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将军和右将军哪个官阶更高

合集下载

将军职位排序

将军职位排序

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兵马大元帅兵马副元帅以上为临时军衔只在战争时期授予,无品级,一般是出征军队主帅,征程结束立即收回恢复原军衔服紫色,金玉带,(金夸)十三。

古代军队中将军等级制度

古代军队中将军等级制度
不过和历代一样,这套武官系列到了明中期后就运转不灵,朝廷陆续在各地设置“总兵”作为某一部队的总指挥,以下也不再按照原来的序列任命军官,而是另行委派参将、游击、守备等中级军官作为基层部队的指挥官。另行委派千总、把总之类名目的军官来组织指挥小部队。而在这些武官之上具有战区指挥权的却往往是朝廷派出的文官担任的“提督”、“总督”、“经略”。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 转自铁血社区 /post_5101977_1.html/ ]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古代军队中将军等级制度
一.汉朝:
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左将军和右将军哪个大

左将军和右将军哪个大

左将军和右将军哪个大
左将军比右将军大,汉末三国时的中央军军阶由高到低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西汉初期在官职、社会风俗等方面,皆有“尚右”传统,而汉武帝到汉末三国这段时期内,官职当中则出现了“尊左”传统。

左将军介绍
左将军,古代官职,战国已有。

秦因之。

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至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甚至于都督之类的称谓都出现之后,向来朴素的左将军、右将军之类的官职渐渐不合时势,乃至于消亡。

右将军介绍
右将军,中国古代军事武官的官职名称。

战国已有。

秦因之。

汉不常置。

金印紫绶,位次上卿。

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素朴,前、后、左、右之类,遂渐废弃。

三国至晋为常置官职,曹魏至西晋设为三品。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0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0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0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0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0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0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0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0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0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

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

县掌教学。

将军姐妹职位表大全

将军姐妹职位表大全

将军姐妹职位表大全军一般是高级军事将领的统称。

在古代不同朝代、国家其具体指代不一样,中国古代常作为高级武官。

现在多用于称呼军队中的将级军官,也代表军衔,再细分为准将、少将、中将、上将乃至大将等将级军官的统称。

古代将军等级排名如下:1、大将军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

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

属官有长史、司马。

2、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

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3、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4、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5、中郎将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

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6、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

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

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7、八校尉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

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

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

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8、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9、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

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10、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

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中央、地方和军队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中央、地方和军队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中央、地方和军队三国的官制,可以从中央官员、地方官员、武将三个层面来说明,另外最后说明九品中正制度下每类官员的品级。

一、朝廷官员(一)上公1.太傅:位在三公之上,负责教导天子,一般无实际职守,东汉及魏、蜀、吴均设,属荣誉性职务。

2.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东汉及魏设有,多属荣誉性职务。

(二)三公1.太尉:三公之一,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

2.司徒:三公之一,中央掌民政的最高官员。

3.司空:三公之一,中央掌水利、营建、郊祀的最高官员。

(三)丞相及属官1.丞相:汉末本不设丞相,曹操废三公改丞相,丞相总三公之职,其后魏国及蜀、吴均设丞相。

2.丞相长史:丞相府负责综合事务的官员,类似于秘书长。

3.丞相主簿:典领丞相府文书等事,类似于办公室主任。

4.诸曹掾:丞相府内设若干曹,类似于处,各曹掾类似于处长。

5.诸曹掾属:丞相府各曹的副长官,类似于副处长。

6.丞相军师:类似于丞相府内的军事参谋。

7.丞相军师祭酒:祭酒是首席之意,本职类似于丞相府内的参谋长或参谋处长。

(四)九卿1.太常(或称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

2.光禄勋(或称郎中令):九卿之一,掌宿卫侍从。

3.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4.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

5.廷尉(或称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

6.大鸿胪:九卿之一,掌管王侯封国和各少数民族事务。

7.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

8.大司农:九卿之一,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及国家财政收支。

9.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五)宦官1.大长秋:皇后所在长秋宫的宦官总负责人,后宫宦官的最长职务。

