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的钢筋算量

合集下载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

1梁筋在钢筋的计算过程中,梁筋的计算是最为复杂的,因为它需要计算上部通长筋、支座钢筋、中部钢筋(腰筋、扭筋)、底筋、箍筋、拉筋、吊筋,当遇到有悬挑的时候还需要锚固长度还与非悬挑不一致,因此,需要详细了解03G-101,在此以上图为例进行说明。

1.1上部通长筋1)上部通长筋=通跨净长度+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中间楼层)2φ25=(7.2*4-0.45*2+38*0.025*1.2*2+2*38*0.025)*2说明:搭接长度以12米为定尺长度,即12m一搭接。

该工程为一级抗震,混凝土的等级为C30,锚固长度按表1-1取38d,表1-1搭接长度按照下表1-2以1.2*锚固长度取值表1-22)上部通长筋=梁总长+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基础层,该部分钢筋锚固到梁底)2φ25=(7.2*4-0.03*2+38*0.025*1.2*2+2*(0.7-0.03*2))*2保护层按照下表1-3取值:(在本工程中取30)表1-33)当然,有时候遇到悬挑钢筋的时候,如下图,还需要计算弯折部分的钢筋,详见国标。

1.2支座钢筋○1轴支座筋6Ф25 4/2其中2Ф25是通长的,所以上2Ф25=(1/3*(7.2-0.45-0.325) +38*0.025)*2下2Ф25=(1/4*(7.2-0.45-0.325) +38*0.025)*2○3轴支座筋8Ф25 4/4所以上2Ф25=(1/3*(7.2-0.325-0.325)*2+0.65)*2(相邻两跨净跨取大值)下4Ф25=(1/4*(7.2-0.325-0.325)*2+0.65)*4○4轴支座筋2Ф25/ 2Ф22所以下2Ф22=(1/4*(7.2-0.325-0.325) +0.325)*26Ф25 4/2上2Ф25=(2/3*(7.2-0.325-0.325) +0.65)*2下2Ф25=(2/4*(7.2-0.325-0.325) +0.325+1.2*38*0.025)*2 ○5轴支座钢筋同○3轴支座钢筋上2Ф25=1/3*(7.2-0.45-0.325)*2下2Ф25=1/4*(7.2-0.45-0.325)*2○6轴支座钢筋同○1轴支座钢筋8Ф25 4/4上2Ф25=(1/3*(7.2-0.45-0.325) +38*0.025)*2下4Ф25=(1/4*(7.2-0.45-0.325) +38*0.025)*48Ф10(2)指的是吊筋处的箍筋1.3架立钢筋○1~○34Ф12=(1/3*(7.2-0.45-0.325) +2*0.15)*4○3~○44Ф12=(1/3*(7.2-0.325-0.325) +2*0.15)*4○4~○54Ф12=(1/3*(7.2-0.325-0.325) +2*0.15)*4○5~○64Ф12=(1/3*(7.2-0.45-0.325) +2*0.15)*41.4腰筋腰筋=跨净长+搭接长度+2*15*d(当为抗扭筋时,+2*锚固长度)所以在本题目中,配G6Ф12=(7.2*4-0.45*2+2*15*0.012+1.2*34*0.012)*61.5底筋1)、当为通常筋=净跨长+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2)、当为本题中时,分别进行计算○1、每跨的5Ф25为通常的,所以5Ф25=(7.2*4-0.45*2+2*38*0.025*1.2+2*38*0.025)*5 ○2、○1~○33Ф25=(7.2-0.325-0.45+38*0.025+1.2*38*0.025)*3○3~○4(即不伸入支座的钢筋=净跨-2*0.1*ln1)8Ф25 3(-3)/5=3*(7.2-0.325*2-0.1*(7.2-0.325*2)*2)○4~○6其中的2Ф25=(7.2*2-0.325-0.45+1.2*38*0.025*2+38*0.025)*2 ○4~○5其中的1Ф25=7.2-0.325*2+1.2*38*0.025*21.6箍筋箍筋单长=(长+宽)*2-8*保护层+20*d(二肢箍)箍筋数量=加密区/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吊筋处增加数量箍筋单长φ10=(0.3+0.7)*2-8*0.03+20*0.01箍筋数量=(1.2+2*0.7*7)/0.1+(7.2*4+0.15*2-1.2-2*0.7*7-0.35)/0.2+8(○1~○3跨中次梁宽为250,则8φ10相当于间距为50)(1.2是图中注明的加密区范围,未注明按照规范进行计算)注:二肢箍是箍筋中最简单的类型,当出现多肢箍时,需要小心计算,多肢箍在柱箍筋中举例。

