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水系规划 1 花都区概况

合集下载

广州市花都区控制线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市政综合规划控规全覆盖

广州市花都区控制线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市政综合规划控规全覆盖
第四部分 花东控制性详细规划 .......................................................................................... 88 1、花东概况......................................................................................................................... 88 2、花东控规规划范围与现状概况 ........................................................................................ 88
第六部分 花山控制性详细规划........................................................................................ 131 1、花山镇概况 .................................................................................................................. 131 2、花山规划范围与现状概况............................................................................................. 131 3、相关规划对花山控制要点的综述与协调 ....................................................................... 133 4、花山控制性详细规划 .................................................................................................... 134

景观生态评价技术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运用——以《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总体规划》为例

景观生态评价技术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运用——以《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总体规划》为例

对 全 镇 域 景观 生态 系 统 进行 评 价 论 证 , 作 为 指 导小 城 镇 总 体规 划编 制 的 重要 依 据 。 在 广 州市 花 都 区

景 观 生 态
[ 关键词]景观生态评价 ;小城镇总体规划;炭步镇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1 0 ~ 0 8 0 [ 1 0 — 0 2 2 1 ) 7 0 9 — 6 中图分类号] U 8 9 [ T 9 4 1 1 文献标识码] B
的指标体 系应尽可能反映炭步镇所 处发展 阶段的 自然 、生态和社会特
价值与产出率的分析,对全镇域景观 征。针对炭步镇处于陕速城镇化和工 布局和 开发提供依据 ,缺乏对全镇 生态系统进行评价论证,作为指导小 业化的发展阶段,未来将有大量城镇 图1 。 域 的生态敏感性 、生态功能等方面 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 ) 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选取与建设 进行分 析,对如何保 护和 进~步利 用非建 设用地缺乏研 究,导致在小 城镇 总体规划实施过 程中出现部分 优 质农业用地被违法建设 占用 的情 况 ,无法从 整体上对城镇景 观生态 格局进行有效控制 。


啪时 帅 删
L n s a e e oo y e a u t n S a d c p c lg v la i o malo se ln T n u twn l wn ma t r a . a b t p o

中心镇是我国农村产业化和城市化 的重 要载体,其往往是所在区域 的经济文化 中心 和城 乡联动的关节点,其建设对于消除该区 域城 乡二元结构 、实现 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
岫 帅 咖 E vrn na ee irt n wa t fa d a dwe kpa nn o t l F e c mmo r be n i me tl tr ai , seo ]n o d o o n a l n igc n r e t o oa h n D o lmsi n

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

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

《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简介日期:2008-12-17发布时间: 2006-05-08为了配合我市实现“山、水、城、田、海”的城市发展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在开展河涌现状调查和勘测及分析的基础上,经反复审查修改,形成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

现将本次规划的基本情况作简单介绍。

根据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现状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本次规划对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进行梳理,形成四组水网络。

1)“石井河-白云新城区”水网络根据石井河水系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将石井河水系与白海面水系统一考虑,形成“四湖一环”的可控网络。

四湖:白海面湖、环滘人工湖、张村人工湖、苗场人工湖。

一环:将流溪河左干渠向南延伸至景泰涌,以均和涌、白海面、流溪河左干、新市涌(白云新城景观河)、景泰涌为骨干的水环。

2)“会展-果树氧吧区”水网络海珠区河涌水系自成网络,根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将本区水系梳理成四个次级水系网络,分别为:①前航道-赤岗涌-黄埔涌水网络;②黄埔涌-赤沙涌果树保护区水网络;③石榴岗河南部水网络;④石榴岗河西北部水网络。

3)“水秀花香”水网络该区地势普遍较低,利用地势低洼处及河涌相互交叉处建人工湖和湿地,提高区内蓄洪能力,同时也可起到景观效果,梳理河涌,将江尾涌、西浦涌及生南涌与大沙河连通,牛肚湾涌与广佛河连通。

经梳理形成了三个次级水系网络分别为:①花地河-后航道形成的水秀生态网络;②花地河-大沙河形成的花香水网络;③花地河-葵蓬涌形成的葵蓬水网络。

本区骨干河涌分别为花地河、大沙河,由其构成“水秀花香”的两个主轴。

4)“前航道北部都市阳光区”水网络规划充分利用河涌上游水库,同时在目前地势适宜处新建蓄水工程(人工湖、水库及山塘),枯水期为河涌补水。

在两涌自北江引水入西航道,西航道水质改善后,自西航道鸭岗处抽水,西水东调,经磨刀坑、耙齿沥两水库,向东跨过车陂涌、乌涌至南岗河,形成一条“水绿生态带”,并将河涌、水库、人工湖连通为一个可控的水网。