2.中常侍:后宫里的高级太监。

3.小黄门:后宫里的中级太监。

4.中黄门:后宫里的低级太监。

(六)尚书台1.尚书令:尚书台长官,掌管朝廷日常运行,原为少府属官,后直接向皇帝负责,品秩虽不高但总揽一切,类似于朝廷的秘书长。

2.尚书仆射:尚书台的副长官,类似于朝廷的副秘书长。

3.尚书:尚书台内设若干曹,各曹负责人为尚书,类似于尚书台内设的各处处长。

“左”“右”哪个大

“左”“右”哪个大

龙源期刊网
“左”“右”哪个大
作者: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2012年第08期
在中国古代的官位中,有左、右丞相,左、右司马,左、右将军等。

那么,左与右哪个大、哪个尊、哪个先、哪个上呢?
在中国汉字的组词习惯里,两个名词组成一个并列词组,大都是价值高者、尊者在先,价值低者、卑者在后,如男女、尊卑、贵贱、君臣、内外、官兵等。

可知左为尊、右为卑。

但是,汉代以前却恰恰相反,是右尊而左卑。

《史记·田叔列传》记载:“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无出其右”的成语即由此而来。

那时人们把豪门大姓称为“右族”和“右姓”;崇尚文治称“右文”,崇尚武治称“右武”。

左则表示卑下,所以官职降职称“左迁”。

汉代以后有所变化:东、南为尊,西、北为卑。

帝王面南而居,其左为东,其右为西,并渐渐成为正统被继承了下来。

点击运用。

三国武将军衔

三国武将军衔
三国时期有将军称号的官职有:
大将军: 第一品, 位列三公之上
镇军大将军: 第二品, 位比三公
车骑将军:第二品, 位比三公
卫将军:第二品, 次于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第二品,位在四镇将军之上
征东将军:第二品
征西将军:第二品
征北将军:第二品
征南将军:第二品
镇东将军:第二品,次于四征将军,领兵时加征东将军
镇西将军:第二品,次于四征将军,领兵时加征西将军
镇北将军:第二品,次于四征将军,领兵时加征北将军
镇南将军:第二品,次于四征将军,领兵时加征南将军
左将军:第三品,位比九卿
右将军:第三品,位比九卿
前将军:第三品
后将军:第三品
横江将军:吴国专有,江防
护军将军:
平西将军:第三品
平南将军:第三品
征虏将军:第三品
武卫将军:第四品
奋武将军:第四品
奋威将军:第四品
建威将军:第四品
振威将军:第四品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魏置,第五品
建武将军: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第五品
平戎将军:吴置
虎威将军:杂号将军
安远将军:杂号将军
折冲将军:杂号将军,第五品
破虏将军:杂号将军,第五品
讨逆将军:杂号将军,第五品
讨虏将军:杂号将军,第五品
讨寇将军:杂号将军,第五品
荡寇将军:第五品。
牙门将军:第五品
偏将军:第五品
平东将军:第六品
平北将军:第六品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九)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九)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九)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九)前、后、左、右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各一人,官秩中两千石,位在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下。

