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科技考古学概述
科技考古学概论第二版笔记
科技考古学概论第二版笔记
《科技考古学概论(第二版)》是一本全面且详细的考古学教材,涵盖了中国科技考古学发展的纵向梳理,以及多个门类的横向覆盖。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科技考古学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资料。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科技考古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文物的清理与修复以及文物的保存等。
这些内容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实践指导,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科技考古学的实际应用。
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总之,《科技考古学概论(第二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对于想要了解科技考古学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科技考古概论重要发现
科技考古概论重要发现
科技考古是一门研究人类使用技术和工具的历史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科技考古发现:
- 早期人类生存工具和武器:科技考古学家发现了早期人类使用的一些工具和武器,例如石器、箭头等。
这些发现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早期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传统。
- 古代数学工具:在许多地方,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古代数学工具,例如计算尺、算盘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类的数学技能和知识。
- 古代通信技术:科技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古代通信技术,例如信鸽、火炬等。
这些技术的使用帮助人类更好地交流和传递信息。
- 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发明了许多机械和设备,例如蒸汽机、纺织机等。
这些发明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
- 计算机和互联网: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科技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
它们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为人类提供了更
多的信息和知识。
科技考古发现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科学考古知识点总结
科学考古知识点总结一、科学考古的历史发展科学考古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初叶,当时欧洲的文明开始逐渐展开,人们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对古代遗址和遗物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以期揭示出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在18世纪初,考古学家开始使用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对古代文物进行研究,并对古代社会进行考古学调查和发掘。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在英国文化圈内兴起的考古学运动,此运动将考古学与历史学、生物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使得考古学成为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
到了19世纪,在德国,考古学家瓦丁和蒂耶克成为科学考古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系统地对古代遗址和遗物进行研究,并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加以完善。
瓦丁和蒂耶克在德国成立了第一家现代化的考古学机构,使得德国成为全球考古学研究的中心。
20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古代文明的研究兴起,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逐渐被揭示出来。
特别是在国际上,考古学家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得考古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科学考古的重大发现科学考古学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奇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它们不仅揭示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还为人类历史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中,最著名的发现包括:1. 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和最巍峨的古代建筑之一,它们是古埃及人为了保存他们的法老和财富而建造的。
金字塔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埃及文明的辉煌和永恒,其精巧的结构和建筑工艺令人惊叹。
2. 美索不达米亚遗址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位于古代中东,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古代文化遗产。
通过对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和文化,还揭示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和影响。
3.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它的遗迹和遗物向世人展示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的生活方式、艺术成就和政治体制。
希腊罗马文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科技考古教学大纲
####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科技考古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和保护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科技考古概述1. 科技考古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考古学的定义- 科技考古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 科技考古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 科技考古的主要方法- 地质学方法- 地貌学方法- 水文地质学方法- 环境考古学方法- 植物考古学方法- 动物考古学方法- 气候考古学方法- 历史地理学方法3.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理- 常见的文物保护技术- 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第二部分:考古技术与方法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原理-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原理- GIS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 GIS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的原理- 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4. 考古发掘技术- 考古发掘的基本原则- 常见的考古发掘方法- 考古发掘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5. 植物考古学方法- 植物考古学的定义与意义- 植物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植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6. 动物考古学方法- 动物考古学的定义与意义- 动物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动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第三部分:案例分析1.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遥感技术在夏商周时期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遥感技术在秦始皇陵考古中的应用2. GIS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GIS在三星堆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GIS在金沙遗址考古中的应用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秦始皇陵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金沙遗址考古中的应用4. 植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植物考古学在半坡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植物考古学在良渚遗址考古中的应用5. 动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动物考古学在半坡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动物考古学在良渚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科技考古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和应用。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一、课程名称:科技考古学概论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四年级本科生四、计划课时:36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赵丛苍、凌雪、先怡衡七、课程简介:本门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三个部分。