花都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述

花都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述
4.水文与水资源
花都气候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东有流溪河流经,西有巴江河过境。地下水位约在1.2-3.5米之间,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11.5亿立方米,全区域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花都区内有中小河流8条,分属于珠江支流白坭河(也称巴江)、新街河、流溪河三大水系。花都区内主要是新街河及其支流天马河、田美河、铁山河。流溪河流经区域东南,是花都区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
花都旅游资源可说是十分丰富。如鸡枕山,王子山、芙蓉嶂、盘古岭、丫髻岭及北部山脉,有“省垣背后屏障”之称。从东部的九龙潭,仙湖,福源.芙蓉嶂、洪秀全、红崩岗水库到西部的集益、三坑等众多水库,其大自然的风光秀丽。颇有观赏价值的花山菊花石、赤坭盆景及炭步香芋,北兴荔枝、李溪龙眼、锦山红柿、京塘莲藕等名特产品,可开发成为旅游商品。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地处珠三角通往内陆地区交通要道。由于花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逐步成为珠三角最具活比上年度增长12.11%;工业总产值583.7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0.68%;完成外贸出口5.16亿美元,增长31.72%,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3亿元(新口径),达到12.3亿元;税收总额30.2亿元(不含海关税14.27亿元),增长8.44%,增幅名列全市前列;引进项目1000个,投资总额和注册资金达47.91亿元和23.74亿元,居全市前列;合同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42.23%,实际利用外资2.36亿元,增长171.95%,增幅名列全市前列。
3.气象气候
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充沛,夏长冬短,气候宜人。危害性天气有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龙舟水”、夏秋季台风、秋末“寒露水”和干旱。全年主导风向冬季为北风、东北风,夏季多东南、偏南风。夏、秋两季常受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袭击。全年平均气温21.8度,平均年降雨量1753.9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6%,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无霜期365天。

流溪河流域干流岸线规划公示内容-广州水务局

流溪河流域干流岸线规划公示内容-广州水务局

流溪河流域干流岸线规划公示内容-广州水务局广州市流溪河干流河道岸线管理规划报告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流溪河流域管理办公室1 流域概况流溪河是广州市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呈东北至西南的狭长形。

属粤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带,东北高、西南低,上游为山区,间有小平原,良口以下逐渐进入丘陵平原区,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0′12″至114?2′00″,北纬23?12′30″至23?57′36″,北回归线(N23?26′)横贯流域中部。

流溪河发源于从化吕田镇桂峰山,主峰海拔1085m,始称吕田水,流向自东北向西南,与支流玉溪水汇合后称流溪河,流经从化市的良口、温泉、街口、城郊、江浦、太平,花都区的花东及广州市白云区的钟落潭、人和等地,在南岗口与白坭河汇合后流入珠江。

流溪河流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湿,雨量丰沛,降雨有较强的季节性,而且有强2度大、范围广的特点,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流溪河干流156km,集雨面积2300km,平均坡降0.8‰,是广州市地区重要的水源河流,属粤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上游为山区,间有小平原,良口以下进入丘陵平原区,河宽达115m,268m。

温泉人工湖以上没有堤围。

流溪河温泉人工湖以上控制集雨面积约2925km,上游已建流溪河水库、黄龙带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和一批小型蓄水工程,实现了河道的梯级开发。

2流溪河流域归属珠江三角洲水系,其集水面积在100km以上的河流有7条(包括2流溪河主流),集水面积在50,100km的河流有13条,流溪河主要支流流域面积、长度情况见表1-1。

流溪河水系图见附图1。

表1 流溪河主要支流情况表流域面积长度河名岸别起址地点备注 2(km) (km)吕田河左桂峰山,步岭 247 17.3安山河左牛角窿,水口村 111 118.4 (牛栏水) 流域面积玉溪水左七星岭,玉溪下 171.3 35.3 2100km以上河流汾田水右尖峰岭,汾田村 100.5 22.7 小海河左横坑尾,白田岗 264.72 42.5龙潭河右鹿牯窿,水口塔 173 27.1流域面积牛路水右高桥山,牛路 89 19.9 250,100km河流1流溪河干流上游段(从化温泉以上至良口段)属山区,干流两岸基本无堤,多为山体,农田分散,维持为天然河道岸线。

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

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

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穗府[1993]59号【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发布日期】1993.06.16【实施日期】1993.06.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穗府(1993)59号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六日)为控制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水质,按照不同功能的水域执行不同的标准值,实施高功能水体高标准保护,低功能水体低标准保护的要求,以利于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区划。

一、制定区划的依据制定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广州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三十条;《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和第十条;《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同时还依据:广州市和各区、县(含番禺市,以下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广州市水环境现状,以及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衔接的需要;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广州河段水环境背景特征和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研究成果;河流水文特征、水体自净能力和自净规律、各区域对饮用水源的影响程度。

二、江河水环境功能区区划(一)功能区分类根据各河段水体的使用功能,广州市江河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饮用水源功能区和综合用水区两大类型。

饮用水源功能区,是指由县级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集中式供水水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规划中的新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区范围内的水体。

综合用水区包括河流上游水源涵养区,港口航运用水区和工农业用水区。

(二)饮用水源功能区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新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区的水域具体范围如下:1.西村水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西村水厂的硬颈海吸水点周围半径二百米及卫生河(含硬颈海引河)。

