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C++树与二叉树
数据结构c语言课设-二叉树排序
题目:二叉排序树的实现1 内容和要求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2)对二叉排序树进展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 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 项),比照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2 解决方案和关键代码2.1 解决方案:先实现二叉排序树的生成、插入、删除,编写DisplayBST函数把遍历结果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前中后根遍历需要用到栈的数据构造,分模块编写栈与遍历代码。
要求比照二叉排序树和数组的查找效率,首先建立一个数组存储一个班的成员信息,分别用二叉树和数组查找,利用clock〔〕函数记录查找时间来比照查找效率。
2.2关键代码树的根本构造定义及根本函数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 ElemType;typedef struct BiTNode//定义链表{ElemType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 *rchild;}BiTNode, *BiTree, *SElemType;//销毁树int DestroyBiTree(BiTree &T){if (T != NULL)free(T);return 0;}//清空树int ClearBiTree(BiTree &T){if (T != NULL){T->lchild = NULL;T->rchild = NULL;T = NULL;}return 0;}//查找关键字,指针p返回int SearchBST(BiTree T, KeyType key, BiTree f, BiTree &p) {if (!T){p = f;return FALSE;}else if EQ(key, T->data.key){p = T;return TRUE;}else if LT(key, T->data.key)return SearchBST(T->lchild, key, T, p);elsereturn SearchBST(T->rchild, key, T, p);}二叉树的生成、插入,删除生成void CreateBST(BiTree &BT, BiTree p){int i;ElemType k;printf("请输入元素值以创立排序二叉树:\n");scanf_s("%d", &k.key);for (i = 0; k.key != NULL; i++){//判断是否重复if (!SearchBST(BT, k.key, NULL, p)){InsertBST(BT, k);scanf_s("%d", &k.key);}else{printf("输入数据重复!\n");return;}}}插入int InsertBST(BiTree &T, ElemType e){BiTree s, p;if (!SearchBST(T, e.key, NULL, p)){s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s->data = e;s->lchild = s->rchild = NULL;if (!p)T = s;else if LT(e.key, p->data.key)p->lchild = s;elsep->rchild = s;return TRUE;}else return FALSE;}删除//某个节点元素的删除int DeleteEle(BiTree &p){BiTree q, s;if (!p->rchild) //右子树为空{q = p;p = p->lchild;free(q);}else if (!p->lchild) //左子树为空{q = p;p = p->rchild;free(q);}else{q = p;s = p->lchild;while (s->rchild){q = s;s = s->rchild;}p->data = s->data;if (q != p)q->rchild = s->lchild;elseq->lchild = s->lchild;delete s;}return TRUE;}//整棵树的删除int DeleteBST(BiTree &T, KeyType key) //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删除操作{if (!T){return FALSE;}else{if (EQ(key, T->data.key)) //是否相等return DeleteEle(T);else if (LT(key, T->data.key)) //是否小于return DeleteBST(T->lchild, key);elsereturn DeleteBST(T->rchild, key);}return 0;}二叉树的前中后根遍历栈的定义typedef struct{SElemType *base;SElemType *top;int stacksize;}SqStack;int InitStack(SqStack &S) //构造空栈{S.base = (SElemType*)malloc(STACK_INIT_SIZE *sizeof(SElemType));if (!S.base) exit(OVERFLOW);S.top = S.base;S.stacksize = STACK_INIT_SIZE;return OK;}//InitStackint Push(SqStack &S, SElemType e) //插入元素e为新栈顶{if (S.top - S.base >= S.stacksize){S.base = (SElemType*)realloc(S.base, (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sizeof(SElemType));if (!S.base) exit(OVERFLOW);S.top = S.base + S.stacksize;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S.top++ = e;return OK;}//Pushint Pop(SqStack &S, SElemType &e) //删除栈顶,应用e返回其值{if (S.top == S.base) return ERROR;e = *--S.top;return OK;}//Popint StackEmpty(SqStack S) //判断是否为空栈{if (S.base == S.top) return TRUE;return FALSE;}先根遍历int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 int(*Visit)(ElemType