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基本状况及解决青年就业的几类措施

合集下载

青年就业实施方案

青年就业实施方案

青年就业实施方案
当前,我国青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青年人才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推动青年就业,制定一套科学的青年就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青年就业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了解青年就业的基本情况,包括
就业岗位需求、就业状况、就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就业政策。

其次,要加大对青年职业培训的投入。

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青年人才
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要加强对青年创业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创业,为就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另外,要建立健全青年就业服务体系,为青年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就业服务。

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就业服务平台,为青年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帮扶,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此外,要推动企业加大对青年就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招
聘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青年人才。

最后,要建立健全青年就业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青年就业的动态变化,
及时调整和完善就业政策。

通过对青年就业政策的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总的来说,青年就业实施方案需要多方合作,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青年就业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案和有效的举措,才能更好地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青年就业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一):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题目:中国青年就业调查报告单位名称: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班级:13工商管理姓名:张帆指导教师: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实践报告评阅意见注:本表附在学生的实践报告之后,同实践报告共同存档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目录第一部分:中国青年总体状况1一、中国青年总体情况 1二中国教育、培训及就业的制度和政策 1三、调查执行情况2第二部分:中国青年从学校向工作过渡的总体状况评价及成因分析2一、总体评价2【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第三部分:中国青年就业的结论3一、从历史和发展的高度重视青年问题 3二、问题首先应该从教育抓起 3摘要青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阶段。

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第一步经历将会对一个人一生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产生重要影响。

而这重要的第一步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教育经历、培训经历、个人能力、家庭背景、劳动力市场形势、经济和社会环境、雇主偏好、创业环境等。

因此,把从学校向稳定正规工作过渡这一阶段作为切入点,既可以掌握青年就业的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又可以掌握影响青年就业的背后因素,如教育培训能力、家庭环境等等,从而做到准确把脉,进而对症下药,以制定准确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思路和对策措施。

引言关注青年就业问题越来越重要。

首先,从长远考虑,在持续2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速逐步减缓,人口老龄化加速,未来青年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近期着想,劳动力市场长期供求紧张,各类青年的就业问题都很突出,表现为青年失业率高、失业周期长、临时就业和不充分就业比重高、非经济活动人口增加等。

在体制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下岗失业再就业问题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后,青年就业问题将越来越成为中国应着力解决的就业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三,教育和培训体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联系不紧,青年劳动力素质结构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如何破解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结合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面对的难题之一。

青年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

青年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

青年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
青年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成为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青年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完善教育体系,提高青年就业竞争力
教育是提高青年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践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青年技能培训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还要加强就业指导,引导青年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就业匹配度。

三、强化社会保障体系,为青年提供安全感
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青年提供充分的保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例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青年基本生活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使更多青年受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青年住房难题。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青年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青年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抗压能力。

同时,开展就业心理素质培训,提高青年应对职场挑战的能力。

总之,解决青年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一、就业形势的挑战与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在我国,就业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就业供求结构不匹配: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市场,而传统行业用工需求下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却缺乏合适人才。

2. 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许多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原因是他们所学专业与实际用人需求不匹配,在职场上缺乏应用型技能。

3. 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由于教育体制存在某种程度的功利导向,很多毕业生只关注高薪、名企等少数岗位,并对基层或非本专业岗位心存侧目。

4.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造成冲击: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压力增加也影响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和空间。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就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就业机会的增加和优化资源配置。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1. 调整教育体制与课程设置:加强高职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拓宽学科设置,注重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2. 鼓励创新创业: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资源整合,激发广大青年的创业热情和活力。

3.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引导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等方向转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4. 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等平台,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环境。

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就业者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就业不确定性对个人和家庭的压力。

6. 引导就业观念转变:教育机构、家庭以及社会应共同努力,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基层岗位的吸引力和满足感。

7. 加强政府角色:加大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更多创新型市场主体发展机会;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激发市场活力。

总结:面对就业问题所带来的挑战与困扰,必须采取综合性、多元化的措施来解决。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和难题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全球经济的变化,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愈发突出。

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失业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1. 就业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失业率在过去几年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受到COVID-19 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出现了裁员现象,大量人员陷入失业困境。

另外,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脱离了农村,进入到城市,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压力。