前后左右将军皆为战国末年所置,秦朝也有前后左右将军,位列上卿。

置前后左右将军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征讨和镇抚四方的蛮夷。

所以分别以方位为将军号,各自镇守一方。

【《太平御览》引《汉书》:“左、右、前、后将军,皆周官也,秦汉因置以征四夷。

后虽不征伐,其官常存。

”】前后左右将军后来逐渐演变成单纯的军职,而非镇守一方的守将。

汉朝的前后左右将军在三公(上卿)之下,九卿之上。

九卿为银印青绶,前后左右将军为金印紫绶。

【《汉官典仪》:“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

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

”《通典·职官十一》:“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

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

”《宋书·百官上》:“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

左将军以下,周末官,秦、汉并因之,光武建武七年省,魏以来复置。

”】宋书中的说法不尽准确,东汉的左右将军是废置于光武帝建武十三年(三十七年)。

【《后汉书卷十七·冯岑贾列传》:“明年(建武三年,二十七年)春,(贾复)迁左将军,别击赤眉于新城、渑池闲,连破之。

……十三年,(贾)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

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

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

”】前后将军大概也在这些年间被废置。

而东汉前后左右将军的再次出现是要早于曹操当权之时,可以参见下文所列的任职者名单。

前将军:一八八年,灵帝拜董卓为前将军,让董卓和左将军皇甫嵩一起讨伐王国、韩遂等人。

《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五年(一八八年),围陈仓。

乃拜(董)卓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击破之。

韩遂等复共废王国,而劫故信都令汉阳阎忠,使督统诸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根据军官所属军种和技术特点,在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名称。

现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1.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2.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为上将;3.大军区正职为上将、中将,大军区副职为中将、少将;4.正军职为少将、中将,副军职为少将大校;5.正师职为大校、少将,副师职为上校、大校;6.正团职为上校、中校,副团职为中校、少校;7.正营职为少校、中校,副营职为上尉、少校;8.正连职为上尉、中尉,副连职为中尉、上尉;9.排职为少尉、中尉。

专业技术军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将至少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为大校至上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校至少尉。

志愿兵役制士兵按军衔等级分为:高级士官(六级土官、五级士官);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义务兵役制士兵为最高军衔(列兵、上等兵)。

海军、空军士兵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二字。

军衔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分的称号、标志,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

通常由将官、校官、尉官、准尉、士官、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有的国家还设有元帅。

以置于肩、领或袖、帽等处的专门徽章符号,标志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军种、兵种及专业勤务。

军衔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正式军衔、临时军衔和荣誉军衔;按兵役,可分为现役军衔、预备役军衔和退役军衔。

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具有一定功绩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所有权着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

实行军衔制度,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交往也具有重要意义。

军衔等级的设置,同军队的规模和体制编制密切相关。

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是上校,将军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

古代军队中将军等级制度

古代军队中将军等级制度

古代军队中将军等级制度一.汉朝: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

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

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二.明朝以武立国,但接受宋代教训,没有采用以文抑武的政策,相反大幅度提高武官级别,而且明太祖朱元璋还明确规定文臣不得封公侯,最高只能封伯爵。

三国官职表

三国官职表

中央官职:文官职:【首品】九锡王侯丞相(可分设左右丞相)【一品】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二品】(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品】(尚书郎)侍郎、侍中、尚书令、中书令、大长秋、执金吾、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四品】(九卿辅官)卫尉丞、廷尉丞、太仆丞、少府丞、太常丞、光禄丞、鸿胪丞、宗正丞、司农丞、【五品】(六部)御史员、御史中丞、长史、谏议大夫、礼官大夫、光禄大夫【六品】东观令、黄门令、太乐令、太宰令、太祝令、太史令、太医令、符节令、太卜令【七品】(五史五掾)左长史、右长史、侍御史、丞相史、廷尉史兵曹掾、东曹掾、西曹掾、文学掾、太常掾【八品】(十辅丞)太史丞、太乐丞、太祝丞、太卜丞、太医丞尚书丞、中书丞、符节丞、明堂丞、灵台丞【九品】(地方级)郡丞、县令、督邮、侯相书佐、侍诏、都伯、尚方向导、主事、御府、县长诸侯/中央武官职:【一品】大将军、大都督、卫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从二品)中军将军、抚军将军、龙骧将军、虎翼将军、【三品】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上将军(从三品)州牧、刺史、太守、右仆射、左仆射【四品】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从四品)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五品】安东将军、安西将军、安南将军、安北将军(从五品)平东将军、平西将军、平南将军、平北将军【六品】中领军、中护军、中都护、右都侯、左都侯、军师、治中、主簿、参军,别驾、关内侯(从六品)骁骑将、越骑将、荡寇将、虏将、伏波将扬武将、镇远将、中郎将、翊军将、奉义将【七品】偏将军、骑都尉、裨将军、门下督、帐下督左执法、左典军、左节度、左司马、军祭酒(从七品)羽林郎、立武郎、立节郎、绥南郎、五官郎、左中郎。

