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ppt 47页)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详解演示文稿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4577438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6.png)
图(c) 订货系统的2层数据流程图 (子图1)
第38页,共58页。
实验项目一:
EX1:请根据以下销售过程画出数据流程图:用户将定货 单交给某企业的业务经理,经检验后,对不合格的订单要 由用户重填,合格的订单交仓库保管员做出库处理,即: 查阅库存台帐,如果有货则向用户开票发货,如缺货,则 通知采购员采购。
第31页,共58页。
第32页,共58页。
数据流图绘制举例(3)
某订货系统功能说明如下:
假设某一企业采购部门每天需要一张订货报表,报表按材料编号 排序,报表中列出所有需要再次订货的材料。对于每种需要再次订货的 材料应列出下列数据:材料编号、名称、订货数量、目前价格(或参考 价格)、主要供应单位、第二供应单位等。材料入库或出库称为事务,
应该再次订货”,这个事实意味着必须在某个地方有材 料库存量和库存量临界值这样的数据。因此,需要有一 个保存清单的数据存储。
第36页,共58页。
一旦把数据流程图中的四种成份都分离出来之后,就可着手绘 制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了。数据流程图的绘制也是采用自顶向下的方 法,由粗到细,逐层细化,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拟建系统的数据流 程图。
• • 画出图书预定系统的各层数据流图。
第29页,共58页。
• 第一步,画出关联数据流图。
图书预订系统关联图
第30页,共58页。
• 第二步,逐层分解加工,画出下层DFD。注意到根据题意 ,当绘出系统顶层图后并不能将所有加工分解成基本加 工,还要进行二层图分解。并在分解加工过程中逐步充 实进数据存储。见图。
D1 库存信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仓管
事务
1.0
员
处理事务
2.0
订货报表 采购
演示文稿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演示文稿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293e2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e.png)
一、ERP系统概念的提出
MRPII系统其资源的概念始终局限于企业内部,在决策支持上主要集中在
结构化决策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 成,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包括供应商在内的工序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
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MRPII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资源全 面管理的要求。
“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利用各类分析、 计划、控制的决策的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 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 决策功能。”
第5页,共47页。
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 理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 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层次
内容
战略管理 管理控制(战术管理)
规定企业的目标、政策和总方针 企业的组织层次 决定企业的任务
资源的获得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 训练,资金的监控等
运行控制
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在 预算限制内活动
业务处理
涉及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和管理 活动
1、不同管理层次对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 2、不同管理层次决策问题的性质不同。 3、不同管理层次信息处理的工作量不同。
距。
第37页,共47页。
三、MRP II系统的结构
MRPII的应用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模式。 MRPII的应用与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内部条件密切
相关,在MRPII的应用中,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作 法,不同的应用阶段也各有其重点。 另外,企业的生产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 和完善,因而,MRPII系统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 的。
信息安全管理课件(PPT 48页)
![信息安全管理课件(PPT 48页)](https://img.taocdn.com/s3/m/1463950877232f60ddcca166.png)
SSE-CMM的体系结构
通用实施2.1.1:分配资源 能 力 维
基本实施05.02:标识脆弱性
域维
•33
SSE-CMM的安全完备性
SSE-CMM中的系统安全过程:工程过程、风险 过程、保证过程
工程过程:
PA10 “确定安全需求”、PA09 “提供安全输入”、PA01 “管理安 全控制”、PA08 “监视安全态势”、PA07 “协调安全”
保密性 可用性 完整性 不可否认性
•23
威胁树
保密性
线路窃听
内部线路窃听 开放线路窃听
非法访问
饶 过 WEB安 全 机 制 绕过数据库安全机制
窃取数据文件
业务数据导入时窃取
“攻馅”操作系统 利 用 OA服 务 器 漏 洞 不可信系统导致窃取
人员犯罪
人员不可信 身份假冒
•24
风险分析方法及其问题
风险分析方法:
•20
基于风险管理的实施步骤
彻底地调查企业或组织的资产与资源; 标识可能出现或者潜在的威胁;要把人员
的因素考虑进去; 定义每个威胁的可能性E(x); 定义每个威胁出现引起的损失因子D(x); 评估该威胁引起的风险:D(x)* E(x) 衡量损失与投入等,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优先级,采取安全措施;
信息安全技术
防火墙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 防病毒技术
平台安全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系统安全 数据安全 用户安全 边界安全
•9
我国信息安全标准框架
应用与工程标准
基
管
础
理
标
系统与网络标准
标
准
准
物理安全标准
UML课程设计新闻中心管理系统(PPT 47页)
![UML课程设计新闻中心管理系统(PPT 47页)](https://img.taocdn.com/s3/m/72af39653968011ca30091f3.png)
+addNews() 1..* +deleteNews()
