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义》

合集下载

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关于股市运行机制问题我国股市在某种程度上只注重“扩容开展〞,没有理顺“监管〞与“改革〞、“开展〞的关系。

我国股市的“圈钱〞体制,粗放式扩X,虽然使股市得到了跳跃式的扩容,但累进的构造性制度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笔者认为我国股市开展历史上最大的失误在于解散了跨部门、跨利益集团的股市开展政策设计部门,如国务院证券委。

正是失去了这一战略思维的“心脏〞,我国股市出现了“只谈开展〞“不谈开展改革〞,“只谈监管〞不谈“改革开展〞。

我国证券市场的开展现状是:由警察部门主导的全面规划开展!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股市“监管〞与“开展〞“改革〞的关系,就难以处理“破〞与“立〞的关系,我们“破〞了不规X的市场力量,但没有“立〞起相应规X化的市场力量。

打击不规X力量给“庄家〞“私募基金〞“跨市场、跨产品套利〞等种种交易行为以重创!而这种重创根本瓦解了由他们组成的自下而上的自发形成的我国股市的流动力提高机制。

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相应的针对“规X化〞市场运作机制的主动的战略性的建立方案,在瓦解的同时没有建立流动力提高机制。

这样做的严重消极影响就是:随着我国股市流动力提高机制的不断被削弱被瓦解,我国股市的运行平安正收到严重威胁。

因此,只有处理好监管者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建立良性的股市运作机制,促进股市的XX开展,笔者认为作为市场监管者既不能“当婆婆〞,也不能放任自流。

在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前,经典的自由市场理论大行其道,认为政府是“守夜人〞,反对政府对市场进展任何的干预。

在发生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之后,主X国家对经济进展强有力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逐渐取得了经济学中主流地位。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要熨平经济波动的“峰〞和“谷〞,政府应主动实施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关于机构投资者在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绝大多数,占股票总值的80-85%。

美国股票市场的重要投资者依次是: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基金、财产保险基金、共同基金、信托基金、对冲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投资银行、慈善基金等。

2023年退市新规解读

2023年退市新规解读

2023年退市新规解读好的,我将为你解读2023年的退市新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退市新规的主要变化和调整。

在2023年,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对退市制度进行了改革,旨在提高退市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

主要变化包括:1. 简化退市流程:退市制度中引入了更加简化的退市流程,缩短了退市时间,提高了退市的效率和速度。

2. 增加财务指标:增加了更多的财务指标作为退市标准,包括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引入使得企业更容易达到退市条件,减少了长期停牌的可能性。

3. 加强信息披露:加强了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了企业透明度,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了解了退市新规的主要变化后,我们可以逐一解读这些规定。

首先,新规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制度。

这意味着企业在上市后的表现直接决定了其是否会退市,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更好的保护机制。

因为企业在上市后表现不佳或违规操作而导致退市的情况会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和处罚。

其次,新规对财务指标的调整也是非常关键的。

财务指标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如果不能达到相应的财务标准,就有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

这对于那些经营不善或存在财务问题的企业来说是一个警醒,同时也提高了退市的效率。

此外,新规还加强了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同时,这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因为企业不再因为信息披露的不透明而受到歧视或不当的处罚。

总之,2023年的退市新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严格的监管机制,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保护机制。

这一制度改革提高了退市的效率,保护了投资者利益,促进了市场的公平、透明和健康发展。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退市新规市值要求-详细解释说明

退市新规市值要求-详细解释说明

退市新规市值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退市新规是指股票在股市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在市场表现和财务状况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时,将被剔除出股票市场的规定和措施。

在退市新规中,市值要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市值是指公司所有已发行股票的市场价格总和。

退市新规中的市值要求是对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如连续30个交易日的市值水平进行监管和评估,若市值低于一定的要求标准,则可能面临被退市的风险。

退市新规的市值要求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维护市场的健康稳定。

当公司的市值持续低于一定的要求水平时,可能意味着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可能面临财务困境,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风险。

因此,市值要求的设立可以促使公司加强管理、改善财务状况,同时也能减少投资者的损失。

然而,退市新规的市值要求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市值要求过高可能会导致公司被过早退市,限制了公司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不利于市场的活跃和创新。

因此,如何合理设定市值要求,成为了一个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对退市新规的市值要求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背景介绍和影响因素,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总结、对市场的影响进行预测,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退市新规市值要求的意义和影响,为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背景、目的和结构进行简要介绍。

在概述中,将介绍退市新规市值要求的背景和相关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本文的章节划分进行说明,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