梁、柱、板钢筋工程算量规则

梁、柱、板钢筋工程算量规则

梁钢筋工程计量规则一、楼层框架梁上部钢筋长度的算法1.楼层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的算法(1)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足够宽,上部纵筋可以直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Ln+2max[(LaE ),(0.5hc+5d )]其中:Ln ——通跨净长;LaE ——锚固长度;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即支座宽度);(2)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上部纵筋必须弯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Ln+2max[(LaE),(0.4LaE+15d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2.楼层框架梁上部支座负筋长度的算法(1)左、右支座负筋的计算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支座锚固=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中间跨支座负筋的计算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3×2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4×2注:Ln取左右两跨净跨长较大值3.楼层框架梁上部架立筋长度的算法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二、楼层框架梁侧面纵筋长度的算法1.构造纵筋当梁净高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梁侧面构造纵筋=Ln+15d×2(Ln为梁通跨净长)2.抗扭纵筋(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3.拉筋长度的计算有侧面纵筋一定有拉筋(1)当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2)当拉筋只勾住主筋时: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4.拉筋根数的计算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拉筋根数=(Ln-50×2)/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三、楼层框架梁下部纵筋长度的算法1.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下部非贯通筋长度的计算(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锚入端支座内长度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中间支座max[(LaE),(0.5hc+5d)]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四、楼层框架梁箍筋的算法箍筋长度=2(梁宽b-保护层×2+2d)+2(梁高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箍筋根数:(1)一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max(梁高hb×2,500)-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2)二至四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 [max(梁高hb×1.5,500)-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五、吊筋的算法吊筋长度=次梁宽b+2×50+2×(梁高-2×保护层)/sin45°(或60°)+2×20d六、附加箍筋的算法附加箍筋长度算法和箍筋计算方法一样附加箍筋间距为8d且≤100,附加根数按图纸标注计算七、屋面框架梁钢筋的算法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2屋面框架梁上部负筋长度=净跨/3(4)+(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例题:解:KZ1:450mm×450mm;抗震等级二级;C30混凝土;c=25mm;LaE=34d hc-c=450-25=425mm<LaE=34d=850mm,钢筋需要弯锚上部贯通筋:(10800-450)+2×850=12050mm N=2支座负筋:第一排左 (6600-450)/3+850=2900mm N=2中 (6600-450)/3×2+450=4550mm N=2右 (4200-450)/3+850=2100mm N=2第二排左 (6600-450)/4+850=2387.5mm N=2中 (6600-450)/4×2+450=3525mm N=2右 (4200-450)/4+850=1787.5mm N=2架立筋:第一跨 (6600-450)-(6600-450)/3×2+150×2=2350mm N=2第二跨(4200-450)-(6600-450)/3-(4200-450)/3+150×2=750mm N=2下部非贯通筋:第一跨(6600-450)+2×850=7850mm N=4第二跨(4200-450)+2×850=5450mm N=3构造筋:(10800-450)+15×2×12=10710mm N=4拉筋(只勾住主筋,直径取6mm):(300-2×25+2×6)+1.9×2×6+2×75=434.8mm根数:(6600-450-2×50)/(2×200)+1+(4200-450-2×50)/(2×200)+1=28根箍筋:2×(300-2×25+2×10)+2×(700-2×25+2×10)+1.9×2×10+2×100=2118mm 根数:第一跨加密区 (1.5×700-50)/100+1=11根 2×11=22根非加密区(6600-450-2×1.5×700)/200-1=20根第二跨加密区 (1.5×700-50)/100+1=11根 2×11=22根非加密区(4200-450-2×1.5×700)/200-1=8根箍筋总根数=22+20+22+8=72根柱钢筋工程计量规则一、基础层插筋计算(1)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2)柱生根于基础梁上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IEa的取值:h-c≥0.5LaE,max(12d,150)h-c≥0.6LaE,max(10d,150)h-c≥0.7LaE,max(8d,150)h-c≥0.8LaE,max(6d,150)h:基础厚度;h-c=h1二、柱纵筋长度的算法1.-1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1层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lE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hn/3,净高其余均为max(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2.1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500)+搭接长度LlE3.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非连接区=max(hn/6,hc,500)4.顶层柱纵筋计算(1)顶层中柱纵筋计算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梁高-保护层)+12d非连接区=max(hn/6,hc,500)注:当直锚长度<laE,且顶层为现浇混凝土板,其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2)顶层边柱纵筋计算情况A:当顶层梁宽小于柱宽,又没有现浇板时,边柱外侧纵筋只有65%锚入梁内;顶层边柱纵筋长度: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65%)2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8d(35%)3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12d5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 LaE情况B:当顶板为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边柱外侧纵筋100%锚入梁及板内;顶层边柱纵筋长度:只有1号钢筋和4号钢筋情况C:当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率大于1.2%时,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20d;顶层边柱纵筋长度: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20d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20d(3)顶层角柱纵筋计算顶层角柱两面有梁,其纵向钢筋的计算方法和边柱一样,只是外侧是两个面,外侧纵筋总跟数为两个外侧总根数之和计算5.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1)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绑扎搭接和机械连接不宜大于50%,对于焊接连接不应大于50%(2)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d>28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三、柱箍筋根数的算法1.基础箍筋根数计算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2.-1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hn(-1层)/3-50]/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hn(1层)/3]/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3.1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hn(1层)/3]/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4.顶层箍筋根数计算(假如房屋只有两层)根部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例题:楼层框架梁均为300mm×650mm,混凝土等级C30,板厚100mm,抗震等级二级,基础为800mm的筏板基础,计算:柱的钢筋工程量,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2.框架柱钢筋--手算

