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爱莲说复习课教学设计

爱莲说复习课教学设计

《爱莲说》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流利的背诵课文;2、把握重点字、词、句;3、品味莲的内涵;4、理解写作手法复习过程:一、导入鲁迅的诗:扫除腻粉呈风骨,退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预设答案:莲花)莲花又叫什么?荷态万千入诗文?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莲花的诗文吗?二、背诵课文我们知道在古人的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美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对于莲的喜爱,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

那么,古往今来最喜爱莲花的是谁呢?对,当属周敦颐,他写了一篇文章,只有119个字,确实千古传诵的名篇?大家还记得这119个字吗?下面,老师将每个小组抽取一位同学来背诵,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六个学习小组,每组抽取一人背诵,教师评价背诵情况。

三、复习本课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作者是朝代中国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

原名敦实。

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爱莲说》出自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四、巩固重点字、词、句1、可:值得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爱莲说》复习教案

《爱莲说》复习教案

最新《爱莲说》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爱莲说》,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爱莲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爱莲说》的课文内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和哲理思想。

三、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文章的对比,突出《爱莲说》的特点和魅力。

2.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爱莲说》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逐句讲解,重点解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类似题材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爱莲说》的独特之处。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莲花的实地观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描写。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爱莲说》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的了解。

3. 开展莲文化主题活动,如诗词朗诵、绘画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爱莲说》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参考资料:其他有关莲花的诗词、散文等,供学生对比分析和拓展学习。

3. 教学课件:教师制作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爱莲说》复习课教案(1)

《爱莲说》复习课教案(1)

《爱莲说》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准确的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翻译。

2.分析文章所展现的莲的高洁品格,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与情感。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所展现的莲的高洁品格,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与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课盛夏之际,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这是宋代周敦颐笔下“爱莲池”的醉人美景。

今天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来复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文学常识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他在“爱莲池”边,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传世名篇《爱莲说》。

本文的文体是说。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如《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三:出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1.熟练准确的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翻译。

2.分析文章所展现的莲的高洁品格,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与情感。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四:课文背诵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会背后同学之间互相背诵,老师抽查背诵。

要求:1.准确熟练2.注意难写的字或易混字五、重点解词、句子翻译识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根据提示梳理识记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随机抽同学起来回答。

(一)重点解词:1、蕃2、莲之出淤泥:3、不染4、濯5、清涟6、不妖7、不蔓 8、不枝 9、益清10、亭亭 11、净 12、植13、亵玩 14、予谓 15、鲜有闻16、宜乎(二)重点句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六、内容探究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哪些美好的品质?2.作者以莲自喻,这种写法叫什么?表明他什么样的人生志趣?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污浊世风的鄙弃。

《爱莲说》复习课教学设计

《爱莲说》复习课教学设计
A、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来抒发感情,表现了作者高洁、正直的品质。
B、“菊,花之隐逸者”,表明作者对菊花的反感。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描绘了莲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D、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赞美君子形象,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二)讲评答案。(特别是选择题)
三)总结:同学们,中考的号角声已经吹响了,我们也整装待发,祝愿同学们三年的努力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四)总结:一篇优美的文章要重在内容美、情感美、语言美,作者就做到这几个方面。所以“莲花”高洁、优美的形象,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模拟演练:(10分)
一)过渡语:这一节课,我们复习了《爱莲说》相关的知识点,现在老师就要考查一下同学们,看看你们掌握得如何?(投影出示练习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爱莲说》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
《爱莲说》复习课
执教者(单位姓名)
手机




知识
目标
1、理解字词,感悟全文,诵读全文。
2、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能力
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
目标
1、领悟短文中作者所表现的的志趣和情操。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观夫巴陵胜状。
B.香远益清/开卷有益
C.宜乎众矣/不宜偏私
D.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2)翻译下列句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文章最能概括莲花形象的是“”,而结尾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用课文原句填空)

《爱莲说》的教案4篇

《爱莲说》的教案4篇

《爱莲说》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四)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

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字音字形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六)解读莲1、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味道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表里如一,正直无私美名远播,根基深厚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3、小结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演讲稿最新《爱莲说》复习教案.doc

演讲稿最新《爱莲说》复习教案.doc

《爱莲说》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积累作家周敦颐及“说”的有关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复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托物言志的写法。

【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作者:______ ,字:_______ ,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______代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等。