其中绪论部分主要论证科技考古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以及该学科的发展简况、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上篇重在介绍科技考古学获取考古资料的基本方法;下篇主要讲述科技考古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勘察、发掘和研究过程中的作用,掌握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解决田野考古和文物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形式:开卷考试八、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第一章科技考古学的出现(1课时)第一节考古学自身的发展第二节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节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章科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2课时)第一节科技考古的定义一、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二、科技考古学的定义第二节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一、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二、科技考古学的目标第三节科技考古学的作用一、深化考古学的研究二、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三、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四、秉承历史,为现代化和未来服务第三章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2课时)第一节萌芽期第二节形成与发展期一、形成和初步发展期二、发展期第三节科技考古学前瞻一、逐步确立学科理论体系二、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三、科技考古学方法的更新和完善四、科技考古学队伍的扩充第四章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1课时)第一节理论一、均变论二、进化论三、系统论第二节基本方法一、层位学和类型学二、科技方法的特点第五章科技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课时)第一节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二节科技考古学与科学技术史的关系第三节科技考古学与相关自然学科的关系思考题:1、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2、科技考古学的发展期有哪几方面的特点?3、试述对科技考古学发展前景的看法。
科技考古
第三节科技考古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化考古学的研究科技考古学拓宽了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考古学的内容。
科技考古学深化了考古学的研究层次。
科技考古学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更精确的手段和信息。
科技考古学显著提高了考古研究的工作效率。
如利用遥感和地面探测技术,可更大范围、更短时间地发现古代遗存。
科技考古学为考古学理论的探讨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人类的历史是一个全方位的历史,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技考古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相关学科起到促进作用。
其首先是借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同时吸收考古学的方法逐步发展。
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给这些交叉或综合学科提供详尽的资料,不断刺激着其他学科的前进。
比如环境方面的考古资料是关于古代人类与所处自然环境的实物体现,科技考古学的研究者对这类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索古代人类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为新的交叉学科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以比较的模式。
又如古物保护促进了与之相关的化学、材料等领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古代科学技术的基因载体——实物资料凝结着古代先民的智慧,昭示给人们的是古代人类的生存能力、古人对自然的挑战以及坚韧和大无畏的精神,这无疑会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科技考古学所揭示的信息,可以使我们学习古代人那种兼收并蓄,包容博大的情怀和精神,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实践。
四秉承历史,为现代化和未来服务科技考古学对现代社会影响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失蜡法与熔模精密铸造的关系。
堪称工业领域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一个典型范例。
科技考古学对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可起到很大作用。
科技考古研究中依据古代的有关信息,与现代类似物进行比较分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硕果。
如农作物的起源对遗传育种的启示。
除了古代的科学技术外,古代的文化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它影响着后人的生活,丰富着后来的社会。
科技考古学概论赵cc绪论1.
第一章 科技考古学的出现
第一节 考古学的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考古学的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学的诞生有近二百年的历 史。回顾考古学的发展,她经历了前考古学、 近代考古学和现代考古学三个阶段。 当今考古学的发展,使其重建已逝历史的基本 研究目标,进一步提升至探索人类行为和古代 历史规律性的更高层次。考古学要求在世界时 空范围内进行物质、精神和社会的研究,旨在 揭示人类行为的成因、模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等。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综合 性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科技考古学等相关考古学分支学科的出现,具 有划时代意义,其中科技考古学更具典型意义, 其可看作是现代考古学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章 科技 Nhomakorabea古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萌芽期 第二节 形成与发展期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的前瞻
以学科角度言,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不过 几十年的历史,可大致分为萌芽期和形 成与发展期两个时期。
第一节 萌芽期
其时间范围在20世纪上半叶之前。考古学经历了从建 立到逐渐发展的时期,科技考古学则处于萌芽期。 19世纪初,北欧的古物学家对古物进行了相当的钻研, 逐步掌握了古物分类的方法。1836年出版的《北欧古 物导论》,有效地传播了三期说。不久,三期说在北 欧、瑞典、德国等欧洲地区先后得到检验和确认。 19世纪中期,查尔斯· 赖尔《地质学原理》的发表,标 志着地质学中地层学的成熟。 考古学的最初发展史指出,从古物学发展到考古学, 地质学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之后,受生物学分类 法的启发,古物学的分类法发展成为类型学。考古层 位学和类型学标志着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19世纪,科技考古的重点集中于文物的化学分析。意 大利、德国、奥地利、法国的科学家在此方面做了有 益的探索。
科技考古的基本方向和方法
科技考古学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到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其研究内容广博,进行分类研究十分必要。
1.遥感考古遥感考古利用各种遥感技术,在范围较大的区域内获取古代遗存(主要是地面遗存,或能影响地表植被生长的地下遗存)的各种数据,以研究古代遗存的分布范围、几何形状、平面布局和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是遥感科学、地学与考古学有机结合的产物。
在实际操作中,多与地面勘探结合使用,以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 2.考古勘探考古勘探包括考古物理勘探和化学勘探两种手段。
考古物理勘探是利用勘探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探测、获取地下的各种遗迹、遗物的物理性质如电性、磁性等方面的信息,以研究其形状、位置、分布、构成等方面特征的专门技术,是勘探地球物理学与考古学结合的产物,其探测的主要目标有城墙、房屋、道路、墓葬、雕像、砖瓦、陶瓷器、金属器等等。
