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应急救援及紧急避险分析
煤矿紧急避险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煤矿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内容1. 演练场景:模拟煤矿发生顶板事故、火灾、瓦斯爆炸等紧急情况。
2. 演练内容:(1)事故预警:模拟事故发生,现场监测设备发出警报。
(2)应急处置:接到事故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避险。
(3)人员疏散: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有序撤离危险区域。
(4)现场救援: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警戒。
(5)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三、演练组织1. 演练领导小组:由矿长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
3. 演练小组:由各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演练的具体实施。
四、演练时间及地点1. 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2. 地点:煤矿内部,包括井下、地面等。
五、演练准备1. 编制应急预案:根据演练内容,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2. 组织培训:对参演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应急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3. 设备检查:检查应急设备、器材是否完好,确保演练时能够正常使用。
4. 演练场地布置:根据演练内容,布置演练场地,包括事故现场、避险区域、救援现场等。
六、演练实施1. 演练开始: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避险。
2. 人员疏散: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有序撤离危险区域。
3. 现场救援: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警戒。
4. 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七、演练总结1. 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
2. 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对参演人员进行表彰,鼓励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要点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要点一、事故特点(一)瓦斯爆炸事故特点瓦斯爆炸一般发生在煤矿井下釆掘工作面,多发生在釆煤工作面回风隅角、采煤机四周、掘进工作面迎头以及巷道冒落处。
矿井釆空区或者盲巷由于封闭不准时、不严密、漏风严峻而导致煤炭自燃,当瓦斯达到爆炸浓度时,也可能发生瓦斯爆炸。
依据爆炸强度、影响范围和爆炸次数,可分为局部瓦斯爆炸、大范围瓦斯爆炸和连续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对遇险人员的主要危害是高温灼烧、高压冲击和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
爆炸会破坏巷道和通风构筑物,引起矿井、釆区风流紊乱,导致高温有毒有害气体进入进风区域而扩大爆炸影响范围。
爆炸还可能引发火灾和二次或多次爆炸。
瓦斯爆炸后可能消失的二次或多次爆炸,是对救援人员安全的最大的威逼。
1.局部瓦斯爆炸事故(1)仅发生在局部区域的瓦斯积聚点,参加爆炸的瓦斯量较少,爆炸后产生的击波、爆炸火焰以及有毒有害气体对矿井影响较小,矿井通风系统未打破坏或破坏不严峻。
(2)人员在200-300 m以内受冲击波和爆炸火焰损害比较严峻,300m外损害不严峻。
当巷道拐弯多时,冲击波和爆炸火焰的威逼降低很快,人员伤轻或无损害。
(3)一般状况下,爆炸对巷道支护的破坏不大。
但假如巷道支护质量差、煤岩松软、顶板破裂,也会产生煤岩垮落和冒顶,甚至造成巷道或工作面堵塞埋人的状况。
(4)采煤工作面发生爆炸,在爆炸点四周的人员,主要受冲击波和爆炸火焰的损害;在回风侧的人员,主要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损害;在冲击波和爆炸火焰波及不到的进风侧,人员无损害。
(5)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通风设备、设施被破坏,巷道里的人员除受冲击波和爆炸火焰的损害外,受有毒有害气体的中毒危害也很严峻。
2.大范围瓦斯爆炸事故(1)参加爆炸的瓦斯量大,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爆炸火焰及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影响到采区、阶段、一翼甚至整个矿井。
矿井通风系统遭到破坏甚至严峻破坏,恢复通风比较困难。
(2)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爆炸火焰对人体损害及对矿井各种设备、设施的破坏很严峻。
井下矿山地震应急预案
井下矿山地震应急预案
一、地震前应急准备工作
1. 制定井下矿山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应急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2. 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调配合水平。
3. 配备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工作。
4.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提高矿山地震抗震能力。
二、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响应
1. 一旦发生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组织应急工作人员展开救援行动。
2. 及时通知矿工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3. 全面排查井下作业区域,及时处理受困人员和事故情况。
三、地震后的救援和恢复工作
1. 首先确保矿工安全,组织救援人员展开搜救工作。
2. 组织医疗救援,为受伤人员提供紧急治疗。
3. 对地震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恢复重建方案,加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四、地震应急预案的完善和调整
1. 定期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演练,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 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是指针对煤矿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情况,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流程。
