

- 对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 确定每个组件的任务和功能。

- 确定各个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任务分析是确定软件开发的关键因素。

4.软件规格说明接下来,可以对软件规格进行详细描述。

它阐述了软件交付的功能和特性集合。

这个步骤可能包括:- 说明软件的用途。

- 从不同角度描述软件的特性和功能。

- 定义具有特定功能的组件。

- 解释软件的运行环境。

- 说明开发团队的责任和角色。

软件规格说明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开发人员包括了所有必要的功能和特性。

5.原型设计原型设计是模拟软件的实现,并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的模型。

原型设计可以作为用户反馈的一种方法来确保软件功能的正确性。

原型设计可以包括:- 制定软件开发计划。

- 尽早开发具有核心功能的模型。

8_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8_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Use case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用例方法的基本思想
用例方法的基本思想: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想了解系统的内 部结构和设计,他们所关心的是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就是被开发 出来的系统将是如何被使用的。 用例模型主要由以下模型元素构成:
– 参与者(Actor) :存在于被定义系统外部并与该系统发生交互的人或其他系 统,代表系统的使用者或使用环境。 – 用例(Use Case) – 通讯关联(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用于表示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对应 关系,它表示参与者使用了系统中的哪些服务(用例)、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用 例)是被哪些参与者所使用的。
有时候需要在系统内部定时的执行一些操作,如检测系统资源使用情 况、定期生成统计报表等等; 但这些操作并不是由外部的人或系统触发的;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抽象出一个系统时钟或定时器参与者,利用该参 与者来触发这一类定时操作; 从逻辑上,这一参与者应该被理解成是系统外部的,由它来触发系统 所提供的用例对话。
通讯关联 参与者
用例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用例的内部剖析
用例= 椭圆 + 名字?—— NO!
Use case
Name of the Use Case (用例的名字) Description (描述) Actor(s) (参与者) Flow of events(事件流) Basic flow(常规流) Event 1 (事件) Event 2 …… Alternate flow(备选流) Pre-conditions (前置条件) Post-conditions (后置条件) ……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什么是用例(Use Case)?

用例驱动软件开发方法和测试驱动软件开发方法

用例驱动软件开发方法和测试驱动软件开发方法

1.1用例驱动软件开发方法和测试驱动软件开发方法一个高效的软件开发过程对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选择适合本单位的开发方式以达到提高开发效率的目的。

当然,我们不仅要选择最佳的开发方法。

也还应该考虑下面的一些问题:1、在分层开发中充分利用容器外开发和测试容器外开发和测试目前是Java平台中的一个主流的方式——当然,其目的不外乎是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2、编程规范及编程实现等方面(1)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字典、界面规范、编程语言规范等方面(2)充分利用IDE工具以达到通用功能的代码“代码自动生成”效果为了能够达到高效率的业务处理层的开发实现,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保证项目开发人员能够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业务逻辑的实现上——这除了可以采用OOP和AOP相互配合以外,我们也应该考虑能否充分利用IDE工具或者自设计IDE工具来达到通用功能的代码“代码自动生成”效果。

因为,实际系统中的代码量一般是比较大的。

我们必须减少重复性的代码的编程。

3、积累满足本行业的各种横向组件以减少重复编码实现随着本企业的软件开发方面的长期技术积累,应该能够产生出各种通用的横向组件,如界面校验组件、通用查询组件、打印组件、工作流组件、规则引擎组件等,还包括一些程序的生成工具等——以减少重复编码实现。

1.1.1UDD用例驱动的开发模式1、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1)它是一种经典的软件过程模式RUP是Rational统一过程(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的简称,它是Rational公司(现归属IBM公司)推出的一种软件过程产品。

从软件过程模式角度看,RUP又是一种典型的软件过程模式。

(2)主要的特征体现它以迭代增量式、架构为中心、用例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为主要特征,其中以用例驱动来贯穿软件开发的始终。

2、用例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1)什么是用例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Jacobson在《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 A Use Case Drivern Approach》中给的定义是这样的:当希望改变系统的行为时,重建相对应的参与者和用例模型。

