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⒉ 皮质核束
上运动神经元
皮质核束 经内囊膝 中央前回下1/3部皮质 下运动神经元 脑干内不同平面分出 至同侧、对侧 动眼神经核、滑车 神经核、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核、面神 经核上部、疑核、 副神经脊髓核 眼外肌、咀嚼 肌、眼裂以上 表情肌、咽喉 肌、胸锁乳突 肌、斜方肌
桥脑、延脑分出 至对侧 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
视野: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 间范围称之。 中心视野:黄斑处视网膜所感受到的空间 范围。 周边视野:黄斑周围视网膜所感受的空间 范围。 视野物体投射到视网膜的物像呈上、下倒 置,左右反置。
⒉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瞳孔,引起双侧瞳 孔缩小的反应称之。 光照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称直接对光反射, 而未照到侧的瞳孔缩小反应称之为间接对光 反射。
粗触、压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 ③ 质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丘脑腹后外侧核
央旁小叶后部
延脑中部以上,脊髓丘 脑前束与侧束合并成一束, 统称为脊髓丘系(脊髓丘 脑束)。 脊髓内肿瘤压迫一侧脊 髓丘脑侧束时:痛、温觉 障碍首先出现在对侧躯体上半部,逐渐波及下半部。 脊髓外肿瘤压迫:感觉障碍的顺序与上述相反。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武汉市优抚医院
一、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与感受 器和效应器之间在中枢内的联系通路。 各种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 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至中枢, 经过中继后,到达大脑皮质或小脑产生感觉的 路径。
㈠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深感觉):指肌、腱、关节等 运动器官本身在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包 括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
⒈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组成
躯干、四 周围支 肢皮肤浅 经脊神经 感受器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2
一 感觉传导通路
(一)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主要传导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 本身在不同状态时产生的感觉。 如;闭眼时感知的位置。又称深感觉。
整理版课件
3
位置觉
深感觉 运动觉
本体感觉 传导
震动觉
精细触觉
(辨别两点间的距离)
(物体的纹理粗细)
意识性感觉(传至大脑皮质)
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包括
非意识性感觉(传至小脑)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 包括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纹状体、 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 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 维联系。
锥体外系的 红核脊髓束 脑神经运动核 纤维最后经 网状脊髓束 脊髓前角细胞
1、在人类主要是协调锥体系运动 功能 2、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外表面包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为: 硬膜、蛛网膜、软膜
脑膜 蛛网膜 软膜
脑
硬脑膜 脑蛛网膜 软脑膜
脊髓
硬脊膜 脊髓蛛网膜
软脊膜
整理版课件
37
一、脊髓的被膜
• (一) 硬脊膜 (spinal dura mater)
上:附于枕骨大孔边 缘,与硬脑膜相延 续
下:下至S2椎水平变 细,包马裹尾,附 于尾骨
●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s):为大脑 皮质至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传出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s):为脑神 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神经细胞,它们的胞体
和 轴突构成运动冲动的最后通路。
锥体系
躯体运动传导通路包括
神经系统解剖学 ppt课件
第八节神经系统
一、脊髓和脊神经 二、脑和脑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 四、感觉传导通路 五、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模式图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 脑
神经
神
脊髓
经
系 统
周 围
按部 位分
脑神经 脊神经
神
内 内脏感觉神经
经 按脏
分 神 内 脏 交感神
布 经 运动 经分源自神经 副交感神经躯体神经
神经系统解剖学
横断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脊髓和脊神经根
神经系统解剖学
1、颈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1)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2)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3)
神经系统解剖学
2、臂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纵隔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腹后壁的肌肉和神经
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皮质分区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底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岛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的正中矢状切
神经系统解剖学