考古化学勘探所研究的是探测目标的化学性质,其根据勘探目标与其周围介质环境在某些元素含量上存在差异的原理,也就是所谓的地球化学异常来寻找勘察目标,目前主要利用土壤中的汞含量异常来探测地下的古墓3.考古年代测定目前可用于考古遗存绝对年代测定的方法很多,其原理各不相同,有生物学的,物理学的,化学的;适用的样品范围也有很大区别,如竹木、骨骼和牙齿等生物样品、陶瓷器、石器等;年代范围同样也存在很大差异,从距今几百年到距今数百万年不止。
目前使用最广的有碳十四法、热释光法、树木年轮法、钾—氩法、裂变径迹法、不平衡铀系法、氨基酸外消旋法等几种方法。
4.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这一研究通过对文物的测定分析,从中提取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的信息,进而结合考古学背景,以探讨古代文物的生产、传播、贸易及其反映的文化交流等问题。
其研究对象是出土或传世的遗物,主要是陶器、瓷器、青铜器,其它则包括玻璃、石器、颜料、其它金属器等。
5.古DNA研究古DNA研究的对象是主要是古人类的骨骼和牙齿,以及一些古代动植物遗骸。
科技考古名词解释
科技考古名词解释
科技考古学是指利用科技手段研究古代文明的学科。
它是对科学技术进步与历史文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它把科学技术应用于考古研究中,以更好地发掘、保护和保护古代文明遗迹。
科技考古学可以分为三类:生物考古学、物质考古学和文化考古学。
生物考古学是指通过考古的方式研究古代人类的生物学特征,探究古代人类的进化史和文化发展史。
物质考古学是指研究古代文明的物质文化特征,包括古代技术、工具、农具、器物以及其他古代文明遗迹。
文化考古学是指研究古代文明的精神文化特征,包括古代宗教、思想、文学、艺术、俗以及古代文明的政治结构等。
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为考古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帮助。
它可以使研究人员对古代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传承。
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也使考古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如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发掘遗迹,使用新的手段测定古代遗迹的年代,以及使用新的技术把古代遗迹进行数字化等等。
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思路,让人们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使得古代的文明不会被淹没,而是被恢复,以便人们从中研究历史、探索未知领域,并为未来做准备。
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使我们能够通过科技的手段更好地发掘、保护和传承古代文明,从而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代文明,并为未来做准备。
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也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古代文明,从而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向未来传承历史文化。
考古学 二级学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考古学二级学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考古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致力于通过对古代遗物和遗址的研究,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演变与变迁。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念。
考古学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通过对古代文明和文化的探索,帮助我们理解过去,并为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通过发掘和梳理历史的碎片,考古学家们能够还原过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面貌,为当代社会提供深刻的历史借鉴和教训。
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到远古时代直至现代的各个时间段和地区。
考古学家们通过对古代建筑、遗址、工艺品、文物等的发掘和研究,逐渐还原了人类活动的历史过程。
同时,考古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卫星遥感、地质勘探、放射性碳测定等新技术的应用,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更精确和深入的数据分析手段,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
总的来说,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揭示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过去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通过对遗址、遗物的发掘和研究,考古学家们还原了过去的面貌,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进步。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历史认识。
因此,了解和学习考古学对于我们对人类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
在这一部分,我将简要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要。
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下面我将详细描述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标。
引言部分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提供对考古学这一学科的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在1.1小节中,我将简要介绍考古学的定义以及它的重要性。
我将阐述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核心内容,即通过对古代文化遗迹和物质遗产的挖掘、研究和解析,揭示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在1.2小节中,我将重点介绍本文的结构。
我将概述本文所涵盖的各个章节,包括考古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以及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中国科技考古导论笔记
中国科技考古导论笔记《中国科技考古导论》笔记可能因个人理解和学习重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笔记概述:一、科技考古概述1. 科技考古的定义:科技考古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古代遗址、遗物和古代人类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2. 科技考古的重要性:科技考古对于揭示古代文明、了解古代社会、探究古代人类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技考古的方法与技术1.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遗址的影像数据,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遗址进行识别和提取。
2.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遗址进行无损探测,如磁法、电法、重力法等。
3. 考古发掘技术:通过考古发掘,揭露遗址的层位关系和遗物分布,为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4. 实验室分析技术:利用化学、物理等实验室分析技术对遗物进行成分分析、年代测定等。
5. 虚拟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对遗址进行三维重建和模拟,为研究提供直观、立体的展示。
三、科技考古的应用领域1. 古代遗址研究:利用科技考古方法和技术对古代遗址进行发掘和研究,揭示古代文明的面貌和发展历程。
2. 古代遗物研究:对古代遗物进行成分分析、年代测定等,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工艺技术、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
3. 古代人类活动研究:通过科技考古方法和技术,探究古代人类的活动范围、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情况。
4. 文物保护与修复:利用科技考古方法和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复制,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四、科技考古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 科技考古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科技考古将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如微观分析技术、生物考古技术等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深度。
2. 科技考古面临的挑战: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科技考古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问题,如遗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遗物的保存和修复等。
