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研究

合集下载

介绍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介绍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变的改善情况。
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
关注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腹 泻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禁忌症和慎用情况
明确中药的禁忌症和慎用情况,确保用药安全。
ABCD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中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 反应的发生。
质量控制与监测
加强中药的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药品质量监测,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脑卒中案例
案例一
患者中年男性,因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就诊,诊断为脑出血。中医治疗以平肝熄风、化 痰通络为原则,给予天麻钩藤饮合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患者症状逐渐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案例二
患者老年女性,因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中医治疗以益气活血、通络开窍为原 则,给予补阳还五汤合解语丹加减治疗,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言语功能有所改善。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在心脑 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未 来可能出现更多具有明确有效成分和作 用机制的中药制剂,提高临床疗效和安 全性。
VS
研究方向
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阐明中药有 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开展中药复方配伍规 律研究,优化组方配伍,提高临床疗效; 加强中药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研究,确 保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长期随访结果展示
远期疗效评估
通过长期随访,观察中药对心脑血管疾 病的远期疗效,评估其持久性和稳定性

生存质量评价
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包括身体功能 、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改善
情况。
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统计
统计患者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评估 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进展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进展
存 在继 续 出血 ,且血 肿扩 大 >3 %。继 续 出 血多 发生 在 发病4 之 内 。Z zl 等 [ 为 ,早 期 出 现病 情恶 3 h aui 2 a 认 化 是 血 肿 增 大引 起 , 即存在 继 续 出血 ,而 4 h 则 主要 是 由于 脑水 肿 和脑 积 水 所致 。近 年 的 研 究结 果 8后
第 2 卷 第2 9 期
201 2年 4 月
医 学 研 究 与 教 育
M e i a s a c ndEd c t0 d c lRe e r h a u ai n
V_ . 9 No. 0 2 1 2
Ap ̄ 201 2
脑 出血的中 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进展
王乾
( 河北 大学 ,河北 保定 0 10 7 0 0)
生命有益 ,但是由于手术的时间长 、 创伤大 ,这类患者又多为老年人 ,手术耐受性差 ,故并未能降低病
死率 。
22 中 医治 疗 .
I H 于中医学 “ C属 中风 ”病的范畴 ,急性期以标实为主 ,由风 、火 、痰 、气 、瘀为发病之邪 ,上 冲壅阻脑络 ,脑窍闭阻 ,气机失调 ,阴阳气血逆乱而为病 ;恢复期多由肝 肾阴虚 、气血亏虚为主 。兼 扶风 、火 、痰 、瘀之邪留滞经络 ,而致气血运行不畅 ,留有半身不遂 、口歪或不语等后遗症【 。中医 J
摘 要 :脑 出血 的特 点是 发病急 、变化 快 、致残率 高 、病死率高 。随着 现代医学 的发展 和中西医结合研究 的不断深入 人

们 对于脑 出血的认识 和治疗 手段 不断提 高 。传统 中医与现 代医学相结 合 的方 法在脑 出血的治疗 上起到 了优势互补 的效 果 。现就脑 出血 的病理生理及近几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 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观察
现有研究尚未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远 期预后进行深入探讨
未来研究和展望
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 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佳时机和 方式
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病程的患者进行精细化治疗方案的 制定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远期预后进行深入研究,为患者提 供更加全面的治疗选择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各器官和组织 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脑出 血是机体内部气血阴阳失调的表 现,需从整体角度调节机体状态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病情的证候类型,制定 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活血化瘀
、平肝熄风等。
治未病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 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再次
发生。
中医药治疗的临床实践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 生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等方面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和讨论
01
02
03
04
05
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 90%,西医组总有效率为 70%,中西医结合组明显 高于西医组。
并发症发生率
中西医结合组并发症发生 率为10%,西医组并发症 发生率为30%,中西医结 合组明显低于西医组。
研究结论和意义
结论
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意义
本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提供了临床依据,有助于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 血的应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05
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展望
参考文献3
陈某某, 王某某. (20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基底 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 合急救杂志, (4), 234-237.