e)) {SqStack S;BiTree p;InitStack(S);p = T;while (p || !StackEmpty(S)){if (p){Push(S, p);if (!Visit(p->data)) return ERROR;p = p->lchild;}else{Pop(S, p);p = p->rchild;}}return OK;}中根遍历int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int(*Visit)(ElemType e)) {SqStack S;BiTree p;InitStack(S);p = T;while (p || !StackEmpty(S)){if (p){Push(S, p);p = p->lchild;}else{Pop(S, p);if (!Visit(p->data)) return ERROR;p = p->rchild;}}return OK;}后根遍历int PostOrderTraverse(BiTree T, int(*Visit)(ElemType e)) {SqStack S, SS;BiTree p;InitStack(S);InitStack(SS);p = T;while (p || !StackEmpty(S)){if (p){Push(S, p);Push(SS, p);p = p->rchild;}else{if (!StackEmpty(S)){Pop(S, p);p = p->lchild;}}}while (!StackEmpty(SS)){Pop(SS, p);if (!Visit(p->data)) return ERROR;}return OK;}利用数组存储一个班学生信息ElemType a[] = { 51, "陈继真", 88,82, "黄景元", 89,53, "贾成", 88,44, "呼颜", 90,25, "鲁修德", 88,56, "须成", 88,47, "孙祥", 87, 38, "柏有患", 89, 9, " 革高", 89, 10, "考鬲", 87, 31, "李燧", 86, 12, "夏祥", 89, 53, "余惠", 84, 4, "鲁芝", 90, 75, "黄丙庆", 88, 16, "李应", 89, 87, "杨志", 86, 18, "李逵", 89, 9, "阮小五", 85, 20, "史进", 88, 21, "秦明", 88, 82, "杨雄", 89, 23, "刘唐", 85, 64, "武松", 88, 25, "李俊", 88, 86, "卢俊义", 88, 27, "华荣", 87, 28, "杨胜", 88, 29, "林冲", 89, 70, "李跃", 85, 31, "蓝虎", 90, 32, "宋禄", 84, 73, "鲁智深", 89, 34, "关斌", 90, 55, "龚成", 87, 36, "黄乌", 87, 57, "孔道灵", 87, 38, "张焕", 84, 59, "李信", 88, 30, "徐山", 83, 41, "秦祥", 85, 42, "葛公", 85, 23, "武衍公", 87, 94, "范斌", 83, 45, "黄乌", 60, 67, "叶景昌", 99, 7, "焦龙", 89, 78, "星姚烨", 85, 49, "孙吉", 90, 60, "陈梦庚", 95,};数组查询函数void ArraySearch(ElemType a[], int key, int length){int i;for (i = 0; i <= length; i++){if (key == a[i].key){cout << "学号:" << a[i].key << " 姓名:" << a[i].name << " 成绩:" << a[i].grade << endl;break;}}}二叉树查询函数上文二叉树根本函数中的SearchBST()即为二叉树查询函数。
03、1数据结构第一部分--线性表-树与二叉树
数据结构(一)目录第1章序论 (1)1.1 什么是数据? (1)1.2 什么是数据元素? (1)1.3 什么是数据结构及种类? (1)1.4 数据的逻辑结构 (1)1.5 数据的物理结构 (1)1.6 算法和算法分析 (1)1.7 算法的五个特性 (1)1.8 算法设计的要求 (2)1.9 算法效率的度量 (2)第2章线性表 (3)2.1 线性表举例 (3)2.2 线性表的存储 (4)2.3 线性表-栈 (4)2.4 队列 (4)2.5 双端队列 (6)第3章树和二叉树 (6)3.1 树 (6)3.1.1 树的基本概念 (6)3.1.2 树的常用存储结构 (6)3.1.3 树的遍历 (7)3.2 二叉树 (7)3.2.1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7)3.2.2 二叉树与树的区别 (7)3.2.3 树及森林转到二叉树 (7)3.2.4 二叉树的性质 (8)3.2.5 满二叉树 (8)3.2.6 完全二叉树 (8)3.2.7 完全二叉树的性质 (9)3.2.8 二叉树的四种遍历 (9)3.2.9 二叉排序树 (10)3.2.10 平衡二叉树 (11)3.2.11 m阶B-树 (11)3.2.12 最优二叉树 (11)3.2.1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12)3.3 广义表 (13)3.4 矩阵的压缩存储 (14)3.4.1 特殊矩阵 (14)3.4.2 压缩存储 (14)第4章历年真题讲解 (15)4.1 2009年上半年 (15)4.2 2009年下半年 (15)4.3 2010年上半年 (15)4.4 2011年上半年 (16)4.5 2011年下半年 (16)4.6 2012年上半年 (17)4.7 2012年下半年 (17)4.8 2013年上半年 (18)4.9 2013年下半年 (18)4.10 2014年上半年 (18)4.11 2014年下半年 (19)4.12 2015年上半年 (19)4.13 2015年下半年 (19)4.14 2016年上半年 (20)第1章序论什么是数据?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能够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它是计算机程序加工的原料。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8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一棵完全二叉树上有1001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的个数是( )。
【西安交通大学1996三、2(3分)】(分数:2.00)A.250B.500C.254D.505E.以上答案都不对2.一棵124个叶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 )个结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5十四、3(2分)】(分数:2.00)A.247B.248C.249D.250E.2513.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中共有626个结点,叶子结点的个数应为( )。
