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观潮》
毛泽东励志诗词全集

毛泽东励志诗词全集1、《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2、《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3、《七绝·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4、《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5、《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6、《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7、《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9、《七律·洪都》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1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1、《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妇女解决,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12、《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苏轼《观潮》原文及文学赏析

苏轼《观潮》原文及文学赏析苏轼《观潮》原文及文学赏析引言: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观潮》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来感悟其中的禅理。
观潮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
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
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
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
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
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
这种禅悟,也就是对自然现象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
这种感悟,因人不同而有差异。
可以渐悟,也可以顿悟。
释迦苦修六年,某日夜睹明星而产生思想上的飞跃,豁然开悟,入於禅境。
前者是渐悟,后者是顿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第一句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是理想的目标,每个追求者都为之魂萦梦绕,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一睹为快。
如果追求受挫,则此心决无安定之时。
等到有朝一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欣赏了这两个地方的景致后,这才觉得它们虽然美丽,却似乎并无特别之处。
对此,世俗的感叹是:“不过如此!”而禅意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禅者会发出由衷的赞叹:“正是如此!”凡夫总是把极乐世界想像成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并且即使到了极乐世界,也感觉不到乐趣存在。
对于他们,日常的生活、熟悉的地方、得到了的东西就没有美妙可言。
27《观潮》知识讲解

《观潮》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biàn)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
宋德佑年间为义乌县(今属浙江)令。
入元不仕。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
善书画音律,能诗。
其词讲究格律,文字精美,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课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往事之作。
此书写得详备生动,寄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情。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高清课堂:观赏钱塘江潮ppt3】知识积累重点实词【高清课堂:观赏钱塘江潮ppt8、9、12】1.浙江:就是钱塘江。
2.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4.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5.际天:连接着天。
6.沃.(wò)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
7.艨艟..(méngchōng):战船。
8.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9.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
骑,马。
弄,舞动。
标,树立、举。
10.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11.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12.倍穹:(价钱)加倍的高。
穹,高。
13.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舸,船。
14.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15.逝:去,往。
16.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
文,动词。
17.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古诗七绝·观潮翻译赏析

古诗七绝·观潮翻译赏析
《七言绝句·观潮》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前言】
《七言绝句·观潮》是毛泽东所写的诗体裁文学,创作于1957年9月7月,出自《党的文献》,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1996年第6期。
观潮指观赏浙江省钱塘江口的涌潮。
钱塘潮以每年阴历8月18日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
作者在1957年9月11日(即阴历八月十八日),曾乘车去海宁七星庙观潮。
【翻译】
千里钱塘的波涛滚滚而来,雪浪飞花的潮水涌向钓鱼台。
人山人海大赞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赏析】
诗人写的这首《七言绝句·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
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orG,•可谓真正的天成。
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诗人眼中的钱塘潮阵容壮阔,来回奔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
如此气壮山河的气魄的确也只有毛主席这样的大诗
人才能胜任愉悦,•一气呵成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中华新韵诗词

中华新韵是以普通话为基础,根据现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对旧韵进行了简化和改革的一种韵书。
以下是一些中华新韵诗词的例子:
1. 《七绝·观潮》
浩渺烟波接岸平,江潮澎湃势如宏。
凭栏远眺心胸阔,万里江山尽在胸。
2. 《五律·春日》
春风拂面来,万物皆苏醒。
花绽枝头笑,莺啼绿树荫。
山川添锦绣,岁月更峥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春晴。
3. 《鹧鸪天·秋》
枫叶飘零秋意浓,霜天万里雁南征。
西风吹老梧桐树,独倚高楼思故情。
明月在,夜无声,故人别后梦难成。
相思何处是归程,泪湿衣衫恨几重。
这些诗词都是用中华新韵创作的,与传统的古韵有所不同,但依然具有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
钱塘潮诗句 苏轼

钱塘潮诗句苏轼导读:苏轼写钱塘江的诗句有哪些呢?想必你也很好奇吧,快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催试官考较戏作宋·苏轼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屋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风味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延伸阅读:关于钱塘江的诗句1、《七绝·观潮》现代·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xxx。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2、《钱塘江潮》唐·罗隐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3、《钱塘观潮》清·汤金钊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
盛气已吞文种墓,余波犹上子陵台。
底教金寇全师去,合借钱王射手来。
欲写壮观愁笔弱,银山饱看只空回。
4、《钱塘观潮》宋·刘黻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5、《忆钱塘江》宋·李觏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苏轼诗词简介:诗人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叶燮(字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观潮》好总结