其目的是确保煤矿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具体来说,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应急预案制定:煤矿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类型、预警信号、紧急撤离路线、救援力量组织、通信设备等内容。
2. 救援力量组织:应急救援制度中明确了各个部门及职责,包括煤矿企业内部的救援队伍、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相关部门,以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建和指挥架构。
3. 通信联络:建立健全的通信设备、网络和系统,确保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事故情况,以及进行指挥调度。
4. 紧急撤离路线:指明了煤矿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撤离路线和集合点,确保被困人员能够尽快离开危险区域。
5. 救援设备准备:煤矿应提前准备好必要的救援设备,包括救生器材、通风、救援车辆、救生舱等,以支持救援行动的展开。
6. 预警机制与演练:制定煤矿事故发生时的预警机制,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配合默契度。
7. 事故调查与处理:制度中应明确事故调查的程序和责任,包括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成立和工作流程,以及对事故责任人的追责处理。
总之,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能够提高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效率和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论文应急救援技术论文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煤矿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问题。
但是,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因此,研究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应急救援;技术前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可为井下工人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当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突出等灾害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密闭空间,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也是煤矿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进一步完善了事故防治、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体系,因而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是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
目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于瓦斯等灾害防治和事故预警的监测监控系统。
第二,用于应急救援和遏制超定员生产的人员定位系统。
第三,用于遇险人员逃生和自救的紧急避险系统。
第四,为遇险被困人员提供新鲜空气的压风自救系统。
第五,为遇险被困人员提供饮用水的供水施救系统。
第六,用于通知井下作业人员避险、报告井下被困人员安全现状的通信联络系统。
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模式针对我国煤矿井的实际情况,我国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自救器和避灾措施。
这种模式的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应用于灾害威胁不严重、井型较小和井田范围不大的井下,在突发紧急情况下,遇险矿工依靠随身携带自救器可以安全撤至地面。
第二,自救器、补给站和避灾措施。
这种模式的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应用于灾害威胁不严重、井型较小的井下,在突发紧急情况下,遇险矿工依靠随身携带自救器可以保证煤矿工人的安全性。
第三,救生舱、自救器和避灾措施。
这种模式的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应用于井型比较小和危害不太严重的矿井。
第四,专用管线、避险设施、自救器和避灾措施。
2024年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应急救援演练总结报告
2024年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应急救援演练总结报告一、演练背景2024年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应急救援演练是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全面演练。
本次演练由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组织,包括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相关救援机构参与。
二、演练目的1. 检验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 训练煤矿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3. 加强煤矿企业与救援机构的合作与协调能力,提高整体救援效率。
三、演练过程本次演练包括两个阶段:实地演练和模拟演练。
1. 实地演练在煤矿实际生产环境下,演练人员利用煤矿紧急避险系统进行应急避险行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现场救援。
演练人员需要快速反应,正确判断情况,并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进行自救和互救。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 模拟演练通过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模拟演练。
演练人员根据模拟的突发事件情景,进行应急避险和救援操作,检验紧急避险系统的响应能力和救援效果。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演练成果本次演练取得了以下成果:1.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未出现重大故障和失效情况。
