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古溯源-篆刻艺术》

合集下载

篆刻的历史故事

篆刻的历史故事

篆刻的历史故事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金石铭文,到现代的印章文化,篆刻一直承载着人们对于文字和艺术的追求。

以下是篆刻的历史故事。

篆刻起源于远古时代。

在中国古代,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篆书则是最早的字体之一。

篆刻最早起源于商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篆刻主要是用于铭文和印章的制作,用以记录和证明事物的真实性。

在秦汉时期,篆刻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与书法和绘画一样受到重视。

篆刻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王羲之被誉为中国篆刻艺术的鼻祖,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后世篆刻家的楷模。

宋代的赵孟頫更是将篆刻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篆刻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这个时期,篆刻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被广泛应用于绘画、书法和印刷等领域。

明清时期,篆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代的高启是篆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篆刻技巧和创作风格上作出了很多创新。

清代的郑板桥则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技艺成为了篆刻界的一代宗师。

在这个时期,篆刻的题材也更加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铭文和印章的制作,而是涉及到了更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容。

20世纪以后,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篆刻艺术逐渐式微。

然而,在一些艺术家的努力下,篆刻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现代篆刻家以创新的思维和技巧,将传统的篆刻与现代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独特而有意义的作品。

篆刻的历史故事中充满了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无论是古代的王羲之、赵孟頫,还是现代的郑板桥、许渊冲,他们都用自己的篆刻作品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篆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总结起来,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记录了文字的起源和演变,展示了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篆刻都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与发展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发展道路。

本文将从历史和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中国篆刻艺术的演变过程。

一、历史起源篆刻起源于古代的刻石文化。

自商、周时期以来,篆刻就已经成为一种受到重视的文字艺术形式。

在秦代,篆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成为公务员和社会精英们广泛采用的印鉴工具。

随着社会的变迁,篆刻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发展演变篆刻艺术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时期。

当时,篆刻家们争相追求真实、古朴和自然的艺术风格,注重刀法的变化和表现力的提升。

同时,宋代篆刻的创作题材也逐渐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印章,而是开始涉及诗词、画作以及其他文物的刻印。

明清时期,篆刻艺术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创新。

明代篆刻家汲取了宋代的精华,并将之与自己的艺术风格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而清代篆刻家则更加注重对篆刻技法的研究和探索,使得篆刻艺术达到了巅峰状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篆刻艺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二十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衰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复兴,篆刻艺术始终保持着生机勃勃的状态。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篆刻艺术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艺术市场中备受追捧的一种艺术品。

三、篆刻的艺术特点与价值篆刻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追求自然、朴实和内涵的表现。

它通过刀法的力度、深浅和点画的安排,传达出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内涵。

篆刻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历史和文化:篆刻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传递了一种深远的历史记忆。

2.艺术审美:篆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它注重形式和内涵的统一,追求简洁、雅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文化认同与身份象征:篆刻印章在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和社会地位的体现。

萧蜕的篆书艺术

萧蜕的篆书艺术

。 萧
纳 入 严 谨 的学 术 轨 道
不 管 是 从 石 鼓 文 入 者 还 是从 古 籀 汉 碑 篆额 入



都 讲 究字 法 的 来历

线 条 的气 势 力 量


如杨 沂孙 的篆书


鼓入
工 整严 谨

吴 大 潋 的篆书

参 以古 籀 文
整 齐 如算 子 ; 吴 昌

硕 的 篆书 也 从 石 鼓 入
。 ,
形 态上 不好看
线 条 不 合蓄



霸气
萧 蜕 的求 方
19 2 2 年


求扁


实 际 也是对 篆书古质 的要求

萧 蜕 篆 学 思 想 中还 有
入 室后登 堂


点也 十 分 重 要
就 是 学篆 须 寻 根溯 源 甲骨文 八 言联
三坟




他作
宫室

农田
缙云



跋云

求篆法 于 秦

其 文 字结 体
笔划短
字 形 带方




故有 上 古 遗 仪
是小
艨 錾 孵 至气黻 城 祥脔 狸 雏并 麓椤 鞴

石 鼓 的 线 条 圆转 而遒 劲
, ,
饱满厚朴

但 萧 蜕 认 为 石 鼓 最难

因为 字 形 方 所以
难 以 尽 势 而 画 已成

所 以难 以 写 得 有

瓷器上的刺绣——中国刻瓷艺术探源

瓷器上的刺绣——中国刻瓷艺术探源

清末 民初 景德镇 的刻瓷名家 , 用钢针 、 首创 钢刀等工具在 烧成的瓷器上刻饰各 种画面 , 他 曾入京为英王乔 治刻像 , 当年 刻
成后 轰动京城 , 大获好评 。
二 、 瓷的艺 术特 点 刻
刻 瓷融汇 了中国金石 、 刻 、 雕 书法 、 画等各 门艺术 , 绘 要求 艺术家 必须 要有深厚 的书 画功底 、 熟的用刀技 法和 精致 娴
譬如镦 , 开 霄 充
瓷 器 上 的刺 绣
— —
中 国刻 瓷艺 术 探 源
口梁

