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填空和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四章呼吸作用一、名词解释1、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而产生CO2,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逐步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生物氧化:指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放出能量的过程。

5、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氧分子的总轨道。

6、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分子),同时使ADP被磷酸化为ATP的过程。

7、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CO2的摩尔数与吸收氧的摩尔数之比。

8.糖酵解:胞质溶胶中的己糖在无氧或有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二、填空题1、呼吸作用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中,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在细胞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

三羧酸循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Krebs 首先发现的。

2、早稻浸种催芽时,用温水淋种和时常翻种,其目的就是使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当植物组织受伤时,其呼吸速率加快。

春天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导致秧苗发烂,这是因为低温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呼吸“空转”,缺乏能量,引起代谢紊乱的缘故。

3.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是O2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结偶联,将影响_ ATP _的产生。

4.糖酵解是在细胞细胞基质中进行的,它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的共同途径。

5.氧化磷酸化的进行与ATP合酶密切相关,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解偶联将影响__ ATP__的产生。

6.植物呼吸过程中,EMP的酶系位于细胞的细胞基质部分,TCA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线粒体基质部位,呼吸链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嵴部位。

7. 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可净产生__38__分子ATP,•需要经过__6_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种子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种子休眠。

上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上的胚轴称为上胚轴。

下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下的胚轴称为下胚轴。

有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由于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这类种子的子叶相对较薄。

例如:蓖麻、小麦等。

无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仅有种皮、胚二部分,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子叶中。

例如:豆类植物。

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主根,然后下胚轴迅速伸长而将子叶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

如:大豆、花生、油菜等。

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而是上胚轴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直到养料耗尽死亡。

如:豌豆、玉米、大麦等。

细胞器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微小结构。

原生质是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胞基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含有与糖酵解、氨基酸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酶类等重要物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细胞周期细胞分裂中,把第一次分裂结束好第二次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即一个间期和一个分裂期)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和M期。

纹孔植物细胞壁上的结构单位,植物细胞在形成次生壁的时候,有一些不为不沉积壁物质,因此形成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称胞间连丝。

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

后含物是植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些非原生质物质,它包括植物细胞储藏物质和新陈代谢废弃物,如:淀粉、蛋白质、脂类、晶体、单宁、色素等。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物膜:即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的总称,它由脂类和蛋白质等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按其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质膜和内膜。

共质体:由包间连丝把原生质连成一体的体系,包含质膜。

质外体:由细胞壁及间隙等空间组成的体系。

信号转导: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即水势为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的商。

单位:MPa。

水通道蛋白:是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子功能的内在蛋白,亦称水孔蛋白。

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水势高的区域向水势低的区域运转的作用。

吸胀作用:细胞质及细胞壁组成成分中亲水性物质吸水膨胀的作用。

根压:由于根系的生理活动儿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从植物茎的基部切断植株,则有液体不断地从切口溢出的现象。

吐水:未受伤的植物如果处于土壤水分充足,空气湿润的环境中,在叶的尖端或者叶的边缘向外溢出水滴的现象。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蒸腾作用:水分从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向外散失的过程。

蒸腾速率:之职务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量。

蒸腾效率: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

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k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小孔扩散率: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其面积呈正比,而与其周长成正比。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用以培养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单盐毒害:植物被培养在单一的盐溶液中,即使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称单盐毒害。

诱导酶:亦称适应酶,是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

离子通道:是指贯穿质膜的由多亚基组成的蛋白质,通过构象变化而形成的调控离子跨膜运转的门系统,通过门的开闭控制离子运转的种类和速度。

植物生理学 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 名词解释

1.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含有适当浓度和比例的若干种必需矿质元素的混合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1.抗寒锻炼(cold hardening)或低温驯化(cold acclimation)耐寒品种只有经过低温和短日照的诱导才能逐步提高其抗寒性,此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或低温驯化)。

2. 寡霉素(Oligomycin)它是一种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它抑制线粒体膜间空间的H+通过A TP合成酶的F0进入线粒体基质,从而抑制ATP酶活性。

3. 巯基假说是Levitt于1962年提出的,他认为冰冻对细胞的危害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由于细胞间隙结冰引起细胞质脱水,使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邻近蛋白质分子-SH氧化形成-S-S-键,蛋白质发生凝聚失去活性。

当解冻吸水时,由于二硫键比氢键稳定,因此氢键断裂,肽链松散,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失活。

4. 有机物质运输的原生质环流假说(protoplasma circulation hypothesis of organic substances transport)用原生质环流现象,解释不同的有机物质同时沿不同方向运输的一种假说。

5.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用表示,一般为负值。

6.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它是指与高能化合物水解放能作用相偶联,而不是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ATP合成作用。

7.叶尖凋萎(wither-tip)缺铜使作物幼叶的叶尖坏死,继而延及叶缘,呈现凋萎状态,以致叶片脱落而整株植物凋萎的现象。

8.蒸腾流(transpiration flux)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使体内的水分从下部向上部运输时形成的水流称为蒸腾流。

9.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9.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积累的干物质与同时间内蒸腾消耗的水量的比值。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名词解释1.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2.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3.渗透作用: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4.水势(ψw):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符号:ψw。

5.渗透势即溶质势(ψπ):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符号ψπ。

用负值表示。

亦称溶质势(ψs)。

6.压力势(ψp):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

一般为正值。

符号ψp。

初始质壁分离时,ψp为0,剧烈蒸腾时,ψp会呈负值。

7.衬质势(ψm):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

符号ψm 。

8.小孔扩散律: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9.水分临界期:1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1.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2.质壁分离:将植物细胞放到水势较低的浓溶液中,细胞渗透失水,细胞壁弹性有限,原生质体弹性较大,细胞继续失水造成细胞壁和细胞质分离的现象13.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

(g/dm2·h)14.蒸腾比率(效率):植物每消耗l公斤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克)。

15.蒸腾系数:植物制造 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克),又称为需水量。

它是蒸腾比率的倒致。

16.内聚力学说:又称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

即以水分的内聚力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原因的学说。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名词解释1. 矿质元素:2.灰分元素:亦称矿质元素,将干燥植物材料燃烧后,剩余一些不能挥发的物质称为灰分元素。