正文部分包括背景介绍、退市新规的市值要求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背景介绍将回顾相关退市政策的演变和发展背景,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退市新规的市值要求将详细解释新规定的具体要求,分析其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

影响因素分析将对导致退市市值要求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包括行业发展、市场环境等因素,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视角。

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概述退市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证券交易所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规范上市公司退市的程序和要求的一套制度体系。

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以进一步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需要完善的问题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退市门槛较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门槛相对较低,导致一些实力薄弱、业绩亏损的公司可以长期挂牌,并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潜在风险。

2. 退市程序复杂:当前,上市公司退市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程序,包括重组、破产清算等多个阶段,程序复杂、周期长,导致投资者权益无法及时得到保护。

3. 退市制度执行力不足: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违规、欺诈等行为,但退市制度执行力不足,难以对违规公司进行及时退市处理。

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高退市门槛提高退市门槛是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的关键一步。

应该通过制定具体的退市标准,如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等,对亏损较大、实力较弱的公司进行退市。

此外,还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入流动市值、股东人数等指标来综合评估公司的实力,提高退市门槛。

2. 简化退市程序为了提高退市效率,应该简化退市程序。

可以考虑制定明确的退市流程,缩短退市程序的时间,提高退市决策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退市工作组织,加强对退市过程的监管和指导,确保程序的顺利进行。

3. 加强退市制度的执行力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应加强退市制度的执行力。

可以通过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从而约束公司的行为。

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退市制度执行机构,加强对退市工作的监管和指导,确保退市制度的有效实施。

4. 完善退市信息披露要求退市是一项重大的商业决策,需要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

退市股票管理制度

退市股票管理制度

退市股票管理制度随着股市的发展和成熟,退市股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愈发显得重要。

退市股票是指已经被证券交易所摘牌或暂停上市的股票。

在我国,当前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对于退市股票的监管和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因此,建立健全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对于完善市场监管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至关重要。

一、退市股票的管理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1.退市股票管理不规范。

当前我国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对于已经退市的股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管机制,导致退市股票的市场流通不畅,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对已退市公司的监管不足。

已退市的公司往往容易陷入“僵尸企业”的泥潭中,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和管理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事情,但目前我国的监管机制相对薄弱,监管难度较大。

3.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力。

对于已经退市的股票,投资者的权益保护较为薄弱,一旦发生纠纷,投资者很难得到有效的维权途径。

以上这些问题都表明了当前我国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和加强。

二、建立健全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为了完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

1.规范退市股票的管理。

加强对已退市股票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和公告制度,及时向投资者公布相关信息,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加强对已退市企业的监管和管理,防止其变成“僵尸企业”,通过促进企业重组、清盘等方式加速退市企业的退出市场,防止退市企业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3.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建立健全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维权渠道,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对退市股票交易的监管,防范非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公正、透明的交易秩序。

上述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建立健全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

三、国外退市股票管理经验借鉴国际上也存在着完善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来完善我国的退市股票管理制度。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问题逐渐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数量逐渐增多,但是“退市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那么,为何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退市难”的原因及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1.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相对滞后,现行的《公司法》《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的退市规定较为模糊,缺乏有效的操作细则和制度安排,导致退市难度较大。

2.市场交易方式不完善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被套”现象,即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因为停牌或者涨跌幅限制等原因无法自由流动,从而导致股票交易方式不完善,加大了上市公司的退市难度。

3.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质量不高、信息披露不规范、管理层不完善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上市公司经营不善,结构不合理,使得退市难度大大增加。

4.投资者保护不足我国的投资者保护制度相对滞后,导致了投资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一旦上市公司遇到经营困难,投资者就会陷入被动局面,导致上市公司退市难度增大。

二、对策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提出明确的退市条款和流程,建立健全的退市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的退市行为,提高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2.健全市场交易方式建立完善的股票交易方式,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减少“被套”现象的发生,提高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和交易性,为退市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

3.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质量把关力度,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管理规范,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和质量,降低退市难度。

4.加强投资者保护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增加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提高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情况,降低投资者的损失,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退市难度。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法律法规、市场交易方式、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对策。

退市制度完善

退市制度完善

退市制度完善一、引言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的退市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退市门槛过高、退市程序复杂等。

因此,完善退市制度势在必行。

二、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2.1 退市门槛过高当前我国的退市门槛相对较高,导致很多问题企业无法实现退市,从而给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

退市门槛过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无法退市; 2. 净资产为负的公司无法退市; 3. 流动性不足的公司无法退市。