同时,科技考古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更深入的交叉融合,以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科技考古学概论科技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使用和制造技术的历史、演变和影响的学科,它是考古学与工程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科技考古学。
一、科技考古学的起源和发展1.1 起源科技考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欧洲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和运河,这些工程需要大量土木工程师和建筑师。
这些专业人士对于发掘遗址和挖掘出土文物有很高的技术能力,他们开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研究历史上的工程和制造技术。
1.2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考古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
在20世纪初期,德国人Ernst Herzfeld成为第一个正式称呼自己为“科技考古学家”的人。
他主要研究伊朗、伊拉克等地区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并将自己所做的工作称之为“科技考古学”。
在20世纪60年代,科技考古学开始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资助一些跨学科研究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对于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和制造技术的研究。
此外,一些大学也开始设立科技考古学的课程和专业。
二、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内容2.1 工程和建筑工程和建筑是科技考古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科技考古学家通过对于历史上的建筑、桥梁、运河等工程进行分析和重建,来了解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掌握的工程知识和技能。
他们还可以通过对于这些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化学分析,来了解当时人类所掌握的材料知识。
2.2 制造技术制造技术也是科技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对于历史上使用或制造过的物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时人类所掌握的制造知识和技能。
例如,通过对于青铜器表面残留物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时人类的冶炼技术和使用情况。
2.3 科技与社会科技考古学还研究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科技的发展和使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社会也会对于科技的发展和使用产生影响。
通过对于历史上的科技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课程名称:科技考古学概论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四年级本科生四、计划课时:36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赵丛苍、凌雪、先怡衡七、课程简介:本门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三个部分。
其中绪论部分主要论证科技考古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以及该学科的发展简况、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上篇重在介绍科技考古学获取考古资料的基本方法;下篇主要讲述科技考古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勘察、发掘和研究过程中的作用,掌握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解决田野考古和文物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形式:开卷考试八、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第一章科技考古学的出现(1 课时)第一节考古学自身的发展第二节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节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章科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2 课时)第一节科技考古的定义、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科技考古学的定义第二节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科技考古学的目标第三节科技考古学的作用、深化考古学的研究、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三、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四、秉承历史,为现代化和未来服务第三章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2 课时)第一节萌芽期第二节形成与发展期、形成和初步发展期、发展期第三节科技考古学前瞻、逐步确立学科理论体系、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三、科技考古学方法的更新和完善四、科技考古学队伍的扩充第四章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1 课时)第一节理论、均变论、进化论三、系统论第二节基本方法、层位学和类型学、科技方法的特点第五章科技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 课时)第一节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二节科技考古学与科学技术史的关系第三节科技考古学与相关自然学科的关系思考题:1、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2、科技考古学的发展期有哪几方面的特点?3、试述对科技考古学发展前景的看法。
上篇考古探查、发掘与遗迹遗物的采集、保存第一章考古勘探(6 课时)第一节遥感与航空摄影、遥感与遥感考古的概念、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的物理基础三、遥感片的特性与判读四、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的程序第二节地面物探、物探的概念及原理、考古物探的工作程序三、考古物探的类型第三节地球化学勘探、汞测试、磷酸盐勘探法第四节GPS、GIS 在考古调查中的应用、运用GPS 确定遗址的地理坐标、应用GIS 对调查材料的处理三、3S集成在考古学的运用思考题:1.试述科技考古探测的优越性。
科技考古概论知识点
一.概念1.概念+学科定位·科技考古学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古代实物资料,从中提取古代人类的活动信息,用以探讨人类行为、生存方式、生产技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科定位: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属于人文和自然的交叉学科。
2.它的英文名称·Archaeometry3.国际科技考古会议(英文)·国际科技考古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chaeometry)4.周仁、仇士华、蔡莲珍(人物)·周仁:1931年,周仁教授:古陶瓷分析,即检测了杭州南宋官窑瓷片的理化性质,开创了我国古陶瓷研究的先河。
·仇士华、蔡莲珍:1957年,仇士华、蔡莲珍夫妇,右派;杨承宗、夏鼐、刘东生;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力更生创建我国第一个碳14测年实验室,测定出一批准确可靠的考古年代数据;文革后,和北京大学考古系实验室一起,数以千计的年代数据,新石器考古学的年代序列,奠定了我国碳14测年的基础。
5.关系(与科技史关系、区别)·关系:科技史的研究对象古代科技的实物、考古资料以及古代有关的文字资料等;二者相同之处,都要对古代的科技实物遗存(传世品和发掘品),制陶和冶金等遗址进行研究和考察。
但双方视角不同,科技史学者更注重遗物的生产技术层面,考察技术的进步过程,而科技考古工作者则对遗物的功能、年代和产地更加注重,试图通过遗物了解人的活动和文化。
·区别:科技考古属于考古的分支学科,与考古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但二者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科技考古学除了具备考古学的知识外,还要有环境科学、人类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知识。
科技考古学无疑扩大了考古资料识读的含量,开辟了考古学新的研究领域。
但它附属于考古学,仍遵循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在科技考古学的某些领域更要依靠考古学。
科技考古讲义
link
2.骨化学
微量元素 食物
I am what I ate
牙齿与骨骼
同位素
1)了解古人的食谱:稻、粟、肉食、鱼类等
2)结合体质人类学、古DNA、考古文化等信息, 探讨古人的迁徙。
农业考古
1.古植物的栽培、传播 利用浮选法 ----- 植物遗留、植硅石、淀粉粒 种属鉴定 野生 or 家育
问题:独立起源, 传播? 受什么地方影响? 数量渐变性 植物DNA 考古学文化角度 如:小麦起源于中亚,玉米起源北美洲
文物的形像分析
文物的形像分析技术主要为文物研究提供 肉眼无法看到的文物形状和图像。
1.X射线照相术
2.红外成像技术
成分与物相结构分析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同位素 ICP-MS
XRF, ICP-AES, NAA 晶体 XRD
非晶 RS IR(FTIR)
Eagle III µProbe :20cmX20cmX20cm Eagle III XXL µProbe:70cmX70cmX40cm
产地与矿料来源,
资源?