海马和穹窿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基底核
神经系统解剖学
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广泛区 域,分为嘴、膝、干、压四部 分
中央沟: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 前下方,几乎达外侧沟
顶枕沟:半球内侧面后部自前下斜向后 上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1、大脑半球外侧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额叶: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 额上回:额上沟以上 额中回:额上沟与额下沟之间 额下回: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一、脊髓和脊神经 二、脑和脑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 四、感觉传导通路 五、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模式图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 脑
神经
神
脊髓
经
系 统
周 围
按部 位分
脑神经 脊神经
神
内 内脏感觉神经
经 按脏
分 神 内 脏 交感神
布 经 运动 经分源自神经 副交感神经躯体神经
神经系统解剖学
横断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脊髓和脊神经根
神经系统解剖学
1、颈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1)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2)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3)
神经系统解剖学
2、臂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纵隔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腹后壁的肌肉和神经
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皮质分区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底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岛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的正中矢状切
神经系统解剖学
海马和穹窿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基底核
神经系统解剖学
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广泛区 域,分为嘴、膝、干、压四部 分
中央沟: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 前下方,几乎达外侧沟
顶枕沟:半球内侧面后部自前下斜向后 上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1、大脑半球外侧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额叶: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 额上回:额上沟以上 额中回:额上沟与额下沟之间 额下回: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功能: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一般把通路上的神经元分为 上、下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主要是皮质Betz细 胞和锥体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主要是脑神经运动 核细胞和脊髓前角细胞。
皮质核束
脑N
头面
(除舌下N核、 脑N运动核 部肌 面N核侧之外) 为双侧性 大脑 皮质 经内囊 上运动 锥体束 N元 皮质脊髓侧束 脊N 躯干肌 四肢肌 躯干肌
六、听觉传导通路:
auditory pathway
外侧丘系(部分交叉)
Corti器
蜗N节 蜗N节核 下丘臂
听辐射
大脑皮质颞横回
下丘 内侧膝状体 经内囊
内侧膝状体
1、外侧丘系的纤维有少量的直接 终止于内侧膝状体不经过上丘; 2、听觉传导是双侧的,一侧通路 受损不产生明显症状。
七、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四肢肌
一次性交叉 前角C 皮质脊髓束 分段交叉 脊N 质脊髓前束 前角C
1、 内囊的定位; 2、 皮质核束起中央前回下1/3, 皮质脊髓束起中央前回上2/3; 3、 运动通路二级神经元,一次 越边,一次突触,(211通 路)。
损伤表现:
瘫痪特点 肌张力 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挛痉性硬瘫 增高 亢进 消失或减弱 (+)
作用:痛觉在间脑可感知,大脑能
感受痛的性质、强弱及温度觉和粗 略触觉。
损伤:对侧半的躯干四肢的浅感觉
障碍,若损伤脊髓,对侧损伤水平 一、二节以下的痛、温觉消失,存 麻木感觉。
五、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
视杆细胞 视椎细胞
双极细胞
鼻侧纤维交叉 节细胞
视束
颞侧纤维不交叉
膝距束
第10章 传导通路
如损伤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脑束以上 部分,可现 伤面以下对侧痛、温感觉消 失。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 周围突 口鼻腔粘膜相 关感受器 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上行形成 中枢突 三叉N节 进入脑干 三叉N脊束核(接受痛、温觉) 三叉N脑桥核(接受触压觉)
上行 三叉丘系
发出纤维
内囊后肢
一侧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损伤, 可出现对侧舌肌瘫痪和眼裂以下的面肌瘫 痪。如一侧的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核或脑 神经)损伤,则出现同侧相应的肌瘫痪。 如损伤面神经或面神经核可出现同侧的面 肌全部瘫痪;伤舌下神经或舌下神经核可 出现同侧舌肌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和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它们分别发脑神 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中枢突 脊N节
脊髓
终止于
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发出纤维在同侧 和对侧的 腰骶膨大Ⅴ-Ⅶ层 外侧部
