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三步应用题(三)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教师教案(共15篇)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教师教案(共15篇)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共15篇〕篇1: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老师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展问题解决。

2.才能目的:明确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会验算自己的计算过程。

3.情感目的: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知识应用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在这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春天,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今天老师打算带你们去春游,我们先来做准备工作吧!你知道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吗?〔租车、买门票、买吃的〕好,我们就先买水吧!〔一〕三年一班买来120瓶纯洁水,把它分到8个小组,每组5个人。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⑴三年一班有多少人?5×8=40〔人〕⑵还可以怎样提?平均每个小组分到几瓶?120÷8=15〔瓶〕⑶平均每人分到几瓶?你们会算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

①一共有多少人?5×8=40〔人〕②平均每人分几瓶?120÷40=3〔瓶〕答:平均每人分3瓶。

还可以是:①平均每组分几瓶?120÷8=15〔瓶〕②平均每人分几瓶?15÷5=3〔瓶〕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你会列式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把你写的算式的同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板书:120÷8÷5120÷〔5×8〕这两种方法有一样的地方吗?有不同的地方吗?今后在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二〕下边我们一起去租车好吗?中队长到出租公司后说明了情况,经理听说是学生坐车,说可以优惠的,问中队长说“你们多少人?”中队长说“为了春游时平安,老师把我们分为4人一组,共10组”,经理说“本来应该收你们800元的,如今就只收你们600元吧!”同学们算一算我们每个人应该交多少车票钱呢?自己在练习本上做,同组同学可以交流,然后指名说是怎么做的。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9篇)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9篇)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9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篇一1.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理清竖式计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回顾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师: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你还记得方法吗?生1:在口算的时候可以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一。

生2:在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时,可以拆成简单的口算题。

2.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笔算)师:那笔算方法是什么呢?生:笔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在计算加法时每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在计算减法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退一。

3.用估算解决问题师:我们还一起认识了估算,你有哪些想法呢?生1:在解决问题时,有时候不一定非得需要准确数,知道约数就可以了。

生2:估算的时候要注意找这个数的近似数。

生3:在估算时,不是一定要用四舍五入,而是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回忆,师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1.列竖式计算410+250=970-480=340+370=360+240=2.请你先估一估,再连一连。

这三位同学应该上哪辆车呢?3.20xx年的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突破了7000万人次,刷新了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约6400万人次的参观记录,上海世博会比大阪世博会多多少万人次?设计意图:在基础练习中回忆起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1.明明原来的眼镜度数是300度,现在他的眼镜度数是150度,明明的眼镜度数减少了多少度?2.这两位同学的家相距多少米?3.我来当医生。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竖式计算的主要事项,会分析解决问题,减少出错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教案对于老师是很重要的。

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__一共有500人来电__;__电__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__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1×26或26×21(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

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26×21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一(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

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

(题略)(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

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 3=24(分)=2角4分②篮球2个用:28 2=56(元)③鱼4千克用:3 4=12(元)答:(略)(4)提问: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

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

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

我们叫它单价。

(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

(板书:数量)。

“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

2023年《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篇)

2023年《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篇)

2023年《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篇)《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板演: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买足球共用多少元?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

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每班40人三年级:每班38人共?人四年级:(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

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5篇)三班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1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9-12题。

教学目标:熟悉和解答先求两个数的总数〔或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求它与另一部分的相差数〔或和,倍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这类应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力量。

教具预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出示:〔1〕学校卖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和皮球一共买了多少个?〔2〕学校买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比皮球少买了多少个?〔1〕同学读题〔2〕思索: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自备本上。

集体订正时,同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解答两步应用题,可以看问题,想需要的条件,确定先要求的中间问题,求出中间问题后,再依据求题里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的结果。

3、出示〔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2〕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3〕红花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让同学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4、揭示课题:我们依据看问题想条件的方法,可以找到所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怎样算。

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连续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进展题练习〔一〕1、出示:少先队员种了24棵蓖麻,还种了2行向日葵,每行4棵。