2. 青年失业问题当前,青年失业问题成为了我国就业问题的一个突出现象。

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加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此外,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使得大学生们更加追求着高质量的工作机会,加剧了就业压力。

这些问题使得许多毕业生难以快速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三、应对措施1. 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措施,维持经济稳定,促进就业增长。

比如,加大对创新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数量,加强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引导等,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拓展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招聘渠道,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支持小微企业创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鼓励民众在创业就业方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3.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改善培训设施和教学质量,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

同时,与行业相关的企业可以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4. 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是减轻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灵活就业者的支持,提供更完善的就业补助和失业救助政策。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1、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2、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或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3、教育机制的弊端。

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

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

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国家方面。

1、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

帮助其自主创业。

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一、全国各地就业形势全国各地城区新增加就业1206万人;截止到2023年末,全国各地基本养老、下岗、工伤险参保人数分别是10.5亿多、2.4亿多、2.9亿多,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2023年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水平稳步增长。

下一步,也将全面强化就业优先选择现行政策,更准确更有效的适用公司发展稳定就业。

就业关键指标运行平稳车辆生产线操作工、快递小哥、家政保洁员、数控车工……这种岗位最缺工。

人社部刚公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表明,与2023年第三季度对比,加工制造业缺工情况不断,汽车制造业相关岗位缺工较为突出,快递物流行业岗位需求显著增加。

缺工情况侧面体现了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状况,一些行业景气指数已经回暖。

2023年,总体就业局势如何看?“就业关键指标运行平稳”,人社部就业推动司司长张莹说。

看新增加就业,全国各地城区新增加就业总计完成1206万人,提前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度预期效果每日任务;看重点群体,就业基本上稳定,脱贫人口打工经营规模3278万人,同比增长133万人;看销售市场供需,100个城市公共就业专业机构求人倍率为1.46,维持活跃性情况。

上年,人社部依次颁布了三轮“降缓返补扩提”一系列分阶段、组合型援企稳岗现行政策措施,变速保市场主体稳就业。

全年度共释放出来稳岗收益2713亿人民币。

在其中,共减收失业保险费为企业减负qflp1590亿人民币;共向787万家公司派发稳岗返还资产497亿人民币,是上一年的2倍,中小企业获益显著。

我国就业政策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就业政策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就业政策的现状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就业政策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就业政策已经在不断地调整和创新,为了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的就业环境,政府也在不断地探索如何更好地保障和促进就业。

一、我国就业政策的现状我国的就业政策不断地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加强财政支持、鼓励创业、提高技能人才水平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旨在提高就业水平,推进就业创业。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的就业政策现状。

1.就业保障政策就业保障政策是现在我国的主要政策之一。

政府在多个方面鼓励和支持就业,比如建立职业教育系统,加强职业培训;制定劳动合同法、社保法等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权益;设立人才公益性岗位,为毕业生、失业人员等提供就业机会。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配合我国就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保障我国劳动人民的利益。

2.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扶持政策是针对我国创新创业环境的政策,政府提出了多项鼓励创新创业的措施。

比如,大力发展“双创”政策,即“创新创业”,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自主创业;政府会提供一定的费用支持和财务补贴,降低创业成本,扶持创业发展;同时,政府还制定了自由创业人员社保制度,也给予了创业者更多的保障。

3.专项扶贫政策针对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例如:通过发放小额贷款,鼓励农村就业创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政府还大力发展和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尤其是旅游业、生态保护、文化体育等方面,为贫困地区创造就业机会。

二、我国就业政策的发展当前,我国就业政策正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这一切是在就业形势的变化下发生的,发生在人才流动、技能提升、社保制度等方面。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就业政策将会从更加多元性和专业性的方向出发,继续探索和实施支持就业、推动就业创新的政策。

1.进一步扩大就业渠道就业渠道是我的就业政策的核心,政府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的范围和数量。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新形势。

而且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仍未完全转变。

一些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竞争观和创业观。

第二,大学生就业机制尚未健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不够重视。

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大学生就业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此,政府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规范就业秩序,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促进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提高作为刚从高校毕业走出来的大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自身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应该学好专业知识,把握好自己的职业方向,认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加强。

但是,由于大多数人仍习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加上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政策措施不配套、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就业市场不完善等原因,大学生求职还很困难。

