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学说成为华夏文明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和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精神内核
中国文化传统 第四套习题 (附答案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套习题一、填空题1.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人化。
2. 《易传》共有七篇,包括系辞传、彖传、象传、文言、说卦、杂卦、序卦。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筮占之书,也是一本哲学书,亦或者是一本历史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进取精神,坤卦则代表道家的柔顺精神。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民族凝聚和民族复兴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指儒家、道教、佛教。
9. 宗法制形成于西周,秦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有差等之爱,墨家之爱是指兼爱。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存在三教合流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儒道互补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辞、变、象、象四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特征或个性。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层次结构,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为人文主义。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
它是一种国家学说,提倡和谐,追求道德,以群体为主。
21.传统思维方式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1.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____的态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儒学一统天下,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并且盛行,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魏晋南北朝的儒家理论,却比较滞后。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一位儒学大家。
除了在无神论方面有所发展外,在哲学本体论上,却无多大进展。
范缜虽提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的质用观,具有体用论的意义,但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述。
比之先秦两汉的哲学,并没有前进多少。
比之佛道的本体论,落后了一大截。
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被打破独尊地位,处于衰落之中,但是儒学的传统并没有中断。
正因为这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以及之后的隋唐儒学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成为上承两汉经学,下启宋明理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的学术地位两汉经学流弊很多,形式繁琐,内容驳杂,及至魏晋,便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玄学。
对于玄学,一般看作是道家思想的复兴,但并不排除儒家思想在玄学中的重要地位。
玄学的发展借助于两汉经学,王弼注《周易》,释《论语》,何晏作《论语集解》等等,都是玄学家们为经学玄学化所作的努力。
儒家的主要经典《周易》与《老子》、《庄子》被并称为三玄。
玄学讨论的有无、本末问题,虽然来自老庄,但与《易传》思想关系密切。
儒家思想在魏晋玄学时期有重要发展,它一扫两汉经学的繁琐芜杂,剔除了经学的天人感应说等神秘成分,使抽象思维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魏晋南北朝隋唐虽是儒家文化处于低谷衰落的一个时期,但不代表具体在民族思想方面也毫无建树。
相反,这一时期由于是我国各民族大迁徙和融合的时期,且经常处于群雄割据、汉族与少数民族所建政权鼎立并存的状态,因此,注定了儒家民族思想在这一时期有着巨大的飞跃与提升,值得我们认真的反思与研究。
一、江统及其《徙戎论》江统,字应元,西晋末年人,是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
时,匈奴、鲜卑、氐、羌等族不断内迁,并在归附的名义下,大批进入中原,与当地汉族杂居。
由于文化习俗及民族利益诉求的差异,人居内地的少数民族时常与汉族政权发生冲突,如:公元294年,匈奴人郝散起兵攻上党:公元296年夏,其弟郝度元又起兵反晋;同年八月,氐族首领齐万年又率领氐、羌人民,进围泾阳,并威慑关中。
教资判断题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资判断题真题及答案解析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过程中,判断题是其中一种常见的题型。
它考察了考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选取一些经典的教资判断题作为例子,依次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和解释。
1. 判断题:公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答案:正确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是其核心要义之一。
公平是指社会公正,意味着每个人在机会和待遇上都能够得到平等对待。
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
2. 判断题: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正确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主张对中国古代以及现代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注重道德修养,强调人的自律和自省,提倡仁爱之道,形成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3. 判断题: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答案:错误解析:糖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但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虽然可以提供能量,但并不是人体必需的。
4. 判断题: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黄河。
答案:错误解析: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亚洲第三长、世界第三的大河。
黄河位列中国的第二长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
5. 判断题:《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四大名著之一。
答案:正确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它以细腻入微的描写、深入人心的情感刻画以及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而著名,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通过以上的题目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判断题不仅考察了考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还需要考生对于背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在备考教资考试时,考生应该注重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并进行一定的背景知识补充。
此外,在做题时,考生应该注意题目的分析,进行准确的判断,避免主观臆断和草率答题。
