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COMP231Data
基于课堂观察的STEM教学评价:协议、要素与方法
基于课堂观察的STEM 教学评价:协议、要素与方法詹泽慧 吕思源(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 区别于传统讲授式课堂,STEM 课堂具有学科融合性、真实情境性、项目承载性,然而如何对其展开评价一直是个难题。
作为循证评价的重要方式,课堂观察可为STEM 教育质量评估提供可靠的教学实践证据与衡量标准。
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国际典型的六套STEM 课堂观察协议(RTOP 、OTOP 、UTOP 、TDOP 、COPUS 、PORTAAL )发现:在构成要素上,各协议均体现了基于科学探究、先验知识、沟通合作、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概念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与元认知能力的认知目标,倡导自主、民主、互动的课堂文化氛围;在应用情境上,虽然所选协议能够从教学策略、课堂动态、师生互动等方面改善教学,但普遍存在观测学生学习行为不足、忽视技术作用、难以表征实践操作等问题。
据此,本文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和TPACK 框架将STEM 课堂解构为教学存在、社会存在、技术存在三个维度,统摄STEM 课堂观察的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STEM 课堂观察的L-PST 双罗盘模型;基于评价设计、证据收集、评价实施三环节构建STEM 课堂观察评价的三维矩阵,为教师和研究人员理解STEM 课堂、选取适切的观察视角与评价工具、实施STEM 课堂教学评价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STEM 教育;教学评价;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79(2023)04−0065−16一、引言STEM 教育作为跨学科学习的典型范式,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刘晟等,2016)。
与传统分科教学相比,STEM 教育具有学科融合性(Bybee ,2013)、真实情境性(English ,2016)、项目承载性(Erdogan et al.,2016)等特征,聚焦实际问题,有机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综合性问题解决方案(余胜泉等,2015),将原本孤立、分散的抽象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秦瑾若等,2017),将知识蕴含于情境化的真实问题中 (张屹等,2017),以学生为中心形成连贯有组织的课程结构,在协作探究与具身体验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2019硕士研究生复试及拟录取情况汇总表
姓名
许实 蔡而聪 雷宝鑫 何伟铭 陈锦海 吴清蓝 汤宇锋 谢琨 李亚扬 林天森 李伟生 马晓东 梅欣 曾滔 何东炼 杨欢 程慧雯 张妮阳 林小龙 麦湛杰 叶文威 李鹏程 王晨曦 凌毓 吴咏君 陈玉平 姚景升 邓志远 秦亚杰 古锐明
考试方式 志愿类别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
学院复试领导小组组长签名:
本页打印
人,第
学习方式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录取类别 备注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无专项计划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4人,正高职称21人,副高职称28人。
其中,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3人、珠江学者2人。
学院现设教育技术学、传播学、新闻学、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等5个本科专业。
2017年在教育技术学、传播学、新闻学3个本科专业中招生,其中教育技术学专业是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重点专业和攀峰学科。
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新闻与传播学学科拥有传播学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传播学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双语课程、1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连续七届获得10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
2007年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传媒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科生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多个奖项。
学院拥有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专业中一流的教学与实验环境条件,建有500多个终端的信息化大楼和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实验室。
建有广东高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测评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信息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新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重点研究基地、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AR+教育数字出版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华南影像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泛珠三角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及拟录取情况汇总表
学院复试领导小组组长签名:
本页打印
人,第
学习方式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录取类别 备注
3 105749000020139 陈晓彤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403 73.8
4 105749000020024 邵小露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90 72.65
5 105749000019991 赵文强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83 71.65
6 105749000020042 冯冠朝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86 70.7
11 105749000020001 班华婷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75 69.8
12 105749000020051 李易菲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68 71.05
13 105749000020153 王星楠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66 68.45
14 105749000020023 钟惠文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60 69.6
页,共
页
华南师范大学2019硕士研究生复试及拟录取情况汇总表
006|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盖章)制表日期:2019-04-15
序号 考生编号
姓名
考试方式 志愿类别
专项计划
初试 复试 成绩 成绩
31 105749000019984 郭玉霞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42 64.85
32 105749000020200 陈书芳 全国统考 第一志愿 无专项计划 335 66.15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2.5 48 33 15
2-1
1
选 28H25065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3 48 39 9
3
2
组
28D01155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 与制作
2.5
48 30 18
3
1
小计
11 192
28H1866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3
多媒体系统原理与技
28H02764 术
3
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息 28D09664 (双语)