本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段意:
一、 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二、 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三、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四、 写观潮的盛况。
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概括全 文,点明 题旨 ,接着交代海潮最盛 的 时间 ,然后对潮水作 正面 描绘, 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 首句,呼应 又为下文作 铺垫。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 。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 刻画了海潮的雄伟壮观。
词语练习:
1.天下之伟观也 3.方其远出海门 4.仅如银线
景象
农历十六日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当……时
几乎、将近
发、起
5.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6.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连接着天
7.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8.既而尽奔腾合五阵之势 10.如履平地
马 舞动 举
年
穷尽
9.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踩,走
译文: 声音大得像雷声轰鸣,波涛
汹涌澎湃,震撼人心,浪花冲刷 岸边,好像要吞没浩浩天空,给 焰焰红日洗澡一样,气势极其雄 壮豪迈。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 腰”者是也。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 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 它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是也: 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译文: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 口涌来的时候,仅仅像一条银白 色的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既而:不久; 则:就;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 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
译文:
不久渐渐靠近,就像 玉城雪岭一样连天涌来。
苏轼《观潮》全诗翻译及赏析

观潮宋·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注释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
恨:遗憾。
翻译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
无缘去一饱眼福则会遗憾终身。
终于亲眼看到庐山、浙江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赏析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
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
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
《观潮》一诗,也是继于以往人生体验,看清自己心随境转、杂念丛生的冲动之后的淡雅,不随着冲动妄念走。
从诗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常萦于梦寐。
似乎如果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千般遗憾,难以消解。
可是后来攀登庐山,出任杭州刺史,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
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以禅理入诗的历代诗人都有,唐代的王维可以说是代表,因为他追慕隐逸恬静,后来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诗表现了出尘的思想。
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都是例证。
苏轼在经历过宦海风涛,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产生“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语,也是烦恼即菩提的真实价值。
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
观潮原文赏析

观潮原文赏析观潮原文赏析观潮原文赏析1瑞鹧鸪·观潮碧山影里小红旗。
侬是江南踏浪儿。
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
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翻译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
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
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注释山简:字季伦,晋时人,好酒,《晋书》记载当时的儿歌嘲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浪婆:波浪之神。
欹,通欹,倾斜。
底,什么。
歌底曲,唱啥子歌曲。
使君,指杭州太守陈襄。
是日作者与陈襄同游。
陈襄字述古,在当时也是有名的诗人。
创作背景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说:“熙宁六年,任杭州通判,因八月十五日观潮作诗五首,写在安济亭上。
”其诗即《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十指出:“八月十五日观潮,题诗安济亭上,复作《瑞鹧鸪》词。
”合而观之,可知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八月。
赏析浙江钱塘潮本是大自然的奇观,自唐以来,天下闻名。
在词苑中,最早阑入这一“伟观”的,要数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之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宋初潘阆在《酒泉子》十首之十中对此也有颇见精采的描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如此雄奇的自然景观,对于通判杭州的苏轼来说,确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但直到判杭的第三年中秋节,苏轼才得到了观潮的机会,并留下了诗词作品。
这首词有比较独特的表现角度。
如果说《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只是综括地写看潮时所见所感,显得既深厚又驳杂的话,那么这首词便是侧重写大显身手的弄潮儿,换言之,作者摄取了钱塘潮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因而显得比较单一和明朗。
上片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
他们开始出现在两岸观众面前的形象是:“碧山影里小红旗”。
远处的青山是自然背景,江潮从那儿汹涌而来,影影绰绰的,江面上闪现出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
快速记忆 _ 教你如何用思维导文章观潮

快速记忆| 教你如何用思维导图快速记忆文章《观潮》2016-10-22 尚忆高效学习大讲堂点击上方“尚忆高效大讲堂”关注我们思维导图这项工具,除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理资料,制作计划,构思作文等,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记忆文章,并且适用于各种文体。
下面就以四年级上册《观潮》为例,来看看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记忆。
原文如下《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依据原文内容绘制的以记忆为目的的导图如下思维导图从中心开始看,这篇课文叫观潮,他的核心关键词是“天下奇观”,通篇文章都讲的是钱塘江大潮是如何被称为天下奇观的。
中心看完以后,我们从右上角一点钟方向,顺时针看思维导图,第一自然段,中心关键词“天下奇观”,讲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自然段,中心关键词是“前”,主要讲观潮前的的景象,然后看每一句的关键词,第一句交代观潮最好的时间——8.18;第二句告诉我们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最好的地方;第三、四、五句讲登上大堤看到的景色,分别为“横卧在眼前的钱塘江”、“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雨后阳光下,笼罩一层薄雾”;第六七句主要讲潮来前江边的景象,“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最后一句主要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人之多。
苏轼写钱塘江的诗句