3.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包括钙、镁、硫、氮、磷、钾、碳、氢、氧等9种元素(C、H、O、N、P、K、Ca、Mg、S)。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丝(为植物体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直接的.从细胞到细胞的细胞质通道)。

(二)纹孔:初生壁上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存在于次生壁上,既可以在初生纹孔形成,也可在细胞壁无初生纹孔场处发育。

)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孔对——相邻两细胞间成对存在的纹孔。

(三)分生组织:植物体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顶端分生组织:植物根尖,茎端的分生组织。

从胚胎在保留下来,属于胚性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侧生分生组织:根茎等器官中,靠近表皮的,与器官长轴平行方向上,呈(1)部位桶型分布的分生组织。

(往往由已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变为分生组织,包括形成层,木栓层。

)居间分生组织:已分化的成熟组织夹杂着的一些未完全分化的分生组织。

(属于初生分生组织。

单子叶植物节间下方。

)原分生组织:从胚胎中保留下来,处于未分化状态,具有持久分裂能力位于根茎顶端最前端。

(胚性细胞)初生分生组织:具有一定分裂能力,分布于根茎顶端,处于原分生组织(2)性质和与成熟组织之间,形态上已出现初步分化(原表皮,来源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次生分生组织:由已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变成的分生组织。

(四)输导组织:植物体内长距离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管状组织。

疏导水分的结构为导管和管胞,疏导有机物德威筛管和伴胞。

(仅存在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中,是它们适应陆生生活的特有结构。

)(1)管胞: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长管状死细胞。

两端尖斜,无穿孔,有一定支持作用。

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五种类型。

(2)导管分子:长管状死细胞,两端有单穿孔板或复穿孔板。

直径比管胞粗,运输效率高。

(3)导管:几个或多个导管分子彼此以端壁相连,组成的一条连通的长导管。

(4)筛管:由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运输有机物的管状结构。

(5)伴胞:和筛管分子相伴而生的长形活细胞。

由同一个母细胞发育而来,彼此间有发达的胞间连丝。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 ):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

在适宜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2、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

3、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 ): 是指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如绿色植物的功能叶,种子萌发期间的胚乳或子叶,春季萌发时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的块根、块茎、种子等。

4、代谢库:接纳消耗或贮藏有机物质的组织或部位。

又称代谢池 。

5、光合性能:是指植物光合系统的生产性能或生产能力。

光合生产性能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是:光合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合面积、光合性能与光合时间三项因素。

农作物经济产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经济产量=[(光合面积 X 光合能力 X 光合时间)— 消耗] X 经济系数6、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

常用单位12--∙∙h m mol μ,12--∙∙s m m ol μ 7、光和生产率(photosynthetic produce rate ):又称净同化率(NAR ),是指植物在较长时间(一昼夜或一周)内,单位叶面积产生的干物质质量。

常用单位12--∙∙d m g8、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 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

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9、质子泵:能逆浓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

质子泵的驱动依赖于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 梯度和电位梯度。

10、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

11、呼吸跃变(climacteric ):当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其呼吸速率突然增高,最后又突然下降的现象。

