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美国社会价值观扭曲之映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5月学术交流May ,2013

总第230期第5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230No.5

[收稿日期]

2013-02-27[作者简介]王健佳(1975-),女,山东掖县人,讲师,硕士,从事美国文学、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推销员之死》

:美国社会价值观扭曲之映像王健佳

(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在美国现代经典戏剧《推销员之死》中,阿瑟·密勒成功地塑造了高度物质文明的

美国社会里一个普通小人物的困惑、迷惘与绝望。透过主人公老推销员威利·洛曼破碎的美国梦,揭示了以金钱万能为基础的美国社会普通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威利忧愁、坎坷、凄惨的一生,成为美国社会价值观扭曲之映像。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美国梦;价值观;悲剧[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0-8284(2013)05-0207-03一、引言

阿瑟·密勒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其巅峰之作

《推销员之死》自1949年2月10日在百老汇首演成功后连续上演了742场,为密勒赢得了包括普利策奖和纽约戏剧评论奖在内的六项戏剧大奖,

被誉为美国戏剧界乃至世界剧坛上的一朵奇葩。该剧围绕着为老板工作了34年却惨遭解雇的老推销员威利·洛曼驾车自杀、为家人骗取人寿保险金的悲剧展开,

密勒以近乎新闻报导的手法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美国社会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人物———推销员威利的梦想、困惑、忧愁及其坎坷悲惨的一生。通过剧中人物洛曼的成功幻梦与无情现实间的强烈碰撞

,《推销员之死》成为一面透视美国社会生活现实的多棱镜,折射出美国社会价值观扭曲后普通人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困境。

二、推销员威利·洛曼之死:小人物美国梦的破碎

1.美国梦。美国梦是世世代代美国人的一种普遍信仰,是美国文化精神的缩影,也是美国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美国梦的兴起和发展与美国早期的历史、经济发展以及工业扩张息息相关。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美国梦的诠释不尽相同,但概括来说,美国梦是一种信念,即相信在美国所有人都有均等的机会、藉由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获得成功。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后,

美国社会受过度商品化和功利主义盛行的影响,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寡逐渐成为衡量个人成功和幸福的终极标准,不择手段投机专营寻求发迹成为一些人实现美国梦的必要条件

[1]

。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中,美国梦逐渐

失去其圣洁的光辉,被彻底庸俗化了。

2.小人物威利·洛曼的美国梦。在经济高度繁荣、工业蓬勃发展的美国后工业社会,房子、车子、票子和孩子成为人们衡量美国梦圆满与否的标志。阿瑟·米勒笔下那位63岁的旅行推销员威利·洛曼,正是这样一个最普通的小人物,他勤勉向上、毕生都在追求着实现辉煌的“美国梦”。推销员威利开着车子四处兜售商品,忍受着别人的冷眼与奚落,在商品社会里摸爬滚打,因为和众多的美国人一样,他坚信不管自己目前多么卑微,只要努力肯干,事业就会成功,就会发财,就会成为别人眼中了不起的人物。威利故去的哥哥本是威利心目中这种美妙理想的化身,他在非洲丛林中探险、凭着艰苦的努力获得了财富,成就了自己的美国梦。老推销员戴夫·辛格曼更是洛曼一心追求的目标,是美国梦的神话。84岁的辛格曼只要穿着天鹅绒的拖鞋、坐在旅馆的房间,就能把商品推销到31个州,辛格曼拥有着人们的爱戴和帮助,会有上百个推销员和买主出席他规模宏大的葬礼。然而这两个偶像都只是洛曼神志恍惚时头脑中的幻象和模糊的记忆,他们所代表的梦想也永远是镜中花和水中月。

维系美满幸福的家庭是威利·洛曼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千千万万的美国父亲一样,威利梦想着儿子

·

702·

比夫和哈皮能出人头地,希望得到儿子的尊重、热爱甚至是崇拜。威利推崇“只要有人缘,就会成功”的人生哲学[2],他总是透过玫瑰色的眼镜去看自己的儿子们,他坚信儿子们英俊潇洒,必能左右逢源、平步青云,因而他放纵儿子说谎、偷东西和欺诈。在他那不合时宜的人生哲学的误导下,儿子们不能正视现实,只能在自欺欺人中蹉跎着岁月、与成功渐行渐远。威利的内心饱受矛盾和苦恼的煎熬,他操劳了一生,可对儿子的挚爱厚望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在工业化时代的迷宫里、在丛林般的现代都市中,威利·洛曼日复一日地追逐着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的“美国梦”幻境,然而梦想与现实间无情的差距却让他无所适从。