2.2 退市程序复杂目前,我国的退市程序相对复杂,包括申请、审核、公告等环节,导致退市过程耗时长、程序繁琐。

这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2.3 缺乏有效的退市手段目前,我国的退市手段主要包括摘牌和强制退市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摘牌对于一些问题企业来说,并不能有效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而强制退市则需要相关监管部门介入,程序相对繁琐。

三、完善退市制度的建议3.1 降低退市门槛为了解决退市门槛过高的问题,应适度降低退市门槛,具体建议如下: 1. 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退市,如剥离亏损业务、重组等; 2.净资产为负的公司可以通过增资、债转股等方式实现退市; 3. 对于流动性不足的公司,可以鼓励其增加市场流通股份,提高股票流动性。

3.2 简化退市程序为了简化退市程序,应对退市环节进行优化和简化,具体建议如下: 1. 简化退市申请流程,减少繁琐的材料和手续; 2. 加强退市审核的透明度,提高审核效率;3. 简化退市公告的内容和形式,减少公告时间。

3.3 引入更多退市手段为了解决退市手段单一的问题,应引入更多退市手段,具体建议如下: 1. 探索引入破产重整机制,使得问题企业可以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退市; 2. 鼓励摘牌机构提供更多的服务,为问题企业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3. 完善强制退市机制,明确退市的条件和程序,提高强制退市的效率。

退市机制实施方案

退市机制实施方案

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退市机制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的退市机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目标。

退市机制的实施旨在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稳定。

通过健全的退市机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升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三、实施方案。

1. 完善退市标准。

针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建立相应的退市标准,包括财务指标、经营状况、市值等方面的指标。

对于连续亏损、实际控制人变更、重大违法违规等情况,应及时启动退市程序。

2. 加强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应及时、准确地披露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重大事项等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

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审核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信息披露进行严格监管。

3. 强化监管措施。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风险提示。

4. 加强市场退出机制。

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于无法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提供合理、有序的退出渠道。

鼓励并支持优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等方式实现市场化退出。

5. 完善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退市机制的制度设计和监管规定。

同时,加强对退市机制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2. 完善市场机制。

资本市场应建立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为无法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提供合理的退出渠道,避免市场出现恶性循环。

3. 强化投资者教育。

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风险提示,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投资风险。

五、总结。

退市机制的实施对于规范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比较研究

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比较研究

金融天地299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比较研究张妍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本文以美国、日本和香港三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为例,对比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总结出成熟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主要特征。

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国外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对比;借鉴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299-01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加之中国特有的国情,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还存在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

而在国外成熟发达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发展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并在实践运行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吸收和借鉴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有利于健全我国现有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一、成熟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退市规则(一)美国上市公司的退市规则依据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指南》第801-809条的规定,其退市标准有以下特点:第一是退市标准中的数量标准规定得十分全面和具体,并且在标准的选取上更加注重表达股票的流动性和股票价值的指标,即是更加重视“公开发行股票”这一行为特征;第二是非数量标准也规定得很详尽,涉及面比较广;第三是主板交易所和二级市场退市标准的侧重点不同,主板市场更注重公司的基本面,标准设定大多数与上市公司的持续上市能力有关。

而后者更注重市场交易,退市标准多与交易指标相关。

第四是纳斯达克市场对公司独立董事的数量做了明确规定,即是说退市标准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实施有所要求。

(二)日本上市公司的退市规则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有以下特点:第一是退市标准相对简单和精炼,不过其非数量标准规定得比较全面,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第二是退市标准与上市标准相对应,且退市标准低于上市标准,体现了“严进宽出”的证券机制。

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程序有以下特点:第一是退市程序首先是对股票进行特别处理,这一点与我国的退市制度类似;第二是如果公司未达上市标准则作进一步限制,体现了退市程序中的缓冲机制;第三是根据原因的不同退市程序分由不同的机构处理:因未达上市标准退市的由整理处处理,因违规行为退市的由监理处处理;第四是宣告退市后的上市公司股票还可以继续交易三个月。

产品的退市管理制度

产品的退市管理制度

产品的退市管理制度一、退市管理制度的目的1. 确保产品库存的及时调整,避免过多积压的产品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

2. 保护企业的品牌形象,避免因为过期或不合时宜的产品而影响企业的声誉。

3.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确保他们在购买退市产品后也能享受到完善的售后保障。

4. 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品退市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实现对退市产品的合理处置,降低退市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退市管理制度的实施措施1. 制定详细的退市计划,明确产品的退市时间、方式和步骤,确保退市工作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2. 对退市产品进行归类,区分不同类型的退市产品,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