4.国家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企业去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吸收有志青年到西部工作,特别是要大力支持西部建设。

5.国家应大力推行就业服务社会化。

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建立包括大学生就业中心在内的各种就业服务机构,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市场信息、职业培训、技术咨询等多方面服务。

6.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政府要为大学生就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切实保护好他们的权益,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更多的大学生愿意留在就业中心所在地区工作。

7.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提供就业信息,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拓就业渠道,使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8.要扩大招生规模,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办出特色,满足社会需求。

中国青年就业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青年就业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青年就业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国青年的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然而,中国青年就业问题也愈发凸显: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压力巨大,就业不稳定,薪资待遇低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优化就业环境现如今,互联网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政府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企业竞争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创造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吸收更多就业人群。

二、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改善青年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应该积极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同时,应该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分析,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了解各行业就业情况和企业需求,适应市场需求。

三、加大创业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和扶持,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政策支持和经济援助。

同时,也应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素质,加快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为创业者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包括加强职业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和辅助、提供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等等。

五、积极引导人才流动政府也应该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和高端人才回国发展,同时也应带动中国优秀的青年人才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动,建立起国际化的人才交流机制和平台,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发展机会。

六、加强青年精神文明建设青年精神文明建设也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重要步骤,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宣传普及,引导青年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优秀的文化理念和管理知识,增强国际化视野和自身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

总之,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从多个方面降低青年就业压力,营造更加宽松、自由、公正的就业环境,为青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新机会,实现青年的持续发展和成长。

简述我国当前的就业方针

简述我国当前的就业方针

简述我国当前的就业方针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进行描述。

概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面临着庞大的就业压力。

为了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当前的就业方针。

当前我国的就业方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业优先。

政府将就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促进就业作为稳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实现全面就业。

其次,创业就业。

政府积极推动创业就业,鼓励和支持各类人群创办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发挥创业就业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相互促进。

再次,灵活就业。

政府鼓励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包括自由职业、兼职工作、共享经济等,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适应个体和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技能就业。

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满足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国的就业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就业形势逐渐向好。

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满意的就业岗位,就业率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同时,创业就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技能就业方面,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投入,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

然而,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紧缺和就业岗位不对口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毕业生和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方面,就业创业环境和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面临着融资难、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此外,就业服务和保障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就业方针在促进就业、创业、灵活就业和技能就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2篇)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2篇)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1.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

2.减少或推迟供给: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大学生;研究生或第二学位扩招。

通过见习实习制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

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

5. 为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四)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1.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

2.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3.一些劳动力输出地方已经出台支持返乡农民工的政策:____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的,当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____%给予失业救助,救助期不超过半年。

上述政策措施对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发挥作用,但还远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2)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不仅涉及他们个人的发展和生计问题,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是他们就业的基础,而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中的职业技能。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教育的培训,提供更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中国青年就业调查报告公布

中国青年就业调查报告公布

中国青年就业调查报告公布中国青年就业调查报告公布近年来,中国青年就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青年就业状况,中国青年科研所进行了一项就业调查。

该调查涉及了全国各地的青年人,包括了各种教育背景和职业领域。

本文将根据调查结果,对当前中国青年就业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青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就业市场的竞争仍然非常激烈。

青年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那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没有专业技能的青年人。

此外,许多青年人在就业市场上也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这使得他们的就业前景更加困难。

其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年职业规划和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许多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只关注于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未来的发展。

这导致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经常出现跳槽和转行的情况,影响了他们职业发展的稳定性。

此外,一些青年人在职业发展中也遇到了技能短缺和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

最后,调查结果还显示,青年就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促进青年就业,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储备。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减费等措施来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青年人,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

总之,中国青年就业问题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我们需要通过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青年的就业环境和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让更多的青年人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

当代青年人的就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当代青年人的就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当代青年人的就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前就业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一、就业现状1. 高学历人才竞争激烈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我们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大幅提高,越来越多有着较高学历和专业技能的青年人毕业后涌入就业市场。

然而,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高学历人才找工作的难度逐渐增大。

2. 现代技术要求人才专业性强现代技术不断发展,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人才投入,这也使得许多领域需要的人才不断增加,引发了高技能人才紧缺等问题。