世称“________________ ”。

2、“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甚蕃()濯()清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jìng植()亵玩()陶后鲜有闻()(二)重点字词解释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4、不蔓不枝()()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花之君子者也()7、宜乎众矣()(三)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莲,花之君子者也。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一词多义1、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2、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桃花源记》3、益:香远益清()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4、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陋室铭》久之,目似瞑()《狼》(五)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1)蔓:(2)枝:2、香远益清远:(六)古今异义词1、亭亭净植植古义:今义:2、香远益清益古义:今义:(七)理解性默写1、《爱莲说》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爱莲说》中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内容及写法理解1、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以“莲花”自喻,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批判。

《爱莲说》复习课优质教案

《爱莲说》复习课优质教案

《爱莲说》教案【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默写课文;2.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3.学习本文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图片和诗歌导入)同学们,大家对于莲花都不陌生吧,它是那么美丽可目,清香可鼻,莲藕可食,莲子可药,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用了无数的语言来描绘它,赞美它。

那么你能说出含有“莲”的诗句吗?(学生举手回答)古人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其中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再一次品味《爱莲说》,和作者一同欣赏莲花的美丽。

二、作者和“说”的文体知识。

1.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2.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三、读背课文正字音:四、疏通文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重点字词。

2.1.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竖立 今义:种植 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 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 远播 3.重点词语可爱者甚蕃.:多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水波;过分艳丽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4.一词多义:之:水陆草木之花 ( 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渔人甚异之( 代词,代之眼前看到的景象 )菊,花之隐逸者也( 结构助词,的 )5.重点句子翻译。

爱莲说复习课

爱莲说复习课

《爱莲说》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课文,记住“蕃”“染”“植”等重点实词的词义,准确翻译重点句子;能分析莲具有的君子品质,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莲的形象,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独立、正直、质朴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分析莲具有的君子品质,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把握文章主旨,提高文学阅读能力。

教学容分析:《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短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在教学设计上,除了让学生继续练好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外,意在让学生了解并学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同时让学生在欣赏美文之中,发展美好情感,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用具:导学案、多媒体课件。

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以孔子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导入复习。

二、出示复习目标(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复习思路(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与句子——研读课文,把握主旨——感悟总结——拓展延伸)三、复习与成果展示(一)背诵课文1、全班齐读课文,强调注意加点字字音。

周敦颐.(yí)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蔓.(màn)不枝亵.(xiè)玩噫.(yī)鲜.(xiǎn)有闻2、检查背诵。

抽两个学生背诵后全班齐背。

(二)积累文言字词与句子1、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复习,完成导学案上“积累文言字词与句子”部分1、2题,2、展示复习成果。

(三)研读课文,把握主旨1、多媒体呈现思考题:(1)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哪些品质?明确:围绕“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庄重、质朴、洁身自好、特立独行、豁达大度、正直”等作答。

爱莲说教案(15篇)

爱莲说教案(15篇)

爱莲说教案(15篇)爱莲说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__的主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任务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方法:(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

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

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

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齐读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爱莲说》复习教案教学内容

《爱莲说》复习教案教学内容

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参考《爱莲说》复习课一、导入:古人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期中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和作者一同分享莲之美。

二、走近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因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三、体裁点击:“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四、感知莲之韵:(外在美)4、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风度气质: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作者通过外形的描写,用一句话概括了莲的内在气质,请同学们找出。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探究莲之魂:(内在美)1、作者借花喻人,揭示了花中蕴涵的君子品质,请把描写莲花的句子与揭示君子品质的句子连线。

莲君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不攀附权贵中通外直独立高洁不蔓不枝美名远扬香远益清纯真自然不显媚态亭亭净植内心通达行为正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尊敬2、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花象征感情作用莲花花之君子者赞美主旨(周敦颐)菊花花之隐逸者惋惜正衬(陶渊明)牡丹花之富贵者讽刺反衬(世人)托物言志高洁志趣。

《爱莲说》复习学案

《爱莲说》复习学案

《爱莲说》复习案一、文学常识:1、解题:这就是一篇借花喻人得小品文,作者借写“莲”出淤泥而不染得品格,表达她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得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不同凡俗得生活态度得赞赏,并以此文表达她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得恶浊世风得鄙弃。

2、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世称“濂溪先生”,她就是宋代理学得创始人,对宋明得哲学思想有很大得影响,著有《周元公集》。

3、“说”:古代一种文体,它既可以记述事物,又可以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得见解,很有文采,其特点与现代杂文相似。