3. 组织退市产品的清点和评估,对产品的库存数量、质量、销售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4. 制定产品退市的销售策略,包括降价促销、捆绑销售、回购等多种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消化库存。

5.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退市产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支持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6. 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包括生产、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退市工作的顺利进行。

7. 做好对内外部沟通,及时向员工、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公布产品退市的相关信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8. 建立健全的数据追踪系统,对退市产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确保每一步都得到有效管理。

9. 及时总结经验,对产品退市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为今后的退市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三、退市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1. 设立专门的退市管理部门或者责任人,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产品退市的相关工作。

2. 定期召开退市管理会议,对产品退市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和评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对产品退市的效果和结果进行定期的评估,分析销售情况、库存变化、消费者反馈等数据,及时调整退市策略和措施。

4. 做好对退市工作的记录和归档,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备未来参考和借鉴。

四、退市管理制度的经验与启示1. 产品退市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024年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范文

《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篇一上市公司退市_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上市公司退市:理论分析与制度构建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退市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退市,即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不再符合交易所的上市条件,被终止上市。

这一现象不仅对上市公司自身产生深远影响,也对投资者、市场监管机构等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上市公司退市的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进行研究,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市公司退市的理论分析1. 退市的原因上市公司退市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公司自身经营问题,如财务状况恶化、违规违法行为等;二是市场环境变化,如市场供需关系、政策法规变化等。

这些因素导致公司无法满足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最终被终止上市。

2. 退市的影响上市公司退市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上市公司自身而言,退市意味着公司失去了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需要重新考虑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

对投资者而言,退市可能导致其投资损失,特别是那些盲目追涨杀跌的投资者。

对市场监管机构而言,退市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一种体现,有助于提高市场整体质量。

三、上市公司退市的制度构建为了规范上市公司退市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需要构建完善的退市制度。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完善退市标准交易所应制定明确的退市标准,包括财务指标、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应建立科学的退市预警机制,提前告知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

2. 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在退市过程中应加强信息披露,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退市风险等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3. 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应建立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包括退市风险警示制度、投资者赔偿制度等。

对于因上市公司退市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应提供相应的赔偿和救济措施。

4.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市场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

国内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义

国内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义

国内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退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股票退市制度不仅关乎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也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市场秩序和国家经济发展。

然而当前国内退市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改革。

本文将分析国内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革的意义。

国内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1. 退市标准不够明确退市标准是退市制度的核心。

如果退市标准不够明确,就会导致退市制度的执行过程缺乏公正性和可预见性。

当前国内的退市标准大多采用了一些技术性指标,例如连续亏损、股价跌破面值等,这些标准缺乏财务基础面和治理面的整体考虑。

2. 退市程序不够完善退市程序是保障退市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国内的退市程序仍然有很多缺陷。

例如,退市程序缺乏严格的时间限制,导致有些公司在面临退市之前能够通过不断变更业务领域、申请重大资产重组等手段临时脱困,从而逃避退市的命运。

3. 退市制度缺乏有效惩戒措施退市制度的重要目的是惩戒违规上市公司,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但如今国内退市制度的惩戒措施不够有效,违规上市公司仍然有很大的逃避空间。

特别是对于管理层和主要股东的违规行为,目前缺乏有效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和惩戒措施,导致违规行为的成本过低。

4. 相关体系的协调性不足股票退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市场、证监会、交易所等多个相关机构之间紧密协调。

但是目前这些机构之间的协调性不足,导致退市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改革的意义1. 保障投资者权益股票退市制度不仅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一项制度,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改革退市制度,意味着在退市标准、退市程序、惩戒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和优化,从而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2. 提高公司治理质量退市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惩戒违规上市公司,也能够促进公司治理的提升。

退市制度的完善可以通过强制执行一些质量更高的规定,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标准,促进上市公司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 退市新规

2023年 退市新规

2023年退市新规摘要:1.退市新规的背景和目的2.退市的分类和程序3.强制退市的四种情形4.2023 年退市新规的具体规定5.退市新规对市场的影响6.退市新规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正文:一、退市新规的背景和目的退市新规是指在2023 年针对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完善。

退市新规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退市的分类和程序退市可以分为主动性退市和被动性退市。

主动性退市是指公司根据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注销《许可证》;被动性退市是指公司由于未满足交易所有关财务等其他上市标准而被强制终止上市。

退市的程序包括退市风险警示、退市决定、退市实施等环节。

三、强制退市的四种情形强制退市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四类情形。

其中,交易类强制退市主要针对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股票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等情形;财务类强制退市主要针对公司财务状况异常、财务报告虚假记载等情形;规范类强制退市主要针对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公司治理不规范等情形;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主要针对公司重大违法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等情形。