植物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1、水势(water potential);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即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纯水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2、渗透势(osmoticpotential):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其值为负.3、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其为正值.4、水孔蛋白(aquaporin):研究发现植物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上有一类膜内蛋白,其多肽链穿越膜并形成孔道,特异的允许水分子通过,具有高效转运水分子的功能,这类蛋白被称为水孔蛋白.5、自由水(free water)与束缚水(bound water)自由水: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引或吸引力很小,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当温度升高时可以挥发,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可结冰.束缚水:被植物细胞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引,且紧紧被束缚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当温度升高时不能挥发,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也不结冰. 6、共质体(symplast)与质外体(apoplast)共质体:包括所有细胞的原生质,即所有细胞生活的部分.原生质体之间有胞间连丝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整个根系中的共质体部分是连续的体系,它对水传导的阻力很大.质外体:指没有原生质的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以及中柱内的木质导管.质外体对水分运输的阻力很小.共质体运输:通过活细胞运输径向运输距离虽短,但运输阻力大,速度慢.质外体运输:是在维管束的死细胞(导管或管胞)和细胞壁与细胞间隙中运输.7、主动吸水(active absorption of water)与被动吸水(passive absorption of water)主动吸水:植物根系通过自身的生理代谢活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被动吸水:由于地上枝叶的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所引起的吸水过程称为被动吸水.8、蒸腾效率(transpiratton ratio)与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蒸腾效率或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所生产干物质的克数.蒸腾系数或需水量: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g).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一般植物的蒸腾系数为125-1000.9、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10、永久萎蔫系数(permanent wilting coefficient);植物刚刚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中尚存留点水分含量.11、根压(root pressure);靠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由根部上升的压力.12、小孔律(law of small pores);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13、SPAC(Soil-plant-atmosphere-continuum):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表皮,进入根系后,通过植物茎,到达叶片,再由叶气孔扩散到宁静空气层,最后参与大气湍流交换,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动态的相互反馈连续系统.第二章植物的矿质及氮素营养1、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灰分中的物质为各种矿质的氧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等,构成灰分的元素称为灰分元素又称为矿质元素.2、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是:1.由于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素的方法预防和恢复正常;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直接的效果,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3、离子的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active absorption and passive absorption)被动吸收:溶质顺电化学势梯度进入质外体的吸收过程,不需要代谢提供能量.主动吸收:溶质跨膜进入细胞质和液泡的过程,要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4、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协助扩散是小分子物质经膜转运蛋白协助,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的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5、膜转运蛋白(fransport protein):指膜上存在的转运离子跨膜的内在蛋白.可分为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类.6、载体(carrier):也是内部蛋白,载体转运时被转运物质首先与载体蛋白的活性部位结合,并由此导致载体蛋白构象变化,将被运物质暴露于膜的另一侧.7、离子通道(ion channel):是细胞膜中一类内在蛋白构成的孔道.可为化学方式或电学方式激活,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的顺势流动.8、离子的选择吸收(selective absorption):是指植物对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或同一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吸收的比例不同的现象.9、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植物能良好生长的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盐溶液.10、生理酸性盐(physiologically acid salt) 与生理碱性盐(physiologically alkaline salt);生理酸性盐:植物对其阳离子吸收大于阴离子,长期施用可使土壤酸化的盐.生理碱性盐:植物对其阴离子吸收大于阳离子,长期施用可使土壤碱化的盐.11、单盐毒害(toxicity of single salt) 与离子拮抗(ion antagonism)单盐毒害:任何植物,假若培养在某一单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称单盐毒害.离子拮抗: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单盐毒害的现象,称离子拮抗,也称离子对抗.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respiration):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2.EMP途径(EMP pathway):即糖酵解,己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3.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C):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的途径.4.PPP(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即戊糖磷酸途径,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分解,并以戊糖磷酸为重要中间产物的有氧呼吸途径.5.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也称细胞氧化,广义上指生物体内各种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狭义上指发生在线粒体内一系列传递氢和电子的氧化还原过程.6.呼吸链(respiration chain):即呼吸电子传递链,指线粒体内膜上由呼吸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7.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从有氧条件转入无氧条件时酵毋菌的发酵作用增强,反之,从无氧转入有氧时酵毋菌的发酵作用受到抑制,这种氧气抑制酒精发酵的现象叫做巴斯德效应.8.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就是呼吸链上的磷酸化作用,也就是当NADH+H+上的一对电子被传递至氧时,所发生的ADP被磷酸化为ATP的作用.9.能荷调节(regulation of energy charge):细胞中腺苷酸(AMP,ADP,ATP)对呼吸作用和其他一些代谢有明显的调节作用.10.抗氰呼吸(Cyanide resistat repiration):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一部分呼吸.抗氰呼吸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与电子传递主路交替运行.11.呼吸商(respiration quotient RQ):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量与吸收氧气的量的比值叫做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12.末端氧化酶(terminal oxidase):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的氧化酶.除了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抗氰氧化酶之外,还有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乙醇酸氧化酶等.13.无氧呼吸消失点(anaerobic respiration extinetion point):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浓度(10%左右)称为无氧呼吸消失点.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光合作用是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2.原初反应(primany reaction):是光合作用起始的光物理化学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电荷的分离,即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并传递给中心色素分子,使之激发,被激发的中心色素分子将高能电子传给原初电子受体.同时又从原初电子供体获得电子.原初反应的速度极快.3.作用中心色素(reaction center pigment):又称为反应中心色素,是指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具有光化学活性,将获得的光能进行电荷分离,直接参与光化学反应的色素.4.聚光色素(light harvesting pigment):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不直接参与光化学反应,类似无线电天线将吸收的光能以诱导共振方式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分子、全部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分子.5.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离体叶绿体在有适当氢受体存在时照光发生放氧的反应称为希尔反应.6.红降现象(red drop)与爱默生效应(Emerson effect)红降现象:光合作用的量子产额在波长大于680nm时急剧下降的现象.爱默生效应:指如果用波长大于685nm的红光补充一个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比分别单独用这种光照射的产量产额之和还要高,这种现象为双光增益效应.7.PSI(photosystem I)与PSII(photosystem II)PSI:光系统I,作用中心I,其作用中心色素最大吸收峰在700nm处,也称P700;PSII:光系统II,作用中心II,其作用中心色素最大吸收峰在680nm处,也称P680.8.Rubisco(RuBP carboxylase/oxygen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9.荧光现象(fluorescence):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时,可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处在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称为荧光.10.作用中心(reaction centre):是叶绿体中进行光合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结构.它至少包括:1个作用中心色素分子(P);1个原初电子受体(A);1个原初电子供体(D).作用中心基本成分是由结构蛋白质和脂类组成.11.光合链(photosynthetic chain):由PSII和PSI以及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组成的使水中的电子最终传给NADP+ 的电子传递轨道称为光合电子传递链,简称光合链.12.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光下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发生的由ADP与Pi合成ATP的反应.13.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释放CO2的过程,由于这种反应仅在光下发生,需叶绿体参与,并与光合作用同时发生,故称作为光呼吸.因为光呼吸的底物乙醇酸和其氧化产物乙醛酸,以及后者经转氨作用形成的甘氨酸皆为C2化合物,因此光呼吸途径又称为C2光呼吸碳氧循环14.生物产量(biolgical yield)与经济产量(economic yield)生物产量:植物一生中合成并积累下来的全部有机物质.经济产量:指对人类有直接经济价值的光合生产量.15.表观光合速率(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或净光合速率(net phosynthetic rate):指光合作用实际同化的CO2量减掉同一时间内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差值,常用单位是CO2mg/dm2.hr.16.光补偿点(1ight compensation point)与光饱和点(1ight saturation point):光补偿点: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随光强的增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17.CO2补偿点(CO2 compensation point)与CO2饱和点(CO2 saturation point):CO2补偿点: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也就是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环境中的CO2浓度.CO2饱和点:当CO2达到某一浓度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开始达到光合最大速率时的CO2浓度称为CO2饱和点.18.