1、同学读题,思索:这题有几个条件?2、缺少一个什么?〔问题〕3、商量:可以提出哪些问题?4、同学列式解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第98页第10题1、同学读题2、思索:要求“楼上的座位比楼下少多少个?”必需知道哪两个条件?3、同学列式解答。

〔三〕书第98页第12题1、同学说图意2、图中告知我们哪些条件?3、思索商量:〔1〕戴眼镜男孩和扎辫子女孩各用了多少钱?必需要知道哪些条件?〔2〕要求戴帽子男孩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必需先算什么?三、作业:第98页第11题。

三班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2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4-8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篇)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篇)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篇)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一)(p125)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连除、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比较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这部分内容。

通过复习,要使同学们更好地熟练地进行解答。

二、复习运算顺序1、提问:有哪几种计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2、请学生归纳:(运算顺序及小括号)3、练习复习(一)第2、3、4题。

(1)各自独立完成。

(2)校对,讲评2、3题,校对后讲评第4题。

三、复习应用题。

1、各自分析,解答第5、6题。

2、完成后,说说分析思路解题步骤。

3、引导归纳: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四、小结:(混合运算顺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五、作业《作业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二)(p126)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所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熟练地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1、练习第8、9题题组练习。

(观察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解题时认真审题)。

2、练习10、11、12题,独立完成,逐题讲出思考过程,讲评。

3、练习第13题,明确题意,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题是移多补少的逆向应用题。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5、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6、作业《作业本》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三)(p127)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解答。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渗透对应的思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1教学内容:第86、87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目标:1、认识连续比较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初步掌握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头提问题:(1)面粉28千克,大米比面粉少5千克,?(2)班级图书柜里有科技书2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学生根据题的问题,口答算式。

2、教学准备题(1)学生读题(2)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应用题?(3)先要提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柏树多少棵?(4)第一个问题怎样求?第二个问题呢?3、引入新课如果去掉刚才提的问题,你会解答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1)出示例2①学生读题②说说有哪些条件和问题?③根据条件画线段图。

15棵松树6课柏树8棵杨树④求杨树有多少棵?就是求线段图上的哪一段?你会算吗?⑤学生尝试解答⑥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5+6=21求的是什么?21+8=29求的是什么?⑦同桌互相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⑧小结:这里的三个条件是连续比多少的,解答问题时,可以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结果和第3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2、教学“想一想”(1)把第一个条件改为①柏树比松树少6棵②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2)学生尝试解答(3)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比一比讨论:(1)这三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这三道题为什么都要先算柏树的棵数?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2题(1)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2)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练习十九第1题⑴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⑵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作业:练习十九2、3、4、5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应用题,你知道哪些有关应用题的知识?你还想对应用题有哪方面的了解?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很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应用题的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知道一道题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解答,列综合算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除法和乘法,现在老师遇到了两道难题,你能帮老师解答出来吗?(课件第2张)(1)一个毛绒玩具熊需要15元,王老师要买20个,一共需要多少钱?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知道了一个玩具熊15元,一共要买20个,求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解答这道题吗?总价=单价×数量。

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15×20=300(元)答:一共需要300元。

(2)全校有284名同学,平均分成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课件第3张)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知道了一共有284名同学,平均分成4个方阵,求每个方阵多少人。

师:你会解答这道题吗?生:每个方阵人数=总人数÷方阵数量。

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284÷4=71(人)答:每个方阵有71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连乘连除应用题,通过练习两道简单的一步乘法和一步除法应用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打基础。

师:看起来同学们对解决难题很拿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复杂一些的解决问题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学习连乘应用题(出示课件第4张)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

一共卖了多少钱?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知道了一箱保温壶有12个,每个卖45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篇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才能。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究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p 。

教具准备:位值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场!(核对答案)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1、口算38+25(出示动感画面)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2、计算方法探究师:你们能用学过的。

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答复)30+20=50 50+13=63 40+23=63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

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再请两个同学)38+20=58 35+25=60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

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

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开展过程”的理念,老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才能,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

