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1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1.把握讲演词的特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闻一多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爱憎。
难点:把握讲演词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闻一多在李公仆追悼会上的讲演片段(影视资料)》,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946年,来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进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先生、闻一多先生,感受闻一多先生这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的行动中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二、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了解文体。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讲演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可参考【微教案】《讲演词的特点》《如何写作讲演稿》2.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
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入中国诗坛。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
这本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现实极端的恨。
他把自己比喻为正在燃烧的红烛,宁愿牺牲自己,誓为他人造福。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这是他的代表作,面对苦难的祖国,严峻的现实,他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炽烈,而虚幻的唯美主义的成分减少了。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46年7月1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次讲演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13 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标1.激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清楚、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学习过程一、根底知识盘点1.演讲词属于体裁,也叫。
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和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及读者,使他们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原名。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者,坚决的战士,中国早期领导人,中国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中。
3.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先生的大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的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本文就成了他的。
4.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 ) 无耻.( ) 屠.杀( ) 诬蔑.( )悲.愤( ) 捶.击( ) 恐.怖( ) 消灭..( ) 赋.予( ) 挑拨离间.( )..( ) 蛮横5.解释以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卑劣:(2)诬蔑:(3)蛮横:(4)赋予:(5)光明正大:(6)挑拨离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把李先生的荣耀与敌人的卑劣无耻行径形成了鲜明的比照,李先生的荣耀表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三、问题探究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面对最卑劣、最无耻的行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3.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我们的力量来自哪里?4.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5.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6.文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慨句、设问句和反问句,它们有何作用?7.文中不断变换人称,这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8.这篇讲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链接生活,拓展延伸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人教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学案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精读理解授课人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除“我,我们,你,你们”的其他主语。
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句式:感叹句——感叹句的目的在于抒发说话人的感情,要求听话人表示同情或使听话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感叹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示惊喜和赞叹;另一类是表示悲伤和厌恶,包括愤怒和憎恨。
【学习流程】一、测一测(听写10个词)二、导入并解读目标三、默读课文,分析作者对不同人物的态度,理解闻一多的伟大精神。
1.读学:读一读想一想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演讲话题涉及了哪些人?听众有哪些人?涉及了:听众有:②读一读,品一品:注意文章的人称变化,思考不同人称的不同作用。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③读一读填一填(默读课文,填写下表,体会作者对待不同人物的态度)态度理由对待不的人物反动特务烈士青年和昆明人小结: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事件揭露赞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阅读课文,文中使用了多少感叹句,这些感叹句有什么样的作用?2.研学:议一议辩一辩3.展学:展一展,评一评:(展示评价)4.巩固检测:查一查,改一改:(修改完善)五、作业:①抄写词语。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家的最后一次演讲,他用自己的演讲激励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这篇文章将通过分析文章的情节,揭示《最后一次讲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哲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情节分析故事的主角是演讲家米奇·麦克唐纳(Mitch Albom),他曾拥有一段十分幸福的婚姻,但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感到了极大的痛苦和失落。
尽管如此,米奇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重返演讲领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慈善和公益事业,继续鼓舞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在他演讲的最后一天,米奇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了绝症,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虽然他感到了极度的悲伤和失落,但他没有放弃,反而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要在自己最后的演讲中,带给全世界的人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最后,米奇在舞台上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的演讲深深地触动了所有听众的心,让他们重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类应该追求什么。
而米奇也在演讲中达到了他自己设定的目标,他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二、启示与哲理通过《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和哲理,如下:1. 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珍贵——故事的主角米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我们应该在平时就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与可贵,珍爱自己的生命,不浪费时间和生命。
2. 勇气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学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不要轻易放弃,要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3. 帮助他人——米奇在感到自己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选择了帮助他人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4. 朝着目标前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米奇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毫不退缩地面对死亡,为自己的生命定下了一个目标,实现了自己的意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202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新人教版
13 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的】一、学习闻一多先生酷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情感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仇敌必然衰亡、人民必然胜利的论述。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情感的作用【知识链接】1.创作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乃至采取暗杀手腕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2.文体知识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情感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文体。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类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利用,而且发言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发言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情感转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一、基础检测1.指出下列词语的情感色彩:(6分)光明正大()偷偷摸摸()悲忿痛恨()挑拨离间()制造恐怖()卑劣无耻()2.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
(8分)(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句式:表达效果:(2)今天,这里有无间谍?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句式:表达效果:(3) 你们完了,快完了!句式:表达效果:(4)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够把人民吓倒了吗?句式:表达效果:3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式:(4分)(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正是李先生的光荣。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1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色彩鲜明的优秀散文,是散文中的佳品。
它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记叙,表达了奇伦皮特高中毕业生对世界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最后的确定性的深刻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教学本篇文章以及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
(2)理解散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熟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理解文章,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3)能够理解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由、寻求和平和幸福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方法,掌握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
(2)运用关键词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1)利用PPT进行教学,对散文的特点、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
(2)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如“自由”这个核心词汇。
2.互动式教学(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让学生读散文,并分析文章中的词汇,难点和复杂的句式。
(3)数学家板书,出示文本。
逐步指导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关闭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走廊上粘贴一些与自由有关的海报,如“自由平等”像南非,美国各州七头蛇标志,亚利桑那州孤儿院场景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 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讲主题。
2. 请举例说明《最后一次讲演》中金的演讲艺术。
3.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民权运动的理解。
4. 请谈谈你在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5. 请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关于金的演讲艺术或民权运动的感想。
