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大锋应城刘垸粉笔村粉笔村的故事
“卡通”粉笔写出“粉笔大王”
精彩创业ENTREPRENEUR编辑 姜学霞“卡通”粉笔写出“粉笔大王”文/段奇清“粉笔大王”刘大锋,是文华粉笔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他的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粉笔生产厂家,产品国际大单不绝,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刘大锋的创业是一段又凡又神的故事。
刘大锋的家乡是湖北省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是“中华粉笔第一村”。
然而, 2005年当他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时,刘垸村粉笔生产的风光已经不再,许多粉笔企业都撑不下去了。
父母让他去深圳做了一名打工仔。
后来,春节时他回老家拜年的时候,他听到乡亲们反映:粉笔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大多数企业只能在亏损的边缘上挣扎。
得知这一情形后,他萌生出一种责任感:要让家乡的粉笔生产再现辉煌。
那时他在百度深圳分公司任行管,当他说出自己的这一想法时,人们都认为他是在犯傻:一个月入数千元的工作丢了不做,回家盘一支只能卖一分多或几分钱的粉笔,这太不值了!可儿子一开口,就让通情达理的母亲改变了主意。
他说:“我要把产品做到全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粉笔!”这种胸怀和这样的气魄,让母亲连连称赞。
2006年5月,回到家乡的他一心投入到了电子商务中,他在阿里巴巴、百度、谷歌等各大网站和许多论坛发布粉笔供应信息,他还建有5个诚信通账户和1个中国供应商账户,这就让他有了足够宽广的电子商务平台,因为无论客商怎样搜索,前几页的搜索结果全都是他的。
最高峰时,他可在网上发布20多万条信息。
同时,他为自己的粉笔重新注册了“文华牌”的商标,即书写中华之意。
当时,他得到一个信息:世界上有一种卡通粉笔非常畅销。
这可是一件新鲜事,他要通过卡通粉笔来书写伟大中华、书写自己人生华章的第一篇章。
当时他还有一个想法,最好将自己的产品卖到联合国去,开头的篇章成了“虎头”,接下来的“熊腰”“豹尾”就不难了。
因此,他的眼光总在联合国打转。
机会果然来了。
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在中国采购一批卡通粉笔。
原来,教科文组织的采购商曾在欧洲有业务,只是欧洲的价格太高,中国才是他们最理想的进货国家。
湖北应城文峰粉笔公司公司创办人刘大锋粉笔村的故事
成立于一九九五年,始建于湖北省应城市黄滩刘垸开发区,本厂是专业生产“文峰”牌,“文华”牌,高档无尘教学粉笔,工艺粉笔,医药粉笔,制衣划粉,异形粉笔,玩具粉笔,精制粉笔粉末,粉笔模具等。
有20多年的专业生产经验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流程,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名牌及产,供,销,为一体的正规生产厂家。
生产的“文华”牌,“文峰“牌高档无尘粉笔,现销往全国各地,深受很多名校师生的好评。
产品对外销往美国,欧洲,澳洲,非洲,韩国,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中
东地区。
产品质量已通过出口欧美,日韩的质量检测标准,有《自理报检单位备案登记证明书》,可直接对外开展贸易业务。
保证顺利通关。
本厂位于素有“石膏之都“之称的全国美丽城市——应城市。
距经济特区——武汉市仅
90公里。
内陆物流发达,货通全国各地,海运交通便利!
本厂总经理刘大锋率全体同仁向
国内外客商郑重承诺本厂总经理刘大锋率全体同仁向国内外客商郑重承诺本厂:
本厂以“质量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
笑迎中外商贾,诚待四海宾朋!
您的光临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质量是您可靠的保证。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创双赢。
粉笔大王刘大锋在白手起家,廿年艰辛谁与知
粉笔大王刘大锋在白手起家,廿年艰辛谁与知概述:在没有借助网络开展营销之前,刘大锋在的日子过得也滋润,只是跑业务特别辛苦,千里迢迢风餐露宿四处被赶是家常便饭。
所以,有阿里巴巴让刘大锋带领刘垸村一起走上致富道路,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在没有借助网络开展营销之前,刘大锋在的日子过得也滋润,只是跑业务特别辛苦,千里迢迢风餐露宿四处被赶是家常便饭。
所以,当阿里巴巴市场专员向他介绍阿里巴巴发布引擎和网络营销的好处时,他“以怀疑的心态被拉进了网络”,开始一轮新的尝试和革新。
这“一试”不得了,用阿里巴巴把产品信息发布至成千个B2B商贸平台后,居然“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和订货电话”,通过阿里巴巴和企业网站,凡是有需要的客户,都很容易找到文华粉笔厂。
甚至有一次,一家韩国语学校专程打电话来,要订一箱粉笔,问他在北京有没有销售;还有一次,西藏客户打电话来,指定说要“文华牌”粉笔文峰牌粉笔。
这让刘大锋在真正感受到了网络无处不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借助网络和阿里巴巴,生意有了多大变化?刘大锋在用“轻松”两个字来形容现在的生意。
不但摆脱了“挨家挨户”的上门推广方式,不会再被四次、五次赶出门,而且,厂里接到的咨询电话,目的性很强,一般都是有需求而打来的,所以成交率高。
由于生意好,产能不足,工厂的规模在2007年扩大了几倍,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以前,我们销售是以业务员为主,网络为辅,现在,我们以网络为主,业务员为辅,刚好倒了过来,业绩却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刘大锋在笑着说,“现在谈业务也轻松多了,出差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游玩。
谈及未来,刘大锋在收起笑容,望着鳞次栉比的厂房说道:“回首悬崖身跃过,莫忘艰难心胆寒。
别人称我为粉笔大王,我哪里敢接受这个称谓。
中国的市场很大,国外的市场也很大,我们走不到极点,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走在行业的前列。
所以我们把厂取名为…文华‟,取…集智慧决战千里,持恒心始于足下‟之意,就是要告诉自己,道路是不平坦的,但我们对前途是信心百倍!”。
当代的神笔马良粉笔大王刘大锋绘画七彩粉笔村
当代的神笔马良粉笔大王刘大锋绘画七彩粉笔村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村民刘刘大锋总经理把粉笔装上一辆辆货车运往蒙古、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
2008年25岁的刘大锋,在刘垸村从事粉笔生产加工10多年,申请注册了文华牌商标,成为远近闻名棉花生产的粉笔大王。
走近刘垸村,你可以看到七彩的粉笔,像极了彩虹,真的很灿烂,像在彩色的世界一样。