+up dat eNews()
+get AllNews()
图m 类之间的关系
Ne ws
-id: int -title: String -content: String -author: String ~time: Date -keyWords: String -type: String
图j NewsService类图
三、系统分析
2.系统的类图
⑤ AdminLoginAction类 AdminLoginAction
表示管理员登录后台系统 时的类,包含的属性登录用 户名(username)、登录密码 (password)和session。如图 k所示。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三、系统分析
2.系统的类图
(1)类图的生成
对于新闻的浏览者来没有什么要求,也就是说可 以是任何人,所以这里只考虑系统管理员。那么该新 闻中心管理系统中与参与者(Actor)相关的类图只 有一个即Admin类。
Admin类是管理员类,该类中包含了两个属性:管 理员姓名(userName)、管理员密码(passWord)。 三个操作,即输入信息(input)、设置用户名( setName)和设置密码(setPass)。 (如图g)
(2)用户
在新闻中心管理系统中,客户端只提供给上网客户浏 览的功能,不需要其他特殊功能,所以对用户没有什 么特殊要求。(如图e所示)
三、系统分析
1.系统的用例图
①系统管理员管理新闻用例图
Use Case::addNews
Use Case::deleteNews
管理学基础理论入门培训课件(ppt 共47页)
![管理学基础理论入门培训课件(ppt 共47页)](https://img.taocdn.com/s3/m/ab9984dbe009581b6ad9eb15.png)
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的欲望的无 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 盾。 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资 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 尽可能多的欲望的目的。 伦理道德和科学管理,一软一硬,殊途而 同归,都是协调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之间 矛盾的手段。
管理有四大职能: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计划:管理者用来识别并选择恰当的目标和 行动方案 的过程 决定组织要追求的目标 决定实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 决定如何分配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1.管理可以理解为“管辖”和“治理”。 “管辖”:是指管理能够达到的范围。它是一 种权限; “治理”是指管理权限的具体运用过程。 管理可以理解为在一定范围内,对人员和事物 的安排和处理。 (国家、军队、企业等等) 2、斯蒂芬.罗宾斯: 管理: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 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 织的目标。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 的知识体系. 管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有整 套完整的理论、原则、基本概念、制度体 系和方法体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它是科学,可以学习和传授,通过学习掌 握管理知识,通过学习领会管理经验。 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管理必须按规律办事
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 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在社会组织中,对人力和其它资源 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快速有 效的实现组织目标。
1.管理是服从和服务于组织目标的。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管理离不开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 用 4.管理必须通过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指挥、 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协调组织中他人的 活动,使他人和自己一起去实现既定的组织目 标的活动过程 5.管理是在一定组织中进行的,并受特定的组 织内外部环境的约束。
《信息物理系统》PPT课件(47页)
![《信息物理系统》PPT课件(47页)](https://img.taocdn.com/s3/m/208e678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c.png)
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PPT课件第1页:封面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副PPT课件(共47页)作者:[您的名字]日期:[日期]第2页:目录第1部分:引言第2部分:信息物理系统的定义与特征第3部分:信息物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第4部分:信息物理系统的应用领域第5部分:信息物理系统的挑战与未来展望第3页:引言信息物理系统(CPS)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通信技术和物理系统的新兴研究领域。
CPS的目标是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紧密集成,实现智能化、自主化和协同化。
第4页:信息物理系统的定义与特征信息物理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系统与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自主化和协同化的系统。
跨学科性: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通信技术和物理系统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实时性:CPS需要实时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实现对物理系统的实时控制。
互联互通性:CPS中的各个设备和系统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
可靠性:CPS需要具备高可靠性,以保证物理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第5页:信息物理系统的关键技术CPS涉及多种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
通信技术:用于实现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控制算法:用于对物理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优化。