科技考古不仅仅是手段 最新实验方法 思路 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解释 解决考古学中的问题 信息
谢谢!
Return
形态组合
帽型、长齿型、短齿型主要分布在较寒冷地区 扇型、方型、长方型主要分布在温暖地区 棒型、尖型分布在较冷但相对干燥的地区
A
Return
现 代 人 起 源 模 式 比 较
4、古代动物的驯化
如家猪的驯化 1)体形方面:牙齿、骨骼 2) 年龄结构:家猪的年龄1-2岁 3)性别方面:家猪中公猪的比例少 4) 血缘方面:血缘关系三代以上----家猪 5)食性方面:家猪的是食性比较单一
最新-科技考古概论课调查分析 精品
科技考古概论课调查分析《科技考古概论》是科技考古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其作为一个基础环节,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科技考古有重要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内较早开设了《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部讲义及教学方法,同时在师资队伍培育、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然而,科技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不断在拓展,而且《科技考古概论》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无论对教还是学而言,都极具挑战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在探索《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近年来,我们在多年教学积累与改革的基础上,尝试了更深入的教学改革.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全面了解《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的建设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需求,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考,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调查的基本情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概论》教材与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设计了《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调查问卷,并于2011年展开教学调查.1.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2008级简称08级,其余同此至2010级选修过《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之所以做出如上选择,主要是从08级开始,《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研究,调查时08级至10级的研究生都还在校,较容易进行调查,而且他们对课程情况应还有较为清晰的记忆,因此调查结果更可靠.被调查的研究生共23名,其中硕士22名、博士1名;男生15名65%、女生8名35%.1.2调查工具《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教材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和意见与建议共七个方面.2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2.1学生基本信息对学生基本信息的调查主要包括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和选课目的.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调查主要是了解除科技考古专业的学生外,还有其他哪些专业的学生选修本课程;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调查有助于了解学生掌握学习本课程所需基础知识的程度;选课目的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2.1.1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统计结果显示,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主要是科技考古专业,比例占87%,另外科技史专业和生物学专业分别占9%和49%.这与预期是相符的,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不是所学专业相关或者对科技考古特别感兴趣,学生一般不选修本课程.2.1.2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由于全国高校都尚未开设本科阶段的科技考古专业,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必然不是科技考古.调查发现,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包括生物、化学、考古、历史、文物保护、经济、数学、环境工程和冶金等.学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多样化,尤其相当部分专业与本课程相关性较低,这意味着很多学生在科技考古方面基础薄弱,教学难度也因此大大增加.2.1.3选课目的统计结果显示,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大部分70%是出于专业需要,另有22%是出于对课程感兴趣,科普一下,只有小部分是出于为了拿学分.可以推测,不管是出于个人兴趣还是专业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相对较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拿学分的这小部分学生却是科技考古专业的.因此,教学时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2教材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一本好教材,内容丰富、编排得当、富于启发性,可以让教学事半功倍.教材调查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现存有关教材的评价,以便选择或自编合适的教材.教学内容调查可以为安排内容全面、主次分明的教学提供依据.2.2.1教材科技考古作为较新兴的学科,其有关教材相对还较少,目前主要有陈铁梅的《科技考古学》和赵丛苍的《科技考古学概论》,目前本课程也是将这两本书列为参考教材.这两本书是近年出版的,大部分学生都读过,所占比例分别是83%和78%,而70%的学生推荐前者作为本课程教材,39%的学生推荐后者.此外1991年出版的李士、秦广雍合著的《现代实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仅有9%的学生读过,4%的学生推荐,这主要是由于该书出版年代较早,不易买到,但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17%的学生认为现存教材均不理想,应当自编教材.2.2.2教学内容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科技勘探方法、考古测年、冶金考古、古陶瓷研究、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农业考古、生物技术应用、文物保护以及相关理化基础知识.统计结果显示,52%的学生认为上述内容都需要讲授,13%的学生认为上述内容的几乎全部90%都需要讲授,而13%的学生认为只需讲授上述内容的小部分<50%.而对于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授,学生的观点有很大差异,每一项内容都有人认为需要重点讲授,但选择古陶瓷研究的最多52%,其次是相关理化知识、文物保护和植物考古均为44%.由此而言,超过6成的学生认为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恰当的.而其余的学生可能由于不从事相关研究、不感兴趣等原因,认为部分内容没有必要讲授.在教学重点的选择上,研究方向、兴趣以及自身基础的影响体现得更充分,个人研究方向、特别感兴趣的或因某方面基础薄弱而较难理解的内容,则希望重点讲授.但由于本科所学专业差异性大,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差异性非常大,这是教学内容安排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2.3师资队伍作为课程的讲授者,教师自身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师资队伍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教师的优势所在与不足之处,调查的方面包括师资队伍组合、专业水平、敬业精神、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方法五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师资队伍组合方面,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应由一个教师负责,39%的学生认为应由多个教师共同负责,大部分52%的学生则认为应由一个教师主要负责、多个教师协助.