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用意象
中国古诗词意象

中国古诗词意象
中国古诗词意象是指古诗词中出现的具有象征意义或文化内涵的物象或景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诗词意象:
1.明月:象征思乡、思人、思国之情,常出现在离别、思乡、怀人等主题的诗词中。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柳树:象征离别、留恋之情,常出现在送别、离别的诗词中。
如郑板桥的《送别》中的“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情共夕阳”。
3.流水:象征时光流逝、岁月匆匆,常出现在感慨时光、怀古、离别等主题的诗词中。
如李煜的《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落叶:象征萧瑟、凋零、亡国之痛等情感,常出现在悲秋、怀古等主题的诗词中。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梅花:象征高洁、坚强、清雅之情,常出现在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等主题的诗词中。
如王安石的《梅花》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6.莲花:象征纯洁、高雅、美好之情,常出现在描写女性美貌、表达爱情等主题的诗词中。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松树:象征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常出现在表达志向、抒发豪情等主题的诗词中。
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
8.云烟:象征飘逸、超脱尘世之情,常出现在描写山水风光、表达隐逸情怀等主题的诗词中。
如杜牧的《赤壁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
1. 月亮啊,那可是古诗词中超级常见的意象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看到月亮就想起了故乡,咱不也常常望着月亮思念远方的亲人嘛!
2. 杨柳也是哦!“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古人送别时总爱折柳,就好像现在我们和好朋友分别时也会依依不舍呀!
3. 桃花,多美的意象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灿烂的桃花下曾经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呢?
4. 鸿雁呀,“鸿雁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鸿雁就像是传递思念的使者,多浪漫呀!
5. 美酒呢,也常常出现哟!“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喝酒的时候不就有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嘛!
6. 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菊花代表着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咱有时候不也想过过这样的生活吗?
7. 红豆啊,“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那可是象征着相思呢,多深情呀!
8. 竹子也很有意境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竹子的坚韧不就像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嘛!
9. 流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水就像时光一样匆匆流逝,让人感叹呀!
10. 夕阳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看到夕阳那落寞的感觉不就来了嘛!
我觉得这些古诗词中的意象真的特别有意思,它们让诗词变得更加生动、有情感,也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心情和故事。
古诗中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屈原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人元稹表达了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例: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孤直傲岸例: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6.梧桐——凄凉悲伤例: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一、动物类1. 鸿鹄:鸿是大雁,鹄是天鹅。
鸿、鹄都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东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2. 鸿雁(雁足、雁书)(1)鸿雁即大雁,是候鸟,它们每年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能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他乡的伤感。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古人常用鸿雁传信,故用鸿雁代指书信、音讯。
宋·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 惊鸿:惊飞的鸿雁,多用来比喻美女轻盈优美的舞姿。
宋·陆游《沈园(其一)》——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4. 燕(1)表现春光之美,叹惜春之情。
唐·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2)象征爱情和对情人的思念。
宋·晏殊《破阵子》——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宋·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之情。
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以燕传书,相诉离情。
唐·郭绍兰《寄夫》——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
(5)寄托漂泊流浪,羁旅愁情。
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5. 鹧鸪:鹧鸪叫声凄切,好似行不得也哥哥,常寓指处境艰难,景象衰败,心情惆怅。
也用以表现思想离愁。
唐·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 杜鹃(子规、杜宇、望帝):指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被迫让位与臣,自己隐居山林,心中郁愤,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怆,动人肺腑。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选用表达出不同情感,托物言志便是古诗词中常见手法。
于是找了一篇关于古诗词中意象的文字,分享给朋友们,对爱好古诗词的你肯定有所帮助。
一百个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语文古词诗中常见的意象

语文古词诗中常见的意象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 《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1.花草树木类(1)竹:气节,积极向上。
如郑板桥的《题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菊:高洁,脱俗,坚贞之志。
如郑思肖的《题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坚强,不屈不挠。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松:高洁,坚贞之志。
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5)杨柳:离愁别绪,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6)杨花:离情。
如苏轼的《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7)折柳:离愁别绪,怀远惜别。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红豆:相思或爱情。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梧桐:愁苦,悲哀。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10)雨打芭蕉:离愁别恨。
如葛胜仲的《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11)落木:凄凉萧条。
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喟叹和哀愁。
如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黄叶:多写旅愁归思。
如王勃的《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4)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5)芳草:喻所思之人。
如苏轼的《蝶恋花》中有:“天涯何处无芳草。
”(16)飞絮:春景逝去,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如秦观的《江城子》:“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又如罗隐的《柳》:“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 (17)兰草:高尚纯洁。
如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18)蕙草:高尚纯洁。
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实用文档
坚强
冰清玉洁 敢为天下先
不屈不挠
高洁人格的写照
实用文档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宋 陈亮《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实用文冕档 《墨梅》
实用文档
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 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 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 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 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 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 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 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 兄弟朋友的情谊。
实用文档
鸿鹄、骏马、大鹏 喻志向远大的人; 鸾鸟、凤凰喻忠诚 的贤士; 杜鹃鸟是凄凉、哀 伤的象征,表达归 家之念; 鹧鸪、寒蝉能引起 人的离愁别绪、羁 旅伤感; 鸿雁借指书信,也 表思乡之情; 实用文档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实用李文档煜《相见欢》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 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菩萨蛮
蕴含着依 依惜别之 情的意象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
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
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实用文档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铃》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古诗文中常
见的 意 象
实用文档
意象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 (如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带有主观情感 的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 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 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 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 言志”中的“物”。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非常值得品读、分享与收藏的哦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选用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托物言志便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手法。
于是找了一篇关于古诗词中意象的文字,分享给朋友们,对爱好古诗词的你肯定有所帮助。
一百个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1.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惯,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2.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3.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4.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6.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7.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古诗词常见的意象