同时,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就业市场上也需要面对较大的挑战。

3. 群众性就业岗位供求匹配度低虽然不少企业招工引进了一定的人才,但是就业需求仍然广泛,不少群众性就业岗位的供求状况仍然不尽人意。

不少职位在招工之初需求量很大,可是做到已经进入人数上限却仍然有不少就业者找不到靠谱的机会。

二、就业发展趋势1. 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影响,创新、创业人才的岗位与机会愈加丰富和多元化。

作为新兴的职业类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往往需要一定的冒险和承受失败的能力,同时,富有创造性与思考力的能力也是很关键的。

2. 像金融与预算管理等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速和国际市场的深入,像金融和预算管理等领域中的专业型人才需求量将不断增长。

职业学校中还有以书的形式,写教材提供灵感和保障。

3. 公共领域、社会服务等领域需求也能被赋予更多职业机会在当前社会中,对于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人才的需求愈加明显,在医疗保健、教育、公益等领域工作获得比较稳定的就业机会。

从岗位发展模式来看,借力社会组织和市场化社会组织等机制积极进入社会服务领域的人,困难会比较小。

总结起来,当代青年人在就业市场中,需要在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的同时,创新思考和创业的能力愈加被重视。

中国现在的就业形势

中国现在的就业形势

机电1023班小组--就中国现在的就业形式分析报告组长:任健锋组员:任健锋肖敏强徐霖天熊巧珍吴霞李婷一.中国现在的就业形势(一)当前,中国面临十分复杂和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具体表现为:1.劳动力供给增多,总量压力不断加大。

一是失业人员不断增加。

200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一路小跑,由2000年末的595万人增加到681万人,失业率也由3.1%提高到3.6%。

2002年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进一步增加到733万人,失业率提高到3.8%。

二是下岗职工数量仍然较多。

2001年末,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已经达到为515万人。

三是由于人口出生高峰的原因,新生劳动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压力仍然很大。

目前有1.5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增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加上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少,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

突出的表现是就业弹性偏低。

20世纪90年代平均就业弹性为0.1左右(即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增加0.1个百分点),不到20世纪80年代的1/3。

3.在就业总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求职者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年失业人员增加。

青年求职者已经占到主体,35岁以下求职者占七成以上,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35岁以上大龄群体有明显的区别。

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近一半的求职者为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占了1/3。

二是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困难,再就业率偏低。

下岗职工年龄偏大(平均为40岁),35岁以上的占到72.4%,加上职业技能不高(无技术的和初级技工占49.5%),即便是已有的职业技能也不能够满足其转岗的需要,再就业优惠政策不落实等,导致下岗职工再就业难。

2001年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为30.6%,较上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经济不景气,世界金融海啸加剧实际上,就业问题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世界上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国家就业失业问题一直很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与国之间和合作越来越频繁,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优化配置,有限的就业岗位在全球各国重新配置。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加紧与世界合作的步伐,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分享世界经济资源的同时,还要肩负分化世界经济风险的责任。

我国关于就业的社会意识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就业的偏见,表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认可和大学生对择业的偏好。

经济危机下满街跑的大学生在很多企业看来与普通劳工无别,他们更乐于雇用有经验的往届大学生或者价钱更便宜的普通劳动者,这样能为企业迅速带来经济效益同时省下培训费用,这是其一,其二,由于往年应届大学生创造了毕业后频繁跳槽现象,企业在付出培训时间和金钱后,往往得到的结果是人才和技术的流失。

所以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不完善的高等教育学校方面:培养质量普通下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业指导的力度不够,就业工作的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经费不足、工作模式滞后等。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基本上仍然按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作,这种教育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要。

多措并举破解青年“慢就业”“懒就业”难题

多措并举破解青年“慢就业”“懒就业”难题

多措并举破解青年“慢就业”“懒就业”难题作者:牛碧珵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1期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青年长期失业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通过调研访谈和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我国青年失业群体已出现“长期化”和“隐蔽化”苗头,部分失业青年出现“慢就业”“懒就业”问题。

调查研究发现,青年就业观偏差、家庭支持或默许以及部分政府职能缺位等因素是重要原因。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就业信息披露和就业观引导、完善失业统计和优化就业培训服务,切实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一、青年失业存在“长期化”“隐蔽化”苗头威胁社会稳定(一)失业青年待业期逐年增长已逐步形成“新失业群体”长期失业①人群正发生显著变化。