2.框架柱钢筋--手算

框架柱的基本知识柱钢筋算量的思路ENTS 目 录0102框架柱纵筋的手算原理解析03框架柱箍筋的手算原理解析04CHAPTER01框架柱的基本知识框架柱的基本知识600600b 边h 边角筋边筋箍筋纵筋1.1、框架柱的钢筋组成KZ1柱号标高b×h角筋b边纵筋h边纵筋箍筋型号箍筋KZ4基础顶面~4.150600×6004C252C222C224×4A8@100 4.150~7.750600×6004C252C202C204×4A8@100/150 7.750~框架柱的竖向纵筋组成顶层纵筋中间层纵筋基础插筋思考:下边的图片分别属于哪个部位的钢筋?框架柱钢筋框架柱构件区分类框架柱边柱角柱中柱CHAPTER02柱钢筋算量的思路钢筋的算量思路1、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钢筋重量=设计长度×根数×比量2、钢筋工程量计算流程:抽筋角筋边筋箍筋分段顶层纵筋中间层纵筋基础插筋长度重量框架柱的钢筋手算原理1、纵筋的计算1.1、基础插筋(16G101-3 P66 )框架柱的钢筋(1)基础高度决定基础插筋的插入长度和弯折a、基础高度≥直锚长度LaE:柱插筋全部伸至基础底部弯折max(6d;150)b、基础高度<直锚长度LaE :柱插筋全部伸至基础底部弯折15d(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决定箍筋数量a、当柱外侧插筋砼保护层≤ 5d:设置锚固区横向箍筋(一般没有这种情况)b、当柱外侧插筋砼保护层> 5d:间距≤ 500,不小于两道非复合箍筋箍筋CHAPTER03框架柱纵筋的手算原理解析柱钢筋计算(实例讲解)因为边角柱在顶层的锚固方法不同,纵筋分为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所以我们以边柱KZ4进行讲解。

KZ4的纵筋分为基础层插筋、首层纵筋、二层纵筋和三层顶部纵筋,钢筋信息如下:(1)基础顶~4.15处截面尺寸600×600,角筋4C25,B边一侧钢筋2C22,h边一侧钢筋2C22,箍筋A8@100;(2)4.15~7.75处截面尺寸600×600,角筋4C25,B边一侧钢筋2C20,h边一侧钢筋2C20,箍筋A8@100/150;(3)7.75~11.4处截面尺寸600×600,角筋4C25,B边一侧钢筋2C20,h边一侧钢筋2C20,箍筋A8@100/150。

制图法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制图法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制图法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一、梁: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二、板:板筋主要有: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2)支座负筋;3)分布筋;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1.受力筋: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2)按轴线长度计算;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12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柱

12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柱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建筑系
2、首层柱钢筋计算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基础插筋上露长度+首 层柱上露长度+与二层纵筋搭接长度liE
其中: 基础插筋上露长度=首层净高 Hn/3 首层柱纵筋上露长度=max{二
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
边尺寸(圆柱取直径)}
搭接长度与面积百分率有关,当纵筋采用绑 扎连接且某个楼层连接区的高度小于纵筋分两批 搭接所需要的高度时,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此时搭接长度为0。
角部纵筋
h
b
b边中部纵筋
h
b
h边中部纵筋
h
b
二、平法施工图中柱钢筋标注
传统柱配筋图 包括立面图、断面 图和钢筋详图,主 要表示构件内部各 种钢筋的位置、直 径、形状和数量等。
➢平法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 截面注写法 • 列表法 • 详图表法
截面注写法
特别注意:
只画竖向构件(柱、墙)
不画水平构件(梁、板) 轴网
φ10@100/200
加密区箍筋为 φ10@100
非加密区箍筋为 φ10@200
150 450
b边中部纵筋 框架柱,编5号φ3 22 截角面部尺纵寸筋:b=650mm 4φh2=2600mm
加密区箍筋为 h边φ中10部@1纵00筋 非加密5区φ2箍2 筋为
φ10@200
详图表法
三、平法标注下柱钢筋量计算
L内矩形筋1 =L内矩形筋2
(
b
2c 3
h
2c)
2
2 弯钩长
=( 600 2 25 600 2 25) 2 211.98 3
1657mm
单根箍筋长度=2390+1657×2=5704mm=5.704m