【历史复习提纲】六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省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已经知道用火。
(属于长江流域)2. 北京人距今70万至20万年。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他们的生活:①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②群居生活(因为自然环境恶劣);③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的一大进步)。
3.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生活:①换生活用品;④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⑤过着氏族生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生活在一起)。
4. 注意:①最早用天然火的是元谋人,大规模使用天然火并且会保存火种的是北京人,山顶洞人学会了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 河姆渡原始居民:①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②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住干栏式的房子(P8图片),过定居生活。
④懂得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等。
2. 半坡原始居民:①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
②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③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P9图片),种植蔬菜。
④制造精美的彩陶,上面出现了刻画符号,有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⑤会纺线、织布、制衣。
(掌握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的图片,二者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差异。
)图片名称:知识链接:河姆渡干栏式房屋(上图)半坡半地穴式房屋(下图)房屋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图解历史图片名称:半坡居民的彩陶(上)和纺轮(下)知识链接:半坡的原始手工业,彩陶上的一些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2008年奥运福娃头上花纹的灵感即来源于此。
图解历史第三课华夏之祖1. 炎帝和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为华夏族(今汉族主干)的形成奠定基础(炎黄子孙)。
中华文明特征
中华文明特征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明之一,拥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面将介绍中华文明的几个重要特征。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之一。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儒家经典书籍如《论语》和《大学》强调孝道、仁爱和忠诚等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尊重传统价值观:中华文明中的传统价值观强调孝道、忠诚、尊重长辈等。
这些价值观的遵循在中华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中国人来说,尊重传统意味着尊重自己的根源,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3. 文化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融合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各个民族在语言、宗教、风俗和艺术方面的贡献都被融入了中华文明中,形成了多维度的文化景观。
4. 古代科技创新:中国古代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创新,对全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举例来说,造纸术、火药及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发明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也推动了全球科技的进步。
5. 艺术与文学: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艺术和文学传统而闻名于世。
中国绘画、剪纸、陶瓷和雕刻等艺术形式代代相传,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地,中国文学如诗歌、小说和戏剧也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为世界文化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文明的特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特征不仅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石,也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无论时间过去多久,中华文明特征仍将是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
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
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
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
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
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
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
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
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
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
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国学讲座课件
• 古人学习国学先读《孝经》,接下来就可以开 始读四书了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 庸》 • 先读《大学》,《大学》是一个间架,告诉你 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 于如何去格物致知,如何去诚意修身,大学没 有具体说。所以《大学》是个纲领,是个条目 • 再去看《论语》,《孟子》,《中庸》,以至 其它的经书 • 四书读熟了,就可以看六经了。诗书礼易春秋
•
•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 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 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 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 •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 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 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 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 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 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 国学的基本精神表现出中华文化的核心 理念,其构成主要由儒家的进德修业, 以及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 屈原的浪漫热烈的精神气质组成,它是 一种多元与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具有 生生不息的力量。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原因在于其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自 远古以来就形成的血缘宗观念,将血缘亲情观 念引申到人伦与政治领域,使孔孟之道具有了 民族心理与文化根基的支持。孔子思想的两个 关键词便是孝、悌,延伸到亲亲、尊尊。是仁 学的基础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 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 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 兵书类 • 孙子兵法 吴子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将苑 守城录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备论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握 奇经 鬼谷子 何博士备论 三十六计 《孙子 略解》曹操注 兵制 阴符经 素书 乾坤大略