【上海交通大学2005四、6(2分)】(分数:2.00)A.3 11B.3 12C.3 13D.3 14E.其他4.具有300个结点的二叉树,其高度至少应为( )。
【北京理工大学2006五、8(1分)】(分数:2.00)A.6B.7C.8D.95.当结点数目一定时,具有最小深度的二叉树是(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分数:2.00)A.满二叉树B.完全二叉树C.线索二叉树D.二叉排序树6.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含有的结点数为( )。
【中山大学1998二、7(2分)】【北京理工大学2001六、5(2分)】(分数:2.00)A.2 IB.2 I-1一1C.2 I-1D.2 I一17.从树根(第0层)起,自上到下,逐层从左到右给二叉树的所有结点从1开始编号,则完全二叉树的第h 层的从左到右第k个结点的编号为( )。
【电子科技大学2005一、6(1分)】(分数:2.00)A.2 h +h-1B.2 h一k+1C.2 h +k+1D.2 h一k-18.下列判断中,( )是正确的。
【华南理工大学2006一、2(2分)】(分数:2.00)A.深度为k的二叉树最多有2 k -1个结点(k≥1),最少有k个结点B.二叉树中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C.对二叉树遍历是指先序、中序或后序遍历中的一种D.构造线索二叉树是为能方便找到每个结点的双亲9.一个具有1025个结点的二叉树的高h为( )。
树与二叉树的转换
删除它与其它孩子
结点之间的连线
注意:第一个孩子是二叉树
结点的左孩子,兄弟转换过 来的孩子是结点的右孩子
第二部分 新课讲授
第二部分 新课讲授
2、二叉树转换为树 加线
若某结点的左孩子结点 存在,则将这个左孩子 的右孩子结点、右孩子 的右孩子结点、右孩子 的右孩子的右孩子结点 等,就是左孩子的n个 右孩子结点都作为些结 点的孩子,将该结点与 这些右孩子结点用线连 接起来去线ຫໍສະໝຸດ 层次调整删除原二叉树中
有所结点与其右
逆时针旋转45 度,使之结构 层次分明
孩子结点的连线
第二部分 新课讲授
第三部分 总结反思
树到二叉树
70% 30%
树中的长子关系变成左 儿子关系;兄弟关系变 成右儿子关系。
二叉树到树
40%
二叉树中的左儿子关系 变成长子关系,右儿子 关系变成兄弟关系。
第三部分 总结反思
多了,因些很多性质和算法都被研究了出来。那么树
能不能转换成二叉树去研究呢? 答案是:能
第一部分 问题引入
第二部分 新课讲授
1、树转换为二叉树
加线
去线
层次调整
对树中每个结点,
在所有兄弟结点 之间加一条连线 只保留它与第一个 孩子结点的连线,
以树的根结点为轴心,将整
棵树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 使之结构层次分明。
思考: 如果不是一棵树,而是多棵树,
也就是森林,如何转换为二叉树?
感谢聆听 敬请指正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 om/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 教程:www.1ppt.c om/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数据结构-C语言-树和二叉树
练习
一棵完全二叉树有5000个结点,可以计算出其
叶结点的个数是( 2500)。
二叉树的性质和存储结构
性质4: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必为[log2n]+1
k-1层 k层
2k−1−1<n≤2k−1 或 2k−1≤n<2k n k−1≤log2n<k,因为k是整数
所以k = log2n + 1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遍历定义
指按某条搜索路线遍访每个结点且不重复(又称周游)。
遍历用途
它是树结构插入、删除、修改、查找和排序运算的前提, 是二叉树一切运算的基础和核心。
遍历规则 D
先左后右
L
R
DLR LDR LRD DRL RDL RLD
遍历规则
A BC DE
先序遍历:A B D E C 中序遍历:D B E A C 后序遍历:D E B C A
练习 具有3个结点的二叉树可能有几种不同形态?普通树呢?
5种/2种
目 录 导 航 Contents
5.1 树和二叉树的定义 5.2 案例引入 5.3 树和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5.4 二叉树的性质和存储结构 5.5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5.6 树和森林 5.7 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5.8 案例分析与实现
(a + b *(c-d)-e/f)的二叉树
目 录 导 航 Contents
5.1 树和二叉树的定义 5.2 案例引入 5.3 树和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5.4 二叉树的性质和存储结构 5.5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5.6 树和森林 5.7 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5.8 案例分析与实现
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特殊形态的二叉树
只有最后一层叶子不满,且全部集中在左边
数据结构(C语言版CHAP6(1)
G
说明 1)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最多有两颗子树;二叉树每个结点度小于等于2; 2)左、右子树不能颠例——有序树; 3)二叉树是递归结构,在二叉树的定义中又用到了二叉树的概念;
结束
第 16 页
6.2 二 叉 树
A B D G (a) E C F F C
A B D G (b) E
(a)、(b)是不同的二叉树, (a)的左子树有四个结点, (b)的左子树有两个结点,
结束
第 17 页
6.2 二 叉 树
2. 二叉树的基本形态
φ
结束
第 18 页
6.2 二 叉 树
3.应用举例 例1 可以用二叉树表示表达式
+ a * /
e
f
b
c
d
a+b*(c-d)-e/f
结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19 页
6.2 二 叉 树
例2 双人比赛的所有可能的结局
开始
甲
开局连赢两局 或五局三胜
乙
甲
甲 甲 乙
乙
对于线性结构由于每个结点只有一个直接后继,遍历是很容易的事 二叉树是非线性结构,每个结点可能有两个后继,如 何访问二叉树的每个结点,而且每个结点仅被访问一次?
