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气候特征

合集下载

《我的家乡合肥》课件

《我的家乡合肥》课件

徽州茶艺
徽州茶艺是合肥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技 艺和仪式闻名。
安徽戏曲
安徽戏曲是合肥地区著名的 传统艺术形式,深受当地人 喜爱。
合肥的旅游景点
庐剧小镇
庐剧小镇是合肥的文化旅游名片,游客可 以欣赏到正宗的庐剧表演。
包河风景名胜区
包河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以 及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我的家乡合肥》PPT课 件
合肥是中国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淮河中游,素有“徽商之都”和“合京合肥” 的美誉。
合肥概述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合肥位于中国中部,是安徽省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合肥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 夏热,雨量充沛。
3 人口和面积
4 城市建设
合肥拥有超过九百万人口,占地面积约 为8652平方千米。
高新技术
合肥拥有众多高新 技术企业和研究机 构,如中国科学院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 院。
服务业
合肥的服务业也得 到了持续发展,旅 游、文化、金融等 领域蓬勃发展。
外贸
合肥是安徽省外贸 重要城市,拥有多 个开放口岸和外贸 经济合作区。
合肥的文化
徽派建筑
合肥是徽派建筑的发源地之 一,建筑风格独特,富有文 化内涵。
近年来,合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 得了巨大的进展,各类配套设施完善。
合肥的历史
1
古代历史

至西周时期。
19世纪中叶以后,合肥逐渐成为安
徽省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3
现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
合肥的经济
制造业
合肥是中国重要的 工业城市,汽车、 电子、机械制造等 行业发达。

合肥的特色

合肥的特色

摘要:先简单介绍合肥,古称庐州,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素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

要说合肥的特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城市绿化好,历史地位重要,文化氛围浓厚,大学多、科教之城。

一、合肥的城市绿化得先说合肥的气候。

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而且合肥是全国卫生城市,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9085.5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40.2%、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

在整治昔日“庐阳八景”-“镇淮角韵、梵刹钟声等的基础上,又新建成十大自然景点及蜀山森林公园、植物园、花冲公园、杏花公园等,加上城内城外数十处街区游园相匹配,使全市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景的花红树绿的世界。

二、合肥自古以来就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战略地位。

合肥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

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

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三、合肥的文化先说说他的艺术。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深受观众喜爱。

长江剧院是合肥市首屈一指的大型影剧院。

合肥包公祠,包公文化;合肥逍遥津,老庄文化;三国文化;合肥李鸿章,洋务文化,淮军文化。

四、说到合肥的教育和科学发展,有三个地方很值得一提,合肥科学岛、合肥高教城、合肥大学城。

合肥科学岛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在安徽设立的一个综合性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合肥的气候特点

合肥的气候特点

一、合肥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

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

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二、合肥四季气温四季的划分标准是:春季3~4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

按侯平均气温划分的合肥四季分别如下:春季3月26日~5月20日,候平均气温10~22℃夏季5月21日~9月20日,候平均气温>22℃秋季9月21日~11月15日,候平均气温22~10℃冬季11月16日~3月25日,候平均气温<10℃按气候划分的四季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

1、合肥的春天(3~4月)合肥春天总的气候特点是:时暖时冷、时晴时雨。

由于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春天的平均气温为12.6℃。

3月上旬初春的平均气温仅7.7℃,4月下旬春末平均气温高达18.4℃,上升10.7℃。

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3.2℃,极端最高气温达32.7℃,由次可知,春天气温不仅回暖快,而且变化的幅度大。

另外,气温回升年际差异很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平均初日3月31日,最早是3月17 日(2000年),最晚是4月14日(87年),相差29天。

平均终霜日期是3月23日,最早是3月1日(99年),最晚是4月14日(80年),相差45天。

春天的阴雨天气最多,日降水量≥0.1毫米的历年平均日数为22.8天,约占全年总雨日数的20%;平均降水量156.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5.7%;平均总云量6.8成,为全年最多。