中国是 陶瓷 的故 乡, 漫长 的陶瓷烧 制历程 中, 在 制瓷业成为 中华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同时对世界其 他 国家和地 区
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


刻 瓷的独 特历 史
我们知道 ,C ia 一词在英文 里既有“ “ hn ” 中国” 的意思 , 又有“ 瓷器 ” 之意。可见 中国瓷器 在世人心 目中的位 置。那 么, 中国瓷器 为何 会有如此大 的魅 力呢?笔者认 为, 这首先 应该 归功于 中国瓷器 所具有的实用 性, 其次是 中国瓷器 所包 含 的 艺术 性。 随着釉 上彩绘 、 釉下 彩绘 、 塑 、 空、 花等装 饰技 术 的改 良, 堆 镂 贴 瓷器 的艺术欣 赏价值逐 渐超 过 了生活 实用价
的设色技 巧。 因其 用刀进行 凿刻创作 , 并有 效利用 陶瓷形状 与釉 面特 色进行创 作 , 以图案有 很强 的立体感 和层次感 , 所 同时还具 有浓厚 的金石 之趣 和笔锋描抹不 可代替 的独特韵 味。可 以说 , 刻瓷既保持 了传 统的书画风格 , 又发挥 了晶莹光
洁 的瓷 面特色 , 可永久保存 , 且 再加 上 图案是经过 上千次甚 至万余次 刻凿而成 , 越发 彰显 出中国瓷器 厚重精深 的文化底

篆刻印章艺术

篆刻印章艺术
中国印章艺术
篆刻艺术旳历史
中国篆刻是以书法字体结 合旳一种艺术。它于方寸之 中、红白之间发明多种美旳 构造和形式。因其字体多为 篆书所以称篆刻。
篆刻艺术是由作为权利和 凭证旳古玺印发展而来旳。
篆刻艺术旳历史
秦前 中国最早出现旳印章是商代旳三颗玺印,距今已经有三千
数年旳历史。反应了战国时代思想活跃旳生动局面。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谢谢欣赏
篆刻刻制程序
环节六 边款:刻印之後,在印章左边刻上作者字号、刻制
年月等,谓之边款或具款。
篆刻刻制程序
环节七 边款旳拓制:拓款旳措施与古铜器旳拓法相同。拓款
旳措施有湿拓、拓、油墨拓等。
篆刻刻制程序
环节八 印泥旳使用:鈐印时,左手持印泥盒右手将印面轻轻击
打在印泥上蘸均,切忌把印面注印泥上挤压。
篆刻刻制程序
一点旳纸质来鈐印,也能够 用橡皮垫,效果 都很好。 印笺或印谱上印旳框格能够 自行设计,但不可过於艳俗, 须沈厚雅致,才显得人方。
篆刻工具
十、拓包或拓墨 拓包能够拓边款,它旳
作法足将小团新棉花裹上, 如 一层细旳丝绸或缎面, 再用线扎紧即可。用墨拓 边款是一种湿拓法,又称 墨拓法,与拓碑帖一 样。 後来有人发明用蜡与碳粉 混煮。制成蜡墨,能够 不 用水、直按将边款用蜡墨 拓出来,这幢拓法称为乾 拓。
篆刻工具
七、砥石 刻印用刀,久则刃
必不利,所以需妥时 常磨利,磨时先将石 浸水中,使石含饱水 分,然後磨之,先粗 後细,至锋口犀利为 止,
篆刻工具
八、印规或印矩 印刻好後,必须有
能够使印章鈐印方正 旳工具,这种工具, 方旳叫印矩、圆旳叫 印规,它们都有一种 直角做为方正旳隼则。

中国的篆刻艺术与历史遗产

中国的篆刻艺术与历史遗产

中国的篆刻艺术与历史遗产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自那时起,中国的篆刻艺术一直发展和演变,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以及不断的艺术创新,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篆刻艺术简介篆刻又称“印章”,是以雕刻的方式将文字或图案刻在印版上,再通过加墨压印在纸张或其他材料上的艺术形式。

篆刻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商朝,那时人们用印章来标记和证明文化文物的归属,以及在生产活动和官方文件上盖章印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篆刻艺术是一种非常崇高和神圣的艺术形式。

古代人们认为篆刻是一种象征权威和尊严的文化形式,它还与文化、文物和历史联系在一起,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篆刻艺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发展,篆刻艺术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在唐代以前,篆刻艺术主要表现为书法的一个分支,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盖章或作为书法作品的附属品。