结束
第 32 页
6.3
一 二叉树的遍历方法
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由根、左子树、右子树三部分组成 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解为:访问根,遍历左子树和遍历右子树 令:L:遍历左子树 D:访问根结点 R:遍历右子树 有六种遍历方法: DLR,LDR,LRD,
3)树的结点,可以有零个或多个后继; 4)除根外的其他结点,都存在唯一条从根到该结点的路径; 5)树是一种分枝结构
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练习题与答案1
1、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A.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B.元素之间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C.无序数据元素D.有序数据元素正确答案:B2、现有一“遗传”关系,设x是y的父亲,则x可以把他的属性遗传给y。
表示该遗传关系最适合的数据结构为()。
A.线性表B.树C.数组D.图正确答案:B3、一棵节点个数为n、高度为h的m(m≥3)次树中,其分支数是()。
A.n+hB.h-1C.n-1D.nh正确答案:C4、若一棵3次树中有2个度为3的节点,1个度为2的节点,2个度为1的节点,该树一共有()个节点。
A.11B.5C.8D.10正确答案:A解析: A、对于该3次树,其中有n3=2,n2=1,n1=2,总分支数=总度数=n-1,总度数=1×n1+2×n2+3×n3=10,则n=总度数+1=11。
5、设树T的度为4,其中度为1、2、3、4的节点个数分别为4、2、1、1,则T中的叶子节点个数是()。
A.6B.8C.7D.5正确答案:B解析: B、这里n1=4,n2=2,n3=1,n4=1,度之和=n-1=n1+2n2+3n3+4n4=15,所以n=16,则n0=n-n1-n2-n3-n4=16-8=8。
6、有一棵三次树,其中n3=2,n2=1,n0=6,则该树的节点个数为()。
A.9B.12C.大于等于9的任意整数D.10正确答案:C解析: C、n=n0+n1+n2+n3=6+n1+1+2=9+n1。
7、假设每个节点值为单个字符,而一棵树的后根遍历序列为ABCDEFGHIJ,则其根节点值是()。
A.JB.BC.以上都不对D.A正确答案:A8、一棵度为5、节点个数为n的树采用孩子链存储结构时,其中空指针域的个数是()。
A.4nB.4n-1C.4n+1D.5n正确答案:C解析: C、总指针数=5n,非空总指针数=分支数=n-1,空指针域的个数=5n-(n-1)=4n+1。
9、有一棵三次树,其中n3=2,n2=2,n1=1,该树采用孩子兄弟链存储结构时,则总的指针域数为()。
云大《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第6章 树和二叉树(147P)_OK
^d ^ ^ e ^ 三叉链表
3)二叉链表是二叉树最常用的存储结构。还有其它链接方 法,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所要实施的各种运算频度。
例:若经常要在二叉树中寻找某结点的双亲时,可在每个结 点上再加一个指向其双亲的指针域parent,称为三叉链表。
lchild data parent rchild
2021/8/16
2021/8/16
9
6.2 二 叉 树
6.2.1 二叉树的概念
一、二叉树的定义: 二叉树(Binary Tree)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它或者是 空集(n=0)或者由一个根结点和两棵互不相交的,分别称 为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 可以看出,二叉树的定义和树的定义一样,均为递归定 义。
A
集合3
集合1
BCD
EF
G
集合2
2021/8/16
3
2、树的表示方法 1)树形图法
A
BCD
EF
G
2)嵌套集合法
3)广义表形式 ( A(B, C(E,F), D(G) )
4)凹入表示法
2021/8/16
A B
D
CG
EF
A B C E DF G
4
3、 树结构的基本术语
1)结点的度(Degree):为该结点的子树的个数。 2)树的度:为该树中结点的最大度数。
7)路径(Path):若树中存在一个结点序列k1,k2,…,kj,使得ki是 ki+1的双亲(1<=i<j),则称该结点序列是从ki到kj一条路径 (Path)
路径长度:路径的长度为j-1,其为该路径所经过的边的数 目。
A
BCD
EF
G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8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一棵完全二叉树上有1001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的个数是( )。
【西安交通大学1996三、2(3分)】A.250B.500C.254D.505E.以上答案都不对√2.一棵124个叶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 )个结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5十四、3(2分)】A.247B.248 √C.249D.250E.2513.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中共有626个结点,叶子结点的个数应为( )。
【上海交通大学2005四、6(2分)】A.3 11B.3 12C.3 13 √D.3 14E.其他4.具有300个结点的二叉树,其高度至少应为( )。
【北京理工大学2006五、8(1分)】A.6B.7C.8D.9 √5.当结点数目一定时,具有最小深度的二叉树是(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A.满二叉树B.完全二叉树√C.线索二叉树D.二叉排序树设结点数目是n,n个结点未必是满二叉树,A错。
C和D明显错误。
6.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含有的结点数为( )。
【中山大学1998二、7(2分)】【北京理工大学2001六、5(2分)】A.2 IB.2 I-1一1C.2 I-1√D.2 I一17.从树根(第0层)起,自上到下,逐层从左到右给二叉树的所有结点从1开始编号,则完全二叉树的第h 层的从左到右第k个结点的编号为( )。