柱的钢筋工程量计算

柱的钢筋工程量计算

柱的钢筋工程量计算1.确定柱子的尺寸和设计要求。

柱子的尺寸包括几何尺寸和纵向受力筋的布置,设计要求包括柱子的强度、抗震要求等。

2.计算柱子的截面面积。

柱子的截面面积可以根据柱子的几何尺寸计算得出,通常使用的单位是平方米。

柱子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多边形等。

3.确定纵向受力筋的直径和间距。

纵向受力筋是用来承受柱子的纵向受力的钢筋,其直径和间距的确定需要根据柱子的设计要求、截面形状和受力情况综合考虑。

4.计算纵向受力筋的数量。

纵向受力筋的数量可以通过纵向受力筋的截面面积与柱子的截面面积之比来计算得出。

5.计算纵向受力筋的总长度。

纵向受力筋的总长度等于纵向受力筋的截面面积乘以纵向受力筋的数量,通常使用的单位是米。

6.计算纵向受力筋的总量。

纵向受力筋的总量可以通过纵向受力筋的截面面积乘以纵向受力筋的总长度来计算得出。

通常使用的单位是吨。

7.计算箍筋的数量和长度。

柱子中的箍筋用来约束和限制纵向受力筋的侧向位移,其数量和长度需要根据柱子的设计要求和箍筋的安装要求来确定。

8.计算箍筋的总量。

箍筋的总量可以通过箍筋的截面面积乘以箍筋的长度乘以箍筋的数量来计算得出。

通常使用的单位是吨。

9.计算柱子的总钢筋工程量。

柱子的总钢筋工程量等于纵向受力筋的总量加上箍筋的总量。

通常使用的单位是吨。

10.检查计算结果和进行修正。

在计算完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柱子的钢筋工程量,为具体施工准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满足实际建筑项目的需求。

柱钢筋计算示例范文

柱钢筋计算示例范文

柱钢筋计算示例范文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一个圆形柱的钢筋。

该圆形柱的高度为3米,直径为600毫米,柱顶荷载为500千牛,柱底荷载为200千牛。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的抗拉强度等级为HRB400。

下面是柱钢筋计算的具体步骤:第一步:计算柱的截面面积和周长。

柱的截面面积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π*r²。

其中,r为柱的半径,为300毫米。

因此,柱的截面面积为:A=3.14*(0.3)²=0.2827平方米。

柱的周长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2*π*r。

因此,柱的周长为:P=2*3.14*0.3=1.884米。

第二步:计算柱的抗弯强度。

柱的抗弯强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N*e*h)/1000。

其中,M为柱的抗弯强度,N为荷载,e为偏心距,h为柱的高度。

偏心距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e=(H+h/2)/2、其中,H为柱顶荷载,h为柱底荷载。

因此,偏心距为:e=(500+200/2)/2=450毫米。

将相关数值代入公式中可得到柱的抗弯强度:M=(700*0.450*3000)/1000=945千牛·米。

第三步:根据混凝土配筋率确定钢筋面积。

第四步:计算钢筋的间距。

第五步:计算柱的配筋率和配筋面积。

第六步:根据抗弯强度确定钢筋面积。

以上就是柱钢筋计算的一个具体示例。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了解了柱钢筋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钢筋的布置形式、连接方式等因素。

希望这个示例能对大家的柱钢筋计算工作有所帮助。

框架梁、柱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框架梁、柱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框架梁、柱钢筋计算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 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 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 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 且≥0.5Hc+5d,为直锚,取 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 或≤0.5Hc+5d,为弯锚,取 Max{Lae,支座 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15d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长度=(梁宽-2× 保护层)+2× 拉筋根数: 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 (箍筋根数/2)× (构造筋根数/2) ;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 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11.9d+8d 箍筋长度=(梁宽-2× 保护层+梁高-2× 保护层)+2× 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 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 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 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 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 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第二章-柱的钢筋算量

第二章-柱的钢筋算量

计算方法 计算过程
基础插筋长度计算 长度=弯折长度+锚固竖直长度+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 竖直长度 弯折长度 非连接区 搭接长度LlE 结果
公式
计算方法 计算过程
公式
基础插筋长度计算
长度=弯折长度+锚固竖直长度+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
弯折长度
竖直长度
非连接区
搭接长度 LlE
150
1200-40
芯柱:它不是一根独立的柱子, 在建筑外表是看不到的,隐 藏在柱内。由柱内内侧钢筋 围成的柱称之为芯柱。
梁上柱:柱的生根不在基础而在梁上的 柱称之为梁上柱。主要出现在建筑物 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墙上柱:柱的生根不在基础而在墙上的柱 称之为墙上柱。同样,主要还是出现在 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外露长度+与上层纵筋搭接
(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l1E
实例:
基础厚度:2000,抗震二级,柱钢筋HRB335直径 25mm,混凝土等级C30,插筋弯折长度为多少?
例:计算KZ1基础插筋
柱子钢筋所处的环境描述
砼标号
C30
抗震等级 一级抗震
基础保护层 40mm
柱子保护层 30mm
1层层高4.5m,首层梁 高700mm,底板厚1.2m, 绑扎搭接。
筋长度 直径)}-梁高+锚固
当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时,边
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
固长度为1.5 LabE,50%根数锚固长度为
1.5 LabE+20d
钢筋部位及 其名称
计算公式
节点C 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 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 (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柱子钢筋计算公式d