右中郎、虎贲郎、【八品】(汉武八校尉)从(西园八校尉)长水校尉,屯武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从八品)典军校尉,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左军校尉,右军校尉,司隶校尉,京辅校尉【九品】陷阵尉、奉车尉、部曲督、百人将、招信尉讨寇尉、赞军尉、城门尉、奋威尉、长水尉(从九品)都尉、郡尉、都骑、黄门、武库、若胪、仆射、宾赞、监治、郎中、里正、护卫《女官职》朝廷荣誉女官职表:【皇族】长公主、公主、贵妃后宫职:【一品】:郡君、太君、郡主【二品】:大阁领、大作司、大内司、【三品】:县君、县主、美人、尚宫、【四品】:昭仪、婕妤、娙娥、承徽、【五品】:青衣、奚官、中使、贤人、【六品】:尚宫令、尚仪令、尚服令、尚食令、尚寝令、尚工令【七品】:仕女、御女、才女、书女、歌女【八品】:司言、司膳、司藉、司仪、司饰司酝、司舆、司苑、司制、司彩【九品】:典卿、典宫、典簿、典律、典药典灯、典珍、典饎、典记、典闱。

历史上“左”和“右”到底哪个大?

历史上“左”和“右”到底哪个大?

历史上“左”和“右”到底哪个大?中国过去的官位设计中,有以左右为名的官职。

如左丞、右丞,左司、右司,左尹、右尹,左将军、右将军,左僕射、右僕射,等等。

那么,左右,哪个大?哪个尊?哪个先?哪个上?就左右而论,应当是左大,左尊,左先,左上;右小,右卑,右后,右下。

这从左右两字连用时说“左右”而不说“右左”也可得到证明。

中国汉字的组词习惯,当两个名词并列组成一个并列词组时,大都是价值高者、尊者在先,价值低者、卑者在后。

如男女、尊卑、贵贱、君臣、臣民、父子、母女、内外、官兵、东西,等等。

根据这个规矩,可知左为尊,右为卑。

所以也才有“男左女右”的说法,乃男尊女卑故也。

但是,汉代以前却恰恰相反,右尊而左卑。

《史记·田叔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无出其右”的成语也正由此而来。

所以那时把豪门大姓称为“右族”和“右姓”,崇尚文治称“右文”,崇尚武治称“右武”。

左则表示卑下。

《史记·灌夫传》:“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

”所以官员降职称“左迁”。

而所以尊右而卑左,乃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与左撇子相对),右便而左不便,右顺而左不顺,右正而左不正,右便获得了尊位。

而“左道”(不正之道)、“相左”(不一致)也就这样产生出来了。

进而右还有了赞同的意思,左则表示反对。

《左传》“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

汉代以后,情况出现了变化。

左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两人相对而站,对此人是右,对彼人就是左,反之亦然。

那么左右应该以什么为准呢?或者说应该以谁为准呢?当然以尊者为准。

而尊者莫过于帝王也。

帝王南面而坐,臣下北面而拜。

对臣下说,帝王的左是他们的右,帝王的右则是他们的左。

左右当然不能以臣下为准,而应当以帝王为准。

但东西而言,东为尊,西为卑。

帝王南面而居,其左为东,其右为西。

既然东为尊,那帝王的左就自然为尊了。

左也因此上升为尊,右则相应下降为卑。

这也反映了君权越来越重要。

中国古代的官员大小是怎么排列的?【(从大到小)(用1.2.)来写】

中国古代的官员大小是怎么排列的?【(从大到小)(用1.2.)来写】

中国古代的官员大小是怎么排列的?【(从大到小)(用1.2.)来写】中国古代的官员大小是怎么排列的?【(从大到小)(用1. 2.)来写】, 古代的官员大小排列1。

丞相与内阁秦汉定制,以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

太尉掌军,御史大夫掌监察,又兼为丞相之副,其相互制约的作用。

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但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的。