3.威利·洛曼之死:小人物美国梦的破碎。奔波了34年的老推销员威利·洛曼,年老体衰、渐渐敌不过后来的竞争者,老板像“吃了橘子扔掉皮”一样无情地解雇了他;年逾花甲的洛曼,不得不面对失业的严酷挑战、雪花般飞来的账单和无尽的分期付款。身为父亲,他望子成龙,却亲手毁了儿子们的前程,两个儿子虽已年过而立,却都吊儿郎当、一事无成;身为丈夫,他拥有贤惠的妻子,却与别的女人鬼混,背叛了婚姻。父子亲情疏离,夫妻情感冷漠,可怜的洛曼背负着沉重的心灵枷锁。

尽管已经到了人生的垂暮之年,到了收获奋斗果实、尽享天伦的时候,洛曼却凄楚地发现自己竟是个一败涂地的推销员和一个糟透了的父亲,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个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失败者!威利·洛曼意识到自己实现美国梦的希望已经彻底破灭,便决定毅然赴死以骗取两万美元的人寿保险金,梦想着为儿子比夫开辟一条“胜过别人五倍”的成功之路[3];为妻子清还房贷,以担负起好父亲、好丈夫的家庭责任,实现他奋斗一生却没能实现的美国梦。为了心中那个虚无缥缈的梦想,威利就像根蜡烛一样一滴一滴地点完了自己,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飞蛾扑火。威利·洛曼死了,同时灰飞湮灭的还有他那精心设计的美梦,由于保险公司有威利的自杀嫌疑记录,家人无法得到分文补偿金,随着这个20世纪生活重压下的失落者人生轨迹的戛然而止,威利·洛曼的美国梦彻头彻尾地破碎了。

三、从威利·洛曼破碎的美国梦看美国社会价值观之扭曲

推销员之死深深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刺痛着每一名观众的神经,透过威利那个被击得粉碎的美国梦,人们看到了现代美国社会中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梦想、焦虑和恐惧。推销员之死不仅是威利·洛曼个人命运的悲剧,更多则是悲剧折射出以金钱万能为基础的美国社会价值观扭曲后现代都市中普通人痛苦而沉重的人生。

1.以金钱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美国人具有强烈的成功意识,“崇尚成功”的价值观是驱动美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正如理查德休伯在《美国人的成功意识》(The American Idea of Success)中所说,“‘成功’意味着赚钱,并把钱变成地位,或一举成名”[4]。可见,在美国,成功价值观的核心是金钱,是获取和拥有物质财富以及由它带来的权力和地位;物质财富是衡量人生成功和快乐的首要标准,没有经济上的成功,就不会得到世人的赞同、社会的认可,就更谈不到人生幸福。这种以金钱为核心、被扭曲的成功观渗透于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衡量一所大学办得是否成功、是否富有竞争力时,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毕业生起薪的高低。这种追寻以金钱为核心的物质成功观已成为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召唤着成千上万的洛曼式(Low man)的小人物在通向社会顶端的阶梯上努力地攀爬、苦苦地追寻。然而,在这个变化莫测、充满着风险与竞争的世界,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更多人的心血都化成了泡影,随风而去……

老推销员威利·洛曼的一生就是生活在这种对成功的错觉和梦幻之中,追求金钱及其所代表的名誉和地位是他全部生活的重心。他34年如一日东奔西跑为老板兜售货物,期盼自己能拥有一份世人眼中成功的事业,然而奔波终生也只能拿到一点点佣金,他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入不敷出;耗尽了青春年华,却被老板无情地一脚踢开,63岁的洛曼不得不向朋友借债度日;更令他心寒的是两个儿子,他们虽已成人却仍是没有固定收入的穷光蛋,而且儿子们也并不爱戴和尊重他。在这个以金钱论成败的美国现代社会,洛曼被生活的重负挤压得心力交瘁,对成功的热望、对儿子前途的幻想以及对别人看法的过度在意,使得可怜的威利饱受内心的煎熬与折磨,他认为自己的生命除了两万元的人寿保险金已经别无价值,这种无法逾越的强烈失落感,使这个视物质成功比生命还重要的小人物义无返顾地走向了自我毁灭。在丛林般的现代都市中,推销员之死也正是现代美国社会以金钱为唯一价值准则的成功观视阈下小人物们“美国梦”最符合逻辑的结局。

2.“自由竞争、适者生存”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取向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西方文明的灵魂,是美国人最主要的价值观[5],其核心是个人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个人的权利不可剥夺,个人应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自身的权利,个人应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通过不懈的自我奋斗来寻求自我完善和实现自身价值。这种以自由、独立和个人奋斗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美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着美国人的行为方式。在美国人看来,人生就是一场赛跑,任何人要获得成功和幸福、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参加这场赛跑并且一直不停地“跑”下去,竞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6]。

然而,20世纪以后,美国社会过度的商业化氛围使得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盛行,为了获取财富、谋求成功,一些新兴的工业巨头和暴发户们往往不择手段,他们

·

80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