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欣赏《流水》2音乐故事《广陵散》-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流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流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流水》这首乐曲,感受其优美、轻柔的音乐情绪,理解“流水”作为音乐主题所表达的意境。
2.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感知生活、感悟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理解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培养其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理解“流水”这一音乐主题所表达的意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感知到“流水”这一自然现象所蕴含的美。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流水》这首乐曲的音频文件,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乐器演奏《流水》的音频,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和节奏。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背景和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师生共同欣赏,感受古筝优美的音乐形象。
2. 请学生回忆欣赏曲目的音乐形象,引出古筝这一乐器。
(二)新授教学1. 介绍古筝的基本知识:了解古筝的构造、音区、演奏时手指的特点及用力方法等。
教师利用实物展示,详细介绍古筝构造及演奏技巧的基础知识。
2. 学习演奏古筝的坐姿及指法,了解轻、柔、稳的基本演奏技巧要求。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仔细观察并认真学习。
3. 欣赏《流水》乐曲,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4. 学习第一部分旋律弹奏,初步掌握基本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分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节奏练习教师出示各种不同节奏型卡片,学生用笔在纸上击拍打出各种不同节奏型,当教师出示配有表情、节奏、力度提示的《流水》谱例时,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音乐。
(四)表演教学学生学会第一部分旋律后,尝试加上手腕在弦上的移动(撑、挑)来表现乐曲优美意境的轮音,并用吟音弦组合奏法在弦上作上下吟动,模拟“潺潺流水”之声,创造优美的意境。
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指导,适时鼓励,提倡创编。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1单元欣赏《流水》word教案2

《流水》教案教学目标:一、学生古琴曲让学生了解古琴文化及相关知识。
二、通过欣赏体验,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独到魅力。
三、相关音乐知识的了解。
教学重点:一、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二、学习歌曲《流水》。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自主总结古琴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理解《流水》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展示课件:古琴图片,简介古琴文化及相关知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最常用的定弦方法被称之为“正调”,如果我们用唱名来说的话,应是这样:Sol、La、Do、Re、Mi、Sol、La。
古琴采用的是独到的记谱方法,称作“减字谱”。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看到林黛玉弹琴时用的谱子,惊呼“妹妹近日愈发长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这种“天书”发明于唐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所谓“减字”,就是将古琴的演奏技法术语所用的字加以简化,比如弹琴时右手的“勾、剔、抹、挑”,就变成了“勹、易、木、乚”;左手的“吟、猱、绰、注”,就变成了“亽、犭、丄、氵”;再加上弦数、徽位的提示,就形成了减字谱。
2、欣赏作品《流水》。
(1)看视频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2)介绍《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让学生参与进来;(3)作品欣赏:琴曲《流水》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表现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心爱和赞颂。
乐曲为繁复的多段体结构。
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段。
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乐、跳跃的音乐个性。
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段,是乐曲的展开部分。
《第一单元 音乐故事 广陵散》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音乐故事广陵散》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广陵散》这首古典音乐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其历史背景、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
2. 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文献:学生需要阅读关于《广陵散》的背景资料、历史故事、音乐分析等,加深对这首古典音乐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广陵散》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以及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3. 创作音乐小故事:学生根据自己对《广陵散》的理解,创作一个小故事,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发挥想象,讲述一个与《广陵散》相关的故事。
4. 完成课后习题:教师会在教材中提供一些与《广陵散》相关的课后习题,学生需要认真完成这些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要独立完成,不能抄袭或请他人代写。
2. 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需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创作音乐小故事时,需要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不能随意编造。
4. 课后需要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要符合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字数是否达到标准等都会进行评价。
2. 作业质量:学生的作业质量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包括学生对《广陵散》的理解程度、创作的小故事是否真实感人等方面。
3. 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时的参与度和分享的内容也会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3. 教师和学生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和认识《广陵散》这首古典音乐,通过阅读、讨论、创作和习题等形式,全面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音乐《鉴赏古琴曲“广陵散”》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三、归纳总结(30s)
师:《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现在,《广陵散》,作为我国现存古琴曲之一,它不仅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对自由和尊严的向往,也是对如嵇康般的英雄名士的礼赞。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努力发扬我国古典音乐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粹,让古老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旧熠熠生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3min)
师:同学,你知道嵇康吗?