魏文帝置中书监、令,自是事归台阁,历南北两朝,皆以中书监、侍中、尚书令、仆射诸官掌机密,这就是中书监、令成为宰相的起源。

而丞相只作为优礼大臣的崇高官位,不甚假以事权。

一直到南宋孝宗以后,才又采用左右丞相名称,辽金元亦同。

明初亦设左右丞相,不久即废。

至成祖时置内阁,只以内阁诸臣参与机务,至此以后不再有丞相之名。

到清时,大学士赞理机务,表率百僚,但兼殿内及六部尚书衔。

到雍正以后,军机处成立,为全国政务中枢。

至清末,又成立内阁。

2。

六部清代六部的执掌如下:吏部:主管文官的登记,资格的审查,成绩的考核及任免、升降、转调、俸给、奖恤等事的审查。

人员编制:尚书二人,左右侍郎二人,下设文选司,管理文员的选用;考功司,考功过;稽勋司,掌更名改籍终养服制;验封司,掌封赠袭荫。

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各部同)。

户部:主管户口、赋税、薪饷、铸币。

其编制为尚书二,侍郎二,下设十四清史司。

属于户部的有下列二机构:户部三库(银库、段匹库、颜料库)、户部仓场衙门。

礼部:主管国家典礼和教育、贡举。

编制:尚书、侍郎,下设仪制司、祠祭司、精膳司、铸印局。

兵部:主管练兵、武器和武官一切政令。

编制:尚书、侍郎,下设武选司、车驾司、职方司、武库司。

邢部:主管国家的法律刑罚。

编制:尚书、侍郎,下设十八司(按省分)和赃罚库司库(收赃银送户部)、律例馆(修法令条文)。

工部:主管土木兴建和水利等。

编制:尚书、侍郎,下设营缮司、虞衡司、都水司、屯田司、节慎库、制造库、料作所、琉璃窖监督、皇木厂监督、管理街道厅。

汉朝武将等级如何划分?将军头衔过多,哪个是最高封号?

汉朝武将等级如何划分?将军头衔过多,哪个是最高封号?

汉朝武将等级如何划分?将军头衔过多,哪个是最高封号?引言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

——《文献通考》汉朝时期一直面临着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汉朝的武将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是深受百姓爱戴的。

汉武帝时期与匈奴多次交手,靠着强有力的手腕才使得边疆安宁。

霍去病、卫青等都是当时的名将,他们也都是当时武将的最成功代表。

汉朝打江山、守江山都离不开这些勇于冲锋陷阵的将军们。

汉朝的将军也有品级的划分,汉朝设有不同的职位官阶,每个将军头衔都有不同的含义,荣誉等级都是不同的。

汉朝时期的大将军就是最高的官职和荣誉,这也是武将的最高追求了。

一、最高的荣誉汉朝将军的最高级别是大将军。

从刘邦开始,大将军就是武将的的最高官职和封号。

刘邦打天下离不开韩信的功劳,为了使韩信全力发挥,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总理军事。