苏轼写钱塘江的诗句
苏轼写钱塘江的诗句
苏轼写钱塘江的诗句有哪些呢?想必你也很好奇吧,快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苏轼
八月十五夜,
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屋与市楼,
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
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
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
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
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
门外白袍如立鹄.
延伸阅读:关于钱塘江的诗句
1、《七绝·观潮》
现代·毛泽东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xxx。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2、《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3、《钱塘观潮》
清·汤金钊
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
盛气已吞文种墓,余波犹上子陵台。
底教金寇全师去,合借钱王射手来。
欲写壮观愁笔弱,银山饱看只空回。
4、《钱塘观潮》
宋·刘黻
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5、《忆钱塘江》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描写淡定从容的诗句

描写淡定从容的诗句1.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毛泽东《七绝·观潮》2.宵衣深念长城固,肯待从容傲醉乡。
——司马光《奉和始平公忆东平·相印东临汶水阳》3.洗出壶中三峡,帝城赢得从容。
——韩淲《朝中措·山林锺鼎似无同》4.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5.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6.肯把离情容易看,要从容易见艰难。
难抛往事一般般。
——纳兰容若《浣溪沙·肯把离情容易看》7.造物从容消长处,盍将人事此中推。
——陈著《有感》8.谢公自有青云屐,且与从容步紫苔。
——范梈《休日出郊》9.从容何心问,到如今都领,绣春花草。
——陈著《大》10.藕荡桥边埋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
笔床茶灶太从容。
——纳兰容若《浣溪沙·藕荡桥边埋钓筒》11.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12.从容九霄上,谈笑授阴符。
——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13.暮年生计乏从容,六秩临头万事慵。
——方回《寄康庆之钱塘二首·暮年生计乏从容》14.从容犀局静,断续玉琴哀。
——皮日休《药名联句》15.遵野莽以呼风兮,步从容于山廋。
——刘向《九叹》16.静默供三语,从容等一枰。
——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17.从容谈笑间,荡不见府城。
——韩维《奉和象之夜饮之什》18.从容在一时,繁华不再荣。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19.从容拘旧学,惨澹閟阴符。
——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20.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杜甫《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21.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屈原《九章》22.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屈原《九章》23.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屈原《九章》24.翰墨从容千万字,韵高不作河西讴。
七绝观潮硬笔书法欣赏

七绝观潮硬笔书法欣赏稿子一嗨,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七绝观潮》的硬笔书法,那可真是太精彩啦!你们看这笔锋,刚劲有力,就像那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浪接着一浪,根本停不下来。
每一个笔画都像是有自己的个性,有的洒脱,有的沉稳,组合在一起简直绝了。
再瞧瞧这字的结构,紧凑又不失舒展,就好像潮起潮落之间的那种节奏,有张有弛。
而且啊,这字的大小和间距都恰到好处,不拥挤也不松散,看起来特别舒服。
我跟你们说,写这字的人一定是用心去感受了观潮的那种震撼,才能把情感融入到每一笔每一划当中。
看着这些字,我仿佛都能听到那潮声,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水汽。
还有这书法的布局,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从开头到结尾,有一种自然的流动感,就像是潮水一路奔腾向前,没有任何阻碍。
哎呀,反正我是越看越喜欢,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呢?稿子二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七绝观潮》的硬笔书法哈,可有意思啦!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幅硬笔书法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那一个个字就像是活了一样,好像在给我讲述观潮的故事。
你看这“潮”字,写得多有气势,那三点水就像是潮水拍打着岸边,溅起的水花。
而右边的部分,就像是潮头高高涌起,充满了力量。
还有那个“观”字,眼睛的部分写得特别传神,感觉就像我们自己在瞪大了眼睛,专注地看着那汹涌的潮水。
每一个笔画的粗细变化,都恰到好处。
粗的地方像是厚重的浪涛,细的地方又像是轻盈的水花,真是妙不可言。
而且啊,这字的排列也很有讲究。
有的字高,有的字低,就像潮起潮落的高低起伏,充满了动感。
我觉得这幅硬笔书法不仅仅是字写得好看,更是把观潮的那种壮观和激动人心的感觉给表现出来了。
每次看都让我心情澎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波涛汹涌的海边。
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呀?。
《观潮》原文及赏析

《观潮》原文及赏析《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分享文言文《观潮》ppt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ppt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观潮》