2. 煤矿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 煤矿企业与救援机构间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得到加强,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取得进展。
4. 发现了紧急避险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改进措施结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针对紧急避险系统的问题进行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 加强煤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避险和救援能力。
3. 进一步完善煤矿企业与救援机构的协作机制,建立更紧密的工作联系。
4. 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的投入,提供更强大的物质和技术保障。
煤矿井下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机械摩擦起火事故可能造成设 备损坏、人员伤亡,影响范围 较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瓦斯爆炸引发火灾事故会造成 严重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及 垮塌,影响范围极大。
03
应急组织及职责
应急指挥机构
设立应急指挥部,由矿长担任 总指挥,全面负责火灾事故应 急处理工作。
确定现场指挥员,负责指挥现 场救援工作。
设立应急救援专家组,为救援 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对现场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 响应。
08
培训与演练
培训计划与内容
培训计划
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煤矿井下火灾事故的培训,针对火灾事故的特点、应急处置程序、个人防护及自救互救等方 面进行详细讲解。
煤炭自燃因素包括煤层含水量低、采 空区封闭不严、通风不畅等
瓦斯爆炸引发火灾是由于瓦斯与空气 混合比例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引 发爆炸,进而引起火灾
事故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井下电缆着火事故可能造成供 电中断、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 ,影响范围较小。
煤炭自燃事故会造成火势扩大 、烟气弥漫,严重威胁井下作 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范围 较大。
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责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矿山救援队、消 防队等,负责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的救援。
对救援队伍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反 应能力和救援技能。
确定各队伍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有效协作和配合 。
设立应急通讯联络组,负责与外界的通讯联络和 信息报告。
04
应急物资与装备
应急物资储备
灭火器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预案,以适应煤矿井下火灾 事故应急处理的新变化和要求。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
本文将对煤矿紧急避险系 统进行详细介绍
2
系统构成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主要 由三部分构成:紧急避 险硐室、移动式救生舱
和通信联络系统
1. 紧急避险硐 室
紧急避险硐室是煤矿 紧急避险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常设置 在采掘工作面附近。 硐室内部配备有空气 净化设备、生命维持 系统、避难床、饮用 水、食品、急救箱等 必要设施,以确保人 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基 本生存需求
系统构成
3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在紧急情况下,如矿井发生冒顶、 瓦斯爆炸等事故,井下人员可迅速 进入紧急避险系统。通过生命维持 系统,避险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能 够提供一定时间内的生命保障,如 空气净化、温度调节等。同时,通 信联络系统确保人员与外界保持联
系,以便及时展开救援
使用方法: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井 下人员应迅速撤离至最近的避险硐 室或移动式救生舱内。关闭舱门并 启动生命维持系统。通过通信联络 系统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 并按照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避难。 在等待救援期间,合理利用避难设
优势与局限性
2. 局限性
高成本:整套紧急避险系统涉及多种高 技术设备,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操作依赖: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井下人 员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维护要求高:为确保系统的有效性,需 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
5
结论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是保障 井下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 措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 注意成本、操作和维护等 问题
施内的物资,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4
优势与局限性
1. 优势
提高井下人员生存率:在发 生矿难时,紧急避险系统能 为井下人员提供安全的避难 所,有效提高生存率
保障救援效率:配备通信联 络系统,可确保井下人员与 地面救援队伍保持联系,提 高救援效率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3篇)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避险措施,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紧急情况定义:明确什么情况被视为紧急情况,例如井下发生崩塌、火灾、瓦斯爆炸等。
2. 报警机制:规定井下紧急情况的报警程序和方式,确保快速准确地向井下全体人员发出警报。
3. 避险措施:明确紧急避险时应采取的措施,例如在瓦斯爆炸情况下应立即停止所有作业、撤离至安全区域等。
