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学的一些书籍

合集下载

中成药学书籍

中成药学书籍

中成药学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成药学的书籍推荐:
1. 《中药学》(第11版)- 刘连友著
这是一本关于中药学原理和应用的经典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中药药材与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中成药的制剂学和药理学等内容。

2. 《中成药学》(第5版)- 孟庆怀、钟金珠著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成药的命名规定、制剂工艺、药效、临床应用和配伍禁忌等方面内容,结合实例详细解析了中成药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技术。

3. 《中成药学》(第3版)- 杨林奇主编
该书从成药的源流、命名规范、制剂工艺以及配伍规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别对具体的中成药进行了描述,包括草药、矿物、动物等多种类别的中成药。

4. 《中成药学概论与中成药剂型学》(第2版)- 李曦、詹永
质著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成药的历史渊源、中成药的分类、质量控制、制剂工艺、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内容,同时对主要中成药剂型进行了详细讲解。

5. 《中药药理学与中成药学》(第2版)- 王耀庭、周联贵著
该书详细介绍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中成药学的相关知识,通过结合实例和临床应用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全面阐述了中
成药的药效和应用。

以上是一些关于中成药学的书籍推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一本进行学习。

中药学专业的书籍

中药学专业的书籍

中药学专业的书籍
中药学专业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
《中药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讲述了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该书包括总论、各论、附篇、附录等部分。

《临床中药学》(供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从教材规划到编写的各个环节都层层把关,步步强化,重在提高内在质量和精编意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药物的应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和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中药学专业(第四版)-2012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试卷与解》:本书汇集了6套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真题,并根据最新考试大纲和做出了调整。

依据考试特点,附有部分试题的解析。

本书对考生复习有较大帮助。

专门学中药的经典书籍

专门学中药的经典书籍

专门学中药的经典书籍
专门学中药的经典书籍包括《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汤头歌诀》等。

1.《神农本草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系统地总
结了古代医家等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书中收载了365种药物,并开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先河。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2.《本草纲目》:该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巨著,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
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3.《汤头歌诀》:该书把每味中药制成七言汤头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最适宜初学者识记。

此外,还有《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药性赋》等中药学经典书籍,建议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学习。

中医药学 书籍

中医药学 书籍

中医药学书籍
1.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

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被誉为“医之始祖”。

2.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专著。

该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创立了六经辨证的诊疗体系,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

3.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它记载了 365 种药物的性能、功效、适应证、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等内容,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期扁鹊所著。

该书以问答的形式,对《黄帝内经》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释,内容包括脉学、经络、脏腑、疾病、针法等方面。

5.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著,是一部中药学巨著。

它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收载药物 1892 种,附图 1109 幅,内容丰富,分类科学,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

以上只是部分中医药学相关的书籍,还有许多其他经典著作值得阅读和研究。

如果你对中医药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探索。

中药介绍的书

中药介绍的书

中药介绍的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药介绍的书籍:
1.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中药学典籍之一。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各种中药的名称、形态、性质、功效、适应证、炮制方法等内容。

2. 《中药大辞典》: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较为全面的中药工具书。

该书收录了大量的中药条目,包括中药的名称、别名、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炮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 《中华本草》: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编纂,是一本大型的中药学综合性著作。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理论、药物分类、药物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4. 《新编中药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较为权威的中药工具书。

该书对每种中药的名称、来源、形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5. 《常用中草药图谱》: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中药图谱。

该书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各种中药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要点,并对每种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这些书籍都是关于中药介绍的经典著作,对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功效、用法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详细介绍中药材的书籍

详细介绍中药材的书籍

详细介绍中药材的书籍
中草药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药材是制备中药的原材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因此,了解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习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详细介绍中药材的书籍:
1.《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编写的中药学典籍,是中药学中的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5000多种中药材的形态、性味、功效、用法和配伍等内容,是中药材学习和使用的权威性参考书。

2.《中华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药学典籍,是现代中药学中的重要参考书。

该书详细介绍了1200多种中药材的形态、性味、功效、用法和制备方法等内容,是中药材学习和使用的必备工具书。

3.《中草药大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朱鸿熹主编的中药学典籍。

该书是目前中草药学研究最广泛的一本书籍,介绍了2000多种中草药材的形态、药理学、化学成分、药效、临床应用和配伍等内容,是中药材学和中药学习的重要参考书。

4.《中药大辞典》:由中国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编写的中药学典籍,是中药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书。