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篆刻艺术的地位与作用也得到了不断地升华与发挥。

在元明清时期,篆刻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

中国篆刻艺术的特征中国的篆刻艺术以清晰、优美和简洁的特点著称。

它追求简约而不失大气,注重做到一刀刻出,有着很强的节奏感。

而且,为了美化印章和提高其价值,很多篆刻家在创作印章过程中也会注重细节的把握和手工的细致。

总的来说,中国的篆刻艺术有着很强的文化性和历史玄妙。

篆刻家们在创作时,往往会选择一些诗词、典故和历史人物等来表现自己的文化与文化历史情怀,这就使得篆刻艺术成为了一种与文化和文化历史相连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有着非常丰富内涵的文化表现。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遗产中国篆刻艺术已经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篆刻艺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产。

篆刻艺术的历史遗产包括文物、博物馆、文化景观等方面。

非遗小知识中国篆刻

非遗小知识中国篆刻

非遗小知识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中国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可以认为,篆刻艺术是用刻刀在石头上写书法。

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

在中国的非遗项目中,篆刻的艺术地位是非常高的。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中国篆刻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国篆刻的历史和原理

中国篆刻的历史和原理

中国篆刻的历史和原理
中国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公元前二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中国篆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甲骨文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使用火烧动物骨头或龟甲,将字形刻刻在骨头上。

这些文字残片被称为甲骨文,被视为陈述过去的历史文献。

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篆刻的起源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篆刻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书法艺术。

它包括了刻字技艺和艺术性的表达。

篆刻的主要对象是印章,即方形的、具有固定纹样和文字的印刷工具。

篆刻印章以其独特的色彩、线条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一种与文字和印章挂钩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篆刻的原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内容:
1. 篆刻工具:篆刻中常用的工具有刀、砚、石等。

其中刀是最主要的工具,用于切割和雕刻图案和文字。

2. 篆刻材料:篆刻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石头、玉石、木材等。

其中,石头是最常用的材料,因为石头质地坚硬并且不易变形,适合刻划。

3. 篆刻技巧:篆刻的技巧包括线条和形状的刻画,以及掌握力度和速度等方面
的技巧。

篆刻需要经验和技法的积累,以获得良好的刻划效果。

4. 文字和图案的选择:篆刻一般使用古代的文字和图案,如古篆、秦篆、隶书等。

文字和图案的选择要根据篆刻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意义进行合理选择。

总体而言,中国篆刻是一种以刻字技艺为基础,通过雕刻石材等材料,展现艺术才能和表达内涵的传统艺术形式。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书法和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索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探索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探索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项独特而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以石材、玉石、印泥、金属等材料为媒介,通过刻画文字或图案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

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篆刻艺术的历史渊源篆刻艺术起源于古代文字的刻写,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最初,篆刻主要用于政府机构、官方文书以及封建社会的礼仪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篆刻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宋、元、明、清等朝代达到了高峰。

历代文人墨客多以篆刻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也以其高雅的艺术性而备受推崇。

二、篆刻艺术的独特之处1. 艺术审美:篆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

篆刻作品通常以简洁、精准的线条勾勒出文字或图案,极富装饰性和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2. 文化内涵:篆刻作品常常携带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碑帖、古籍等文化遗产中的篆刻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历史等诸多信息,是历史的镜子,是文化的传承。

3. 艺术表现:篆刻可以通过文字和图案表达出画家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追求。

由于篆刻本身的独特性,它能够在一方印章上展示出丰富的艺术表现,给人以美的享受。

4. 艺术技巧:篆刻是一门高技艺的艺术形式,需要艺术家具备扎实的技巧和对材料的丰富经验。

运用刀法的灵活性,掌握刀刻的深浅、浑厚和神韵,是篆刻艺术家不断追求的目标。

三、篆刻艺术的应用领域篆刻艺术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为许多领域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篆刻印章:篆刻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制作印章,尤其是公章、私章和名章等。

印章的制作工艺精湛,以及印章本身所携带的文化内涵,使得篆刻印章成为一种很受推崇的艺术形式。

2. 书法装裱:篆刻艺术与中国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篆刻作品的装裱和点缀,不仅可以增强书法作品的观赏性和欣赏性,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和保存的作用。

3. 艺术收藏:篆刻艺术作品常常作为艺术品被人们收藏。

篆刻的由来小故事

篆刻的由来小故事

篆刻的由来小故事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它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篆刻的由来,同样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传在黄帝时代,有一个名叫“方士”的人,他是当时的一个杰出学者,精通天文地理、医术易学,更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他在各地的山水间行走,观察自然的变化,领悟大自然的奥秘。

有一天,他来到了一座偏僻的山谷,见到了一个老人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划着形形色色的文字。

方士好奇地走近,询问老人这些奇特的文字是什么,老人微笑着回答说:“这些,是我们古代先民所用的文字,称为篆文,也就是今天的篆刻。

这是我们古代先民留下来的文字,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方士心中一动,他觉得这些古老的文字非常神奇,因为这些文字是与自然相融合的,充满了神秘和生命的力量。