广州市水资源规划报告

广州市水资源规划报告

广州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广州市水资源规划总报告目录前言 (1)1 广州市水资源形势 (3)1.1基本情况 (3)1.1.1 自然地理 (3)1.1.2 社会经济概况 (5)1.2水资源及其特点 (6)1.2.1 水资源利用分区 (6)1.2.2 水资源特点 (8)1.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8)1.3.1 供水工程设施 (8)1.3.2 供水、用水现状分析 (9)1.3.3 现状供水能力 (11)1.4水资源形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11)2 规划的任务、指导思想和目标 (13)2.1规划的任务、指导思想和目标 (13) 2.1.1 规划任务 (13)2.1.2 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3)2.1.3 规划目标 (14)2.2规划依据和采用标准 (14)2.2.1 主要法律、法规性文件 (14)2.2.2 主要规划依据 (15)2.2.3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5)2.3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 (16)3供需平衡预测 (17)·1·3.1需水预测 (17)3.1.1 需水预测原则 (17)3.1.2 城镇生活需水预测 (17)3.1.3 工业需水预测 (18)3.1.4 农业需水预测 (19)3.1.5 农人畜需水预测 (20)3.1.6 需水预测结果分析 (20)3.2供水预测 (22)3.2.1 地表水现状供水能力 (22) 3.2.2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23) 3.2.3 预测原则 (24)3.2.4 可供水量预测 (25)3.3供需平衡分析 (25)3.3.1 2005年供需分析 (25)3.3.2 2010年供需分析 (26)3.3.3 2020年供需分析 (26)4 水资源保护规划 (28)4.1水污染现状和趋势 (28)4.2水资源保护目标和任务 (30) 4.3地表水功能区划 (31)4.3.1 区划原则 (31)4.3.2 地表水功能区划总体方案 (31) 4.3.3 一级功能区划 (31)4.3.4 二级功能区划 (32)4.3.5 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 (33) 4.4总量控制方案 (34)4.4.1 总量控制目的和原则 (34) 4.4.2 总量控制方案 (35)4.5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 (38)4.5.1 规划原则和保护重点 (38) 4.5.2 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 (39)5 水资源优化配置 (43)·2·5.1优化配置目的和原则 (43)5.2优化配置系统 (43)5.3优化配置模型 (46)5.4优化配置结果 (46)5.4.1 考虑回归水利用(耗水)的配水方案 (47)5.4.2 不考虑回归水利用的配水方案 (51)5.4.3 缺水分析 (53)5.4.4 分片供水方案和缺水解决措施 (54)6 对策与措施 (58)6.1工程措施 (58)6.1.1 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 (58)6.1.2 节水措施 (65)6.1.3 地表水开源 (66)6.1.4 水资源配置工程措施 (67)6.2规划项目实施计划及投资效果 (70)6.3非工程措施 (77)6.3.1 以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积极开展和完善各项规划工作 (77) 6.3.2 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 (78)6.3.3 逐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78)6.3.4 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 (79)6.4下一步工作建议 (79)6.4.1 开展规划工程的前期工作 (79)6.4.2 着手制定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工作 (80)6.4.3 水资源费征收和水价体系改革研究 (80)6.4.4 开展珠江两岸整治、河涌整治效果分析研究 (80)“广州市水资源规划”专家评审意见 (81)·3·1 广州市水资源形势前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

花都介绍

花都介绍

花都概况花都——位于广州北大门,是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咽喉”。

这里是“山川钟灵秀”之地,延绵起伏的峻岭,四季花开的平原,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组成一幅山水、田园、现代都市相伴的优美图画。

花都(原花县)境域,汉朝属番禺管辖,隋朝属南海县辖,宋以后分属番禺、南海县辖。

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 年)取南海、番禺两县部份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定名“花县”,属广州府,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就诞生在这里。

民国时期,花县主要由省直辖。

建国后先后隶属江北专区、珠江专区、粤北行政区、佛山专区。

1960 年4 月划为广州市属县。

1993 年6 月18 日,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由省人民政府委托广州市代管。

2000 年5 月21 日又经国家批准撤市设区,成为广州市花都区。

在改革春风吹拂下,花都焕发蓬勃生机,从一个欠发达地区一跃成为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繁荣、初具现代规模的城区。

优越的自然环境花都气候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18 种;东有流溪河流经,西有巴江河过境。

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平均气温21.8 度,平均年降雨量1753.9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6%,无霜期365 天,地下水位约在1.2-3.5 米之间,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11.5 亿立方米,全区域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

花都全区面积969 平方公里,“三山一水六平原”。

有近200 平方公里的山地,湖泊、水库众多,建有中小型水库17 座,知名的水库有芙蓉嶂水库、九湾潭水库、三坑水库、福源水库、集益水库等。

环绕水库的是森林覆盖率高、林相整齐的秀丽山峰。

目前,全区林业用地面积57.5 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9.7%,已规划有广东王子山森林公园、广州高百丈森林公园、广州九龙潭森林公园、花都蟾蜍石森林公园、花都福源水森林公园及花都丫髻岭森林公园等六个森林公园。

