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三、DKD的防治
2.抗高血糖药物 (1)二甲双胍:eGFR 45~59 ml·min-1·1.73 m-2减量,eGFR<45 ml·min-1·1.73 m-2禁用。
• 在肾功能不全时,二甲双胍可能在体内蓄 积,甚至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 蛋白尿并非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
• 二甲双胍应在患者应激状态时(如严重感 染、急性心衰、呼吸衰竭等)停用,特别 是当患者有急性肾损伤时。
三、DKD的防治
2.抗高血糖药物 (4)噻唑烷二酮类(TZD)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和罗
格列酮)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大部分 吡格列酮经胆汁由粪便清除。
• 罗格列酮可被完全代谢,无原形药物 从尿中排出,其代谢产物从尿液 (64%)、粪便(23%)排出,肾功 能下降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 严重肾功能障碍应禁用吡格列酮。 • 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不宜使用。
三、DKD的防治
2.抗高血糖药物 (7)SGLT2抑制剂 • 此类药物除通过抑制SGLT2降糖外,还具有降
压、减重、降低尿酸等额外获益,上述作用可 能与管球反馈、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善以及 某些代谢效应有关。
• 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了SGLT2抑制剂在心血 管高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心血管安全性, 对肾脏次要终点进行了分析。恩格列净使肾脏 终点的风险下降39%,其中血清肌酐翻倍的发 生风险降低44%。卡格列净可使复合终点的风 险下降47%,其中白蛋白尿进展风险降低27%。 达格列净可使肾脏终点风险下降47%。
三、DKD的防治
(一)一般治疗 • 2.生活方式 • 生活方式干预还包括运动、戒烟、减
轻体重等。 • 推荐患者每周进行5次,每次30 min
与心肺功能相匹配的运动。 • 对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

最新: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精选全文完整版

最新: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最新: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摘要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疾病负担沉重。

自《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发布以来,随着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能力的不断提升、工作内容的不断拓展,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工作需要细化的技术指南。

本指南旨在推动基层DKD防治工作规范化,帮助基层医生开展DKD的预防和控制,并对DKD患者进行综合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基本要求、DKD概述、筛查、诊断与临床分期、治疗、患者随访及转诊。

本指南适用于≥18岁的T2DM。

糖尿病肾脏病概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总称。

糖尿病所致的肾脏损害称为DKD,其属于CKD的范畴。

DKD主要包括UACR≥30 mg/g 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 ml·min⁻1·1.73 m ⁻2,且持续超过3个月。

DKD是由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等),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e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

糖尿病肾脏病筛查、诊断与临床分期一、筛查推荐T2DM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筛查DKD,且以后每年至少筛查1次。

筛查项目包括尿常规、UACR和血清肌酐(计算eGFR)。

二、诊断DKD通常是根据UACR增高和/或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CKD而做出的临床诊断。

推荐采用随机尿测定UACR。

UACR≥30 mg/g定义为白蛋白尿,但仅单次UACR增高不能诊断为白蛋白尿,需在3~6个月内重复检测,3次中有2次UACR≥30 mg/g、排除感染等因素后方可诊断白蛋白尿。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前言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足花费巨大,约占整个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

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足溃疡(DFU)和截肢的流行病学及医疗负担要点提示•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用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及早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和及早规范治疗DFU,能明显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分级管理、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的综合防治策略一、糖尿病足的危害糖尿病足的基本定义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感染和(或)下肢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症,严重者累及肌肉和骨组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

糖尿病足预后很差,甚至比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除肺癌、胰腺癌等)。

DFU 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

二、DFU的患病率确切的糖尿病足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数据很有限,往往被低估。

三、糖尿病足的医疗费用2017年全球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7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100亿美元。

四、糖尿病足防治策略发达国家多年的糖尿病足防治经验证明,贯彻预防为主、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能够有效地降低DFU的发生、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

多学科协作的糖尿病足医疗护理专业团队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有足病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早完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血管病变和足病筛查,及早发现和管理教育这些高危患者。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
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
规律作息和良好睡眠习惯培养
规律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睡前准备
睡前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等,可进行轻度运动或听轻音乐 等放松活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环境优化
保持卧室安静、舒适、温暖,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有助于提高睡 眠质量。
治疗策略与目标
提出了针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 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控制血糖 、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以 及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的具体措施。
随访与监测
建议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进 行长期随访和监测,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 的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 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 防治临床指南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肾脏疾病概述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治疗方法及策略选择 • 并发症监测与处理 •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糖尿病肾脏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 肾脏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或)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持续超过3 个月。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代谢、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炎 症等多个方面。高血糖是DKD发生发展的核心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肾脏损伤 。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2019)要点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2019)要点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2019)要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DKD是CKD的重要病因。