他向老人请求学习这些文字,老人欣然答应,并开始传授给他篆刻的技艺。

在老人的指导下,方士努力学习,不辞辛苦,终于在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后,终于领悟了篆刻的精髓。

他意识到篆刻并不只是一种文字的刻画,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感悟和表达,它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境界的提升。

方士决定将这种独特的技艺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领悟篆刻的神奇和智慧。

于是,他开始在各地传授这门技艺,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有人愿意学习,他都会倾囊相授。

很快,篆刻在民间传播开来,人们发现这种古老的技艺不仅可以刻画文字,还可以刻画山水草木,表现出自然界的奥秘和神韵。

篆刻艺术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流行,人们纷纷学习并加以创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和流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篆刻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艺术门类,它不仅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成为了绘画、印章、装饰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篆刻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传承至今。

方士也因其对篆刻艺术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篆刻之祖”,他的故事也被人们广为传颂。

人们永远铭记着方士的功绩和贡献,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传承和发扬篆刻的艺术,将这门神奇的技艺传播给更多的人。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溯源技法传承非遗文化介绍课件PPT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溯源技法传承非遗文化介绍课件PPT
篆刻,就是以刀代笔,在印材上按照已经写好的书法,或 画好的图像,进行刻刀刻写。
篆刻艺术的简介。
中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 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由于千百年 来的演变和发展,中国文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 艺术性。从体式来看,分为真、草、隶、篆;从艺术来看, 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正因为中国文字具有这些 特点,才使得篆刻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 艺术,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篆刻艺术的发展。
篆刻流派形成于明代中叶。此时印章从实用品、书画艺术的附属品,而发展成为独特的篆刻 艺术品。篆刻一词原为比喻书写篆字和精心为文,“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汉扬雄 《法言》一书中说“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指谓作赋修辞时苦心孤诣地雕章琢 句,以后演变成镌刻印章是古玺。
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 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小篆相近,印文庄重秀丽。
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辉煌的时期,更明确约定除帝王印仍称玺 外,其余都称印。
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都对后世的篆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篆刻艺术
目录
1、篆刻艺术的简介。 2、篆刻艺术的发展。 3、篆刻艺术的溯源。 4、篆刻艺术的技法。
1、篆刻艺术简介。
篆刻艺术的简介。
篆刻艺术,是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雕 刻以篆体文字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 代表人物有:赵之谦、吴昌硕、厉良玉、齐白石等。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 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 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 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纂刻非遗作文

纂刻非遗作文

篆刻非遗作文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

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

一、发展历史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

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

南北朝时期,纸张已普遍应用,因此新的钤印方法也随之产生,封泥之法开始废止。

而是使朱砂调制成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的官印,印面增大,竞尚朱文。

印文屈曲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

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

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及历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学者致力于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的搜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扩大了篆刻家的视野。

清代篆刻流派之多也为前所未有。

清代初期以程邃最为出色,他的篆刻能“力变文(彭)、何(震)旧习”,富有创造性。

他的白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朱文印喜用大篆,离奇错落,奠定了皖派的基础。

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了兴盛时期,高凤翰、汪士慎、巴慰祖、董洵、胡唐等人的篆刻都能自出新意和富有个性。

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当属丁敬和邓石如。

丁敬的篆刻直接取法明人,主要是朱简,又以汉印为宗,但他不以膺古为目的,而是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来孕育变化,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

二、现代篆刻现代有成就的篆刻家有丁仁、厉良玉、易熹、乔曾劬、钱瘦铁、赵叔孺、陈半丁、寿石工、来楚生、傅抱石、樊大牛、黄琦、王大昕等人,而以齐白石影响最大。

他的篆刻初学丁敬和黄易,进而又追慕了赵之谦和汉凿印。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渊源与现状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渊源与现状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渊源与现状中国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门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从中国古代的印章文化,到现代的书法、绘画、雕刻等多个领域,篆刻艺术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投入,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章文化。

在中国古代,印章是一种重要的信物和标志。

它不仅是官衙、士族、商贾等权贵阶层的专属,也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并且,印章还被视为一种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体现。

因此,篆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流传,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社会和文化的高度重视。

篆刻艺术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和阶段。

最早的篆刻艺术是在商业交易中使用的商印。

随着历史的演变,篆刻艺术不断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在东汉时期,篆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篆刻家,如郑玄、李陵等。

在唐朝时期,篆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千古名篆的经典篆刻作品,如张彦遂的《张氏家传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等。

而到了明清时期,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贵族文化和官僚文化的影响,篆刻家们开始追求更加高雅和纯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代表人物为吴昌硕。

篆刻艺术的现状在今天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在传统方面,一些名家传承了古代篆刻艺术的精髓和技法,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魅力的篆刻作品。

如今天的篆刻大师徐天纲、冯雪峰等人在中国篆刻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在现代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革新,篆刻艺术也不断更新和变革,出现了许多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篆刻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元素的篆刻作品,如墨宝斋的王功新、陈世英等人,他们将传统的篆刻艺术和现代艺术形式巧妙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极具现代气息的篆刻作品。