这一封号不仅地位很高,而且是握有实权的。

汉朝历史上被封为大将军的都是像韩信这般,要么是开疆拓土的开国功臣、要么在国家危难时期能在够平定内乱上做出过重大贡献。

韩信是汉朝的第一位大将军,他的结局大家也都比较熟悉。

狡兔死,走狗烹,后期刘邦担心其功高震主,让吕后诱杀了他。

韩信被杀后,汉王朝就决定不再常设大将军一职,只在战争时期才会任命,战争结束后就使大将军自动去职。

例如汉景帝时期就面临着七国之乱的危机,汉景帝任命窦婴为大将军统领大军,窦婴解决七国之乱后,这个大将军就形同虚职,只是仍然领着千金,不过再无实权。

汉武帝时期多番讨伐匈奴,也设立了大将军一职,而且明确规定大将军的官阶比三公高。

这其实也是因为匈奴这一外患导致的,在打击匈奴上大将军卫青立下奇功,汉武帝继续加封卫青,特设了大司马一职,是给卫青的一种无上荣誉。

这样的封赏也已经是达到顶点,是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才会获得的一种特殊荣誉。

二、其他官职所以在汉朝,武将官职的第一等就是大将军和大司马,属于最高的荣誉。

第二等武将就是骠骑将军,一般情况下这一官阶位于三公之下。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谁军衔最大?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谁军衔最大?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谁军衔最⼤?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都是我国古代军队的部队军职,其中,前后左右四⼤将军要⼤于偏将军,这四⽅将军皆为军队的正式军职,它们在军队中有⼀定的地位。

前后左右四⼤将军从官阶的⾼低依次排列是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和后将军,这⼀军职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直延续到西晋末年。

⾸先我们来谈前将军。

前将军是四⽅将军中品级最⾼的将军,它是仅此于九卿的武官,在军队中有崇⾼的地位。

前将军属于中央的官职之⼀,它的职责,就是防守宫廷和屯垦边疆。

⼀般担任该职务的⼈,都是久经沙场的⽼将,或者在军中享有⼀定的地位。

前将军虽然不及⼤司马或骠骑将军,但其也算是军队的⾼级官阶。

历史上,李⼴、韩增都曾担任过该官职。

前将军在三国时期尤为普遍,关⽻、张辽、吕范等⼈都曾担任过此职,他们都是独当⼀⾯的将领。

前将军就相当于今天的战区司令员,其军衔⼀般都是上将。

左将军也是古代部队的重要官职,左将军的地位⼀般要低于前将军。

左将军掌管军队的左路⼤军,虽然它与右将军⼏乎相同,但其本⾝的官阶却要⾼于右将军。

左将军始于春秋战国,春秋时期晋国曾对军队进⾏了改⾰,它将军队分为六军,⽽左将军就是其中之⼀。

左将军⼀般不是军队的常设机构,它只是在战时才设⽴。

三国时期的马超、张郃都曾担任左将军,⽽他们的职责,就是边境防御。

右将军是军队的⾼级武官之⼀,和左将军相似,右将军是掌管右路军队的将军,右将军也产⽣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也是所谓六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右将军⾮军队的常设机构,它只是在战时才设⽴的。

三国时期,张飞曾担任右将军的职务,他统领蜀汉的右路军队,多次给予曹军和东吴军队以重创。

后将军位于四⽅将军之末,其地位要低于左将军和右将军。

后将军产⽣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作为六军之⼀,后将军居于末尾。

后将军掌管军队的后军⼈马,战时,它的主要职责就是防⽌敌⼈突袭。

三国时期的黄忠、姜维、曹洪都曾担任过此职。

如果说前将军是战区司令,那么后将军就属于战区的副司令,它的军衔也是上将,不过,和前将军相⽐,它却存在着很⼤的差异。

古代官位等级的细致划分

古代官位等级的细致划分

古代官位等级的细致划分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

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

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

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三国猛将谁的职务最高?说说古代将军的级别

三国猛将谁的职务最高?说说古代将军的级别

三国猛将谁的职务最高?说说古代将军的级别将军是高级军官的称谓,作为军衔它来自西方,但中国自古就有将军名号,跟当今的军衔大体也能有所对应。

春秋时期以卿为将军,在朝内是卿,上阵就是将军。

将军体系比较健全的是在汉代,自前汉到后汉三国,基本上是一致的。

将军的等级分很多层次,简单来说有两种: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重号将军等级高,轻易不封,相当于终身制;杂号将军有时就是因战事而设,相当于聘任制。

点击加载图片地位最高的是大将军,其地位甚至在三公之上,是掌握朝廷实权的人物。

汉代的大将军知名的有卫青、霍光、窦宪、何进、袁绍等,袁绍的大将军是曹操为了安抚他而故意让给他的,可以说是有名无实,其余四位都是外戚,外戚干政是汉朝政治的一大毒瘤。