丰厚的历史文化花都作为天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在风卷云舒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拥有洪秀全故居、洪秀全纪念馆、冯云山故居遗址等文物点,有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盘古王庙、炭步镇朗头村民居古建筑群、花东镇高溪村欧阳庄民居古建筑群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还有省内首屈一指的道教圣地圆玄道观。

广州市花都区规划(新)

广州市花都区规划(新)

花都区域规划行政区域●全区总面积969.12平方公里,下辖新华、花东、狮岭、炭步、花山、赤坭、雅瑶、梯面八个镇(街)。

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新华街,距广州中心城区22公里。

户籍人口63万。

是著名侨乡,有港澳台及海外侨胞约30万人。

城区规划●花都区是广州市的工业发展区和重要交通枢纽。

到2010年,花都城区规划范围为128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40万人,并形成交通走廊区、城市中心区、城东开发区三个功能区片。

城区规划将着重做好火车北站和新国际机场两个最大交通源的疏解和联系,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按照相对独立、各具功能的组团式结构形式,强化各分区的功能作用。

自然资源●花都区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18种,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石灰石、高岭土、粘土、花岗岩等,开采前景好。

水量充沛,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11.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17座,区内有流溪河、巴江河淌过。

旋游资源●花都区地貌¡°三山一水六平原¡±,山青水秀,环境优美。

有省级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省级旅游度假胜地¡ª¡ª芙蓉度假村、洪秀全故居和纪念馆、资政大夫祠、盘古王庙、圆玄道观等主要景点。

洪秀全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都特产炭步文岗香芋¡ª花都区炭步镇文岗村生产的¡°炭步芋头¡±远近闻名。

传说清朝乾隆微服游江南,乾隆王吃后大加称赞。

只有文岗村种出的¡°香芋¡±味道最好,既松化可口又香气扑鼻。

北兴京塘莲藕¡ª北兴镇京塘村一口20多亩大的莲藕塘,产藕的历史有200多年。

这口塘生出的莲藕其貌不扬,生吃十分爽甜,熟食松化香滑,而且还有补气、补血等药用功效。

梯面山区绿色食品¡ª茅輋米是梯面镇梯田特产的优质米,在种植过程中用手工除草、除虫,不用农药。

花都港物流中心项目规划

花都港物流中心项目规划

《流园区规划与设计》期末考试花都港物流中心项目规划方案书策划人:莫斯华指导老师:黎志凯一、花都港简介花都港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提供海运方便,年吞吐能力为10万标准箱和85万吨散货,520米口岸线场地5万平方米,水深4米,可同时停泊八艘千吨级货轮。

码头有5-45万吨岸吊6台,45吨集装箱重叉3台,50吨汽车吊一台,2.5-7吨叉车11台,拖车90台。

曾起吊单重70吨以上机械设备。

可行船600-1000吨,旱期600吨,通往香港10-12小时(108海里),通往黄浦港4小时(80公里),属国家二类口岸。

并设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

目前正在进行河道和码头的扩建,2007年吞吐能力达到30万标准箱。

二、花都港物流中心建设的意义1.花都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将为花都区建设以综合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企业提供发展契机和实践空间;有利于推进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向现代流的积极转型,有利于大力推进工业、商业流通、信息服务等行业运用现代物流技术的改造理费用和社会协作,全面推进广州及花都区现代物流中心的健康发展。

2.花都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将大大促进花都区积极引进和利用国际商贸和物流企业的步伐,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运作技术,建设理念、方法,为花都区物流服务提供良好的榜样;推动传统物流企业的跨部门管理费用的节约;成为培养和造就推动花都区物流业产业提升和营运流程创新的孵化器,培养和造就花都区现代物流服务产业。

3.花都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将为花都区及至更大范围上物流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统筹兼顾和物流资源有效利用进行具有开创意义的尝试,并为花都区物流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花都港物流中心建设的必要性1 花都港物流中心建成后将是广州境内第一个综合性、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中心,能为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广州市提供完善的物流配套,从而全面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也能在整个广州地区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花都区水系规划7水景观意向规划

花都区水系规划7水景观意向规划

广州市花都区水系规划7水景观意向规划核定:张国平审查:郑国权校核:林晓纯编制:陈劲跃谢铭健目录7.1 项目区现状概况………………………………………………..7-3 7.2 水景观现状分析评价…………………………………………..7-4 7.3 水景观规划的导则……………………………..………………7-5 7.4 河涌水景观功能分区…………………………..………………7-5 7.5 河道(涌)景观水面工程措施规划………………..…………….7-6 7.6 水景观构成要素规划……………………………….………….7-7 7.7 部分河涌水景观意向规划…………………………………....7-13附图:1 河涌水景观功能划分示意图2 花都区水景规划示意图7 水景观意向规划7.1 项目区现状概况(1) 地形地貌花都区丘陵、平原、河流兼有,平原面积占主体地位。