3、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 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 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 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 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 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毛泽东《七绝· 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农历十六日
当……时 忽然;一点点 被;去、往 画着文彩
阻塞
下面这段文字也是写观潮的,请你一边读一边将划线的词语 换成文言词语(在课文里找)。读完后拿它跟课文作一比较, 看课文中哪些语句属于夸张性的描写,把它摘出来。
我站在塘基上,等待着潮来。 不久( 既而 ),从远方传来了雷鸣似的响声( 大 声如雷霆),大家都伸长脖子向海门望去。 潮果然来了,最初只像一条白线( 仅如银线 ), 从远处慢慢而来,越近越快,声势异常雄伟壮阔( 势极雄豪 )。忽然( 倏尔 )风驰电掣似地从塘基 下奔过,高不过几尺,形状好像釜里想沸的水。奔 驰过后,江水增高了,颜色也变得异常的浑浊。 课文里属于夸张性的描写的语句有:
简介南宋观潮盛事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 安,是国都。 Ω观潮地当时在临 安城南,每年农历 八月十八日举行观 潮盛典。 Ω迎潮前有水军演 习,潮到时又有吴 地少年弄潮争标的 表演。 Ω当日从宫廷到民 间争相观看,万人 空巷,十分狂热。
观潮的名言名句

观潮的名⾔名句1. 钱塘江观潮的名句有哪些宋代⼤⽂豪苏轼就写过“⼋⽉⼗⼋潮,壮观天下⽆”。
北宋诗⼈王师道所写赞美钱塘江潮的诗句《⼗七⽇观潮》也⼀直被⼈们传颂着:“漫漫平沙⾛⽩虹,瑶台失⼿⽟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浮沉急浪中。
”“⽇落江湖⽩,潮来天地清。
”这是唐代王维咏潮的诗句。
它的⼤意是:⼣阳西下了,晚潮涌来,江⽔猛涨,碧⽔和蓝天连成⼀⽚,好像春⾊充塞着天地。
既写了海潮的巨⼤⽓势,⼜写了它特殊的壮观美。
⼀江钱塘两湖酒,三分西⼦四分妖。
五杯醉卧兰⾈上,醒来⾝后六百桥。
天宝谪仙骑鹤去,诗风⼤袖⽉宫寒。
钱塘每度潮汐猛,疑是狂⽣纵酒澜。
岳王亦遁荒丘冢,瀚海浮⾈陌路哀。
⼭势穷追烟霏尽,悲风怒卷⼤潮来。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为摧。
携⼋⽅清风与君当马万维想象与君当车四时鲜花与君当礼千般祝福与君当帖挟琴访友平平⼀⼼拜尽古代今朝真情⾄性雅⼠借泰⼭宝塔为我⽀笔钱塘⼤潮为我润墨五台诸峰为我镇纸四川盆地为我作砚倚马挥毫洋洋万⾔写就天上⼈间独⼀⽆⼆⽂章。
2. 观潮的千古名句“⼋⽉⼗⼋潮,壮观天下⽆”——北宋⼤诗⼈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其他描述有:庐⼭烟⾬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事,庐⼭烟⾬浙江潮。
钱塘⼀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蕴藏能量可惊天。
乍起闷雷疑作⾬,忽看倒海欲浮⼭。
万⼈退却如兵溃,浊浪⾼于阅景坛。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可摧。
海⾯雷霆聚,江⼼瀑布横。
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虹。
欲识潮头⾼⼏许,越⼭横在浪花中。
赭⼭潮势接天来,捍海塘东⽯囤摧。
3. 有关观潮的诗句有哪些杭州观潮姚合楼有章亭号,涛来⾃古今。
势连沧海阔,⾊⽐⽩云深。
怒雪驱寒⽓,狂雷散⼤⾳。
浪⾼风更起,波急⽯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危似⾛琼岑。
但褫千⼈魄,那知伍相⼼。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皆湿,当江⽇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七⽇观潮陈师道漫漫平沙⾛⽩虹,瑶台失⼿⽟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浮沉急浪中。
苏轼《观潮》

苏轼《观潮》
《观潮》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由妄念躁动之中恍然超越、豁然达观的思想。
此诗从字面解释是很简单的,但简单中又蕴含着不简单,不简单之处就在于本诗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是重复之句。
而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重复出现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读的热点。
前两句“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常萦于梦寐。
似乎如果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千般遗憾,难以消解。
后两句“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可是后来攀登庐山,出任杭州刺史,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
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
七绝观潮解读

七绝观潮解读
海潮涨落,千古不息。
自古以来,人们便对这自然界的奇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海潮成为了诗篇中的绝美景色。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七绝观潮诗,感受其中的意境与韵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潮景象。
诗中写道:“海面波涛汹涌起,千帆竞渡逐浪飞。
”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海潮的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千帆竞渡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之情。
接下来,诗人写道:“天际霞光映晚照,渔舟唱晚共谁归。
”这里,诗人将海潮与晚霞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而渔舟唱晚的场景,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
这种宁静与和谐,正是诗人在面对大自然时所追求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七绝观潮诗通过对海潮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启发我们要珍惜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观潮的诗句

观潮的诗句
1.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浪淘沙·其七》
2.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王师道《十七日观潮》
3.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毛泽东《七绝·观潮》
4.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
5.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白居易《潮》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观潮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