参考答案:
1. 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讲主题是反对种族歧视,呼吁平等和自由。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理解金博士的演讲艺术和民权运动的精神。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领会课文中金的言辞及其深刻含义。
(4)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如民权运动历史讲座、模拟选举等,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权运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5)学生可以深入研究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通过阅读其他优秀的演讲稿或文章,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在课前的自主探索环节,我通过发布预习任务和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然而,在监控预习进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预习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掌握。学生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演讲和民权运动的知识,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背景了解,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与反思
4.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了解闻一多先生的革命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朗读与理解:准确把握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背景、内容和情感,理解其历史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演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演讲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需要时,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演讲。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课文难点时,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能够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导致部分同学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互动,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此外,对于革命精神的教育,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虽然闻一多先生的演讲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但我感觉同学们对此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结合更多实际案例,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革命精神的力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集会或课堂上,有没有遇到过需要鼓起勇气表达自己观点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发表震撼人心的演讲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在讨论正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这表明他们已经能够将课文中的知识内化,并尝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仍是我需要在教学中继续探索的问题。
4.强化正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新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最后一次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以及正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正义和讲演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勇于为正义发声。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正义的呼声”。主要包括课文《最后一次讲演》的阅读与理解。
2.教学内容:
a.了解课文背景,把握讲演者的身份和情境。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讲演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了《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之后,我深感这一课的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这篇课文,我试图引导学生理解正义的呼声,感受讲演者的勇敢和坚定。在反思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目标和《最后一次讲演》的重难点。
典型例题讲解
八、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分析《最后一次讲演》中朱自清的教育理念。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理解并分析文章中朱自清的教育理念。学生需要找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述教育理念的句子,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示例答案:朱自清在文章中表达了关爱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他提倡教师应以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同时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课文的基本知识和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特点。其次,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悟。最后,情境教学法将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课前导入: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关于朱自清的趣事,以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示例答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对学生个性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自我提升。
5.例题五:比较朱自清的《最后一次讲演》和其他课文中的演讲稿在结构和风格上的异同。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比不同课文中的演讲稿,分析其结构和风格的特点。学生需要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比较和概括。
此外,我还注意到一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发音不准确或者语调不自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朗读练习或者缺乏自信心。为了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朗读练习,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新人教版
13 最后一次讲演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2、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3、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2、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板书课题及作者)。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题注,准备回答问题。
(二)介绍相关知识: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中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及,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斗争,最终牺牲的感人事迹。
本文通过讲述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于叙事作文和议论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通过讨论和演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英勇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英勇牺牲精神,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演讲法:教师学生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内容、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教师准备演讲题目和评分标准,以便在演讲环节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热爱祖
齐读目标、提取关键词
(课件呈现)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
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
了听众,
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
交锋。
生怎样的斗争
了,
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
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
运
义无反顾,
代肩负着刻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
无数革命先烈。
黑暗;引领着国人,危难里挺直胸膛。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文章背景及主旨: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及其最后一次演讲的背景,理解其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重点讲解闻一多先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言行举止,以及其演讲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语言表达技巧: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强调这些技巧在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中的作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演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自己坚定信念的情况?”(如参加辩论赛、向他人解释自己的立场等)这个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在演讲中表达自己的信念和爱国情怀的。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与表达: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并感受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是一大难点。学生需要跨越时代背景的差异,体验演讲者的情感。
-逻辑推理与论证: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的复杂逻辑关系和论证方法,如何从事实和道理上支撑论点。
-词汇、句子的深入理解: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以及典型的句子结构,可能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用法。
3.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民族气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文章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7.课堂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讨论,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8.课后作业布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最后一次讲演”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最后一次讲演’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演讲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演讲的魅力或特点。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软件:运用相应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网络资源:引入与课文相关的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内容。
(4)纸质教材:结合纸质教材,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5)互动平台:利用班级互动平台,发布课文相关任务,方便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针对对历史背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关于演讲者背景的资料,如马丁·路德·金的生平介绍,让学生了解演讲背后的历史故事。
(3)针对对文学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关于演讲稿写作的书籍,如《演讲稿写作技巧》、《演讲稿写作与演说艺术》等,让学生在学习演讲技巧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拓展与延伸部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拓展与延伸部分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八年级语文下册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新人教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结合本文理解演讲的特色。
演讲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
讲词、
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
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
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
、布置作业:
说明:教学过程包括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等内容。
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2.