柱子钢筋计算公式d

柱子钢筋计算公式d在建筑工程中,柱子是承受垂直荷载的重要构件,而钢筋则是用来增强柱子的承载能力。

在设计柱子的钢筋时,需要根据柱子的尺寸、混凝土强度和设计荷载来计算所需的钢筋数量和直径。

其中,柱子钢筋计算公式d是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确定柱子所需的钢筋直径,从而保证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柱子钢筋计算公式d的推导是基于柱子的受压区面积和受拉区面积的平衡原理。

在计算柱子的钢筋直径时,需要考虑到柱子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和设计荷载等因素。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d = (0.85 fck Ac) / (fy As)。

其中,d为柱子的钢筋直径,fck为混凝土的设计抗压强度,Ac为柱子的受压区面积,f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As为柱子的受拉区钢筋面积。

在使用柱子钢筋计算公式d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混凝土的设计抗压强度fck。

混凝土的设计抗压强度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养护条件等因素确定的,一般由设计规范规定。

2. 计算柱子的受压区面积Ac。

柱子的受压区面积取决于柱子的截面尺寸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可以通过截面图和设计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得出。

3. 确定钢筋的屈服强度fy。

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钢筋在受拉状态下达到屈服的最大强度,一般由设计规范规定。

4. 计算柱子的受拉区钢筋面积As。

柱子的受拉区钢筋面积取决于柱子的截面尺寸和设计荷载等因素,可以通过截面图和设计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得出。

通过柱子钢筋计算公式d,工程师可以准确地确定柱子所需的钢筋直径,从而保证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来确定柱子的钢筋直径,以确保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同时,工程师还需要考虑到钢筋的连接方式、布置方式和保护层厚度等因素,从而确保柱子的钢筋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总之,柱子钢筋计算公式d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计算公式,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确定柱子所需的钢筋直径,从而保证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钢筋算量公式

钢筋算量公式

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c.顶层锚固长度: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②边、角柱锚固长度: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max(10d,75)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max(10d,75)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四级抗震:max(1.5Hb,500)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拉筋单长=梁宽-2*保+2*max(10d,75)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板钢筋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max(1/2支座宽,5d)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0,板厚)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独立基础钢筋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0.1*X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0.1*Y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广联达钢筋算量学习(柱)

广联达钢筋算量学习(柱)

一、图形算量(柱)1、楼层绘制顺序:首层——地上层——地下层——基础层2、框架结构:柱——梁——板——二次结构3、砖混:砖墙——门窗洞——构造柱——圈梁4、钢筋类别:A 一级(HPB) B 二级(HRB335) BF(HRB335F)C 三级(HRB400)D 四级(RRB400) E(HRB500) L 冷轧带肋 N 冷轧扭5、“@”可以用数字键“-”代替6、功能上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单支箍只是拉住纵筋;形状上单只箍要做成直形,拉筋也可以做成直形,也可以做成S形。

7、8、9、柱加密区箍筋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两只箍怎么输入?这样输入A8-100(4*4)/150(2*2)就行了10、箍筋7(4*4)是什么意思表示一个方向4肢,一个方向4肢。

简单点,不管是几*几,前面的数字就是箍筋示意图水平方向的线条的根数,后面的数字就是垂直方向的线条的根数。

11、工程中将箍筋肢数3*2改为4*4后,为什么箍筋的量还变少了?箍筋的配置是根据纵筋的根数来的,软件中箍筋的设置必须有相应的纵筋让其箍上才能正常计算,工程中纵筋只有每边只有一根,所以四肢箍无法正常布置上,导致只计算了外箍,而当设置为3肢箍时,中间增加了一根拉筋,所以钢筋量比四肢箍的钢筋量要多处理方法:将纵筋根数设置正常后,再进行量的核对12、偏移布置构件:先点击画构件,把构件放在某参照点后,然后“shift”+鼠标左键,可以显示“偏移构件”对话框。

最后输入相关信息。

13、修改图元属性,点中要修改的图元,鼠标右键“修改构件图元名称”。

方法二:点中属性编辑器中的名称重新选择修改即可。

14、“shift”+构件代号(如柱用Z),即显示构件的名称。

15、在钢筋算量中的柱类型中的角柱、边柱、中柱怎么区分?边柱中的边柱-B 和边柱-H是什么意思?在中间层一般不需要区分角柱、边柱、中柱,到顶层需要区分,边角柱,利用软件自动判断边角柱的功能判断。

钢筋算量练习题

钢筋算量练习题

钢筋算量练习题钢筋算量练习题一、引言钢筋算量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对建筑结构中的钢筋进行计算和估算。

在工程实践中,掌握钢筋算量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巩固和提高钢筋算量的能力。

二、练习题1. 一栋楼房的柱子高度为10米,柱子的截面为40cm×40cm,按照每根柱子的纵向钢筋间距为20cm,横向钢筋间距为30cm,柱子的钢筋算量是多少?解析:首先计算柱子的截面面积,即40cm×40cm=1600cm²。