总的来说,中国篆刻艺术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与中国书法、绘画、雕刻等门类相比,篆刻艺术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篆刻的起源与种类

篆刻的起源与种类

篆刻的起源与种类作者:李蕾来源:《当代人》2010年第04期中国篆刻艺术从古代印章发展而来,成为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

因为她主要表现汉字之美,所以向来与书法并称为“书法篆刻”。

到了清代,诗、书、画、印成为文人书画家的必备修养,由此可见篆刻艺术的重要性。

篆刻艺术是在印面上以一种有意味、有情趣的方式呈现艺术形象,在小小方寸之间体现出或豪气或飘逸的风格,那优美悦神的绘画构图,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言简义丰的文字内容,真可称得上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啊。

我们在游心赏玩篆刻艺术之前,先要弄清楚她是什么。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

“篆”是在印面上篆写印文;“刻”是用刀子刻凿和制作,篆刻是用刀法在印面上展现书法美。

篆刻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

篆刻的“篆”字,古时候写作“瑑”,从玉(说文注释上:“圭璧起兆,瑑也。

”),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逐渐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偏旁也由“玉”改为“竹”了。

“篆刻”一词,专用于印章。

印章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制陶的劳动工具——印模,古代先民们用这种工具在陶坯上压花纹。

据《后汉书•祭祀志》记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远在37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文字的刻划。

一般认为,目前可考证的三方玺印是当时的部落首领“瞿甲”“亚禽氏”“子亘” (见图1-3)的名印,这只是象征血缘集团的记号。

篆刻艺术在3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多个朝代,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战国至唐宋时期,主要是以实用为主的“印章”的发展阶段。

其中秦汉是印章艺术的辉煌时代,以致在后世形成了“印宗秦汉”的传统,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从战国至魏晋六朝时期,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铜、银、金、象牙、牛角等材料。

非遗小常识中国篆刻

非遗小常识中国篆刻

非遗小常识中国篆刻
非遗小常识:中国篆刻由哪种传统技艺发展而来?雕版印刷还是印章制作?
答案:印章制作
解析: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

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延伸阅读:
中国篆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镌刻技巧和美学价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中国篆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

在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印章来代表身份、权力等重要概念。

这些印章大多是由铜、玉等材料制成,上面刻有特定的符号或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章的制作技艺逐渐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雕刻技巧和更加丰富的材料来制作印章。

到了汉代,篆刻艺术逐渐成熟。

篆刻家们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雕刻技巧和更加丰富的字体来制作印章。

他们不仅在印章上刻有文字,还开始使用图案和符号来表达更加丰富的
意义。

同时,篆刻也开始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书画作品、陶瓷器皿等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篆刻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

它不仅在技艺上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而且在美学价值上也不断得到发掘和体现。

在篆刻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精湛的雕刻技巧,还可以感受到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篆刻艺术的演变

篆刻艺术的演变

篆刻艺术的演变作者:孙海新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21期摘要: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秦汉和明清是三次辉煌时期。

这三个时期的艺术作品给我们留下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被历代篆刻家奉为圭臬,也为篆刻艺术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艺术; ;篆刻; ;印章中图分类号:J292.1;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31-02篆刻,顾名思义,就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之一,也是一种实用的艺术品。

印章的起源是社會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

当时,社会商品贸易交换日益频繁,彼此需要一种“信物”,确保商品的安全交易和存放,印章就在这个时期通过群众创造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我国安阳出土的三枚铜玺,形象接近铜器图徽,可能是商代早期的篆刻作品。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走向衰落,封建社会日益发展,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印章的使用开始由经济上向政治上转变,印章作为权力的象征和货物的凭信被广泛应用,全面发展,也使篆刻艺术达到了第一个辉煌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章,总的来说多用铜质制造,文字常用大篆,字体结构严谨,章法多变,风格自然古朴,虽然多数为实用品,但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当时各诸侯国相对独立,文字还尚未统一,因此在印章的文字编排和处理上,外形与结构千变万化,形态丰富,或严谨,或松弛,或浑朴。

秦汉时期,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昌盛,对政治、文化、经济统一管理,将文字统一成“小篆”,印章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印制规定“玺”是天子专用,臣以下只能用“印”,玺与印开始有等级的差别。