可见目前本课程由一个教师负责的方式几乎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主要可能是因为本课程涉及面太广,受到个人知识、专长等限制,一个教师难以将全部教学内容讲授得样样都出彩;多个教师各有所长,共同承担或相互协助,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统计结果显示,8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水平高或较高,17%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教师的敬业精神,100%的学生认为好或较好;对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87%的学生认为强或较强,13%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78%的学生认为新颖或较新颖,22%的学生认为一般.整体来看,没有学生给出差评,表明教师在上述方面的表现均没有给学生留下坏印象.具体来看,得到学生一致好评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其余方面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好评.2.4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调查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从教学互动、是否开设实验课两方面进行调查.9%的学生认为课程全部由教师讲授即可、无需学生参与,65%的学生认为应由教师主讲、学生适当参与,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希望自己参与到教学过程.本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除增加师生互动,也多次请有关专家来作报告,也有26%的学生觉得请专业人员作报告是最好的形式,还有小部分学生则认为最佳是在教师主讲、学生参与的同时,辅以专业人员作报告.此外,几乎全部学生都认同目前本课程采用的理论课+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但大部分78%认为目前太偏重理论课教学,应加强实验课教学.8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单独开设《科技考古概论》实验课,这是下一步教学改革应考虑的.2.5考核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往往就是对学生不同的要求.考核方式调查可以了解学生对考核方式的看法和偏好.对于考核方式,。
《科技考古学》中理化知识内容概括
《科技考古学》中理化知识内容概述引言科技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科技与现代科学之间联系的学科,理化知识在科技考古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概述《科技考古学》中与理化知识相关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科技考古学领域与理化科学的交叉点。
1.古代科技与物理学1.1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古代物理学是古代科技的基石,探索了自然现象的根本原理。
本节将介绍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包括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等。
1.2古代工程学与力学工程学与力学是古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许多物理学原理的应用。
本节将介绍古代工程学在农业、建筑、水利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与力学相关的古代发明,如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望远镜的出现等。
2.古代科技与化学2.1古代化学的起源古代化学以炼金术为代表,是现代化学的前身。
本节将介绍古代化学的起源,包括埃及的炼金术、中国的五行学说等。
2.2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冶金技术在古代科技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将介绍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包括高温物理化学变化的应用、锻造技术的改进等。
2.3古代化学在药物与颜料领域的应用古代化学在药物和颜料领域的应用也值得关注。
本节将介绍古代化学在草药研究、矿石提取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古代颜料制备技术的发展。
3.本书对理化知识的贡献3.1科技考古学对物理学的补充与挖掘科技考古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古代案例,对于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将介绍科技考古学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包括对古代物理学知识的研究与挖掘。
3.2科技考古学对化学的启发与发展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化学领域带来了启发,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本节将介绍科技考古学对化学领域的启示,包括古代化学知识的再探索和应用。
结论《科技考古学》中的理化知识内容广泛而深入。
理解并研究古代科技与现代理化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为当代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在科技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轨迹,还能够看到古代人民对理化知识的智慧应用。
科技考古学概述
科技考古学概述
李清临
【期刊名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07(60)5
【摘要】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在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及基本理论方面,科技考古学与考古学保持一致。
但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来自自然科学,在研究内容上则偏重于古代遗存所反映的科技内涵,这与考古学有所区别。
尽管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考古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研究人员、经费、设备及学科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目前科技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尚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予以完善。
【总页数】6页(P676-681)
【关键词】科技考古学;定义;理论;问题;展望
【作者】李清临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4
【相关文献】
1.考古学、考古科技和整合的考古学 [J], 史蒂夫·韦纳[以];吴双(译);陈淳(校)
2.东南亚植物考古学研究概述 [J], 王维维
3.科技助力考古学——中国考古学百年纪念 [J],
4.科技助力考古学——中国考古学百年纪念 [J], 王明辉;贾笑冰;李新伟;彭小军;叶晓红;翟少冬;陈相龙;李志鹏;吕鹏;黄益飞;刘煜;赵春燕;岳洪彬;赵欣;王树芝;刘建国;叶茂林;何毓灵;韩建华
5.纺织考古学发展概述 [J], 刘大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考古概论知识点
科技考古概论知识点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一.概念1.概念+学科定位·科技考古学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古代实物资料,从中提取古代人类的活动信息,用以探讨人类行为、生存方式、生产技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科定位: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属于人文和自然的交叉学科。