【电子科技大学2005一、6(1分)】A.2 h +h-1 √B.2 h一k+1C.2 h +k+1D.2 h一k-18.下列判断中,( )是正确的。
【华南理工大学2006一、2(2分)】A.深度为k的二叉树最多有2 k -1个结点(k≥1),最少有k个结点√B.二叉树中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C.对二叉树遍历是指先序、中序或后序遍历中的一种D.构造线索二叉树是为能方便找到每个结点的双亲9.一个具有1025个结点的二叉树的高h为( )。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6章:树
先根遍历: -+a*b–cd/ef 中根遍历: a+b*c–d–e/f 后根遍历: abcd-*+ef/-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Lchild; struct Node *Rchild; } BTnode,*Btree;
满二叉树:一棵深度为k且有2k-1个结 点的二叉树称为满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深度为k,有n个结点的 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 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 对应时,称为完全二叉树。
1 2 4 8 9 10 5 11 12 6 13 14 3 7 15 4 6 2
1 3 5 7
树的度:树中最大的结点的度数即为 树的度。图6.1中的树的度为3。 结点的层次(level):从根结点算起, 根为第一层,它的孩子为第二层……。 若某结点在第l层,则其孩子结点就在 第l+1层。图6.1中,结点A的层次为1, 结点M的层次为4。 树的高度(depth):树中结点的最大层 次数。图6.1中的树的高度为4。 森林(forest):m(m≥0)棵互不相交的 树的集合。
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第3版)教学课件第6章 树与二叉树
6.2 二叉树 6.2.1 二叉树的定义与基本操作 6.2.2 二叉树的性质 6.2.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6.2.1 二叉树的定义与基本操作 定义:我们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树型结构叫做二 叉树(Binary Tree): (1)每个结点的度都不大于2; (2)每个结点的孩子结点次序不能任意颠倒。
有序树:在树T中,如果各子树Ti之间是有先后次序的,则称为有序树。 森林:m(m≥0)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将一棵非空树的根结点删去,树就变成一 个森林;反之,给森林增加一个统一的根结点,森林就变成一棵树。
同构:对两棵树,通过对结点适当地重命名,就可以使两棵树完全相等(结点对应相 等,对应结点的相关关系也像等),则称这两棵树同构。
二叉树的基本结构由根结点、左子树和右子树组成
如图示
LChild Data RChild
Data
LChild RChild
用L、D、R分别表示遍历左子树、访问根结点、遍 历右子树,那么对二叉树的遍历顺序就可以有:
(1) 访问根,遍历左子树,遍历右子树(记做DLR)。 (2) 访问根,遍历右子树,遍历左子树(记做DRL)。 (3) 遍历左子树,访问根,遍历右子树(记做LDR)。 (4) 遍历左子树,遍历右子树,访问根 (记做LRD)。 (5) 遍历右子树,访问根,遍历左子树 (记做RDL)。 (6) 遍历右子树,遍历左子树,访问根 (记做RLD)。
(8) NextSibling(Tree,x): 树Tree存在,x是Tree中的某个结点。若x不 是其双亲的最后一个孩子结点,则返回x后面的下一个兄弟结点,否则 返回“空”。
基本操作:
(9) InsertChild(Tree,p,Child): 树Tree存在,p指向Tree 中某个结点,非空树Child与Tree不相交。将Child插入Tree中, 做p所指向结点的子树。
数据结构第六章树和二叉树习题及答案
习题六树和二叉树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树形结构的特点是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直接前趋B.线性结构中的一个结点至多只有一个直接后继C.树形结构可以表达(组织)更复杂的数据D.树(及一切树形结构)是一种"分支层次"结构E.任何只含一个结点的集合是一棵树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一棵二叉树中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为2B.任何一棵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度都为2C.任何一棵二叉树中的度肯定等于2D.任何一棵二叉树中的度可以小于23.讨论树、森林和二叉树的关系,目的是为了()A.借助二叉树上的运算方法去实现对树的一些运算B.将树、森林按二叉树的存储方式进行存储C.将树、森林转换成二叉树D.体现一种技巧,没有什么实际意义4.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 )A.有序数据元素 B.无序数据元素C.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D.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5.若一棵二叉树具有10个度为2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是()A.9 B.11 C.15 D.不确定6.设森林F中有三棵树,第一,第二,第三棵树的结点个数分别为M1,M2和M3。
与森林F 对应的二叉树根结点的右子树上的结点个数是()。
A.M1 B.M1+M2 C.M3 D.M2+M37.一棵完全二叉树上有1001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的个数是()A. 250 B. 500 C.254 D.505 E.以上答案都不对8. 设给定权值总数有n 个,其哈夫曼树的结点总数为( )A.不确定 B.2n C.2n+1 D.2n-19.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含有结点数为()A.2I B. 2I-1-1 C. 2I-1 D.2I -110.一棵二叉树高度为h,所有结点的度或为0,或为2,则这棵二叉树最少有( )结点A.2h B.2h-1 C.2h+1 D.h+111. 利用二叉链表存储树,则根结点的右指针是()。