计算机系统:用于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并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第6页:信息物理系统的应用领域CPS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智能交通系统:通过CPS技术实现交通流的优化和管理。
智能家居:通过CPS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自动化。
智能医疗:通过CPS技术实现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诊断。
智能制造:通过CPS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
第7页:信息物理系统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安全性问题:CPS需要具备高安全性,以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演示文稿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e21ba38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48.png)
反馈信息
第二十页,共47页。
1.3管理信息
1.3.3管理信息的特点
信息量大 信息来源面广 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 信息处理方式与手段的多样性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1.3管理信息
1.3.4管理信息的分类
(l)按加工程度来分,可分为原始信息、加工后的信息和高级 信息。
(2)按决策层次来分,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
1.1信息
1.1.1信息的含义
1.1.2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1.1.3信息与数据
1.1.4信息内容的四个层次
l.l.5信息的类型
1.1.6信息的主要特性
第五页,共47页。
1.1信息
1.1.1信息的含义
信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 描述。
信源:信息的发生者,
信宿:信息的接受者,
统 80 处理的综合性 计、管理报告生 据 通 信 与 计 算 息系统(MIS)
管
系统性、及时性 成
机网络
理
与准确性
决 70 — 支 持 管 理 者 的 分析、优化、评 人机对话、模型 决 策 支 持 系 统
策 90 决 策 活 动 以 提 价、预测
管理、人工智能 (DSS)、
支
高管理决策的
的应用
现代的管理信
持
有效性
息系统
综 90 年 提 高 管 理 者 的 为 管 理 者 的 智 INTERNET/INTR 基于 WEB 的信
合 代 以 素质、创造良好 能活动(决策分 ANET 技术多媒 息系统. ERP 系
第二十九页,共47页。
3、支持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 是一种以 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目标,就是支持 管理中的半结构化决策。它具有以下特点:
BIM技术应用及案例PPT课件
![BIM技术应用及案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e3012028ea81c759f57858.png)
"基于IFC国际标准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 ——对BIM数据标准IFC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出基于 IFC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软件。
"基于BIM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成本预测、施 工优化、施工安全分析等下一代工程软件。
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 信息的工程数据
为设计师、建筑师、水电暖铺 设工程师、开发商乃至最终用户 等各环节人员提供“模拟和分析”
第7页/共70页
7
BIM思想的由来
1975年,Chuck Eastman,“BIM之父”,“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系统;
20世纪80年代后,芬兰学者,“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系统;
第26页/共70页
26
第27页/共70页
27
第28页/共70页
28
施工阶段
应用BIM整合现场—— BIM模型的虚拟建筑 + 实际的施工或管理现场 = 操控现场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现场指导:BIM模型和3D施工图指导 ➢ 现场跟踪:
激光扫描、GPS、移动通讯、RFID和互联 网等技术
第25页/共70页
25
➢ 工序上分析。BIM模型和进度计划软件(如MS Project,P3等) 的数据集成,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实时调整现场情况 ➢ 可建性分析。进行安全、施工空间、对环境影响等全面的可建性 模拟分析 ➢ 冲突碰撞检查分析。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模拟,生 成与提供可整体化协调的数据,解决传统的二维图纸会审耗时长、 效率低、发现问题难的问题
• 4D(发展时间上)的模拟 • 5D(造价控制上)的模拟 • 对地震人员逃生及消防人 员疏散等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
SCM供应链管理系统课件(PPT 47页)
![SCM供应链管理系统课件(PPT 47页)](https://img.taocdn.com/s3/m/347a83cd52ea551811a6872d.png)
概念:
指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 应链,根据企业的需要在世 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 作伙伴。供应链中的核心企 业与其供应商依靠现代网络 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供应链 的一体化和快速反应,达到 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 流的协调通畅。其主要目的 是降低成本扩大收益。
(五)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任何一个企业也不能在各个方面都 比别人强,因此,企业应该将自己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最核心的业务上,充分 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而其他业务都可以外包出去,这样才可以最大限 度地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 的相互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扩展:业务外包