中医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气不 足 , 气 独 留 ; 金 匮 要 略 》 为 : 络 空 虚 , 邪 乘 虚 人 中 。 邪 《 认 脉 风 唐 宋 以 后 , 别 是 金 元 时 代 , 突 出 以“ 风 ” 特 才 内 立论 , 谓 中 风 病 可 因 学 说 上 的 一 大 转 折 。其 中刘 河 间 力 主 “ 火 暴 甚 ” 李 东垣 认 心 ; 为 “ 气 自虚 ” 朱 丹 溪 主 张 “ 痰 生 热 ” 正 ; 湿 。其 后 明 代 医家 张 景 岳 又倡 导 “ 风 ” , 出 : 内 伤 积 损 ” 论 点 。并 指 出 : 凡 病 此 非 说 提 “ 的 “ 者 , 以素 不 能 慎 , 七 情 内伤 , 酒 色 过 度 , 伤 五 脏 之 真 阴 , 多 或 或 先
9 , 显 率 为 6 , 死 率 为 6 , T 示 血 肿 完 全 和 大 部 分 o 愈 6 病 % C 吸 收 率 为 8 ;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6 , 显 率 为 2 , 死 2 对 4 愈 8 病 率 为 1 , T 示 血 肿 完 全 和 大 部 分 吸 收 率 为 3 , 4 C 8 两组 疗 效 比较 治 疗 组 优 于对 照组 ( O 0 ) P< . 1 。陈 隐 漪 等 观察 了 治 疗 组
主 要 包 括 出 血 性 中风 ( 出血 ) 缺 血 性 中风 ( 梗 死 ) 大 类 。 脑 和 脑 两
中 风 病 因 学 说 的 发 展 大 体 可 分 为 两 个 阶段 。 唐 宋 以前 主 在
要 以 “ 风 ” 说 为 主 , 以“ 虚 邪 中 ” 论 , 《 枢 》 为 : 外 学 多 内 立 如 灵 认 真
在 常规西药治疗 的基础上加用 祛瘀通腑 法 ( 以水 蛭 4 ( 服 ) g冲 , 大 黄 l ~2 g 益 母 草 、 兰 各 3 g为 基本 用 药 ) 疗 脑 出 血 3 5 0, 泽 0 治 9 例 , 常规西医治疗 的 3 与 O例 作 对 照 , 果 两 组 比较 总有 效 率 差 结 异 有 显著性 ( P< 0 0 ) 樊 蓥 " 等 用 ( 制 大 黄 1 g . 5。 由 0 ,水 牛 角

脑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分析-永旺脑病医院高允旺

脑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分析-永旺脑病医院高允旺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辨证治疗
闭证
①阳闭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面赤身热,气粗息高,抽搐项强,二便失禁;或两手紧握,躁扰不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声辘辘,语言不利,大便干燥,唇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附:针刺疗法
(1)操作
闭证:刺络放血,急救多取人中、内关、中封,毫针刺,用泻法。取血海、膈俞、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在风池、心俞、肝俞、至阳刺络放血加火罐。痰多加丰隆,高热加大椎,大便干燥加天枢、大肠俞。
脱证:灸百会、合谷,用三角灸;涌泉、神阙、足三里、气海,隔姜灸、麦粒灸。
(2)随证配穴:
②阴闭
症状:突然昏仆,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静卧不烦,四肢不温;或半身不遂,昏迷不知人事,痰声辘辘,语言不利,二便失禁,面白唇紫,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镇肝息风,涤痰开窍。
方药: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以温宣开闭,再配以化痰开闭汤。羚羊角粉0.2g(另冲),菊花10g,胆南星9g,竹茹12g,淡竹沥2g(冲服),白矾3g(冲服),赤芍10g。

脑出血急救措施中医

脑出血急救措施中医

脑出血急救措施中医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疾病,如果情况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急救措施在脑出血的治疗中非常关键。

虽然现代医学为脑出血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中医治疗也有自己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在脑出血急救过程中中医常见的几种治疗方式。

1. 避免过度活动脑出血病人要先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病人的情绪和状态。

中医认为,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病人平时应该多休息、避免太过疲劳。

此外,多做保健功法,如气功、太极拳等,有益于身体健康。

2. 让病人保持清醒在急救过程中,要尽量让病人保持清醒。

中医认为,清醒的状态有助于气血畅通,也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可以通过半坐半站或者侧卧的方式让病人保持清醒状态。

同时,可以采用轻柔的按摩手法,在头、颈、肩等部位按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3. 用针刺治疗针刺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于脑出血有一定的疗效。

具体操作时,可以选择在手、足等穴位进行针刺。

通过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促进循环系统的运行。

但是,在进行针刺治疗时,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方法,对脑出血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急性期,如草果、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可以帮助缓解病人的症状。

在缓解症状之后,可以选用复方等中草药维持治疗,有助于加快康复过程。

5.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中医认为,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通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改善身体的气血状态,促进身体的康复。

针对脑出血的患者,建议采用浅而长的呼吸方式,以减轻心脏的负担,降低血压,有利于缓解脑出血的症状。

结论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急救过程中,中医治疗也有可取之处。

采用中医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病人的气血状况、加速康复、提高治愈率。

在采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中医仅是脑出血治疗的辅助治疗方式,治疗的基础还是在现代医学方面。

因此,在进行脑出血治疗时,更应该注重综合治疗。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常伴随着急性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本文将详细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包括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一、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脑出血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保护神经功能、减轻颅内压、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制定治疗原则:1.综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程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有助于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

2.早期干预: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西医方面,通过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抗凝、降低血压等;中医方面,可采用针刺、中药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

3.强调个体化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病因、病情和体质各异,因此治疗应强调个体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避免盲目使用。

4.防治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脑血管痉挛、感染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意预防和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5.强调康复:脑出血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重康复阶段的干预,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与关键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西医的药物、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关键技术:1.药物治疗:西医药物可用于控制高血压、抗凝、抗凝血等,中医药物则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理气宽中等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