据1982年土地资源概查,海拔50m以下的台地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1.7%;海拔50m以上以高中丘陵为主的面积占31.5%;水域面积(包括江河及能利用的水域面积)占10.8%,概括地说,各类面积的大体比例为“三山一水六平原”。

(2) 气象花都区属南亚热带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根据新华镇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21.7℃,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0.4℃,年无霜期平均为344天,年平均日照为1923.7h,年水面蒸发量为1300mm。

(3) 水文花都区境内河流密布,主要有白坭河、流溪河两大水系(均属于珠江水系)。

本次规划河涌主要为白坭河和流溪河的支流。

白坭河干流长53km,流域面积788km2,区境干流长32.55km,流域面积628.58km²,支流有国泰水、大官坑、新街河等。

白坭河位于花都西南,从北江芦苞水闸分洪后,沿三水长歧进入花都,流经西莲塘,出白坭圩与国泰水汇合,这段河道,又名九曲河,在赤坭段汇入大官坑水,在炭布段又汇入新街水,最后流经广州白云区鸦岗汇入珠江。

花都区水系规划报告

花都区水系规划报告

广州市花都区水系规划报告(送审稿)总目录前言1花都区概况2规划原则和主要任务3 水系总体规划4 防洪规划5 排涝规划6 水环境整治规划7 水景观意向规划8 水系管理规划9 工程占地与拆迁10 投资估算11 项目实施意见及近期工程选择12 结论和建议1九湾潭水库照片:大坝现状网顶河照片1:九湾潭水库溢洪道下游河道现状(溢洪道出口处)网顶河照片2:河道现状网顶河照片3:河道现状2福源水库照片:大坝现状福源水库照片:溢洪道下游出口处现状铁山河照片1:河道现状铁山河照片2:河道现状(红群水陂)3芙蓉嶂水库照片:大坝现状大布河照片1:上游段河道现状大布河照片2:上游已整治段河道现状大布河照片3:下游河道现状4三坑水库照片1:大坝现状图三坑水库照片2:溢洪道大官坑水照片1:河道现状大官坑水照片2:下游河段现状(三坑水库排洪河汇合口下游)5老山河照片1:河道现状(秀塘桥河段)老山河照片2:整治河道现状高溪河照片1:河道现状1 高溪河照片2:河道现状2 6铜鼓坑河照片1:河道现状1 铜鼓坑河照片2:河道现状2田美河照片1:整治河段1田美河照片2:整治河段27田美河照片3:西群河照片1:河道现状末整治的河段(上游抗美河河段现状)苏屋河照片1:河道现状胡屋河照片2:整治段河道现状8天马河照片1:整治段河道现状天马河照片2:末整治段河道现状锦山河照片1:河道现状蓝田河照片1:河道现状9石湖涌照片1:河道现状鸭湖涌照片1:河道现状10广州市花都区地理位置示意图(G-3068-01)11广州市花都区行政区划图(G-3068-02) 12广州市花都区水系现状图(G-3068-03)13前言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东北与从化县为邻,东南与广州市白云区接壤,西南与三水及南海县交界,西北与清远市相连。

地理座标东经112°57′07″~113°28′10″之间,北纬23°14′57″~23°37′18″之间。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总体规划镇域文本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总体规划镇域文本
绿色狮岭:把狮岭建成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和谐共生的城镇。
第十条具体目标
(1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狮岭镇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2001年2005年2010年2020
数量近5年递
增(%
数量
年均
递增
(%
数量
年均
递增
(%
数量
年均递
增(%
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46.2 14.7~27.479.5~
100.2
14.5~
充分利用皮革、皮具行业得天独厚的良好基础和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壮大工业规模,围绕皮革、皮具延伸产业链;立足市场优势,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引导、扶持皮革、皮具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走规模化、协作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迅速提升产业优势,打造“中国皮具之都”。
(3第三产业发展策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全镇各项建设用地,编制狮岭镇镇域总体规划。
第二条为确保狮岭镇镇域总体规划的实施,指导下一层次分区规划与详细规划,保证各项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文本。
第三条狮岭镇镇域总体规划一经批准,成为指导狮岭镇域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法律文件。在镇域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划本文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与控告。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5.04
①10~14 20.0~21.010~1230.0~32.28~10
50.8~
70.9
7~9
1.93 /
2.0~2.1 2.7~2.9
3.2~
4.4人均GDP②(万元

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

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

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广州市政府为控制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水质,按照不同功能的水域执行不同的标准值,实施高功能水体高标准保护,低功能水体低标准保护的要求,以利于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区划。

一、制定区划的依据制定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广州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三十条;《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和第十条;《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同时还依据:广州市和各区、县(含番禺市,以下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广州市水环境现状,以及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衔接的需要;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广州河段水环境背景特征和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研究成果;河流水文特征、水体自净能力和自净规律、各区域对饮用水源的影响程度。

二、江河水环境功能区区划(一)功能区分类根据各河段水体的使用功能,广州市江河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饮用水源功能区和综合用水区两大类型。