该书详细介绍了2000多种中药材的形态、化学成分、药理学、药效、用法和制备方法等内容,是中药材学和中药学习的重要参考书。

以上是几本比较详细介绍中药材的书籍,适合中药学习者和中医师参考。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性质和功效,
掌握中药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提高中医药学的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关于中药的通识类书籍

关于中药的通识类书籍

关于中药的通识类书籍
关于中药的通识类书籍,以下是一些推荐:
《中药学大辞典》:该书对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的起源、中药学的发展历程、中药的分类、中药的药性理论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

《中华本草》:这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研究成果的权威著作,包含了大量的中药资源和民间验方,是了解中药知识的重要参考书。

《中药学基础教程》:该书详细介绍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药性、配伍等方面的内容,是学习中药学必备的书籍之一。

《中药学概要》:该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介绍了中药的来源、采制、药性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药学大辞典》(第二版):该书对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也收录了大量的古今中药文献和资料,是中药学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

以上书籍都是关于中药学的通识类书籍,适合对中药学感兴趣的人阅读。

不过,由于中药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因此建议在阅读这些书籍之前,先了解一些基本的中医药知识,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教材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教材推荐:
1. 《中药学概论》:这本教材介绍了中药学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教材。

2. 《中药学》:这是一本系统全面地介绍中药学各个方面的教材,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用部位、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等内容,适合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使用。

3. 《中药鉴定与质量评价》:这本教材主要介绍了中药的鉴定方法、质量评价标准以及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对于学习中药质量控制的人员非常有用。

4. 《中药配伍学》:这本教材重点介绍了中药的配伍原则、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常用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对于中医学和中药制剂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本必备的教材。

5. 《中药药理学》:这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药理学知识,包括中药对各个系统的影响、药效物质的研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对于研究中药药理学的人员非常有用。

这些教材可以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学习。

另外,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期刊论文来进一步拓展知识。

中医药类书籍

中医药类书籍

中医药类书籍有:
1.《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约成书于汉代,总结了汉
代以前的药物知识。

2.《雷公炮炙论》:南北朝时期雷敇所著,专门论述中药炮制的内
容。

3.《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所著,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

4.《证类本草》:北宋官颁本草书籍,与《唐本草》、《本草图经》
合称唐代三大本草著作。

5.《景岳全书》:明代张介宾所著,全面总结了明代以前的中医理
论和临床经验。

6.《温病条辨》:清代吴鞠通所著,系统总结了温病的理论和治疗
方法。

7.《医林改错》:清代王清任所著,对中医解剖学和瘀血理论进行
了深入探讨。

8.《医学衷中参西录》:清代张锡纯所著,对中西医学进行了深入
的比较和探讨。

9.《中药学大辞典》:现代陈仁寿主编,收录了大量的中药知识和
资料。

10.《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针灸学》等教材和专著也是学习中医药的重要参考书籍。

中药专业书籍

中药专业书籍

中药专业书籍
有很多优秀的中药专业书籍,涵盖了中医药学的不同领域,包括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草药鉴定、方剂学等。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中药专业书籍:
1.《本草纲目》(作者:李时中):由明代李时中编写,是一部经典的中药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大量中药的药性、功效等信息。

2.《中药学》(作者:方峰、梅艳):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药学基本理论、中草药资源、中药化学等内容的教材。

3.《中草药化学》(作者:唐君毅):介绍了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中药化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4.《中药鉴定学》(作者:张金钊):主要介绍了中草药的鉴定方法、技术和标准,对中草药质量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方剂学》(作者:林景生):详细介绍了中医方剂的基本理论、分类、应用等内容,是学习中医药方剂的经典之作。

6.《中药学概论》(作者:魏光燮):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性味归经等内容,适合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

7.《中药炮制学》(作者:刘凌云、贺红军):介绍了中药的炮制方法、工艺等内容,对中药炮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帮助。

8.《中草药学》(作者:陈晓红、袁祯、郑天翔):这本书包含了对中草药学基本理论、中草药质量标准、中草药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全面介绍。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药学各个方面,适合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读者,从学生到专业人士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参考资料。

当然,具体选择可以根据个人的学科需求和兴趣来定。

中药学经典著作

中药学经典著作

中药学经典著作
1.《中药学大纲》:此书系统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药物的性味、功
效、主治证等,是学习中药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2.《中药学讲义》:全书共分上、下两篇。

上篇总论,概括叙述中药学的基
本理论,下篇各论,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共分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等十类,每类各就其原始材料、采收季节、鉴别方法、性味功用等项逐一加以阐述。