不起眼的小小粉笔在黄滩人手中居然成了“点石成金”的神笔,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身影,远销蒙古、俄罗斯和非洲一些国家,年销售量达250万箱,产值过亿元。
截至2008年3月底止,已外销黄滩粉笔25万箱,实现出口创汇250万元。
生产粉笔是刘垸村的传统产业,他们在没有资源情况下,利用技术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将传统的7彩粉笔更新成15彩粉笔,并在原书写型的基础上开发出智能玩具型、知识运用型、灭虫杀菌型等三大类多规格无、微尘粉笔,出口创汇。
已形成了集粉笔生产、模具开发、印刷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实施了粉笔集团化、规模化生产。
为了将粉笔市场做好做大,黄滩镇将全镇1000多户生产粉笔的农户组织起来,组建了以黄滩粉笔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粉笔集团。
集团公司为农户提供生产、经销、税收等全方位服务,还对粉笔包装、制作、上浆、着色等分期分批地技术培训,搜集市场信息,按市场需求改进粉笔质量。
发展成果湖北省应城市刘垸文华粉笔有限公司带领全村人民走快速致富奔小康道路,集粉笔生产,旅游观光,生态建设为一体把湖北省应城市刘垸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走致富奔小康道路正热火朝天。
湖北省应城市刘院村,看到到处都是晾晒的无尘粉笔,据说这批货专门为德国出口的产品,他们做工精细,将要把这批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赢得更多的定单,他们有说有笑,看到他们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据说刘垸粉笔已出口多个国家,在海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刘垸小粉笔写进亿元文章。
应城刘垸粉笔创新高温粉笔大王刘大锋中国最大粉笔创新工厂
刘大锋小粉笔何以做成了大产业当别人选择到外地打工的时候,而刘大锋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农村创业,因为他要把刘垸村的粉笔销售到各地,让刘垸村的乡亲们都能够过上粉笔致富的生活。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这就是刘大锋区别于别人的创新思维,他要把刘垸村的粉笔做到国外,而今天他却把刘垸村的粉笔卖都联合国等200多个国家,让一个地区都富裕起来了,他到底有什么创业故事呢。
6月27日,阿里巴巴2009年中国网商30强出炉,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湖北应城小伙刘大锋跻身其中。
今年27岁、现任应城刘垸村粉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刘大锋,近年凭借一根网线,居然将乡村生产的粉笔卖到了联合国、奥运会并行销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在村里建起了年产值两千万元的工厂,带动村里实现了1.8亿元的年产值。
小小的一支粉笔,养活一个村,改变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带动一群人走上粉笔致富道路。
刘大锋,1983年出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
2006年3月,他应聘到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任行政管理,2006年11月,刘大锋正式开始网上销售,他每天在网上工作20小时,并给客户解释产品、寄样品;同时要制作网页、拍摄产品照片,并活跃在各大论坛,与网友交流生意经、工艺技术,积累人脉。
刘大锋始终认准“坚持+勤奋”的理念,推广宣传粉笔。
一个半月之后,他得到了第一笔订单,价值10多万元。
目前,依据不同国家客户的要求,刘大锋所生产的粉笔多达300多个品种,120多个花色和12个大类。
他在阿里巴巴上有5个“诚信通”账户、1个“中国供应商”账户,同时他还在百度、谷歌等网站进行推广。
为了及时回复询盘,刘大锋又请了三个人专门从事电子商务。
每年在网络上的投入有十几万元。
他何以能把小粉笔做成一个大产业?从武汉媒体本月1日的报道和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其成功主要源于这样一些因素:善挖资源创大业。
刘大锋眼光独到,毕业后未留恋于大城市的舒适生活,未沉醉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白领”岗位,而是看准了刘垸村丰富的石膏资源和悠久的粉笔生产历史及外销潜能,敢于进军这个被很多人认为已趋没落的“夕阳产业”。
财富周刊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杂志采访应城粉笔大王刘大锋夕阳产业绘蓝图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杂志“粉笔大王”刘大锋:夕阳产业里绘蓝图“可以说,我一生下来就与粉笔结缘。
在家乡这片热土上,粉笔、石膏生产工艺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父辈们也正是靠着这个产业来维持生计的。
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粉笔生产基地,我们的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都有订单。
”“粉笔大王”刘大锋:夕阳产业里绘蓝图文/本刊记者会闯湖北省应城市资源富集,素有“膏都盐海”之称。
当地的石膏储量达13亿吨,其中,纤维石膏储量、品位居全国之冠,一级品纤维石膏占全国储量的82%以上,被誉为“亚洲纤维石膏王国”。
在这个“石膏王国”里有个小村子特别有名,它就是“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垸村。
刘垸村的粉笔、石膏工艺从上世纪50年代就起步了,到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再次激活了这里的粉笔产业。
几乎一夜间,村里就“冒”出了70多个粉笔生产专业户,刘垸村粉笔的影响力迅速扩散,不但本村的粉笔加工户多了起来,附近村子的不少人也陆续加入到粉笔产业中来。
可是,为了集中精力投入生产,村里很少有人会自己去跑市场、找销路,所以,粉笔销售的利润大部分被与他们合作的品牌商、贸易商赚走了,村民们请客吃饭、送红包,最后只得到了有限的加工费。
这种状况一直就这样持续着,直到后来,还是村里走出去的一名大学生出于对家乡这个传统行业的无限热爱,克服种种阻力,彻底革新了这种传统的销售模式,全村人才算真正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6月3日,本刊记者通过网络找到了这个叫刘大锋的年轻小伙子,并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
瞒着家人偷偷辞职刘大锋,1983年出生于刘垸村,兄妹三人。
父母也是靠做粉笔来维持家计的,由于孩子多,刘大锋小的时候他们家的日子一直过得很清苦。
为了供应他们三兄妹上学,父母每天都是起早贪黑。