饮用水源功能区,是指由县级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集中式供水水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规划中的新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区范围内的水体。

综合用水区包括河流上游水源涵养区,港口航运用水区和工农业用水区。

(二)饮用水源功能区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新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区的水域具体范围如下:1.西村水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西村水厂的硬颈海吸水点周围半径二百米及卫生河(含硬颈海引河)。

2.石门水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石门水厂吸水点周围半径二百米。

3.江村水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江村水厂吸水点周围半径二百米。

4.西村、石门、江村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流溪河从李溪坝至鸦岗的流溪河与白坭河汇合处,三十三点四公里;白坭河从五和的新街河与白坭河汇合处至鸦岗的流溪河与白坭河汇合处,十一公里;西航道从鸦岗的流溪河与白坭河汇合处至白鹅潭,十八公里;前航道从白鹅潭至广州大桥下水面,七点八公里;后航道从白鹅潭至海珠涌西口对开水面一公里。

花都区水生态简述

花都区水生态简述
气候特点
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长而 炎热,冬季短暂而温和,春秋两季相 对较短。年均气温较高,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现状
水资源分布
花都区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流溪河、白坭河、巴江河等。此外,还有众 多水库、山塘等蓄水工程,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水源。
利用现状
近年来,花都区积极推进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工作,加强水环境治理和生态 修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大力推广节水灌溉、雨水收集利用等节 水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压力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01
花都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治理难度大
02
水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治理难度大,需要
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合作。
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03
公众对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部分人存在乱排乱放、乱捕
滥捞等不良行为,加剧了水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推广节水型器具和产品,鼓励企业开展清 洁生产审核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公 众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 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THANKS。
水生态环境重要性
生态功能
水生态环境是花都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 候、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良好的水 生态环境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经济价值
水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 支撑作用。优质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是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 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

广州市花都区地图

广州市花都区地图

广州市花都区地图养生之道网导读:花都位于广州北大门,是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

花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广州市花都区概述花都位于广州北大门,是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

花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

在改革春风吹拂下,花都焕发蓬勃生机,从一个欠发达地区一跃成为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繁荣、初具现代规模的城市,被外界誉为”花之都”。

花都是一个生机勃勃,适宜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融山、水、田园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市,拥有与国际接轨的娱乐休闲及生活配套设施。

花都生态环境优美,风光宜人,有山青水秀的王子山森林公园和省级旅游度假胜地----芙蓉度假区,又有文化内涵丰富的园玄道观,还有颇具历史价值的洪秀全故居和资政大夫祠等众多旅游景点。

区内还有南航碧花园、金碧御水山庄、雅居乐、雅宝新城等许多高尚的园林建筑楼盘,依山傍水,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

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汇之地,也是沟通珠三角与内地的桥梁和枢纽,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105、106、107三条国道和机场高速、广清高速、京珠高速、广州北二环、北三环高速五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处。

京广铁路线穿境而过,广州火车北站就位于花都。

未来广州还将兴建2条城市地铁线和1条市郊列车线连接市区与花都。

中国最现代化的航空枢纽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也座落在花都,花都港可直航澳港。

总之,花都区高等级公路之密集,水、陆、空交通之齐备,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

花都区下辖新华、花山、花东、赤坭、炭步、狮岭、梯面、雅瑶八镇(街)。

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新华,是广州卫星城,距广州中心城区仅22公里。

总人口72万。

花都是侨乡,有华侨、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

花都区是广州市的工业发展区和重要交通枢纽。

到2010年,花都城区规划范围为128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40万人,并形成交通走廊区、城市中心区、城东开发区三个功能区片。

广州市花都区城市中轴线北段片区规划控制研究探析

广州市花都区城市中轴线北段片区规划控制研究探析

广州市花都区城市中轴线北段片区规划控制研究探析摘要:花都中轴线是花都区实施“强芯”战略的重要抓手,随着中轴线南段建设的加快,北部地区的扩容提质也提上议事日程,笔者通过梳理评估花都区中轴线发展状况,盘整中轴线北段生态资源,按照“明定位、提策略、优交通、定指引”四个思路对该片区的规划控制和景观提升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乡融合;产业发展;景观提升;花都区位于广州的北部,是广州的北大门,坐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两大交通枢纽。

近几年,花都区正在全面推进148平方公里空铁融合发展核心区的建设,依托空铁联运枢纽,以花都中轴线、北站商务区、花都湖地区构成的商务金三角为抓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空铁融合示范区。

花都中轴线北起芙蓉嶂水库,南至新街河,东至106国道,西至秀全水库,南北全长约17公里,东西宽度约8公里,是南北向贯穿我区的城市发展主轴,是实施“强芯”战略的重要抓手,主要发展总部经济、商务办公、商业休闲、文化旅游等四大功能。