3.《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期间。

全书收载365
味中药,所记载的麻黄平喘、黄连止痢、大黄通便、常山截疟等,不仅是医药史上的最早记载,而且目前中医学仍在使用。

中药学相关书籍

中药学相关书籍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以下是一些中药学相关的书籍推荐:-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标志着中国药学的诞生。

- 《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

-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代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 《本草纲目》: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这些书籍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学习和研究中药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如果你对中药学感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

中药学学生要背的书

中药学学生要背的书

中药学学生要背的书
作为中药学学生,您可能需要背诵以下的书籍:
1.《中药学导论》:这本书是中药学的入门教材,涵盖了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

2.《中药学》: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药学各个方面的教材,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鉴别方法、炮制技术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3.《中草药学》:这本书介绍了中草药的植物学、药用植物的分类、形态特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了解中草药的性质和应用非常有帮助。

4.《中药方剂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药方剂的组方原则、配伍规律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中药方剂的配伍和应用方法。

5.《中药炮制学》:这是一本介绍中药炮制的书籍,包括中药炮制的方法、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内容,对于学习中药的加工和制备过程非常有用。

6.《中草药鉴定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草药的鉴定方法和技巧,包括外观特征、显微鉴定和化学鉴定等内容,帮助学生学会识别和鉴别中草药。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药学的基础理论、药材知识、方剂组方以及
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是中药学学生的必备参考书。

当然,具体背诵的内容还要根据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来确定。

中药学名著

中药学名著

中药学名著
1.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为3卷,记载药物365种,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依然是临床的常用药物。

2.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著作,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在现代依旧是中国中医院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该书系统的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

3. 《难经》: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扁鹊。

4. 《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成书约在公元282年,一共12卷,128篇。

5. 《黄帝内经》: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此外,《千金方》、《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也是中药学名著。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研究人员。

中药配方大全最好的书

中药配方大全最好的书

中药配方大全最好的书1、《国家中药学新实用手册》: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历经20多年,收录药物10837种,系统阐述中药的药理、炮制及临床应用,对中药的使用有着很大的指导性。

2、《中药鉴定》:由中国药学会编写,专门记载了中药鉴别规则,可为测试各种中药原料及其制剂并有助于检验鉴定中药原料及其制剂的质量,是中药鉴定实验室必备的理论基础。

3、《中国中药大全》:由著名的中药学家王占群博士编写的一部唯一的巨著,内容包括中药的成分、炮制、处方、临床研究、毒物理论及药理学等,为中医师、药师提供了最新最全的中药知识资料。

4、《中国中药药剂学》:由著名药剂学家柳可礼教授编写,汇编了药剂学中普及和最重要的中药药剂,有力地提高了中药药剂制备技术水平,为中医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5、《中药配方大全》:由郭延春编写,定为一部巨著,收录药物3100余种,学界认为其是近现代最权威的中药配方典籍,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6、《中药配方研究》:由李必有编著,定位于理论性研究,对中药物的质量、计量、炮制等等的详细的研究论述,是研究中药配方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7、《中药配方及配制原理》:由郭家勤博士编著,一书汇编了传统中药治病与防病的药理知识和药物配合原则,既有关药理学研究技术,也有中药配制实用技术,是研究中药配方方面非常好的参考书。

8、《中药医师手册》:由钟建新博士编写,一书收录了经临床实践证明的许多经典的处方组合,涵盖了病理、临床症状及治疗的理论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9、《中药营养療法临床实践》:由廖永祥编著,专门记载了中药与营养治疗的养生方法,突出中药营养疗法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10、《中医处方运用经验》:由章爱农编写,记载了多种中药的治病处方,升华了治病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最权威的中药配方大全。

与中药学职业相关的书籍

与中药学职业相关的书籍

与中药学职业相关的书籍
一、《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等。

对于中药学职业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二、《方剂学》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介绍方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方剂的组成、变化、配伍、加减应用等。

对于从事中药学职业的人来说,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临床用药的经验和规律。

三、《医学入门》
《医学入门》是一本综合性的医学著作,涵盖了中医和西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

书中详细介绍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涉及了一些中药学的内容。

对于从事中药学职业的人来说,阅读《医学入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医学和中药学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总之,以上三本书籍是从事中药学职业必备的参考书籍。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更好地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中华中医药界的十部奇书

中华中医药界的十部奇书

中华中医药界的十部奇书影响了中华中医药界的十大奇书一、《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阐述中医学的名著,医药学中的第一奇书。

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必读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

书的主体内容成于战国时期,最后完于西汉。

为南宋史嵩民所藏。

全书十八卷,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内容,各八十一篇。

本书的理论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根基,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标志着中国药学的诞生。