(二)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的传导通路
此通路又称为浅感觉传导通路,由 三级神经元组成。
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 肢皮肤的 感受器
上行 周围突 中枢突
脊 N节
中央后回下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其 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的皮肤、以 及口、鼻粘膜等处;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进 入脑桥。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痛、温觉在三叉神经 脊束核, 触觉在三叉神经脑桥核,二核发出二 级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上行的三叉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 内侧核,由此发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 央后回的下部。
主要功能:
1、协调锥体系运动功能。 2、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维持体态 姿势和习惯性运动。锥体系发起运动,锥体外 系维持习惯性运动。
脑和脊髓传导通路PPT课件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肌肉 肌腱
周围突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胸核、腰骶膨大
关节
随脊神经
Ⅴ-Ⅶ层灰质
第一级神经元
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
第二级神经元
进入脊髓同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后束 ,经小脑下脚 进入脊髓对侧或同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
小脑旧皮质
2. 非 意识 性深 感觉 传导 路的 概念 及机 能意 义:
(3)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
1)视觉传导通路 视觉感受器(视 周围突 视网膜双极细胞 中枢突 节细胞
视锥、视杆细胞)
第一级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
神神经 视交叉
视束后
丘脑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经内囊后脚
视网膜鼻侧半纤维交叉 含两眼视网膜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同侧半的纤维 第三级神经元
大脑半球距状沟周围皮质(视区)。
瞳孔对光反射径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当反射径路的传入都分(视神 经)损伤时,由于光线不能传入,用光照患侧瞳孔时,两侧瞳孔都无反应;但 光照健侧瞳孔时.两眼瞳孔均缩小,即患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 存在。若反射径路的传出部分(动眼神经)损伤时,患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都 消失。
(4)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 周围突 Ⅷ-蜗神经 螺旋神经节 第一级神经元 中枢突 蜗神经核 第二级神经元
2)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 口、鼻腔粘膜随
周围突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第一级神经元
中枢突 随三叉神经入脑桥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脊束核(痛\温觉) 第二级神经元
× 形成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脚
中央后回的下部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备用
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 患病侧的表情肌全部瘫 痪,表现为该侧额纹消 失、眼不能闭、 口角下 垂、鼻唇沟消失等。
舌下神经瘫
舌下神经核上瘫,舌 向前伸时,舌尖偏向 病灶的对侧(健侧), 但舌肌不萎缩。
舌下神经核下瘫时, 患侧舌肌瘫痪、伸舌 时舌偏向患侧,核下 瘫时间长久时,就会 出现舌肌萎缩。
(二)锥体外系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 (含精细触觉)
骨骼肌、
肌腱、
周围突
关节、 骨膜、 皮肤
感 受 器 经脊神经
精细触觉
①
脊神经节
③
②
中枢突入 脊髓后索
薄束、楔束
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的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皮质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痛温觉、 粗触觉、 压觉传导路
二条: 头面部 躯干和四肢
三级神经元
躯干、四肢浅感觉
躯干、
四肢 感
周围突经 脊神经
皮肤 受
痛温 器
觉和
粗触 觉
①
②
中枢突入
脊髓灰质 经白质前连合
脊髓上升1-2节
交叉
脊神经节
③
后角固有核
脊髓丘脑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的中上部
向上经脊髓、延髓、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旁小叶后部皮质
脑桥、中脑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周围性瘫、弛缓性瘫、软瘫、核下瘫
皮质脊髓束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束
中央前回上部、中央旁小叶
下运动神经元
前部和附近区域的皮质
×皮质脊髓侧束
脊神经
皮质脊髓束
舌下神经瘫
舌下神经核上瘫,舌 向前伸时,舌尖偏向 病灶的对侧(健侧), 但舌肌不萎缩。
舌下神经核下瘫时, 患侧舌肌瘫痪、伸舌 时舌偏向患侧,核下 瘫时间长久时,就会 出现舌肌萎缩。
(二)锥体外系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 (含精细触觉)
骨骼肌、
肌腱、
周围突
关节、 骨膜、 皮肤
感 受 器 经脊神经
精细触觉
①
脊神经节
③
②
中枢突入 脊髓后索
薄束、楔束
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的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皮质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痛温觉、 粗触觉、 压觉传导路