377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类课程方案五课程结构比例表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学分数占总学分的比例必修课736328395253综合教育课选修课1607158学科基础课24811013587专业必修课464206315202专业选修课640285395253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23w23147总计224810001561000378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类课程方案六课程方案表总学时数学期周时数周学时44c1845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54832162144c1854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3244c1869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59648483344c187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54832162142d50721大学体育春秋43h3028043h30480计算机基础128646422春秋分两个学期开41e4018141e4018241e4018341e40184大学英语1625648y00941军事25w25w395736人文社会类春秋自然科学类春秋艺术类春秋综合实践类64春秋56y03320就业指导16022g3308122g33082高等数学15215223g62872普通物理356448163128d04341教育技术学导论双323213524828d10842学习科学与学习技术323228d03744教育传播学双语323228d34143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322428d00365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484828d04565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484828d03854教育电视节目制作254833152128h48963电子线路基础48381028d08766现代远程教育4840379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类课程方案总学时数学期周时数周学时05g03761心理学484805d06061教育学484828d33546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323228d02668教师教学技能训练31546428h24364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484228h21253计算机网络基础254833152128h2506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483928d01155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254830181119228h1866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4828h02764多媒体系统原理与技4836123128d0966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双语484228d34554信息技术教育的理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介绍来源:三人行考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介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系,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教师教育中心。
学院历史悠久,前身是1933年建校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于1935年增设的教育系。
1951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成立,经过院系调整后,它集中了原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及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等多所院校的师资,力量雄厚,鼎盛一时,著名的教育家罗浚、汪德亮,心理学家阮镜清,教育学家叶佩华、朱勃等众多名家、名师先后在此执教。
1996年,根据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需要,华南师范大学成立了“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涵盖教育系、心理学系、电化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材研究所和高等教育研究室等单位。
2000年1月,新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正式成立。
新教育科学学院由原教育系、心理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材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室5个单位重新组合而成。
现任院党委书记吴发科、副书记刘科荣,院长扈中平,副院长卢晓中、张卫、姚文忠,院长助理任旭明。
学院现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等5个教学学系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等7个研究机构,形成了本科(含本科函授)——硕士(含教育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个层次的办学体系。
教育科学学院实验室由教育学实验室和心理学实验室两个学科实验室组成,面积共1306平方米。
教育学实验室是国内率先创办的课程与教学实验室,建立了中等规模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包括远程资源库和本地资源库两部分;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平台,既供学生进行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实验用,也供教师和研究生进行新课程开发用;并建立“数字化微格教学反馈评价系统”,用于教学实验以提高学生教学技能。
心理学实验室由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脑功能成像磁共振实验室、语音分析实验室、视觉信息认知加工实验室、多功能认知实验室、行为观察与人员考核实验室、音乐疗法实验室、生物反馈与心理训练实验室、心理度量与心理测量实验室和基础教学实验室共10类不同研究方向与实验技术风格的28间实验室组成。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12级培养方案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Bachelor Progra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eacher Education)By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in Education一、培养目标总体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教学系统与教学资源的规划、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教育技术学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以及各级各类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师资。
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包括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
目标2:培养学生利用教育技术学理论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解决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行业的现实问题,包括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人员培训、资源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等。
Training TargetsOverall objective:This program aims to prepare professional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local governments, organizations, relative companies and ICT teachers of K-12 schools.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e able to apply ICT to analyze and solve educational problems, design, develop, utilize, manage and evaluate education systems and resources.Target 1: To prepare professional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local governments, organizations, relative companies and ICT teachers of K-12 schools.Target 2: To train professionals to apply ICT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educational problems, designing, developing, utilizing, managing and evaluating education systems and resources.二、培养要求总体要求: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规划、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教学系统与教学资源的能力。