春天的平均风速最大,为3.2米/秒,其中最多风向是偏东风。

本地俗话说:“春东风,雨祖宗”,这是因为东风加大,是高压入海所致,此时天气将转坏。

2、合肥的夏季(6~8月)合肥的夏季主要特点是: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

合肥气候趋势

合肥气候趋势

合肥气候趋势合肥气候趋势合肥是中国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位于长江流域中游平原地带,具有温带季风气候。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合肥的气候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讨论合肥的气候趋势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合肥的气温逐渐升高。

过去几十年间,合肥的平均气温逐年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夏季,合肥经常出现高温天气,连续几天的气温都在35摄氏度以上。

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人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适应高温天气,例如增加室内降温设备的使用,合理安排室外活动时间,多喝水等。

其次,合肥的降水量不确定性增加。

虽然合肥的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分布不均匀,时而出现暴雨,时而又干旱。

这使得合肥的气候更加不可预测,给农业生产和城市的防洪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政府需要加强防洪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气象观测和预测能力,以应对降水变化带来的挑战。

再次,合肥的气候事件频率增加。

近年来,合肥经常发生极端天气事件,例如暴雨、冰雹、龙卷风等。

这些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合肥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的风险。

最后,合肥的气候影响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对植被和水资源的分布和生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些植物物种可能适应不了新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合肥的水资源供应也面临一定的压力。

政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节水意识,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合肥的气候趋势是温度上升、降水量不确定、天气事件频繁和生态环境受影响。

这些气候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政府和个人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确保合肥的可持续发展。

合肥历年最高温度

合肥历年最高温度

合肥历年最高温度合肥历年最高温度合肥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中国新一线城市之一。

这个城市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在这个气候背景下,合肥的夏季炎热,最高温度往往可达到高峰。

下面将介绍合肥自建市以来的历年最高温度,以展示合肥的酷热夏日。

合肥市于1949年4月15日被确定为中国省级城市,自此以后,合肥的发展迅速,气温也同步攀升。

按照气象统计,合肥市历年最高温度出现在每年的夏季,尤其是七、八月份。

下面将以年为单位,逐年介绍到合肥的历年最高温度。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合肥的夏季温度逐渐攀升。

1952年,合肥市观测到的最高温度为38.5摄氏度,这已经非常高了。

到了1966年,最高温度进一步增加到了41.1摄氏度,突破了40摄氏度的大关。

然而,最高温度在接下来的几年没能再刷新这个纪录,只是维持在40度左右。

直到1997年,合肥市气象台观测到了某年的最高温度为43.1摄氏度,这是自1949年以来的最高温度记录。

这一年的夏天非常炎热,合肥市经历了常年最高温的历史性时刻。

2000年代以来,合肥市还是时不时地刷新着自己的历年最高温度纪录。

2003年,合肥市观测到了当时的最高温度为42.5摄氏度,比战前的最高纪录稍低一些。

然而,2013年合肥市再次迎来了历史性的高温,最高气温高达44.4摄氏度,刷新自1949年建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当前的2010年代已经成为合肥历年最高温度的集中爆发期。

2018年,合肥市再次刷新了之前的最高温度纪录,达到了高达45.4摄氏度的高峰。

尽管当年全国多地都呈现高温天气,但合肥市的这个纪录依旧很惊人。

总之,合肥历年最高温度的变化与全球气温上升趋势不谋而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合肥的气温也逐渐攀升。

由于城市温度岛效应以及工业、交通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合肥的高温天气在夏季变得更加严重。

因此,合肥市需要采取措施来减轻高温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如绿化城市、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加强城市规划等。

合肥的气候特点范文

合肥的气候特点范文

合肥的气候特点范文合肥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四季分明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合肥的气候特点。

春季(3月至5月):春季合肥气温逐渐回升,往往在3月中旬左右进入早春。

初春温度较低,气温波动大,早晚温差明显,白天温暖而晚上较为凉爽。

4月初开始,温度逐渐回升,阳光明媚,春意渐浓。

春季降水较多,雨水集中在4月至5月,合肥主要以小雨为主,雨水对植物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滋润作用。

夏季(6月至8月):合肥夏季气温较高,伴有明显的梅雨季节,湿度较大,闷热难耐。

夏季伴随着雷雨、狂风和冰雹的天气,午后的雨水很多,且多以短时强降水形式出现。

夏季的气温最高可达35摄氏度左右,较为炎热。

整个夏季中风力较大,有助于减轻炎热感。

秋季(9月至11月):合肥的秋季气温逐渐下降,白天晴好,夜晚较凉爽。

九、十月是合肥的金秋季节,气温适宜,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秋风习习,适合户外活动。