花都区高度重视该片区的发展,随着中轴线南段建设的加快,北部地区的扩容提质也提上议事日程。

本次花都中轴线北段规划控制研究的工作范围东至铁山河,南至花都大道,西至杨屋路(Y717道路),北至芙蓉峰,面积约47平方公里。

工作内容一是开展城市中轴线北段规划研究和功能提升策划研究,二是开展轴线及两侧主要控制地带内(轴线两侧各500-1000米)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摸查及整治工作。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梳理评估花都区中轴线发展状况,盘整中轴线北段山水、农田、村庄等生态资源,进一步优化花都区一轴四带一核多组团空间格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整体提升中轴线北部地区,树立花都城市新形象。

按照“明定位、提策略、优交通、定指引”的思路对该片区开展研究策划工作。

一、梳理现状规划,明确未来发展定位本次通过回顾花都主城区的发展历程、梳理现状建设情况和已批的中轴线CBD地区、广州北站地区、花都湖周边地区等重点片区的控规,把握花都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新机遇,依托花都空铁交通枢纽优势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从总体层面对整个花都中轴线进行研究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山水发源于花都区东北部的鸡枕山,上游建有蟾蜍石水库,干流自蟾蜍石 水库由北向南流经黄竹湖、黄秀塘等地,至石角汇入流溪河。干流全长 18.08km, 集雨面积 44.88km2。
高溪河(也称大沙河)发源于花都区东北部的元岗,上游建有元岗水库,干流 自元岗水库由北向南流经联安、高溪、山下等地,至白云区人和汇入流溪河。干 流全长 20.1km,集雨面积 39.64km2。
花都区地形地貌见图 G-3068-04。
1.1.2 河流水系 花都区北部是连片分布的高、低丘陵,森林密布,降雨量大,是花都区大部
分河流的发源地。全区的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基本情况为: 梯面镇位于北部山区内,地形东高西低,镇内梯清河流向由东向西,沿途汇
入众多支流形成梯清河水系。 区内花东镇、花山镇、狮岭镇、新华街总的地形是北高南低,河流都是由北
铁山河发源于花山镇北部与梯面镇交界的高百丈山脉,其上游由梯面镇正迳 引水渠、朱高布水库排洪河、福源水库排洪河、磨刀坑水库排洪河汇合而成,干 流自北向南流经源和、红群、平西、新和等村,至新华镇的莲塘新村与右边的铜 鼓坑汇合后进入新街河。干流全长 23.75km,集雨面积 59.3km2。
田美河位于花都区中部,发源于花山镇东部的儒林,自北向南流经儒林、罗 仙、纵贯新华镇等地,于大塘边处汇入新街河。干流河长 17.86km,集雨面积 29.07km2。
(2) 白坭水水系 白坭水水系包括白坭水及本区内的国泰水、大官坑水、新街河(水系)等三 条主要支流,及发源于丫髻岭、中洞岭的众多小河、河涌组成。 白坭水位于花都西部,其源头是从北江芦苞水闸分水起,由西向东北方向沿 三水长歧进入花都,流经西莲塘,出白坭圩与国泰水汇合,这段河道,又名九曲 河。而后,河流由北转向南在赤坭段汇入大官坑水、在炭布段又汇入新街河,最 后流经广州白云区鸦岗汇入珠江,全长 53km,总集雨面积 788km2,在花都区境 内河长 32.55km,集雨面积 628.58km²。 国泰水发源于清远市马头岭,从清远兴仁入境,经国泰至白坭汇入白坭水。 全长 18.65km,集雨面积 149km2。 大官坑水发源于狮岭区天堂顶,上游建有马岭水库,干流出水库后经三步坑、 禾地布汇入小官坑水、三坑河二条支流后纳入白坭河,干流全长 14.96km,集雨 面积 48.78km2。 (3) 新街河水系 新街河旧称横潭水,是白坭水下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花都区与广州 市白云区的界河。主要支流有铜鼓坑、铁山河、田美河、天马河。其干流由铜鼓
100m~120m 三级平面和 60m~80m、30m~40m、15m~25m 三级岗地或阶地。花都
片区的地貌类型,以形态成因原则划分,分堆积和侵蚀两大类。堆积一类可分冲
积平原和冲积阶地两类;侵蚀一类可分红色砂冈地、砂页岩冈地、砂页岩及石灰
岩冈地、花岗岩冈地、砂页岩低丘陵、砂页岩及石灰岩低丘陵、花岗岩低丘陵、
50.8
5.29
砂页岩及石灰岩低丘陵
西部的赤坭和炭步镇 境内如飞鼠岩一带
100~250
50~200
10~25
48.9
5.09
花岗岩低丘陵
北部高丘陵南面
80~250
50~200
10~20
33.7
3.5
花岗岩高丘陵
片区北部
250~581.1 100~500
15~30
225.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48
1-3
花都区内丘陵、平原、河流兼有。海拔 50m 以上的北部中高丘陵区、中部 浅丘台地区内森林密布,植被茂盛,该区域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 31.5%。南部 平原区以农业种植为主,村、镇星罗棋布,平原区内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61.7%, 水域面积(包括江河及能利用的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10.8%。全区各类面积 的大体比例可概括为“三山一水六平原”。
砂页岩高丘陵、砂页岩及石灰岩高丘陵、花岗岩高丘陵等 10 类,见表 1-1。
表 1-1 花都片区主要地貌类型表
地貌类型
分布地区
海拔高度(m) 相对高度(m) 坡度(度) 面积(km2) 占总面积(%)
冲积平原 冲积洪积阶地
流溪河、白坭河、九曲河 和芦苞涌等沿岸
北部丘陵南侧与平原接 触的过渡地带
5~30 30~50
1-4
A3 图
1-5
犁头咀河发源于花都区东北部的嶂顶,上游建有南蒙塘、雀山塘及犁头咀水 库,干流自犁头咀水库由北向南流经杨荷华侨农场、镇东等地,经大料水闸汇入 流溪河。干流全长 9.16km,集雨面积 13.17km2。
网顶河发源于花都区东北部的猪石岭,上游建有九湾潭水库,干流自九湾潭 水库由北向南流经狮前、鸿鹤、网顶等地,于港头汇入流溪河。干流全长 26.96km, 集雨面积 67.1km2。
1-6
坑、铁山河汇合后算起,由东向西流经莲塘、新华镇、于珠江水泥厂附近汇入白 坭水,沿途汇入田美河、天马河。干流全长 36.1km,总集雨面积 423km2。