二条: 头面部 躯干和四肢
三级神经元
躯干、四肢浅感觉
躯干、
四肢 感
周围突经 脊神经
皮肤 受
痛温 器
觉和
粗触 觉
①
②
中枢突入
脊髓灰质 经白质前连合
脊髓上升1-2节
交叉
脊神经节
③
后角固有核
脊髓丘脑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的中上部
向上经脊髓、延髓、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旁小叶后部皮质
脑桥、中脑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周围性瘫、弛缓性瘫、软瘫、核下瘫
皮质脊髓束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束
中央前回上部、中央旁小叶
下运动神经元
前部和附近区域的皮质
×皮质脊髓侧束
脊神经
皮质脊髓束
运动解剖学22神经系统总论和脊髓PPT
动神经元,胞体大,轴突粗,分布于骨骼肌的梭外肌,支配骨
骼肌的随意运动。α运动神经元也分两种:一种胞体小,轴突
传导冲动慢,支配红肌纤维;另一种胞体大,轴突传导冲动快,
支配 白肌纤维。
后角内聚集着与传导感觉有关的中间神经元胞体,主要
承受由后根传入的躯体和内脏的感觉 冲动,其轴突组成脊髓
白质内某些感觉传导束和联系脊髓节间的固有束。侧角内聚
从脊髓的横切面观察,脊髓内部是由位于中央的灰质和
周围的白质两局部构成。灰质中间有一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
向上通往第四脑室。
质: 灰质纵贯
脊髓的全长,在横断
面上呈蝶形构造,主
要是由神经元胞体
和树突聚集而成,其
左、右侧各有一个突
起,前端膨大称为前
角;后端窄细称为后
角。在胸腰段的前、
后角之间还有向外
二、神经系统的根本概念和活 动
(一) 根本概念
质: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中的部位,
在新鲜标本上呈暗灰色,故称
灰质。分布在大脑、小脑外表的
灰质称为皮质
大脑皮质
小 脑 皮 质
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各种不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
在一起的构造。由于神经纤维外表的髓鞘含有磷脂,故色
泽亮白,称白质
侧突起的侧角。
前角内主要聚集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的纤维出前外侧沟 组成前根,构成脊神经的躯体运动成分,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前角运动神经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γ-运动神经元,胞
体小,轴突细,分布于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兴
奋,引起梭内肌收缩,刺激肌梭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梭外肌
收缩。γ-运动神经元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肌紧张。另一类是α-运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未照一侧(左侧)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
一侧视神经受损时, 瞳孔括约肌 睫状神经节 患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一侧动眼神经受损时, 动眼神经副核
患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患侧间接对光反射也消失
二、运动传导通路
(一)椎体系 1、皮质核束
核上瘫 面对下 舌偏健 舌偏患 核下瘫 面同侧
2、皮质脊髓束
内囊
眼裂以下
脑桥内面 神经核 延髓内的锥 体交叉
偏
瘫:当一侧内囊受损时, 引起对侧面部眼裂以下, 对侧上下肢瘫痪
上肢肌
下肢肌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内 囊
背侧丘脑 神经元 当一侧脊髓一半横断伤时, 出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骨骼 肌瘫痪、深感觉消失,对侧 浅感觉消失。 薄束核 楔束核
深感觉 感受器 浅感觉 感受器 骨骼肌
中央前回 (上神经元)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灰质前角 神经元(下)
骨骼肌
延髓
一侧上神经元受损,对侧上下肢体瘫痪,而躯干肌瘫痪不明显。
面神经核上瘫
面神经核下瘫
中央前回
内囊 皮质脊髓束 脑桥
皮质脊髓侧束 上肢肌 躯干肌
延髓
脊髓颈段 脊髓胸段
下肢肌
脊髓腰段
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上神经元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 躯干肌
四肢肌
一侧上神经元受损,对侧上下肢瘫痪明显,而躯干肌瘫痪不明显。
3、上下神经元损伤后的区别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早期肌萎缩 上神经元 痉挛性瘫痪(硬瘫) 增高 亢进 有(+) 不明显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弛缓性瘫痪(软瘫) 减低 消失 无(—) 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感觉传导通路
(一)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主要传导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 本身在不同状态时产生的感觉。 如;闭眼时感知的位置。又称深感觉。
.
3
位置觉
深感觉 运动觉
本体感觉 传导
震动觉
精细触觉
(辨别两点间的距离)
(物体的纹理粗细)
意识性感觉(传至大脑皮质)
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包括
非意识性感觉(传至小脑)
.
4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肌腱和关节的 本体感受器、 皮肤的精细触 觉感受器
周围突
中枢突 脊髓后索 形成 薄束、楔束
脊N节
进入
、
上行
发出纤维经中央管腹侧 内侧丘系
上行
交叉至对侧上行形成
内囊后肢
薄束核、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部分中央前回
.
5
.
6
两瞳孔缩小
.
13
.
14
.
15
.
16
视野的概念及投射至视网膜交叉关系:
鼻侧→颞侧;颞侧→鼻侧;上→下;下→上 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损伤引起 不同的视野缺损: (1) 一侧视神经损伤→该眼视野全盲 (2)视交叉中交叉纤维损伤→双眼视野鼻侧
半偏盲 (3)视交叉中不交叉纤维损伤→一侧视野鼻
侧半偏盲 (4)一侧视束及以后部位损伤→双眼病灶对侧
视野同向性偏盲
.