4. 避险设备和器材:规定井下必备的避险设备和器材,并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
5. 避险演练:规定定期进行避险演练的频率和内容,以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避险能力和应变能力。
6. 责任分工:明确井下作业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行为责任分工,确保每个人清楚自己在紧急情况下应该做什么。
7. 情况报告和事故调查:规定井下紧急情况发生后的情况报告和事故调查程序,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风险控制和改进。
8. 培训和考核:要求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熟悉并能够正确操作紧急避险系统。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应对井下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并确保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二)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我们制定了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紧急避险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启动避险系统,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紧急避险系统的定义和原则1. 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井下作业中,当遇到火灾、爆炸、透水、冒顶、坍塌等突发情况时,能够提供紧急避险通道和安全设施的系统。
2. 紧急避险系统的原则包括:(1) 应具备自动启动的功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开启避险通道。
(2) 避险通道应采用安全可靠的建筑材料和结构,确保井下作业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离事故现场。
煤矿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三篇)
煤矿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但也是一个高危行业。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给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煤矿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提高煤矿事故的应对能力和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一、煤矿自救互救1.自救煤矿事故发生时,矿工首先要做的是自我保护。
矿工应该尽量保持冷静,迅速找到避险通道或者就地躲避。
在遇到煤层突水或者煤尘爆炸等情况下,矿工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防止因接触爆炸或者污染物而导致二次伤害。
同时,矿工还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呼吸道和视觉器官,可以通过佩戴防毒面具和护目镜来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对身体的伤害。
2.互救在煤矿事故发生后,由于外部的干扰和其他矿工的困境,很多矿工往往不能单独进行自救,这时互救就显得尤为重要。
矿工应该互相合作,携手合作,共同寻找逃生通道或者疏散出口。
在疏散途中,矿工可以互相帮助,相互鼓励,提高大家的士气。
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团结一致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通过合作和互助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二、煤矿安全避险1.事前预防煤矿安全避险的首要任务是事前预防。
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矿井内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确保各项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煤矿企业还应该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煤矿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安全责任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2.应急预案煤矿企业应该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警和处置流程、疏散逃生通道和器材的设置、救援队伍和装备的准备等。
在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启动,提供相应的指引和操作方式,来确保事故处理的及时和有效。
3.装备设施煤矿企业应该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设施,包括防毒面具、救生绳索、安全帽等。
这些装备和设施可以提供矿工在事故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手段,有效降低事故的危害。
同时,装备和设施的配置应该与实际情况相适应,需要经常检修和更换,以保障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浅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浅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煤矿“六大系统”是煤矿井下工作的安全保障。
建设和完善“六大系统”可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紧急避险系统是一旦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地为井下作业人员采取自救措施。
同时也为地面正确施救提供条件,从而减少伤亡,因此要求煤矿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定建设完善煤矿“六大系统”。
并达到管理到位、设施完善、系统可靠、运转正常的要求,着力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标签: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管理措施标准1 引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要求煤矿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6大安全避险系统。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煤矿井下存在着很多隐患,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避免或减少瓦斯、煤尘、水灾、火灾等重大事故的发生时,应急救援和紧急避险的有效措施,对提高矿井救灾能力,减少和控制灾害损失,提高事故救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必须高度重视煤矿“六大系统”建设。