四、2023 年退市新规的具体规定2023 年退市新规对强制退市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其中,新规增加了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作为强制退市的条件;对于交易类强制退市,新规规定了更为严格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标准;对于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新规明确了上市公司因重大违法行为被处罚的退市标准。

五、退市新规对市场的影响退市新规的实施将加速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规范经营行为。

对于投资者而言,退市新规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投资风险。

对于证券市场而言,退市新规有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强化市场纪律,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六、退市新规的意义和未来发展退市新规的出台对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日期】2012.06.28•【文号】•【施行日期】2012.06.28•【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在总结我国主板、中小企业板监管实践,借鉴创业板前期对退市制度的探索及海外市场经验的基础上,本着稳中求进的原则制定如下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一、完善退市标准,建立市场化和多元化的退市标准体系目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对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或“公司”)规定的主要退市标准如下:(1)最近年度连续亏损;(2)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3)未改正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重大差错或虚假记载;(4)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5)股本总额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6)法院宣告公司破产;(7)公司解散。

2006年11月29日,本所发布的《中小企业板股票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特别规定》规定了专门适用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几项退市标准:(1)净资产为负值;(2)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3)对外担保余额超过1亿元且占净资产的100%以上;(4)关联方违法违规占用资金余额超过2000万元或占净资产的50%以上;(5)连续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6)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面值;(7)连续120个交易日内累计成交量低于300万股。

本次修订对主板、中小企业板退市标准进行改进整合,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退市标准体系。

新增及变更的退市标准如下:(一)净资产为负值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因前期差错追溯重述导致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的,其股票交易将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继续为负值的,其股票将被暂停上市;公司股票暂停上市后,首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仍为负值的,其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中美退市制度对比

中美退市制度对比

中美退市制度对比
中美退市制度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退市条件:在中美两国,公司可能面临退市的条件有所不同。

在中国,公司可能会因为连续亏损超过三年、解散清算、重大交易不符合条件等原因而被强制退市。

而在美国,公司可能会因为违反证券交易所规则、财务困境、违反证券法规等原因而被退市。

2. 退市程序:在中美两国,退市程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退市程序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查和决策,其中包括交易所核查、监管机构审核等。

而在美国,交易所有权在符合退市标准的情况下主动将公司退市,也可以根据证券交易所规则先暂停交易,然后进行退市程序。

3. 退市后的影响:在中美两国,公司退市后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退市可能会导致公司股票无法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股东可能会面临股份贬值或无法实现变现等问题。

而在美国,退市会导致公司股票被摘牌,公司可能会面临失去融资渠道、影响股价稳定性等问题。

总的来说,中美退市制度在退市条件、退市程序和退市后的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美两国的退市制度都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但具体实施方式和影响可能有所区别。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退市机制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还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监管提供参考。

二、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现状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主要包括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两种方式。

主动退市是指公司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退市;被动退市则是由于公司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交易所规定,被监管部门强制要求退市。

在退市过程中,上市公司需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包括信息披露、风险提示、投资者保护等。

然而,当前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在面临退市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另一方面,退市标准不够明确、执行不够严格,使得一些本应退市的公司得以继续留在市场。

三、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存在的问题1. 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不健全。

部分上市公司在面临退市风险时,未能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传递风险信息,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作出决策。

此外,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使得公司在退市过程中难以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

2. 退市标准不够明确、执行不够严格。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退市标准主要涉及财务指标、市值等方面,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人为干预和操作空间。

这使得一些本应退市的公司得以继续留在市场,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

3. 投资者保护机制有待完善。

在上市公司退市过程中,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往往容易受到侵害。

因此,需要加强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包括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风险提示要求等。

四、改进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措施1. 健全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

应加强上市公司内部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建设,及时向投资者传递风险信息。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问题。

注册制退市机制范文

注册制退市机制范文

注册制退市机制范文注册制退市机制是指通过股票交易所的退市机制,对经营状况不佳、伪造财务信息或其他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实行退市处理的制度。

其目的是提高市场的风险警示作用,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对注册制退市机制的详细解析。

一、注册制退市机制的背景在注册制之前,中国股市实行的是核准制上市和核准制退市的体制。

核准制退市机制缺乏时效性和有效性,很容易导致虚假繁荣、庞氏骗局等问题的出现。

为了改进股市的退市机制,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机制,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开始试点推行注册制退市机制。