最后世奉为圭臬的经典奇书。

《神农本草经》,又名《本经》、《本草经》。

明代卢复辑。

神农是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书名冠以神农是后人尊古之风的假托。

《神农本草经》对战国以来直到东汉时期的药学知识及用药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是后世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

三、《难经》可以与《黄帝内经》相提并论的奇书,有'内难'之称。

是中医学的经典文献之一。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成书年代及作者都无定说。

今本《难经》及各种注释本一般题'秦越人撰'。

秦越人,号扁鹊,我国战国名医。

全书以阐明《内经》要旨为主,提出八十一个问题并加以解答。

《难经》问论深邃,述理精要,内容丰富并多有创树。

苏轼曾称颂此书'句句皆理,字字皆法'。

四、《伤寒论》是第一部论述全面、内容详备的外感热病中医专著。

张仲景也因为在医学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世尊为'医圣'。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撰。

书大约成于三世纪初。

是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

书中主要讨论了伤寒六经病的辨证论治。

《伤寒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与较为完备的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启发作用。

五、《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发展高峰,堪称中华医学经典奇书。

《金匮要略》,简称《金匮》,东汉张仲景撰。

介绍中药材的书

介绍中药材的书

介绍中药材的书
这里有几本详细介绍中药材的书籍供参考:
1.《中药鉴定学(第2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275种常用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功效、应用及现代研究,并配有大量珍贵的中药材原色图片。

2.《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这本书由中药鉴定的几位老师编写,是一本口袋书,便于携带。

主要介绍了中草药的野外识别方法,包括药用部位,植物的鉴别要点等。

3.《南方药用植物图鉴》:这本书是汕头大学主编的,主要介绍南方药用植物的彩图,包括药用部位,植物的鉴别要点等。

4.《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这本书偏向中药材的具体鉴别,图文结合,在收载正品的同时,也收载相应的混淆品,鉴别要点简洁,适合中药质量、采购人员学习。

5.《国家药典中药实用图鉴》:这本书以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蓝本,详叙500种常见中草药,分别从别名、来源、生境分布、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几个方面予以详细介绍。

6.《中草药全图鉴》:这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药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效划分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及手绘彩图,详细介绍了中草药的形态、用法等。

7.《中药趣话》:这本书通过故事、历史引入,然后有更深的拓展,适合初学者阅读。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药材的各个方面,包括来源、性状、功效、应用等,可以帮助您深入理解中药材。

关于中药学的一些书籍

关于中药学的一些书籍

关于中药学的一些书籍:中药学权威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华本草》中国关于中药药对书籍:《中医临床常用药对手册》(王立群,学苑出版社)、《中药药对190种》(沈敏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药药对大全》(胥庆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施今墨对药》(吕景山,人民军医出版社)。

中国中药化学成分书籍:《植物活性成分辞典》(共三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编:陈蕙芳,副主编:马永华,卞学玮。

2001年1月第一版)、《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藏医药名著:《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

瑶药学关于著作:《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学》等。

方剂现代应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临证用药配伍指南参考:《临证用药配伍指南》(由杨济、季绍良、冀春茹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全部为中药单味药配伍方法。

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

有毒中药与合理应用:《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一书(本书由杜贵友、方文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主编孙定人、齐平、靳颖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主编欧明、王宁生,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张鉴、魏爱英、李彦博,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中药不良反应概论》(主编张冰、徐刚,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年)。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疾病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药学的一些书籍:
中药学权威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华本草》
中国关于中药药对书籍:《中医临床常用药对手册》(王立群,学苑出版社)、《中药药对190种》(沈敏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药药对大全》(胥庆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施今墨对药》(吕景山,人民军医出版社)。

中国中药化学成分书籍:《植物活性成分辞典》(共三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编:陈蕙芳,副主编:马永华,卞学玮。

2001年1月第一版)、《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藏医药名著:《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

瑶药学关于著作:《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学》等。

方剂现代应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临证用药配伍指南参考:《临证用药配伍指南》(由杨济、季绍良、冀春茹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全部为中药单味药配伍方法。

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

有毒中药与合理应用:《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一书(本书由杜贵友、方文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主编孙定人、齐平、靳颖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主编欧明、王宁生,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张鉴、魏爱英、李彦博,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中药不良反应概论》(主编张冰、徐刚,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年)。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疾病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

国家标准-中医证候分类与代码:199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1995 )》。

国家标准-中医疾病分类与代码:199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199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