降水较少,不会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

冬季(12月至2月):合肥冬季寒冷,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

1月份是寒冷的冬季,气温最低可达0度以下。

降雪较少,偶尔会出现小雪。

除了气温低外,合肥冬季较为干燥,相对湿度较低。

人们需要加衣保暖,保持室内湿度以免皮肤干燥。

总体来说,合肥市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差较大。

春季温暖多雨,夏季闷热多雨,秋季宜人适宜,冬季寒冷干燥。

正因为合肥的气候特点,使得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多样,适合发展粮食、棉花、油菜等作物。

此外,合肥的气候对当地的旅游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夏季的梅雨季节对游览活动有一定的影响,而春秋两季的温度适宜,适合出游和观光。

总之,合肥市的气候特点是多样而丰富的,为当地的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合肥历年高温天气统计

合肥历年高温天气统计

合肥历年高温天气统计合肥历年高温天气统计合肥位于中国安徽省的中部,是该省的省会。

由于地处江淮平原,合肥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湿润。

在合肥的气候中,高温天气对于该城市的居民和产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的高温天气情况,下面将对合肥历年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和分析。

首先,合肥的高温天数在过去几十年是不断增加的。

根据合肥气象部门的数据,过去二十年中,每年合肥的高温天数平均增加了大约5天。

这意味着合肥的夏季比过去更加炎热,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高温天气的增加主要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

合肥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格外明显。

其次,合肥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也在增加。

过去十年来,合肥的高温天气往往持续的时间更长。

夏季的高温天气可以延续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这样的持续高温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合肥周边地区的农业是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高温天气的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农作物干旱、减产。

此外,合肥的高温天气也在不断刷新着历史极值。

在过去几年中,合肥多次出现了极端高温的天气。

2013年夏季,合肥连续多天气温达到40℃以上,打破了历史记录。

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不适,也对城市交通和电力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合肥城市的建筑结构和交通设施对于极端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这些天气出现时,必须采取更多的措施应对。

面对合肥历年不断增长的高温天气,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适应和缓解其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加强对高温天气的考虑。

在设计建筑物时,应注重防暑降温措施,提高建筑物的能耗效率。

其次,应加强城市绿化,增加树木和草坪的比例,以便提供更多的遮荫和降温效果。

此外,对于农业有关的问题,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高效农作物种植方式,以减轻高温带来的对农作物的损害。

总之,合肥的高温天气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增加,并且在持续时间和极端程度上也有所增加。

合肥历年高温天气

合肥历年高温天气

合肥历年高温天气合肥是中国的一个城市,也是安徽省的省会。

这个城市的气候以四季分明、湿润多雨为特点。

夏季的高温天气常常让人们感到不适,因此高温天气成为了合肥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合肥历年来的高温天气情况。

合肥的夏季通常从6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初。

在这个时期,合肥的气温通常都会超过30摄氏度,有时候甚至会达到35摄氏度以上。

这个时候,阳光强烈,空气湿润,非常闷热。

人们几乎无法在户外活动,只能借助空调和电扇来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

根据气象数据,合肥的历年高温天气情况表明,每年的7月和8月是最炎热的时候。

在这两个月里,合肥的平均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

其中,2013年是合肥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年份之一,夏季最高气温达到了38.6摄氏度。

另外,2003年和2010年也是高温频发的年份,夏季平均气温接近35摄氏度。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合肥的高温天气,我们会发现高温和降水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关联。

在一些年份里,高温和降水量都较为丰富,而在另一些年份里,则是高温成为了主要的气候特征。

这种关联关系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夏季的热力作用和湿气蒸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温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炎炎夏日里,人们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抵御高温的侵袭。

