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千功过秦始皇人民版选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3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秦王嬴政继位时,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这表现在( )
①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②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心所向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④齐、楚等六国出现政治危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秦国实现统一的条件包括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各地联系逐渐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等,齐、楚等六国并未出现政治危机。
故选A项。
【答案】 A
2.“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
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
【解析】题干“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即废除分封制。
“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即推行郡县制,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故选B项。
【答案】 B
3.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
这种制度是指(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三省六部制度
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
【解析】题干强调皇帝制度和地方郡县制的特点,这两方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故选A项。
【答案】 A
4.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 )
秦半两钱秦铜权
A.统一货币、度量衡B.修筑驰道
C.修筑长城D.统一文字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与秦统一后采取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有关。
B项是交通设施;C项是边防工程;D项属于文化方面。
【答案】 A
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
”这一举措( )
A.加强北部边防
B.“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秦朝加强北方边防,北部与材料中“包头市”“陕西淳化县”相符,故选A项;西南与材料中“包头市”“陕西淳化县”不符,故排除B项;岭南地区在南方,与材料中“包头市”“陕西淳化县”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地区,故排除D项。
【答案】 A
6.以下关于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了农民大起义。
秦朝的暴政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
分析各选项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能力提升练]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
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材料二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三……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材料四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二中辩论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三的建议各有其依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依据是什么?
(4)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理解辩论的焦点是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材料一主张实行郡县制。
第(2)问中材料二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商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国家统治;材料三主张统一思想言论,理由从社会现实状况回答;明显不同的用词应该是“师古”和“师今”。
第(3)问材料三体现了战国韩非子的主张,其根据是“法令出一”“士则学习法令辟禁”“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这些言论充分体现了韩非子的集权法治思想。
第(4)问材料四中秦始皇赞同实行郡县制的主张,理由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即诸侯国的存在是战乱的根源。
【答案】(1)焦点:地方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态度:材料一拥护郡县制,反对分封制。
(2)“师古”和“师今”。
(3)韩非子;依据:“法令出一”、“士则学习法令辟禁”、“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这些言论充分体现了韩非子的集权法治思想。
(4)秦始皇赞成“师今”、实行郡县制的主张。
理由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即诸侯国的存在是战乱的根源。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两千年而弗能改也,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
秦之所灭六国者,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的灭亡有无关系?
(3)结合上述材料,从制度创新角度谈谈启示。
【解析】第(1)问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之上,归纳概括即可。
第(2)问要联系所学知识,判断两者的关系。
郡县制的实行,在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秦王朝的灭亡并不是实行郡县制的结果,而是秦朝的暴政造成的,据此概括说明。
第(3)问在回答前两问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答案】(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材料二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
(2)没有关系。
秦以后许多王朝采用郡县制,出现强盛局面。
(3)制度创新能推动社会进步,但是王朝的灭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9.从古至今,史学家们一直对秦始皇的功过争论不休,就这种情况,下列有两则材料分别摘自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和古代史学家司马迁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解析】第(1)问,分析古今史学家的观点,要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要看其对秦始皇的评价是否一分为二;第(2)问,评价历史人物要把握准确的标准,以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评价他的是非功过。
【答案】(1)翦伯赞从顺应历史发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角度充分肯定秦始皇的功绩,但没有指出秦始皇的过失;司马迁完全否定秦始皇,没有指出他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二者说法都不够全面。
(2)秦始皇固然有“暴虐无道”的一面,但他统一全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及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所以秦始皇是一位功大于过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