卫青的崛起一半靠能力,一半靠裙带关系,这是一位从奴隶到大将军的传奇人物。

卫青的母亲卫氏是平阳公主家的奴仆,在卫青之前她已经有了三个女儿,卫青是她与一个姓郑的男人私通的孩子,自小就在平阳公主家做骑奴。

有一次汉武帝到姐姐平阳公主家做客,看中了她家的歌伎、卫青的三姐卫子夫,卫子夫受宠进宫也把弟弟带进宫中当差,那时候在皇宫里服务的不光是宦官,后来卫子夫竟然当了皇后,卫青也一步步做到大将军!但是卫青的军功是绝对不容置疑的,出征匈奴七战七捷,功勋卓著。

有意思的是卫青后来遵照汉武帝的圣旨娶了寡居的平阳公主为妻,他既是皇上的小舅子又是皇上的姐夫,卫青人品很好,为人做官都很谨慎大度,不结党不养士,从不滥用职权胡作非为,得以善终。

点击加载图片卫青的二姐卫少儿在生活上也很浪漫,与一位霍姓小吏生下私生子霍去病,霍去病17岁就跟着舅舅卫青上战场,比他的舅舅更加勇猛善战,汉武帝对他喜欢的不得了,封他做冠军侯,并为他首创了骠骑将军这个名号,与卫青同掌军权,可惜,霍去病24岁就病逝了,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光也深得汉武帝宠信,临死前托付他为辅政大臣,大将军,他曾经废了昏庸无道的刘贺的皇帝身份,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汉宣帝,并把女儿强嫁给刘询做皇后。

古代军队的官的从大到小的排序

古代军队的官的从大到小的排序

古代军队的官的从⼤到⼩的排序清朝⼤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级以内的叫做未⼊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品:⽂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学⼠⽂职外官:⽆武职京官:领侍卫内⼤⾂、掌銮仪卫事⼤⾂武职外官:⽆从⼀品:⽂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太师、太⼦太傅、太⼦太保、协办⼤学⼠、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职外官:⽆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正⼆品:⽂职京官:太⼦少师、太⼦少傅、太⼦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职外官:各省总督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旗护军统领、銮仪使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从⼆品:⽂职京官:内阁学⼠、翰林院掌院学⼠⽂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武职京官:散秩⼤⾂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武职京官:⼀等侍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护军参领、包⾐骁骑参领、王府⼀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驼⼚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职京官:内阁侍读学⼠、翰林院侍读学⼠、翰林院侍讲学⼠、国⼦监祭酒⽂职外官:知府、⼟知府、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副护军参领、包⾐副骁骑参领、包⾐佐领、四品典仪、⼆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职京官:左右春坊庶⼦、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职外官:同知、⼟同知、直⾪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职外官:各州知州、⼟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理寺左右寺丞、宗⼈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州州同、州同、⼟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职京官:翰林院编修、⼤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国⼦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监博⼠、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州州判、州判、⼟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品:⽂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国⼦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灵⽂职外官:布政司库⼤使、盐运司库⼤使、盐道库⼤使、盐课司⼤使、盐引批验所⼤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县丞、四⽒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品:⽂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义⽂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正九品:⽂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太医院吏⽬、太常寺司乐、⼯部司匠⽂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道库⼤使、宣课司⼤使、府税课司⼤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使、巡检、⼟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流:⽂职京官:翰林院孔⽬、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使、兵马司吏⽬、崇⽂门副使⽂职外官:典史、⼟典史、关⼤使、府检校、长官司吏⽬、茶引批验所⼤使、盐茶⼤使、驿丞、⼟驿丞、河泊所所官、?官、道县仓⼤使武职京官:⽆武职外官:百长、⼟舍、⼟⽬汉朝到三国时代武将官职:⼤将军:武将之⾸,其官职位⽐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

古代什么职位最大

古代什么职位最大

古代什么职位最大古代官位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下面让店铺带你们深入了解下古代职位等级制度。