二、注册制退市机制的原则1.风险识别:注册制退市机制应对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和评估,以便及早发出风险警示信号。

2.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及时、真实、完整地披露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3.监管措施: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违规公司及时采取监管措施,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4.保护投资者利益:注册制退市机制应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止投资者因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而受到损失。

三、注册制退市机制的运作流程1.风险警示:交易所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监测,若发现经营风险较高的公司,会发出风险警示信号。

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信号作出相应的决策。

2.风险排查:交易所会组织对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和排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

3.信息披露:交易所会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与经营状况相关的信息,确保投资者能够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

4.退市决定:交易所根据相关法规和程序,对严重违规的上市公司做出退市决定。

退市决定通常需要交易所的审议和批准。

5.退市程序:退市程序包括停牌、清理债务、清理资产、偿还债权等一系列措施,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并规范市场秩序。

四、注册制退市机制的优势1.提高市场风险警示作用:注册制退市机制能够更及时、有效地识别和处置风险问题,提高市场风险警示作用。

科创板股票退市制度

科创板股票退市制度

科创板股票退市制度科创板是中国证监会于2019年设立的证券交易板块,旨在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改革,科创板的设立为优质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机会,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股票市场体系。

然而,在科创板的运营过程中,退市问题也需要得到适当的关注和规范。

因此,科创板股票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创板股票市场的特点与挑战科创板作为中国新兴的股票市场,其与传统A股市场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投资风险较高:科创板上市企业大多属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其业务模式和技术水平相对较新,投资风险较高。

因此,科创板股票投资需要更加审慎和风险意识。

2. 市场参与者少:科创板上市门槛较高,适合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然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有限,因此相较于传统的股票市场,科创板市场的参与者数量较少。

3. 市场机制不成熟:科创板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市场机制和监管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例如,退市制度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上特点和挑战使得科创板股票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科创板股票退市制度的必要性建立科创板股票退市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投资者权益:退市是股票市场中正常的投资退出机制,在科创板市场中,建立健全的退市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例如,及时清退造假、欺诈等行为的企业,避免投资者遭受损失。

2. 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科创板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高效的市场机制,退市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剔除那些不能持续运营或发展的企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3. 健全市场生态: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才能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保持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壮大。

基于以上原因,科创板股票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科创板股票退市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科创板股票退市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设置退市标准:科创板退市制度应当设立明确的退市标准,以规范上市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

一元退市制度

一元退市制度

一元退市制度一元退市制度,又称“一块钱退市制度”,是指某只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人民币时,将被自动终止上市。

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规范股市,防范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

下面,我将从制度的背景、目的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一元退市制度的实施背景是中国股市的长期低迷和投机氛围。

长期以来,中国股市存在着大量的无效供给和股市泡沫等问题,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市场秩序紊乱。

一元退市制度的出台,有利于清除股市中的僵尸企业,净化市场环境,为健康的股市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一元退市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行为,防范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

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着利润下滑、财务状况恶化、经营不善等问题,而股价低于1元则说明市场对该公司的价值给予了负面评价。

退市是对没有产生正常经济效益的上市公司的惩罚,有利于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经营质量和市场价值,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最后,一元退市制度的实施成效是显著的。

一方面,一元退市制度的实施可以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良性竞争。

对于公司来说,只有经营出真金白银的成果才能够在市场中立足。

另一方面,退市制度有力地遏制了投机行为,减少了市场风险。

对于投资者来说,知道股价低于1元的公司将会被淘汰,他们会更加谨慎地选择投资标的,降低自身的风险。

然而,一元退市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元退市制度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是有待观察的。

纵观过去几年的退市案例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股市乱象的问题,有些公司甚至通过各种手段规避了退市。

其次,一元退市制度的实施也可能导致市场恐慌情绪的加剧,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从而加剧市场的下跌。

综上所述,一元退市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股市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和负面的挑战。

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相信一元退市制度将为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投资者应该加强自我风险控制能力,理性投资,不仅仅依赖于制度来保障自身的利益。

退市机制实施方案

退市机制实施方案

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股票市场成为了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然而,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退市机制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对于完善股票市场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退市机制的重要性1. 保护投资者利益退市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降低投资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市场稳定性。

2. 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建立健全的退市机制,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防范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

3. 提高市场规范性完善的退市机制可以促进企业合规经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市场规范性和健康发展。

三、退市机制的实施方案1. 退市标准建立严格的退市标准,对于连续多年亏损、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严重违约等情况的上市公司实施退市处理。