“老失业群体”主要以因企业改制产生的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40/50”失业人群为主,如今部分受过高等教育、接受新事物和创新能力更强的青年群体正逐步形成“新失业群体”且规模在持续扩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25—29岁、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的失业人员待业1年以上比例较上年分别上升3%、3.02%、1.4%。

中国社科院开展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显示,2017—2021年,35岁以下“毕业后从未工作过”的比例从2.35%升至11.22%,2021年失业青年待业时间超过1年的比例已达9.14%。

如图1所示,长期失业多集中在28—30岁青年,但近五年来34岁占比显著上升,我国劳动力市场“35岁危机”问题更加突出。

(二)部分青年从“慢就业”变为“懒就业”形成“隐蔽性失业”近年来,“蹲族”“全职儿女”等新词开始蹿红网络,他们是指部分长期无法就业而在家陪伴父母的高校毕业生。

调研发现,与“传统啃老族”不同的是,一方面他们会承担部分家务活并为父母提供“情绪价值”来缓和家庭矛盾,另一方面他们会通过假装考研或“考公”来取得家长的理解,从“慢就业”变为“懒就业”。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和“自由职业”的比例分别为15.9%和18.6%,分别均较上年提高3%。

青年就业难的影响、成因及应对

青年就业难的影响、成因及应对

青年就业难的影响、成因及应对◎ 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课题组提 要:青年就业难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经济社会难题之一。

基于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测算,当前我国有劳动能力但没进入劳动力市场并且不在校的躺平群体约2000万,约占16-24岁城镇青年人口总数的19%,不仅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13%),也高于以盛产不上学、不工作、不培训的尼特族(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而闻名的韩国(17%)。

据智联招聘调查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中暂无任何打算的占18.9%,较2022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过去三年上升幅度高达200%。

客观来讲,青年就业难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此,联合国2015年特地将实现青年充分就业、显著降低青年人尼特族比例作为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内容,各国政府出台并实施了种种政策措施。

围绕青年就业难潜在的负面影响、产生的主要原因、各国的应对经验以及我国的应对选择,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联合西南财经大学等机构,组织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而系统的研讨。

现将有关研究发现和政策建议报告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青年就业率;负面影响;主要成因;应对经验;政策建议一、青年就业难的影响由于文化、制度、经济和政治背景不同,各国对青年的界定存在细微差别。

多数国家遵循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将15-24岁劳动人口定义为青年劳动力。

我国则将青年定义为16-24岁年龄人口,与受教育阶段基本衔接。

青年阶段是一个2024年第1期|CHINA POLICY REVIEW人走向社会的开端,走出校门后如不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仅会影响青年个体的发展,还会对社会发展带来隐患;不只带来经济方面的压力,还会引发许多新的社会矛盾。

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必须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努力为青年创造充足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否则未来将不得不为此支付高额的账单。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解决途径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解决途径

运动。

这样的学习者应该平时多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传授知识,多鼓励他们平时多做笔记,多阅读。

在了解了学习风格差异性的前提下,我们再次审视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常英语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听说法、语法翻译法和全身反应法。

听说法曾风靡一时,它重视听说训练,强调听和说的作用,主要教学方法就是模仿,但是忽视了读和写的训练,这一教学方法受到听觉型学生的青睐,但使视觉型学生又苦不堪言;语法翻译法就是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强调老师的讲授,语言学习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重复以及翻译,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削弱了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身反应法因其强调‘做中学’,所以教师应考虑准备更多的课堂活动,上课时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协助者和指导者,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各种活动及表演等,通过动触觉来学习英语,同时这种方法普遍适用于年龄小且活泼好动的学生。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上提到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各种类型的学习者,因为它们都是侧重一方而忽略的另一方。

我国现在提倡的"引导探究'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

课堂上学习者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小组内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学生均匀组合互相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就能使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学到了组员的特长,与此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总之,学习风格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当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时候,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身为教师就应该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在充分考虑学习者特点的前提下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设计课堂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习者都发挥出个体学习风格的优势。