秦印,一般有界格和边栏,文字主要使用是小篆,有时还带先秦时期大篆的风格。

现在据我们所了解的秦印,分官印、私印两方面。

官印文字规范整齐美观,私印随意生动,流畅自如。

篆刻中国传统艺术邂逅非遗篆刻宣传课件PPT

篆刻中国传统艺术邂逅非遗篆刻宣传课件PPT
器用印等。
形制有一面印、两面 印、多面印、子母印、 带钩印等。印章镌刻 成凸状的印文,称为 阳文或朱文;镌刻成 凹状的印文,称为阴 文或白文。
印背高起有孔可以穿 带的地方,称为钮, 钮有各种形状,如螭、 凤、龟、虎、橐驼、 坛、台、瓦等,并起 装饰作用。
穿钮的丝织物,称为 印绶。古代印绶以颜 色来区别等级。印章 的材料,古代最多见 的为铜质,也有用金、 银、铁、铅、玉、水 晶、陶泥。
官印的材料都有一定 制度,不得僭越。明 清篆刻家印材多为叶 蜡石,其中著名的有 青田石中的各种冻石, 寿山石中的田黄、田 白,昌化石中的鸡血
石等。
篆刻简介。
达术风刻像隶的还印 到品格法的、题有款

相,各用。篆跋题除 得它不双文、。识刻

益和相刀字行款其作 彰印同,有书识他者

的面。以阳等的词姓 艺篆印后文,书句名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布局时必须注意轻重、起伏、 呼应、离合的关系,于参差不齐中求得统一和谐。 章法除利用文字的安排外,还可利用笔画的粗细肥 瘦、边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击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 味,来处理布局的变化。
篆刻三法。
刀法
刀法,即镌刻印章时用刀的技法,前 人有用刀十三法之说,实际操作中以 切刀和冲刀两法为主,切刀所刻作品 线条效果凝练,冲刀所刻出的线条效 果流利。明清著名篆刻家无不重视刀 法,明代朱简《印章要论》说:“吾 所谓刀法者,如笔之有起伏,有转折, 有缓急,各完笔意,不得孟浪。” 古 人镌刻印章用刀如用笔,以刀代笔, 所以刻印刀又称铁笔。
排 和 布
同 的 印
章 法 即
章 法
性文以局文针
。字不,,对
富多即组不
有的所织同
变文谓整形
化字分体状

篆刻之道印章中的智慧与历史

篆刻之道印章中的智慧与历史

篆刻之道印章中的智慧与历史篆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印章中蕴含着智慧和历史的同时,也传递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人类发展的理解。

本文将从篆刻的起源、发展以及印章的作用等方面,探讨篆刻之道所蕴含的智慧与历史。

一、篆刻的起源与发展篆刻作为一种最早的文字艺术形式,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时期。

在那个时期,人们通过刻画特定的符号和图案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篆刻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且在汉代达到了巅峰。

当时的篆刻家们用刀刻在印章上的篆书,不仅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

二、篆刻的艺术魅力1. 独特的书法风格篆刻作为一种特殊的书法形式,具有独特的书写风格。

它的字体形状古拙而厚实,线条干净利落,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篆书字体的烙印,在印章上显得尤为别致与神秘,充满了古代文化的气息。

2. 规范的结构和布局篆刻艺术讲究结构和布局的规范性。

在一方小小的印章上,文章却可以入微地安排,栩栩如生。

篆刻家们通过巧妙地安排每个字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图案的装饰,使得印章整体呈现出和谐美观的效果。

3. 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篆刻所使用的篆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篆刻,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印章的艺术之美,更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

三、印章的作用与象征意义1. 办公用章在现代社会,印章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如公司、政府机构、学校等。

办公用章是一种正式和权威的象征,代表着组织的认可和授权。

它不仅发挥着标识身份、鉴定文件真实性的作用,更是对于秩序和法制的维护。

2. 文化与历史保护印章作为一种具有文化与历史意义的艺术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通过印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的智慧和历史的积淀。