常用中药包括丹参、川芎、红花等,可单独使用或配伍应用。

中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识 , 其病 因 主要 表 现 在 虚 、 、 、 、 、 六 个 方 面 , 而 这 几 个 方 面 气 痰 风 火 瘀 然
症之 一 , 性 发 病 率 稍 高 , 见 于 5 男 多 O~6 O岁 的 老 年 人 , 年 轻 的 高 血 压 但
病人 也 可 发 病 。
病 因 : 血 压 病 患 者 因情 绪 激 动 、 度 脑 力 与 体 力 劳 动 或 其 它 因 素 高 过 引起 血 压 剧 烈 升 高 , 导致 已 病 变 的 脑 血 管 破 裂 出 血 所 致 。长 期 高 血 压 可 促 使 深 穿 支 动脉 血 管壁 结 构 变 化 , 生 微 小 动 脉 瘤 。 目前 普 遍 认 为 , 发
光 明中医2 1 0 0年 7月 第 2 5卷 第 7期
C G C Jl 2 1 . o 2 . J M M uy 0 0 V l 5 7
・l 1 ・ 33
中 医治疗 高血 压 性 脑 出血研 究 进 展
宋海宏 河北省 永年县 中医院 ( 永年 0 7 5 ) 5 1 0 摘要: 脑出血属中医 “ 中风” 范畴, 是一种常见急性病, 病死率、 病残率均居脑血管病之首。在脑血管病中所占的比例为 1% ~ 4 4%, 8 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病死率为4 % 一 0 存活者中7 % ~ 0 0 6%, 0 8%有残疾, 0 且4 %左右为重残。关于脑出血急性期的救 治一直是中西医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积极有效的早期治疗对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近年来, 中医药在大量
理 表现 以肝 、 、 等 为 主 。病 性 多 为 本 虚 标 实 , 盛 下 虚 。 在 本 为 肝 脑 心 上
临 床 症 状 : 床特 点 为突 然 出 现 剧 烈 头 痛 , 且 多 伴 有 躁 动 、 睡 临 并 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29T15:50:06.7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宫兴胜
[导读] 中医和西医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大庆市萨尔图区东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内科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1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选用西医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中医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西药所引起的并发症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和西医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西医;脑出血;并发症;安全性
脑出血导致死亡的数据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占全部脑卒中的30%左右,由于脑内血管破裂而引发出血,病发原因与脑血管病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血管老化的患者很容易发生脑出血的情况[1]。

出现这类疾病的患者往往是由于情绪过于激动、用力过猛以及过大导致突然发病,即使抢救及时成功率也较低,抢救过来的患者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2]。

本实验主要是针对本院2016年3~11月所接收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加以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2016年3~11月所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16±5.87)岁;28例基底节区血肿,18例血肿破入脑室,14例大脑半球血肿。

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1.06±5.97)岁;25例基底节区血肿,20例血肿破入脑室,15例大脑半球血肿。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和针灸的中医治疗办法,具体如下:痰火闭窍型煎服天麻钩藤饮、痰瘀阻窍型煎服血府逐瘀汤、元气衰败型煎服参附汤、痰湿蒙窍型煎服涤痰汤,2剂/d,早晚煎服;再配合针刺疗法。

对照组用西药和手术联合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者的意识清醒,头痛头晕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可以进行一定社会活动,沟通交流无太大的障碍,没有呕吐现象;有效:患者眼部症状有所好转,头晕头痛得到一定的缓减,嗜睡或昏迷的程度得到较大的缩短,偶尔有呕吐,运动和语言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效:患者存在严重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瞳孔不等大,头晕头痛比较严重;死亡。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西药所引起的并发症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大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随着我国医疗手段的改进,引进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传统的物理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死亡人数较少,安全性高[4]。

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西医治疗手段的患者死亡率高达12例,占了该组人数的1/5,而中医治疗手段的仅仅死亡了4例;采用西医治疗有10例无效,中医仅为5例,是西医的1/2,说明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进行西医治疗时,手术的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患者感染细菌,患者本身免疫力较差,加快了病情的恶化速度;西药中含有过多激素,与人体内部的一些物质较易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因为中医治疗主要是对人体物理性的调整,对身体没有伤害,也不会带来伤害[5]。

同时,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切记安静卧床休息,医护人员随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入液量可按尿量+500 ml/d计算输入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调整血糖、降低颅内压等工作内容。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治疗脑出血患者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状的出现,避免了西医治疗的感染及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对患者治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晨,田昕,杨傲然. 中医益气活血法辅助治疗脑出血类疾病的机理及临床效果研究进展. 现代中医临床,2010,17(1):34-36.
[2]叶锋,龙春霞. 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中医理疗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7):54-56.
[3]唐月学. 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67-68.
[4]陈静,吴妮娜. 针对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中医护理对策分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198-199.
[5]元国芬,王美红.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中医护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72-18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