)三、练习1师:我们如今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假如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2《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2《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列表法,并筛选出合适的方案。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优点。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质量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用列表法列举出所有派车方案。

难点:能用列表法有序地整理信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空白的表格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习题。

(1)填空。

8吨=()千克2吨-900千克=()千克6吨-1吨=()千克3000千克=()吨(2)判断。

①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②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③一个篮球约重340千克。

()师:同学们对我们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都很好。

今天,我们将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你们有没有勇气接受这个挑战呢?(板书课题)操作指导:本板块通过复习学过的质量单位,引出学习内容,在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知做铺垫。

板块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活动1教师引导,分析题意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9。

下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

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2.读题、思考,回答问题。

(1)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要恰好运完8吨煤,有两种车可供选择,一种车的载质量是2吨,另一种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求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①“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就是载质量2吨的车装2吨,载质量3吨的车装3吨。

②“恰好运完8吨煤”就是不管怎样安排车,都应该正好运完8吨煤,不能超出8吨,也不能少于8吨。

活动2探究方法,解决问题1.如果你来派车,有什么好的方案呢?下面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态度,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从问题出发。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从问题出发的策略的优势。

3. 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从问题出发。

3. 实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从问题出发的策略的优势。

4.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时: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什么。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什么。

3. 实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

4.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三课时:问题解决的策略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什么。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策略。

3. 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策略。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_1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_1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

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篇

人教版小学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篇人教版小学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技能:1、在实在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有关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把握商中心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二)过程方法:1、经过探究商中心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2、在对比中发觉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自动思考、积极发表本身的看法,培育同学认真、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渗透学会挂念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商中心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2、把握商中心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1、口算:48+00﹢2532—00×93×02、出示:0÷5=?设置悬念3、引入课题板书:有0的除法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喜好,引入主题图小伙伴们,还记得上次李老师给你们讲过猪八戒分西瓜的那个故事吗?今日李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耐。

走着走着,孙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买来了4个西瓜,准备分给大家吃,你们看(课件出示主题图)。

孙悟空说:“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1个。

”猪八戒抢着说:“师兄,这样分不好,你们去休息吧,我来分。

”猪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块,他一边分一边尝,嘴里还不断地说:“真好吃!真好吃!”吃着吃着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着了。

孙悟空和沙僧特别生气,孙悟空生气地说:“啊?你全吃光了,我们3人怎么分呀!”小伙伴们,你想对猪八戒说什么吗?(猪八戒你太贪吃了,你应当分给大家吃。

我们要学会挂念他人,帮忙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学会与别人共同共享,不要只顾本身舒适而不管别人的感受。

小学数学三四年级数学活动教案(10篇)

小学数学三四年级数学活动教案(10篇)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第一节巧数线段活动目的:1、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2、能清楚、明白的表达数线段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重难点: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学前准备:3个好朋友聚会,如果每两个人都要握一次手,那么一共要握()次手。

二、自主探究1、地铁1号线从世纪城站出发到金融城,中间要经过锦城广场和孵化园两个站,按照两站间的地名不同设置票价,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1)、试一试,你是怎么数的?请你画一画,数一数。

(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 E3、数线段有诀窍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我知道:线段条数=三、巩固练习1、一条线段上有1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2、一条线段上有3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四、思维拓展1、什么数字倒立过来会增加一半?()2、2,3,4,5,6,7,8,9,(打一成语)()3、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第二节巧求周长活动目的: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形周长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形周长的问题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入猫妈妈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叫猫莎莎,一个叫猫奔奔。

莎莎和奔奔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从学校到他们家有两条路,如下图所示(距离如标示)。

一天放学,莎莎和奔奔分别按两条路线回家。

奔奔觉得自己走的是直线,应该比莎莎早点到家;莎莎却觉得自己虽然路线绕了点,可那是“小路”,因此觉得自己应该更早回家,结果最后奔奔和莎莎几乎同时到家,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巧求周长”的奇妙世界吧!二、自主探究1、下图是宜家花园小区一块草地的示意图,求这块草地的周长。