目前我国尚缺乏全国性DK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文献报道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为10%~40%。

DKD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性别、种族、长病程、高血糖、高血压、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盐饮食、血脂异常、肾毒物质、急性肾损伤、蛋白摄人过多等。

与不合并DKD的糖尿病患者相比,DKD 患者死亡率更高,且大部分死亡是由于心血管事件导致。

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DKD的发生发展,对降低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定义与诊断(一)DKD定义【关键信息】:•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既往称“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为10%~40% (C级)(二)评估指标及筛查【关键信息】:•白蛋白尿: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m/g为尿白蛋白增加;且在 3~6个月内重复检查UACR,3次中有2次增加;排除感染等其他干扰因素•预估GFR(eGFR)下降:eGFR<60ml·min-1·1.73m-2•2型糖尿病和病程5年以上的l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UACR和eGFR检测,以便早期发现 DKD(B级)1.评估指标白的量。

的主要指标是GFR。

直接测定GFR对设备要求高、临床推广价值小,一般用eGFR代替。

2.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肾病,确诊 2型糖尿病后应立即进行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UACR和血肌酐(计算eGFR);以后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三)DKD的诊断DKD通常是根据UACR升高和(或)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CKD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诊断DK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 合并视网膜病变有助于DKD的诊断:2. 以下情况需考虑NDKD,应注意鉴别诊断:3. 确诊DKD后,应根据eGFR进一步判断肾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见表1。

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解读

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解读

专家共识
修订过程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 参与,共同讨论和制定修订后的
指南内容。
指南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适用情况
翻译推广
计划将指南翻译成其他语言,以便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
国际合作
将与国际糖尿病组织和其他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推广和实施指南,提高全球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疗水 平。
未来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THANKS
糖尿病肾脏疾病临 床诊疗中国指南解 读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珈谊 2023-11-13
contents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教育和支持 • 指南的实施和建议 • 指南的未来发展和展望
01
指南背景和目的
早期诊断与预防
进一步研究早期诊断标志物和预防措 施,提高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早期发现 和干预效果。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综合管理
将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与其 他慢性疾病综合考量,实现全面管理 和治疗。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远程诊 断、治疗、随访等环节的全程管理, 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心理支持
心理疏导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 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家属支持和教育
向患者家属介绍疾病知识和治疗措施,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 多的关心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
社区和医院合作
指南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糖尿病肾病指南