师:他可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是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讲的这里,可能有同学要问了:这是明明是节音乐课,这和历史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师:在这里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传,嵇康在一次出游中,夜宿在华阳亭,当他弹琴演奏时,忽然有一个自称古人的客人前来求见。嵇康与此人共谈音律,聊得十分投机,后来这个古人用琴弹奏了一首声调绝伦的曲子,并将这首曲子传授给了嵇康。之后嵇康酷爱此曲,但从不教人。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鉴赏古琴曲《广陵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2.聆听古琴曲《广陵散》,体会乐曲中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聆听古琴曲《广陵散》,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难点:
聆听古琴曲《广陵散》,感悟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精髓。
初中音乐九年级教案《流水》、《阳关三叠》

初中音乐九年级教案《流水》、《阳关三叠》初中音乐九年级教案《流水》、《阳关三叠》教学对象:9年级教学准备:录音带、钢琴、古琴,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古琴曲,要引导学生注意古琴的音色和古曲的韵味,抓住音乐要素中突出的特点,引导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情。
让学生比较“泛音段”和其他段,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图谱,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古琴的音色和古曲的韵味、情感。
熟悉乐曲的主题(泛音段的旋律)。
这首乐曲中这段音乐旋律性比较强,可以用视唱法或听唱法进行学习。
如果视唱能力较低,也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熟悉之后再听时,要求学生小声随着哼唱。
听音乐时可用手指轻轻地击拍(不要出声),也还可以“闭目静听”,按节拍重音微微点头。
集中注意、体味乐曲的韵味。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
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音乐材料的直接感想。
教材分析:《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
在历史传说中,人们往往把它和战国时期的伯牙联系在一起。
据传,伯牙是一位出色的民间音乐家。
他弹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是说伯牙弹琴时会引得正在吃草的马都仰起头来聆听。
有一次,伯牙弹琴时有个叫钟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赏,伯牙心中想着巍峨耸立的高山时,钟子期就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向往着奔腾不息的流水时,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能够准确领会伯牙在琴声中寄托的感情,使他们一见如故,结成“知音”。
子期死后,伯牙为失去知音而万分悲痛,从此不再弹琴。
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也说明:运用对景抒情的手法创作像《高山》、《流水》这样的音乐作品,可能在公元前3世纪便已存在。
古琴曲流水赏析

古琴曲流水赏析古琴曲《流水》赏析古琴,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深远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并成为了许多古琴曲的主要演奏乐器。
其中,《流水》是一首以描绘流水的音乐形象而著名的古琴曲,也是古琴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将对这首曲目进行详细的赏析。
《流水》是明代著名音乐家、古琴大师杨洪基所创作的一首古琴曲,其作品于明正德年间问世。
这首曲子通过琴音的律动、节奏以及细腻的音乐表达,巧妙地描绘了流水的情景,展示了古琴的魅力与神韵。
乍听之下,《流水》的曲调平和、滑润,仿佛流水从琴弦中流淌而出。
整个曲子舒缓又自然,节奏适中,曲式简洁而灵动。
悠扬的旋律仿佛摄人心魂,带人进入了一个宁静、深邃的自然之境。
从曲子的结构来看,《流水》采用了三段式的编曲,即头、中、尾部分。
整首曲子的调子属于宫调,主要采用了自由伴奏的形式,使琴音的流动更加自然流畅。