2.它的英文名称·XXX3.国际科技考古会议(英文)·国际科技考古学术会议(XXX)4.XXX、XXX、XXX(人物)·XXX:1931年,XXX教授:古陶瓷分析,即检测了杭州南宋官窑瓷片的理化性质,开创了我国古陶瓷研究的先河。
·XXX、XXX:1957年,XXX、XXX夫妇,右派;XXX、XXX、XXX;在XXX自力更生创建我国第一个碳14测年实验室,测定出一批准确可靠的考古年代数据;文革后,和XXX考古系实验室一起,数以千计的年代数据,新石器考古学的年代序列,奠定了我国碳14测年的基础。
5.关系(与科技史关系、区别)·关系:科技史的研究对象古代科技的什物、考古资料以及古代有关的文字资料等;二者相同之处,都要对古代的科技什物遗存(传世品和发掘品),制陶和冶金等遗址进行研究和考查。
但双方视角不同,科技史学者更注重遗物的生产技术层面,考查技术的前进过程,而科技考古工作者则对遗物的功能、年代和产地更加注重,试图通过遗物了解人的举动和文化。
·区别:科技考古属于考古的分支学科,与考古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但二者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科技考古学除了具有考古学的知识外,还要有环境科学、人类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知识。
科技考古学无疑扩大了考古资料识读的含量,开辟了考古学新的研究范畴。
但它附属于考古学,仍遵循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在科技考古学的某些范畴更要依赖考古学。
6.(论述)应用范围※(三个大方面)·田野发掘——→室外工作——→遥感、勘探技术、钻探技术·文物修复保护→考古辅助工作→粘结、修补、加固、稳定性处理惩罚→派生出修复学、保护学·文物分析研究→研究工作→年代测定技术、文物分析、鉴别技术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7.※研究方法(狭义和广义)按研究内容分:①断代测年方法放射性碳素测年法,即碳14测年法;释光法:热释光(TL)、光释光(OSL)、红外释光(IRSL)顺磁共振法(ESR)、钾氩法(K-Ar)、裂变径迹法、釉系法、古地磁法、氨基酸外消旋法、黑曜岩水合法、树木年轮法以及古化石含氟量分析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0卷 第5期2007年9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Wuhan U niversity Journal (H um anity Sciences) V ol.60.N o.5Sept.2007.676~681收稿日期:2007203225科技考古学概述李 清 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作者简介]李清临(19762),男,山东临清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科技考古研究。
[摘 要]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在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及基本理论方面,科技考古学与考古学保持一致。
但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来自自然科学,在研究内容上则偏重于古代遗存所反映的科技内涵,这与考古学有所区别。
尽管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考古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研究人员、经费、设备及学科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目前科技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尚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予以完善。
[关键词]科技考古学;定义;理论;问题;展望[中图分类号]K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81X (2007)0520676206考古学是一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其据以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即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遗迹与遗物。
而对实物资料的研究,必然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参与。
唯如此,才能对古代遗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同时考古学本身才能长久保持其生命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
回顾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考古学的每一次深刻变革,几乎都是自然科学向考古学渗透的结果。
从最初的古器物学,到以考古类型学和考古地层学为两大特点的近代考古学,再到以研究人类行为、追寻文化的历史进程、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最终目标的现代考古学,自然科学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在自然科学与考古学进行了长期、广泛和充分的结合后,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科技考古学诞生了。
近些年来,国际上科技考古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正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研究者涉足这一学科。
与此同时,国内也有多家单位相继设立了相关机构,开展了相关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大学审时度势,于2004年7月6日成立了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是以历史学院为主体,由历史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医学院等七个学院组成,以科技考古研究为核心的综合性专业研究机构。
中心充分利用了武汉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聘请校内各相关学科的优秀学者担任中心的专家组成员,实现了校内相关学科的充分整合,这在国内尚属第一家,在国际上也不多见。
相信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对科技考古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使众人对科技考古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促进科技考古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并为配合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特写此文,对科技考古学的相关情况予以介绍。
第5期李清临:科技考古学概述一、科技考古学的定义顾名思义,科技考古学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方法来研究考古学问题的科学。
但是,由于科技考古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各方面对其确切、具体的定义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
不过,对于科技考古学是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研究考古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学术界对却已达成基本共识。
结合已有的定义,从共同的理解出发,笔者认为可以给科技考古学作如下定义:科技考古学就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古代实物遗存的分析,获取这些遗存所包含的“潜”信息,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
在这里顺便谈一谈科技考古学的英文名称问题。
科技考古学的英文名称,在国外有Archaeomet ry 的称谓,在国内则有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rchaeology 的翻译(如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Center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rchaeology ,Wuhan University.)。
