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1、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提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这是它的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无论从认识的广度还是从认识的深度上看,它都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得到发展、深化和完善,这是它的相对性,因此我们又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有用就是真理。
X是主观真理论,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否定了真理打客观性。
真理客观性的含义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X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
这种观点是英雄史观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而英雄人物只是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原辨析题
第2章辨析题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错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真理包含谬误..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颠倒的反映;对于确定事物和确定过程来说;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不容混淆的界限..真理与谬误的相对性;指的是两者共存于人类的认识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果离开条件谈两者的转化;或者把两者混为一谈;就是错误的..3.有用就是真理..错误..这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正确反映;能够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当然是有用的..但不能倒过来说有用就是真理;如果把“有用”作为真理标准;真理就成为可以为满足人们的主观需要而随意确定和制造的了..每个人的“有用”的标准都不一样;资本家无偿地占有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因为剥削对他是有用的;剥削也就成了真理..可见“有用就是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混淆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因此是错误的..4.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没必要学习书本知识..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没有否定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首先;书本知识是前人或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概括总结而来的;从根本内容与根本源泉看;仍然来自实践..第二;人类的认识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中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前人认识的终点;就是后人认识的起点;有了通过书本知识的人类智慧结晶的世代相传;才有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第三;有了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书本知识..割裂了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第3章辨析题1.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2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第5章辨析题1、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垄断价格的制定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垄断价格虽与价值有较大偏离;但从全社会看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的市场价格总量是在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基础上进行调节的..而且;垄断价格制定仍会受到市场需求、供给和成本三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仍是垄断价格变动的轴心..2、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科学预见到了“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的趋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国家都只有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3、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财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的巨额垄断资本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最新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题绪论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答这一说法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是科学的。
第一章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存在”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即指物质。
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错误命题。
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物质是一种存在,精神也是一种存在。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产生预期的好的效果,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是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不利的。
3、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通过辩证否定,事物向前发展。
又由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的,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有价值的成份,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时,新旧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继承性的联系,辩证否定又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了。
马原复习辨析题
辨析题汇总:1.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这句话是片面的1、这句话强调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强调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的特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认识世界,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服务。
2、但是他却过大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人类的能力和知识是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能力和做法不一样,所以不是所有的事人们都能做到。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3.在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中,往往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这表明,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4.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错误。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在这个前提下,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一、唯物论(重点考实践的定义和规律)1、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原理】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重点考联系、发展、矛盾、度)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联系的条件性(2016年以来新增加)【原理】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3、发展【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4、现象与本质【原理】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马原辨析题
辨析题解法:1、回答判断正确与否2、阐述原因1、马克思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正确。
理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的前提和基础,革命性是科学性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正确性)体现在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体现在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造新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在:科学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统一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2、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理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即坚持又发展,用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正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
(3)所以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与发展统一。
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
(4)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确。
理由是: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使人与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
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共同性或一致性。
错误。
理由: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辨析题绪论1、坚持马克思主义算是要彻底、完全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别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答这一讲法错误。
随着时代的进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详尽论述也许别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咨询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
坚持马克思主义别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进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因此别是科学的。
答这一讲法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办法揭示了人类社会进展的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预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是科学的。
第一章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辩证唯物主义以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存在”一词惟独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即指物质。
假如笼统地讲“世界统一于存在”,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错误命题。
因为“存在”指啥,在这个地方是别明确的,物质是一种存在,精神也是一种存在。
所以,正确的讲法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
其中,正确意识可以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产生预期的好的效果,推动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别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阻碍事物的进展。
所以,错误的意识别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不过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晦气的。
3、否定算是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以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经过辩证否定,事物向前进展。
又由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的,新事物汲取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有价值的成份,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时,新旧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继承性的联系,辩证否定又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了。
马原辨析题题目
马原辨析题题目三、辨析题绪论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6.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4.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5.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8.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10.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11.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12.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13.发展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
14.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15.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2.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
3.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可以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4.辨析“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向。
5.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6.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必须使用有实践力量的人。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
马克思原理(马原)简答、辨析题
马克思原理(马原)简答、辨析题辨析: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
(1分)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2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分)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答:错。
(1分)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分)(2)“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论,因为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
(3分)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答:错误。
(1分)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二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2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商品价值量不变。
(3分)4、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错误。