刘大锋脑子聪明,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2002年,他顺利地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一名大学生。
捧着入学通知书,吃过不少苦头的刘大锋在心里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CCTV新闻台刘大锋应城黄滩刘垸村高温粉笔大王小粉笔打天下
CCTV新闻台刘大锋粉笔大王《小粉笔,打天下》-----刘大锋采访记录得互联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这就是刘大锋区别于别人的创新思维,他要把刘垸村的粉笔做到国外,而今天他却把刘垸村的粉笔卖都联合国等200多个国家,让一个地区都富裕起来了,他到底有什么创业故事呢。
虽然刘大锋成功地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新型销售渠道,但他仍然面临着同传统渠道竞争的现状。
刘垸村每年上亿元的粉笔产值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通过刘大锋的电子商务卖出去的,这说明以前形成的较稳定的供应关系,以及传统的采购潜规则仍然在起着作用。
但刘大锋的销售额增长却非常迅速,“今年(2008年)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去年一半的销售额了。
”而刘大锋家族里的生产户的订单比例,只剩下5%还是以前老客户的订单。
新闻视频一支小小的粉笔,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应城市杰出青年代表。
他就是应城的粉笔大王刘大锋,他不仅仅让刘垸村的粉笔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甚至让一个村的粉笔都销售出去,他带动刘垸村的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道路。
应城的粉笔创新中摸索,在创新中改变。
目前,阿里网商刘大锋已经成了媒体明星。
从央视、人民日报、中国质量报、湖北卫视、湖北经济广播电台、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鄂商杂志、知音、应城电视台等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
1、CCTV2《全球资讯榜》一根粉笔,买到联合国2、CCTV4《中国新闻》小小粉笔的,出口海外3、人民日报:湖北小伙的“粉笔王国”4、湖北卫视新闻联播:独家报道小粉笔出口国际市场5、中国质量报报道:应城粉笔“写”入联合国6、湖北电台广播:刘大锋的粉笔王国“中华粉笔第一村”7、鄂商杂志人物:8月份期刊:网民刘大锋:“卖粉笔的小青年”8、《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杂志:8月份期刊:执着的小粉笔小子9、9、长江商报(B14版面)《现在卖粉笔也要会玩互联网》10、10、楚天金报报道:刘大锋:网上卖粉笔闯出新天地11、楚天都市报:应城小伙将粉笔卖到联合国一年生产10亿支12、新闻记者樊涛点评:小粉笔何以做成大产业?13、武汉晨报:刘大锋:靠一根网线将粉笔行销全球14、长江商报:用电子商务让粉笔走进沃尔玛互联网粉笔“第一人”刘大锋畅谈网络创业15、CCTV2《第一时间报道》一跟小粉笔从农村走进联合国16.青年时报:一支粉笔玩转“江湖”17.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湖北小伙的“粉笔王国”18.湖北楚天广播电台的访问。
应城刘垸粉笔写入联合国小小黄滩粉笔刘大锋故事
应城刘垸粉笔写入联合国小小黄滩粉笔刘大锋故事
实施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节节高
应城粉笔“写”入联合国
刘垸村位于应城石膏的中心产区,大约有1000户人家,其中九成生产粉笔,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约85%的份额。
刘垸粉笔有限责任公司是刘垸村最大的粉笔制造企业,旗下有4个厂区,产品300多种,年产粉笔200万至300万箱(每箱100盒,每盒50支),除在湖南、江西、四川等地拥有一批较为忠实的客户群外,80%左右出口。
刘垸粉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大锋对记者说:“我们的粉笔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沃尔玛等国际连锁卖场订有稳定的供货合同。
近些年,我们的产品还屡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量订购。
”
除了拥有资源优势外,应城粉笔之所以能够闯出大市场,落实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是重要原因。
此前,由于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全市粉笔生产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工艺生产,粉笔质量参差不齐,不仅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而且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资源大量耗费。
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2007年,应城市质监局组织技术力量,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结合粉笔生产的实际情况,为刘垸粉笔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制定了粉笔生产标准。
这一技术标准对粉笔的规则尺寸、型号、书写率、抗折强度等指标作了明确规定,成为应城企业的生产标准,从而结束了应城粉笔无标生产的历史。
应城市文峰粉笔公司创办人刘大锋
应城文峰粉笔公司,公司创办人刘大锋成立于一九九五年,始建于湖北省应城市黄滩刘垸开发区,本厂是专业生产“文峰”牌,“文华”牌,高档无尘教学粉笔,工艺粉笔,医药粉笔,制衣划粉,异形粉笔,玩具粉笔,精制粉笔粉末,粉笔模具等。
有50多年的专业生产经验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流程,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名牌及产,供,销,为一体的正规生产厂家。
生产的“文华”牌,“文峰“牌高档无尘粉笔,现销往全国各地,深受很多名校师生的好评。
产品对外销往美国,欧洲,澳洲,非洲,韩国,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中东地区。
产品质量已通过出口欧美,日韩的质量检测标准,有《自理报检单位备案登记证明书》,可直接对外开展贸易业务。
保证顺利通关。
本厂位于素有“石膏之“之称的全国美丽城市——应城市。
距经济特区——武汉市仅90公里。