4、写作特点。

①托物言志:以“莲”自说,托物言志,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

②巧用衬托比喻。

三次用菊与牡丹衬托莲:衬托:第一次:表达作者独爱莲。

第二次:写出莲得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写世人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

比喻:分别将菊、牡丹与莲喻为隐士、富贵者与君子。

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与高尚品德得生活态度。

③正面与反面相结合得写法:正面:写菊;反面:写牡丹。

5、与《陋室铭》比较。

①主题:相同点:两文都表现了不与肮脏得社会同流合污;不同得就是:《陋室铭》还表现了安贫乐道得思想。

②写法:相同点: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得写法;不同:《爱莲说》就是对比。

(强调不同点);《陋室铭》就是类比。

(强调相同点)二、字词句积累1、瞧拼音写汉字或瞧汉字写拼音甚蕃.( ) 濯.( )清lián( )而不妖不蔓.不枝( ) 亭亭jìng植( )亵..玩( ) 陶后鲜.有闻( )2、词语解释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3、一词多义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贤臣,远小人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益: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至于斟酌损益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久之,目似瞑菊之爱吾欲之南海闻之可: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谓:余谓菊何以谓之文也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复出焉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且焉置土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何戚焉清: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直:中通外直岂直五百里哉4、词类活用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反义词蕃鲜6、同义词亵妖7、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 今义:种植陶后鲜.有闻古义: 今义:新鲜宜乎众矣古义:今义:合适,应当8、重点句子翻译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复习教案

《爱莲说》复习教案

(四)《爱莲说》复习教案一、古诗词复习(要求:工整书写,准确无误)1、默写:2、古诗词归类二、文言文复习【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附:课文翻译爱莲说【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爱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兔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

对于莲花的爱好,象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主要内容】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主题思想】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三、复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等。

世称“濂溪先生”。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2、作品:“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二】重点字词句〖一〗重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莲,花之君子者也【二】阅读理解〖一〗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爱莲说》教案篇一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优秀9篇)《爱莲说》教案篇一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整体感知1、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

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明确]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明确]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

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明确]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

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最新《爱莲说》复习教案

最新《爱莲说》复习教案

《爱莲说》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积累作家周敦颐及“说”的有关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复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托物言志的写法。

【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作者:______ ,字:_______ ,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______代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等。

世称“________________ ”。

2、“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甚蕃()濯()清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jìng植()亵玩()陶后鲜有闻()(二)重点字词解释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4、不蔓不枝()()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花之君子者也()7、宜乎众矣()(三)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莲,花之君子者也。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一词多义1、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2、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桃花源记》3、益:香远益清()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4、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陋室铭》久之,目似瞑()《狼》(五)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1)蔓:(2)枝:2、香远益清远:(六)古今异义词1、亭亭净植植古义:今义:2、香远益清益古义:今义:(七)理解性默写1、《爱莲说》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爱莲说》中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内容及写法理解1、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以“莲花”自喻,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流利的背诵课文;
2、把握重点字、词、句;
3、品味莲的内涵;
4、理解写作手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
鲁迅的诗:扫除腻粉呈风骨,退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预设答案:莲花)
莲花又叫什么?荷态万千入诗文?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莲花的诗文吗?
二、背诵课文
我们知道在古人的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美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对于莲的喜爱,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

那么,古往今来最喜爱莲花的是谁呢?对,当属周敦颐,他写了一篇文章,只有119个字,确实千古传诵的名篇?大家还记得这119个字吗?下面,老师将每个小组抽取一位同学来背诵,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六个学习小组,每组抽取一人背诵,教师评价背诵情况。

三、复习本课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作者是朝代中国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

原名敦实。

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爱莲说》出自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四、巩固重点字、词、句
1、可:值得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8、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9、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更加。

10、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11、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助词。

12、隐逸: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者:~~的花。

1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4、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5、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6、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17、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18、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根据书本重拾记忆,然后分小组检查对以上字词的掌握情况。

(教师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每组按组别顺序完成3个小题)
五、品味莲的内涵
1、回顾课文,课文中哪些是直接写莲花美好的句子,说说各体现了什么品质?
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3、理解性默写(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将理解性默写句子写在作业本上)
①、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②、文章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④、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⑤、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⑥、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⑦、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⑧、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⑨、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⑩、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六、写作手法:
1、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
2、对比——作用: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深化了主题,突出了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