古代官位等级如下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在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

正一品:正国级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正国级减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副职】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兼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正二品:副国级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从二品:部级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副部级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副部级减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厅级加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厅级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厅级减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副厅级加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副厅级减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县处级加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县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副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科级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副科级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股级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副股级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普通科员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唐宋时期官职及品级正一品:职官:天策上将、太尉、司徒、司空、太师、太傅、太保爵:王从一品: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文散官:光禄大夫武散官:镇军大将军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侍中、中书令、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上: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正议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军都尉正四品下: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散官:通议大夫武散官:壮武将军从四品上: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文散官:太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勋:轻车都尉从四品下: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文散官:中大夫武散官:明威将军正五品上: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文散官:中散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正五品下: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朝议大夫武散官:宁远将军视正五品:萨宝从五品上: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文散官: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从五品下: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武散官:游击将军正六品上: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文散官:朝议郎武散官:昭武校尉勋:骁骑尉正六品下: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文散官:承议郎武散官:昭武副尉从六品上: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文散官:奉议郎武散官:振威校尉勋:飞骑尉从六品下: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文散官:通直郎武散官:振威副尉正七品上: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文散官:朝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勋:云骑尉正七品下: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文散官:宣德郎武散官:致果副尉从七品上: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文散官:朝散郎武散官:翊麾校尉勋:武骑尉从七品下: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文散官:宣义郎武散官:翊麾副尉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正八品上: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太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文散官:给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正八品下: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文散官:征事郎武散官:宣节副尉从八品上: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文散官:承奉郎武散官:御侮校尉从八品下: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文散官:承务郎武散官:御侮副尉正九品上: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文散官:儒林郎武散官:仁勇校尉正九品下: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文散官:登仕郎武散官:仁勇副尉从九品上: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文散官:文林郎武散官:陪戎校尉从九品下: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文散官:将仕郎武散官:陪戎副尉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宋朝官员品级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文散官:光禄大夫武散官:镇军大将军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府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府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侮校尉、御侮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将军和右将军哪个官阶更高
在许多历史剧中,我们常会看到汉朝和三国时期,关于左右将军的称呼。

另外还有前将军、后将军,这不免让很多读者感到头疼,到底谁的官职更大呢,今天小编将和大家简单的进行介绍。

其实左右将军在战国之时便有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使用,到了汉朝这个官职已经不轻易授予了,但后来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许多如此官衔的将军又出现了一大批。

右将军张飞历史上谁当过左将军关于左将军的记载并不是很详细,历史上著名的左将军,托三国演义的福,自然是刘备刘玄德最为显目。

刘备是汉朝皇帝封的左将军。

左将军刘备此外,还有蜀汉封的左将军马超,曹魏封的左将军于禁、张郃、郭淮。

还有晋朝封的王凝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王献之的兄弟,善草书、隶书。

作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是谢安的兄长谢奕之女谢道韫的丈夫。

深信五斗米道,孙恩攻打会稽时,不听手下进言,不设防备,祷告后相信已请得“鬼兵”助阵,因而与诸子一同遇害。

)等等。

关于右将军的历史记载据历史记载东汉与三国时期非常常设置这个官位,官居三品官及以上。

历史上做过右将军的著名人物有很多,我就简单的列举几个。

张飞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

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
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于禁三国时期魏国武将。

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

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

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左将军和右将军哪个官阶更大汉末三国时的军阶是,大将军{总司令},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此7职为中央军之军阶.。

再下来是,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和镇,平,安。

等等专职挂名将军.。

再来是讨逆,破虏等等杂号将军.。

大多时候,左尊于右,但是有些时候例外:古人乘车时,便是右位尊(见《曹刿论战》)左将军马超关于三国蜀汉前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

而赵云是民间百姓和三国演义把他提上去的,凑成了五虎将。

其实他一直是杂号将军。

其实左右将军在民国时期也有出现,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军衔制,上等官佐分为三级,原先的称谓为:大将校、中将校、少将校,后改成:大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