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课堂检测:
说明:教学过程包括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等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闻一多先生演讲的爱国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语言特点分析方面,通过课文中“你们可以杀我,但不能杀真理”等句式,让学生认识到设问的修辞效果,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爱国主义精神领悟方面,通过闻一多先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让学生理解爱国的具体体现,如为国家繁荣而努力学习。
2.教学难点
-对讲演结构的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讲演的结构和层次,需要教师引导分析。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情况?”(如学校演讲比赛、班会发言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演讲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次讲演》。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讲演的结构和语言特点,领会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讲演的气势和感染力。
4.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悟讲演稿中的美,学会欣赏和评价不同文体的文学艺术价值,尝试创作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朗读:正确把握讲演的语气、节奏和情感,理解讲演的整体氛围。
-生字词掌握:熟练掌握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殉”、“慷慨”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1.把握讲演词的特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闻一多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爱憎。
难点:把握讲演词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闻一多在李公仆追悼会上的讲演片段(影视资料)》,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946年,来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进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先生、闻一多先生,感受闻一多先生这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的行动中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二、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了解文体。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讲演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可参考【微教案】《讲演词的特点》《如何写作讲演稿》2.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
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入中国诗坛。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
这本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现实极端的恨。
他把自己比喻为正在燃烧的红烛,宁愿牺牲自己,誓为他人造福。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这是他的代表作,面对苦难的祖国,严峻的现实,他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炽烈,而虚幻的唯美主义的成分减少了。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46年7月1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
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知识层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基础,能够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然而,对于朱自清的《最后一次讲演》这类情感丰富、内涵深厚的文章,他们在理解深度和广度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在能力方面,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锻炼了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但以下几方面仍有待提高:
板书设计
1. 文章主题:最后一次讲演
2. 作者:朱自清
3. 文章背景:清华大学告别讲演
4. 文章情感:对教育事业、学生的深厚感情
5. 文章结构:引言、主体、结尾
6. 文章表达技巧:比喻、排比、抒情
7. 文章关键词:告别、责任、青春
8. 文章句子解析: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你们是未来的主人
9. 文章段落分析:第一段引入、第二段教师责任、第三段学生使命、第四段国家前途、第五段总结全文
10. 文学鉴赏方法:理解主题、分析技巧、感受情感
板书设计将按照以上内容进行,通过清晰的结构和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同时,板书设计将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主题写作:以“我的教育梦想”或“青春的责任”为题,撰写一篇作文。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观看视频资源,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事迹,加深对作者的认识。
- 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历史,感受教育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 完成主题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最后一次讲演》的感悟或分析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标
1.激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盘点
1.演讲词属于体裁,也叫。
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和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及读者,使他们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原名。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者,坚定的战士,中国早期领导人,中国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中。
3.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先生的大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的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本文就成了他的。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 ) 无耻.( ) 屠.杀( ) 诬蔑.( )悲.愤( ) 捶.击( ) 恐.怖( ) ( ) 赋.予( ) 挑拨离间.( )
毁.灭( ) 蛮横
..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卑劣:
(2)诬蔑:
(3)蛮横:
(4)赋予:
(5)光明正大:
(6)挑拨离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把李先生的光荣与敌人的卑劣无耻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三、问题探究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面对最卑劣、最无耻的行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
3.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我们的力量来自哪里?
4.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5.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6.文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它们有何作用?
7.文中不断变换人称,这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8.这篇讲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链接生活,拓展延伸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中国当今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盘点
1.议论文演说词宣传鼓动教育听众信服
2.闻家骅爱国主义民主民主同盟共产党新月闻一多全集
3.李公朴李公朴闻一多国民党分子闻一多闻一多离社返家最后一次讲演
4.lièchǐtúmièbēi chuíkǒng huǐmánhèng fùjiàn
5.(1)卑劣:卑鄙恶劣。
(2)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3)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4)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5)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6)挑拨离间: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3.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三、问题探究
1.(1)表现:无罪而遭毒手;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杀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污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最卑劣最无耻;(2)应该读出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的情感来。
2.根据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根据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根据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3.昆明的青年学生和广大市民。
4.热情地号召青年,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5.义无反顾,视死如归,随时准备献身。
6.这样有助于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文中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
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
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7.在讲演中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1)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
(2)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和立场的坚定。
8.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他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进行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四、链接生活,拓展延伸
略。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