光能利用率(efficiency of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第六章植物的生长物质1.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phytohormones):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另外有人建议将油菜素甾体类、茉莉酸类也列为植物激素.2.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乙烯对植物生长具有的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的三方面效应.3.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人们研究并合成的与天然植物激素具有同样生理作用的有机化合物.4.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s):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5.生长抑制剂(growth inhibitor):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干扰顶端细胞分裂,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破坏顶端优势,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常见的有脱落酸、青鲜素、水杨酸、整形素等.6.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抑制节间伸长而不抑制顶芽生长,其效应可被活性GA所解除.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烯效唑、缩节安等.7.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只能从形态学的一端运向另一端的运输,如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向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向上端.8.激素受体: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一般是属于蛋白质.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生理1、植物的生长(growth)和发育(development):植物的生长:在生命周期中,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数目、体积或干重的不可逆增加长.植物的发育:是指植物的生命周期中,细胞、器官或整体在遗传基因支配和环境条件影响下,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序的变化过程.包括生长和分化两个方面.2、细胞的分化(differentiatkm)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细胞的分化: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类型的过程称为分化.它可在细胞、组织、器官的不同水平上表现出来.脱分化:植物已经分化的细胞在切割损伤或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失去分化状态的、结构均一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再分化:由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再度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最终再生成植株的过程.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植物体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分化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即具有形成完整生物个体的全套基因.4、黄化现象(ctiolation):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茎柔嫩而细长,叶片似小鳞片状紧贴于茎上,茎的顶端一直保持弯曲状态而不伸展;内部组织分化不完全,薄壁细胞多,输导和机械组织不发达,茎叶中没有叶绿素,整个植株呈黄白色.5、.生长协调最适温度(grow coordinate temperature):能使植株生长最健壮的温度.协调最适温度通常要比生长最适温度低.6、温周期现象(thermoperiodicity):植株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7、光形态建成(photomorphogenesis):由光调节植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过程称为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或称光控发育作用.8、蓝光效应(blue effect):蓝紫光抑制生长,促进分化,抑制黄化现象的产生,诱导向光性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蓝光效应.9、光敏色素(Phytochrome,Phy):一种对红光和远红光的吸收有逆转效应、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发育的色素蛋白.11、生长相关性(correlation):植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现象.12、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13、根冠比(root top ratio,R/I):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不同影响.14、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植物器官或整株植物的生长速度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然后又减慢以至停止.这一生长全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15、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 rhythm):生命活动中有内源性节奏的周期变化现象.亦称生理钟.由于这种内源性节奏的周期接近24小时,因此又称为近似昼夜节奏.16、向光性(phototropism):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生长的现象.包括正向光性、负向光性、横向光性.第八章植物的成花生理1、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与春化处理(vernalization)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一般冬小麦等冬性禾谷类作物和某些二年植物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开花都需要经过春化作用.春化处理: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人为的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促进成花的措施称为春化处理.2、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与光周期诱导(photoperiodic induction)光周期现象:昼夜的相对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叫做光周期现象.光周期诱导:植物在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经过一定天数的适宜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能保持这种刺激的效果而开花,这种诱导效应叫做光周期诱导.3、临界日长(critical daylength)与临界夜长(critical dark period)临界日长: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日照长度或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日照长度.临界夜长: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暗期长度.同临界日长相比,临界暗期对诱导成花更为重要.4、识别蛋白(recognition protein ):存在于花粉与柱头上能够起识别作用的蛋白质.5、群体效应(group effect):一定面积内,画粉数量越多,密度越大,花粉的萌发和生长也就越好.6、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植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后具有了能感受环境条件而诱导开花的生理状态被称为花熟状态.花熟状态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转折点.7、C/N比学说(carbon/nitrogen ratio):C为碳水化合物,N为可利用的含氮化合物,当植物体内C/N比值高时,有利于生殖体的形成,促进开花;反之,有利于营养生长,延迟开花.8、长日植物(long-day plant,LDP)与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SDP)长日植物: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短日植物: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第九章植物的生殖与衰老1、休眠(dormancy):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生长暂时停顿的现象.它是植物抵制不良自然环境的一种自身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一、二年生植物大多以种子为休眠器官;多年生落叶树以休眠芽过冬;多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则以休眠的根系、鳞茎、球茎、块根、块茎等渡过不良环境.2、单性结实(parthenocarp):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的现象.单性结实一般都形成无籽果实,故又称"无籽结实".3、生长素梯度学说(auxin gradient theory):不是叶片内生长素的绝对含量,而是横过离层区两边生长素的浓度梯度影响脱落.梯度大,即远轴端生长素含量高,不易脱落;梯度小时,即近轴端生长素含量高于或等于远轴端的量,则促进脱落.4、生理后熟(after-ripening):种子胚的分化发育虽已完成(形态上貌似成熟),其实生理上尚未成熟.经某些生理生化变化(主要是要完成内部有机物和激素等物质的转化,积累种子萌发所要的一些物质)后,才具备发芽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5、生物自由基(biological radicals)和活性氧(active oxygen)生物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基因或分子.生物自由基,通过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自由基.活性氧: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包括含氧自由基和含氧非自由基.6、呼吸跃变(climacteric):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突然增高,然后又迅速下降的现象.呼吸跃变的产生与外界温度和果实内乙烯的释放密切相关.呼吸跃变是果实进入完熟的一种特征.7、衰老(senescence):在正常条件下发生在生物体的机能衰退并逐渐趋于死亡的现象,具体指的是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个植株的生理功能衰退的现象.第十章植物的抗逆生理1、逆境(stress)与植物的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逆境: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逆境的种类可分为生物逆境、理化逆境等类型.植物的抗逆性: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中逐渐形成的对逆境的适应和抵抗能力.2、渗透调节(osmotic adjustment)和渗调蛋白(osmoregulation protein)渗透调节:指细胞通过增加或减少胞液中的溶质调节细胞的渗透势,以期达到与外界环境渗透势相平衡的调节.渗调蛋白:干旱和盐渍都能诱导植物产生一些新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合成或积累起着调节细胞渗透势的作用.3、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良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植物的"交叉适应".4、膜脂相变(Phase transition of membrane lipids)膜脂相变是指膜脂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相变化,也就是液晶相-凝胶相或液晶相-液相的相互转变.这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5、膜脂过氧化作用(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指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在自由基诱发下发生的过氧化反应,其结果不仅使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引起膜流动性下降以致膜相分离和膜通透性增大,膜的正常功能破坏,而且膜脂过氧化物MDA等也能直接对细胞起毒害作用.6、水合补偿点(hydrtion compensation point):缺水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降低,当植物因缺水而使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即净光合速率为零)时,植物叶片的水势称为水合补偿点.7、干旱(drought):土壤缺水,大气干燥,导致植物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8、SOD(super-oxide dismu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清除自由基的酶,能催化生物体内分子氧活化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过氧化氢.SOD分Cu-Zn-SOD,Mn-SOD和Fe-SOD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中.9、活性氧(active oxygen):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包括含氧自由基和含氧非自由基.10、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由于某些原因(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到环境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造成环境污染.11、诱导抗病性(desease induced resistance):利用特定的因子处理植物,改变其对病害的反应,产生局部或系统的抗性称为诱导抗病性.。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植物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植物的生物学科目,它不仅涉及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而且也涉及植物的进化、繁殖、生态和系统学等方面。