需求分析方法 调研方法、用例分析、类图分析

需求分析方法 调研方法、用例分析、类图分析
文档考古—最贴近实现的技术 利:能够详细并直观地对数据流细节进行了解与分析。 弊:易陷入文山书海之中不可自拔,甚至常引起误导。 要点:应该让客户提供写有真实数据的文档。
需求调研方法
需求调研方法横向比较: 联合开发—最理想技术 利:客户及开发人员直接的头脑风暴是击破需求盲点的关键手段。 弊:成本高,如果缺乏控制,则会变成一次闲扯大会。 要点:需要有一个经验丰富并能把控大局的主持人。
需求分析方法
引言
需求分析过程如右图所示:领域专家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调研方法
场景 用例
业务需求 描述
用例图
用例分析
系统分析师
领域概念模型
类图
类图
说明:需求分析说明书:系统概要信息+用例描述功能需求+类图描述数据需求+ 非功能需求描述(性能等)组成。
需求调研方法
需求调研是需求分析过程中与客户交往最多一段时间,这阶段存在问题如下: 绝大部分客户不知道如何全面而又准确无误表达自己的需求 关注核心客户还是大多数客户 沉默的大多数与骑墙的大多数
用例级别:
高层用例:最顶级的业务逻辑图,描述整个系统的业务层面的事情 。 用户目标级用例:描述用户要实现的功能。 子功能用例:用户目标级用例的扩展&细化。
用例分析具体做法:
1.用例图 2.用例描述
用例分析:用例图
用例图:UML中要求的关键点:方框代表系统边界,每个角色(小人图形)通过线条 和与之交互的用例(椭圆)相连。
类图
类图:软件开发不同阶段使用的类图具有不同的抽象层次,即概念层、说明层、和实现
层 。需求分析创建类图是概念层类图描述应用领域中的概念 ,具体来说是业务类 实体,不考虑边界类、控制类,作用是描述系统的数据需求。此时的类图只有类名, 不带任何方法、属性,称为域模型类图。 域模型类图关注用户问题域的业务类图,描述类的基本结构和概念上的数据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Step 1:识别并描述参与者
通过以下问题来识别Actor:
– 谁使用这个系统的功能? – 谁从该系统获得信息? – 谁向该系统提供信息? – 该系统需要访问(读写)那些外部硬件设备? – 谁来负责维护和管理这个系统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 该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吗? 参与者
通讯关联 参与者
用例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示例:ATM系统的用例
参与者:银行客户 用例:银行客户使用自动提款机来进行银行帐户的查询、提款和转帐 交易
查询
银行客户
取款
转帐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关于“通讯关联”的几点说明
通讯关联表示的是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
– 箭头表示在这一关系中哪一方是对话的主动发起者,箭头所指方是对话的被 动接受者; – 如果不想强调对话中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可以使用不带箭头的关联实线。 – 通讯关联不表示在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信息流,并且信息流向是双向的,它 与通讯关联箭头所指的方向没有关系。
Use case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用例方法的基本思想
用例方法的基本思想: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想了解系统的内 部结构和设计,他们所关心的是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就是被开发 出来的系统将是如何被使用的。 用例模型主要由以下模型元素构成:
– 参与者(Actor) :存在于被定义系统外部并与该系统发生交互的人或其他系 统,代表系统的使用者或使用环境。 – 用例(Use Case) – 通讯关联(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用于表示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对应 关系,它表示参与者使用了系统中的哪些服务(用例)、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用 例)是被哪些参与者所使用的。
参与者 用例
...
用例规约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事件流
用例的事件流:
– 说明用例如何启动,即哪些参与者在何种情况下启动用例? – 说明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信息处理过程; – 说明用例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选择执行的多种方案; – 说明用例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被视作完成;
分为常规流和备选流两类:
– 常规流:描述该用例最正常的一种场景,系统执行一系列活动步骤来响 应参与者提出的服务请求; – 备选流:负责描述用例执行过程中异常的或偶尔发生的一些情况。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第三章 需求工程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王忠杰 rainy@ 2011年4月7日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8.1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不足 8.2 用例是什么? 8.3 用例建模的基本过程 8.4 用例模型的提交物
软件工程
8.1 结构化分析方法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触发 系统时钟
周期性任务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Step 2:识别用例(use case)
找到参与者之后,据此来确定系统的用例,主要是看各参与者需要系 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或者说参与者是如何使用系统的。 寻找用例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针对每一个参与者):
– 参与者使用该系统执行什么任务? – 参与者是否会在系统中创建、修改、删除、访问、存储数据?如果是的话, 参与者又是如何来完成这些操作的? – 参与者是否会将外部的某些事件通知给该系统? – 系统是否会将内部的某些事件通知该参与者?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一种新的需求分析技术:用例
查看报告 课程目录系统 注册课程 学生 登录 注册员 选择所教的课程 教授 提交成绩 财务系统 关闭注册 维护学生信息 维护教授信息
软件工程