此外,身为专业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习者了解和分析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鼓励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就业基本状况及解决青年就业的几类措施
頼香萍 07国贸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一、人口与劳动力
2003年,中国总人口达到12.92亿(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全国16岁以上人口为99889万人,其中城镇42375万人,农村57514万人;经济活动人口76075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6.2%。

16岁以上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1.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6%;技术工人中,初级占61.5%,中级占35%,高级占3.5%。

二、就业总量
2003年,中国城乡从业人员达到74432万人(见图1),其中城镇25639万人,占34.4%(见图2),乡村48793万人,占65.6%。

1990-2003年,共增加从业人员9683万人,平均每年新增745万人。

三、就业结构
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1990-200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由18.5%提高到29.3%,从业人员达到2180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定在21.6%,从业人员达到16077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由60.1%下降到49.1%,从业人员为36546万人(见图3)。

从城乡就业结构看,1990-2003年,乡村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由73.7%下降到65.6%。

从不同经济成分就业结构看, 1990-2003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减少3470万人,为6876
万人;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增加3596万人,为4267万人,占同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46.5%;各种外商投资和多种形式经济,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钟点工、弹性工作等各种就业形式迅速兴起,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四、失业率
近年来,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城镇失业率的急剧上升。

2003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
2004年,中国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

五、城乡居民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1990-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10元增长到8472元,增长4.6倍,实际增长1.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86元增长到2622元,增长2.8倍,实际增长77%
中国促进青年就业的主要措施
中国的青年劳动力参与率较高,15-19岁年龄组为65%,20-24岁年龄组为91%,25-29岁年龄组为94%,30-34岁年龄组为95%。

同时,青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虽比其他年龄组较高,但绝对水平仍很低。

近年来,青年失业人员开始增加。

目前,16至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69.7%,其中,16至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5.6%,25至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4.1%,青年求职者已经占到主体。

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35岁以上大龄群体有明显的区别。

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成为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45.5%;大专以
上文化程度(含大专)占了总求职者的27.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为27.1%。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也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

2002年12月底,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约为116万人,就业率约为80%。

2003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为70%。

另外,在就业市场化、就业方向多样化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也表现出更加灵活多样的特点,出现了自我创业、择机就业、自由就业、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就业方式。

中国促进青年就业的主要政策包括:
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
劳动预备制度是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劳动制度。

这项制度把加强对新生劳动力的培训同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调节结合起来,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同促进他们实现就业较好地衔接起来。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对所有新生劳动力普遍进行1-3年的就业前培训和职业教育,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未经必要的培训不得就业。

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的主要对象是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

劳动预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职业培训资源,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开展对劳动预备制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

(2)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劳动预备制人员培训或学习期满,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就业。

(3)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参加劳动预备制人员培训所需经费,原则上由个人和用人单位承担,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4)利用就业服务和鼓励创业等手段,促进年青人培训后的就业。

2、采取鼓励服务措施促进城镇失业青年就业
3、开展“下岗青工创业行动”,促进下岗青工再就业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产生的下岗职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年职工。

为了做好下岗青工的再就业工作,共青团中央和劳动保障部于1998年初开始,开展了“下岗青工创业行动”。

以扶持引导下岗青工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青年兴业领头人为重点,以就业培训和中介服务为手段,以促进下岗青工再就业为目标的群众性实践活动。

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引导、扶持和培养一大批青年兴业领头人,既为下岗青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又引导他们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

(2)开展下岗青工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通过职业介绍机构优先推荐就业。

(3)提供中介服务,大力挖掘空缺岗位,发布用工信息,举办供需洽谈会等方式,为下岗工人再就业牵线搭桥,提供场地、资金、信息、政策等多方面的服务。

(4)采取典型宣传、举办报告会、组织座谈会等形式,对下岗青工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

(5)各级团组织深入实施“振兴千家中小企业行动”,通过搞活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4、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积极的就业服务
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措施,主要有: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单位;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他们提供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和创业培训;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

同时,引导高校适应市场要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2003年,政府实施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集中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对高职院校中没有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提供培训和服务,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就业创造条件。

中国上海等地实施了青年见习计划,按照政府补偿、社会援助、企业自愿的原则,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组织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实际锻炼,增强上岗适应性。

5、组织引导农村青年流动就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就业”的方针,将农村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城乡的就业问题。

中国政府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民进城创造有利条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