曲子的开头,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引出,仿佛是一条小溪冉冉而出。
接着,曲子进入中段,旋律变得稍微复杂起来,流水的声音逐渐增强,仿佛是在一个瀑布汇聚的地方。
最后,曲子以平和的方式结束,仿佛是小溪静静融入了大海。
曲子中的音乐表现手法非常丰富。
首先是琴音的运用,通过琴弦挑弹、指按等技法,使得曲子的音乐表现更加细腻动人。
其次是音乐节奏的安排,通过速度的快慢、起伏的轻重,曲子的整体氛围得以凸显。
最后是音乐情感的表达,通过曲调的高低、音域的宽窄,曲子中流水的情感得以真实地呈现出来。
《流水》作为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都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曲子通过对流水景观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深邃、自由的生命气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向往。
其次,曲子既展现了古琴独特的音乐性格,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
在中国古代,流水一直被视为高尚的表现方式,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心灵的净化。
而《流水》这首曲子则将这种高雅的审美与音乐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欣赏流水教案3新人教版

《流水》教案教学目标:一、、在欣赏《流水》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在对比、欣赏和实践体验中,感受音乐要素给音乐带来的影响,初步认识三段体。
三、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与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教学重点:一、欣赏古琴曲《流水》。
二、学习歌曲《流水》。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自主总结古琴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理解《流水》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导入)“与其向权贵屈膝,不如挥锤打铁。
”一位铁骨铮铮的男儿,用自己的信念和生命,弹出了一曲绝响。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二、聆听:古琴曲——《广陵散》、古琴曲——《流水》。
1、学生欣赏;谈感受。
古琴曲《流水》诞生于公元前三世纪,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古老的乐曲之一。
其传谱属于明代朱权所编《神奇秘谱》(1425年)又经四川道士张孔山增加了表现湍急水流的一段,形成现在的乐谱。
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的美国“航空号”宇宙飞船,所携带的喷金唱片,录入了《流水》。
全曲共九段,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第二、第三段为“起”部,第四、第五段为“承”部,第六、第七段为“转”部,第八、第九段为“合”部。
第一段为引子,简单的曲调引出后面的主题。
第二段为主题,用泛音手法,表现轻盈、亮晶的流水,自山间淙淙欢快而出。
第三段为高八度重复主题,仍基本上使用泛音,表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
第四、五段使用按音(实音)演奏,是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曲调中增加了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如歌,似山泉汇成江河,稳健扎实地一泻千里。
第六、七两段即张孔山以流佛手法增加的两段,第一段中大幅度的滑音和速度变化的对比,似“宛然坐危舟过巫峡,回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华夏古韵++音乐故事+广陵散+课件——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音乐不但能描绘自然景象,还能讲述故事。请同学们 聆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的力度具有什么特点?
老师随音乐讲述《广陵散》的故事。
谢谢观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华夏古韵
广陵散
1背景介绍Fra bibliotek广陵散
广陵散
音乐不但能描绘自然景象,还能讲述故事。请同学们聆 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音乐不但能描绘自然景象,还能讲述故事。请同学们 聆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的情绪具有什么特点?