铜鼓坑发源于花山镇北部枫树窝顶、鸡枕山一带的山区。上游建有狮洞水库 和新庄水库。干流自狮洞水库始,由北向南流经狮民村、新庄水库溢洪道、新庄、 莲塘村等地,于莲塘新村与左面的铁山河汇合后形成新街河干流的起点。铜鼓坑 河干流全长 23.44km,总集雨面积 49.42km2。
3~20 20~40
﹤3
375.2
﹤5
95.5
39.04 9.94
砂页岩冈地
散布于冲积平原
20~80
10~70
5~20
46.5
4.84
花岗岩冈地
平原北部与花岗岩低丘陵 之间过渡地带
30~80
20~60
5~20
50.9
5.3
砂页岩低丘陵
西南部赤坭和炭步镇及东 部花东镇境内
100~250
50~200
10~25
1-2
1 花都区概况
1.1 自然地理
1.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东北与从化县为邻,东
南与广州市白云区接壤,西南与三水及南海县交界,西北与清远市相连。地理座
标东经 112°57′07″~113°28′10″之间,北纬 23°14′57″~23°37′18″之间。全区呈南
全区河流按水系划分则可分为流溪河、白坭水、新街河、梯清河 4 大水系: (1) 流溪河水系 流溪河水系包括流溪河及本区内的犁头咀河、网顶河、老山水、高溪河四条 主要支流。 流溪河发源于从化市桂峰山,由东北流向西南,流经从化、花都及广州白云 区,在鸦岗汇入珠江,全长 156km,总集雨面积 2296km2。该河流经从化后,在 花都区东部牛心岭流入本区,先后汇入犁头咀河、网顶河、老山水、高溪河四条 支流后,至花东镇南部李溪附近流出本区进入白云区,在本区境内河长 24.38km, 集水面积 196.5km2。
北最大宽度 28km,东西最大距离 52.5km 的长方形。国土总面积 969.7km2。
花都区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势呈东北向西南横向带状阶梯式倾
斜。全区地形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北部中、高丘陵区,海拔高度 300m~580m,
属南岭九连山系余脉,最高点梯面镇牙英山海拔 581.1m,本区域坡度陡峭,一
部山区向南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流溪河或新街河,成为流溪河、新街河 两大水系的组成部分。
赤坭、炭步两镇由于受镇内丫髻岭、中洞岭的影响,地形以两岭为高,四周 低,白坭水穿越两岭之间,河流(涌)则大多发源于两岭流入白坭水水系。
雅瑶镇位于新街河以南,属平原地区,地形则东南略高,倾向西北,镇内雅 瑶涌由东向西流入新街河。
广州市花都区水系规划
1 花都区概况
核 定:张国平 审 查:刘启波 欧军利 校 核:林 柯 编 制:欧军利 林 柯 陈 韦
1-1
目录
1.1 自然地理........................................................................................ 1-3 1.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 1-3 1.1.2 河流水系..................................................................................... 1-4 1.1.3 地质、土壤............................................................................... 1-10 1.1.4 气象........................................................................................... 1-11 1.1.5 水文........................................................................................... 1-14 1.1.6 水资源....................................................................................... 1-15 1.1.7 自然灾害................................................................................... 1-16 1.2 水利工程...................................................................................... 1-17 1.2.1 骨干水库工程........................................................................... 1-17 1.2.2 骨干引输水工程 ...................................................................... 1-22 1.2.3 防洪、排涝工程 ...................................................................... 1-24 1.3 社会经济...................................................................................... 1-25 1.4 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6 1.5 城市发展规划.............................................................................. 1-28 1.5.1 发展战略................................................................................... 1-28 1.5.2 发展定位................................................................................... 1-29 1.5.3 人口发展规模........................................................................... 1-29 1.5.4 土地利用规划........................................................................... 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