一般而言,植物学家和植物生物学家使用一些专业名词来形容植物的不同特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植物生物学中常见的名词,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植物生物学。

一、植物结构1、根:根是植物上部构造最底层的部分,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使植物有能力吸收营养。

2、茎:茎是植物的主干,其主要功能是支撑植物的其他部分,亦可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向上部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3、叶:叶是植物的最上层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食物,并进行水的蒸发。

4、花: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分男花和雌花,分别含有生殖细胞和受精细胞,可以互相交配进行繁殖。

5、果实:果实是植物结果的载体,它把种子封装在其中,以使种子可以被传播出去,使植物更容易进行繁殖。

二、植物进化1、繁殖:繁殖是植物生存的基本机制,它可以帮助植物种群在一定环境下更快地进行适应性演变。

2、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植物的基因在一定环境下发生改变,进而对植物的发育、表现形态和繁殖有所影响。

3、进化:进化是指植物在长期繁殖、自然选择和环境变化的作用下,慢慢进化出更适应性的基因,用以应对环境变化。

三、植物生态1、群落:群落是指植物种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的集合,它们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互相影响,影响群落的生态状况。

2、栖息地:栖息地是一种群落的基本单位,它指的是植物种类居住的地方,它可以有助于植物种类保持其种群的稳定性。

3、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植物群落中种类之间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影响植物种类存在的数量和分布状况。

四、植物系统学1、分类:分类是把植物按照其形态、特征和生态状况等特点进行分类的学科,它是植物群落的基础。

2、植物科:植物科是植物分类系统中的第一级,它按照植物的特征和形态将植物分类到不同的科中。

3、植物属:植物属是植物科中的一级分类,它基于根部、茎部、叶部等植物结构中特定的结构特征将植物进行分属。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1、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2、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3、扩散:扩散是一种自发过程,指由于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4、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5、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水势高的系统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6、水势:在恒温恒压下,一偏摩尔溶积的水与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7、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8、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9、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称为根压10、蒸腾拉力: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而产生的自叶子至根系的水势梯度所带来的根系吸水力和水分向上输导力11、内聚力学说:植物叶子具有蒸腾拉力,由于水分子间存在内聚力(即相互吸引作用),便产生蒸腾流,从而实现了水分自根系向上运动12、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第二章1、矿质元素: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称为矿质元素2、大量元素:植物需要量或含量较大的元素。

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和硅等3、微量元素: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极少量,如铁、铜、锌等4、生物膜: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5、选择透性:生物膜(质膜、液泡膜等)是否允许某种溶质分子或离子透过的特性6、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7、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8、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9、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10、转运蛋白:11、离子泵:也称为膜内在蛋白,当少量阳离子进入质膜时,能够促进ATP水解,释放能量,将离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跨膜运输12、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第三章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2、吸收光谱:如果把叶绿素溶液放光源和分光镜的中间,就可以看到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因此,在光谱上出现黑线或暗带,这种光谱称为吸收光谱3、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叶绿素a为血红色,叶绿素b为棕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4、磷光现象:当叶绿素去掉光源照射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的现象5、光反应:是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由光所引起的光化学反应6、碳反应:在暗处或光处都能进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7、原初反应:是指光合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色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过程8、聚光色素:是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收集光能并有效地集中到反应中心的色素9、反应中心:类囊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结构10、增益效应:在长波红光(如680nm)之外再加上—些波长较短的光(如660nm),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就会立刻提高。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叶序类型:对生、互生、轮生、簇生、基生等单叶:一个叶柄上生有一个叶片的叶。

复叶:在一个叶柄上生有多个小叶片的叶。

心皮:是组成雄蕊的基本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由1个心皮组成的雄蕊为单雄蕊;由2个或2个以上的心皮组成的雌蕊为复雌蕊几个心皮也可分别形成单雌蕊,共同着生在一个花托上,这样的心皮称为离生心皮,组成复雌蕊的心皮称为合生心皮。

】真果: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假果:植物果实除子房外还有花托、花被,甚至是花序参与发育而成的果实。

个体发育:指植物个体从它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或种子),经过一系列发育过程,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发育过程。

系统发育:即某种、某个类群或整个植物界的形成、发展、进化的全过程。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

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如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

种:种是分类学基本单位,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

同一个种的所有个体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并能持续稳定的遗传。

同一种的个体间能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后代。

同一种植物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要求适合该种生存的一定的生态条件。

双名法:1. 植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文词汇构成(即植物学名采用拉丁文命名)2. 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姓氏缩写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脱离母体后在适宜环境中可成长为独立植物的繁殖方式。

无性生殖:【广义】不经雌、雄性细胞的结合而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式。

(又叫孢子生殖)有性生殖:植物在个体发育的一定阶段形成特殊的生殖细胞——配子。

由两个配子相互融合形成的合子萌发为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生活史: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和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有规律的循环交替就叫世代交替。

孢子体世代:从合子开始,经孢子体到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前(即到孢子母细胞),这一时期是孢子体世代。

植物生物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植物生物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 绪论1、你认为什么是植物?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构成。

植物的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

释放氧气后,剩下葡萄糖——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作为植物细胞的组成部分。

2、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什么意义?2、名词解释:植物生物学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名词解释原生质原生质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

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脂质。

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原生质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称为原生质。

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根据色素的不同,质体可分成三种类型: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后含物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产物,统称为细胞后含物。

纹孔就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未经次生加厚而留下的凹陷。

存在于次生壁上,既可在初生纹孔场上形成,也可在细胞壁无初生纹孔场处发育。

质膜和膜系统质膜(plasma membrane)包在细胞外面,所以又称细胞膜。

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都涉及到细胞膜或细胞器膜,所以通常称此系统为生物膜系统。

维管束维管束是指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成束状排列形成的结构。

复合组织由几种形态、功能都不相同的简单组织组合在一起,完成某种特定功能,这种组织被称为复合组织。

成熟组织成熟组织是分生组织分裂的细胞,丧失分裂的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化,形成的其他各种组织,称为成熟组织,有时也称为永久组织(permanent tissue)木质部木质部是维管植物的运输组织,负责将根吸收的水分及溶解于水里面的离子往上运输,以供其它器官组织使用,另外还具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指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2、水分临界期: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3、光形态建成:光形态建成是指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4、三重反应:用乙烯处理植物幼苗后,出现的抑制伸长生长、促进茎增粗、促进茎横向生长的现象称为三重反应。