内陆物流发达,货通全国各地,海运交通便利!本厂总经理刘大锋率全体同仁向国内外客商郑重承诺本厂总经理刘大锋率全体同仁向国内外客商郑重承诺本厂:本厂以“质量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笑迎中外商贾,诚待四海宾朋!您的光临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质量是您可靠的保证。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创双赢中华粉笔第一村的故事,他养活一个村,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跟我们走进今天的中华粉笔第一村,这里走出一个粉笔大王刘大锋,他把一个小不起眼的粉笔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他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还被评选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他让刘垸村的粉笔走出国门,引来外商纷至沓来,石膏储量达13亿吨,成就中华粉笔第一村石膏储量达13亿吨,纤维石膏储量、品位居全国之首,应城市被誉为“亚洲纤维石膏王国”。
位于黄滩镇的刘垸村,和粉笔有着不解之缘。
走进刘垸村,几乎每家门口都摆放着叠架,上面晾晒着五颜六色的粉笔,颜色不同,形状各异,让人眼花缭乱。
“早在放前,刘垸村就有农民开始制作粉笔,然后挑着担子到周边地区卖。
”村支书刘汉涛介绍。
改革开放后,村里涌现出70多户粉笔专业户,有的自产自销,有的则为上海、广东等地客户贴牌生产。
应城刘垸粉笔刘大锋七连败后“粉笔大王”梦圆非洲
应城刘垸粉笔刘大锋七连败后“粉笔大王”梦圆非洲谁也不会相信,这么小的一个粉笔,却能够卖到非洲,走进联合国教科儿组织,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粉笔,却改变了一个靠传统,两个脚走遍天下,靠背着样品到全国各所大学兜售,不仅仅没有效率,相反还制约了刘垸村的粉笔发展,刘垸粉笔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现在一个大学生回到家乡刘垸村,肩负起开拓刘垸粉笔的重托,他要把刘垸村的粉笔卖到全国甚至是世界,振兴刘垸粉笔,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大家都能够富裕起来,在刘大锋的心里一直有一句话,一个人的富有,不算真正的富有,只有当所有人都富有了,那才是真正的富有。
别人拼命往外跑刘大锋毅然选择回到农村创业刘大锋是山沟里好不容易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华南师范大学,却放着高薪的白领不当,回家乡卖起粉笔,看着别人拼命往外跑的时候,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农村创业,把一个小不起眼的传统粉笔产业,做出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刚开始回家乡创业的时候,乡亲们不理解,说他是疯子,而他,却真的给大家“疯”出了一个境界。
他不但把粉笔做成卡通玩具的形状,还远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沃尔玛、奥组委等机构都在用他的产品。
小粉笔大世界,谁会相信电脑里的商机1983年,刘大锋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
这里是有名的“石膏王国”,有着“中华粉笔第一村”的光荣称号。
刘大锋的父母也是凭着一家小小的粉笔厂供应他们兄妹三人读书的。
考上华南师范大学后,父母非常希望刘大锋能在广州找份不错的工作,将来也可以留在大城市好好发展。
2005年10月,他正式被深圳的百度公司录用,成为一名行政工作人员。
每天浏览无数的网页,制作各种报表,他在学习和工作中,渐渐对电子商务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浓厚的兴趣。
春节放假,刘大锋回到湖北老家。
拜年的时候,他听到乡亲们普遍反映粉笔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利润薄不说,附近的村子干这行的也多起来,生产出来的粉笔经常压货。
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大锋陷入了沉思,他很想帮帮自己的父母和乡亲。
[精]正能量粉笔村网上应城粉笔大王刘大锋卖粉笔自主闯出新天地
新正能量粉笔村网上应城粉笔大王刘大锋卖粉笔自主闯出新天地(楚天金报)湖北应城,如同中国大多数县级市一样,在多数人眼中并不知名,但在这个县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刘垸村,该村是粉笔产业专业村,年产值达上亿元,小小的刘垸村,只有1000来户人家,却有900多户从事粉笔产业,任何时候,走进刘垸村,都能看得到满村晾晒的各式各样的粉笔。
这里被称为“中华粉笔第一村”。
也因为粉笔产业,这里走出了一个年轻的生意人:湖北应城市刘垸文华粉笔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大锋。
他利用电子商务,打造出一片天地。
生长在中华粉笔第一村我所在的应城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资源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工矿城市。
其中石膏储量5.1亿吨,纤维石膏占全国的80%,有400多年的开采历史。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解放前,我生长的刘垸村集体就开始利用应城“三宝”——应城县独有的石膏矿产物,而正是这“应城三宝”之一的石膏资源激活了一个地区传统的小产业。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解放后,咱村的人把石膏资源制作“浆粑”,用来给糙米“加白”。
粉笔的制作工艺与“浆粑”类似,我听父辈们说那时做工简单,靠着一些传统的制作方法把粉笔精心改革和深加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实,粉笔真正在咱们村形成产业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再次激活了我们村的粉笔产业。
几乎是一夜之间,村里就“冒”出了70多个粉笔生产专业户。
我的父辈们也都纷纷投入到这一产业中,村里的粉笔影响力迅速扩散。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至今还记得儿时村里的粉笔专业户们卖粉笔的情形:“人们拉着板车载着货,到周边的县市去卖。
”这种销售方式,渐渐地使本村的叔叔、伯伯们建立了一张可达全国的粉笔销售网络。
村民们变成了销售前线的销售员,他们长年累月在外奔波,背着装了粉笔的小包,满头大汗,见到学校就进门推销……就这样一单一单生意谈下来,很多时候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家,但村民们仍然不能走遍省内的所有学校。
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垸村故事
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垸村故事
粉笔大王刘大锋,今天给黄滩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讲了一堂课,聊聊粉笔村的故事,和同学们一起互动,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一起为家乡加油中华粉笔第一村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垸村的由来?