行测6000题(逻辑填空4)
行测6000题(逻辑填空4)3.已经有4000道题目有视频了,视频是我们刷题班内容截取,针对已经学过小麦理论的小伙伴,简单的可能就一带而过了。
没基础或者与小麦理论不匹配的基础会听起来比较费劲。
如果您听的过程觉得哪个题目讲解不好,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我们将在3天内更新您反馈问题的视频。
祝您高分上岸!行测6000题-选词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我们是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东方大国,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________于民族精髓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________传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当下,改革释放出的红利推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物欲膨胀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也________着文明底线。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扎根吸收触碰B.孕育继承挑战C.深植汲取冲击D.蕴藏提炼腐蚀答案:【C】【解析】:第一空:本空前后为解释关系。
“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________于民族精髓之中”都在说文明的传承,关键信息是“五千年文明传承”,说明“仁义礼智信”思想已经深深融入精髓了,横线处要填一个表示“深深融入”的词语。
A、C项“扎根”、“深植”体现了“深深融入”,答案在A、C之中。
第二空:本空为词语辨析。
A选项“吸收”强调“收”,是被动的。
C选项“汲取”强调“取”是主动的。
结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______传统思想精华”,“汲取精华”是惯用搭配,“汲取”更符合文段色彩,故答案锁定为C。
第三空代入验证。
代入验证。
“冲击”指打击,“负面影响冲击着文明底线”恰当。
故本题选C。
【2018-四川-026/黑龙江乡镇-032/黑龙江公检法-035】0分2.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________,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中华文化概说单选及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需要掌握的单项选择题(黑体为参考答案):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
(1)占星术(2)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3)祭天的文字(4)天文知识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
(1)《文选》(2)《尚书》(3)《史记》(4)《说苑》3.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1)文字(2)花纹(3)以文教化(4)学历4.在文化定义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
(1)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3)物质文化和物质文明(4)文化事像和文化产品5.“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称为()。
(1)狭义文化(2)广义文化(3)文化内涵(4)文化事像6.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
(1)物质财富(2)事物的复合体(3)能力与习惯(4)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7.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
(1)审美文化(2)精神文化(3)观念文化(4)物化的精神文化8.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
(1)具有表意性(2)具有语言性(3)具有储存性(4)具有图形性9.“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
(1)甲骨文上(2)铜器铭文上(3)竹简上(4)丝织品上10.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
(1)战国(2)唐朝(3)明朝(4)清朝1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谁提出的()。
(1)齐桓公(2)秦始皇(3)朱元璋(4)孙中山12.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具有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
(1)历史悠久性(2)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3)历史封闭性(4)超稳定结构13.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
(1)地理环境(2)生活环境(3)政治环境(4)社会环境14.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
历史复习提纲六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省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已经知道用火;属于长江流域2. 北京人距今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他们的生活:①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②群居生活因为自然环境恶劣;③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的一大进步;3.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生活:①换生活用品;④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⑤过着氏族生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生活在一起;4. 注意:①最早用天然火的是元谋人,大规模使用天然火并且会保存火种的是北京人,山顶洞人学会了人工取火;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 河姆渡原始居民:①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②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住干栏式的房子P8图片,过定居生活;④懂得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等;2. 半坡原始居民:①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②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③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P9图片,种植蔬菜;④制造精美的彩陶,上面出现了刻画符号,有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⑤会纺线、织布、制衣;掌握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的图片,二者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图片名称:知识链接:河姆渡干栏式房屋(上图)半坡半地穴式房屋(下图)房屋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图解历史图片名称:半坡居民的彩陶(上)和纺轮(下)知识链接:半坡的原始手工业,彩陶上的一些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2008年奥运福娃头上花纹的灵感即来源于此。