5、末端氧化酶: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H+或e-传递给O2,从而形成H20或H2O2的氧化酶。

6、临界日长:临界日长是指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长度或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长度。

7、临界夜长:临界夜长是指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暗期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暗期。

8、感性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受无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运动。

9、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外界单方向刺激产生的生长性运动。

10、向光性:向光性是指植物向光照入射方向弯曲的反应。

11、自由水:自由水是指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含量制约植物的代谢强度。

12、束缚水:束缚水是指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

13、溶液培养法:又名水培法,是指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14、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15、同化能力: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CO2的同化,因此将这两种物质统称为同化能力。

16、光补偿点:光补偿点是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时的外界光照强度。

17、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这个数值称为光饱和点。

18、CO2补偿点:CO2补偿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与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的CO2浓度。

植物生理-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胞间连丝:是指贯穿细胞壁、胞间层,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

2.温周期现象与光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这一现象称为温周期现象。

生物在暴露于阳光期间对变化产生的反应,尤指通过生物过程显示出来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

3.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如果把具有液泡的细胞置于水势较低的溶液中,液泡失水,细胞收缩,体积变小。

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较大,随着细胞继续失水,原生质层便和细胞壁分离开来,这种现象被称为质壁分离。

如果把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在水势较高的稀溶液或清水中,外液中的水分又会进入细胞,液泡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很快会恢复原来的状态,重新与细胞壁想贴,这种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4.根系的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由根系代谢活动而引起的根系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

由蒸腾拉力引起的根系吸水称为被动吸水。

5.植物的水分临界期与最大需水期: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

一般而言,植物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此时若缺水,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

植物的最大需水期指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6.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且需要量较多的一些元素,它们约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有C、H、O、N、P、S、K、Ga、Mg等9种元素。

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而需要量很少的一类元素。

它们约占植物体干重的10(-5)-10(-3)%,有Fe、Mn、Zn、Cu、B、Mo、Cl等。

7.RuBP羧化酶与PEP羧化酶: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催化1,5-二磷酸核酮糖和CO2生成二分子甘-3-磷酸甘油酸反应的酶。

亦称羧基歧化酶。

催化以磷酸烯醇型丙酮酸为底物,固定CO2形成草酰乙酸的酶,简称PEP羧化酶8.CO2饱和点与CO2补偿点: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高而增加,当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CO2浓度即为CO2饱和点。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1.光敏色素:植物体内存在着的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具有可逆转能力的水溶性色素蛋白。

2.自由水:指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或吸附力很小而能自由移动的水。

3.束缚水: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性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不能自由。

移动的水。

4.单盐毒害:任何植物,假若培养在某种单一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

这种单一盐溶液对植物的毒害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5.离子拮抗:若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者消除。

这种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毒害的现象,称离子拮抗,也称离子对抗。

6.平衡溶液:由多种盐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能使植物生长良好的溶液。

7.无氧呼吸消失点:指使植物体内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外界气体环境中氧的含量。

8.转移细胞:在疏导组织末梢存在的一些具有物质转移功能的特化细胞,其显著特点是:细胞壁向内伸向细胞质,形成许多褶皱,质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富含ATP酶,为跨膜运输提供足够的能量。

9.第二信使:又称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次级信号,是指细胞感受胞外环境信号和胞间信号后产生的、将细胞外信息转变为细胞内信息的胞内信号分子。

10.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的现象。

同时这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11.永久萎蔫系数:植物刚刚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中尚存的水分含量(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数)。

达到永久萎蔫时土壤所含的水分植物不能利用,属无效水分。

12.生长大周期:指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总是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

如果以植物生长的体积、干重等参数对时间做图则可得“S”形曲线。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称为生长大周期。

13.生物钟:也称生理钟,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测时系统,由此系统控制生物在无重力、光照、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下,按其原有的时期呈周期性运动。

接近24小时周期性、节奏性的变化现象。

14.光周期现象:指植物生长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即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对植物有利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1. 植物学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系统、分类的科学,是一个古老、经典的学科。

2. 植物科学:研究植物的科‎学,即现在的植物‎学。

是一个由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本资料调‎查三方面内容‎组成的综合性‎二级学科。

3. 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内有‎生命的部分,是细胞各类新‎陈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4. 细胞壁包围在原生质‎体外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

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特征之一。

5. 质体植物所独有的‎一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成熟质体有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的功能。

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6. 质外体共质体以外的‎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死‎细胞的细胞腔‎。

7. 共质体通过胞间连丝‎结合在一起的‎原生质体。

8. 分生组织具有分生能力‎的植物细胞群‎。

9. 薄壁组织细胞壁通常较‎薄,只有初生壁而‎无次生壁的细‎胞,细胞质少,液泡较大。

10. 输导组织植物体内长距‎离输导水分和‎有机物的组织‎。

疏导水分的结‎构为管胞和导‎管,输导有机物的‎为筛管和伴胞‎。

11. 初生结构由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分化形成‎的结构。

12. 次生结构由维管形成层‎活动产生的区‎别于顶端分生‎组织形成的初‎生结构的结构‎。

13. 外起源在顶端分生组‎织表面发生的‎起源方式。

14. 内起源发生在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的‎起源方式。

15. 个体发育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的过程。

16. 系统发育某种或某个类‎群或植物界的‎形成发展进化‎及衰退的全过‎程。

17. 生活周期指植物从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开始,经历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产生下一代后‎又重现该阶段‎的现象。

a) 核相交替生活史中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交替出‎现的现象。

b) 世代交替生活史中二倍‎体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配子‎体世代有规律‎的进行交替。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1、生活史:植物体从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产生下一代后又重现了该阶段的现象称为生活史。

2、世代交替:在植物和某些动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二倍体世代),和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叫世代交替。

3、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微量(1umol/L)就能产生显著生理作用到活性有机物。