17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概念: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 直接对光反射概念、间接对光反射概念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视神经损伤患侧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动眼神经损伤患侧
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临床意义:反射消失→病危
.
18
(四)听觉 传导通路
听觉为双 向传导, 只有损伤 蜗神经以 下部→神 经性耳聋
三叉丘系
上行
发出纤维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
12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视锥C 视杆C
双极C 视束
轴突形成 视神经 节C
发出纤维组成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交叉
鼻侧半纤维交叉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内囊后肢
端脑距状沟 两侧的皮质 (视区)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N副核
动眼N
睫状N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包括 皮质核束
.
22
1、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的锥体细胞轴突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
75-90%交叉 至对侧下行形成
小部分不交叉 下行至脊髓 经白质前连合
皮质脊髓侧束
对侧
(合称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C
皮质脊髓前束
躯干、四肢骨骼 肌运动
.
7
.
8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 压觉传导通路
.
9
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 肢皮肤的 感受器
周围突
中枢突
脊N节
背外侧束(痛温觉) 脊髓
后束(粗触觉、压觉)
上行
发出纤维上行1-2个节段,经白质前
连合至对侧外侧束、前束内上行形成 脊髓灰质ⅠⅣⅦ层细胞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体系)
以下的锥体系)
肌张力
增高
降低
深反射
亢进
下降
浅反射
减弱或消失
消失
病理反射:如
出现
不出现
(Babinski征)
瘫痪特点 肌萎缩 病例
痉挛性瘫痪(硬瘫)
早期萎缩不明显
脑溢血
.
迟缓性瘫痪(软瘫) 肌出现萎缩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31 症)
(二) 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system)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 包括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纹状体、 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 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 维联系。
(合称脊髓丘脑束) 上行
发出纤维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
10
.
11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 周围突 口鼻腔粘膜相 关感受器
中枢突
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上行形成
三叉N节 进入脑干 三叉N脊束核(接受痛、温觉)
三叉N脑桥核(接受触压觉)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
1
概述: 1、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刺激→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中枢→大脑皮质→产生感觉 2、大脑皮质(整合感觉信息)→传出纤维→
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躯体和内脏 效应 器→引起效应运动 因此在神经系统内存在两大类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
2
.
19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至中枢部不清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
20
二、运动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效应器,由上运动神经元和
下运动神经元两组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s):为大脑
皮质至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传出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s):为脑神
锥体外系的 红核脊髓束 脑神经运动核 纤维最后经 网状脊髓束 脊髓前角细胞
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神经细胞,它们的胞体
和 轴突构成运动冲动的最后通路。
锥体系
躯体运动传导通路包括
锥体外系
.
21
(一)锥体系(pyramidal system)
上运动神经元包括: ●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巨型锥体细
胞(Betz细胞)及其它类型的锥体细胞 ● 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
这些神经元的轴突构成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
27
.
28
.
29
锥体系的任何部位损伤均可引起其支配区 随意运动障碍引起瘫痪
瘫痪可分为两类;
●
上运动神经元 ∧ ●
下运动神经元
∧
.
30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损伤部位
锥 体 细 胞 及 其 轴 突 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
(锥体束)
细胞
(脊髓前角细胞、脑 及脑神经、脊神经(脊髓
神经运动核以上的锥 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
一部分纤维不交叉
同侧脊髓前角C
躯干肌
.
23
.
24
.
25
.
26
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 tract)
中央前回下部 锥体细胞轴突
内囊膝
大脑脚底3/5内侧部
大部分止于
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 双侧脑N运动N核 三叉N运动核、面N运动核上
部、疑核、副N脊髓核
(小部分交叉至对侧)
面N核(支配面下部肌 的细胞群)、舌下N核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肌腱和关节的 周围突
中枢突
本体感受器
脊N节
脊髓 终止于
发出纤维在同侧 侧索内上行形成
C8-L2节段胸核
脊髓小脑后束 经小脑下脚
旧小脑皮质
肌腱和关节的 周围突
本体感受器
脊N节
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中枢突
脊髓
旧小脑皮质
终止于
发出纤维在同侧
和对侧的
腰骶膨大Ⅴ-Ⅶ层 外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