下面就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及管理措施标准和大家进行探讨。
2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是当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时,利用相关设施、设备及管理措施为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这些设施、设备等组成一个整体系统,由此可见,建立紧急避险系统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入井人员必须配备自救器,即井工煤矿均强制性为入井人员配置自救器并要求其随身携带,额定防护时间至少在30min以上。
其次,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一旦井下发生灾害事故,遇险人员没有充足的撤离时间,则该设施就起到保障遇险人员人身安全的作用。
井下避险设施应当能够起到有效地防御高温高烟气,保障遇险人员不受有害气体伤害,能够为遇险人员输送生存必须的一些水源、食物等物质以备遇险人员不时之需;此外,还要具备去除有毒有害气体的功能,为遇险人员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为救援行动争取更多的时间与条件。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煤矿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实施紧急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所有井下作业区域,包括采掘工作面、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部成立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紧急避险工作。
2.1.1 指挥部组成矿长任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任副总指挥,其他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1.2 指挥部职责(1)负责紧急避险工作的全面领导;(2)制定紧急避险方案;(3)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紧急避险工作;(4)组织开展紧急避险演练;(5)对紧急避险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2.2 应急救援小组成立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紧急避险工作。
2.2.1 小组组成包括矿山救护队、通风科、机电科、安全科、医务室等相关部门人员。
2.2.2 小组职责(1)负责紧急避险方案的执行;(2)组织、指挥现场救援工作;(3)负责伤员的救护和转运;(4)协助指挥部的决策;(5)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紧急避险系统3.1 紧急避险硐室本矿设有多个紧急避险硐室,硐室应具备以下条件:(1)通风良好,空气新鲜;(2)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井下人员;(3)有应急照明和通讯设备;(4)有紧急食品、水和药品等物资储备;(5)硐室进出口畅通,便于人员快速撤离。
3.2 紧急避险设施(1)自救器:为井下作业人员配备自救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2)逃生梯:在紧急避险硐室附近设置逃生梯,方便人员快速撤离;(3)避难指示牌:在硐室进出口设置明显的避难指示牌,引导人员正确撤离。
四、应急预案4.1 紧急情况下的避险流程(1)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救援小组迅速到位,组织现场救援;(3)现场指挥人员立即下达撤离指令,井下人员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迅速撤离;(4)撤离过程中,注意人员安全,避免拥挤和踩踏;(5)伤员优先撤离,并立即进行救护;(6)撤离到紧急避险硐室后,迅速封闭硐室进出口,确保安全;(7)等待救援队伍到来,协助进行救援。
矿遇险处置权和紧急避险权授权书
X X矿业有限公司遇险处置权和紧急避险权授权书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矿井安全应急处置水平,最大限度保护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矿长特授权带班人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工、安全检查工、调度人员工作期间,发现凡涉及下列险情之一的,有权下达遇险处置和紧急避险的指令,然后再按规定程序进行汇报。
一、遇险处置和紧急避险权(停产权、撤人权)井下煤矿发生下列紧急情况时,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生产、撤出受威胁区域:(一)采掘工作面有冒顶征兆或巷修期间有冒顶征兆,采取措施不能有效控制。
冒顶主要征兆:1、发出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会发出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声响。
2、掉渣。
顶板严重破裂时,出现顶板掉渣,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3、片帮煤增多。
因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要多。
4、顶板裂缝。
顶板有裂缝并张开,裂缝增多。
5、顶板出现离层。
检查顶板要用问顶的方法,俗称敲帮问顶。
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离。
6、漏顶。
大冒顶前,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时会因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固出现漏顶现象,形成棚顶托空,支架松动而造成冒顶。
7、有淋水。
顶板的淋水量有明显增加。
(二)井下出现透水预兆、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及其他异常情况,可能危及职工生命及矿井安全的。
透水主要征兆:1、挂红。
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2、挂汗。
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结成许多水珠。
3、水叫。
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岩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叫声,这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