图解历史第三课华夏之祖1. 炎帝和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为华夏族今汉族主干的形成奠定基础炎黄子孙;2. 孙中山评价黄帝: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3. 创造指南针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4. 毛泽东的祭黄帝文提到:“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两则材料都是在赞颂华夏之祖——轩辕黄帝;5. 传说和黄帝有关的发明P13图片:1衣食住行: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属下发明: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传说中的炎帝,号神农氏,最早活动在渭水流域,相传他发明了耒、耜等农具,教会了人们进行农业生产;6. 黄帝后,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注意:我们所说的禅让制,只存在于尧、舜、禹时期;7. 禹P14图片带领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也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8. 注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的禅让制;“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奴隶社会开始的世袭制;图片名称:图片名称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山顶洞人以及他们使用的骨针、他们的生活知识链接: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已经基本相似,距今约3万年左右。
论语读书笔记大全
论语读书笔记大全论语读书笔记初读《论语》,或是无法参透,或是略有所悟,或是心有灵犀,但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那种循循然善诱人的教学方法,那种谦谦君子之风,却总能让我心存快慰,欲罢不能。
于是不止一遍地读她,品她,悟她,尽管只是片言只语,但字字珠玑,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或睿智从容,如天之辽远;或纵横开阖,如飞瀑流泻;或恬静悠然,若和风习习……面对《论语》,我犹如面对一位巨人——从古至今,它的精深博大,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我边读边记,边记边思,在品味与欣赏中,我像一株干渴已久的禾苗,忽然遇到了一场痛快淋漓的甘霖,舒枝展叶贪婪地汲取其中的养料。
越走近孔子,愈发感觉孔子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透过文字,我和智者正面晤对,聆听他“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的教育主张……读《论语》,令我感念至深的当属孔子的“学而不厌”。
孔子“学富五车”,却一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用行动践行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些教育思想激励了无数教师,也照亮了无数心灵。
孔子的精辟言论,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勤奋、自励的治学态度吗?再想想自己,虽然也很敬业,无日不在思索如何使学生的学业更加进步,但是却很少从“学”上下功夫,以至事倍功半,职业倦怠感日增。
其实,我们的教育生活本可以达到一种清风朗月、高山流水的境界。
“学”以教之始,只需我们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向前人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我们就会发现那“潺潺小溪、绿草茵茵”的精神家园。
正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了。
读《论语》,让我心灵震颤的当属孔子的“诲人不倦”。
他的“有教无类”令人感动,也让人倍感温暖。
《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孔子对其学生颜回的观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2019中国大学慕课(MOOC)中国文化概论作业测验与考试
中国大学慕课(MOOC)作业测验与考试(补交)单元作业一从尊奉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的极高礼赞,到高呼“打倒孔家店”乃至蔑称“孔老二”时的全盘否定,再到如今方兴未艾的“国学热”以及饱受争议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和主要代表,在近现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评价儒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局限,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首先,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和主要代表,其地位不可动摇。
儒家推崇的和平思想有利于保证国家的和平稳定,仁政的思想更是对中国现代的政治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儒家思想曾经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多年,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思想的短板,需要我们后人将它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应现代化、世界化的新儒家思想。
哲学文化单元测验1单选(2分)以下经典论述中,最能体现孟子伦理思想的是(D)A.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B.乐合同,礼别异C.兼相爱,交相利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单选(2分)下列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原始佛教的理论重心是“四门感悟”说。
B.豁然开朗、醍醐灌顶、如梦初醒都是形容顿悟的成语。
C.禅宗是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本土化的宗派。
D.佛教哲学的最高目的是度人解脱。
3多选(3分)下列符合老子哲学特点的是(C)A.唯道集虚B.贵柔守雌C.上善若水D.离形去知4多选(3分)魏晋玄学中的“三玄”指的是(ACD)A.《老子》B.《列子》C.《庄子》D.《周易》5多选(3分)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表述《红楼梦》里佛理禅意的是(ABD)A.诸行无常B.色即是空C.求仁得仁D.因缘生法单元作业二谈一谈古代的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答:早期,宗法制的影响是积极的。
保证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推动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中后期(尤其是明清),宗法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
“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对儒学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价值的认识也大为改观。
现在,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从电视台到图书馆,到处在讲儒学。
儒学已从百年衰微走上了复兴之路。
但儒学的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当今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认识儒学核心价值观,又如何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予以概括使之广泛普及、深入人心?这是亟待讨论的问题。