然后计算纵向钢筋的数量,柱子高度为10米,即1000cm,纵向钢筋间距为20cm,所以纵向钢筋的数量为1000cm÷20cm=50根。

再计算横向钢筋的数量,柱子的截面面积为1600cm²,横向钢筋间距为30cm,所以横向钢筋的数量为1600cm²÷30cm=53.33根(取整数为53根)。

因此,柱子的钢筋算量为50根纵向钢筋和53根横向钢筋。

2. 一栋楼房的梁长为8米,梁的截面为30cm×60cm,梁的钢筋算量是多少?解析:首先计算梁的截面面积,即30cm×60cm=1800cm²。

然后计算梁的钢筋数量,梁长为8米,即800cm,假设纵向钢筋间距为20cm,所以纵向钢筋的数量为800cm÷20cm=40根。

因此,梁的钢筋算量为40根纵向钢筋。

3. 一栋楼房的楼板面积为200平方米,楼板厚度为15cm,楼板的钢筋算量是多少?解析:首先计算楼板的体积,楼板面积为200平方米,楼板厚度为15cm,所以楼板的体积为200平方米×15cm=3000立方米。

然后计算楼板的钢筋数量,假设楼板钢筋的间距为30cm,楼板的钢筋数量为3000立方米÷30cm=10000根。

因此,楼板的钢筋算量为10000根。

4. 一栋楼房的墙体长度为20米,墙体的高度为3米,墙体的厚度为30cm,墙体的钢筋算量是多少?解析:首先计算墙体的体积,墙体长度为20米,墙体高度为3米,墙体厚度为30cm,所以墙体的体积为20米×3米×30cm=180立方米。

最全钢筋基本算量计算公式

最全钢筋基本算量计算公式

最全钢筋基本算量计算公式1.钢筋计算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钢筋计算公式。

2.钢筋截面积计算公式:钢筋截面积=π*(钢筋直径/2)^23.钢筋量计算公式:钢筋量=钢筋截面积*钢筋长度*比例系数4.比例系数:根据钢筋的类型和使用要求,采用不同的比例系数来计算钢筋量。

一般来说,混凝土梁的比例系数为0.01,混凝土柱的比例系数为0.025.钢筋重量计算公式:钢筋重量=钢筋量*钢筋密度6.钢筋弯曲长度计算公式:钢筋弯曲长度=弯曲度*钢筋直径7.钢筋折算长度计算公式:钢筋折算长度=钢筋长度+钢筋弯曲长度8.钢筋弯曲长度和折算长度的计算公式中,弯曲度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参数。

9.钢筋弯曲长度和折算长度一般用于计算梁、柱等结构中的钢筋长度。

10.钢筋拉力计算公式:钢筋拉力=钢筋截面积*强度设计值11.钢筋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钢筋抗弯承载力=钢筋截面积*强度设计值*距离中和轴的距离12.钢筋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钢筋抗剪承载力=钢筋截面积*强度设计值*有效高度13.钢筋抗剪承载力一般用于计算梁、板等结构中的钢筋抗剪能力。

14.钢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钢筋屈服强度=底面应力/强度设计值15.这些公式涵盖了钢筋基本的计算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结构的设计需求进行具体应用。

16.钢筋计算还需要考虑钢筋的受力性能、锚固长度、间距、连接方式等因素,这些因素也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

17.钢筋计算的结果是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依据,能够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8.钢筋计算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19.钢筋计算的准确性对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设计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0.钢筋计算是针对具体结构设计的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在进行钢筋计算时,应该综合考虑结构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计算。

柱钢筋算量公式

柱钢筋算量公式

柱钢筋算量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柱钢筋的算量可是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这就好比我们去菜市场买菜,得清楚自己要买多少,花多少钱,要不然可就亏啦!柱钢筋算量也一样,算多了浪费材料,算少了那工程质量可就没法保证。

咱先来说说柱纵筋的算量公式。

柱纵筋长度 = 柱净高 Hn + 柱顶部纵筋锚固长度。

这锚固长度呢,又分不同的情况。

比如说,当柱纵筋锚入梁内时,锚固长度就要从梁底开始计算。

给您讲讲我之前参与的一个项目吧。

那是一个住宅小区的建设,其中有一栋楼的柱钢筋算量可把我们给难住了。

当时,我们拿着图纸,对照着规范,一点点地计算。

特别是那些边柱、角柱,锚固长度的计算特别复杂。

我们几个人围在一块儿,争论得面红耳赤。

有人说应该这么算,有人说应该那么算。

最后,经过反复的核对和讨论,才终于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再来说说柱箍筋的算量。

柱箍筋长度 = (柱截面周长 - 8×保护层厚度 + 2×11.9d)×箍筋支数。

d 是箍筋的直径。

这里面的 11.9d 是个弯钩增加值,可别小看了这个数值,算错一点都不行。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得考虑柱子的类型,是矩形柱、圆形柱还是异形柱。

每种柱子的钢筋布置和算量方法都有所不同。

比如说圆形柱,那计算起来就比矩形柱稍微麻烦一点,得用到一些三角函数的知识。

而且啊,施工现场的情况也会影响柱钢筋的算量。

有时候,钢筋的实际长度可能会因为运输或者加工的原因,和我们计算的有偏差。

这时候,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之,柱钢筋算量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需要我们细心、耐心,还得对规范和图纸吃得透透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算量的准确性,让工程顺利进行。