4、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工作面就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编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救援过程描述
详细描述应急救援的过程,包括救援队伍的组成、 救援设备的选用、救援方案的实施等。
救援效果评估
对应急救援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救援过程中的 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案例对比分析
对比不同应急救援案例的优缺点,提炼出具有普 遍意义的经验和教训。
成功应急救援案例分享
案例选择标准
应急救援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加强 预防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轻
事故的后果。
B
C
D
科学施救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原则,运 用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救援效率。
快速反应
一旦发生事故,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 动救援力量,尽快控制事故发展,减少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救援的组织与协调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演练形式
演练形式包括桌面演练、实战演练等,以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
演练周期
应急救援演练应定期进行,确保员工熟悉应急救援流程和操作方法。
培训与演练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式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模拟演练 等方式对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的 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包括员工对应急救援知 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应急处置 流程的熟练程度等。
通讯联络
通过电话、无线电等通讯方式,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应急救援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培训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 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预案制定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 案。
现场指挥
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 指挥抢险救援工作。
资源调配
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抢 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维护保养: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02
培训与演练: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记录与报告:定期记录和报告紧急避险系统的检查、维护和演练情况,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04
培训与演练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紧急避险系统演练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紧急避险系统操作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紧急避险系统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系统应具备足够的安全裕度,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便于井下工作人员理解和操作
4
3
紧急避险系统的主要功能
监测与预警
2
1
实时监测井下环境参数,如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
联动其他安全设备,如风机、水泵等,确保安全措施及时到位
演练应模拟真实场景,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架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物资储备等。
01
02
03
04
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应急预案修订:根据演练结果和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适应井下环境:系统应具备防爆、防潮、防尘等性能
操作简便:系统应具备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便于井下工作人员使用
实时监控: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功能,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快速响应:系统应具备快速响应功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救援措施
具备可操作性
2
1
井下避险
一、紧急避险设施在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人员提供的一个安全避险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
煤矿井下三级避险系统第一级:利用个体防护设备,灾后人员迅速撤离灾害影响范围,到达安全避险地点;所有煤矿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min的自救器,入井人员应随身携带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配备隔绝式自救器)。
第二级:在工作面附近设立可移动式救生舱或临时避难峒室,提供氧气、饮用水、一定数量食品,使逃生人员就近快速进入安全避险环境;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的避难硐室。
第三级:在采区上下山附近或井底车场建设永久避难硐室(所),持续供氧、饮用水、食品,为采区或矿井避险人员提供避难空间。
永久避难硐室(所)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的避难硐室。
二、可移动式救生舱在井下发生灾变事故时,为遇险矿工提供应急避险空间和生存条件,并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要求的避险设施。
根据舱体材质,可分为硬体式救生舱和软体式救生舱。