——湖北省应城市刘垸村
走进湖北应城刘垸村,似乎每一个人都不太相信自已的眼睛:这真的是中国的农村吗?刘垸村虽然也叫“村”,但人们根深蒂固的对于“村”的印象在这里失去了意义。
秀丽的江南古典园林式建筑,标准的“国道”,拥有城里人梦寐以求的私家车;长达500米的巨龙建筑群,龙腹内有停车场、餐厅和商场等一系列设施……这就是被誉为“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垸村今天的现实。
谁会想到,当年这个村里的人是靠石膏粉粉笔度日的。
那时“割资本主义尾巴”风正盛,刘垸村偷偷地办起了一个石膏粉,粉笔厂,靠这个年收入5万无的社队企业,养活了全村人。
正是这5万无,使刘垸人坐不住了,他们很快踏上了一条“粉笔发展模式”的新道路。
刘垸村地少大多,如果单单依赖石膏粉和粉笔生存,那只有一种结局:吃不饱也死不了。
联产承包后,他们抽出人去办乡镇企业。
1983
年,刘垸村乡镇企业的年产值超过l000万无。
就在这时,中央发出文件,要大力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
这真是海上行船遇顺风,刘垸人也准备开发120个花色,12个产业分类,300多个品种的石膏粉实现工业加产业,大伙加集体的模式,带动地方经济总产值超过1.8个亿。
如今,刘垸的粉笔产业都是联营厂,产品有销路,原料有来路。
刘垸村的当家人叫做刘大锋。
刘垸村刚起步的时候,就是这位年轻的大学生,在家乡的产业道路上,创造了一条致富之路,改变了家乡的经济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头和领导作用。
应城航天牌六角粉笔公司创业故事
应城航天牌六角粉笔公司创业故事应城刘垸粉笔公司创始人刘大锋,该公司是在风景优美的应城市刘垸经济开发区,产品物产丰富,生产的粉笔质量属于全国最好,这样也被俗称为中华粉笔第一村,从这里走出一个粉笔大王,他就是粉笔大王刘大锋,这样九省通渠,石膏粉属于膏都盐海,距离武汉市20分钟,全国粉笔第一村刘垸村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初期,这里的人就开始生产制作粉笔了,他们有的自产自销。
有的就给别人贴牌,而从这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刘大锋,通过对家乡刘垸村的一份感情,一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村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应城市刘垸文华粉笔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刘大锋个人介绍:他之前是在华南师范大学,后来在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工作,由于家乡盛产粉笔,萌发了刘大锋回家乡创业的念头。
当时回家乡创业,刘大锋带着一台电脑,在家乡里创业,当时他被父母责备,说别人都是拼命往外面跑,而你却不一样,却选择回家乡创业,这让乡亲们不解,说刘大锋是疯子,在外面受了打击,面对困难,刘大锋自己不断努力,通过公司加产户,大伙加集体的产业路子,创新粉笔产品,不断提高竞争优势,不信天意负勤者,终于刘大锋在家乡的粉笔工业园,创造了一个产业神话,带动了刘垸村的经济面貌,让刘垸村成为应城市家喻户晓的粉笔专业村,在全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刘大锋看到乡亲们都富裕起来了,现在他又在思考,怎么样把产品,变成产品文化,让产品不仅仅是卖产品,而是要把产品变成文化,形成旅游开发,刘大锋在家乡的创业道路上,不断的思考,终有一天会让刘垸村的乡亲们都能够过得更幸福,生活更美滋。
粉笔是黄滩镇的支柱产业,全镇组建了以黄滩粉笔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粉笔集团,网络全镇1000多户参与粉笔生产,兴建有占地20亩的粉笔专业市场一条街。
全镇仅粉笔一项,转移农业劳动力5000多人。
领导考察黄滩粉笔黄滩镇的粉笔经销队伍遍布全国20个省市。
通过网上营销,其粉笔产品于2000年打入国际精品贸易体系,预计今年出口创汇可实现300万元。
中国粉笔第一村人均收入七千元
中国粉笔第一村人均收入七千元
中国粉笔第一村
人均收入7000元
本报讯(通讯员丁艳红陈国栋程思)凭着那支普通的粉笔,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竟然“写遍”了全世界,小小的刘垸村由此成为“中国粉笔第一村”,昨日,该村宣布:2009
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该村回乡创业大学生青年粉笔大王刘大锋,把一个小不起眼的粉笔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成为应城市青年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据刘垸村文华粉笔公司刘大锋介绍,地处中国石膏之都的“第一村”,有着全球最为优质的粉笔原料。
早在50年前,“第一村”人就开始以粉笔谋生。
改革开放后,“第一村”人大胆闯市场,开始把粉笔销出国门。
应城粉笔第一村的当家人就是刘大锋,他让刘垸村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还在“第一村”帮助家乡人致富,人不仅家家盖上了小楼,其人均年收入也猛增到了7000元。
珍贵的回忆应城粉笔大王刘大锋妈妈请您再给我一次创业机会刘大锋创业真实故事
原创妈妈请您再给我一次创业机会刘大锋创业真实故事应城粉笔大王刘大锋三年前:我爱我家,在我的家里,妈妈是一个内主外勤劳的好妈妈,两年前的我很幸运考上了一所好的大学,收到大学通知单的那天,我看到我们家是那样的幸福和高兴,妈妈看看我,看看通知单,喉咙哽咽的没有说出一句话,眼中看到妈红润了的眼睛,我知道,妈妈在那时她心里是高兴的,肯定叮嘱我说着;我们一家人以后全靠你了,你要好好读书,回报社会和我们这个大家庭。
(那一夜我整夜未眠)送我上学的那一天,妈妈起了个大早,为我做了一桌子的饭菜,忙忙呼呼的,我看到妈妈不时的在我的书包里满了几个煮好了的鸡蛋,而妈妈的脸上写满了对我的关心和鼓励,头上也有了很多鬓白的头发,我知道,那是妈妈这些年为我们这个家庭日夜的养育和操劳(那一刻我忍住了孩子的坚强,没有哭出来,在我的心里回响着一个声音“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做一个有用的人”)四年的大学生涯,青春而又短暂,我迈着豪迈的步伐走向了社会,在深圳一家500强的企业找到了一个好的工作,做了一个行政方面的工作,那段时间我很珍惜这份工作,也是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在公司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下,工作有起色都还错。