Archaeometry 是一个新词,其定义为:现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其它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历史与考古材料的探查,旨在解决历史与考古问题[1](第14页)。
而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rchaeology 一词很明显也有着与Archaeometry 基本相同的含义,两者都较为恰当地表达出了科技考古学的含义。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科技考古会议的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chaeomet ry ,从这一点看,似乎国际上对以Archaeomet ry 一词作为科技考古学的英文名称更为认同。
二、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与目标(一)研究对象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与考古学相同,即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所得的实物资料,“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地加工的。
如果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是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的”[2](第2页),即通常所说的遗迹、遗物。
遗迹一般指形体较大或固定而不可移动的东西,如古代的房屋、城堡、墓葬、村落、矿坑、道路、沟渠、窑址、洞穴、作坊等等;遗物则一般指形体较小并且可以移动的遗存,既包括古代人制造的工具、武器、日用器、葬具、装饰品、艺术品等人为器物,又包括生物(动植物)遗骸、遗存。
(二)研究目标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技考古学的最终目标同考古学一致,即“阐明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既“要论证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般规律,也要探求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点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2](第3页)。
由于科技考古学是正处于发展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有关这一点将在后面详述),因此,科技考古学既要有最终目标,亦需结合实际制定一个近期目标。
考虑到科技考古学研究内容的广博性及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现阶段科技考古学的目标似乎可以定位为: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技术与方法,尽可能地挖掘、获取蕴含于各种古代遗存中的信息,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科技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分类研究(一)基本理论作为考古学与自然科学交叉产生的一门学科,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必须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即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的指导下进行。
首先,在研究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考古层位学原理。
采集样品时,必须按照层位的顺・776・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60卷 序,由上及下地进行,样品的选择一定要层位明确,严防地层混淆。
同时要按照考古发掘单位进行采集,并详细注明出土单位。
出土地层和发掘单位不明的样品,不能采用。
其次,必须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
样品的选择,首先应是那些最具时代特征的器物,即典型器物,因为它们更能反映先民的生存需求、意识形态、制作技术等因素的发展和变化。
但也不能忽视了其它非典型器物,因为在研究中有一个广泛代表性的问题,故需将所研究的问题的各不同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尽可能地囊括进来,才能获得对研究对象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一个遗址或文化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非本遗址或本文化所固有的文化因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来文化因素”,科技考古研究应给予这些因素以充分关注。
在选取研究资料时,应尽可能地将带有外来因素的样品选取在内。
外来因素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认识。
(二)分类研究科技考古学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到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其研究内容广博,进行分类研究十分必要。
在此,我们对科技考古学中的一些具体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予以简单介绍,从最初对遗址分布情况的调查,到对出土遗存的具体研究,涉及各个不同方面。
1.遥感考古遥感考古利用各种遥感技术,在范围较大的区域内获取古代遗存(主要是地面遗存,或能影响地表植被生长的地下遗存)的各种数据,以研究古代遗存的分布范围、几何形状、平面布局和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是遥感科学、地学与考古学有机结合的产物。
在实际操作中,多与地面勘探结合使用,以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1](第17220页)。
2.考古勘探考古勘探包括考古物理勘探和化学勘探两种手段。
考古物理勘探是利用勘探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探测、获取地下的各种遗迹、遗物的物理性质如电性、磁性等方面的信息,以研究其形状、位置、分布、构成等方面特征的专门技术,是勘探地球物理学与考古学结合的产物,其探测的主要目标有城墙、房屋、道路、墓葬、雕像、砖瓦、陶瓷器、金属器等等。
考古化学勘探所研究的是探测目标的化学性质,其根据勘探目标与其周围介质环境在某些元素含量上存在差异的原理,也就是所谓的地球化学异常来寻找勘察目标,目前主要利用土壤中的汞含量异常来探测地下的古墓[3](第11215页)。
3.考古年代测定考古学的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绝对年代指它们的存在距今已有多少年。
科技考古学中所说的年代测定指的是后者。
目前可用于考古遗存绝对年代测定的方法很多,其原理各不相同,有生物学的,物理学的,化学的;适用的样品范围也有很大区别,如竹木、骨骼和牙齿等生物样品、陶瓷器、石器等;年代范围同样也存在很大差异,从距今几百年到距今数百万年不止。
目前使用最广的有碳十四法、热释光法、树木年轮法、钾—氩法、裂变径迹法、不平衡铀系法、氨基酸外消旋法等几种方法。
4.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在科技考古学所有的研究领域中,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的历史最为悠久。
这一研究通过对文物的测定分析,从中提取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的信息,进而结合考古学背景,以探讨古代文物的生产、传播、贸易及其反映的文化交流等问题。
其研究对象是出土或传世的遗物,主要是陶器、瓷器、青铜器,其它则包括玻璃、石器、颜料、其它金属器等。
相对于其它研究领域和方向而言,这一研究的理论基础较为完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更多,研究周期较短,费用也不是太高,却能够得到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
因此,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一直是科技考古学中的主流领域。
・876・ 第5期李清临:科技考古学概述5.古DNA 研究古DNA 研究的对象是主要是古人类的骨骼和牙齿,以及一些古代动植物遗骸。
通过对古人与现代人群体DNA 序列进行比较,可以构建和复原古代人类的起源、进化及迁徙模式;通过对古代遗址/墓葬内人群的DNA 分析,获取群体内部亲缘关系方面的信息,可以构建家庭谱系和家族结构,判断社会性质等问题;对不同遗址间人群DNA 的对比分析,能够探讨不同族群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