硬体式救生舱采用钢铁等硬质材料制成;软体式救生舱采用阻燃、耐高温帆布等软质材料制造,依靠快速自动充气膨胀架设。
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以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人员紧急避险需要为原则。
优先采用避难硐室,也可采用避难硐室与可移动式救生舱有机结合的方式。
1、紧急避险设施的功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应急救援及紧急避险分析
作者:李宝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文中对井下应急救援管线、应急救援舱、紧急避险硐室以及其他应急救援设备进行分析,为了减少矿井事故对人员造成的伤亡损失,应尽量避免在井下进行交接班作业或者减少交接班人数。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当矿井事故发生时可以降低对事故造成的损害程度。
关键词:煤矿;应急救援;避难硐室;避难舱;钻孔救援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供应形势,安全生产一直是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我国的煤炭事故发生率及死亡率要高于西方主要产煤国(如俄罗斯以及美国)[1~2]。
造成井下出现伤亡事故的有水害、爆炸、窒息等等,从有关调查结果可以得知,由于井下的应急避险系统不够完善,造成本可以逃生的人员被困井下[3~5]。
因此,对井下应急救援以及应急避险研究十分有必要。
1 井下应急避险管线
当井下出现爆炸时,会对井下的供水、供电以及通信线路造成影响,为了降低爆炸对紧急避难硐室内的各种管线造成影响,以便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供水、压风以及通信系统,需要根据条件布置合理的应急管线。
当矿井底板底鼓不严重时,可以将各种管线埋于底板之下,而对于那些有直接通往地面钻孔的紧急避难硐室,可以将管线直接内置于钻孔之内。
对于那些底鼓较大的矿井,可以采用高性能的专用管线,具体的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
2 应急救生舱
2.1 事故对救生舱的影响
当井下出现事故时,事故本身以及后续引起的影响不会对紧急避难硐室以及埋藏于底板之内的通信、供水、压风、监控等管线造成较大影响。
当井下发生火灾或者爆炸事故时,由于受到冲击波影响,应急救生舱位置可能会出现异动或者变形,从而给各种管线造成破坏。
2.2 救生舱降温
为了增加应急救援避难硐室的利用率,节省矿井投入,同时由于煤、岩体的温度较低,可以利用煤岩体对避难硐室进行降温,以避免采用辅助设备降温造成额外的投入及隐患。
井下出现火灾或者爆炸时产生的大量热量需要采用专用的隔热材料或者降温措施,降低火灾、爆炸对紧急避难硐室造成的影响。
当较多人员进入到紧急避难硐室时,呼吸以及其他因素引起温度增高,甚至会引起人员身体感觉不适。
因此,需要采用各种措施降低救生舱的温度,例如,可以采用高压CO2膨胀降温或者采用蓄冰降温等措施。
采用上述措施虽然能降低救生舱温度,但却占用大量的空间,降低救生舱的利用率,同时当高压CO2存储不当会引起安全事故,蓄冰的增加成本投入。
2.3 救生舱布置
救生舱的布置需要根据井下需要进行设顶,例如,在巷道掘进工作面工作人员数量一般在10人以下,因此,根据需要就应建立可以容纳不小于10人的救生舱。
救生舱的规格布置在长度在8m、宽度在1.8m,宽度在1.4m。
救生舱应根据需要合理的布置,布置不合理也会影响到矿井的正常生产。
当在巷道内设置过多的救生舱时,会影響到巷道的正常通风以及材料运输,行人行走等。
若出现安全事故时,特别是爆炸事故,爆炸引起的冲击波会给救生舱带来显著的
不利影响,造成救生舱出现变形,给救生舱的正常功能实现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当应急救援避难硐室的深度超过8m时,在避难硐室内设置救生舱就会给避难硐室的通风造影响,因此,可以采用扩帮方式,将救生舱设置与扩帮的空间,这应既可以满足避难硐室通风需要也可以满足救生舱的放置需求。
3 大功率水泵使用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资料可以知道,引起矿井水灾的主要原因就是采空区老窑积,具体的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由于老窑造成的较大以及重大水灾分别占据到矿井发生水灾总数的90%以及82.76%。
当矿井出现水害是事故之后,矿井救护大队工作人员需要对井下水进行排除,而排出的水及井下涌水量是决定矿井地下水位的决定性因素,当井下的涌水量大于排水量时,井下的水位处于上升阶段,当涌水量小于排水量时,矿井水位处于下降阶段。
当井下的用以排水的卧泵因为出现淹泵而引起工作停止时,矿井井下水位则会上升。
因此,可以采用大功率的潜水泵排出涌出的地下水,降低水位。
当老窑中积水有限时,老窑的涌水量在排水量之下,可以有效的降低矿井水害程度,为井下被困人员增加逃生机会。
在矿井透水事故中,井下被困人员往往处于压缩空气之中,可以采用地面钻孔方式给被困人员提供氧气,并使得气压降低,但是这种方法会引起水位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给被困人员带来一定的危害。
综合来说,矿井出现水害时,应慎重的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
4 减少井下工作人员数量
在矿井井下生产过程中,为了不对生产造成影响,一般在井下作业工作面对上下班工作进行交接,但是在上下班期间,井下工作人员较多,若此时矿井出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会显著的增加。
因此,为了减少事故造的危害程度,应尽量避免工作在井下进行交接。
5 总结
矿井生产面临水、火、瓦斯等各种不利因素,给矿井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带来影响。
在矿井平时工作中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矿井出现事故时造成的影响,如:健全应急逃生通道、紧急避难硐室以及避难舱,保证相关应急设备的完好程度,如潜水泵、压风及供水设备等,并尽量减少井下交接班。
通过采用一些类的安全措施,才可以保证事故发生时得到较好处理,并减少人员伤亡出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智胜.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煤矿企业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煤炭技术,2019,38(01):175-177.
[2]王宏.关于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技术的分析与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1):74.
[3]辛宗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预案的实践应用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8(10):215-217.
[4]彭诗丽,李建伟,张锐睿.应急救援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2018(05):111.
[5]孙继平.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J].工矿自动化,2014,4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