4、年轮:在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中,可以见到许多同心圆环,这就是年轮,年轮的产生是形成层周期性活动的结果5、吲哚乙酸: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天然生长素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对植物抽枝或芽、苗等的顶部芽端形成有促进作用,其前体是色氨酸。

吲哚乙酸就是植物生长素。

6、菌根:菌根为植物根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的共生结构,菌根主要有两种类型: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的菌丝不能进入根的细胞中,可以在根的表面形成菌丝体包在幼根的表面,或穿入皮层细胞的细胞间隙中,以菌丝体代替了根毛的功能。

内生菌根的菌丝通过细胞壁,进入表皮和皮层细胞内形成丛枝状的分支,加强吸收机能,促进根内物质运输。

7、根瘤:根瘤是植物根上的瘤状突起,是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到根内而产生的共生结构,在豆科植物中发现较多。

8、根瘤菌:根瘤菌是一群具有固氮能力的短小杆菌,群集生活在根毛的周围,能穿过根毛细胞的细胞壁而进入根毛之内,然后沿着根毛向内侵入带皮层细胞。

9、趋同进化:在进化过程中,一些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植物,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同,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形成了相似的特征,这种进化方式称为趋同进化。

10、趋异进化:来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种或一个植物类群,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发展的变异特征,称趋异进化。

趋异进化的结果使一个物种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分化成多个在形态、生理上各不相同的种,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即适应辐射。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细胞全能性:有机体内每一生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分化为任何细胞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和潜在能力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之间细胞所经历的全部过程胞间连丝:相邻的生活细胞之间,在细胞壁上通过一些很细的原生质丝,称为胞间连丝纹孔:细胞在进行次生壁加厚时,未加厚的那部分相对薄的区域/(书)初生壁上一些不增厚的薄壁区域叫做纹孔(穿孔是细胞端壁溶解后形成的孔)植物组织: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并相互联系在一起,执行共同生理机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细胞分化与脱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功能及生化特性各异的细胞的过程;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的诱导下,从基因的激活状态恢复到关闭状态,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性细胞的阶段输导组织:运输植物体内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的组织称为输导组织维管组织: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机械、薄壁等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织维管束:当维管组织在器官中呈分离的束状结构存在时,称为维管束维管系统:包括植物体内所有的维管组织,是贯穿于整个植株、与体内物质的运输、支持和巩固植物体有关的组织系统。

定根与不定根:在植物体上有固定发生位置的根称为定根;将从胚轴、茎、叶和老根上产生的,发生位置不固定的根称为不定根直根系与须根系:直根系由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主根发达,较各级侧根粗而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由胚根长出的主根生长不久就停止发育或死亡,而在胚轴或茎基部的节上长出的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须状,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上下横向壁和左右径向壁上常有栓化、有时也木化的带状加厚,环绕细胞一周,从切向面观察呈矩形环带,称凯氏带心材与边材:是早期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质地坚硬,颜色较深,并呈现一定的色泽。

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含水量较多,颜色较浅,质地较软。

生长轮与年轮:在木材的横切面上看到的许多同心圆环,即为生长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植物组织部分习题(1)一、填空1、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在显微镜水平上,植物的细胞壁可分(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构成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

高等植物细胞壁的构架物质是(纤维素),3、(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植物的分泌功能与(高尔基体)有关,能够降解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细胞器是(溶酶体),(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细胞核)是生物遗传物质DNA存在与复制的场所。

4、质体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

二、名词解释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染色质:由DNA,组蛋白,非组蛋向和少量RNA所组成的线形复合物,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的存在形式。

染色体: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时高度螺旋代变短变粗纺锤体:细胞分裂中期,由核周围的微管侵入细胞中心区形成。

纺锤丝:纺锤体由纺锤丝组成,纺锤丝是由微管组成的直径约20nm,长数微米的中空圆筒状结构,分为染色体牵丝和连续丝。

周期细胞:分裂完成后,一般只有一部分细胞再进入G1期,开始第2个细胞周期,这些细胞即为周期细胞。

终端分化细胞:指那些不可逆的脱离细胞周期,永久丧失分裂能力的细胞。

G0期细胞:指暂时脱离细胞周期的细胞,一般不进行分裂,但是在适当的刺激下可以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分裂。

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特化的过程。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分裂能力而重新具有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的过程。

原生质:指组织细胞的生命物质的总称,是细胞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多种化合物所组成的有粘性弹性的复杂胶体。

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组成细胞的一个形态结构单位。

原生质体表示植物细胞壁内的原生质,即指细胞通过质壁分离,能够和细胞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指细胞膜以内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

由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细胞骨架构成。

细胞液:是无生命的,除水分外还有各种代谢产物。

共质体:由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相连,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不包括液泡>。

质外体由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等空间 <包含导管与管胞>组成的体系。

细胞器:细胞器是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单位。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成壁物质并不是均匀的填加到胞间层的内侧,因而形成的初生壁往往厚度不均匀,有些区域会有凹陷,这些凹陷的较薄区域为初生纹孔场。

纹孔:细胞停止生长形成次生壁时,在原有初生纹孔场的位置往往不填加次生壁物质,因而就形成了没有次生壁的较薄区域,即纹孔。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小孔连接相邻细胞的细胞质丝。

细胞骨架:细胞质基质中存在着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这三种蛋白质纤维相互连接组成的支架网络。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第二章:植物组织部分习题(2)一、名词解释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的,由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担负着运输养料和支持植物体双重功能的束状结构。

维管组织:由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主要组成成分都是管状结构,两者又共同构成维管束,所以将木质部和韧皮部或两者之一称为维管组织。

维管系统:一=一株植物或一个器官的全部维管组织总称为维管系统。

二、填空1、根据分生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分布位置不同,可划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根据其细胞来源和分化的程度,分生组织又可分成三类:(原分生组织)、(初分生组织)和(次分生组织)。

2、侧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3、成熟组织按照其所执行的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种组织,分别是(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4、保护组织可分为(表皮)和(周皮)。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