儒学核心价值认识史的回顾自儒学诞生以来,儒家对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表述代有异同,可谓有常有变。
孔子提出了20多个道德伦理范畴,如仁、义、礼、知、圣、孝、悌、忠、信、中、和、敬、宽、敏、惠、勇、温、良、恭、俭、让等,但讲得最多的是仁与礼。
孔子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仁本礼用”。
孔子的孙子子思,提出了以“仁、义、礼、智、圣”为核心价值的“五行”说,又有以“圣、智;仁、义;忠、信”为核心价值的“六德”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和子思的“五行”说,而以“仁、义、礼、智”为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念,并断言“仁义礼智根于心”。
荀子虽然批评思、孟“五行”说,但他最推崇的还是孔子,并继承了孔子的核心价值观。
如说:“仁义礼乐,其致一也。
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
三者皆通,然后道也。
”又说:“道也者何也?礼义、辞让、忠信是也。
”可见荀子在核心价值观方面与孔孟并无根本性对立。
到了西汉中期,对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起了重大变化。
大儒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建议,从而使官方统治思想从秦始皇尊法、汉初尊道转变为尊儒。
董仲舒在“尊孔”旗号下综合儒墨道法与阴阳五行思想,用“王道之三纲”与“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的核心价值观取代了先秦儒家的“仁本礼用”与“五行六德”之说,于是形成了主导封建社会近2000年的核心价值观——“三纲五常”论。
这个“三纲五常”论,因其符合封建统治者维护纲常伦理、稳定社会秩序的政治需要而受到历代专制君主的青睐。
中华国学题库总结答案
绪论1.中华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
对这句话的解释不妥当的是中华一词主要是种族概念2.当前流行的国学概论著作主要有三种形式。
下面哪一项不在这三种形式之内:以经学为中心的形式3.关于本课程的宗旨,下面哪一种阐述最为妥当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4.关于本课程内容的基本格局,下面哪两种表述比较合适:先秦时代以诸子学说为核心;秦汉以后以儒道佛三教为框架5.从导论的内容看,本课程最突出的特色是:思想性强,可以丰富人生智慧6.武王崩三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王若曰···下面哪一条最能概括其中思想:周公诰命诸侯:周人的统治遭遇了危机第一章1.易经这部古老的文献,最初主要用于:蓍筮2.我们今天所见的易经,是由多少卦、多少爻组成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3.在汉代,以京房为代表的易学家继承了易传的传统,发展出一套繁琐复杂的方法,用以推算祸福吉凶。
这种方法被称为:象数易学4.义理易学是中国易学的学术流派之一。
义是卦象、卦辞的含义,理是道理、真理,义理易学就是着重探讨易经卦义和道理的学说。
义理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王弼5.上古时代的人们用乌龟的腹甲,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放在火上炙烤,然后根据龟甲显示出的兆纹判断吉凶。
这种方法被称为:龟卜6.有了需要占卜的事情,人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卜甲取出,放在火上炙烤。
经过炙烤的龟甲,表面呈现出一些细微的裂纹,人们认为这是:龟兆7.按照周代筮法的规则,4和5为少数,为阳;8和9为多数,为阴。
假如三变的结果分别是9、8、4,即两多一少,记为“”,这被称为:少阳8.周易·系辞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这里所说的圣人是指:包牺氏9.在周易筮法中,如果是老阴,就应该变成阳爻,如果是老阳,就应该变成阴爻,从而得出新的一卦,这被称为之卦。
之就是至的意思,表示从原来的卦变为另外的一卦,这被称为:卦变10.在中国上古时代,负责占卜的官员根据兆纹预判事情的祸福吉凶,君主参考卜官的报告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情。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论语》读书笔记1《论语》一部充满深刻哲理的著作,但又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
每周五我们的语文老师都会开展一节阅读课,专门讲解并诵读《论语》,一则一则耐心地教我们,告诉我们背后的故事。
渐渐的,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我印象中的孔子形象重合,老师和孔子一样因材施教,不因为某某学习不好就对他态度不好,一视同仁。
因为老师我第一次走进《论语》,《论语》从而成了我现在最爱读的一本书。
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仁和礼”的思想已经深入到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
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人提出“仁”的看法,但都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广博而深刻的内涵。
《论语》赋予了“仁”新的内涵,但在书中,孔子给“仁”下来太多丰富而又模糊的意义,所以试图用一两则语录来诠释“仁”是不可能的,而是要纵观全书,才能对“仁”有些许皮毛的领悟。
老师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有一次监考,我坐在第二排,她没带表,于是问第一排一个同学:“同学,请问现在几点了?”同学漫不经心地回答之后,她依然说:“好的,谢谢。
”感觉老师对《论语》很感兴趣。
我们经常能看见她在早读课上和我们一起大声诵读《论语》,她对《论语》理解很透彻,总能结合实际生活解析,让我们感觉两千多年前孔子所说的话依然那么和蔼可亲、那么明晰深刻,给予我们很多启发。
老师每上一则就要求背诵,这段时间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对孔子各个方面有了深入的理解。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学生从不分贫富,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
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为是个伟大的教育家。
他对学习和思考的论述非常精辟,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便会疑惑不解。
说明“学”与“思”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工作中很多人不懂装懂导致了多少失误甚至惨剧。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论文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论文第一篇: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论文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以下是“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孔子的思想影响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它也历来是人们研究中国文化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思想及思想核心也一直为人们所探讨和争论。
文章也将浅要地谈谈孔子的思想及其核心。
一、孔子思想中的“礼”与“乐”孔子思想形成的具体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和当时社会现实中逐渐形成的。
从他所处的战争频繁和“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可以知道“礼”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话题。
“礼”是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殷周重“礼”,其礼仪往往形成一种严格的上下等级威仪和社会的差别意识。
其实在夏、殷时代就已经有“礼”的存在了,但是直到周公时代的周礼,才形成比较完善的礼乐制度,所以人们一般把周礼作为研究“礼”的一个典型时期。
由于孔子对“礼”的推崇,许多学者也因此认为“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一生都以诗书礼乐教弟子,非常注重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他指出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