2. 信息披露要求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防范信息披露不实和误导性行为。

3. 退市程序规范退市程序,明确退市流程和时间节点,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和合法权益。

4. 退市风险提示建立健全的退市风险提示机制,及时向投资者披露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5. 退市后续管理加强对退市公司的监管,规范退市公司的后续管理,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四、退市机制的落实1. 加强监管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上市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2. 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退市标准和程序,强化监管措施,提高退市机制的执行力度。

3. 提高市场参与者风险意识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引导退市公司有序退出市场,避免市场冲击和不良影响。

五、结语退市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对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和市场参与者要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市场参与者风险意识,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义》退市制度是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基于市场化建设思路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总体来看,海外成熟证券市场关于公司退市标准的规定较为宽松,但其证券市场并未因此而被劣质股大量充斥,原因在于这些市场拥有发达、便捷的公司购并机制,绩差公司很容易就成为被廉价收购的目标,无需管理部门执行退市制度就因被收购而退市。

这也是退市标准与上市标准相统一使得退市制度得以顺利执行的结果。

我国股市成立以来,退市公司仅占上市总数的1.82%。

一些劣质上市公司因有重组预期和“壳价值”而被高估并炒作,破坏了股市功能。

据统计,自xx年初实行“第一版”退市标准后,a股退市公司总计40余家,占目前a股挂牌家数的1.8%,差不多可以算作一种“零淘汰”的退市制度。

而美国纳斯达克每年大约8%的公司退市,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率为6%;英国aim的退市率更高,大约12%。

对于困难重重的改革,改革中最困难的一步是因为"利益阶层",新股发行利益太大,已成为很多人的生财捷径。

此外地方政府将此视作政绩。

公司与政府就以此找到源源不断的资金管道。

在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建立已有一两百年的历史。

建立上市公司下市制度是各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目的是保持证券市场的总体质量,把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淘汰出局。

通过吐故纳新的动态调整过程,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资源从低效率的劣质公司流向高效率的优质公司,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世界主要证券市场如纽约、纳斯达克、东京、香港等,都有关于上市公司除牌的规定。

对世界上成熟证券市场关于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具体规定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有助于借鉴成熟证券市场的成功经验及有益做法,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在海外创业板市场上,退市是一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场行为,大多数的退市制度都和上市标准相一致。

而且,退市与否除了与上市条件相对应的量化标准外,往往更多取决于股价、成交量等与市场表现直接有关的非业绩量化因素,从而更多地体现出市场化的退市理念。

完善退市制度,业界一直在呼吁。

从目前监管层的消息来看,创业板退市制度或将很快就会推出: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曾在投资者教育中心发布新闻稿指出,目前创业板退市制度已似开弓之箭,提醒那些热衷于“炒作”二字的投资者,在面对退市风险这种终极市场风险时,要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理性投资时代的到来。

当然,a股退市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财务类退市标准的完善,必将还原股价信号的真实性;当股价信号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时,市场化的退市标准就会自然走向前台,成为主角。

当然,在法制不健全,尤其是企业法制意识不强的情况下,行政性退市标准仍然是行之有效的惩罚性手段。

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股市是一个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竞争市场。

为了保证股市资源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我们不应该允许超级垃圾股卖壳重组,以免浪费社会资源,因为无数事实已经反复证明:超级垃圾股重组后仍是垃圾。

一个垃圾股之所以能被第n次重组,因为它每一次被重组后,结果仍是垃圾。

快速扩容的中国股市,尤其需要高效率的退市制度,让垃圾股有尊严地退市,一方面有利于震慑垃圾股的疯狂炒作投机与炒壳重组游戏,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恢复中国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还原股价信号的真实性和本来面目。

有关股市的改革讨论很多。

最近市场的一个改革方向就是新股发审制度,包括郭主席抛出疑问“ipo不审行不行”,以及最近市场盛传发审委不再对发行人盈利能力等问题作实质性判断。

但实行注册制需要很多基础制度或环境支撑,这其中就包括退市制度。

在笔者看来,改革发审制度固然重要,但完善退市制度比推行注册制或许更现实、更紧迫。

概括来说,在主板退市制度改革问题上,目前市场流行着三大疑虑。

一是退市制度会成为中小股民的“绞肉机”;二是我国司法机制不健全,投资者利益受损难追究;三是壳资源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平稳退市。

目前,主板、中小板有退市制度,但是,长期以来,“连续三年亏损”这一制度被业界认为是形同虚设,导致st类个股借壳重组甚嚣尘上,大量连年巨亏、资不抵债的垃圾公司依然被反复爆炒,股价高烧不退。