走进“最后一公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融合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
走进“最后一公里”:学科课堂的融合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信息技术与■本刊特约记者修亚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编者按:近年来,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持续深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 深度融合?如何突破应用中的难点,走进走好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正视各类中小学校的信息化条件差 异?如何理解“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本刊特邀胡小勇教授为我们分享他的精彩观点。
胡小勇: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为信息化教学教研创新。
任“教育部-上外”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慧学习环境下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科技司战略研究项目“信息化教学有效模式和方法研究”等,开设“信息化教学创新”微信公众号和学术博客。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中图分类号:G4 文章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 (2018) 03-0001-05记者:胡教授您好!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能分享一下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融合创新的理解吗?胡教授: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系统。
在 中小学,我认为开展技术与学科课堂的融合创新,是 持续推进信息化在学校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延伸当 年“整合”的概念,《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删(2011- 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要求,希望解决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 应用成效不甚明显的问题。
2017年年底,教育部杜占 元副部长指出要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 化2.0,推动教育信息化由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特色项目建设方案
出台相关政策:确定任务,提出要求,建立质量保障,成果 确认相关制度。
2021/6/16
6
2.1 网上资源建设
数字音像教材(资源形式
2021/6/16
3
重要标志
课程覆盖面(资源和应用课程的比例) 课时覆盖面(资源和应用课时比例) 教师覆盖面(参与建设和应用的教师比例) 学生覆盖面(接受信息技术并受益学生的比例)
2021/6/16
4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的变革
扩展教学资源形态和内容 ——多媒体、超文本、交互界面、网上资源、虚拟仿真 变革教学过程模式 ——利用共享资源,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协同化教学 扩大教学空间 ——资源全球共享、学习组织虚拟化、远程教育系统发挥作用 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 ——教学过程评估、监控、管理自动化、规范化
10
技术:以数据库方式进行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符合部颁标准,并要加以描述; ➢具有网址,能供全校资源共享; ➢便于安装,方便检索,易于下载,运行顺畅; ➢具备能定期维护、更新功能。
2021/6/16
11
2、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 = 内容+活动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
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 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 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活动的支撑环境。
设。 把所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相关资料,按统一标准进
入“华南师范大学课程库”
2021/6/16
14
教学过程改革的目标
转变教师角色——由教材的讲解者,传授者, 转变为学习指导者、活动组织者。
转变学生地位——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 活动的主体,参与者、探究者,意义建构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单一数字化媒体;90年代中期,多 媒体(集文本、视频、声频、图形、图像为一体大 数据量综合性媒体)。
媒体素养: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 的媒体时,对媒体进行合理选择利用和组合的能力。
24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28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3.2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
促进顺应社会生活以及生存技能掌握; 促进自创学习环境获取知识、态度和技能 促进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促进心智发展 促进教育的信息化 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29
树 立质量 法制观 念、提 高全员 质量意 识。20. 10.162 0.10.1 6Frida y, Oct ober 1 6, 202 0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引自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的通知(2001、6、8)
10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 二、课程结构
……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中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 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 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 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18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我国:联合国开发署(UNDP)的首席技术顾 问Allen:计算机已经成为教育的工具而不 是教育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信息 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强调:信息技术课的 重点在“信息素养”的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增 加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得信息素养培养成为 可能。
1.2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与内涵 1.2.1 由计算机教育到信息素养教育
(1)第一代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時代):重视计算 机硬件结构和程序设计、算法语言、文件处理等.
(2)第二代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素养时代):重视文字 处理、列表计算,数据库、计算机绘画、计算机通讯 等应用软件的运用。
(3)第三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时代):把信息技术 看成是为解决问题、建立计划、进行表现等的手段, 并重视灵活运用这一手段从事分析、综合、创作、展 示等活动。
2
序章:概要
“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 信息知识的获取:学科中; 信息理解和态度:社会中; 信息的实践能力:环境中;
学校要提供更多的相同的、真实的认知场面 促进迁移。
信息素养培养中的问题 学科教学与信息素养培养; 学科目标和信息素养目标的协调
3
序章:概要
独立学科“电脑课”与综合实践活动中“信 息技术教育” 两者的关系; 不同形式教学实践中分配、规划、权衡信 息素艳教育目标; 知识点之间衔接、各自侧重点是什么? 信息知识内在逻辑是什么?是否具有学生 心理特征?