(单位:米)分析与思考:此图为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将它转化为长方形来求它的周长。

2、用3个边长是2厘米的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9篇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教学重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①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②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160+114=274(人)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2.类推学习例4.(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120÷3=40(米)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102÷3=34(米)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40-34=6(米)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三、课堂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四、巩固发展.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五、布置作业.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板书设计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教学目标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3.继续培养学生类推、分析、比较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56×2+56= 78×4-22= 45÷(3+2×6)=168-17×4= 100-100÷5×3=(100-100÷5)×3=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二、探究新知.1.改复习题为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要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1)四年级栽树多少棵?56×2=112(棵)(2)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56+112=168(棵)(3)五年级栽树多少棵?168-10=158(棵)答:五年级栽树158棵.6.反馈练习.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三、巩固发展.1.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树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棵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同桌互相说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先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四、课堂小结.第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第二: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第三: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五、布置作业.学校组织数学比赛.五年级参加60人,四年级参加4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画图并计算)板书设计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3[案例]1、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师:请看题板,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新镇小学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生: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个班?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师:不错呀,提了这么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步应用题(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18-19页例5,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分析解答有关倍数的三步应用题。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树是三年级的2倍。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2.全班同学根据线段图提问题。

20个
篮球:
是篮球的3倍 ?个
排球:
?个
?个
先编题,再列式。

(1)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

有排球多少个?
20×3=60(个)
(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

篮球比排球多多少个?
20×3-20=40(个)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

篮球、排球共多少个?
20×3+20=80(个)
编题后把问题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订正板演题时要说出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把复习题增加一个条件,即“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把问题改成“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像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

(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树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读题,理解题意,读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年级栽56棵 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的2倍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五年级栽?棵 10棵
(3)学生独立思考,试算。

(4)集体讨论、互相交流,说思路。

教师提出:要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根据题里的条件能直接算出来吗?要先
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叙述自己的思路。

(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三、四年级栽多少棵。

三年级栽树的棵数
已经知道,四年级栽树棵数没直接告诉,所以先求四年级栽多少棵,算式为56
×2=112(棵),再求三、四年级的总数,算式为56+112=168(棵)。

因为五年级
栽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所以最后用总数减去10棵:168-
10=158(棵))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第一单元如果题中五年级栽树的条件改为“五年级栽树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
多10棵”,怎样求五年级栽的棵数?
(用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加上10棵,168+10=178(棵)。


(5)求三、四年级栽树的总数还有别的比较简便的方法吗?
提示:从倍数关系上考虑,谁是1倍数?三、四年级的总数是几倍数?怎样
求三、四年级的总数?
(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栽的2倍,三年级栽的是1倍数,四年级栽的是2倍
数,三、四年级栽的总数是2+1=3倍数:56×(2+1)=168(棵),然后再加上
10棵,就是五年级栽的棵数:168+10=178(棵)。


小结:
三、巩固反馈。

1.先画图,再解答。

学校举行运动会。

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
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
的有多少人?
2.看图解答。

小明集邮45张小强比小明集邮的5倍少20张
两人共集邮?张 20张
3.条件有变化、先讨论、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数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数
的4倍。

有杨树多少棵?
(订正量明确:题目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这句话本身数量关系不明显,
因此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的关系找出新的数量,直到时所求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作业。

练习五第1~3题。

第一单元附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二)
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简便算法:
栽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 56×(2+1)=168
(棵)
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

五年级栽 168-10=158(棵)
树多少棵?练习·看图解答
三年级栽56棵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的2倍小明集邮45张小强比小明集邮的5
倍少20张
两人共集邮?张
20张
五年级栽?棵 10棵
(1)四年级栽多少棵?(1)小强集邮多少张?
56×2=112(棵)45×5-20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225-20
56+112=168(棵)=205(张)
(3)五年级栽多少棵?(2)两人共集邮多少张?
168-10=158(棵)45+205=250(张)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答:两人共集邮250张。

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