那一天,我给家里还有妈妈回了一个电话,说了一些我在工作方面的事情,那一天,我们说了很多很多,后来,妈妈和我说了一句话,很震撼我,也很让我思考,她说;“现在家里面,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很多,你要好好努力,打工是你的唯一出路”。
那一年的春节,我回了一趟家,也看到了家乡的变化,爸爸妈妈都是靠做粉笔维持家庭的,村子里都是做粉笔为家业的,我的父辈他们在这里做粉笔已经有50多年了,回家的那些天,我的心情很亢奋也很激动,我在村子也的粉笔大户看了看,也询问了很产户,他们这几年的生意不好做,产品也销售不出去,又对市场信息不了解,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思路,我要帮助村子里的每一个人,帮助他们把我们的优质产品销往全国,让大家都能够过上好的日子。
回到家里,我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商量了我的想法,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只是说有想法就去做,大家都会支持我的,那时,妈妈是极力不支持我的,因为他知道,一个大学生在家里做这些事情好被别人笑话的,而且自己家里也没有什么脸面,毕竟在我们那边大学生是少数的,有的都在大城市工作去了,那一天,我和妈妈一直沟通不成功,晚上我找妈妈和爸爸深刻的谈了一次,我说我想帮助村子里的父老乡亲,让大家能够把产品销售到全国,让大家的荷包都能够富裕起来,你经常在教导我们,东西毕业以后,一定要会报社会和这里的父老乡亲,我都记在心里了,哪一天,爸爸跟妈妈说了很多很多,第二天早上,吃饭的时候妈妈跟我说;给我一个月的期限,如果我失败了,就让我安这份心,踏踏实实的去城里打工上班,我答应了妈妈,我知道那是妈妈很宽容的让步了。
中华粉笔第一村的发展和应城刘垸村刘刚的致富故事
应城刘垸粉笔村的发展和由来---应城刘垸粗刘刚的致富故事50年前,刘垸村人开始制作粉笔,他们挑着担子、拉着板车到周边地区兜售,一年能卖2000来箱。
50年后,刘垸村因粉笔而闻名世界。
全村有粉笔生产专业户100多户,年销售量达120万箱,村民人均年收入达7000元,其中80%来源于粉笔产业。
刘垸村以审时度势、科学发展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全国粉笔第一村”的美誉。
海外市场进村庄80年代末,刘垸村迎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经过一番考察和询问,他们订购了6万箱粉笔,这笔合同是经孝感外贸局介绍销往墨西哥和马来西亚的。
可是面对这笔外贸订单,刘垸村人却喜忧参半。
那时刘垸村生产粉笔,农户是以家庭作坊为单位的,制成后到周边县市兜售,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建立了各自的销售渠道,并在各自为战、小打小闹中逐步发展。
虽然做粉笔的户数较多,但都是单打独斗,规模不大。
要发展,就要创新思路,找准发展路子。
“粉笔是我们这里的传统产业,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为什么不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呢?”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村两委一班人急忙组织全村生产户,大致分配了生产任务,并在有限时间内保质保量地交上了答卷。
此后,外贸订单络绎不绝。
全村粉笔专业户由原来的30户逐渐增加到100余户。
“我们采取的是一种‘公司+散户,大伙+集体’的经营管理方式,这样有大业务的时候就可以共同对付,遇上淡季则迅速分开。
”刘垸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海林笑着说。
一笔外贸订单,不仅敲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更重要地的是组织凝聚了所有粉笔生产户,刘垸村成了“一村一品”的范本。
网络销售显神效随着订单的增加,刘垸村的粉笔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粉笔生产户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多,有的成立公司,有的做贴牌,有的走南闯北建立销售网点和分厂。
一时间,市场风起云涌、鱼龙混杂,冒牌伪劣、恶性竞争等事情时有发生。
做贴牌的只能赚到加工费,有自己牌子的到处跑市场销售成本较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刘刚的父亲是当时第一笔外贸订单中众多的生产者和受益者之一。
十佳青年刘大锋和刘垸粉笔村创业故事
应城市十佳青年刘大锋和粉笔村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介绍粉笔村的故事,刘大锋的“粉笔王国”开发三百多种产品,产品卖到了联合国,年产粉笔200万—300万箱.小时候,刘大锋看着祖辈们做粉笔;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在广东的白领生活,粉笔大王刘大锋回到家乡,通过互联网把粉笔卖到联合国、卖到沃尔玛,立志做“粉笔大王”。
日前,记者来到有“中华粉笔第一村”之称的湖北省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探访26岁的刘大锋和他的“粉笔王国”。
放弃高薪,不当白领回乡创业
应城石膏储量5.1亿吨,其中纤维石膏占全国的80%,有400多年的开采历史。
凭着脚底下的丰富资源,刘垸村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制作粉笔。
2002年,刘大锋考上华南师范大学,同时修行政管理、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
期间,他一直想壮大家乡的粉笔产业,可不知从何入手。
2006年3月,刘大锋应聘到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任行政管理,月收入近5000元。