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育还重视态度和一时 培养和塑造,因此,还表现一种内化知识和 信息的获得。
1.2.3 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二语言” 1982年在一些中学开设“BASIC语言”选修
课。 计算机教育: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
22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看成学习工具,培养 目标是信息素养。
知识要点:虚拟世界、现实世界、网络时代的学校教育
6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1 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1.1 教育信息化的由来 1.社会背景: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信息化社会到来。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开发信 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四个现代化,哪一 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促进科技和教育领域信 息化。
计算机素养:与某个特定的硬件、软件程序 的识记学习有关;
计算机技术通晓:对技术的深层基础性概念 的理解和渐进的、逐步熟练的技术使用,通 过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来使用技术。
信息素养: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和态度。
23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2.4 信息媒体和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媒体:信息承载体。信息形式:呈现形式-语 言、图片、字符、声音、影像、动画等;承载物: 光盘、磁盘、U盘等等。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1
序章:概要
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社会发展的对未来公民提出更高要求。 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 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素养”的内涵
过去:基本读、写、算。 现在: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 包括:科学理解信息知识、信息能力、正确
的信息态度(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
人 生得意 须尽欢 ,莫使 金樽空 对月。2 2:46:2 722:46 :2722: 4610/1 6/2020 10:46 :27 PM
安 全象只 弓,不 拉它就 松,要 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162 2:46:2 722:46 Oct-20 16-Oct -20
加 强交通 建设管 理,确 保工程 建设质 量。22: 46:272 2:46:2 722:46 Friday , Octo ber 16 , 2020
20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促进学生思考事物的现象和规律,发展其高 级思维技能;
有助于提高理科和数学学习水平; 有助于正确对待技术的应用和带来的社会影
响。
信息技术教育是技术教育的下位概念,它 主要是通过使用技术领域中的专门技术达 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21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技术教育重视程序性知识的获取,表现为外 显实际行动和操作能力。
19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2.2 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 技术素养:运用技术的操作水平、熟练程
度及技能层次等。
计算机方面:文字输入、上网、文件处理、 列表计算等计算机操作。
是学生了解一些技术所特有的概念和思想; 创设一种氛围,通过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促
使其他课程的知识得到实际运用,使学习更 有意义;
7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2.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决策与实施
1999年1月13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 动计划》: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 放式教育网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1999年6月13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大力提高教育技术 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 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 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 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 步进入中小学。
25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2.6 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以正规教育为基础,通过日常学 习和媒体等各种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形 成的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
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科学本质的理解, 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科学技 术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科学意识和科学的 价值观等。
27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3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与作用 1.3.1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分散性:各个学科中;专门学科中。 综合性: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 多模性: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别指导、
模仿学习等; 长期性:终身学习的必要。 整合性:与学科学习进行整合。 实践性:相同情景、反复演练、不断迁移。
4
序章:概要
本课程系统讲授下列内容:
第一篇: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内容; 第二篇: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 第三篇:教育过程、教学组织形式; 第四篇:信息素养培养环境和政策、举措;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技术、评价; 第六篇:国内外教学案例。
5
第一篇: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它是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26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1.2.7 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指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 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但并不是信息 素养的全部内容。
信息能力是个多元化的概念,它包括信息技 术的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 力,软件的应用、评价、开发的能力,信息 和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评价、利用、表 达、创造的能力。
安 全在于 心细, 事故出 在麻痹 。20.10 .1620. 10.162 2:46:2 722:46 :27Oct ober 1 6, 202 0
踏 实肯干 ,努力 奋斗。2 020年1 0月16 日下午1 0时46 分20.10 .1620. 10.16
1.2.5 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存、 生活、学习的基本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和技能,构
成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各国政府、教育部门都提出了适合本国发展
战略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并作为国家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数字化校园是趋势 1995~2000年美国用于教育技术经费80多亿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实施
“校校通”。 计算机、网络进入我国中小学。 学科网站、资源库、数字化资源等剧增。
15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2.培养目标个性化
根据兴趣和特长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各取 所需,学习方式个性化。
9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 识
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
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
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