(1分)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2分)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3分)5、社会意识都属于上层建筑。
答:错误。
(1分)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3分)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绪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5道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5道辨析题1、阶级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充分发展的产物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阶级是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充分的产物。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原辨析题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3题)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3.假象是一种错觉4.按照牛顿力学原理F=ma的公式说明: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6、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7、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8、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11、世界统一于存在。
1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1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14、人权高于主权。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6.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17.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8.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9.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20.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2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24.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5.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26.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7.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28.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29.必然性是实现自由的消极障碍。
30.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其社会价值。
31.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3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 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
3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5.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6. 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完整word版)马原考题辨析题
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马原辨析题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 1.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3.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5.社会有机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而决定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
6.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7.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原理表明先有劳动,后有人和人类社会。
8.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9.人既是社会的自然前提,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10.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11.社会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它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12.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1.答案要点:错误。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目的性,实际上把自己当成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其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答案要点:错误。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
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地位。
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性质的根本标志。
3.答案要点:正确。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
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
但是,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
4.答案要点:错误。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
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作者:————————————————————————————————日期:辨析题绪论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答这一说法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是科学的。
第一章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存在”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即指物质。
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错误命题。
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物质是一种存在,精神也是一种存在。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产生预期的好的效果,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是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不利的。
3、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通过辩证否定,事物向前发展。
又由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的,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有价值的成份,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时,新旧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继承性的联系,辩证否定又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了。
因此,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
4、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辨析)错误。
以上谚语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事物变化中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小善小恶是在进行量变,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运待续下去,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而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5、静止就是不动(辨析)错误。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的静止,,静止是相对而言的。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容。
第二章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该观点是错误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2、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以完全被认识的。
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世界是无限的和发展的,而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但不能因此否定世界的可知性,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
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的。
3、“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答:此看法是错误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
真理没有阶级性,但是认识和运用真理的人在阶级社会中是有阶级性的,阶级立场往往制约着人们对真理的接受或选择。
第三章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答: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如 18 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2、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这是片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观点。
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如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能解决社会公正等社会问题。
只靠科技进步,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资本主义不能自动转变为社会主义。
上述观点否认了否认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与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掌握在不同阶级、不同人的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
3、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答:此观点是错误的。
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交错、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人的意志都融合在这一总的合力中,都对“合力”的形成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并不否认个人意志及其活动对于历史发展的作用,不论是积极的推动作用还消极的阻碍作用,而是强调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4、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辨析)错误。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用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科学性为前提的,认为真理这所以有用,就是它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而衫主义离开真理的客观性、科学性,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鼓吹“有用就是真理”,把个人利益,自己需要的有用性凌驾于真理的客观性之上,进而取代了真理的客观性,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真理观,是错误的。
第四章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尽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但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当劳动产品用于交换时,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其中所付出的劳动才形成为价值。
劳动产品直接用于劳动者个人消费,或无偿供别人使用,就不是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属性。
2、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答:观点错误。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
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至于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并不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3、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辨析)4、错误。
在历史的进程中,杰出人物对一定的历史事件具有领导的组织的作用,但是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五章1、垄断价格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答:该观点错误。
垄断组织操纵价格带来的结果是抑制了市场价格的自由波动,导致价格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而正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因为,从全社会来看,整个社会商品的价值,仍然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从全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2、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答:该观点错误。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过程。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他们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他们还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他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六章1、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答:此观点错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确实非常强调无产阶级必然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
这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革命几乎都给予了无情镇压。
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合法斗争的权利。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排除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争取统,治权的可能性。
2、苏东剧变的历史悲剧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答:此观点正确。
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而且,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也不会一帆风顺。
所以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
3、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辨析)错误。
无产阶级的革命有暴力和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这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在资产阶级占有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
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下,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必须经过暴力革命。
第七章1、实现共产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答:此观点正确。
与自然规律一样,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符合社会规律的事物必然要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