A.指向最左孩子 B.指向最右孩子 C.空 D.非空12.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为ABCDEF,中序遍历结果为CBAEDF,则后序遍历的结果为()。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二版第5章树和二叉树答案
第5章 树和二叉树1.选择题(1)把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后,这棵二叉树的形态是( )。
A .唯一的 B.有多种C .有多种,但根结点都没有左孩子 D.有多种,但根结点都没有右孩子 答案:A解释:因为二叉树有左孩子、右孩子之分,故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后,这棵二叉树的形态是唯一的。
(2)由3个结点可以构造出多少种不同的二叉树?( ) A .2 B .3 C .4 D .5 答案:D解释:五种情况如下:A CBACBA CBACBACB(3)一棵完全二叉树上有1001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的个数是( )。
A .250 B . 500 C .254 D .501 答案:D解释:设度为0结点(叶子结点)个数为A ,度为1的结点个数为B ,度为2的结点个数为C ,有A=C+1,A+B+C=1001,可得2C+B=1000,由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可得B=0或1,又因为C 为整数,所以B=0,C=500,A=501,即有501个叶子结点。
(4)一个具有1025个结点的二叉树的高h 为( )。
A .11B .10C .11至1025之间D .10至1024之间 答案:C解释:若每层仅有一个结点,则树高h 为1025;且其最小树高为 log 21025 + 1=11,即h 在11至1025之间。
(5)深度为h 的满m 叉树的第k 层有( )个结点。
(1=<k=<h) A .mk-1B .m k -1C .m h-1D .m h-1答案:A解释:深度为h 的满m 叉树共有m h-1个结点,第k 层有m k-1个结点。
(6)利用二叉链表存储树,则根结点的右指针是( )。
A .指向最左孩子B .指向最右孩子C .空D .非空 答案:C解释:利用二叉链表存储树时,右指针指向兄弟结点,因为根节点没有兄弟结点,故根节点的右指针指向空。
(7)对二叉树的结点从1开始进行连续编号,要求每个结点的编号大于其左、右孩子的编号,同一结点的左右孩子中,其左孩子的编号小于其右孩子的编号,可采用( )遍历实现编号。
数据结构详细教案——树与二叉树
数据结构教案第六章树与二叉树目录6.1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1)6.2二叉树 (2)6.2.1 二叉树的定义 (2)6.2.2 二叉树的性质 (4)6.2.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5)6.3树和森林 (6)6.4二叉树的先|中|后序遍历算法 (7)6.5先|后|中序遍历的应用扩展 (9)6.5.1 基于先序遍历的二叉树(二叉链)的创建 (9)6.5.2 统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9)6.5.3 求二叉树的高度 (10)6.5.4 释放二叉树的所有结点空间 (11)6.5.5 删除并释放二叉树中以元素值为x的结点作为根的各子树 (12)6.5.6 求位于二叉树先序序列中第k个位置的结点的值 (12)6.5.7 线索二叉树 (13)6.5.8 树和森林的遍历 (14)6.6二叉树的层次遍历 (16)6.7判断一棵二叉树是否为完全二叉树 (16)6.8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18)6.8.1 最优二叉树(哈夫曼树) (18)6.8.2 哈夫曼编码 (19)6.9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 (19)6.9.1 先序非递归算法 (19)6.9.2 中序非递归算法 (20)6.9.3 后序非递归算法 (21)第6章二叉树和树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1、树的递归定义1)结点数n=0时,是空树2)结点数n>0时有且仅有一个根结点、m个互不相交的有限结点集——m棵子树2、基本术语结点:叶子(终端结点)、根、内部结点(非终端结点、分支结点);树的规模:结点的度、树的度、结点的层次、树的高度(深度)结点间的关系:双亲(1)—孩子(m),祖先—子孙,兄弟,堂兄弟兄弟间是否存在次序:无序树、有序树去掉根结点非空树森林引入一个根结点3、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树特有的操作:查找:双亲、最左的孩子、右兄弟结点的度不定,给出这两种操作可以查找到一个结点的全部孩子插入、删除:孩子遍历:存在一对多的关系,给出一种有规律的方法遍历(有且仅访问一次)树中的结点ADT Tree{数据对象:D={a i | a i∈ElemSet, i=1,2,…,n, n≥0}数据关系:若D为空集,则称为空树;若D仅含一个数据元素,则R为空集,否则R={H},H是如下二元关系:(1) 在D中存在唯一的称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它在关系H下无前驱;(2) 若D-{root}≠Ф,则存在D-{root}的一个划分D1, D2, …, D m (m>0)(D i 表示构成第i棵子树的结点集),对任意j≠k (1≤j, k≤m) 有D j∩D k=Ф,且对任意的i (1≤i≤m),唯一存在数据元素x i∈D i, 有<root,x i>∈H(H表示结点之间的父子关系);(3) 对应于D-{root}的划分,H-{<root, x1>,…, <root, x m>}有唯一的一个划分H1, H2, …, H m(m>0)(H i表示第i棵子树中的父子关系),对任意j≠k(1≤j,k≤m)有H j∩H k=Ф,且对任意i(1≤i≤m),H i是D i上的二元关系,(D i, {H i})是一棵符合本定义的树,称为根root的子树。
《c语言数据结构》第6章树和二叉树自测卷解答
《c语言数据结构》第6章树和二叉树自测卷解答第6章树和二叉树自测卷解答姓名班级题号题分得分一10二15三11四20五20六24总分100一、下面是有关二叉树的叙述,请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1.若二叉树用二叉链表作存贮结构,则在n个结点的二叉树链表中只有n—1个非空指针域。