首先,人们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避免暴露在烈日下。

其次,人们要求增加室内空调和电扇的使用,以确保室内温度的舒适。

此外,人们还要注意增加饮水量,避免中暑的发生。

在合肥的高温天气下,一些特殊人群需要额外的关注。

老年人、儿童和身体虚弱的人群对高温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高温天气的伤害。

因此,他们需要监测自己的体温,增加液体摄入,并寻找凉快的地方避暑。

为了减轻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合肥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城区,市政府设立了一些避暑休息区,供市民休息和避暑。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公共场所的空调和电扇设施的管理,确保公众能够在这些地方找到凉快。

总的来说,合肥历年来的高温天气情况表明,夏季的高温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合肥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合肥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合肥的气候特点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年平均气温:16.0℃ ; 年平均最高气温:20℃ ;年平均最低气温:12℃历史最高气温:41℃ 出现在1959年 ;历史最高气温:-21℃ 出现在1955年年平均降雨量:992毫米合肥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合肥市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

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

位置境域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西端,江淮之间,安徽省中部,西接六安市,北连淮南市,东北靠滁州市,东南靠马鞍山市、芜湖市,西南邻安庆市、铜陵市;全市版图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介于北纬30°57′-32°32′、东经116°41′-117°58′之间。

水文情况合肥地表水系较为发达,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岭北为淮河水系,岭南为长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东淝河、沛河、池河等,长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

境内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77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湖水容量随水位高程的不同而不同,当水位高程达14米时,湖水容量为63.7亿立方米。

合肥的景点逍遥古津逍遥津,又名“窦家池”、“豆叶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寿春路16号。

我的家乡安徽合肥

我的家乡安徽合肥

我的家乡安徽合肥合肥,是我心中的家乡。

这座城市位于中国的中部,是安徽省的省会。

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现代化发展的典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展示我对合肥这个美丽城市的热爱和自豪。

合肥地处中国的五江平原,四面环水,气候宜人。

这里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春天温暖宜人,夏天炎热潮湿,秋天凉爽宜人,冬天寒冷干燥。

这样的气候特点使得合肥成为了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

无论是春天的细雨蒙蒙,夏天的繁花似锦,秋天的金风送爽,还是冬天的银装素裹,合肥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美丽。

除了宜人的气候,合肥还有许多令人骄傲的地方。

首先,合肥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

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大量高校和研究机构坐落于此。

合肥的科技园区汇聚了众多的创新型企业和优秀的科研团队。

在这里,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合肥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合肥有着众多的历史名人和传统手工艺品。

例如,合肥是明清古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其工艺精湛、造型独特,深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同时,合肥还有许多美丽的旅游景点。

比如合肥的九华山,它是安徽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合肥的后花园”。

这里山峰险峻,云雾缭绕,被誉为“华中第一山”。

另外,合肥的庐州花坛也是一处值得一去的地方。

这里的花坛参差有致,花色繁多,是合肥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除了以上的特点,合肥还有繁荣的经济和先进的城市建设。

近年来,合肥的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城市。

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在合肥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道路宽阔,公园绿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合肥的城市面貌世界瞩目,成为了中国新兴城市的典范。

回想起我在合肥的成长,我感慨万分。

合肥给予了我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结交了朋友,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合肥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温馨和美好的回忆。

合肥,我的家乡,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

合肥气候和环境

合肥气候和环境

合肥气候和环境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至6月的梅雨季节。

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

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20年,合肥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28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936万人,城镇化率达82%。

2020年,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5亿元。

合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中部、江淮之间、环抱巢湖,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
源于该地而得名。

202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提出,支持合肥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加快“五高地一示范”建设,全面提升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功能,加快建成国际化新兴特大城市。

合肥地理环境

合肥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900~11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

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

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全市总面积11408.4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69.5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838.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

合肥市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巢湖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

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1408.4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69.5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838.5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360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708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328.37万人,非农业人口315.84万。

(数据来源:2010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常住人口746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57万人,流动人口127.9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城市由来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历史沿革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合肥冬天冷不冷

合肥冬天冷不冷

合肥冬天冷不冷
让我们来谈谈肥冬天的温度实在是够呛!
荷花城肥,位于中国安徽省会。

属于湿润多雨气候,炎热夏季,寒冷冬季,也就意味着肥
冬天会很冷,白天室温都在五八度左右,晚上则会几度。

今年的冬天我们冷的相当的厉害!走在路上,在漆黑的夜空下能感受到湿冷的风,冷的心如铁拨弦,只有把身子裹得死死的,才能有点抵抗着寒冷,尤其是在夜里,肥的冬天简直是惨无人道的!
不过,虽然冬天寒冷,但可以来一些有趣的活动,享受一场温馨的冬天。