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礼”是起过积极作用的,但是到了后来,“礼”逐渐被人们理解为盲目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并且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自由、婚姻自由的锁链,所以产生了“吃人的礼教”的说法。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的思想,我们应该辨证地去认识和理解“礼”的思想。
还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认为治人之“礼”要深入人心,必须同“乐”结合,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礼乐相结合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
“乐”作为音乐制度,它包括乐县、舞列、用乐等都有其森严的规定,孔子思想认为,礼是道德行为的规范,而乐能调和性情、移风易俗。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搜狗百科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搜狗百科儒家儒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
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由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
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
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
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
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分,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孔子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王守仁。
代表人物介绍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
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
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中华文明的内容
中华文明的内容中华文明是一个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涵盖了众多领域的内容。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华文明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
自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夏朝时期,中华文明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
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经历了许多朝代的交替和演变,每个朝代都对中华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它提倡仁爱、孝顺、忠诚、正直等美德,并主张以德治国,强调个人教养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此外,中华文明还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举例来说,中国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和细腻的笔触,传统音乐则着重强调和谐的音律和情感的表达。
中华文明还体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
从古代的《诗经》到现代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中国文学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的注意。
中国文学作品中常常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带给读者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和启迪。
此外,中华文明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人们通过举办庆祝活动、家庭聚会和亲友相聚来庆祝这些节日,体现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系,包括了悠久的历史、儒家思想、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以及传统节日和习俗等诸多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华文明特征的认识 -回复
中华文明特征的认识-回复中华文明是全球历史上最古老、最独特、最有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特征。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一步一步回答“中华文明特征的认识”。
首先,中华文明以中原为中心。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区。
中原地区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特有特征。
这是因为中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汇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土壤。
其次,中华文明以孔子思想为核心。
孔子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和标志性人物。
他的学说强调了人伦道德、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再次,中华文明注重和谐。
和谐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国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华文明鼓励人们追求平衡、协调和团结,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稳定,倡导和平共处和互利共赢的思维方式。
此外,中华文明强调家庭观念。
中华文明注重家庭的重要性,强调孝道,尊重父母、重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家庭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单位,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之一。
家庭观念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华文明的繁荣和文化传统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中华文明是文化的多元融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
中华文明的特征之一就是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多元融合。
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这种多元融合的特征使得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另外,中华文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就有“文以载道”的思想,即通过教育培养人才。
中华文明注重教育,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
古代有儒家学堂和私塾,现代有优质的大学和教育体系。
教育的价值观在中华文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中华文明是包容开放的。
中华文明给予了不同文化、不同思想和信仰以包容和尊重。
孔子文化介绍模板