“互联网让我重新认识世界。
”他说。
工作之余,刘大锋在阿里巴巴等各大网站发布粉笔信息,他说:“发了多少个帖子,无法计算,总之要让别人如果找粉笔就能找到我。
”。
他把卡通粉笔卖到联合国
反映粉笔生意越来越难做 了 , 利润薄 不说 , 生产出来的粉 笔还经 常 样的粉笔 , 之前 , 父母和 乡亲们都没做过 。 对刘大锋来说 , 这是个挑 压货。得知这一情形后 , 刘大锋陷入 了沉思 , 很想帮助 自己的父 战。他带领几名技术人 员整整研究了一个多星期 , 他 终于实验成功。 母和乡亲。 样 品发 过 去 , 国方 面 非 常 满意 。 美
父母也是靠经营一家小小的粉笔厂供他们兄弟三人读书的。
பைடு நூலகம்
20 0 5年 1 0月 ,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毕 业 后 , 大 锋 正 式 被 百 度 这是刘大锋一直思索的问题 。 从 刘 有一次送货回家, 刘大锋忽然抬头就 深 圳 分 公 司 录 用 , 为一 名行 政 工 作 人 员 。 因 为 工 作需 要 , 每 天 看见 了文峰塔 , 成 他 于是拿定主意 : 内销的粉笔 叫“ 文峰牌 ”外销就 叫 , 要 浏览 无 数 的 网页 , 制作 各 种 报 表 , 因此 渐 渐 对 电子 商 务 有 了 新 的 “ 化 牌 ”取 “ 写 中华 ” 意 。 文 , 书 之 认 识 和 浓 厚兴 趣 。 20 0 6年 1 月 。刘大锋在阿呈 巴巴上接到美 国 CEG 公司的 1 I 春 节 放 假 , 大 锋 回 到湖 北 老 家 。 拜年 的时 候 , 听 到 乡亲们 订单 , 刘 他 要为复活节准备 1 2个货柜 的粉笔。他们需要的是像 鸡蛋一
他 把 卡 通 粉 卖 到 联 合 国
■文 / 简 单 开 创 一 番事 业 。 刘 妈妈 得 知 后 就 急 了 。 他 是 扔掉 西瓜 捡 芝 麻 , 说 瞎
胡闹 , 并让刘大锋马上 回深圳 , 否则就把电脑砸 了。 刘大锋却是铁 了心 了, 他跟母 亲说 :妈 , “ 工作再好 , 薪水再高 ,
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垸村的由来
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垸村的由来
粉笔大王刘大锋,今天给黄滩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讲了一堂课,聊聊粉笔村的故事,和同学们一起互动,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一起为家乡加油中华粉笔第一村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垸村的由来?
——湖北省应城市刘垸村
走进湖北应城刘垸村,似乎每一个人都不太相信自已的眼睛:这真的是中国的农村吗?刘垸村虽然也叫“村”,但人们根深蒂固的对于“村”的印象在这里失去了意义。
秀丽的江南古典园林式建筑,标准的“国道”,拥有城里人梦寐以求的私家车;长达500米的巨龙建筑群,龙腹内有停车场、餐厅和商场等一系列设施……这就是被誉为“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垸村今天的现实。
谁会想到,当年这个村里的人是靠石膏粉粉笔度日的。
那时“割资本主义尾巴”风正盛,刘垸村偷偷地办起了一个石膏粉,粉笔厂,靠这个年收入5万无的社队企业,养活了全村人。
正是这5万无,使刘垸人坐不住了,他们很快踏上了一条“粉笔发展模式”的新道路。
刘垸村地少大多,如果单单依赖石膏粉和粉笔生存,那只有一种结局:吃不饱也死不了。
联产承包后,他们抽出人去办乡镇企业。
1983
年,刘垸村乡镇企业的年产值超过l000万无。
就在这时,中央发出文件,要大力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
这真是海上行船遇顺风,刘垸人也准备开发120个花色,12个产业分类,300多个品种的石膏粉实现工业加产业,大伙加集体的模式,带动地方经济总产值超过1.8个亿。
如今,刘垸的粉笔产业都是联营厂,产品有销路,原料有来路。
刘垸村的当家人叫做刘大锋。
刘垸村刚起步的时候,就是这位年轻的大学生,在家乡的产业道路上,创造了一条致富之路,改变了家乡的经济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头和领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粉笔第一村刘大锋应城刘垸粉笔村粉笔村的故事
刘大锋特地为刘垸粉笔赋诗一首:
七律·黄滩景春
台湖尾尾溜春鱼,碧畈条条润夏渠。
赤岸林幽鸣曲径,黄滩酱馥叩皇居。
棉花有誉三村种,粉笔无尘半宇书。
物阜人明歌景秀,情东富水伴民舒。
让刘垸村的粉笔走到全球甚至全世界
就是这样的一拨年轻人,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刘垸村,希望能够帮父辈把粉笔卖到全国甚至全球世界上去,希望把祖祖辈辈传统的产业,发扬光大,让家乡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这样粉笔面临着夕阳产业,但是回家乡创业的大学生刘大锋却要让粉笔成为朝阳产业,他正在自信的在家乡的产业道路上改变着家乡的发展,带领家乡刘垸村人一起走上幸福的大道上。
中华粉笔第一村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被评为“乡土拔尖人才”的刘大锋在刘垸村粉笔产业发展的两个节
点起了关键作用——引进先进模具和彩色粉笔制作工艺。
最初,刘垸村制作粉笔的模具是由两块木板拼起来的,只有几十孔。
后来,刘大锋到当时国内粉笔生产的技术前沿南京学习,带回当时更为先进的360孔模具。
当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手工作坊生产粉笔,每年做200至300吨石膏粉笔,就近销售到天门、汉川、孝感。
看到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农户学着做起了
粉笔。
但直到1989年,刘垸村只有刘大锋能制作彩色粉笔其他农户的粉笔都是单一的白色。
1989年,刘大锋接到来自墨西哥和马来西亚的两笔3万箱粉笔的外贸订单。
当时都是作坊式的家庭加工厂,刘大锋自己生产能力不足,他便趁机向村民公开了彩色粉笔的制作配方和工艺,与100多户村民共同完成了外贸订单。
从此,少数人的生意变成了全村的产业。
刘垸村“一村一品”的粉笔产业雏形逐渐显现。