许多印章成为了文物,被保护起来,以便后世能够了解和研究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3. 社交礼仪中的象征在一些正式和庄重的场合,人们常常使用印章进行签名或认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印文中笔画的转折处以方为主,但不是生硬的直角,而是或大或小,略带圆意,自然 顺和。
篆刻的章法之印文安排
印文的字数多少不一,少者一二字,多者数十字。在布排的顺序上古今基本相同,一 般均是按照先上后下,先右后左顺序进行的。在相同字数的印中,又有各种不同的排 列方法,这是因为文字结构笔画繁简的不同,为了章法的需要而进行的变化。
篆刻的章法布局
3.轻重法 轻重是物理学的名词,造型艺术由于线条所占面积有大小的区别,给视觉造成轻重感, 后来艺术家们便把这一名词引用到了艺术上。印章章法如能巧妙地安排出轻重的对比, 将能赋予作品以虚实相生,轻重相间,协调呼应的节奏感。轻重在印章中以线条的粗细 所占的空间论之,粗者重,细者轻。线条粗细的把握,通常是根据入印文字笔画的繁简 而决定的,字的笔画多,线条细;笔画少,则线条刻得粗些。图8—28“晋率善羌佰长” 印,其中“晋”、“善”两字笔画繁,所刻线条只有其他字的二分之一粗,而其他字笔 画少就刻得粗,全印六字,呈二轻四重。图8—29“晋归义胡王”印,图8—30“赣榆令 印”,为四重一轻和两重两轻,均能给人以轻重相间的节奏美感。
篆刻的章法布局
1.平均法 平均法在印章形式中属最工整的一路。字数二至六字,每字在印面上所占位置 相等。章法工整平稳,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留朱宽度基本相等,横平竖直,转折 处或方或方中寓圆,给人以静雅稳健、自然得韵之感(见图8—19)。平均法 初习刻印比较好掌握,不过选择内容文字的笔画多少要基本相等,过于悬殊, 章法也就无平均可言了。
追古溯源---
篆刻入门
主讲:高震波
篆刻的起源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 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 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篆刻兴起于先秦, 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
篆刻的起源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 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 有印玺,以检奸萌”。 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 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征血缘集团的 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虽说是记 号,确有一定的读音。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 “周玺”大为兴起。各种大小形状都有,一般分为 白文,朱文两种。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 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 苍劲,笔势挺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 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 “印”,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这就形成了帝王用 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 “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起源
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 成“缪篆”。汉印的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 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 唐,字文宗晋”。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 好,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 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 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现疏密、离合 的艺术型态,篆刻遂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 义的治印之举。
篆刻的工具材料
二、篆刻刀 初学篆刻,如果是中小学生,可以买价格最低 廉的碳钢刀。目前国内用得最多,质量最好的 当属四川生产的永字牌刻刀了,永字牌刻刀主 要以硬质合金刀为主,永字牌刻
篆刻的工具材料
三、印泥 篆刻完成后先用普通印泥打出印花,看看有哪 些地方需要更改修饰,等全部修好以后再用上 好的印泥打出来。这样可以节约印泥,延长印 泥的使用寿命。
篆刻的工具材料
四、印床 初学篆刻一定要配个印床来固定印石。如果没 有印床,篆刻练习的时候既要握紧印石,还要 把握好用刀力度,对于初学者会有一定难度。
篆刻的工具材料
五、砂纸或磨盘 初学至少要配备号数不同的砂纸各几张,一般 号数(粒度)越小,表面越粗,号数(粒度) 越大,表面越精细。
篆刻的工具材料
六、工具书和教材 初学篆刻建议至少配一本篆刻入门书籍和篆刻字典,篆 刻书籍推荐刘江的《篆刻技法》和吴颐人的《篆刻五十 讲》,篆刻字典推荐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篆刻字典》 或西泠印社出版的《篆刻常用字字典》,前者从名家的 印中搜集字体,后者直接书写,各有千秋。