音乐不但能描绘自然景象,还能讲述故事。请同学们 聆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的速度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单元 流水》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流水》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流水》这首古曲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2. 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用乐器模仿流水的声音,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节拍;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作业内容1. 听音乐,模仿流水声音:a. 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流水》这首古曲,仔细感受其中的音乐元素,尤其是流水的声音;b. 在听完音乐后,学生可尝试用身边的乐器(如木鱼、碰铃等)模仿流水的声音,注意节奏和节拍的掌握;c. 将学生的模仿录音或视频提交,以便教师进行评估。
2. 填词创作:a. 学生根据自己对《流水》的理解,尝试创作一首以“流水”为主题的现代歌曲;b. 歌曲的旋律应简单、易于上口,同时要体现出流水的特点;c. 将学生的歌词提交,以便教师给予指导。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认真聆听音乐,充分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2. 学生在模仿流水声音时,要注重细节,尽可能地模仿出流水的不同声音效果;3. 学生在创作歌曲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求创作出有新意和感染力的作品;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录音或视频、歌词,对其模仿流水声音的效果和能力进行评价;2. 教师对学生的歌词进行指导,帮助其进一步完善作品;3. 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分数或反馈意见。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2. 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其音乐能力的提高;3. 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教师可对《流水》这首古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流水》这首古曲,同时通过模仿流水声音和创作歌曲,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专用】八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音乐故事广陵散教案3新人教版

《广陵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概况和古琴的相关知识,如:古琴的历史、古琴谱、古琴的传说故事等相关内容。
2、聆听古琴曲《广陵散》,感受古琴曲的古老韵味。
教学重点难点:1、鉴别古琴与、古筝的音色及音色特点。
2、学习广陵散的故事。
教学内容:一、学习导入。
让同学们观看关于古琴的演奏的视频片段,并认真观看弹奏者的指法,然后老师拿出古琴,为大家弹奏一段,会的同学可以要求与老师一起合作。
二、了解古琴,介绍关于古琴的故事。
1、号钟“号钟”是周代的名琴。
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
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
后来“号钟”传到齐恒公的手中。
齐恒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
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
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
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2、绕梁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
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
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
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
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
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
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 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
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
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
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3、绿绮“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1单元欣赏《流水》ppt精品优秀课件

就像我下午一点多钟,为了褪去疲劳 ,我便 冲凉来 解乏, 以此达 到状态 清醒振 奋的目 的。可 脱去所 有衣服 ,拿着 浴霸冲 尽身体 的时候 ,感觉 秋意一 点点从 头漂流 之下, 感受着 点滴晕 眩和起 疙瘩的 凉快。 我知道 ,我出 来工作 后,从 事服务 厨师行 业后, 对一年 四季的 感知越 来越匮 乏和退 化了。 这是由 于工作 的性质 。休暇 的时候 ,总是 被各种 事情充 斥着不 知所措 ,匆匆 来,匆 匆去。 我便疏 略了对 秋季的 关注和 体会了 。 现在出来工作的年轻人,都是奔于工 作,支 于生活 。很多 美好的 事物和 感情都 被工作 所阻滞 了和放 空了。 也只有 在稍有 闲情的 朋友在 网上发 天气和 风景图 ,以此 证明他 们是热 爱生活 ,享受 美好的 。可他 们只是 停留在 季节的 变化, 感受变 化的美 丽的层 面。却 没有更 多关注 季节带 给人更 多于自 身的种 种回忆 或者意 义,以 及牵伸 可叹的 感视艺 术化的 真谛和 真谛的 哲学意 义。 一支香烟顿然生烟,晕晕直上的白色 气体, 到了烟 气烟碱 形型的 挥发度 ,就散 于无形 。火点 在一次 次抽拉 ,像不 断闪烁 的红灯 一样。 在耳际 围绕的 歌声, 与秋召 唤着一 种积极 地而过 渡性, 形成感 受的过 程性的 生命联 系。 在细致晦涩的笔流中,陡然滑向温情 惊艳的 流诉。 在下一 刻,它 就收势 直入。
《第一单元音乐故事广陵散》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音乐故事广陵散》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广陵散》这一音乐故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广陵散》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嵇康的生平事迹。
2. 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包括乐曲的节奏、旋律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在家中通过音乐教材或网络资源,提前了解《广陵散》的创作背景、作者嵇康的生平以及乐曲的基本结构。
2. 听音辨曲:学生需在课堂上聆听《广陵散》的不同版本,并尝试分辨各版本在节奏、旋律上的差异。
3. 创作表达:学生需以小组形式,根据对《广陵散》的理解,创作一段简短的表演剧本,包括角色、台词和动作设计等。
4. 互动讨论:在课堂内,学生需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与讨论,分享对《广陵散》的理解和感受,并互相评价表演剧本的创意与表现力。