(某)2.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的高度差等于1。
(√)3.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是有序的。
(某)4.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有两棵非空子树或有两棵空子树。
(某)5.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值大于其左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且小于其右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
(应当是二叉排序树的特点)(某)6.二叉树中所有结点个数是2k-1-1,其中k是树的深度。
(某)7.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如果不存在非空左子树,则不存在非空右子树。
(某)8.对于一棵非空二叉树,它的根结点作为第一层,则它的第i 层上最多能有2i—1个结点。
(应2i-1)(√)9.用二叉链表法(link-rlink)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的2n个指针区域中有n+1个为空指针。
(正确。
用二叉链表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共有2n个链域。
由于二叉树中,除根结点外,每一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所以只有n-1个结点的链域存放指向非空子女结点的指针,还有n+1个空指针。
)即有后继链接的指针仅n-1个。
(√)10.〖01年计算机系研题〗具有12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
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6,再求n2=n0-1=5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5种形态。
2.【计算机研2000】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n1=n2=2k-1-1=31个分支结点和26-1=32个叶子。
注:满二叉树没有度为1的结点,所以分支结点数就是二度结点数。
3.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9。
(注:用[log2n]+1(257≤2k-1)4.【全国专升本统考题】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350个叶子结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叉树定义[二叉树] 二叉树(binary tree)t 是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可以为空)。
当二叉树非空时,其中有一个称为根的元素,余下的元素(如果有的话)被组成2个二叉树,分别称为t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二叉树和树的根本区别是:• 二叉树可以为空,但树不能为空。
• 二叉树中每个元素都恰好有两棵子树(其中一个或两个可能为空)。
而树中每个元素可有若干子树。
• 在二叉树中每个元素的子树都是有序的,也就是说,可以用左、右子树来区别。
而树的子树间是无序的。
像树一样,二叉树也是根节点在顶部。
二叉树左(右)子树中的元素画在根的左(右)下方。
在每个元素和其子节点间有一条边。
二叉树的特性特性1包含n (n> 0 )个元素的二叉树边数为n-1。
证明:二叉树中每个元素(除了根节点) 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
在子节点与父节点间有且只有一条边,因此边数为n-1。
二叉树的高度(h e i g h t)或深度(d e p t h)是指该二叉树的层数。
特性2若二叉树的高度为h,h≥0,则该二叉树最少有h个元素,最多有2h - 1个元素。
证明:因为每一层最少要有1个元素,因此元素数最少为h。
每元素最多有2个子节点,则第i 层节点元素最多为2i - 1个,i > 0。
h= 0时,元素的总数为0,也就是20 - 1。
当h > 0时,元素的总数不会超过.特性3 包含n 个元素的二叉树的高度最大为n,最小为[l o g2 (n+ 1 )]。
证明:因为每层至少有一个元素,因此高度不会超过n。
由特性2,可以得知高度为h 的二叉树最多有2h-1个元素。
因为n≤2h-1,因此h≥log2 (n+ 1 )。
由于h 是整数,所以h≥[l o g2 (n+ 1 )]。
当高度为h 的二叉树恰好有2h - 1个元素时,称其为满二叉树(full binary tree)假设从满二叉树中删除k个元素,其编号为2h -i, 1≤i≤k,所得到的二叉树被称为完全二叉树(complete binary tree)在完全二叉树中,一个元素与其孩子的编号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其关系在特性4中给出。
特性4 设完全二叉树中一元素的序号为i, 1≤i≤n。
则有以下关系成立:1) 当i = 1时,该元素为二叉树的根。
若i > 1,则该元素父节点的编号为⎣i / 2⎦。
2) 当2i >n时,该元素无左孩子。
否则,其左孩子的编号为2i。
3) 若2i + 1 >n,该元素无右孩子。
否则,其右孩子编号为2i + 1。
证明 :通过对i 进行归纳即可得证。
二叉树描述链表描述二叉树最常用的描述方法是用链表或指针。
每个元素都用一个有两个指针域的节点表示,这两个域为L e f t C h i l d和R i g h t C h i d。
除此两个指针域外,每个节点还有一个d a t a域。
这种定义为二叉树节点提供了三种构造函数。
第一种无参数,初始化时节点的左右孩子域被置为0(即N U L L);第二种有一个参数,可用此参数来初始化数据域,孩子域被置为0;第三种有3个参数,可用来初始化节点的3个域。
二叉树的边可用一个从父节点到子节点的指针来描述。
指针放在父节点的指针域中。
因为包括n 个元素的二叉树恰有n-1条边,因此将有2n-(n-1 ) =n+ 1个指针域没有值,这些域被置为0。