古诗词常见的意象1.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2.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
”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
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3.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4.野渡。
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渔舟。
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8.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与离愁贴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9.鸳鸯。
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
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桃花。
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1.青山。
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12.蝴蝶。
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3.早莺。
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4.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5.月老。
语文古诗常见意象汇总

语文古诗常见意象汇总一、鸿雁1、哀鸿遍野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哀鸿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
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义。
黄侃《水龙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
2、孤雁失群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
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薛道衡《出寒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钱起《送征雁》:“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
……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
”“断鸿”和“断雁”都是失群的孤雁,“征雁”也因“独”而孤,几个作者都是抓住孤雁的鸣叫声,与落日、西风、寒夜哀笳、霜天、寂静的秋空等凄清索漠的意象相组合,极写客中游子的悲切和孤伤。
写孤雁的目的是托物写人。
或怀人念远,或睹物思乡,或自伤孤寂。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行人断,边秋一雁声。
”李颀《送刘昱》:“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杜甫写有以《孤雁》为题的诗。
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
“‘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
(浦起龙《读杜心解》)在安史之乱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他无日不梦想骨肉团聚,亲朋重逢。
诗中这孤零零的雁儿,寄予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3、归雁衡阳秋天,大雁南飞。
飞到哪里不再继续向南呢?一说是衡阳,即现在的湖南省衡阳市,在衡山之南,故名。
传说衡山有回雁峰,雁飞至此而止,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如,王勃《腾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有:1.月亮:思乡之情,以及诗人的哀愁。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2.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之二。
3.折柳: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隋代无名氏的《送别》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之三。
4.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是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之四。
5.梅花:高洁、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如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这是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之五。
6.燕子:春天的象征,也寄托了诗人的欢乐和喜悦。
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之六。
7.菊花:隐逸、高洁的象征。
如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之七。
8.松柏: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是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之八。
9.杜鹃:哀伤、思念的象征。
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杜鹃啼血猿哀鸣”。
这是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之九。
10.鸿雁:思念远方亲人的象征。
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这是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之十。
以上只是古诗词曲中常见意象的一部分,古代诗词中的意象还有很多,这些意象的使用可以表达出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1.自然景象:山、水、云、雨、风、花、草等,常用来描绘自然的美景和变化。
2.季节变化:春、夏、秋、冬等季节,常用来表达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
3.星辰月夜:星星、月亮、夜空等,常用来描绘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4.鸟禽走兽:鹤、鸟、鸿雁、燕子等,常用来象征自由、飞翔和动态。
5.花草树木:梅花、菊花、松树、柳树等,常用来表达美丽、坚韧和生命力。
6.动植物声音:蝉鸣、鸟啼、泉水流声等,常用来增添意境和氛围。
7.江河湖海:长江、黄河、西湖、大海等,常用来表达壮丽、辽阔和奔放。
8.城市建筑:宫殿、楼阁、桥梁、庭院等,常用来描绘城市景观和文化氛围。
9.古代文化:诗经、乐府、史书等,常用来表达历史、传统和文化的意蕴。
10.感情表达:爱、离别、思念、哀思等,常用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思 乡 类 意 象
2、鸿雁:大型候鸟,每年秋季飞回故巢的景 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3、鲤鱼: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 信,因此不少文人以鲤鱼代指书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 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1、梧桐: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凋落。 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用手法。如: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 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 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 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 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 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 指建功立业。
爱 情 类 意 象
2、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如:《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 “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 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 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鸳鸯。
1、投笔:班超投笔从戎。
1、梅兰竹菊、松柏
2、黍离: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抒 怀 类 意 象
3、冰雪: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 的高尚。 4、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 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 如今长满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1、红豆: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 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
闲 适 类 意 象
2、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 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初中生必备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归纳汇总

初中生必备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归纳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古诗词,而是诗句里面的意,你都理解了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建议大家收藏保存,对分析理解古诗词很有用哦!树木类1、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2、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5、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7、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8、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9、柳营:指军营。
10、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花草类1、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2、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3、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4、莲花: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6、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7、桃花:象征美人。
8、兰:高洁。
9、牡丹:富贵、美好。
10、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11、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12、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3、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14、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5、丁香:指愁思或情结16、牡丹:寓富贵。
17、杨花:有飘零之意。
1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9、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20、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动物类1、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2、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3、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中往往会有一些常见意象,它们通常都是自带感情色彩出现。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一)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2010-02-03 12:36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