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园林绿化工作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园林绿化工作情况汇报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城乡景观面貌显著提升。全市实施了107个园林绿化项目,其中,中心城区实施79个园林绿化项目。一是注重生态环境改善。重点实施了有轨电车沿线绿化美化、白马湖湿地生态修复、自行车公园、城市花道、合肥路绿化等项目建设。二是完善公园绿地功能。重点实施了城市绿色小客厅、樱花园环境与服务提升、萧湖公园绿化改造、中心城区公园深度开放等项目建设。三是彰显地方文化特色。重点实施了清江古韵水岸风情街绿化、西游大道绿化和龙光阁绿化等项目建设。
(二)园林资源保护成效明显。一是实施“绿评”新政。针对宁连路南门立交、樱花园改造提升、永淮路改造3个工程涉及绿化占用事项,启动了“绿评”(《城市建设工程树木移植和绿地占用论证程序暂行规定》)论证程序,通过社会公示、政府报批等流程,有效保护城市绿地。二是推动“立法”护绿。初拟了《淮安市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并被列为淮安首部地方性法规。会同市规划部门筛选了里运河滨水公园、绿地广场等7块绿地申报市第四批永久性保护绿地。三是提升整体水平。公共绿地全面实行一体化、精细化和清单式管理,出台了《养护绿地市场化招标施行方案》
(试行)。开展了园艺插花、草花拼图竞赛、美丽阳台(庭院)评选等行业活动,编印了花灌木修剪、市花月季养护、病虫害防治专项技术图册等。四是维护生态安全。在公园绿地试点应用绿色杀虫灯76盏,重点针对今年淮安多地爆发的检疫性害虫美国白蛾开展了3轮有效防治,首次在市区2万余株行道树使用喷式生物涂白剂,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三)公园绿地管理充满活力。一是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围绕踏青赏花、社会公益、特色园林等主题,精心策划组织了郁金香展、桃梨风光赏花节、格桑印象和相亲会等20多项主题游园活动,社会反响良好。二是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创新社会化管理,倡导文明志愿精神,与小城大爱协会等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了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社会各方力量为补充的园林志愿者队伍。在古黄河、里运河风光带、楚秀园等各公共绿地设置了附有“二维码”的植物信息牌4000余块,方便市民看牌识树。三是建设管理各具特色。动物园成立苏北首家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被授予省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称号;生态园引进栽植自衍花卉新品种,打造了特色小花境;钵池山景区增设了山体内部照明;楚秀园提升改造了12个景观节点花境;月季园成立了月季工作室。
三、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围绕省级人居环境奖创建和小康指标体系建设,以改善民生为根
本目的,努力在发展中创新、在转型中提升、在改革中增效,着力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景观环境和优质的人居环境。总体目标是:全市计划实施园林绿化项目88个,其中,中心城区计划实施园林绿化项目48个。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1.1%,新增改造绿地190公顷,新建、提升10个“城市绿色小客厅”游园。
——着眼于中心城市新定位,扎牢事业发展“根基”。一要优化发展空间。在多规融合的政策背景下,编制新一轮覆盖城乡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积极策应清河清浦合并、淮洪一体化、涟水融“市”入“海”、盱眙撤县建市、高铁新区建设等新一轮区划调整,各县区园林部门要适时调高发展定位、调整生态布局、调优绿化档次,不断优化城水相依、组团相间、生态相连、文脉相融的中心城市形态。二要推进生态建设。围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实施月季花馆、有轨电车沿线两侧景观提升、萧湖公园改造、自行车文化运动公园、合肥路公园、淮安植物园规划、乌沙干渠绿化以及洪泽城南公园(水釜城)、涟水绿色走廊规划、金湖利农河绿化、盱眙城市桃园、体育公园等一批园林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城乡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三要增强载体功能。策应洪泽湖、白马湖纳湖入城重大战略,全面提升四河八岸滨水景观,加强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源保护,把美丽的河湖风光融入城市,并辐射带动周边生态镇村建设。助推里运河文化长廊、古淮河西游记文化旅
游区、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城市内环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和重要载体建设,协助做好园林服务指导和绿化规划等工作,进一步彰显淮安生态美、水韵美、文化美。
——着眼于行业发展新特点,丰满淮安园林“枝叶”。一要加强资源管护。积极与市人大等相关部门对接,全力以赴推动《淮安市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编制工作,力争顺利实现地方立法目标。同时,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拟将绿地广场、清江华府等7块绿地确定为主城区第四批永久性绿地。创新开展绿地养护管理考核,满足全天候、开放式、精细化的管理要求。二要争创产业优势。推动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历史人文等多产业融合,增加产业附加值和含金量。培育、扶持一批本土园林设计、施工和监理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项目融资、资质升级、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争取扶上马、送一程,并引导企业向精品化、园艺化、特色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三要推动行业改革。实施公共绿地市场化养护试点,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探索建立末位淘汰和退出机制,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示范。苏北地区率先开发淮安“数字园林”平台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园林地理信息(GIS)、智慧绿化巡更、政务OA等系统平台,有效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年底前实现试运行。
——着眼于公共服务新需求,呵护民生幸福“花朵”。一要办好民生实事。中心城区新建、改建10个总
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的“绿色小客厅”游园。积极回应民意,增进绿色共享,顺利实现楚秀园、桃花坞公园延时开放。重点实施街头游园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应急避难场所、月季园观赏温室改扩建、钵池山公园金沙湾综合服务体等深度开放建设。二要优化文化供给。助推淮安“四力三美”文化建设,在游园活动策划上整合各公园(景区)特色资源,联动开展赏花、科普、健身和关爱等五大系列活动,注重与市内外重大活动相衔接,扩大社会参与度;在公园绿地上增加文化角、读书会等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市民群众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体现人文关怀。三要塑造服务品牌。通过公开课等形式,主动靠前服务,教授市民群众绿植栽培、园艺插花、宠物医疗等方面的知识。打造行道树大队、花木义工、治安中队等一批优秀基层服务品牌,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在服务群众、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争创全市“十佳”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