中国糖尿病肾病指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肾功能衰 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 症反应等。
糖尿病肾病的危害与影响
糖尿病肾病会导致肾功能逐渐减 退,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
命。
糖尿病肾病还会增加患者发生心 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肌梗死、
脂肪需求
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 物,如深海鱼、鸡胸肉、豆类 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
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 质,如钙、磷、镁等。
食物选择与烹饪技巧
食物选择
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蔬菜等;选择低糖、低脂、高蛋白 的食物,如鸡胸肉、豆腐、鱼等。
烹饪技巧
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烤等;避免过多调料,保持食物 原味。
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
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
在透析前适当控制饮食中钾、磷等元素的摄入,避免高血钾 等并发症;透析后根据透析效果调整饮食结构。
糖尿病肾病移植患者
在移植后需根据医嘱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营养摄入以促 进康复;同时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
05
糖尿病肾病运动管理
运动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01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与安全提示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
避免剧烈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 免引起低血糖反应或诱发心血管 事件。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 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 疲劳和受伤。
注意补充水分
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水分, 避免脱水引起的血糖波动和其他 健康问题。
运动前评估
在开始运动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 况进行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血 糖、血压等。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THANKS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 担。
为了规范和指导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指南的定义和重要性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是一套针对 糖尿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标
脑血管疾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 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及早发
现并治疗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病
密切监测尿蛋白等指标,及早 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肾病。
特殊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足
加强足部护理,预防溃疡和感染,及早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神经病变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及早发现并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06
糖尿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
准化指导方案。
指南对于规范和改进医疗卫生机构的 糖尿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 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 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指南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推动中国 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
普及化。
指南的范围和受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糖尿病 患者。
指南针对不同层面的医务人员、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 行全面、系统和实用的指导和建议,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效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于T2DM早期和T1DM患者,可 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如每日多次 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以控 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依从性
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正确使用药物、保持饮食 控制、进行适量运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
4
指南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于2014年制定 了"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15],对规范我国DKD的诊 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DKD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临床证据的陆续发布及一些新药的上市,有必要对 2014版共识进行修订。
• 本指南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16], 增加了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根据证据质量将证据级别分 为A、B、C三个等级。A级: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 或Meta分析。B级: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 随机对照研究。C级: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 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
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
7
指南
• DKD系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 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临床上以持续 性白蛋白尿和(或)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 为ESRD[19]。
•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合并的肾脏损害,除DKD外尚 可能由其他非糖尿病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 NDKD)引起,因此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不一定都是 DKD[20]。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11(1) : 15-28.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 临床指南
2019-02-15
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
1
指南
提要
• 前言 • 一、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定义与诊断 • 二、DKD的病理 • 三、DKD的防治 • 四、DKD的监测及转诊 • 五、总结
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
• 来自我国香港人群的研究显示,ESRD在2型糖尿病中的 比例约为0.5%,病程在15年以上者ESRD发病率超过20/1 000人年[3]。
2019中国糖尿病道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KD[4,5],目前我 国尚缺乏全国性DK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文献报道国内2 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为10%~40%[6,7,8,9]。
白蛋白尿作为诊断依据时,需进行综合判断,多次检测并
结合eGFR长期随访,且需排除其他可引起白蛋白尿的病
因。
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
10
指南
(二)评估指标及筛查
1.评估指标
• (2)eGFR • 肾功能改变是DKD的重要表现,反映肾功能的主要指标是
GFR。直接测定GFR对设备要求高、临床推广价值小,一 般用eGFR代替。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eGFR降低的 糖尿病患者均有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 部分糖尿病患者无尿白蛋白排泄异常,但已经存在eGFR 下降[4,23]。
• 201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与NKF达成共识,认为DKD是指 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低于60 ml·min-1·1.73 m-2和(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高于30 mg/g持续超过 3个月[17,18]。
• UACR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感染、发热、血糖过高、 血压过高、心力衰竭、24 h内剧烈运动、月经等,分析结 果时应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 然而,白蛋白尿对于预测DKD进展存在一定局限性。长期
观察性研究发现,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在10年中仅有
30%~45%转变为大量白蛋白尿,有30%转变为尿白蛋白
阴性,该现象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为显著[21,22]。因此,
• 另外,也有部分DKD患者同时合并NDKD,应注意临床鉴 别。
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
8
指南
(二)评估指标及筛查
1.评估指标
• (1)尿白蛋白
• 推荐采用随机尿测定UACR反映尿白蛋白的量。随机尿 UACR≥30 mg/g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即白蛋白尿。在 3~6个月内重复检查UACR,3次中有2次尿白蛋白排泄增 加,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即可诊断白蛋白尿。
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
5
指南
提要
• 前言 • 一、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定义与诊断 • 二、DKD的病理 • 三、DKD的防治 • 四、DKD的监测及转诊 • 五、总结
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
6
指南
(一)DKD定义
• DKD既往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 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NKF)制定了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简称 NKF/KDOQI。该指南建议用DKD取代DN[17]。
• 24 h尿白蛋白定量与UACR诊断价值相当,但前者操作较 为繁琐。
• 临床上常将UACR 30~300 mg/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 UACR>300 mg/g称为大量白蛋白尿。
2019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
9
指南
• UACR升高与预估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下降、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 关。
• DKD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性别、种族、长病程、高血糖、 高血压、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盐饮食、血脂异常、 肾毒物质、急性肾损伤、蛋白摄入过多等[10,11,12,13]。
• 与不合并DKD的糖尿病患者相比,DKD患者死亡率更高, 且大部分死亡是由于心血管事件导致[14]。早期诊断、预 防与延缓DKD的发生发展,对降低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提 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指南
前言
•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指 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KD是 CKD的重要病因。
• 国外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生率约为10/1 000人 年,合并大量白蛋白尿者ESRD的发生率接近60/1 000人 年[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