5、表皮上的通气结构是(气孔器),周皮上的通气结构是(皮孔)。

6、薄壁组织根据行使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组织)。

7、根据机械组织细胞的形态及细胞壁加厚的方式,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类。

8、由于细胞形态不同,厚壁组织分为(纤维)和(石细胞)两类。

9、根据运输的主要物质不同,可将输导组织分为两大类,即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以及运输溶解状态的同化产物的(筛管)和(筛胞)。

3.1种子及其萌发一、填空题1、种子的一般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

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

2、根据种子成熟后是否具有胚乳,可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种类型。

3、(举例)双子叶有胚乳种子有(蓖麻,烟草,辣椒),双子叶无胚乳种子有(花生,棉花,荠菜),单子叶有胚乳种子有(小麦,玉米,水稻,高粱)。

4、根据种子萌发时子叶的位置,把幼苗分为(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两种类型。

5、(举例,尽量多)子叶出土幼苗有(大豆,棉花,蓖麻和各种瓜类),子叶留土幼苗有(蚕豆,豌豆,荔枝,橘子,小麦,玉米,水稻)。

6、子叶出土幼苗是由于(下胚轴)伸长,把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

7、我们吃的豆芽主要吃的是(胚轴)。

第三章 3.2.1被子植物的营养生长(1)一、名词解释根的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跟的成熟结构,这个过程称为跟的初生生长。

根的初生结构:跟在初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为初生组织,初生组织形成的结构叫初生结构。

根毛:根毛是表皮细胞向外突出的、顶端密闭的管状结构。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上下两个横向壁和两个径向壁上具有一条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带状结构,称为凯氏带。

外始式:初生木质部由外向内分化成熟的方式称为外始式。

内起源:植物的侧根通常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根的次生生长: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主根和较大的侧根在完成初生生长之后,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的发生与活动,还能不断地增粗,这种由次生分生组织的活动而进行的生长称为次生生长。

根的次生结构:由次生分生组织形成的结构叫次生结构。

二、填空1、在植物根尖原分生组织区的顶端有一群没有分裂能力或分裂频率很低的细胞,称为(不活动中心)。

2、通过根尖(成熟区)横切,可以观察到根的初生结构从外到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3、幼根的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从而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所以对幼根的表皮来说(吸收作用)比(保护作用)更重要。

4、在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内皮层,细胞的上下两个横壁和左右两个径向壁上具有一条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带状结构,称为(凯氏带)。

5、根的初生木质部的成熟方式为(外始式),侧根的起源方式为(内起源)。

6、在单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上正对着原生木质部的细胞呈薄壁状态,称为(通道细胞)。

7、植物的根与土壤中微生物之间形成互助互利的关系称为(共生),最常见的为(根瘤)和(菌根)。

第三章 3.2.1被子植物的营养生长(2)一、名词解释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

叶痕:茎的节上着生叶,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痕迹为叶痕。

枝条:着生叶和芽的茎称枝条。

芽:芽分布于枝条的顶端或叶腋,是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主茎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直立的主轴,主茎上产生的侧枝可再分枝,但各级侧枝的生长都较主茎缓慢。

合轴分枝:指主干的顶芽在生长发育一段时间后生长停滞或死亡,或顶芽变为花芽,由其下方腋芽发育形成粗壮的侧枝,生长一段时间后生长优势又转向下一级侧枝,如此反复形成一个之字形弯曲的主轴。

假二叉分枝:顶芽停止生长或顶芽变为花芽,由近顶芽下面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两个相同的分枝,外形似二叉分枝,称假二叉分枝。

分蘖: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

产生于比较膨大而贮有丰富养料的分蘖节上。

原套-原体学说:是解释茎尖生长锥结构的理论。

它将茎尖分生区顶端原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原体两个部分。

表面1至数层排列整齐、较小的细胞为原套,通常只进行垂周分裂,结果可使茎尖的表面积增大;其内原体,细胞较大,可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结果可使茎尖的体积增大。

早材:通常一个生长季节的春季的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形成层活动旺盛,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细胞数量较多,导管和管胞的直径较大,细胞壁较薄,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之为早材。

晚材:在生长季节的秋季,气候和水分条件逐渐不适宜树木的生长,形成层活动减弱,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细胞数量较少,导管和管胞的直径较小,细胞壁较厚,木材的颜色深,材质较紧密,称之为晚材。

边材:边材是靠近维管形成层的次生木质部,含生活细胞,色泽较浅,导管和管胞具有输导功能,木薄壁细胞,木射线都是生活细胞。

心材:心材是次生木质部的内层部分,由死细胞组成,颜色较深,其中导管和管胞常被侵填体堵塞而丧失输导功能,木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细胞由于有机物的积累而成为死细胞。

年轮:在四季明显的地区,茎木质部一年中形成的早材和晚材共同组成一个同心环层,称为年轮。

二、填空1、根据枝条上(芽鳞痕)的数目可以判断枝条的年龄。

2、通过茎尖(成熟区节间)横切,可以观察到茎的初生结构从外到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3、茎的初生木质部的成熟方式为(内始式),初生韧皮部的成熟方式为(外始式)。

第三章 3.2.1被子植物的营养生长(3)一、名词解释单叶:指在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枚叶片。

复叶:指一个叶柄上着生2至多枚叶片。

等面叶:等面叶是指叶肉组织比较均一,不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或虽有分化但栅栏组织却分布在叶的两面的植物叶子。

异面叶:是指叶片两面的内部结构不同,通常是上叶面主要受光,其叶肉细胞呈紧密垂直状排列,形成光合作用效率很高的栅栏组织,颜色深绿。

而下叶面主要背光,其叶肉细胞分布松散,形成光合作用效率较低的海绵组织,颜色浅绿。

同源器官:功能不同而来源相同的器官。

同功器官:来源不同而功能相同的器官。

二、填空1、一般双子叶植物的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2、白萝卜的根为(肉质直根),红薯的根为(块根),我们吃的土豆为(茎)的变态,我们吃的大蒜的每个蒜瓣是(腋芽)。

第三章 3.2.1被子植物的营养生长(4)一、名词解释单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而且这个雌蕊只有一个心皮构成。

心皮:心皮是变态的叶,雌蕊是由心皮卷合而成的.雌蕊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子房、花柱、柱头都是由心皮所构成的。

复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联合而成的雌蕊叫复雌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