大量st板块上市公司在四季度通过资产处置、债务重组和政府补贴等种种手段进行利润操纵,轻松规避了退市制度的相关惩处成为“”,因此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也是大势所趋。

特别是创业板退市制度,自创业板推出以来,业内就一直在呼吁,要求及早出台创业板退市制度。

期间,尽管监管层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要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但一直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对监管层下一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思路上,要把目前是“改革"放在首位,同时也不会一步到位,时间会很长。

作为资本市场优胜劣汰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退市制度是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一个最佳体现。

因此,我们在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时候,不妨把退市制度也一起推进,真正的做到“有进有出”,而不是让退市制度形同虚设。

第二篇: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0902班姓名:尚王锁学号:091301020 3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摘要21世纪已来临,我国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公务员素质是一国公务员角色意识的彰显,是国家“吏治”的基础。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各国政府掀起了行政改革运动,公务员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也建立起公务员制度。

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中国公务员制度发育不良,改革势所必然。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改革创新途径监督机制公务员素质健全法制干部考核公平公正科学决策官僚制正文一、公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结构的非理性。

1.管理权限过于集中。

权力过分集中使得“家长式”人物层出不穷。

同时,管人与治事相脱节,造成业务部门与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问题上出现矛盾,用人部门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党政关系尚未根本理顺,政治侵夺行政,行政机关难以自主发展其自身的合理结构和管理能力。

3.职能分化和分工不明晰,结构和功能交叉重叠。

而专业化分工的欠缺又造成了我国公务员系统普遍缺乏专业化人才,更多的是“万金油”式人物。

(2)法治化管理不足。

法律体系不完备。

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只是行政法规,立法层次较低,强制性、权威性不强。

在法制不完善而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同时,又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严重现象。

个别行政组织不是依据法律,而是依据稳定性较差的政策和长官意志来进行管理,呈现出浓重的人治色彩。

(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

以往的干部管理模式都采用管理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强调思想工作,注重政治管理,没有考虑具体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这种没有针对性的传统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由此社会上还逐渐形成了职业套用行政级别的问题。

由于工作和生活待遇都要与行政职级挂钩,无形中强化了整个社会的“官本位”意识,从而造成“千军万马奔官来,百万雄师争挤独木桥”这样一种不良局面,非常不利于干部管理工作的开展。

(4)管理制度很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虽然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总的来看,还缺乏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责任制。

主要表现在:a在录用工作中,只有笼统定性的政治考察,没有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

b在干部使用上,缺少严格的任期规定,造成能上不能下,死抱铁饭碗的问题。

c在干部调配上,只有计划机制,没有流动机制,强调“个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d缺乏岗位责任制。

职责不清,权力交叉,相互推诿,办事拖拉的问题普遍存在。

e在干部的考核、奖惩、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教育、培训等方面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因而用人缺乏法制,领导部门和领导者的主观随意性很大,表现出浓重的人治色彩。

(5)监督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人治问题的存在,使监督机制受到忽视。

监督机关缺乏足够的权力,监督工作显得软弱无力。

一种权力一旦失去监督与约束,其发展就必然会走向腐化与堕落。

缺少监督机制,权力就会异化,腐败就难以避免。

二、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质的不同。

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

因此,中国的公务员制度需要根据国情的不同,具备中国特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搞“政治中立”。

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

要求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党管干部。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

3.不搞“两官分途”。

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

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权。

总而言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需要学习和借鉴了西方制度的一些积极内容,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制度化。

三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建议性措施(一)调整结构,压缩层级,精简公务员。

1.分权。

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政府内部上下级关系。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方面,将中央政府承担的职能转移到地区或地方政府以及半公共组织中。

在政府上下级关系的调整方面,实行决策与执行分离,政策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实行职责分开,决策功能集中于主管部门,而将主要管理权转移到下级部门,使下级部门成为纯粹的执行机构。

2.授权。

让低层员工和公民更多地参与决策。

3.弹性化。

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撤销现有组织,设立“虚拟组织”,任务完成后,组织就将自行终结。

(二)改革人事管理方式,增强制度的灵活性。

1.解除规制。

在职位分类方面,废除繁文缛节,实行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优势互补,使分类更具弹性和灵活性。

报酬方面废除公式化的工资制度,实行个性化的绩效工资制。

人事录用方面解除人事选拔的繁琐规则,赋予部门管理者录用、提升、奖励、辞退公务员的自主权。

2.取消职务常任制。

一方面强制性地大规模裁员,另一方面则推行合同雇佣制和临时聘用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