5. 实践操作:学生需利用学校音乐教室的资源,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练习,如用古筝或琵琶等乐器演奏《广陵散》的部分旋律。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并记录下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课堂提问。
2. 听音辨曲时,学生需认真聆听,记录下不同版本的差异,并准备在课堂讨论中发言。
3. 创作表达环节中,小组内成员需积极参与,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和表现的机会。
剧本创作需紧扣《广陵散》的主题,内容积极向上。
4. 互动讨论时,学生需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5. 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需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注意乐器的使用方法和演奏技巧。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剧本创作、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创新思维、合作能力、表演技巧等。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下一课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堂效果,对作业设计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第一单元 音乐故事 广陵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音乐故事广陵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广陵散》的历史背景和音乐风格,理解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通过欣赏和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陵散》的音乐内涵,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演奏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和音乐素材,包括《广陵散》的演奏视频和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2. 制作教学PPT,包括乐曲结构图、演奏示范等。
3. 安排合适的音乐教室或活动室进行课堂教学。
4. 邀请专业乐团进行现场演奏,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初中音乐课程《音乐故事广陵散》的第一课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广陵散》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美,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广陵散。
2. 讲授新课:(1)介绍广陵散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2)讲解音乐知识,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帮助学生理解广陵散的音乐特点;(3)通过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感受广陵散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演奏广陵散,其他学生担任伴奏、节奏把握、音乐表现等方面的角色,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 课堂互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广陵散的感受和理解,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故事和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广陵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音乐知识,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
在一次次的音乐体验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可以理解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广陵散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我们民族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欣赏《流水》

一、教材分析琴曲《流水》是以我国古代“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著名故事为题材创作。
它与《高山》原为一曲,唐代时分为两曲。
经过各朝代琴师的加工整理,现在多见的《流水》是清代《天闻阁琴谱》中的版本。
乐曲有九段,另有尾声,结构采用起、承、转、合的创作方式。
起,包括第一、二、三段。
第一段,引子,散板,出现很多上滑音,象被强大力量抑制,似乎寻找机会倾斜出来。
第二、三段,曲调活泼生动,象山间小溪汩汩流淌,抒发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
承,包括四、五段。
开始是流畅的按音,经过多次变化,然后连续下行模进,形成势不可挡的气势。
好像涓涓溪流正汇聚成滚滚洪波。
转,包括六、七段。
这是惊心动魄的一个部分。
采用简洁有力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大量的滚拂手法,描写了急流奔涌、江水滔滔的浩瀚气势,表现出主人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信心。
第六段,开始用了六次滚拂,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一层做铺垫。
第二层时,右手用了几十个滚拂,造成惊心动魄的紧张气氛。
同时左手奏出隐伏的旋律声部,奔腾起伏,一浪推一浪,一浪高一浪,随着节奏的加紧、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形象地描绘出大江东去、波浪滔天的壮观景象。
合,包括八、九两段。
再现了第五、六段的曲调,前后呼应。
它所具有的稳健犹如经受了考验的流水,正从容地、满心欢喜地流向大海。
尾声再次出现了几个泛音,让人们又想到涓涓溪流,余音萦绕、回味无穷。
直到今天,琴曲《流水》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镌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船的金唱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琴曲最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东汉后期。
琴曲根据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成。
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这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广陵散》的曲情。
虽然故事情节与史书的记载有太多出入,但《广陵散》一曲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音乐故事《广陵散》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八年级音乐下册(人教版)】

新课
嵇康深受感动,向老者学习弹奏这首乐曲。 后嵇康因拒绝为魏国大将钟会弹琴,而被强加罪名,判处死刑。临刑前, 在怀着悲愤的心情最后一次弹奏《广陵散》后,嵇康仰天长叹:“我死不足惜, 只可惜《广陵散》从此失传矣!”