刘大锋指着自己的一幢楼房,笑眯眯地说:“我家也没种地,就靠做粉笔,20
年前就建起了这房子。
”如今,刘大锋在应城城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
全村385户,有340户从事粉笔生产,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
2005年,全村粉笔行业产值1.8亿元。
这就是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一个因粉笔而闻名全国的小村,号称“中华粉笔第一村”。
一个人与一个产业粉笔
,是刘垸村的传统产业。
刘垸村人多地少,人均几分地。
解放前,刘垸村集体就开始利用应城“三宝”之一的石膏资源制作“浆粑”,用来给糙米“加白”。
“浆粑”的制作工艺与粉笔类似,至于
谁是最先转型做粉笔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刘垸村民众说纷纭。
但现在的刘大锋无疑是最早的一批。
“没有刘大锋,就没有刘垸粉笔产业的今天!
”有人这样评价刘大锋。
“目前,村民人均纯收入在4500元以上95%以上的农户住进了楼房。
”刘大锋感慨地说。
记者的话:刘垸粉笔,是农村能人利用地方资源发展经济的一个典型。
在农村,一个产业往往就是在一个或数个刘大锋这样的能人带动下兴起的。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选好像刘大锋这样的“乡土拔尖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选好了一个产业。
一个产业与一只“无形的手”告别了“小打小闹”的刘垸粉笔,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现在一户年产2万箱粉笔,都超过了原来全村的生产能力。
”刘大锋介绍,
目前全村的饱和生产能力在150万箱以上。
随着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本地粉笔市场立即趋于饱和。
此时,刘垸村人果断地走出去跑销售,100多个经销人员陆续开赴全国各地,订单也源源不断地飞回来。
但另一个问题又凸显出来外销面临着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
黄滩镇政府多次派人外出考察后,积极动员大户外出办厂。
目前,刘垸村在北京、云南等23个省市区建立了生产基地,有效开拓了外地市场1998年5月,刘大锋黄滩粉笔集团公司组建成立。
这是黄滩镇把粉笔产业做大做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一大举措。
公司成立后投资上马膏粉厂、包装厂、印刷厂等项目,在原有单一的粉笔加工基础上,走出了一条集生产、模具开发、印刷包装、
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与粉笔集团同时成立的还有粉笔协会,协会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并共享市场信息。
为叫响刘垸粉笔品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黄滩镇通过粉笔公司和协会实行原料、工艺、包装、品牌“四统一”,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提升,“文峰”牌粉笔,文华牌粉笔,在市场上声名鹊起,系列产品畅销国内,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记者的话:一家一户的生产,
如何与大市场衔接?黄滩镇巧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把分散的家庭作坊拧在一起,规避了风险,壮大了产业,发展了生产力。
一个夕阳产业和一个村的未来
“粉笔产业是夕阳产业。
”尽管刘垸村的粉笔产业红红火火刘
大锋却抛出有些悲观的观点。
刘大锋的观点来自于粉笔的生产和销售环节。
原来每家都是铆足了劲地生产现在多数都是做做停停。
经销人员在外面拿订单也越来越困难。
粉笔协会成立后曾试图不断拓展粉笔的应用领域相继开发出了玩具粉笔、医用粉笔等新产品。
普通粉笔也发展到微尘、无尘两大系列20多个花色。
刘大锋生产的高档微尘粉笔,颜色鲜艳而不上手,主销上海等国内高端市场。
普通粉笔一箱50元左右,而他的微尘粉笔卖到150元。
刘垸村目前的主导产品“文峰”牌微尘、无尘粉笔,产销量居全国首位。
“这些只能延缓衰落的过程,却不能改变衰落的结果。
”刘大锋分析,现在粉笔厂越来越多学校使用却越来越少多媒体教学设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尽管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市场前景不明朗,也远远满足不了村民庞大的生产能力。
一方面担忧,一方面又信心十足,刘大锋说,我
们可以把小小的粉笔做成亿元产业,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记者的话:
“夕阳产业”总有没落的一天。
当一个村子失去了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何在?如何让村民安居乐业?这不仅仅是刘垸一个村面临的难题。
就像刘垸村成为“一村一品”的范本一样,我们希望刘垸村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范本衰落的过程,却不能改变衰落的结果。
”刘大锋分析,现在粉笔厂越来越多学校使用却越来越少多媒体教学设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尽管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市场前景不明朗,
也远远满足不了村民庞大的生产能力。
一方面担忧,一方面又信心十足,
刘大锋说,我们可以把小小的粉笔做成亿元产业,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记者的话:
“夕阳产业”总有没落的一天。
当一个村子失去了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原动
力何在?如何让村民安居乐业?这不仅仅是刘垸一个村面临的难题。
就像刘垸村成为
“一村
一品”的范本一样,我们希望刘垸村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