32scm软件具体介绍全球供应链和互联网411互联网出现之前供应链的瓶颈瓶颈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难以分享信息412互联网出现后从根本上解决的两大问题内联网使供应链内部协调方便一致所有成员可以及时沟通使用最新的信息来调整采购物流制造包装和日程安内联网计划和安排采购生产订购流程存货装运分销商物流服务商顾客412互联网出现后从根本上解决的两大问题方便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分享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供应管理工具来进行在线供应预测互联网出现带来的变化
1.4 供应链的流程
物 流:这个流程主要是物资(商品)的流通过程,这是一个发送货物的程序。 该流程的方向是由供应商经由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指向消费者。
信息流:这个流程是商品及交易信息的流程。该流程的方向是在供货商与消费者 之间双向流动的。
资金流:这个流程就是货币的流通,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必须确保资金的 及时回收,否则企业就无法建立完善的经营体系。该流程的方向是由消费 者经由零售商、分销商、厂家等指向供货商。
系统
系统构建
采购管理
库存管理
销售管理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第三版教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第三版教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c1889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6.png)
第36页36
知识研修
一、管理者 1.管理者概念 2.管理者类型 二、管理者素质
第37页37
1.管理者概念
关于管理者老式观点:强调职位、职权、 下属。 关于管理者当代观点:强调对组织富有奉 献责任。 管理者定义: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 对实现组织目的负有奉献责任人。
第38页38
2.管理者类型
(1)按管理层次(见下表)划分 高层管理者:决议层 中层管理者:执行层 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管理职责与实务
⒈在管理实践中摸索管理本质属性与 规律以正确地把握管理; ⒉管理者结识自我与发展自我,在实 践中不断提升本身素质; ⒊分析不断改变内外环境,理解与把 握所管理对象; ⒋转换机制,用科学办法进行管理。
第3页 3
学习目的
1.掌握管理涵义; 2.理解管理属性,理解管理系统构成; 3.掌握管理者素质与技能; 4.理解管理者基本职能; 5.理解管理对象构成与环境分类; 6.理解管理办法分类,掌握管理机制机 理与类型。
第4页 4
学习目的
1.初步培养对管理艺术性和技能性感悟; 2.认知并故意识培养自己管理素质; 3.能利用管理机制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第5页 5
研修与训练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系统 第二节 管理主体——管理者 第三节 管理客体——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 第四节 管理媒介—管理机制与管理办法
第6页 6
第一节 管理系统与管理职能
2.管理者基本素质(见表) 3.管理者技能(见表) 4. 有效管理者与成功管理者(见表) 5.当代管理者素质关键——创新
第41页41
基本素质 政治与文 化素质
基本业务 素质
身心素质
管理者基本素质
含义
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PPT课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17cf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a.png)
5
1.1 计算机概述
•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包括人手、石子、木棒、结绳 等.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竹子做成算筹进行计数, 在唐代的时候开始使用早期的算盘进行计算.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明了手动齿轮计算机.
1936年美国的数学家艾肯根据巴贝奇的思想发明了 分析机.
49
1.9 微型计算机
第49页/共70页
主板
50
1.9 微型计算机
第50页/共70页
内容提纲
7
计算机硬件系统
8
输入/输出
9
微型计算机
10
计算机软件系统
11
计算机操作系统
12
程序设计与程序
第51页/共70页
51
52
1.10 计算机软件系统
• 1. 程序
• 把指令排列成一定的执行顺序并能完成一定目标工作的指令 序列称为程序。
第4代(1971年至今)开始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VLSI),并行处理。
第6页/共70页
7
1.1 计算机概述
第7页/共70页
8
1.1 计算机概述
•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 1985年6月,中国第一台IBM PC兼容微型机——长城0520CH研 制成功。
•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
存储容量大
自动运行特性
第11页/共70页
12
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第12页/共70页
13
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第13页/共70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段
一对多联系
多对多联系
三、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实体分为总体和个体; 总体泛指个体组成的集合;
通常E-R模型中的实体是指总体。
三、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联系方式分类:
一对一联系:
如果对于实体A中的一个实体,B中至多有一个实
体与其发生联系,反之… …
公司 1
联系
1 总经理
三、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数据处理的发展阶段:
简单应用
(数据存在于程序之中)
文件系统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
(数据与程序分离,不能共享,维护难)
数据库系统 (60年代后期开始)
(数据与程序独立,共享,管理功能强大)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信息技术概述 数据处理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货号 品名 价格
1
பைடு நூலகம்
n
仓库
存放
产品
数量
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 产品(货号,品名,价格,仓库号,数量)
转换举例三
学号 姓名 年龄
一、数据处理的概念
数据处理的主要目的:
❖ 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 理的形式。
❖ 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 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