篆刻的工具材料
七、笔墨纸其它杂件 毛笔可以选用小楷毛笔,有弹性,好使就行。篆刻 写稿用的墨建议用一得阁墨汁或者自己用墨条研磨 出来的墨。小镜子(刻好后放到镜子前看一下效果) 旧牙刷(刻好后刷去印面上的石粉)
篆刻技法之步骤
三、初学者把握不好字型大小的话,可以用铅笔在石面上四等分。 因为汉印比较规整大气,大部分印章字体都差不多大,所以很适 合初学临摹。先用毛笔蘸浓墨描出边框。注意了,这时宣纸是要 反过来看的!!!把反字写在石面上。写好后修正一下
篆刻技法之步骤
四、该用刀了,握刀姿势有两种,一般用包抄式执刀。就像握毛 笔那样用前三个指头握刀,无名指抵住石头。书上说冲刀容易表 现流畅稳健劲挺的线条,为皖派所擅长;切刀易于传达犀利峻峭 简炼苍莽的美感,浙派西泠印社擅长。从难度上说,我觉得切刀 更难,所以我们初学用冲刀就好。这个图比较难懂。大家好好揣 摩。虚线箭头是刀尖的运行轨迹。这一步一定要找个石头练习一 下,好好体会在石头上刻字的感觉。
篆刻技法之步骤
六、修改的差不多就把石沫扫掉。要试印了,最好用朱砂印泥, 质地细腻颜色鲜亮又沉稳。
篆刻技法之汉印的特点及临摹注意事项
汉白文印的特点
1、就整体章法布局而言,朱白空间基本均匀,章法稳定平衡,没有特别突兀的视觉感。 比如四字印,四字各占地四分之一,每字所占空间相当,这种均衡的构图手法,是汉印 最基本的章法构图样式。
为什么要刻印章?
印章,信也,权也。古往今来,印章是权力、身份的 象征;是责任、信用的体现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 的心爱之物。中国印,沉淀千年的岩层,只有配上古 色古香的篆体文字,在方寸之间展现一片天地。
篆刻的工具材料
一、练习石 初学篆刻,练习石必不可少,比较常见和实惠 的练习石有青田石、萧山红、墨绿冻、广西冻 石(备注:广西冻石硬度为1左右,质地较软, 仅适合18岁以下学生使用)等。
篆刻技法之执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篆刻常用的执刀有下面几种方法: 1、执笔式 以拇指、食指、中指用力握住刀杆,无名指抵刀后。运刀方向是自右向左, 或刀杆可略向右倾斜,以看清运刀变化。执笔式执刀法需要具备较强的能力, 但能敏锐细腻地处理细微之处。 2、捏拳式 是五指紧聚捏拳样将刀握于手中,全从腕肘之力运刀,运刀方向是自上而下, 迎面向里,刀杆也略向后倾斜。一般说,捏拳式执刀法易发出,但对运刀细 微变化较难体现。 3、掴刀式 用手紧握刀干,五指外裹而向内用力,刀锋内斜,如握拳状,刻时自前方向 怀内刻
篆刻技法之运刀
刀法,顾名思义就是指运刀的方法,当与学习书法当中的基本笔法一样,成为 篆刻技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古代篆刻理论中对刀法的研究与陈述往往是故弄玄虚,把本来很简单的操作讲 得神乎其神。陈克茹在(篆刻针度》中例举了单刀、双刀、复刀、反刀、飞刀、 锉刀、轻刀、伏刀、埋刀、切为、舞刀、涩刀、冲刀和送刀等多达14种刀法。 篆刻的刀法其实也没有什么大讲究,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之后,人们总结 出所谓的刀法总共不过是冲刀、切刀这两种基本刀法。冲和切构成了篆刻当中 “刻”的基本技术动作。所谓冲刀就是“执刀直冲”,这种方式在刻的过程中 比较畅快淋漓,运刀的过程也比较长。它形成的刻痕线条较为挺劲,有力度感, 这是历来篆刻爱好者和篆刻家普遍使用的刀法。所谓切刀就是由多个用刀角切 石的小碎刀连接成一根完整线条的用刀方式。它的墓本法则是表现一种“断而 再起,笔断意连”的刀味和笔意。用切刀法表现出的线条则较为苍老含蓄。
篆刻技法之步骤
五、觉得练习好了就开始吧。初步刻好是这样,乱七八糟的。还 要改。手指抹上快干了的、黏糊糊的墨,在刻好的石面上轻拍。 刻成什么样明显了很多,这时候对比一下书上的印章,查看哪里 不对,哪里刻得不好。把之前磨下来的石粉倒一点在石面上。拍 匀,然后开始修改。修改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刀法,千万不要来回 用刀磨,否则印章就不精神了,印出来拖拖沓沓的很难看。
1.一字印,常见的有置于中央,或靠上或靠左、右。 2.两字印,布排方式有两种:
3.三字印,布排方式有四种:
4.四字印,布排方式有六种:
篆刻的章法之印文安排
5.五字印,布排方式有八种: 6.六字印,布排方式有八种: 7.七字印,布排方式有十二种:
8.八字印,布排方式更多,只要按照顺序规律,容易顺读就可以了。
篆刻技法之步骤
一、用砂纸先把石面均匀磨一下,注意均匀用力, 不要磨成斜面。前面这块是磨好的。后面是没磨 的。因为买来的石头都打上蜡了,所以要磨掉那 层薄薄的蜡以便后来的操作。
篆刻技法之步骤
二、用半透明的宣纸,剪一小块下来,把宣纸覆盖要临摹的稿子 上,用小楷笔摹下来。注意要用浓墨,水加多了宣纸会皱。注意 用笔,体会书写的意味。写成这样就好
篆刻的章法布局
2.疏密法
入印文字的笔画有繁有简,把它们安排在一印中,各字面积均等,形成自然的疏密对比;或者是 根据文字特点,作适度的调整后所产生的疏密对比。古人所说的“宽可走马,密不透风”,在疏 密法中即能得到体现。疏密法在传统的印章中有四种表现方法。一种为本身入印文字特定笔画造 成的疏与密的对比。图8—20“傅捐之印”,四字在印面各占四分之一,“傅捐印”三字笔画多, 在所占的位置中线条密集白多红少,形成了三繁一简的疏密关系;图8—21“殿中都尉”印,图8— 22“人间何世” 印,同属此类。第二种是顺其文字笔画的繁简,生成上下或左右的疏密呼应对比。 如图8—23“王凤之印”四字,文字布排为顺向,四字各占四分之一,“王”、“之”笔画简, “凤”、“印”笔画繁,上下各半,形成了上下疏密朱白对比。如果此印四字采用回文法布排, 可产生对角疏密呼应;图8—24“千人督印”,图8—25“侵骑千人”印,为左右疏密对比法。第三种 疏密法是印文中某字的笔画过多,又无法省减,只能随其形,加大其所占面积,而让下一字紧缩, 造成左密右疏或右密左疏的关系,如图 8—26“王奉熹印”即属此种。第四种为随形就势。图8— 27“丁若延印”中的“丁”字,其形似蘑菇,上部笔画密集,下部一足顶立,“丁”字四周形成了 自然的空白,毫无造作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