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汇总

1. 商品名:

①成分相同的药品,不同国家、不同厂家生产,商品名不同。

②商品名由制药企业自己选择,可以注册和申请专利保护。

③不能暗示药物的疗效和用途,且应简易顺口。

2.通用名:

①有活性的物质,而不是最终的药品,是药学和医务人员使用的共同名称。

②不受专利和行政保护,一个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

③是药典中使用的名称。

3. 化学名:

①参考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会(IUPAC)公布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及中国化学会公布的“有机化学物质系统命名原则(1980年)”进行命名。

②美国化学文献(CA)为药品化学命名的基本依据之一。

4。剂型的分类:形态、给药途径、分散系统、制法、作用时间

5。按给药途径分类:

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口服给药;

②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给药、鼻腔给药、肺部给药、眼部给药、直肠、阴道和尿道给药等。

6.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①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②可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③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④可产生靶向作用;

⑤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⑥可影响疗效

7。药物辅料的作用:

①赋型

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③提高药物稳定性

④提高药物疗效

⑤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⑥调节药物作用

⑦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8。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

9.水解反应: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如盐酸普鲁卡因在酯键水解断开,分解成二乙氨基乙醇与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可继续氧化,生成有色物质。

10. 氧化反应: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氧化.如肾上腺素氧化后先生成肾上腺素红,后变成棕红色聚合物或黑色素。

11. 异构化反应:左旋肾上腺素-外消旋化作用;毛果芸香碱—差向异构作用;维生素A-几何异构化.

12.聚合反应:氨苄青霉素浓的水溶液在贮存过程中可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二聚物,此过程可继续下去形成高聚物.

13.脱羧反应: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光、热、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很易脱羧,生成间氨基酚。

14.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

15。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

16.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

15.物理学的配伍变化:

①溶解度改变: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或丙二醇等)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析出沉淀;

②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散剂、颗粒剂);

③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乳剂、混悬剂)。

17。化学的配伍变化:

①浑浊或沉淀:pH改变产生沉淀:酸性药物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同碱性药物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混合;水解产生沉淀:如苯巴比妥钠水溶液。

②变色:如含有酚羟基的药物与铁盐相遇,可使颜色变深。

③产气:如碳酸盐、碳酸氢钠与酸类药物配伍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④发生爆炸: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高锰酸钾与甘油

⑤产生有毒物质:如含朱砂的中药制剂与碘化钾等还原性药物配伍

⑥分解破坏、疗效下降:如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合用。

18。药理学的配伍变化:①协同作用:两种以上药物合用,药效增加.如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疗效加强.②拮抗作用: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作用减弱或消失③增加毒副作用:异烟肼与麻黄碱或阿托品合用,副作用增强。

19。溶剂组成改变:如地西泮注射液与5%葡萄糖、0。9%氯化钠或0。167mol/L乳酸钠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

6。小肠上皮细胞的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底物有二肽类(乌苯美司、β内酰胺类、ACEI、伐昔洛韦)和三肽类(头孢氨苄)。

7。药物与受体的结合类型:

①不可逆性结合:共价键;

②可逆性结合: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

8. 药物的手性特征对作用的影响:

①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普罗帕酮、氟卡尼;

②对映异构体之间药理活性相同,但强弱不同:如氯苯那敏、萘普生;

③对映异构体中一个有活性,一个没有活性:L—甲基多巴、(S)-氨己烯酸

④对映异构体之间产生相反的活性:哌西那朵、扎考必利、依托唑啉、异丙肾上腺素

⑤对映异构体产生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奎宁、奎尼丁。

⑥一种对映体具有药理活性,另一对映体具有毒性作用:氯胺酮、乙胺丁醇、青霉胺、四咪唑、米安色林、左旋多巴.

9. 药物结构与第I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①含芳环药物—--氧化代谢

②烯烃和炔烃的药物——氧化

③含饱和碳原子的药物—氧化

④胺类药物——氧化或脱氨基/烷基

⑤酯和酰胺类药物—-水解

10。第II相生物转化:

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最普遍)

②与硫酸的结合

③与氨基酸的结合

④与谷胱甘肽的结合

⑤乙酰化结合

⑥甲基化结合

1。散剂的特点:

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②外用时其覆盖面大,且兼具保护、收敛等作用;

③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特殊群体如婴幼儿与老人服用;

④包装、贮存、运输及携带较方便。

但是,由于散剂的分散度较大,往往对制剂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挥发性等性质影响较大,故对光、湿、热敏感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散剂。

2。散剂的质量要求:粒度、外观均匀度、干燥失重(水分)、装量差异、装量、无菌和微生物限度。

①粒度:通过七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最细粉)

②单剂量包装:含有毒性药的口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③干燥减重:不得过2.0%

④含水量:一般不得过9。0%

⑤用于烧伤、严重创伤或临床必需无菌的局部用散剂应符合无菌要求

3.与散剂相比,颗粒剂还具有以下特点:

①分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引湿性等较小;

②服用方便,并可加入添加剂如着色剂和矫味剂,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

③通过采用不同性质的材料对颗粒进行包衣,可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肠溶性等;

④通过制成颗粒剂,可有效防止复方散剂各组分由于粒度或密度差异而产生离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