孔子文化介绍模板1. 简介孔子文化,简称孔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文化以孔子的思想、教育理念、道德规范以及儒家经典为核心,强调人的修养、礼仪之道、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2. 儒家思想孔子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维系。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即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他认为人应该遵循道德规范,实现自我修养,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儒家思想将孔子的理念融入教育体系中,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学习态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3. 孔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1 仁爱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认为仁爱是人之本性。
他提倡人们要以诚实、善良、宽容和谦虚的态度对待他人,并倡导关爱弱者、扶持需要帮助的人。
3.2 礼仪之道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是通过遵循规范的礼仪而实现的。
他强调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3 忠诚和孝道孔子强调人们应该忠诚于家庭和国家,尤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道。
他认为孝道是一种基本的伦理规范,子女应该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并以此作为自己品行修养的重要标志。
4. 孔子及其影响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教育思想和学说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并且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被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他的经典著作《论语》被视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
他的思想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社会伦理,被用作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的指导。
孔子的影响还体现在东亚各国的教育体系中,儒家思想成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中国,孔子文化仍然被广泛传承,并且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教育、政治、商业和社会伦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学说成为华夏文明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和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精神内核,也成为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文化元素,儒家学说博大精深,而作为承载着这种文化精髓的儒家重要经典《论语》,更是成为历代国人最佳人格、思想、道德的启蒙书之一。
初读论语之前,了解论语的一些常识相关背景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我觉得还有必要在读之前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论语》稍微梳理一下它的结构。
《论语》全书共分为二十篇,从第一篇学而篇,一直到最后一篇尧曰篇为止,共凡计四百九十九章。
不同的篇所论述的事情各有其侧重点:第一篇学而篇读后,我感觉这一篇可以看成是初读《论语》的入门篇,主要目的是引导你进入儒学的道德之门,学而篇主要论述的是对儒学基本范畴“为学”、“孝悌”、“仁”、“自省”、“忠”、“义”、“信”等的概括阐述。
第二篇为政篇则在涉及前面一些内容如“为学”、“孝悌”基础上,突出了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在这里,孔子以“众星共北辰”为喻,强调为政者只有广泛推行德政,才能团结群众,为人民所爱戴。
在当今的社会下,又有多少为政者腐化堕落,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论语》文字并不多,整本书文字精简达练,一些道理初读起感觉似乎很浅显,但是随着读得深入,不断地回味,方才觉得并不是那么简单,在字里行间无疑都透露着圣人的智慧。
今天,我读了《论语》的第二章,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因为这句话,我便思索了起来:
君子两字在过去是指身份地位高贵的人,小人在过去则是指身份地位低贱的人。
而孔子却将这君子与小人重新定义了,现在很多时候君子都是指品行高尚的人,小人则是指品行低下的人。
所以我们只要正大光明,就是君子,小人则相对阴暗一些,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大大方方去做人,而不应该鬼鬼祟祟去做人。
周而不比,是指合群而不偏私,比而不周指小人总是疏远大家,几个人混在一起,像个小圈子,就像我们班有些同学也是如此,组成小圈子是没什么错,可是如果整天在小圈子里阴暗地对别的同学说长道短,乱搞是非,这种行为就是小人了。
这些便是我的理解,很清楚,我是要做君子的,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随便讲别人的是非。
第三篇八佾篇除了围绕仁、德、孝的主题外,孔子突出对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现实的忧虑和愤懑,孔子坚持维护周代的礼乐制度,在面对当时鲁国的权臣季氏在庭院里用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之舞作乐,孔子愤然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不仅在言语上而且将他维护周礼付诸于实践,孔子每次拜谒太庙则必温恭俭让,每事问,当有人认为他既然懂礼为何每事都问,孔子则说,这才是礼啊。
在对待礼的态度上,孔子则认为虽然礼是一种形式的东西,但确实一种内在虔诚的表现,因而当子贡打算撤掉祭祀用的活羊时,孔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尔爱其羊,吾爱其礼”,或许有人会认为孔子很虚伪,羊也是生命啊。
实际上孔子这种做法,体现他对礼的认识,礼应该是内在情感和外在形式的有机统一,两者应缺一不可。
在第四篇里仁篇里,与前几章类似,仍然围绕德、仁、孝,此外有一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每当人们谈论利与义的辩证关系时,往往会引用这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义利观反映了孔子心中理想的君子形象:“忠义理智性温仁恭俭让”精神的有机统一体。
其中,孔子对义很看重,当然今人在考察这种义利观时,显然显得更加有弹性了,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提出所谓的“鼓励人们追求物质利益,但反对一切向钱看”。
在第十篇先进篇里,主要谈论了孔子诸弟子的行为志向和孔子对他们的看法。
在这一篇中,有一章这样叙述大意是指季路问孔子如何侍奉鬼神,孔子显然在生死问题上是有所回避的,这也是儒学的一贯传统,注重现世,对那些虚妄的来世则不重视。
因而孔子这样回答季路的问题“未能侍人,焉能侍鬼”,“未知生,焉知死”。
显然,孔子这回答十分巧妙,从另一个角度含蓄而又委婉表达了孔子的生死观。
在这一篇里从孔子对学生的评价中,有这样的描述“严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从中我们看出严渊应该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之一。
尽管,孔子对仁德好学的严渊十分欣赏,但孔子也批评严回的“亦步亦趋”,不肯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孔子认为教学应该相长,学生不应该仅仅是亦步亦趋,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第一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问从哪里来随时注重时和习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第二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怎样做学问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第三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做学问的态度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做学问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