-------------------------------------------------------------------------------------------------------------------------------- //链表二叉树的节点类template <class T>class BinaryTreeNode{friend void Visit ( BinaryTreeNode<T> *);friend void InOrder(BinaryTreeNode<T> *);friend void PreOrder(BinaryTreeNode<T> *);friend void PostOrder(BinaryTreeNode<T> *);friend void LevelOrder(BinaryTreeNode<T> *);// friend int main(void);public :BinaryTreeNode(){LeftChild = RightChild = 0;}BinaryTreeNode(const T& e){data = e;LeftChild = RightChild = 0;}BinaryTreeNode(const T& e, BinaryTreeNode *l,BinaryTreeNode *r){data = e;LeftChild = l;RightChild = r;}private :T data;BinaryTreeNode<T> *LeftChild, //左子树*RightChild; // 右子树} ;--------------------------------------------------------------------------------------------------------------------------------说明:变量(在图中为t) 来保存二叉树的根,用该变量的名称来指称根节点或整个二叉树,因此可以说根节点t 或二叉树t。
从根节点开始,沿着LeftChild 和RightChild 指针域逐层进行搜索,可以访问二叉树t 中的所有节点。
在二叉树中不设置指向父节点的指针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在二叉树的大部分函数中并不需要此指针。
若某些应用需要此指针,可在每个节点增加一个指针域。
二叉树常用操作二叉树的常用操作为:• 确定其高度。
• 确定其元素数目。
• 复制。
• 在屏幕或纸上显示二叉树。
• 确定两棵二叉树是否一样。
• 删除整棵树。
• 若为数学表达式树,计算该数学表达式。
• 若为数学表达式树,给出对应的带括号的表达式。
以上所有操作可以通过对二叉树进行遍历来完成。
在二叉树的遍历中,每个元素仅被访问一次。
在访问时执行对该元素的所有操作。
这些操作包括:把该元素显示在屏幕或纸上;计算以该元素为根的子树所表示的数学表达式的值;对二叉树中元素的个数加1;删除表示该元素的节点等。
二叉树遍历有四种遍历二叉树的方法:• 前序遍历。
• 中序遍历。
• 后序遍历。
• 逐层遍历。
前三种遍历方法在程序1- 2,1- 3,1- 4中给出。
假设要遍历的二叉树采用前前面所介绍的链表的方法来描述,并且B i n a n y Tr e e N o d e被定义为类或模板结构。
-------------------------------------------------------------------------------------------------------------------------------- //1-2前序遍历template <class T>void PreOrder(BinaryTreeNode<T> *t){// 对* t进行前序遍历if (t){Visit ( t ) ; // 访问根节点PreOrder ( t -> LeftChild ) ; // 前序遍历左子树PreOrder( t -> RightChild ) ; // 前序遍历右子树}}---------------------------------------------------------------------------------------------------------------------------------------------------------------------------------------------------------------------------------------------------------------- //1-3中序遍历template <class T>void InOrder(BinaryTreeNode<T> *t){// 对* t进行中序遍历if (t){InOrder(t -> LeftChild ) ; // 中序遍历左子树Visit( t ) ; // 访问根节点InOrder ( t -> RightChild ) ; // 中序遍历右子树}}---------------------------------------------------------------------------------------------------------------------------------------------------------------------------------------------------------------------------------------------------------------- //1-4后序遍历template <class T>void PostOrder(BinaryTreeNode<T> *t){// 对* t进行后序遍历if (t){PostOrder ( t -> LeftChild ) ; // 后序遍历左子树PostOrder ( t -> RightChild) ; // 后序遍历右子树Visit( t ) ; // 访问根节点}}-------------------------------------------------------------------------------------------------------------------------------- 说明:在前三种方法中,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在其右子树之前遍历。
这三种遍历的区别在于对同一个节点在不同时刻进行访问。
在进行前序遍历时,每个节点是在其左右子树被访问之前进行访问的;在中序遍历时,首先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子树的根节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在后序遍历时,当左右子树均访问完之后才访问子树的根节点。
在逐层遍历过程中,按从顶层到底层的次序访问树中元素,在同一层中,从左到右进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