像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能够非常有趣和刺激,让生活不��枯燥乏味。

另外,在肥冬天里,尤其是
早上还是比较凉爽的,那么我们可以出去锻炼,减少熬夜对身材的不利影响,在一天工作
累了之后,一路跑跑步或者游泳,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冷也可以创造出有趣的活动。

总之,肥冬天虽然冷,但我们依然要勇敢地去面对,既不要因为冷而放弃,也不要冷的只留下苦闷,而要用无尽的创意和热情迎接它。

合肥气候地形的500报告

合肥气候地形的500报告

合肥气候地形的500报告合肥地处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围,大部分地域岗冲起伏,垄畈相间。

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

江淮分水岭横贯中部(大别山余脉),自六安龙穴山进入肥西牛尾巴山,向东延伸,经大潜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将军岭,至长丰山土山、吴山和肥东县中北部八斗岭、广兴一带高岗出境, 进入定远县继续向东延伸。

自肥西小蜀山北三向庙,有江淮分水岭南侧的一个分支(古称“龙干”)延伸向东,经南三十里岗、大蜀山向市区延伸,形成合肥市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局部地貌特征。

江淮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系,流域面积4316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巢湖盆地周围) 倾斜,沿巢湖一带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圩畈绵延。

江淮分水岭以北为淮河水系,流域面积2950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大部分为海拔高程30^ 50米台地,沿瓦埠湖、高塘湖周围有小块狹长的冲积平原合肥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

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

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合肥市气候湿润,水系发育分别源于江淮分水岭两侧,或南流注长江,或北流入淮河。

属长江流域的河流主要有南淝河、店埠河、丰乐河、派河等;湖泊主要有巢湖。

属淮河流域水系的河流主要有东淝河、高塘河、庄墓河等;湖泊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

兴修的有跨流域的淠杭灌溉河总干渠、滁河干渠、瓦东干渠等工程以及几十座水库和数千口塘坝。

这些水流组成水网,为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合肥地区乡土树种在城市行道树中的选择与应用

合肥地区乡土树种在城市行道树中的选择与应用

合肥地区乡土树种在城市行道树中的选择与应用关于合肥地区的气候环境,合肥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春秋转换季节明显,气温适宜,降水充沛。

在选择乡土树种时,需要考虑其对于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一些喜欢湿润环境的树种,如柳树、梧桐树等,适合在合肥地区作为城市行道树种植使用;另外一些对干旱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如榆树、柏树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合肥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而且土壤中常见的矿质元素较多。

在选择乡土树种时,需要考虑其对于土壤环境的适应性。

一些对于酸性土壤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如杉树、榉树等,可以考虑用于城市行道树的种植;另外一些对于碱性土壤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如槐树、皂荚树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城市行道树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其树形美观、树冠形态良好、抗逆性强等特点。

选择那些树形美观、树冠形态良好的乡土树种,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行道树的美化功能;而那些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城市环境的街道栽植条件,能够更好地发挥城市行道树的生态和环保功能。

对于城市行道树的管理和养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乡土树种时,需要考虑其管理和养护的难易程度。

一些对于病虫害抵抗力较强、日常养护管理相对简单的乡土树种,如梧桐树、银杏树等,可以更好地用于城市行道树的种植;另外一些对于病虫害抗性较差、养护管理相对复杂的乡土树种,如杨树、枫树等,需要考虑其在城市行道树中的应用。

选择乡土树种在合肥地区作为城市行道树的种植,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对于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的适应性、树形美观、树冠形态良好、抗逆性强以及管理和养护的难易程度。

只有在全方位的考虑下,才能更好地选择和应用乡土树种,为合肥地区的城市行道树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为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未来在合肥地区的城市行道树的建设中,能够更多地选择和应用具有本地特色和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城市的绿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合肥一周天气

合肥一周天气

合肥一周天气
合肥一周天气预报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合肥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合肥是中国安徽省的省会,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淮河南岸。