❖ 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已经过处理 (如校验、整理 等)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 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二、数据处理的发展过程
❖对于m:n的联系,将两个实体分别设置为关系模 式,然后设计另一个关系模式,将原来两个实 体的主键组合起来作为它的主键,再把组合联 系的属性放在这个关系中。
转换举例一
厂长号 姓名 年龄
厂号 厂名 地点
厂长
1 管理
1 工厂
厂长(厂长号,厂号,姓名,年龄) 工厂(厂号,厂名,地点)
转换举例二
仓库号 地点 面积
数据世界
关系
实体联系 模型(概 念模型)
数据模型
用户要求分析
数 据 库 概念结构设计 设 计 四 阶 逻辑结构设计 段
物理结构设计
三、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E-R模型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 实体:用来描述客观世界中的物、抽象概念和联系。
实体
❖ 属性:实体的特性。
属性
❖ 联系:
一对一联系
联系
学院 专业
班级 1
年级
班号
姓名
联系
m 学生
学号
班号
性别
四、数据模型
现实世界
客观事物及 其相互联系
观念世界 信息世界
实体和实体 之间的联系
数据世界
关系
实体联系 模型(概 念模型)
数据模型
用户要求分析
数 据 库 概念结构设计 设 计 四 阶 逻辑结构设计 段
物理结构设计
四、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基础: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方法 信息技术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信息技术概述 数据处理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一节 信息技术概述
一、计算机硬件技术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 三、数据通信技术
一、计算机硬件技术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 外存 总线 外部接口及外部设备
一、数据处理的概念
数据处理是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 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 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 种形式的数据。
数据处理是MIS的核心内容!
一、数据处理的概念
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
数据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的筛选、 分组和排序,数据的组织、数据的运算、 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输出。
第三节 数据库技术
一、数据库系统的产生和构成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 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能以最佳的方式, 最少的数据冗余为多种应用服务。
先后经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
一、数据库系统的产生和构成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 计算机系统 ❖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 数据库 ❖ 人员(管理员、系统程序员、用户)
二、数据库设计的内容
信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的反映。 数据是表示信息的一种符号。
从客观事物到信息,再到数据,是人们对现实 世界的认识和描述过程。这个过程经过了三个 “世界”:
现实世界,观念世界(信息世界),数据世界
二、数据库设计的内容
现实世界
客观事物及 其相互联系
观念世界 信息世界
实体和实体 之间的联系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
软件分为两类:
❖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计算机语言 ❖应用软件
三、数据通信技术
通信的定义:
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 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 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 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 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三、数据通信技术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四、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下,每个关系对应一张二维表:
关系
学号 2004013 2004014 2004015
姓名 陈 李 王
年龄
班号
元组 分量
主码(PK) 关系模式
属性与域
关系名(属性1,属性2,…)
四、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的表示方式:
关系名1(属性1,属性2,…) 关系名2(属性1,属性2,…) 关系名3(属性1,属性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数据由发信者发出,经过编码和调制,变成信 号,经信道传输,在信道中受到一些干扰,信号 传到接受端后,经过解调和译码,还原成原有的 数据提供给接受者。这个过程也可以反过来。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信息技术概述 数据处理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二节 数据处理
E-R图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
E-R图
关系模型 数据库
E-R图绘制步骤
画出反映数据库概念结构的ER图(也称概念模型) 从ER图出发构造关系数据库的逻辑模式,方法是:
❖对于1:n的关系,两个实体分别设置关系模式, 然后将“1”端的主键加入到“n”端。
❖对于1:1的关系,一般可以独立设置关系模式, 主键的处理方法与1:n的联系的办法相同,把其 中一个实体当“n”端处理。
联系方式分类:
一对多联系:
如果对于实体A中的每一实体,B中有一个以上实 体与其发生联系,反之… …
班级 1
联系
m 学生
三、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联系方式的分类:
多对多联系:
如果对于A中的每一实体,B中有一个以上实体与
其发生联系,反之… …
病人 m
护理
n 护士
三、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E-R图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