希望大家在做柱钢筋算量的时候,都能算得明明白白,不出差错!。

柱的钢筋算量

柱的钢筋算量

小结: 对于构造形式(二)的基础内钢筋长度: 判别条件: ① 基础中部, ②插筋保护层厚度>5d, ③ 基础高度hj≤LaE(La);那么 L2=Max[hj-2×d1-基础保护层;0.6LabE(0.6Lab)] +弯折(锚固)长度 其中:(1)hj指基础厚度(高度)
(2)弯折(锚固)长度取15d,这个d是指插筋 的直径
(2)弯折(锚固)长度取15d,这个d是指插筋 的直径
(3)d1指基础底板纵横钢筋直径 (4)在基础内竖直段长度为Max[hj-2×d1-基
础保护层;0.6LabE(0.6Lab)] (5)LabE和Lab通过教材P11,查表所得
(按照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考虑)
由16G101—1图集P64,可知:
非连接区高度:(1)绑扎搭接为Max(Hn/6;hc;500) (2)机械连接为Max( Hn/6;hc;500 ) (3)焊接连接为Max( Hn/6;hc;500 ) 其中hc为柱截面长边尺寸 Hn为所在楼层柱净高,即层高减去梁高
(3)d1指基础底板纵横钢筋直径 (4)在基础内竖直段长度为Max[hj-2×d1-基
础保护层;0.6LabE(0.6Lab)] (5)LabE和Lab通过教材P11,查表所得
(按照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考虑)
柱子在基础端部(边柱、 角柱),插筋保护层厚度 ≤5d且基础高度hj>LaE (La)时: (1)柱插筋插至基础板 底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 (2)插筋底部弯折6d且 ≥150mm,弯折方向相同 并朝向基础内部 (3)应设置横向箍筋, 横向箍筋应满足直径不小 于d/4(d为插筋最大直 径)、间距不大于10d (d为插筋最小直径)且 不大于100mm (4)且基础插筋内第一道 箍筋距离基础顶面为
(3)d1指基础底板纵横钢筋直径 (4)在基础内竖直段长度为hj-2×d1-基础保

广联达钢筋算量(柱与墙柱)计算设置解析)

广联达钢筋算量(柱与墙柱)计算设置解析)

2024/1/28
这个设置一般设置为“是”,软件默认不需 要修改的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此设置仅对钢筋构件属性没有输入*字时 有效,如果钢筋信息输入了*字,则按输入规 则计算,设置不起作用 2、选择“是”,软件自动根据图元位置判断 纵向钢筋是连续通还是弯折 3、选择“否”,软件不考虑图元位置,直接 连续贯通计算, 4、此设置对钢筋属性全部输入在全部纵筋里 2的024不/1/2生8 效,
柱在基础内的箍筋数量设置,基础(筏板, 独立基础,桩承台,基础梁,条基等)厚度 大于500时,设置为指定间距500
2024/1/28
设置柱首个箍筋到楼面的 距离为50mm的有力依据 应该是(12G901-1~3钢 筋排布构造,12G901-1:2-8)
广联达软件提供三种选择
广联达软件内置了六个选项供选择
通过12G901和13G101判断,以上箍筋加密设 置是正确的
2024/1/28
本条设置为,上下层最小直径是对的, 箍筋直径是上下层搭接区钢筋最大直径, 箍筋间距是上下层搭接区钢筋最小直径
这两项设置是正确的,是不需要修改的
但是施工单位为了多算工程量,可以把11项 改为“否”,这样每段可以多算一圈箍筋长 度,改成“否”是没有合法依据的
2024/1/28
2024/1/28
本节课小结
课程小结
15
2024/1/28
绑扎接头的露出长度0是11G101标准,在 16G101里应该是LLE,但是目前软件不能设置
2024/1/28
注意:无论是框架柱,还是暗柱,或者剪力 墙,纵筋绑扎露出长度LL或者LLE,软件里默认 为0,且不能修改代码,要直接修改为纵筋直 径的倍数,有点不方便操作
这个设置要设置为按墙柱计算比较合理

钢筋计算量公式

钢筋计算量公式

钢筋计算量公式
钢筋计算量的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 钢筋的长度:计算量与钢筋的长度成正比。

2. 钢筋的直径:计算量与钢筋的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即计算量∝直径²。

3. 钢筋的数量:计算量与钢筋的数量成正比。

综上所述,钢筋计算量的一般公式为:
计算量 = 钢筋长度 ×钢筋直径² ×钢筋数量
对于具体的钢筋计算量公式,在不同的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中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用的计算量公式:
1. 钢筋总长度计算量公式:
计算量 = 钢筋总长度
2. 截面钢筋计算量公式:
计算量 = 钢筋总长度 ×钢筋直径²
3. 柱子钢筋计算量公式:
计算量 = 钢筋截面积 ×柱子高度
4. 梁中钢筋计算量公式:
计算量 = 钢筋截面面积 ×梁的长度
请注意,在具体的工程设计计算中,需根据不同的设计规范和工程要求,结合受力分析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设计。