新课
再听乐曲,感受乐曲情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课
创编音乐,古琴演奏。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与创作再一次感受到了古琴音色的美妙,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古琴声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好。
敬请各 位老 师提 出宝 贵意见 !
初中音乐 八年级下册
广陵散
导入
还记得这是哪首曲子吗?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新课
听乐曲,感受音乐情绪。
新课
音乐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名士嵇康热爱弹琴,远近闻名。一日,嵇康在华阳 亭听到一位老者演奏《广陵散》。老者向移康讲述《广陵散》的故事: 战国末年,韩国的韩哀侯昏庸无道,侠客聂政为报父仇,智闯朝廷刺杀 了韩哀侯后,自杀身亡。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华夏古韵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唱歌《阳关三叠》。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什么乐器呢?(2)交流知识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①提问:琴面上的白点的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②③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两个孔,是古琴的出音孔。
④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状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⑤⑥老师介绍琴名与音色⑦听一段古琴曲,学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
⑧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2、(一)讲音乐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
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
教师适当补充。
(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
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
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1.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初中音乐下册第三课流水,广陵散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下册第三课流水,广陵散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下册第三课《流水,广陵散》是一首传统古琴曲,它的美妙旋律和悠扬的音乐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学习这首曲子后,我对它产生了以下几点反思:
1. 音乐表达情感:《流水,广陵散》通过流畅连绵的音符和琴弦的轻拨,表达出深情迷人的意境,使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这让我意识到,在演奏音乐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来传递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2. 音乐的技巧性:学习《流水,广陵散》需要一定的琴技,包括手指的灵活性、音符的准确性等等。
在练习中,我发现自己在琴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加努力地练习和磨练。
3.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流水,广陵散》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它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特点。
它让我明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邃意境和独特韵味,让我对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学习《流水,广陵散》让我收获很多。
通过演奏这首曲子,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琴技水平,还领略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这也启发我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技巧的提升,不断追寻音乐艺术的高度。
八年级音乐《流水》教案

八年级音乐《流水》教案八年级音乐《流水》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音乐《流水》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二、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三、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一、欣赏古琴曲《流水》。
二、学习歌曲《流水》。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自主总结古琴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理解《流水》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伯牙、钟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按《琴史》所载,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之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
’伯牙所念,子期心明。
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
’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学生回答。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用等,都应给予鼓励)。
4、欣赏古琴曲《流水》。
(也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配上这首乐曲作背景)。
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
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佛手法,如同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流水》是一曲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二、唱歌。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三、教师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小组教师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 1.欣赏《流水》2.音乐故事《广陵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关注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古琴文化、分段聆听、分析乐曲的内涵等方式来感受古琴曲《流水》所描绘的“流水”形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
2.初步了解古琴的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
教学难点:
1.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
2.初步了解古琴的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
教学方法及措施:
乐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新课导入
导入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的视频片段
1.老师提问:表演中击打的是什么乐曲?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古代乐器?
2.老师播放《流水》音乐片段,并提问:这段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它的历史有多久?
3.师生共同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说明“知音”典故的来历以及引申的意义。
课堂发展
一、欣赏古琴曲《流水》
1.出示听琴图,提示学生听琴时要“凝神静气”。
2.播放古琴曲《流水》录音,
老师提问:这首乐曲经历了梁芹多年无数古琴艺术家的传承,到今天我们还能听到它,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仔细体会,音乐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你有哪些感受?
3.了解中国古典音乐“静--动--静”的特点。
二、音乐故事《广陵散》
1.教师简介《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乐曲以战国时期聂政刺汉王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愤懑情怀。
魏晋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权而遭迫害,行刑前从容抚琴,弹奏此曲,以托豪情。
2.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
3.分组讨论:这首古琴曲是如何讲述聂政刺韩王故事的?
三、集体总结《广陵散》与《流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
古琴艺术代表着中国文人的情致,体现出中国古代音乐高远的意境,是中国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古琴艺术列入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