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周一:这一天合肥将迎来多云的天气,最高气温为24摄氏度,最低气温为17摄氏度。

适宜外出活动,但请注意防晒和补水。

周二:周二合肥的天气以多云为主,白天最高气温为25摄氏度,夜晚最低气温为18摄氏度。

天气温和适宜,适合户外运动。

周三:周三的天气将转为阴天,白天最高气温为26摄氏度,夜晚最低气温为19摄氏度。

请注意携带雨具,因为有可能出现阵雨。

周四:周四的天气晴朗,白天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夜晚最低气温为20摄氏度。

天气炎热,注意防晒和补水。

周五:周五合肥天气依然良好,以多云为主,白天最高气温为28摄氏度,夜晚最低气温为21摄氏度。

天气适宜,适合外出旅行或户外运动。

周六:周六将迎来阵雨,白天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夜晚最低气温为20摄氏度。

请携带雨具,防止被雨水淋湿。

周日:周日的天气以阴天和多云为主,白天最高气温为26摄氏度,夜晚最低气温为19摄氏度。

天气温和适宜,宜活动。

总结:合肥未来一周的天气以多云和阴天为主,其中周二和周五的天气最好,适合户外活动。

在出门时请注意携带雨具,以应对可能的阵雨。

同时,保持防晒和补水,以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度过愉快的一周!。

国庆节天气怎么样合肥

国庆节天气怎么样合肥

国庆节天气怎么样合肥
国庆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喜欢外出旅游的黄金时刻。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那么在国庆节期间,合肥的天气将会怎样呢?
首先,合肥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0月份的国庆节期间,合肥的天气多变,早晚温差比较大,
干湿季节过渡较为明显。

一般来说,国庆节的合肥天气还是比较适宜的,不会像夏天那样炎热,也不会像冬天那样寒冷。

在国庆节前后的几天,合肥的气温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白
天最高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夜晚最低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

这时候的合肥正好是金秋时节,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是外出旅游的好时机。

虽然合肥的天气较为宜人,但国庆节期间还是有可能出现阵雨或者小到中雨的天气。

因此,如果计划到合肥旅游,建议带上一把折叠伞或雨衣,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尽量选择室内景点和有遮蔽物的室外景点,以免因雨水影响行程。

此外,合肥的国庆节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菊花展览。

每年的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合肥嵩山路上的嵩山公园都会举办规
模庞大的菊花展览。

这时候,园区内的花坛、草地上都会摆满各种颜色的菊花,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总的来说,合肥的国庆节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外出旅游。

无论是欣赏菊花展览,还是参观合肥市区内的名胜古迹,都能够在
温暖的秋阳下畅快地游玩。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携带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相信合肥都能给游客们带来美好的国庆节假期。

合肥必考知识点

合肥必考知识点

合肥必考知识点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无论是合肥本地的考生还是外地来合肥参加考试的考生,都需要了解一些合肥的必考知识点。

本文将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来介绍合肥必考的知识点。

一、地理合肥位于中国东部,地处江淮平原南缘,东临长江,北濒淮河,毗邻江苏、浙江等省份。

合肥地势较为平坦,主要由江淮河网水系组成,水资源丰富。

合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了解合肥的地理特点对于理解其城市发展、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历史合肥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合肥曾是楚汉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据点。

合肥曾是皖南行都,是安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

了解合肥的历史变迁,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合肥的发展脉络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

三、文化合肥是安徽省的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合肥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安徽特色,如徽派建筑和徽剧等。

合肥还是科技创新城市,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批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

合肥的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传统文化方面,还包括现代文化、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

四、名胜古迹合肥有许多知名的名胜古迹,如庐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等。

庐山是合肥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九华山则是合肥的佛教胜地,拥有众多寺庙和文化古迹。

了解合肥的名胜古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合肥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

五、经济发展近年来,合肥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中部城市之一。

合肥是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城市之一,也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

合肥的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主要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了解合肥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考生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具有丰富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古称庐州,又名庐阳,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

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25.9万。

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既多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

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间。

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

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

秦、汉在此设郡县,明、清为庐州府治,民国时为安徽省省会,如今已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

合肥素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的美名,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

环城公园总长约达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

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之隔阂,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合肥气候背景分析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

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

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