此建议在具体项目中参考相应的设计规范和进行专业的工程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Z1一共9个其中一 个放大做断面图
KZ2一共2个其 中一个放大做断 面图
KZ3一共1个 放大做断面图
角部钢筋为 4φ 22
柱子为框架 柱编号为12
轴线定位: 轴线通过柱子宽度 中间 b边中部钢筋为 2φ 18
柱子尺寸 b=55 0mm h=550mm 柱子箍筋 φ 10@100/200
h边中部钢筋为 2φ 18
柱子的钢筋算量
小组成员:
柱子的钢筋算量
1
柱子的平面表示方法
a. 柱子的分类编号 b. 柱子的标注方式
2
柱子钢筋算量
柱子的平面表示方法
柱类型 代号 序号
框架柱
框支柱 芯柱 梁上柱 剪力墙上柱
KZ
KZZ XZ LZ QZ
XX
XX XX XX XX
柱的注写方法
截面注写法 列表法 详图表法
LZ1一共2个其 中一个放大做断 面图
3)下层钢筋比上层多
柱子箍筋算量(箍筋长度)

在看见箍筋时,首先对这种复合箍筋进行拆分,清楚的知道复合箍筋的 组成。 ①号箍筋长度=(b+h)x2-8x保护层+8d+1.9dx2+max(10d,75mm) x2 ②号箍筋长度=[(b-保护层x2-d)/6x2+d]x2+(h-保护层 x2)+8d1.9dx2+max(10d,75mm)x2 ④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x2+2d)+1.9dx2+max(10d,75mm)x2
柱上边缘距轴线 200mm,下边缘距轴 线350mm
在看列表法的柱子标注时,在平面图上看不 见柱子的截面画法,所有柱子的钢筋信息都需 要从表里找. 在表中我们可以得到柱子的标高、柱子的尺 寸、纵筋的钢筋直径、箍筋的类型型号。
柱中所计算的钢筋量
基础层插筋
纵筋
中间层纵筋 中柱情况
顶层纵筋
柱子中应该计算 哪些钢筋量呢? 箍筋
在首层时 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 接区max(Hn/3,hc,500)+二层 非搭接max(Hn/6,hc,500)+搭 接长度
纵筋长度=层高-当前层非链接区长度max(Hn/6,hc,500)+上一层非连接 区长度max(Hn/6,hc,500)+搭接长度(机械和焊接无搭接长度)
顶层纵筋计算(中柱)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非连接区max(1/6Hn,500mm,hc)-保 护层+12d 首先判断Lae,当直锚<Lae时选择A锚固法,当直锚长度<Lae, 且顶层为现浇混泥土板,其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选择B 锚固法,当直锚长度≥Lae时选择C锚固法
顶层纵筋计算(边柱)
3)当柱外侧中心钢筋配筋率大于 1 2 )当顶层梁宽小于柱宽,有没有现浇板时,边柱外侧纵筋只有 )当顶板为现浇板,混泥土强度等级 1.2% ≥C20 时,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 时板厚≥80mm时,边柱往外侧纵筋 65%锚入梁内。边柱外侧 50% 100% 的钢筋锚 锚入 纵筋根数的 梁及板内。 固长度为 1.5Lae 65%为①号钢筋,其余外侧的 ,50%的锚固长度为1.5Lae+20d 35%为②号或③号钢筋(当外侧钢筋太密需要第 二层时,用③号钢筋),剩余侧面为④号钢筋或⑤号钢筋(当直锚长度 ①号钢筋长度 =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 ≥Lae时,为⑤号 钢筋) ④号钢筋长度 ①号钢筋长度(外侧一半) =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 =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 -保护层+12d -梁高+1.5Lae ①号钢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 ①号钢筋长度(外侧另一半) =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 -梁高+1.5Lae -梁高+1.5Lae+20d ②号钢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12d ④号钢筋长度 +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x保护层+8d ③号钢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12d ④号钢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12d ⑤号钢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锚固长度Lae
边柱情况 角柱情况
拉筋
柱与基础(基础插筋的计算)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ae(采用焊接时 搭接长度为0)
柱与基础(基础插筋的计算)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ae(采用焊接时搭接 长度为0)
中间层纵筋
在中间层钢筋连接时,搭接处不能 在同一处截断,钢筋截断处各一半 钢筋,之间的高差在35d。
顶层纵筋计算(角柱)
角柱两面有梁,顶层角柱的计算方法和边柱一样, 只是外侧是两个面,外侧纵筋根数为两边之和。
纵向钢筋变化处理
1)上层根数比下层多时:纵筋长度=当层层高+上层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ae+1.2lae
2)上层钢筋直径比下层大:纵筋长度=当层层高+上层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ae+梁 高+下层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ae
柱子箍筋算量(箍筋根数)
1)基础部分的箍筋间距≤500时, 且不小于两道封闭箍筋(非复合 箍) 2)在箍筋起扎时,应离地 50mm。 3)分开每层楼的加密区与非加密 区计算箍筋根数。 4)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间 距+1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 间距-1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