8.2 什么是用例(Use Case)?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8.2 什么是用例(Use Case)?
8.1 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从数据的“输入加工输出”着眼,以“自顶向下” 的方式进行功能的分解 主要描述手段:DFD+DD
注册请求 2 学生注册 学生 课程安排
教务部 学生信息库 课程安排数据 课程注册信息
1 安排课表
提供的课程
3 产生班级 列表
班级列表
教师
这种方法有什么缺陷?
Step b
Step 4
Step 3c
Step 5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案例]用例描述
用例:登记借书
1. 目标: 本用例允许图书管理员登记普通读者的借书记录 2 事件流: 2.1 常规流程 当读者希望借书、图书管理员准备登记有关的借书记录时,本用例开始执行。 (1) 系统要求管理员输入读者的注册号和所借图书号; (2) 图书管理员输入信息后,系统产生一个唯一的借书记录号; (3) 系统显示新生成的借书记录; (4) 图书管理员确认后,系统增加一个新的借书记录 2.2 备选流程 (1) 读者没有注册 在主流程中,如果系统没有读者的注册信息,系统将显示错误信息,用例结束; (2) 所借图书不存在 在主流程中,如果所借图书已被借出或者系统中无该图书,系统将显示错误信息,用例结束。 3 前提条件:用例开始前,图书管理员必须在系统登录成功; 4 后置条件:如果用例执行成功,该读者的借书记录被更新,否则,系统状态不变。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常规事件流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用数字编号以清楚地标明步骤的 先后顺序。 用一句简短的标题来概括每一步骤的主要内容。 对每一步骤,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描述
– 参与者向系统提交了什么信息; – 对此系统有什么样的响应。 Step 3 Step 3a Step 3b Step 4 Step 3c Step 2 Step 1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
缺陷:
– 非常容易混淆需求和设计的界限,这样的表述实际上已经包含了部分的设计 在内。由此常常导致这样的迷惑:系统需求应该详细到何种程度? – 分割了各项系统功能的应用环境,从各项功能项入手,很难了解到这些功能 项是如何相互关联来实现一个完成的系统服务的。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用例方法的优点
系统被看作是一个黑箱,并不关心系统内部是如何完成它所提供的功 能的。 首先描述了被定义系统有哪些外部使用者(抽象为Actor)、这些使用者 与被定义系统发生交互; 针对每一参与者,又描述了系统为这些参与者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抽 象成为Use Case)、或者说系统是如何被这些参与者使用的;
Step 5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备选事件流
备选流的描述格式可以与基本流的格式一致,也需要编 号并以标题概述其内容。
– 起点:该备选流从事件流的哪一步开始; – 条件:在什么条件下会触发该备选流; – 动作:系统在该备选流下会采取哪些动作; – 恢复:该备选流结束之后,该用例应如何继续执行。
– 仔细考虑该参与者是如何与系统发生对话的; – 由参与者确定一个新的用例; – 该参与者是一个多余的模型元素,应该将其删除。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Step 3:识别参与者与角色之间的通讯关联
查询
银行客户
取款
后台服务器
登录
转帐
查询浏览 普通读者 管理读者 预订图书 管理图书信息 取消预订 登记借书 图书管理员
• 查询 • 取款 • 转装
– ATM维护人员
• 维护系统
– 后台服务器
• 周期性操作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识别用例的几点注意事项
用例必须是由某一个actor触发而产生的活动,即每个用例至少应该涉 及一个actor。 如果存在与actor不进行交互的用例,需要将其并入其他用例,或者是 检查该用例相对应的参与者是否被遗漏。 反之,每个参与者也必须至少涉及到一个用例,如果发现有不与任何 用例相关联的参与者存在:
操作员
维护系统
周期性任务
系统时钟
登记还书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Step 4:给出用例的详细描述
单纯的用例图并不能描述完整的信息,需要用文字描述不能反映在图 形上的信息。
用例模型
Name of the Use Case (用例的名字) Description (描述) Actor(s) (参与者) Flow of events(事件流) Basic flow(常规流) Event 1 (事件) Event 2 …… Alternate flow(备选流) Pre-conditions (前置条件) Post-conditions (后置条件) ……
Use case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识别用例
例1:对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有哪些用例?
– 图书管理员
• • • • • 登录 管理读者信息 管理图书信息 登记借书 登记还书
– 普通读者:
• • • • 登录 预订图书 取消预订 查询浏览图书信息
例2:对ATM系统来说,有哪些参与者?
– 银行客户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用例方法的优点
用例模型容易构建、也容易阅读; 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上,从系统外部来描述功能; 帮助系统的最终用户参与到需求分析过程中来,其需求更容易表达出 来;
软件工程
8.3 用例建模的基本过程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8.3 用例建模的基本过程
Step 1:识别并描述参与者(actor); Step 2:识别用例(use case),并给出简要描述; Step 3:识别参与者与角色之间的通讯关联(Association); Step 4:给出每一个用例的详细描述 Step 5:细化用例模型
8 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
什么是用例(Use Case)?
用例:站在用户角度定义软件系统的外部特征 四大特征:
– 行为序列(sequences of actions):一个用例由一组可产生某些特定结果的行为 构成,这些行为是不可再分解的(接收用户输入、执行、产生结果) – 系统执行(system performs):系统为外部角色提供服务; – 可观测到的、有价值的结果(observable result of value):用例必须对用户产 生价值; – 特定的角色(particular actor):某人、某台设备、某外部系统、等等,能够触 发某些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